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财猫

被用户删除
财经

史无前例!失业率破20%!年轻人太难了

今天新闻发布会上,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也说:“目前就业结构性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今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青年人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稳定和扩大青年人的就业仍然需要持续加力。”
2023年5月16日
其他

深夜突发!许家印成被执行人,债主瓜分恒大

虽然迟早会来,但来的时候还是有点惊讶。对,许家印,成为被执行人了。昨晚深夜的消息,中信信托旗下投资公司,向法院申请仲裁中国恒大、广州凯隆、许家印,讨债60亿。另外还摸到一个消息,起诉许家印的盛京银行,没能讨回326亿债务,要拍卖掉恒大持有的新疆首富公司股权;然而许老板的债主,又何止上述这两位。在恒大给出债务重组方案2个月之后,瓜分恒大的故事,愈演愈烈。01.恒大回A上市无果中信索赔60亿周五晚上10时许,中国恒大发布一则"内幕消息",这次的债主,是中信。对的,法院发出执行通知书,中国恒大集团、广州凯隆、许家印成被执行人,被要求偿还债务合计60.61亿元。中信索赔60亿的起因,源于一场许家印吹过的其中一个牛逼——回A上市。2016年10月,许家印画饼,计划重组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即深深房A),通过借壳方式回A上市。当时的投资者,几乎是争先恐后地排队要给许老板送钱。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第一批投资者谈妥了,恒大引入的第一批资金高达305亿。和信恒聚就在这第一批投资者的名单里,投资50亿,入股恒大地产。和信恒聚,实控人中信。这里提一嘴,中信借了很多很多钱给恒大。随便列举一些,你们就知道中信陷得有多深——2015年,中信银行、中信信托向恒大合计授信600亿;战投恒大回A上市50亿;中信银行投放给恒大集团的312亿元房地产基金业务;深度绑定恒大深圳8个旧改项目,中信银行旗下股权投资基金驰援资金达108.5亿等等。后来的故事,大家就很熟悉了。重组深深房一拖再拖,恒大回A无望,暴雷、违约、崩盘,恒大投资人的钱,石沉大海。但问题是,光是"回A上市"这个吹牛逼,就让许家印成功发起了3轮战投融资,合计拿到了1300亿的融资!1300亿啊!许老板是真敢要,投资人也是真敢给啊!划重点来了,除了中信,还有哪些"冤大头"?恒大的战投名单如下,这份名单长到,触目惊心……第一批投资者,8名,合计305亿:中信(50亿)、广田集团(50亿)、华超置业(50亿);中融国际信托(30亿)、山东高速(30亿)、深圳华建控股(30亿);深圳美投步阳投资(35亿)、广东唯美明珠投资(30亿)。第二批投资者,13名,合计395亿:深业集团(55亿)、宝鹰股份(50亿),华达置业(50亿);麒翔投资(50亿),深圳奥沃投资(35亿),深圳华建控股(35亿);民银国际投资香港公司(30亿),深圳中民资管(20亿);潍坊宏源防水材料公司(20亿),嘉寓投资(20亿);深圳前海中意、上海豪仁物管、青岛永合金丰(分别均为10亿)。第三批投资者,6名,合计600亿:山东高速(200亿)、苏宁电器(200亿)、正威集团(50亿);嘉寓投资(50亿)、逸合投资(50亿)、鼎祥投资(50亿)。大家注意看好这24家企业(中间有重复投资恒大的),之后估计也会学中信,仲裁恒大索赔。02.拍卖新疆广汇许老板断臂最近还有另一件事,恒大持有的新疆广汇股权被司法拍卖。猫崽统计了下,16个标的物,加起来的起拍价已经高达99.33亿,评估价总计达到141.89亿。最终会不会溢价成交?一个月之后便可知晓。目前来看,挂网两天了,暂无竞买记录。根据股权评估报告,新疆广汇的资产账面价值为494.76亿,负债账面价值为252.23亿,净资产242.54亿。此次拍卖处置的,是恒大质押给盛京银行的新疆广汇16.02亿元的股权(股权占比为30.99%)。实际上,去年11月盛京银行起诉恒大的一则公告,就已经预告了这场拍卖。当时,盛京银行将恒大告上法院,意图追回325.95亿的资金。当初盛京银行高看许老板了,2020年至2021年间盛京银行向恒大提供上述这笔巨款,而许老板把新疆广汇30.99%的股权抵押给了银行作为担保物。如今来看,这笔股权抵押,完全覆盖不了盛京银行借给恒大的326亿现金。最终,抵押物被摆到拍卖台上。只可惜,杯水车薪。拍卖抵押物的起拍总价99.33亿和盛京银行借出去的326亿之间,还差了一个中国恒大(目前市值218亿港元)。估计债主盛京银行此时的想法是,好过渣都没有。在恒大的几千亿负债里面,没有抵押的负债可谓是不少。有抵押的负债,至少还不是血本无归。根据恒大最新公布的债务情况,无担保物的债务合计为3007.53亿。也就是说,无担保的债务占比将近40%,这40%的债主,心可真大啊。目前,新疆广汇的大股东是孙广信,二股东恒大集团持股40.964%。假设恒大所持30.99%股权被拍卖后,恒大持股比例将降至9.974%。谁会买下许老板手里的新疆广汇?猫崽猜测,要么是孙广信自己把股份买回去,要么是债主盛京银行,相当于直接成为新疆广汇的二股东。除非,还有隐形大金主现身争夺股权。03.恒大和新疆首富是怎么勾搭上的?许家印,认识不少各个地方的首富。那些曾经的“战友”、兄弟,都是很给力的提款机。恒大傍上新疆首富孙广信,也是因为人家的实力和背景——广汇汽车、广汇物流和广汇能源。曾经有网友在后台留言,质疑新疆首富的实力。那就先来看看,2022年新疆广汇的三大上市公司,赚了多少钱。搞天然气、煤炭、煤化工、氢能、碳捕集业务的广汇能源,去年收入594亿,净赚113亿;广汇能源2022年报广汇物流不是送快递这么简单,而是运输煤矿、化肥等各类出疆物资以及冷链运输,年收入50亿,净赚5.42亿;广汇物流2022年报不造车但搞汽车经销、售后服务以及房地产业务的广汇汽车,年收入是三者最高,达到1335.44亿,但却是净亏损26.69亿。广汇汽车2022年报广汇汽车,也正是许家印5年前,想要与孙广信交好的理由之一。截至2022年末,广汇汽车在全国布了一张网——乘用车经销网络,运营779家营业网点(其中4S店732家),超豪华、豪华品牌网点257家。许家印打的算盘,是为恒大汽车铺路。有了广汇汽车的销售网点,恒驰,还愁卖?于是2018年,许老板花了145亿入股新疆广汇集团,成为了二股东。结果是,恒驰比预想中的量产晚了两年多,直到2022年中才上市开卖,而彼时的恒大和许家印,失去信誉。但在商业帝国崩盘前,许老板已经拿着广汇集团的股权去银行抵押套现了,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当然了,恒大汽车也没能如许老板的愿“一炮而红”,而恒驰5在量产不到1000辆时,陷入了“停产”危机。可惜,许老板还是辜负了新疆首富。昔日都是恒大的合作伙伴,如今换了身份成了恒大的债主。在债主们讨债的这条路上,恒大的信用,几乎消耗殆尽。你怎么看?关注我,评论区聊聊~——————
2023年5月13日
其他

特斯拉,召回近四年中国卖出几乎所有车,事关“刹不住”

、ModelY汽车的“召回”计划。超过110万辆!自2023年5月29日起,特斯拉将召回部分进口Model
2023年5月12日
其他

求求你们,贷款买房吧

这届学生不好带啊!刚刚,央行4月的金融数据发布,几个现象很关键!简单总结一下:存款少了,借房贷的也少了,而且少得很离谱,负1156亿;今年放了很大的水,M2增速持续新高,好像转不太起来;4月的人民币贷款、社融增量,和预期相比,通通都少了。先关注,再往下看!4月房贷数据,又蔫了贷款,是当下最大的难题,钱贷不出去,就没法在经济中流动。这里我们首先聚焦14亿人的贷款动向——4月份,住户贷款整体减少了2411亿,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55亿,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房贷跌得多可怕,看这张图就知道了。比2022年2月和4月跌得都多,大概率是史无前例的新低了。负数就意味着,贷款买房的少,还房贷的倒是很积极。老板周一和我们开会,第一句话讲的就是,4月金融数据估计很难看,但是大家要有信心啊。来看看房企公布的上个月卖房数据,这次我们没有用第三方的数据,而是看房企自己公布的销售额。分化很严重,好的很好,差的很差。今年前四月,住户中长期贷款累计新增0.83万亿,只占到去年的30.18%。如果按照这个趋势,今年房贷新增数据可能比去年还低,全年下来估计为2.49万亿。当然,这不是高层愿意看到的。鼓励消费,扩大内需,任重道远…还要不要继续放水?今年的印钞速度(M2增速),一直没怎么掉下来过。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已经去到了280.85万亿,同比增长12.4%。狭义货币(M1)余额66.98万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高0.2个百分点。年初,M2余额还是266.43万亿,如今已经增加了14.39万亿。2022全年M2增长了28万亿,今年仅用1/3的时间,我们的M2余额就增加了去年一半的量。所以说这个速度有多快,大家得做好准备了。4月份,人民币贷款整体增加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贷款主力是企业,而非住户。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6839亿元,而前值(3月)为2.7万亿。你们没有看错,企业在3月的时候贷款接近3万亿,上个月掉到不足1万亿。从社融的角度也能反映,实体经济上个月贷款力度减弱了不少。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预期是1.72万亿,前值(3月)为5.38万亿。当然也有分析认为,银行为了冲一季度开门红,贷款都前置了,所以4月贷款会有所放缓。最后谈谈心钱,该花的还是得花。上个月的存款增速终于减慢了一点点,环比低了0.3个百分点。4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了4609亿,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存款,终于不再是一路狂飙了。至少说明,大家的消费意愿,不是完全没有,而是需要“鼓励政策”。银行存款利率都降了,就是为了逼大家把钱拿出来花,促进经济循环。至于房地产,只能是硬熬了。相信我们的经济,一定是长期看好的!对了,过几天,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很重要,记得关注猫崽,到时候再解析。——————
2023年5月11日
其他

燃油车最后的尊严,没了

汽车市场,翻天了。先是特斯拉启动降价潮,随后以东风汽车为代表的合资车腰斩式降价,销量跟着崩了。汽车的价格体系,正在重构。油车最后的尊严——保值率,也被丢到地上踩踏。01.保值率,是个笑话?电车:我电费低。油车:我保值。电车:我加速快。油车:我保值。电车:我智能化。油车:我保值。过去几年,大家的印象就是:电车虽然使用成本低,但是一到二手车市场,就能把几年省下的油钱,一次赔光。但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占率一再提高,这局面似乎开始变了。猫崽查了一下近几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的保值率报告。油车和电车保值率差距,居然在快速缩小!油车保值率不停在跌,相反电车保值率抬头。甚至,不少合资燃油车3年车龄保值率,已经被电车超过。根据第三方机构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雪铁龙的保值率已经连跌4个月。上个月,雪铁龙的保值率为46.6%,大大低于纯电动及插电混动的保值率。看来12万的雪铁龙C6,冲击还是很大的,保值率已经连续4个月跌破50%。而奥迪、大众眼看就要跌破60%的保值率,本田的保值率已经下滑近一成。电车呢?今年纯电动和插电混动的保值率(均指三年车龄的电车),反而上了一个台阶。其中纯电动保值率连续5个月保持在50%以上,4月保值率显示为55.3%,较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插电混动保值率环比下降1.1%至53.8%。看,曾经奥迪和纯电保值率可以差接近30%,但现在,差距只有大概5%。过去影响电车保值率的因素有三,新能源车型不成熟;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高;电池是消耗品。如今,还要加一个因素——降价预期。电车的降价预期,仍然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今年,新能源车企大多跟进降价,特斯拉之后,是小鹏汽车、AITO问界、零跑汽车、广汽埃安、极氪001等都在今年出台了降价或变相降价的政策。最新一例降价车企,是领克。这么算下来,今年少说也有10家新能源车企降价了。毕竟不降价死扛的话,可能真的会扛不住,23万的model
2023年5月9日
其他

