查看原文
其他

【平安宏观深度报告】短期冲击难以避免,金融市场“危”“机”并存——从总量视角看新冠疫情影响几何?

平安宏观团队 平安研究 2022-05-19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仍在发酵。本篇报告将从宏观经济影响、政府政策应对、债券市场影响、股票市场影响四方面来梳理金融市场的重点关注,提供全面综合的总量视角。


宏观经济影响:一季度冲击显著,全年影响将收敛。2020一季度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将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明显的冲击,对消费、投资和外贸三方面均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考虑到此次疫情的突发性和全国应对措施的广泛性,整体评估疫情对消费服务业影响最大,尤其是交通、旅游、餐饮、电影等行业短期冲击尤甚,生产和贸易领域也将因为开工的延迟和人员流动的下降有所影响。我们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速可能会在5.0%上下。2020年各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呈现出前低后高的走势,全年经济增速可能在5.7%上下。(由于此次疫情变化不确定性仍存,仍需紧密跟踪判断)


政府应对政策:逆周期政策调节力度将超预期。在当前疫情影响下,逆周期调控的重要性大幅抬升,预计中央政府将会采用更加扩张的逆周期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应对。具体来看,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将更为宽松(降准3-4次&降息),财政政策更为积极(赤字率破三概率加大),金融防风险更注重稳杠杆(定向信贷支持),整体政策执行上将更为灵活,对疫情严重地区、重点行业及中小微企业将有政策倾斜。政策力度有望大于疫情发生前的预期。


债市影响及策略:短期利好利率债,信用债关注风险。短期内利率债下行幅度可能为20-30BP,长端与短端均有交易性机会,由于曲线陡峭化,长端机会可能更大。二季度以后经济仍有上行压力,关注长端风险。信用债高等级有交易机会,低等级、民企、小微、部分行业受负面冲击。2020年无风险利率的下行趋势提前并变得更加明确。


股市影响及策略:风险和机遇的博弈。当前股票市场受到短期冲击在所难免,预计此次疫情对市场的短期冲击幅度在5%-8%。市场将出现短期避险情绪上升,部分上市公司基本面受损等负面因素的冲击。中长期来看股票市场面临2020年的黄金坑机会,第一,2020年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可能高于之前市场的预期;第二,无风险利率下行带来市场估值提升的机会;第三,资本市场改革推动A股中长期发展;第四,市场改革和开放带来中长期资金的持续流入。当然此次疫情的冲击无疑压低了2020年A股市场的整体投资回报水平,市场短期冲击的变化需要紧密跟踪疫情变化的情况,如疫情缓解缓慢则市场负面影响延长。市场结构上,短期可关注直接受益的医药行业、游戏产业及线上服务业等,中长期来看高景气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5G产业链、电子行业、计算机行业、生物医药等新兴制造业仍将维持强势。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下行超预期,上市公司企业盈利将相应遭受负面影响;2)金融监管以及去杠杆政策加码超预期,市场流动性将面临过度收紧甚至信用危机的爆发;3)海外资本市场波动加大,对外开放加大的A股市场也会相应承压;4)疫情蔓延超出预期。




01




宏观经济影响:一季度冲击显著,全年影响将收敛







2020一季度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将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明显的冲击,对消费、投资和外贸三方面均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考虑到此次疫情的突发性和全国应对措施的广泛性,整体评估疫情对消费服务业影响最大,尤其是交通、旅游、餐饮、电影等行业短期冲击尤甚,生产和贸易领域也将因为开工的延迟和人员流动的下降有所影响。


当前疫情的变化仍存在不确定性,但一季度的影响是最大的。等到疫情高峰期过后,我们认为第一二产业恢复相对较快,第三产业回暖较慢。考虑到当前经济体第三产业和消费占比较高,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要超过2003年的非典期间。我们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速可能会在5.0%上下。2020年各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呈现出前低后高的走势,全年经济增速可能在5.7%上下。


1.1 非典时期回顾:仅在03年二季度出现GDP增速下行


SARS疫情发生于2002年12月15日,并于2003年6月24日基本结束,其中4月15日-5月9日是疫情的爆发高峰期。在总计约7个月的疫情中,仅2003年第二季度GDP增速出现下行。2003年二季度GDP实际增速9.1%,较一季度下降2个百分点,低于2003年0.9个百分点。不过,SARS疫情没有改变经济上行趋势。