房企高管好惨啊!降薪1.8亿后,年薪只剩958万了

去年,有老总直接降薪1.8亿!好羡慕啊,居然有1.8亿可以降。最近,猫崽疯狂查了一下上市房企高管的薪资数据。先说一下几个重点:2021年,有29位房企高管年薪千万以上,到2022年只剩下8位(不完全统计);2022年,有21位重点房企高管涨薪;56位房企高管降薪,最高降薪幅度为1个亿;可即便如此,这位大佬的年薪,还有近千万。“地产打工皇帝”,这个称号从恒大夏海钧,到碧桂园莫斌,再到如今变成龙湖邵明晓。当然,龙湖邵明晓如今也退了。截至去年,房企高管人均年薪第一的是龙湖,高管人均年薪TOP10的房企里,有不少是陷入资金危机的。这两年,大部分房企都是亏钱的,在降薪裁员的同时,房企高管薪资体系正被整顿。尽管如此,房企高管的年薪,依旧高得吓人。同样是降薪,高管降薪千万还有千万,普通人降薪3成的话连房贷都有可能还不起。地产打工皇帝年薪5208万上亿的年薪,在地产圈已经成为过去时。2022年,据不完全统计,年薪最高的地产打工皇帝已经降标,是龙湖的邵明晓,总薪酬5208.6万。现龄58岁的邵明晓,在龙湖已经干了12年的CEO,目前来看,邵明晓的年薪,是当前房地产薪资最高的高管。相当于,邵明晓去年的月薪高达434万。去年,千万年薪的房企高管,锐减至只剩下8人。分别是龙湖邵明晓、赵轶、吴亚军;路劲的高毓炳;瑞安房地产的孙希灏;美的置业的郝恒乐;绿城张亚东、中南建设的陈锦石。年薪千万的8人组里,龙湖一家就占了3个席位。没爆雷的民企,就是不一样!2021年,千万年薪队伍有29人,到2022年末,其中21人因为大幅降薪,总薪酬从千万级别,降至百万级别,900万也是百万级别。其中降薪最多的,是碧桂园的总裁莫斌,降了1.82亿!此外,降薪幅度超过千万元的,还有龙湖邵明晓;碧桂园杨子莹、杨惠妍和杨国强;美的置业郝恒乐;华夏幸福吴向东(已辞任)。这降薪名单一看,碧桂园降得还挺狠的。莫斌2021年的总薪酬为1.92亿,其中1.67亿为股份支付的奖励,2022年降薪1.82亿,总薪酬为957.8万元。很显然,莫斌去年降薪只有956.3万元的薪金和1.5万的退休金,没了股份支付的奖励部分。杨惠妍去年接棒碧桂园,她在2022年的薪金为37万和1.5万退休金。碧桂园在年报中称,去年,杨国强、莫斌、杨子莹、杨志成、宋军和苏柏垣的年度薪酬经历过2次调降。以2022年9月起的最新年度薪酬为,杨国强30万/年,莫斌300万/年,杨子莹200万/年,杨志成(辞任)、宋军(辞任)和苏柏垣均为100万/年。建发国际高管人均年薪翻倍碧桂园降85%高管个人的降薪说完了,那就来看看涨薪榜上都有谁。去年,涨薪幅度最大的房企高管,是瑞安房地产的孙希灏,总薪酬上涨了401万至2136万元。其次是万科郁亮、合生创展朱桔榕,涨薪幅度都超过了百万元。但很明显,房企高管涨薪不如以前容易了,这份涨薪榜上出现的人,要么是房企创始人、一把手,要么是职业经理人职位。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去年高管人均薪酬同比下降最大的是碧桂园,高管人均薪酬409万,同比减少85%;此外,高管人均薪酬降幅排在前十的,还有建业地产、绿地控股、中骏、美的置业、金辉、天誉置业、朗诗、华侨城和龙湖,同比下滑均超40%。而在高管人均年薪涨幅前10的房企里面,建发国际的高管人均年薪上涨了128%,2022年的平均高管薪酬为185万。华远地产、光明地产、瑞安房地产、合生创展、远洋集团、中交地产、金融街、新城控股及信达地产的高管平均薪酬上涨幅度在24%-98%。
2023年5月8日
其他

突发!雪松控股张某被抓

动手了!不知道许老板等人怕不。刚刚,广州黄埔警方公告,对雪松控股下属的广东圆方投资有限公司等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查处。更关键的是,公安机关已对主要犯罪嫌疑人张某等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具体张某是谁?公告没说。我稍微查了一下~公安还说,已依法提取相关涉案数据,并已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独立鉴定和司法审计;已对涉案相关资产予以查封、扣押、冻结。公安机关敦促涉案公司相关责任人员主动配合调查,积极退缴违法所得。对于主动投案、退赃退赔、认罪悔罪的,可以依法从轻处罚。其实,雪松系元老陈晖此前就已经失联,原雪松控股副总裁、雪松控股二号人物林伟龙,以及曾在集团内主管资金的头号人物谢少彬,也在半年前就已经被控制。据说所涉案情,基本是涉众集资,以及过手资金拿回扣。如今轮到了张某。这家广州神奇的“世界500强”公司,崩塌速度非常快。你怎么看这事?关注我,评论区聊聊~雪松,是在去年除夕夜爆雷的。当时雪松控股,发了一封致歉信,告诉投资者,兑付无法完成。具体看信吧:雪松控股,因为是做大宗商品的,所以离大家的生活比较远。不过,广州世界500强企业本就不多,雪松控股当时是和有广药,广汽,广州建筑,南方电网齐名的。要说老板张劲,第一次出圈是在2015下半年。当时经历了小半年的股灾,上证从最高的5100点狂泻至2600点。“公司员工个人资金如果炒股做杠杆有爆仓危机的,尽快向公司反映,公司提供现金支持。炒股严重影响到个人生活的,也可以和公司提出支援。”
2023年5月7日
其他

毫无预兆!地产股集体暴涨,三大传闻流出

地产股,突然发飙了。今天股市收盘,A股、港股地产板块大涨,个股涨幅最高去到20%。其中A股的华夏幸福、中交地产、天保基建、上实发展涨停。港股方面,融创中国涨超17%、合富辉煌涨超11%。地产股狂欢,莫不是资本市场嗅到了什么味道?今天确实有3条地产传闻,在各个平台流出。综合来看,这三条传闻,一个是关于金融方面的,一个是关于债务,还有一个就是说了很久很久的“终极大招”——棚改。而且是货币化棚改!1、降MLF(固收那边传了一阵子的)MLF是个啥?谐音梗的话就是“麻辣粉”,官方意义是“中期借贷便利”。好懂一点的意思,相当于银行的钱的成本,看下图~MLF利率能降,那LPR利率就能降,那房贷利率就能降。对,就这么个意思。2、传银行牵头化债这个就是稳定军心了,房企稳住了,砸盘的少了,也能交楼了,买房的人心态才能稳住。3、传重启棚改(原因是重庆发了一个三年棚改计划、然后就有人开始联想了ZZJ会议提到的21个特大及大城市旧改/平急两用)重点说说第三条。放假前,天花板会议召开了,4月底的ZZJ会议谈到一条——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什么是超大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称为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截至七普数据,我国超大城市有7个,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特大城市有14个,分别是: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换言之,这21个城市,由官方定调,要“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这也是历年ZZJ会议中前所未有的、透露着积极旧改信号的提法。此前于2014年,ZZJ会议关于旧改的提法,是“更好运用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而在4月底的ZZJ会议之前,今年以来,多个城市已经发布一份关于2023年货币化棚改的征求意见稿。最近一次的是重庆的棚户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重庆棚改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到了将支持有条件的区县推行“房票”等货币化安置方式。“支持区县通过集中购买和盘活市场存量房等方式筹集棚改安置房源,按安置房源的实际购置和安置价款计税,并按规定享受国家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等方面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征求意见稿》其中有一条规定还蛮有意思的,要求将棚改三年行动计划执行情况纳入区县年度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考核指标进行考核,并纳入区县政府“赛马比拼”工作机制。也就是说,重庆棚改改造被写进区县的“KPI”考核。而除了重庆,厦门、南昌、南京、无锡、贵阳、昆明都印发过类似的征收土地“房票安置”办法。说财猫摄以前棚改,分实物安置和货币安置,到棚改2.0版本时直接给钱补偿,如今房票安置,说白了就是给你一张“买房优惠券”。至于这个房票安置,买房能有多优惠,根据每个城市的情况都有所不同。但目标都很明确,就是定向给楼市注水,产生一批购房者。虽说“棚改”是楼市终极大招,但这个大招,前前后后已经说了很长时间。去年7月底,在ZZJ会议前,也传出了一则关于棚改专项债全国性政策的消息。似乎每隔一段时间段,棚改总会被拿出来“虚张声势”。这次关于棚改重启的传闻,又有多少真实性可言?还不好说。不过因为四月份楼市回暖不及预期,再加上整体经济复苏还存在结构性问题,所以,接下来大概率又会出现刺激政策了。过几天四月份金融数据出来,就能看出端倪了。到时候猫崽也会及时解读,记得关注我~——————
2023年5月5日
其他

唉!各省市,又借了好多钱

很现实,吃吃喝喝旅游是挺多人,但是买房买车这种大宗消费,起不来。大疫三年之后,各省市也在共同面对一个大考验——钱和债。财政部最新披露了今年一季度,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债务余额情况。前三个月,地方政府累计发债新增规模已经去到了2万亿,而累计偿还债务的本息合共为6055亿元。一个季度就发行了2万亿的新债券,在过去来看,是罕见的。而偿还规模,目前还只是新增债务的三分之一。从各省市的债券规模和偿付情况看,融资需求较大的省市,排在前三位的是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而这个季度本息偿付最高的是江苏省、四川省和山东省。2023年,各省市的债务规模,可能还要上一个台阶。01.再发2.1万亿债山东广东两省占了17%2023年一季度,31个省市的累计发债规模为2.11万亿元。2019年至2022年的同期,分别是1.41万亿、1.61万亿、8952亿元、1.82万亿。换句话说,今年是近五年来,31个省市发债的高峰,一个季度就冲破了2万亿。而去年一整年新发行的地方债券合计为7.37万亿,今年一季度的发债水平,就已经达到去年全年的三分之一。按照一季度的这个新增债务趋势,今年,很有可能会超过去年的发债规模。前段时间,贵州流出一则消息,直言化债异常艰难,靠自身能力已无化债方法。上文提到的遵义道桥,正是贵州化债的一个具体案例。而贵州也成为首个省级单位官宣化债困难的。以往财政困难,可都是发生在散点式分布的县级单位。困难是困难,但今年一季度,贵州还是新增了456亿的债券融资。02.还本付息6055亿还钱了,但不多今年前三月,31个省市加起来的本息偿付是6055亿。还钱是还了,但不多。和2020-2022年同期相比,还本付息的水平在2000-5000亿。而今年偿还的本金中,超过93%都是"借新还旧"。漫画
2023年4月30日
其他