SARS疫情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最大。疫情高峰期三大产业同比增速均出现下滑,分别降低1.1、1.9和1.8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受到的影响最大,且恢复更慢。疫情高峰期内,第三产业是唯一同比增速低于2002年同期(0.9个百分点)、且在2003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速(8.8%)弱于第一季度的产业。

三大需求中消费受SARS影响最大。三大需求中,投资和进出口受到的影响较小,消费受到的影响最大。2003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没有出现明显的下滑,4、5月份甚至出现反弹;进出口仅在4月下行,二者受到的影响不大。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第二季度同比增速出现明显回落,4至6月分别为7.7%、4.3%和8.3%,分别低于去年同期0.5、5和0.3个百分点;5月出现超大幅度的下滑与疫情导致“五一黄金周”的取消有关,随后社零增速在三季度逐渐反弹。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务以及住宿餐饮行业受负面影响较大。旅游探亲、外出聚餐等可能增加感染风险的活动减少,入境游客大幅削减,导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是受疫情负面影响最大的行业。

医药行业受到正面影响,但全年累计同比增速仍低于去年同期。医药行业虽然在疫情时期销售额大增,2003年6月累计同比增速达16.7%,但全年累计同比增速仅为10.4%低于去年同期1.7个百分点。此外,非典疫情对互联网行业有益,居民每周上网时间大幅增加。新浪、搜狐、网易首次实现全年盈利,腾讯QQ注册用户首次超过2亿。

1.2经济增长展望:新型疫情影响将高于非典时期


Ø  新型疫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将高于非典时期


本次肺炎疫情在中国传统春节假期集中爆发,因此在短期内,服务业受到的负面冲击最大,尤其是交通、旅游、餐饮、娱乐等行业。从国民收入核算的收入法视角来看,这将冲击第三产业的增速。从国民收入核算的支出法视角来看,这将冲击最终消费的增速。


参考2003年非典疫情最严重的二季度,2003年第二季度第三产业增速要比2002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比2003年第一季度下降1.8个百分点。2003年第二季度消费增速较2002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比2003年一季度下降2.5个百分点。


当前与2003年相比,中国经济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很多结构性变化。具体如下:


其一,外部环境不同。2001年年底,中国加入WTO。2002年至2003年期间,全球经济正从互联网泡沫破灭后迅速复苏,由此带来中国出口增速高速增长。当前,随着全球经济增速的放缓与中美贸易冲突的不确定性,中国出口增速已经显著下滑。


其二,内部增长趋势不同。2001-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趋势向上,非典疫情并未改变增长趋势。自2010年之后,我国经济增长持续向下,当前依然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


其三,金融风险不同。2003年前后,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焕然一新,系统性金融风险得到良好处置。而在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依然处于较高水平、中小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潜在坏账风险、房地产行业调控已经处于关键时期,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攻坚战尚未完成。


其四,病理特点不同。相比于非典疫情,本次疫情传染性更强,全国为防止疫情扩散采取的防控措施更加严厉,除湖北外的多个城市采取封城封路等举措。


因此,当前无论是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还是最终消费占GDP比重,都显著高于2003年。这就意味着,即使本次肺炎疫情对第三产业与最终消费的冲击与非典相似,那么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冲击影响,也会高于非典期间。

目前,全国收假时间已经由2020年1月31日延迟到2月3日,有些地区或行业已经延迟到2月10日。春节假日的延长会影响到制造业、房地产与基建领域的投资增速,也会影响到出口行业的增速。由于疫情导致的人口流动放缓,企业开工复工的积极性也不高。


需要注意的是春节假日的消费损失难以弥补;但是部分投资的损失属于短期冲击,后期可以通过赶工弥补。根据非典期间的表现可知,疫情过后一二产业的恢复要快于第三产业。2003年6月非典疫情控制后,三季度第一二产业迅速回暖较第二季度分别回升1.6和1.9个百分点,但第三产业仍然较为低迷。


从企业生产来看,企业复工延迟、人口流动放缓会导致短期生产活动停滞,但有两个风险因素会延长对企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其一,当前交通运输、物流渠道的停滞阻碍了生产要素的运输,导致对原材料依赖较强行业面临的损失可能不仅仅是阶段性的,比如养殖业等;其二,部分资金链比较紧张,特别是对于经营相对困难的民营企业。民营制造业在疫情期间支付固定资产支出的同时,还会增加疫情防护、订单交付可能产生的违约金等支出,这会加大企业的经营成本及风险。


另外,此次疫情被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意味着国际卫生组织有权利不准许嫌疑人员入境,对行李、货物、集装箱、交通工具等实行隔离和检疫等措施,这会对出口产生额外的冲击,不过幅度较为有限。世界卫生组织在声明中明确提出不建议限制任何旅行或贸易行为,所做的规定是基于卫生健康和安全,从而不对国际交通产生影响。


综合来看,考虑到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大概率主要体现在一季度之后,我们认为2020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要比之前预测的速度下降1个百分点左右。2019年四个季度的GDP同比增速分别为6.4%、6.2%、6.0%与6.0%。换言之,2020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速可能会在5.0%上下。








02




政策应对推演:逆周期政策调节力度将超预期







中国政府在2020年将会采用更加扩张的逆周期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应对。2020年是中国完成小康目标的决胜之年,在当前疫情影响下,逆周期调控的重要性更是大幅抬升,我国的政策工具及空间也较为充足。在政策应对上,我们认为货币政策更为宽松,财政政策更为积极,金融政策从去杠杆转为稳杠杆,整体政策执行上将保持更为灵活,对疫情严重地区、重点行业以及中小微企业均有政策倾斜。


具体来看,货币政策先行,全年降准、降息次数提升至3-4次,MLF、LPR利率有望继续下行。财政政策更为积极,减税降费与投资支出共举,赤字率破3概率增大,专项债有望扩容,针对中小微企业、疫情严重地区和重点行业有税费、转移支付等政策倾斜。风险防控框架不变,执行上保持灵活性。去杠杆转为稳杠杆,证监会已确认资管新规延期。地产调控不会出现重大反转,但因城施政和小幅放松融资基本确认。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在43号文+新预算法框架内,但市场行为的置换或被默许,城投融资途径保持通畅。


货币政策方面,首先短期内央行将保持银行间流动性宽松(近期五部委发文强调央行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常备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充足流动性)。第二我们预计2020年中国央行降准的次数预测由之前的2-3次会提高至3-4次,这就意味着未来还有2-3次的降准。2020年,中国央行在SLF-MLF-LPR层面的降息幅度也将变得更大,进一步缓解实体经济融资困境。第三增加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优惠力度。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优质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


财政政策方面,首先在考虑到肺炎疫情的冲击之后,2020年中国官方财政赤字占GDP比率,很可能会突破3.0%这一门槛。第二,地方专项债发行可能超过3万亿,其中更高比例将被规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这也有助于对冲房地产投资与制造业投资的下行压力。第三中国政府将增加公共医疗卫生、劳动力再就业培训财政投入,加大与疫情相关财政支出,扩大研发、救治、防疫物资、一线医护人员补助投入。第四,增加制造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减税降费;第五,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将向疫情严重地区倾斜。


金融风险方面,我们认为风险调控的框架不会改变,但执行上可能具备灵活性。首先2017年以来的金融风险调控已经从“去杠杆”转为“稳杠杆”,证监会已确认资管新规延期且考虑机构各自情况,或许意味着在短期甚至中期金融监管不会再次升级。第二,地产调控不会出现重大反转,但因城施政的实施可能意味着托举三四线楼市及土地市场,此外2019年末以来地产融资小幅放松基本得到确认。第三,政府隐性债务的管理将仍然在43号文+新预算法框架内,但市场行为的置换或被默许,城投融资途径保持通畅。


综上,即使考虑到本次新型肺炎的不利冲击,在中国政府的及时应对与处置之下,我们认为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2020年各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呈现出前低后高的走势,全年经济增速可能在5.7%上下。








03




债券市场影响:短期利好利率债,信用债关注风险







在当前宏观经济以及政策的背景下,特别是在货币政策更为宽松的应对下,无风险利率有望呈现台阶式下行。截止至2020年1月23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降为2.99%。因此对于债券市场而言,疫情短期利好利率债,而信用债应更多关注风险。