裁员1.9万,老总却涨薪!这家千亿房企,唉

唉!江苏最大开发商中南建设,公布了去年业绩,最后的“遮羞布”也没了。销售额,从2000亿缩水至600亿,中南建设的2022年,是黑暗的。裁员、巨亏、“零拿地”、卖掉物业断臂求生,命运相似的民营房企,如今目标都是一致的——活下去。中南集团总部大楼中南业绩发布会开了,猫崽听了,找到这家开发商最大的问题。点击下方名片,关注猫崽,我们继续~
2023年4月26日
其他

车企大佬工资全流出!去年李想给李铁发了1个亿

一边是车企巨亏,一边是老板拿着“天文数字”的年薪报酬。比如去年,“威马董事长拿12亿年薪”的事情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车企上市公司老板们的薪资,基本都是公开透明的(除了蔚来),年薪构成包括薪金、津贴、实物福利、股份支付薪酬、退休金、花红、袍金等。今天,猫崽梳理了10家规模车企、32位车界老板们的年薪。多角度对比之下,得出了以下结论:10家车企中,年薪最高的老总,是理想CFO(管钱的),总薪酬过亿!25位车企高管(部分数据不全)薪酬变动里面,只有3位高管降薪,其中2位是离职变动,还有1位在职降薪,是小鹏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夏珩。20位车企高管薪资上涨,涨薪幅度最大的去到了36倍,薪资涨幅第二高的为490%。2位车企高管薪资无变化,分别是吉利汽车的李书福和特斯拉的马斯克,其中马斯克连续三年拿“零薪”。年薪千万的高管有9位,集中在理想汽车、零跑汽车、吉利汽车控股。(比亚迪李珂还差40万到千万水平)总的来看,10家车企高管去年的总薪酬,上涨了20%,2022年给高管的报酬合计达到4.36亿元人民币。赶时间的朋友们,可以看上面这个省流版,不赶时间的,接下来就详细聊聊车企高管薪酬透露的信号。关注猫崽,盘点上市公司老总的年薪体系01.车界新晋“打工皇帝”李想给李铁发了1个亿要说2022年车企年薪最高的是谁,不是曾经全球首富的马斯克,而是理想汽车的CFO——李铁,不是踢球的那个哈~根据猫崽统计,2022年,理想汽车3位核心人物——李想、沈亚楠(2022年12月离任)和李铁,总薪酬分别为170.5万、2087.4万、1亿。而2021年,他们仨的总薪酬,分别是150.4万、8750万、270.6万。李想只拿百万年薪,给沈亚楠和李铁开出的条件是上千万和上亿报酬。28位车界老总中,李铁薪酬涨幅第一,上涨9770万,涨幅达到3610%。李铁,毕业于清华,曾在普华永道、汽车之家、泡泡网等负责财务工作,他推动了理想汽车双重上市。除了李铁外,薪酬涨幅第二、第三都是零跑汽车的老总。分别是零跑汽车董事长的朱江明,2022年总薪酬5636万,涨薪4681.5万,上涨490.41%;零跑汽车总裁吴保军,2022年总薪酬4382万,涨薪470万,上涨12%。有趣的是,零跑汽车去年的业绩,不仅净利润是亏损的,毛利也是亏损的。亏多少?不怕告诉你,零跑2022年营业收入124亿,毛损19亿,经营亏损52亿。老板拿五千万年薪的底气是什么?更何况打工人有KPI指标,达不到还要扣钱。2022零跑汽车业绩而涨薪100万以上的车企高管,还有比亚迪的罗红斌、李柯、廉玉波,以及吉利汽车的安聪慧、桂生悦、李东辉。比亚迪代表新能源自主品牌崛起,最近几年汽车销量“指数型上涨”,成为“宇宙新能源车企”。2022年,涨薪百万以上的车企老总名单02.高管薪酬里,股份支付占多少?在港股年报中,高管薪酬构成罗列得特别清晰,我们从小鹏、理想、零跑这三家出发,来看看老总们上亿、上千万、上百万年薪,是怎么来的。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小鹏高管的薪资里面,薪金、津贴、实物福利为主;理想汽车、零跑汽车高管薪资,则是以“股份支付”为主。首先看李铁,去年上亿的年薪里,股份支付薪酬占97.84%,为9823.6万,而薪金、津贴、实物福利合计为203万(2021年为162.4万)。零跑汽车三位年薪千万的老总,股份支付薪酬的占比在89%-97%。相反,小鹏汽车的三位核心管理层(何小鹏、夏珩、杨东皓),年薪都在百万级别,而绝大部分都是薪金、津贴、实物福利。说实话,统计到这里,猫崽还是羡慕他们的,因为还发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老总们一年的退休金,相当于大部分打工人一年的年薪。努力往上爬才是正义。这是国内车企的情况,那么特斯拉呢?为此翻了184页特斯拉2022年报,终于找到了高管们的薪资情况。首先,马斯克这三年都是“零薪”,但并不妨碍他成为全球首富。其次是被称为特斯拉的“钱币大师兼CFO”的Z先生、和高级副总A先生(安个代号),去年总薪酬是30.3万美元,相当于209万元人民币。特斯拉2022年报Z先生和A先生在2020年时的总薪酬去到了4656万美元,折回人民币超3个亿,这是他们近三年拿到的最高薪酬。就我们统计的9家上市车企里,已经有盈利能力的是长城、广汽、吉利、比亚迪、特斯拉,而蔚来、小鹏、理想、零跑尚且还在亏损。对比之下,车企的高管薪酬和盈利表现并没有成正比。你怎么看车企老总的薪资?关注我,评论区聊聊~——————
2023年4月24日
其他

重磅!最高法480字,救了无数购房者,但银行要哭

别再为今天的股市哭泣了,买房有好消息!最近两年,好多人交了首付,背了贷款,却拿不到房子。购房者、房企、包工头、投资人、银行,相互撕扯。这是出台近30年的预售制,最大的隐患。今天,最高法院短短480字的批复,可以让购房者长舒一口气。今天,人民法院报刊登了一则《关于商品房消费者权利保护问题的批复》,4月20日起施行。此前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向最高法院提交了一份“关于房企风险化解的权利顺位问题的请示。说白了,就是房企出事了,谁最先能拿到钱?包工头?银行?投资人?还是购房者?打官司打到法院,法院也不知道怎么判了。这次,最高法院作出三点批复。第一条是针对包工头的,第二、三条针对购房者的。我们详细说说。一、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抵押权以及其他债权之间的权利顺位关系,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处理。也就是,法院保障包工头的钱,不能拖工程款,毕竟血汗钱。二、商品房消费者以居住为目的购买房屋并已支付全部价款,主张其房屋交付请求权优先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抵押权以及其他债权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只支付了部分价款的商品房消费者,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已实际支付剩余价款的,可以适用前款规定。按照以往,房子没有过户登记都不视作购房者的财产,都得不到保障。但法院最新批复的条文称:房屋交付请求权>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抵押权及其他债权。购房者居住权得到了保障!城区中心的烂尾楼,说财猫摄,未经允许不可使用三、在房屋不能交付且无实际交付可能的情况下,商品房消费者主张价款返还请求权优先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抵押权以及其他债权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这是在第二条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烂尾的房子,购房者可以要求价款返还!这,不就是退房退款?这对购房者是大好事,但房企又得挨一刀,银行业要哭了。项目不交付,购房者就有权退房退款。从法院表述的各方权利来看,房企、银行、购房者、包工头的顺序是:购房者>包工头>银行抵押、房企债权人等。以前房企项目资金链断裂,银行都有抵押物作为保障,拍卖了就能拿回全部或部分的钱,但现在法院说了,购房者的权利优于银行抵押。法院文件都盖了章的,这总不能不认了吧。烂尾楼,其实一直都存在,只不过最近两年,我们讨论得比较多。2021下半年开始,房企资金链收紧,规模性民企的债务逾期成了普遍现象,资金接不上,全国多地项目出现停工。到了2022年,全国房屋新开工、竣工面积极速下滑,达到史无前例新低。统计局公布的去年数据来看,房屋新开工面积连续两年(2021及2022)下跌,其中去年跌幅最猛,接近4成。2022年,房屋施工面积只有90.5亿平米,同比去年减少了7.02亿平米;其中新开工面积12.06亿平米,减少了7.84亿平米;而竣工面积只有8.62亿平米,减少了1.52亿平米。以一户100平米计算,整整少了152万户家庭。全国有多少烂尾楼?这个问题,从来就没有具体的官方披露数据,如果要回答,只能用“茫茫多”来形容。或者可以从第三方机构公布的数据,来大概感知烂尾楼的规模。2021年末,24个重点城市尚未交付的问题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468万平米,涉及总套数约18.58万套。问题项目建面超100万平米、超万套以上的城市,有郑州、长沙、昆明、重庆、武汉、广州。到2022年,各城市未交付的问题项目增多了,有的甚至翻了9倍。武汉,位居32个停工延期交付问题项目重点城市排行榜之首。2021年,武汉“问题项目”涉及的建面约274万平米,到2022年增长到了727万平米。西安“问题项目”涉及的建面,从61万平米增长至626万平米,涨幅较大。各城市的销售竣工比,都出现了严重失衡,2022年便掀起了全国“停D潮”。最近10年来看,房企每年住宅竣工套数,大概是600-700万套;房企每年住宅销售套数去到1000万套以上(2012年为945万套)。最近几十年,房地产规模越做越大,但是很明显,房企竣工跟不上销售,缺口越来越大。图源自统计局这既是地产黄金十年留下的后遗症,也是房企过去疯狂追逐规模的代价。而如今,活下来的房企,基本都以央国企为主,民企大部分下线。靠谱的房企少之又少,靠谱的房子更是难得可贵。最后,附上近期说财猫整理的最新一版三道红线情况,对照着来看,哪些房企危险,答案也有了。杠杠的避雷指南啊,点击下方名片关注猫崽,剖析热点。——————
2023年4月21日
其他

突发!马斯克的SpaceX星舰空中爆炸,特斯拉业绩也崩了

刚刚!SpaceX星舰发射失败,在空中发生爆炸。看视频!马斯克的火星殖民计划,是在未来几十年送大约100万人上火星。而运输工具就是“星舰”,他希望建造1000枚以上的“星舰”运送生命到火星。不过,这次爆炸了,成本可是30亿美元。飞了3分钟没炸发射台,算人类一大步。但同时,特斯拉的业绩,也爆雷了。这周末最大的悬念来了,特斯拉会不会降价?在公布惨烈的一季报后,市场再传本周六,特斯拉Model3最高降4.3万,Model
2023年4月20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骇人!龙头房企手里的地,少了3亿㎡