债券市场策略方面,我们认为短期内利率债下行幅度可能为20-30BP,长端与短端均有交易性机会,由于曲线陡峭化,长端机会可能更大,但抢筹难度较高,关注节奏。二季度以后经济仍有上行压力,关注长端风险。信用债高等级有交易机会,低等级、民企、小微、部分行业受冲击,信用分化或将加剧。


3.1利率债:短期利好,中期留足灵活性


利率债方面对标非典,调整幅度可能在20-30BP。从03年经验来看,债券利率下行是持续到6月底SARS结束,利率下行幅度大约为20BP-30BP。03年3季度疫情结束,伴随经济修复及物价上涨,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债券市场进入调整期。

2020年,虽然1月份PMI没有体现,但停工对2月份经济数据影响较大,尤其是餐饮、服务、交运等第三产业行业。在疫情尚未完全结束、经济未得到明显改善之前,央行货币政策会维持宽松。同时考虑到本轮疫情对经济影响较03年更大,预计下行空间可能在20-30BP,预计十年国债达到2.7%-2.8%。


考虑到当前期限利差处于较高水平,疫情背景下,经济下行预期升温,长端可能更有利。同时,短端的交易机会也相对确定,但前期交易较为拥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短端的吸引力。预计2月份债券收益率曲线或将呈现牛平走势。

节奏方面,短期机会确定性高但交易相对拥挤,二季度以后关注风险。短期来看由于市场对债市的一致性预期,预计未来一周市场行情会迅速反馈,交易相对拥挤。若市场调整有限则可适度追加仓位。若市场短期内已经下调1-2次降息预期,则建议谨慎加仓。中期来看,当前制造业库存水平低位、产能周期高位的状态并没有改变,海外经济景气延续底部改善趋势,因疫情影响财政政策发力可能在二季度开始显现,预计届时经济仍存在回升动力,因此对于债券市场来说短期存在交易性机会,中期需要留足灵活性。


3.2信用债:高等级有交易机会,低等级谨防违约增加


信用债方面,利率债下行有望带动高等级信用债的交易机会,但低等级、民企、小微、部分行业受冲击,分化或将加剧。


高等级长久期品种略好,建议保持杠杆。节假日前收益率曲线整体比较陡峭,仓位集中在短端。节假日以后,伴随着利率债下行,高等级信用债下行空间或将打开。由于曲线相对陡峭,五年期相对三年期品种性价比略好,建议保持一定的杠杆。但是,需要关注高等级信用债下行幅度可能受制于银行负债刚性的影响。

除个别行业外,低等级、民企和小微企业由于抗风险能力较弱,面临假期延长、销售停滞、企业停摆带来的现金流压力。2017年紧信用政策以来,尽管经历了2018年的民企纾困及政策向小微企业融资倾斜,低等级、民企与小微企业从债市融资难度一直较大,对银行贷款及经营性现金流依赖较大。2020年1月广义民企发行信用债319.04亿元,占比变化1.11%至4.26%。仍于18年以来的较低水平。预计后续财政与产业政策会有一定的对冲,但短期的摩擦成本仍将带来一定的风险,或将加剧信用分化。

区域上,湖北地区建议谨慎关注,但若市场一致性预期下大幅抛售,则也可能出现一定机会。截至2020年1月末,湖北地区信用债总规模约5382亿元,占全市场的2.7%;其中城投债3878亿元。湖北地区信用债中AAA占比40.60%,AA及以下占比36.10%。整体债券到期高峰在3-4月份,警惕低等级及民企集中到期的风险。

行业上,产业债中的地产、交运、消费、商贸等受负面影响较大,其中地产关注商业物业占比较高、疫情较为严重区域的民营企业现金流压力。城投债受本次疫情影响中性偏乐观,地方债、城投政策可能会有小幅放松利好城投债,但整体仍受到财政赤字、政府债务规模管控的限制。








04




股票市场影响:风险和机遇的博弈







当前股票市场受到短期冲击在所难免,参考春节期间海外市场的变化和2003年非典对A股市场的影响来看,此次疫情对市场的短期冲击幅度在5%-8%。市场将出现短期避险情绪上升,部分上市公司基本面受损等负面因素的冲击。中长期来看,股票市场仍然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第一,2020年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可能高于之前市场的预期;第二,无风险利率下行带来市场估值提升的机会;第三,资本市场改革推动A股中长期发展;第四,市场改革和开放带来中长期资金的持续流入。


但是,策略上不可将短期冲击和中长期机会混为一谈,疫情的冲击无疑压低了2020年A股市场的整体投资回报水平,部分行业盈利受损使得市场的结构性影响差异巨大。另外市场需要等待和观察疫情高峰期的拐点,疫情变化数字是短期市场需要紧密观察和跟踪的重要指标。同时此次疫情给市场结构带来了显著的影响,科技的主线变得更加明确,而大消费领域由于基本面影响较大则不确定性增加。


市场结构上,短期可关注直接受益的医药行业、游戏产业及线上服务业等,疫情高峰过后,消费周期等此前超跌的板块可能有反弹修复的机会,中长期来看高景气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5G产业链、电子行业、计算机行业、生物医药等新兴制造业仍将维持强势。


4.1 非典期间回顾:大盘指数受短期冲击,高景气行业仍相对强势


在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股票市场受短期冲击,大盘指数最大调整幅度为9%-10%。非典疫情大致可分为三阶段,即初步扩散期(02/12/15-03/03/31)、加速爆发期(03/04/01-03/05/09)、缓和收尾期(03/05/10-03/06/30)。A股大盘指数方面,上证综指在疫情爆发期最大跌幅接近9.0%且有二次下探,短期冲击仅具阶段性,并未改变市场中期方向;在疫情缓和的收尾阶段,上证综指在2003年5月反弹3.6%,后因受货币政策收紧影响而震荡下行。港股方面,恒生指数在疫情扩散及爆发期波动下行9.7%;在4月底中国香港病例数开始减少后,5-6月期间反弹9.9%。


行业表现方面,高景气行业仍具配置价值,医药在疫情爆发期相对强势。我们认为,非典疫情仅带来短期扰动,高景气的金融汽车周期等行业整体强势,医药行业在疫情爆发期有短期超额收益。其中,在疫情初步扩散期,政策支持的汽车、金融行业超额收益显著,纺服、商贸等行业相对较弱;在疫情加速爆发期,前期强势的高景气行业走势延续、医药板块受疫情爆发影响有超额收益,休闲服务业跌幅居前;在疫情缓和及收尾期,TMT行业涨幅居前、前期跌幅较大的休闲服务业有小幅反弹,前期相对表现强势的金融、医药、地产等行业有所调整。


医药细分行业方面,化学原料药行业相对表现占优。在疫情期间,化学原料药业表现相对强势。其中,在疫情扩散及爆发期,化学原料药行业较大盘有显著超额收益7.4%,化学制剂行业次之,相对上证综指小幅下跌0.6%;在缓和收尾期,各细分行业均相对大盘表现弱势,化学制剂行业跌幅居前,相对大盘下跌17.2%。

4.2 近期境外股市表现:港股和A50的春节回撤在5%-7%


春节期间,境外主要中国概念指数均有5%-7%的回调。1/24-1/31期间,中国香港恒生指数下跌5.7%但在春节后三日的单日跌幅呈渐进收窄态势,富时中国A50期货累计下跌7.0%但在1/31当天有小幅反弹0.7%,MSCI中国指数累计下跌5.4%;美国中概股方面,纳斯达克中概股指数累计下跌6.1%,纽交所中概股指数累计下跌8.1%。


港股行业表现方面,公用事业及TMT表现占优,消费周期调整下跌,医药板块个股分化。在春节后的三个交易日中,公用事业和资讯科技业相对恒生指数分别有1.4和0.8个百分点的正超额收益,医疗保健相对大盘小幅下跌0.3%,工业、能源和原材料行业跌幅相对较大。医药行业内部看,1/29-1/31期间,共有16家医药公司累计涨幅超20%,占比11%;85家公司下跌,占比59%。

4.3 A股市场展望:短期冲击在所难免,中期向上趋势不变


我们从短期和中长期两个角度来分析新型疫情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短期来看,我们认为市场存在冲击调整。借鉴历史及海外市场表现,市场指数短期调整范围或在5%-8%,非典时期A股港股最大回撤在9%-10%,春节期间港股和富时A50在5%-7%。