最近,广州、上海的土拍很热闹。广州好几宗封顶摇号地块,上海首批19宗宅地,起拍总价去到483亿。一时间,竟有种“土拍热”回来的感觉。但,不要高兴太早。民企还趴着,房地产“大瘦身”时代,已经拉开帷幕。土地,是财政的命根,也是房企以前热衷追逐的“面粉”。以前房企大佬很豪爽,在热门城市可以拍上百轮,超100%溢价率。但现在不一样了,大部分民企都绝迹于土拍市场。在整理46家已经公布年报的上市房企土储数据时发现,38家房企“瘦身”,只有5家房企土储是上涨的(另外还有3家房企数据不全)。先上一张全图,接下来我们细细展开。关注说财猫,不要走散~43家上市房企土地储备超15亿平米保利和碧桂园的最新年报中,没有公布2022年末的总土储。43家房企,合计的总土储为15.5亿平米,这些都是在建或待开发的土地。目前来看,总土地储备最多的是融创,截至去年底的土储达到2.18亿平米,同比少了3600万平米。截至发稿,还有15家A股房企年报未披露年报。已知年报中,总土储前十的房企里,只有招商蛇口和中海的土储还在攀升。土储前十中,民企代表有两家:龙湖和新城控股,总土地储备分别为5795万平米和4915万平米,两者土储缩小了21%及64%。其中,新城控股的总土储是下滑最严重的,从2021年末的1.38亿平米,到去年总土储不到5000万平。以前,土拍市场的主角往往是民企,央国企甚至都是“配角”的存在。2021年开始,房地产融资全面收缩,民企陷入资金链危机后,土拍市场就成了央国企的天下。我们整理46家上市房企财报(其中3家房企数据不全),只有5家房企的土地储备量还在增长,剩下38家房企土地储备“缩水”。土储总量增长的分别是中海、招商蛇口、朗诗地产、越秀地产、信达地产。中海土地储备增量最大,涨幅也是最大的,和2021年相比,2022年末中海的总土储增加了1742万平米。朗诗是个特别的存在,是唯一一家土储还在增长的民企。而且朗诗不光是在内地拿地,在美国也获取了不少项目。其中,朗诗在内地新增24个地产项目,可售货值436.5亿元,新增可售面积239.3万平米;在美国,朗诗新增可售面积98.5万平米。“大瘦身”的房企,多到十个手指头都数不完。土地储备减少最多的是新城控股、中国金茂和融创中国,总土储减少8885万平米、4073万平米及3600万平米。这38家土地储备下滑的房企,2022年合计减少了3.64亿平米的土储。有相当一部分房企,是因为资金链危机,退地、卖项目、减少或不拿地而导致土储大幅下滑,规模收缩。土地曾经是房企的蜜糖,也是砒霜,借不到钱时,只能放弃土地。腰斩的土拍市场去年至少14家房企“零鸭蛋”房企上演“大瘦身”,减少拿地或不拿地,成为去年房地产真实写照。2022年,土地红利、杠杆红利、人口红利都彻底消失,房企不再为拿地疯狂,而是为偿债“发疯”。那么去年,哪些房企已经不拿地了?富力、融信、雅居乐、佳兆业、正荣、龙光、合景泰富、中骏、禹洲、宝龙、绿地香港、港龙中国、中梁...这些房企在土拍市场上都是“零鸭蛋”,而还有另外8家房企的年报,对「新增项目」只字不提。拿地最多的房企,可以说是毫无惊喜。分别是保利发展、华润置地、招商蛇口、中海、万科、绿城、中国金茂、中交地产、城建发展。去年的拿地资金都在百亿以上,而“保华招中”(拿地前四)这四家房企的拿地资金超过了千亿。除了上述提及的房企,碧桂园去年的权益拿地金额只有61亿元,大幅缩水。原来,“出身决定命运”这个定律,放在房企身上也是适用的。民营房企不拿地,土地成交腰斩,土地财政熄火的状态,还会持续多久?关注猫崽,用经济数据看真相~——————
2023年4月15日
其他

上缴养老金占全国一半?广东人,这两天很生气

——————扫下方二维码,备注“说财猫”,拉你进群畅聊~—
2023年4月13日
其他

燃油车溃不成军…骨折甩卖的​雪铁龙C6,止不住血

3月结束了,骨折甩卖的雪铁龙,销量溃败的日产、本田,上个月卖了多少?很残酷,大降价,没能扶起雪铁龙。一手带崩中国车市价格的东风集团,刚刚公布了3月产销快报。3月,东风乘用车卖出14.72万辆,降幅20%;前3月,累计卖出36.39万辆,降幅42%,接近腰斩。截图自东风集团股份3月产销快报今年的汽车市场,变天变得贼快。曾经拥有最多合资品牌的东风汽车,正是败在合资车上。3月初,东风系降价海报刷屏,直降9万的雪铁龙,被网友调侃:“20万的雪铁龙C6全是缺点,老气横秋,12万的雪铁龙C6全是优点,成熟稳重。”但最后,雪铁龙卖了1.01万辆,东风日产卖了6.3万辆,郑州日产(乘用车)卖了1189辆,东风本田卖了4.66万辆。其中雪铁龙、东风日产、郑州日产销量,只是基本回到去年同期水平。东风本田销量依旧下滑超3成。以前一个月能卖出7万多的东风本田,现在只卖出了4万多辆。1-3月累计来看,东风旗下的合资车,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溃败。今年一季度,郑州日产、东风日产、东风本田、雪铁龙的累计销量跌幅分别达到-53%、-40%、-48%及-34%。可是溃败的,又何止是东风。上汽集团3月产销快报显示,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3月的销量跌幅在26%-40%之间,1-3月累计销量跌幅均超过3成。广汽集团旗下广汽本田、广汽丰田3月销量下滑9%-16%,一季度销量累计下滑11%-30%。广汽三菱上月销量虽然有小幅反弹,但累计销量仍旧腰斩。长安马自达、长安福特3月销量降幅34%、46%。如此看下来,这么多厂商的合资车,就没有哪个厂商3月的销量是增长的。这是合资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前的一个个缩影。自主品牌崛起,合资车不再成为人们的首选。而最近这两年,燃油车的市场占有率已经开始出现萎缩。根据乘联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3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58万辆,1-3月累计零售426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3月国内零售销量54万辆,一季度零售销量131万辆。据此大致推算,燃油车3月零售销量104万辆,一季度零售295万辆,不足300万辆,而2022年和2021年分别卖了385万辆及465万辆。今年的油车市场,明显开局不利。油车的市场占比走势,也就和我们预料的一样,出现萎缩。2020至2022年,燃油车的零售销量占比从9成左右下滑到8成,再到7成左右。悲催的是,2023年以来,燃油车的市场占比,按月下跌,3月已经跌到了6成,只剩65.78%了。溃不成军啊!反观新能源汽车,目前来看,销量依旧处于上升态势。2023年以来,新能源乘用车每月零售量均保持在2022年之上,但是涨幅已经不及过往那么猛了。一方面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激烈,另一方面是需求不及预期,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下,电车突围就更具挑战性。电车新势力代表——“蔚小理”上个月卖得如何?蔚来、理想3月交付量同比增长,但是小鹏下滑得很厉害。其中蔚来3月交付10378台,同比增长3.9%,理想交付20823辆,同比增长88.7%,二者单月分别突破1万辆、2万辆。可小鹏就比较惨了,3月交付7002辆,不过万辆,同比下滑55%,腰斩!漫画
2023年4月12日
其他

求求你们,别再存款了

你们也真行!天天催你们花钱,就是不花,一个季度又存了10万亿,再创新纪录。10万亿啊,2019、2020、2021年,基本都是一年才存款10万亿左右。今年一个季度,就存10万亿...住户贷款呢?增加1.71万亿!存10亿,贷1.71亿,银行对私业务做个P~逼得银行今天开始下调存款利率,让你们把钱拿出去花!4月11日下午,央行公布了一季度的金融数据。老实说,很惊人。“印钞速度”没有放慢,M2增速维持在高位。社融增量,再次突破5万亿。不过幸好,房贷出现惊人回升,有明显回暖的迹象。只是能持续吗?先关注说财猫,接着分析01.社融增量再破5万亿宽松,是今年金融环境的大方向。今年3月,代表印钞速度的(广义货币)M2增速,同比增长12.7%,前值为12.9%,总之没突破13%。但12.7%的增速,放在近6年的时间维度来看,依然是很高的。(狭义货币)M1增速5.1%,已经连续两个月下滑,导致M1与M2的剪刀差又进一步加大。企业信心还是不足。钱是越印越多,有多少流到实体?央行数据显示,3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5.38万亿,继今年1月后再突破5万亿。并且比预期的4.42万亿要高出1万亿,3月社融增量是超预期的。加总起来,今年一季度的社融规模增量达到了14.53万亿!这个数据,还是很令人振奋的。下面就具体说说贷款的情况。02.贷款超预期房贷突破6000亿!贷款超预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企业贷款的大规模增加。除此之外,3月房贷数据冲上6000亿,是近13个月以来的新高!不管是从3月单月,还是从一季度的贷款走势来看,不用怀疑,企业和个人都开始贷款了,“报复性”贷款真的来了。上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89万亿,逼近4万亿。整个一季度下来,人民币贷款合计增加10.6万亿,同比多增2.27万亿。先说住户贷款。央行公布,今年一季度,住户贷款增加1.71万亿,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9442亿。猫崽算了一下,3月单月,住户房贷数据为6348亿。下面这张图就能明显看出走势了,房贷一飞冲天。这是13个月以来的最高位,也是近两年第二高位。今年3月,房贷出现大反弹。今年2月,楼市确实有一波回暖,但3月之后,似乎就没延续上。3月楼市的实情,会在四月的金融数据体现,到时候猫崽还会分析,记得关注说财猫~而除了中长期贷款,住户短期贷款(消费贷)新增7653亿,也是过去四年的新高。那可不,过去三年可都在疫情的笼罩中。说完住户的情况,再说下企业贷款情况。整个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其中住户贷款增加1.71万亿,剩下的8.99万亿,都是企事业单位贷的。将近9万亿!和过去几年同期对比,企事业单位的贷款出现暴增。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6.68万亿,企业能借更多“长钱”。03.存贷差明显一季度住户多存10万亿存贷差,在企业和住户之间出现了很明显的割裂。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而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整体而言,存钱多过借钱。分住户和企业部门来看,二者十分分化。结论是——住户,存钱多过借钱;企业,借钱开始多过存钱。今年1-3月,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而住户贷款实际只增加了1.71万亿。平均下来,每月住户存款增加3.3万亿,好大一笔钱!但为啥感觉手里好像没钱?在整理存款数据时发现,截至今年3月底,住户存款余额已经突破130.7万亿了。而企业这边,今年一季度,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3.18万亿,粗略地对应来看,企事业单位的贷款增加8.99万亿,贷款明显多于存款。数据拆解就拆到这里,按照这个数据来看,情况是有好转的。但现实,又是如何的?今天统计局还发了CPI、PPI的涨跌指数,都反映了一个比较符合现状的情况:消费降级、需求减少、物价下跌、供过于求、(企业)降价促销。接下来,还会不会出台更多政策,刺激消费,激活人们花钱?而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是要想办法,增
2023年4月11日
其他