疫情节奏将成为市场走势的重要拐点,是风险偏好的决定性因素。当前肺炎疫情仍处扩散爆发期,需等待疫情可控的时点。借鉴非典经验,我们认为有两大时间点值得关注,一是整体疫情的新增病例有所减少,二是世界卫生组织在三个月之后的重新评估中是否会解除疫情警报,两者的落地均会大幅抬升权益市场的风险偏好,予以市场提振的信心。其中,2月8日将成为关键观察时点,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表示在正月十五前后(2月8日),疫情防控或将见明显成效。


疫情对权益市场的冲击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经济增长风险带来的企业盈利走弱,二是不确定性下带来的风险偏好下行,三是人民币汇率下行下带来的境外资金流出风险。2019年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的规模已达到2.10万亿元,和国内公募基金的持有规模相近。截止至2020年1月23日,陆股通累计净买入成交净额达到1.03万亿元,1月23日创下近一年的单日成交金额-117.62亿元的流出新高。境外资金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绝对资金力量,尽管境外资金流入我国资本市场的中长期趋势不变,但是短期受人民币汇率影响下带来的资金流出风险值得市场重视。


我们认为尽管短期冲击存在但不必过度忧虑。在近期证监会发布的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兴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中,证监会表示加强对节后境内市场走势的分析研判,做好应对预案,按照一切有利于疫情防控和促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原则,特殊时期作出特别政策安排。具体来看,措施包括对股权质押融资、融资融券、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等方面作出特殊的安排,适当放宽并购重组业务时限。整体来看,证监会会支持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补充资本、优化流动性安排,以维护市场平稳运行。另一方面,从估值角度看,当前市场的估值处于历史均值区间内,大盘指数位于40%-50%区间内,上证50和中小板指位于40%以下,市场估值分位相对不高,调整幅度也相对有限。

中期来看,我们认为A股市场向上趋势不变,主要受益于逆周期调控政策、无风险利率下行以及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红利等有利的政策环境,新兴产业仍是重要配置方向。


一方面,尽管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客观存在,但是我国政策具有较为充足的工具和空间进行对冲,2020年是中国完成小康目标的决胜之年,逆周期调控的重要性前所未有。以此为背景下,货币政策降准及降息的空间更大(2020年共3-4次降准及降息),无风险利率也面临台阶式的下行(最新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降至2.99%),予以A股市场中长期的流动性以及估值的支撑提振。从经济结构上来看,传统服务业从规模到时间所受到的影响较大,但是高端制造业及互联网服务业等代表经济转型方向的产业受影响相对有限,新经济仍在加速增长。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性大幅提升,政策落地孕育更多投资机遇。市场改革围绕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大法治供给、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等主线展开,鼓励市场化并购重组、中长期资金的引入以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改革一方面打开新兴产业的中小市值上市公司的估值空间,另一方面中长期资金的引入为白马股估值提供有效支撑。

因此,在行业配置方面,短期可关注直接受益的医药行业、游戏产业及线上服务业等,疫情可控后建议关注消费周期可能存在的反弹修复;中长期来看高景气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5G产业链、电子行业、计算机行业、医药生物等新兴产业仍将维持强势。


从对行业的影响来看,宏观经济一季度对盈利的冲击不容小觑,消费行业(休闲服务、食品饮料、农林牧渔等)、周期(金融、地产、钢铁、煤炭、化工等)行业受负面影响较大,而医药行业、以游戏为代表的传媒行业将有所受益。其中消费行业受盈利的冲击更久,随着疫情结束,周期地产行业的盈利恢复要快于消费行业,毕竟春节长假的消费损失难以弥补,但是工业投资的损失修复较快。


从中长期角度来看,高景气行业仍将维持强势。在当前经济转型结构的背景下,高端制造业是资本市场的重要投资方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5G产业链、电子行业和计算机行业已落地于应用,部分盈利已兑现且打开上行空间,整体估值水平仍然处于历史均值分位,我们认为仍将维持强势。








05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下行超预期,上市公司企业盈利将相应遭受负面影响;

2)金融监管以及去杠杆政策加码超预期,市场流动性将面临过度收紧甚至信用危机的爆发;

3)海外资本市场波动加大,对外开放加大的A股市场也会相应承压;

4)疫情蔓延超出预期。








评级说明及声明


股票投资评级:

强烈推荐 (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强于沪深300指数20%以上)

推       荐 (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强于沪深300指数10%至20%之间)

中       性 (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相对沪深300指数在±10%之间)

回       避 (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弱于沪深300指数10%以上)

行业投资评级:

强于大市 (预计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强于沪深300指数5%以上)

中       性 (预计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相对沪深300指数在±5%之间)

弱于大市 (预计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弱于沪深300指数5%以上)

公司声明及风险提示:

负责撰写此报告的分析师(一人或多人)就本研究报告确认:本人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公司研究报告是针对与公司签署服务协议的签约客户的专属研究产品,为该类客户进行投资决策时提供辅助和参考,双方对权利与义务均有严格约定。本公司研究报告仅提供给上述特定客户,并不面向公众发布。未经书面授权刊载或者转发的,本公司将采取维权措施追究其侵权责任。

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无时不在的市场。您在进行证券交易时存在赢利的可能,也存在亏损的风险。请您务必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认真考虑是否进行证券交易。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条款


此报告旨为发给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证券”)的特定客户及其他专业人士。未经平安证券事先书面明文批准,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此报告的材料、内容及其复印本予任何其他人。

此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平安证券认为可靠,但平安证券不能担保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观点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报告内容仅供参考。平安证券不对因使用此报告的材料而引致的损失而负上任何责任,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客户并不能仅依靠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

平安证券可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本报告及该等报告反映编写分析员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分析员于发出此报告日期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此报告所指的证券价格、价值及收入可跌可升。为免生疑问,此报告所载观点并不代表平安证券的立场。

平安证券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可能参与此报告所提及的发行商的投资银行业务或投资其发行的证券。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0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近期重点研究报告


【平安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动态跟踪报告】40张图看懂2019年汽车行业
【平安电子行业深度报告】存储上行周期已至,静待非存储“建库存”行情
【平安有色行业深度报告】锂周期再探:供需变化积极,2020年有望见底回升
【平安宏观动态跟踪报告】解读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平安全景图】计算机&银行|区块链产业全景图
【平安研究】2019年度十大优秀报告
【平安电力设备动态跟踪】外资财报跟踪系列|海外工控巨头如何看2020年行业景气度
【平安宏观快评】存量贷款定价基准切换解读:推动融资成本下降,利率市场化更进一步【平安科创板系列全景图】机械|激光加工装备产业链全景图
【平安全景图】医药|百年抗癌,任重道远——抗肿瘤靶向药物篇
【平安全景图】医药|疫苗篇
【平安全景图】医药|带量采购政策全景分析
【平安新能源汽车】电动车产业链全景图——乘用车篇
【平安汽车】汽车经销商行业全景图——行业变革+多元化业务发展,经销商有望从量变到质变
【平安汽车】汽车产业链全景图——乘用车篇
【平安地产】商品住宅行业全景图——细数住宅前世、今生及未来
【平安地产】养老地产行业全景图:“需求升级+政策红利”双轮驱动,养老地产有望开启新时代
【平安地产】物业管理行业全景图:“城镇化+消费升级+渗透率提升”多重驱动,物管发展方兴未艾
【平安电子】手机产业链全景图
【平安电子】集成电路产业链全景图——科创板系列
【平安计算机】科创板系列——AI产业链全景图
【平安通信】科创板系列——通信5G产业链全景图
【平安机械】科创板系列——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全景图
【平安机械】智能制造行业全景图——半导体设备篇
【平安机械】电动车产业链全景图——锂电设备篇
【平安机械】3D打印产业链全景图|科创板系列
【平安电力】电力行业全景图——核电产业链篇【平安电力设备】电动车产业链全景图-电机电控篇
【平安电力设备】电动车产业链全景图——充电篇
【平安电力设备】电动车产业链全景图——电池材料篇
【平安食饮】生猪屠宰行业全景图
【平安食饮】牛奶产业链全景图
【平安建筑】装配式建筑行业全景图
【平安证券】环保行业全景图——生活垃圾篇
【平安钢铁】大宗周期行业全景图——钢铁篇
【平安有色】大宗周期行业全景图-有色篇:应用广泛,格局迥异
【平安石化】大宗周期行业全景图——石油化工篇
【平安煤炭】大宗周期行业全景图——煤炭篇


扫码关注我们


平安证券研究所官方公众号

“平安研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