裁员真相!每天350名地产人,离开龙头房企

都知道地产裁员,但究竟裁了多少?真相来了!熬了两个通宵,废掉两瓶珍视明,猫崽翻了45份相对龙头的上市房企年报,找出了员工数量和薪酬变化。照例先上一张总图~来,先亮出我的结论:1.员工人数和薪资,以前乐于公布,现在对部分房企来说变得“敏感”。2.已公布年报的45家房企里,34家裁员,5家扩招,4家“隐藏”了数据,2家暂不公布该数据。3.34家房企裁掉了12.76万人;5家扩招的房企,扩招了1.89万人。4.人均月薪,失去对比意义。不少房企卖掉了物业公司,顺带也“卖掉”了物业员工(某种程度上是廉价劳动力)。5.和快速下滑的地产人数量相比,降薪幅度不算明显,也可能是因为裁员赔偿金的原因。6.人均月薪>5万的有1家房企;人均月薪3万左右的有3家房企;人均月薪2万和1万区间的分别有13家和16家房企,月薪少于1万的有3家房企。接下来,就是正文时间了。过几天还会分析高管薪酬等,关注猫崽,继续往下看~超7成房企裁员研究员工的变化,骑士币研究营收利润更有意思和意义。当年在算2021年房企员工和薪资变化时,裁员和扩招的房企数量,是对半分的。50%的房企裁员,50%的房企扩招。2022年不一样了。在已知员工数量的房企中,裁员房企的占比可以去到87%。所以,这份裁员排行榜的名单,特别长……这份34家裁员房企的名单,算下来,员工人数足足少了12.76万人,相当于每天350人离开。裁员最厉害的房企有哪些?员工数量腰斩的房企(裁员50%以上),有禹洲、中梁、融信等。正荣、合景的裁员比例接近50%。禹洲在年报中解释道,员工总数从7295人缩减至1985人,是因为公司卖掉了物业,连带物业员工。截图自禹洲集团2022年业绩报告雅居乐,也有意思。2022年,雅居乐的员工总数突破了10万人,也成为5家扩招房企里面,唯一的民营开发商。原因在于,雅生活扩招了7499人。如此算下来,实际上雅居乐地产层面的员工人数应该是减少的,只是总数上美化了。裁员,说得好听,是降本增效;说得难听,就是企业收缩。其余4家去年扩招的房企,均是央国企,分别是建发国际、华润置地、招商蛇口及越秀地产。它们之所以扩招,原因也很简单,目前房地产市场,只有央国企还在拿地,项目多了,要干活的人也多。夸张的是,建发国际去年招兵买马,扩招比例高达4成,员工人数从1.37万人扩大至1.96万人。当然,也还有房企“遮遮掩掩”,不愿意在年报初次披露时(3月底)就公开员工人数,像龙湖、龙光、碧桂园、远洋等。2022年,谈涨薪?是个伪命题去年打工人的感知应该是最明显的——工作不好找,高薪的工作更不好找。以前搞地产的人,即便做不到高层,薪资在全社会来说都是不低的。但2022年,房地产行业进入下行通道,地产人同样在经历寒冬。这份房企员工涨薪表,多少是带点迷惑性质了的……超七成房企在裁员,过半房企员工人均薪酬上涨了。既然数据摆在这里,那就还是拿出来说说吧。涨薪最多的是禹洲集团,人均月薪从7千涨到了近2万,原因没别的,大裁员,分母变得很小,人均薪酬涨幅就达到了167%。此外,涨薪房企里面,不少是出现流动性危机的,比如建业地产、合景泰富、时代、宝龙、中梁、禹洲、正荣等。上述这些房企,又是裁员裁得比较凶的。总薪酬的提升,可能是因为“遣散费”的集中支出。而降薪的房企里面,降得最多的是领地控股、绿地香港和融信,人均月薪的降薪比例超过三成。那么回到开头的第6个结论,按照人均薪资高低排行,哪家房企给得最多?(当然啦!房企相关员工如果达不到这个人均薪酬标准,可从两方面找原因——自己and公司。找我们也没用,但可以在评论区泄愤😂)人均月薪>5万的,有1家房企——意想不到,居然是正荣。正荣集团去年裁掉了一半的人,但公司支付的总薪酬只是少了16%。人均月薪3万左右的有3家房企:德信中国、港龙、华发股份。3万以上的月薪,年薪算下来超过35万了,羡慕多少人?而人均月薪2万和1万区间的分别有13家和16家房企,占了大头,也是大部分地产人能够得到的水平。人均月薪少于1万的有3家房企(这是不是要避雷了),分别是佳兆业、富力和雅居乐。其实猫崽听过很多故事,拖欠3-5个月工资的房企,去年不少。关注我,说出你的故事~​另外,本喵最近还分析了房企的资产负债,对应三道红线,可以挖出哪些房企处在安全线内(其实十个手指头都数得完)。以及财务表现,近一半的房企都不赚钱,净亏损。(好惨)还没看的可以点击这里:最新房企三道红线出炉房地产,这不是抄底,是抄家——————
2023年4月9日
其他

千亿房企,退市!曾在广州花2亿造会所

就在刚刚,一家千亿房企,陨落了。今天下午5时43分,港交所发布:新力控股,取消上市地位。新力控股创始人,是江西富豪张园林,现龄47岁的他,曾在2019年底带领新力赴港上市。2021年下半年,房企迎来暴雷潮,新力经历了股价闪崩、美元债务逾期等泥潭。至今,新力控股仍发不出2021年及2022全年的业绩报告,甚至也未曾听说有啥债务重组方案。这下,是真的躺平了。2023年4月13日上午9时起,新力控股集团的上市地位将予以取消。上市至今1238天,停牌停了563天(均计算至4月6日为止),留给新力的时间,已经剩不到一周了。还有7天,02103(新力的股票代码)就要和资本市场说再见了。根据港交所的规定,主板或GEM上市的公司若连续停牌超过18个月或12个月的,港交所有权取消公司上市地位。而新力控股自2021年9月20日发布停牌公告,摘牌预警时间是今年的3月19日。原来,新力控股上个月就已经过了“死亡时间线”了。在此之前,新力曾三次发布“复牌指引”,但都无济于事。新力是这轮房地产风波后,第一家被港交所“除名”的内房股。但恐怕,可能还不止它一个。新力之后,最近的一波除牌生死线在今年9月,将面临被港交所除牌的危险房企,还有:中国恒大、恒大物业、世茂集团、融创中国、奥园、南海控股、花样年、阳光100、当代置业、天山发展控股等。如果房企动作再不加快,躺下的又何止新力一个呢?01.总市值不到18亿当时敲钟有多爽,现在就有多落魄。2019年11月15日,地产圈突然被一条消息刷屏——“最年轻的内房股敲钟上市”、“第一家赣系房企上市”。当时的新力风光无两,尽管那一年,新力离千亿房企只差临门一脚(921亿),但很多人认为,它会成为一家很牛的房地产公司。2020年,新力控股实现全年销售额1138亿,从江西南昌起家,做到全国化布局,凭借新力这张牌,张园林也一跃成为了“富豪”。新力控股创始人张园林,图源自企业宣传上市之后的新力控股,开始发行高息美元债融资,在全国热门城市拿地,开疆拓土。但很快,噩耗就传来了。2021年,新力美元债违约,出现流动性危机。经历中秋劫,股价一度闪崩90%,新力控股紧急停牌。这一停,就过去了一年半的时间,目前,新力的市值不到18亿。注意单位,是港元。没有2021/2022的年报,也没有2022的中期业绩,我们能翻到最近的财报,已经是新力控股2021年中期业绩报告。以这份业绩为基准,新力控股到2023年6月底(1-2年)到期的债务,合计达到234亿元,而总借款为295.69亿元,将近300亿。彼时的新力,不受限制的资金只有140亿。02.曾在广州花2个亿打造会所已经很久很久,都没有听到过这家房企的消息了。结果,一来就是这么天大的坏消息。新力控股自去年12月以来,就不再继续对外发布销售业绩。上一次公布的业绩,还是2022年1-10月,新力控股房子卖了31.37亿元,平均下来,相当于一个月只卖了3个亿左右。惨淡!曾经的千亿房企,跌入低谷。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新力控股曾经在广州,花了2个亿打造了一个会客厅。说财猫摄这个项目,原本是作为新力控股的旗舰项目去打造的,但在新力控股失去主动权后,项目停工长达一年多时间。最终,新力在广州的新塘项目被信达接手,去年复工开售。说财猫摄可惜,新力,终究没有等到“白马骑士”。你觉得哪家房企,会步新力的后尘?关注我,来评论区聊聊~——————
2023年4月6日
其他

触目惊心!房地产,这不是抄底,是抄家

港股业绩发布会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就是A股房企的登场时间。在已经公布2022年报的45家上市房企中,说财猫昨天已经整理了一份干货——房企最新“三道红线”。干到不能再干了,这份资产负债数据,可以用来判断房企的安全边际。接下来,我们要聊的是,房地产行业的利润表——房子已经卖这么贵了,房企还赚不赚钱?话不多说,先上一张图。本以为疫情爆发的2020年,是房地产行业的最艰难的一年,没想到接下来的
2023年4月4日
其他

目瞪口呆!最新房企三道红线出炉,买房前必看

这年头了,研究三道红线,还有意义吗?答案是:还是有的!毕竟,这是经过官方认可的房企安全“生死线”。最近,房企陆续发布2022年财报,说财猫又是一波熬夜计算,为大家整理出了主流房企的最新三道红线数据。哪些房企的房子不能买?这是一个相对靠谱的答案。记得关注收藏,亲朋好友买房前,甩给他看!毕竟,能收楼,才是买房最重要的事!照旧先来看看整体情况。直接上图。44家数据完整的房企中,绿档房企18家。当中:2家港系,瑞安和港龙;5家民企,龙湖、金辉、中骏、新城和美的置业;剩下的11家,全部都是“国家队”。除了国家队,剩下的港系和民企,现金短债比这个数据,都有些摇摇欲坠。美的置业和港龙还好,还有1.93和1.51。瑞安只有1.16,金辉和中骏都是1.02,新城更绝,刚好踩线1.00。注意,这里统计的在手现金,还包含了房企受限制的现金。也就是说,房企实际的现金短债比,可能还要小于上面的数。这意味着,这些房企虽然三道红线全绿,但在手现金难以覆盖短期负债,现金流已经告急。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绿档的房企都尚且如此,黄档和橙档的情况同样不会乐观。看,黄档房企9家,当中就有6家现金短债比小于1。当然,大部分都是爆雷房企。橙档房企5家,同样有3家现金短债比小于1。这里面比较例外是国字头保利置业,踩了两条红线,好在现金短债比目前还无虞。至于红档房企,就更不用说了。12家红档房企,全部都是爆雷房企,都还在ICU出不来。除此之外,还有17家A股上市房企财报待发布。另外,依然有14家房企财报死不出来。财报延发的,基本都凶多吉少。看完了房企的三道红线表现,我们再来看看房企的另一项关键指标:在手现金。这张图,可以直观地展现出,去年房企的处境有多艰难!45家有数据的房企中,去年手头现金增加的,只有保利、招商、华发、建发、金茂、信达6家。清一色,全部都是国字头。剩下的所有的房企,现金流都在减少,无论是民企还是国字头。其实也不难理解,对于房企来说,现金主要来自两条:卖房和融资。但去年,百强房企销售额跌幅都超过40%。连融资渠道通畅的国字头,万科、中海、华润等龙头,在手现金都呈现下滑。销售和融资都被“扼住了喉咙”的民营房企,就更不用想了。都知道,今年依然是房企的偿债大年。短债压顶又恰好碰上现金流告急,今年会不会依然有房企爆雷,猫姐不敢想!看完集体减少的房企在手现金,再来看去年房企有息负债的变化情况,就不由得人感慨: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看,当大部分民企都借不到钱、努力还债降负债的时候,“国字头”房企巨头们,却在集体加杠杆。45家房企中,共有16家去年有息负债是增加的。很容易分辨谁是被动增加,谁是主动,看三道红线即可。而去年有息负债增加的最多的房企前四名分别是:万科、保利、华润置地和招商蛇口。增加的有息负债分别达到482亿、431亿、326亿和309亿。中海增加的有息负债,也达到285亿。这是一种明显的信号,意味着资源正在加速向国企/央企巨头们聚拢,无论是销售、融资还是拿地扩张。今年的房地产,一定会出现更加明显的洗牌。而谁将逆流而上,谁将不进则退,看看谁三道红线全绿并且还在加杠杆即可。接下来,我们还会对房企关键指标进行分析!记得关注我,评论区聊聊!也欢迎预约我们的直播,来直播间畅所欲言!——————
2023年4月3日
其他

富力家底曝光!去年巨亏157亿,少发13亿工资

最近房企发财报,真是恨不得凌晨发。像极了我小时候,都是趁老爸快睡觉时,给试卷他签字。素有"旧改王"称号的富力,也是半夜踩点公布2022年财报。总结下:财务情况未好转,降负债进瓶颈期,资产不算差,但生死一线。2022年的富力,再次站到悬崖边。图片摄自说财猫01.营收腰斩,亏损157亿2022年,富力归母净亏损157.4亿,而上一年富力净亏164.7亿。这两年下来,富力合计亏损322亿。不仅把往前三年(2018-2020年)的利润都亏完了,还要倒贴52亿。富力的严重性还在于,去年一年,营收腰斩。营业收入352亿,同比减少54%,这意味着去年富力的交付下滑严重。数据显示,2022年富力的交付面积为326.1万平,同比减少61%。如果想预测富力未来1-2年的财务有没有改善的可能,看销售额就略知一二。富力销售额下滑曲线是很明显的,2018年销售额突破千亿后,富力卖房增速开始进入下通道,销售规模很难再有突破。到2022年,富力只卖了384.3亿元的房子,同比减少68%。换算下来,相当于以前每天能卖3个亿的房子,现在只能卖1个亿出头。​富力还剩多少土储?截至2022年底,富力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为6097.7万平米,可售面积4708.2万平米,二者比上一年度均减少374万平米、289万平米。去年富力没有在公开市场拿地,但在广州新增总可售面积13.3万平米,这部分新增土储来自旧改。富力土地储备清单,2022年VS2021年02.降负债“搁浅”富力继续降薪裁员富力的降负债之路,走到了“瓶颈期”。2022年,富力最大的两件事——完成10笔美元债重组;完成8笔境内公司债重组。这两次债务重组,本金规模达到467亿元人民币(135亿元人民币+49.44亿美元),而其中10笔美元债,还创下“亚洲房企最大债务重组案例”。也正因这些债务展期,富力在2022年的有息负债,依旧维持在高位的水平——1267亿元。从最新的报表来看,富力还不至于沦落到“资不抵债”的地步。总资产3689亿元,总负债3020亿元,净资产仍有669亿。年报显示,富力的银行借款、境内债券、优先票据及其他借款(包括在预提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合共1351亿,其中513亿元将于1年内到期。也就是说,如果富力短期还回不了血,这笔513亿短期借款还有展期风险。目前,富力的现金总额(含受限)为123亿元,自由现金流只有21.77亿。捉襟见肘。于2022年底,富力的155.9亿银行借款逾期,外加截至目前的19.63亿银行借款逾期,导致本金289.87亿元的银行及其他借款交叉违约。目前,富力净负债率高达170.8%,和2021年的130%相比上升41个点。由于种种债务发生违约,富力也遭到多方起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最惨的,还是打工人。截至2022年底,富力的正式员工有2.72万人,裁员比例22.85%,总共有8045人离开了富力。总员工成本22.12亿元,相当于人均年薪8.14万元,较2021年的9.98万元少了1.84万元。富力曾经是众人眼中的“旧改王”“酒店王”,如今的落魄和唏嘘,似乎早就有迹可循。只不过局中人,往往都是看不清局势。但有一点比较厉害的是,当老板的心理素质都不差,能挺住这么大压力,并且和债权人就债务重组谈判成功。2023年,等待富力的,又是新一轮挑战和危机并存的一年。希望能挺过来啊~对于富力,你怎么看?关注猫崽,来评论区聊聊~——————
2023年4月2日
其他

谁能活下来?啃完10家龙头房企财报,我有了答案

房地产还有未来吗?这是所有今年参加房企业绩会的人,最想知道的事。无他,去年的房地产市场,实在是太惨烈。行业内最早提出“活下去”的老大哥万科,在财报中给出了总结:2022
2023年4月1日
其他

寒意传递!华为利润暴跌7成,任正非签署一份决策

没上市的华为,今天在深圳,召开了2022年报发布会。首次当选轮值董事长的孟晚舟,与徐直军一同,面对投资者及媒体的审视。华为孟晚舟在问答环节,孟晚舟声音都有些微微颤抖。但并不妨碍她的形象,知性、端庄、气质。华为交出的2022年答卷,透出了一股寒意,不好。过去的一年,卖房的亏钱,搞新能源的亏钱,搞科技的夹缝中生存,卖手机的华为,也脱一层皮。如今华为这艘大船的体量,营收已经超过六千亿。去年,华为收入6423亿,增长0.9%;净利润356亿,下滑68.7%;净利率5.5%。业绩掉了近7成,这下,华为真的把寒气传递给了每个人。孟晚舟直言,2022年,华为净利润达到了一个历史低点,但总体经营业绩符合预期,财务状况持续稳健。对比2021年,去年华为营收仅仅多了55亿,但净利润少了781亿。PS:2021年华为营业收入6368亿元,同比下滑28%;利润1137亿。手头的现金,一年之间也少了649亿,但也还有1763亿。在孟晚舟接手的这一年,华为业绩重重摔了一跤。徐直军则称,2023年,华为要在暴风雨中奔跑。今年,是华为关键之年。孟晚舟还介绍,华为2022年的研发总投入为1615亿,研发投入年年攀升,近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9773亿。实际上,在下午开年度报告发布会前,有一个小插曲——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签署了一份决策公告,再次重申“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此外,任正非还对华为标志在汽车设计上的露出提出了严格要求,不能使用华为/HUAWEI出现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猫崽在这先给任总举报一个!问界正在用华为LOGO。那华为问界AITO,算什么?问界的“华为前缀”,看来是不保了。随后问答环节,参会人士向华为轮值董事长们直接提问,造车言论怎么看?徐直军的回复,我们做了笔记,但更好奇的是当下余承东的内心和感受。余承东,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2023年3月31日
其他

郁亮放弃280万工资!万科业绩曝光,员工大幅涨薪

大哥,交功课了!刚刚,万科公布了2022年业绩,一口气读完,有点东西。有些话,万科在公告里没说的,我们展开说说。先大概说几个重点:1、虽是龙头,万科房子少卖了三成,惨。2、去年万科净赚两百多亿,爽。3、万科也裁了7677位员工,残酷。4、万科涨薪了,人均薪酬从12.3万涨到15.5万,开心。因为前一年(2021年)的“业绩洗澡”疑云,2022年的万科,是在一片骂声中度过的。2022财报整体看下来,万科的这份业绩还不错,但也很残酷,地产还未等来光明。关注猫崽,我们展开说~
2023年3月30日
其他

危险!广州第三富豪“触礁”,希音恐遭关停

抖音之后,被“拷问”的是希音?作为广州最大的独角兽企业,跨境电商巨头希音(SHEIN),正面临被呼吁关停的风险。原因是,因利用税收漏洞避进口关税。希音在美国被第三方民间联盟呼吁关停,似乎不是个别事件。就在15天前,华尔街日报还曾报道,南非政府正在对快时尚公司希音进行调查。被调查的原因,同样是关税。南非当地纺织工会和行业协会投诉希音,利用税收漏洞获利,这与美国制造商和工会的投诉类似——希音和其他中国零售商正在利用美国海关法中的一个例外,使他们能够在不支付关税的情况下进口货物。说到底,跨境电商巨头希音来势汹汹,对这些国家本地商户造成冲击。狼来了,外国的“小羊们”害怕。国外投诉希音的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比亚迪赚赚赚麻了!利润翻4倍,王传福年薪创新高

贾跃亭在官微发布ff91的生产倒计时海报的这一天,汽车界传出一则未经证实的消息:比亚迪考虑收购法拉第未来,收购价格是20亿美元。大多数人看到的第一反应是,不太可能。但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万一呢?比亚迪有钱!就在刚刚,比亚迪2022财报放榜,这是它造车20年来交出的最好业绩。营收,利润的涨幅惊人,是新能源车企里为数不多盈利的。和特斯拉的业绩相比,比王营收还差1000亿左右量级,可惜利润表现仍有很大一截差距。年报正文很长,280页,猫崽决定把比亚迪去年发展的“精华”部分整理出来,以供大家讨论。整理不易,别忘了拉到文末点个赞再右滑~
2023年3月28日
其他

利润狂降23%!开工厂,为啥赚不到钱了

经济复苏,没有想象中来得迅猛。国家统计局今天出了一份数据,差点惊掉下巴。今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8872亿,同比下降22.9%。断崖式下跌出现了。同时,营收19.3万亿,增速进入到“负增长”区间,这种情况很少见。为啥这个数据很重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以上的,不是小作坊。另外,工业生产总值历年占GDP约4成左右,是经济的重要一环。绝对值来看,今年前两个月,和2022同期比,工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少了1010亿元,利润则少了2704亿元。利润率下跌至4.6%,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还低,仅次于2020年。从上图可以明显感知,工业企业的营收和利润的增速,一直在走低。截至目前,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速已经创下34个月以来新低,营收增速创29个月以来新低。把时间线拉长会发现,2023年前两个月的利润降幅,差点就要跌破疫情爆发那会创下的记录。2020年1-2月,工业企业利润跌幅达到38.3%,原因是工厂大面积停工。随后形势慢慢好转,到2021年1-2月一度暴涨179%。今年前2月的数据为何这么惨?是哪些企业在拖后腿?答案是,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企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7.5%;股份制企业下降19.4%;私营企业下降19.9%。而下滑最严重的,是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下滑35.7%!(弱弱问一句,外资是提桶跑路了吗?)连国企都出现下滑,工业企业面临的利润挑战,可想而知有多大了。而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只有10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1个行业利润下滑。利润增长的工业行业,如吸烟的(烟草制品业增长9.6%)、喝酒的(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2.4%);用电用热的(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3.1%)、采矿的(有色金属矿增长30.3%、石油天然气增长8.6%等)、出行运输的(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64.8%)。利润跌幅最明显的行业,就在我们整理的这张图里。包括石油、煤炭等加工业;家具、汽车、计算机通讯电子设备制造业等。截图自统计局,31个利润下滑行业里的“拖后腿”前两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暴跌,归结起来可能有三层原因:首先是数据层面,去年同期基数较高,2022年的收入和利润达到近年来的新高水平;其次是疫情和春节层面,今年1-2月仍受到防疫转变带来的一定影响,叠加春节返乡人群较前几年有所恢复,工业生产滞后;最后是内外需层面,先说外需,今年出口下滑,国外需求萎缩,三年疫情后美国回岸制造、近岸制造、友岸制造产生的产业外迁影响。一周前,说财猫还专门分析
2023年3月27日
其他

广州神秘家族企业!无限极45亿建大楼,人命官司缠身

”等。从判决书的结果以及法律的角度,错往往不在无限极,而是经销商、销售。在“贵州60岁患有肾衰竭等疾病的男子服用无限极产品14天后死亡”的这起案件里,判决书指出三个点——“无限极产品质量合格,且该名男
2023年3月26日
其他

新冠保险赔不赔?起底人保财报,去年狂赚244亿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错觉,新冠疫情好像消失了一样。但是保险公司最近的麻烦事可不少——因为新冠保险的理赔纠纷,挨了不少骂。前有中国人寿负责人“奥密克戎不是新冠”的言论登上热搜,后有新冠相关保险普遍拒保的现象出现。新冠险,这个诞生在特殊时代下的产物,退出了历史舞台,被保险公司紧急下架。但新冠险的理赔,延续到了今年。用数据说话,前不久银保监会公布了保险业关于新冠险纠纷的情况。从2022年二季度开始,新冠险理赔逐渐增多,成了保险理赔的热门。根据银保监会数据,截至目前累计,2022年第二至第四季的新冠险理赔案件合计7454件,每季占比均超过两成。2021年不少保险公司推出新冠险产品,比如疫苗接种险、隔离险等。去年新冠大流行,几乎90%的人都阳过一轮,按这个占比保守估计,保险公司这项业务估计得亏钱赔。坐猫崽旁边的同事,当时也跟风买了新冠险,一份是和疫苗相关的,另一份是确诊隔离相关的。新冠险也突然占据各大保险公司理赔纠纷的名单里,成为继车险后又一"理赔重灾区"。比如人保,新冠险纠纷投诉量的占比有所攀升,三个季度累计下来,投诉纠纷案件232件。实际上,还有很多人是没有去理赔的,因为"门槛"太高,证明手续复杂,也懒得弄,比不过玩文字游戏的保险公司。都说搞金融的人,精明得很。那么保险公司去年的业绩如何?图源自人保官微昨晚,被誉为“新中国保险业的长子”的中国人保,发布了2022全年业绩,但只字不提“新冠疫情”。而在前年的报告中,人保称,创新疫苗保险,为1.37亿人、6.1万家企事业单位提供1.52万亿元风险保障。此外,人保还开展新冠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保险服务,累计承保新冠疫苗近15亿剂次,占全国接种总量的55%。这当中,人保理赔了多少?我们不得而知。截图为2021年人保业绩财报营收方面,2022年,人保营业收入突破6000亿大关,同比增长4%。相当于,人保去年每天入账17亿,收入可观。净利润也实现了两连升,去年净利润增长12.8%至244亿元,同样创新高。我们拿人保和已经发布业绩的中国平安来对比,能看出一定的差距。中国平安的收入级别已经去到了万亿,人保的营收大约是平安的一半,而净利润却只是平安的四分之一左右。换言之,人保的赚钱效益不如平安。在毛利率方面,人保不管是财险、人寿险还是健康险的毛利率都非常低,这三个险种的业务收入占比去到96.2%反而收入占比较小的资管和总部的投资业绩,拉高了利润。根据最新报表,2022年,人保的财险、人寿险和健康险的毛利率分别为7.5%、3.2%、3.6%。而总部和资产管理的毛利率分别达到80.5%和33.3%。三个险种里面,又数财险的规模最大。截至2022年底,人保财险在财产保险市场占有率高达32.7%,人保寿险和人保健康在人身保险市场占有率为4.2%。2022年,人保财险的综合成本率从99.5%降至97.6%,下滑1.9个百分点。按理说,综合成本率越低,说明这家保险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承保业务还有得赚。没得赚那才奇怪了,去年疫情大流行,车辆出行减少,导致车险出险率整体下降,由此得以改善财险的综合成本率。年报显示,2022年人保财险的机动车辆险的承保利润为113亿元,同比增长69%。在人保的财险构成里,意外伤害及健康险和企业财产险(标的为国企或集体企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显示承保减亏,也就是这两项保险业务没得赚还得赔钱。其中,意外伤害及健康险承保减亏16亿元;企业财产险承保减亏16.16亿元。有意思的是,今年2月,人保原董事长罗熹,被免去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职务。而在此之前,人保寿险公司要求全员要求背诵董事长“金句”事件发酵,背诵董事长“金句”是人保的一项“传统”。一个月后,罗熹主动辞去人保董事长职位,辞任原因是年龄,而在最新的年报中也再无罗熹致辞。现龄63岁的他,在新冠疫情第一年匆忙上任,凳子似乎还没坐热,就被赶下来了。人保业绩稍刚有了好转,但罗熹没份庆祝了。在离任前,罗熹领的最后一份薪水是95.89万元。人保业绩就暂时聊到这里,还有什么想看的业绩报告,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们。关注说财猫,解读财报不迷茫~​​​——————
2023年3月25日
其他

“包机抢订单”到“空箱堆成山”?外贸订单不见了?

还记得疫情刚放开那会,“包机出海抢订单”成了一针鸡血。不过,翻开海关总署发布的贸易数据来看,进出口正在面临巨大挑战——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0.8%。下降0.8%好像不多?但就最近13个月的走势来看,凉意来袭。以美元计值的全国进出口总值,同比降幅更是达到-8.3%。和去年同期对比,属实是有点夸张了。与此同时,港口的集装箱,空箱数量也有所增加。和去年同期相比,前两个月我国出口明显减少的商品种类包括农产品(水产、粮食)、鞋靴、铝材、手机、家电和集成电路等。出口增幅较明显的商品种类包括成品油、中药、肥料、汽车(包括底盘)、汽车零配件等。而最近这几年,出口最猛的名单里,汽车和中药都傍上有名。上层多次被问到今年出口同比下滑的情况,后续外贸走势会如何?商务部这样说——全球通胀仍处于高位,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外部打压遏制不断上升。地方和企业普遍反映,外需走弱、订单下降是当前外贸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部分国家回款不畅等贸易风险也有所增多。商务部发言人讲话也就是说,今年内需弱,外需也弱,面临双重挑战——提振消费和出口。海关总署定调“开局平稳,趋势向好”,对今年外贸走势略显不同——前两个月出口增速降了,但(经营主体)有更多企业进入外贸领域,海关新备案外贸经营主体4.6万家;(订单)新增出口订单金额增长企业比重连续提升;(新动能)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合计出口增长六成。至于空箱问题,由于前一个时期新集装箱投放量过大、国内堆存成本较低、国外疫情缓解后空箱短期大量回流的原因,也有季节性规律作用。但2月下旬以来,出口用箱量在持续增长。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实际上,自疫情以来,我国外贸就很强。贸易顺差从2019年的2.91万亿增长至5.86万亿,翻了一倍。去年,我们的外贸总值超过42万亿,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数字。如今外贸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三分之一。过去20多年,不止是房地产让很多人富裕起来,外贸也批量产生了一个又一个富豪。截至2022年底,国内三驾马车的成绩是——投资57万亿、消费44万亿、净出口(贸易顺差)5.86万亿。贸易顺差29年,但在这中间,进出口增速出现过三次明显的滑坡,恰好对应三轮危机。一次是2008-2009年,还有一次是2015-2016年,最近的一次下滑是贸易摩擦后无缝衔接疫情爆发。今年再次走到关键时刻,前两个月的形势不容乐观,2023外贸增长趋势向上还是向下?今年可能出现哪些潜在危机?漂亮国加息。疫情之外,美国加息同样是外贸行业最大的黑天鹅。还有两天,3月22日(北京23日),又到了美国加息日,鲍威尔这次的讲话很重要。毕竟这个三月,我们见证了美国“三天倒闭2家银行”。人民币贬值或升值,一定程度上影响外贸走势。最明显的是,人民币贬值会拉低按美元换算的贸易额。所以今年前2个月的出口跌幅会看到较大的分化,人民币计值跌0.8%,但是美元计值的跌幅达到8.3%。按理说,人民币贬值会增厚出口企业利润,利于出口。然而,汇率的变化不会即刻反映在出口增速上,并且人民币贬值也不一定会表现为出海订单的增加。比如去年4月以来,人民币一路贬值,反而出口增速低迷,更深层的原因还是在于外围需求减弱。换句话说,我们是想搞经济,想从其他国家赚钱,但其他国家也面临“钱紧”。你觉得呢?关注猫崽,一起来聊聊~——————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国家账本”曝光!不买房也就算了,咋连股票都不炒了

最近,两则重磅消息。一个是降息了,但从大A的走势来看,反应冷静且平淡。降准,已经难以激起水花?和各国央行疯狂加息(比如阿根廷宣布一次性加息300点)相反,央行再次降准,继续“放水”。我们在做最大的努力,保住经济增长。另一则是财政部公布的今年1-2月国家账本。这是今年的第一份“国家账本”,值得拿出来研究。统计局本周三没有公布的卖地数据,在这份国家账本透露了。当我把这份国家财政收支数据发给同事看时,他说了两句话——“一个字惨”“消费降、工资降、出口降、买车降、房子降,连炒股都没人。”万事开头难,今年这个头,是开得有点难。首先,是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的情况。收入减少了1.2%,支出增幅7%,1-2月盈余4744亿。和去年同期相比,收入少了,盈余比去年还少了,后面的压力就大了。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主要构成是税收,哪类税收收入少了?13项税收类目中,只有3大类税收是增长的: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出口退税。税收降幅最明显的是:车辆购置税和印花税,分别减少32.8%和31.3%;印花税里面的证券交易印花税降幅超过6成,说明炒股的人确实少了,或者说炒股的人买卖少了,股市不活跃。此外,国内消费税降了18.4%,个人所得税降了4%,侧面看出,消费尚未提振,个人收入减少,上交的税自然就减少。房地产相关的税收里面,契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收入都出现下滑!那么国家把钱花在什么地方了?支出增长最为明显的是卫生健康,前两月支出3942亿,增幅23.2%;一方面,可能是受到阳的影响,这个今年会有所缓和;另一方面,还可能与人口老龄化有关,医疗设施支出要提前为未来十年爆发式增长的老年人口做好准备。其次是农林水、债务付息以及社保就业,重点说下后两者:债务付息达到两位数的增幅,和以往个位数增幅有了明显变化。社保就业支出7805亿,增长9.8%。要知道,我们上个月,16-24岁年青人的失业率达到18.1%,帮扶就业成了当下的重中之重。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定下的财政赤字率目标是3%,比2022年提升0.2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今年的财政赤字会比去年更大,毕竟今年要完成的GDP目标(5%)不低。说完国家财政的收支,接下来要看看土地财政收入的情况。政府性基金收入是中国财政“三本账”之一,其中卖地收入是其主要构成。今年1-2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965亿元,同比下降24%。下降的原因是地方收入下降了26.1%,再进一步追因,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627亿元,同比下降29%。
2023年3月20日
其他

大溃败!报表曝光,小鹏每天一睡醒,就要亏2500万

小鹏的业绩……真是大溃败~造车“三傻”,最后一家终于公布业绩。何小鹏还没等到公司实现盈利,就不得不面对汽车价格体系重构所带来的海啸冲击。图源自视觉中国,已授权,何小鹏这个三月,汽车厂商都疯了。东风、广汽、上汽、BBA、比亚迪全部加入“价格战”!内外夹攻,最受伤的可能还是小鹏,四款在售车型,P5、P7、G3和G9,没有一个是爆款,小鹏好像卖不动了。和理想、蔚来比,小鹏有没有未来?答案可能藏在这份新鲜出炉的业绩报表中。解读车企财报,关注这只懂财经的猫~小鹏汽车“很受伤”亏损扩大至91.4亿造车三兄弟(蔚小理),各有各的惨。最新的业绩显示,小鹏汽车2022年收入268.6亿,同比增长28%。而对比上一年度(2021年)259%的增幅,瞬间失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去年四季度的交付量明显萎缩,这还是在G9上市之后小鹏的销量没有明显起色,仅12月交付超万,车子难卖。着很可怕,因为没故事可讲了。去年一整年,小鹏交付了12.07万辆车,但钱是一分都还没开始赚。小鹏汽车去年毛利30.89亿元,毛利率降至11.5%,经营效益有所下滑。经营亏损持续扩大,净亏损从2021年的48.63亿,扩大至91.4亿。相当于去年,何小鹏(小鹏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每天睡醒,都要亏掉2500万元。交付12.07万辆车,净亏损91.4亿,也相当于小鹏汽车每卖一辆车净亏损7.57万,亏更多了。去年理想每卖一辆亏1.53万,蔚来每卖一辆亏11.79万。和理想蔚来相比,小鹏处于中间水平。这造车三兄弟,居然是李想(理想)更靠谱点。小鹏门店狂飙止步经营开支119亿!在小鹏的业绩中,还公布了门店扩张和充电站的情况。2018年,小鹏的门店数量只有8间,2019-2021年门店数量狂飙至357间,到2022年底,小鹏的门店数继续增长至420间。目前,小鹏汽车的门店分布在143个城市,约等于每座城市有3间门店,这个规模和密度不算大。而充电站的数量则扩张至1014个,为了建构完整的产业链,小鹏汽车连充电站的生意也不愿意放手。小鹏在门店快速扩张的同时,经营开支也进一步扩大至119亿。钱主要花在两方面——研发52.15亿,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66.88亿。研发方面,和蔚来的研发投入108亿及理想投入67.8亿相比,小鹏研发投入相对少。和理想比,小鹏差在哪里?一,小鹏的盘子不够理想的大,以至于小鹏能吃到的利润比不过理想。小鹏的收入规模是269亿元,但理想的收入已经做到了453亿,差距逐渐拉开。为什么?车子卖得不如理想呗。二,理想的成本管控要优于小鹏,理想的销售成本率是80.59%,而小鹏的是88.5%,相当于每100块收入里面,比理想多花了8块成本。这里提一嘴蔚来,它的销售成本率是89.56%。成本高,研发投入较大,费用支出较多,使得小鹏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挤压。但是仔细想来,这三家造车兄弟都还未实现盈利,不过是以五十步笑百步罢了。何小鹏在今晚的电话会议上表示“降成本”的决心——“小鹏汽车从今年到明年将实现自动驾驶的超50%的成本下降,整车硬件(含动力系统)约25%的成本下降。同时,小鹏汽车将从软硬件整体销售,转为软硬件分离销售,让全自动驾驶成为标配。”何小鹏还称,本人已直管造型团队,打造三个造型前端团队进行创意竞争,将显著提升小鹏未来车型的造型、空间等设计表现。小鹏的车,没有长在大众的审美上。现阶段的小鹏,既要花力气降成本,还要耗费功夫提升车子的颜值。对今年的展望,小鹏汽车更偏向于悲观——其在业绩报告中写道,今年一季度预期交付量为1.8-1.9万辆,同比减少45%-47.9%;总收入减少43.7%-46.3%!形成对比的是,蔚来和理想对今年一季度表现,都给出了乐观的增长指标。这才成立第九年,小鹏,站到了悬崖边。——————
2023年3月17日
其他

关键发布!地产深V反弹,但年轻人失业率飙到18%

经济数据出炉了,等了一个月空档后,这份数据透露了更多信号。2023开年表现如何?我们用几句话简单概括:符合我们预期的是,住宅销售额同比回到了正数!突破阈值,深V反弹。有意思的是,住宅销售额增长3.5%,但个人按揭贷款减少了15.3%,多少人搞经营贷买房,一目了然。有点出乎意料的是,疫情过去,年轻人失业率又上升了,难道是因为核酸检测员失业?首先看地产数据,有几个深V反转!今年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1.37万亿,同比下降5.7%,去年底投资开发增速还是-10%,下跌的态势总算是止住了。是不是真的谷底了?拉长近几年的数据来看可能会更直观点。2021年1-2月的开发增速为38.3%,是近五年的最高值。但这两年一路走下坡路,房地产开发增速连跌20多个月之后,终于出现反弹。另一个可供参考的是商品房销售数据,可能是去年同期跌太多,今年购房支持力度大,需求在逐渐释放。今年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1.51亿平,同比下降3.6%,商品房销售额1.54万亿,下降0.1%。单看住宅销售额的话,实际上是增长3.5%,说明买房的人正在进场。当然,房地产市场分化也越来越严重,今年前两个月,商品房销售额有好转的依旧是东部地区,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仍表现下跌。去年房地产销售额持续跌了一年,市场体量从18万亿跌到13万亿,短短一年就消失5万亿,很吓人。在欣喜于房地产终于触底反弹的同时,还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这次的数据,没有再公布“土地购置面积”和“土地成交价款”这两项关于土地的数据。看,以前,统计局都是有单列公布这两项数据的~图为往年统计局公布的房地产数据但这次最新发布的数据,这两项消失了。图为2023年3月15日统计局公布的房地产数据当中深意,值得玩味。都知道,去年房地产市场行情很差,民营房企基本退出拿地舞台,城投兜底,也是“左手转右手”。在这样的背景下,土地市场的成交当然不可能好看。去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6.69万亿,同比去年减少23.3%。2022年的卖地收入,比2021年整整少了2万亿!土地财政开始“熄火”。其实,卖地收入数据一直有两个官方出口,一个是这个统计局数据,另外是财政部数据。这次统计局取消了该数据的公布,过几天发布的财政部数据,不知道会不会也开始取消公布。可以关注猫崽,过几天跟进一下~其实卖地收入减少,最大的影响,就是财政收入。土地出让收入,在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中都占据着难以撼动的核心地位。土地出让收入锐减,要靠什么来补缺,是个大问题。取消该数据的原因,估计一方面可能是缓解大家的担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想告诉大家,卖地收入不那么重要了,慢慢脱离土地财政是大势所趋。今年,房地产行业应该会很不一样,逻辑慢慢发生变化。在“天花板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提到,今年的重点任务是扩大内需,一个是释放住房需求,还有一个就是刺激消费。前2月,比房地产反弹更明显的是,消费也出现反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5%,但和去年同期相比,这个消费增速还只是去年的一半左右。哪类消费需求反弹最大?无疑是中西药品类,同比增长达到19.3%。而跌幅最大的是汽车,同比减少9.4%,难怪三月,汽车厂商都纷纷降价。地产、消费聊完了,来说说经济数据中比较特别的指标——失业率。实际上,去年下半年,16-24岁人口的失业率已经有所改善,从19.9%降至16.7%。但今年1-2月,16-24岁人口的失业率升至18.1%,年青人就业依旧是一大难题。此外,25-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8%,与前值一致。事实上,失业率高的另一面是,企业生存受到挑战,挣钱变难,最直接的手段是裁员节流。这两天,又在传言阿里裁员30%~~去年才裁了接近两万人呢...能反映总体经济发展生产景气状况的“全国制造业PMI指数”,在今年1-2月也有小幅反弹,经济景气有望改善。数据图源自百度希望在明天!——————
2023年3月15日
其他

日系车大溃败!本田、日产、马自达销量全崩了

省油、耐操、保值率高...很多人曾有日系车信仰,正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但步入2023年,日系车,正在被中国消费者极速抛弃。去年还在嘲笑国产电车保值率的日系,最近东风本田最高降价6.8万,东风日产最高降价6万...大幅降价促销,揭开了日系车的“遮羞布”。刚刚过去的2月,东风日产销量同比跌23%,郑州日产跌56%,东风本田跌47%,广汽本田跌28%,广汽三菱跌69%,长安马自达跌61%。有人说因为去年二月是春节。那抛开春节因素,看今年1-2月的销量。郑州日产、广汽三菱、长安马自达分别只卖了903辆、1498辆、7887辆,同比跌幅70.24%、79.86%及73.58%。随着自主品牌的崛起,日系车的市场份额,在急速萎缩。根据乘联会的数据,2020年,国内零售乘用车卖出1929万辆,其中日系车的占比为24.1%,合资车里仅次于德系。到2022年,日系车市场份额下滑至20%。进入2023年,更是加速萎缩。刚刚更新的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日系车市场份额已经跌到17.2%。而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一半了。日系车卖得好有三个原因:油耗低,耐开,有面子。以前最牛的是日产,后来是丰田、本田。现在日系车卖得不好,原因可能也有三个:比亚迪、新能源以及地缘关系。省油,已经很难跟比亚迪的混动PK。电车更不用说,油改电的日系,没啥竞争力。地缘不用说了,一旦出现“爱国事件”,车也会被分派系。日系不管是轿车,还是SUV,似乎都没有以前受欢迎。今年1月,日系车全面溃败,跌幅第一,1月的销量合计只有20万辆出头,只有以前的一半。1月可能是受春节的影响,那么2月呢?日系轿车和SUV跌幅分别为14.3%和21%,合计卖了23万辆,日系车跌幅依旧靠前,幸亏有美系轿车垫底。说起来,日系车进入中国市场的历史,可以追溯至60年代。丰田在1964年首次向中国出口丰田CROWN皇冠汽车,日产则于1972年向中国出口公爵(CEDRIC)。图源自丰田官网,CROWN皇冠当时的日本,造车技术靠前,90年代,拉开了整车合资生产的序幕。1999年,广州本田的第一款轿车雅阁(Accord)投产,还是一件颇为轰动的事件。图源自本田官网郑州日产、长安铃木、广汽本田、四川丰田都在90年代相继成立,随后更多日系品牌进入中国,比如马自达、三菱等。风光无两的日系车,在中国赚了不少钱。丰田2022年前9月的业绩财报合计卖车649.1万辆,净利润1.96万亿日元不过现在随着自主品牌的崛起,日系慢慢失去优势。最近五年,主流日系车的销量表现不一。其中东风日产、郑州日产、东风本田、广汽本田、广汽三菱、长安马自达,其全年销量肉眼可见的下滑。东风日产从2018年的销量116万辆,萎缩至2022年的92万辆。广汽三菱和郑州日产的年销量只有3万辆和1万辆出头,少得可怜。但广汽丰田的销量却十分惊人,从2018年的58万辆,到2022年卖掉了100.5万辆,成功突破百万量级别,在这几家主流日系车里面成为唯一销量走势向上的合资车。能卖掉100万辆,说明广汽丰田至少是成功的,当然是指油车。而在电车方面,丰田的首战就摔了一跤。去年10月,丰田发布了首款纯电车bZ4X,没溅起什么水花,到今年2月,bZ4X打出了降价海报,广汽丰田bZ4X直降3万,一汽丰田降6万。日系车已经逐渐失去中国市场,被盘踞20多年的中国车市,正上演大洗牌。除了比亚迪,谁会成为国内最大的车企?谁又会占据国内电车市场的高地?关注我,评论区聊聊看~——————
2023年3月14日
其他

见证历史!又一银行倒闭!银行股血洗,拜登紧急讲话

疯了,又爆了几家银行!又一个雷曼兄弟?又一场全球金融海啸?虽然,美国宣布给硅谷银行的储户们刚兑,但似乎止不住颓势。今天凌晨,美国财政部宣布,因“系统性风险”,关闭签名银行(Signature
2023年3月13日
其他

毫无预兆!旭辉重组方案曝光,债主写信四问林老板

今天要说的,是正坠入悬崖的千亿房企旭辉。昨晚,旭辉公布一则重磅公告,事关480亿境外债重组方案。与此同时,旭辉去年业绩出现巨亏,令市场讶异。今年2月以来,旭辉多支境内债价格接近腰斩,引发债市投资者恐慌。债市刚有好转,就又开始走下坡路。按捺不住的投资者写了一封信给旭辉的林老板,颇有一番意味。多支境内债下跌,或许和近期圈内传开的“旭辉对一笔今年5月到期的境内债‘谋划’展期,境内境外准备全面躺平”消息有关。这封信的目的也很直接,就是要公开喊话林老板,“弃外保内”已经是底线,万不可再“弃外弃内”。(外:境外债,内:境内债)旭辉,更是绷紧了弦。一笔迟迟未发行的20亿中票,引发了众人猜测;将上海总部大楼摆上货架出售,令人震惊;还有一个多月到期的境内债,会不会如期支付?关于旭辉的基本面,林老板的场面话,已经不太管用。这年头,实际行动大于一切。2022年亏130亿-140亿480亿境外债展期7年根据公告,旭辉称,预计2022年亏损130亿至140亿元,股东应占核心净亏损51亿元至56亿元。旭辉"好学生"形象瞬间崩塌,亏损幅度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要知道旭辉2021年利润123.27亿元,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72.84亿元。重点是,2022上半年,旭辉说自己的净利润还有53.63亿,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还有18.2亿,这全年下来怎么就直接亏损过百亿了?旭辉早已是全国性房企,处于两千亿梯队,项目大部分位于一二线城市,去年亏损如此之大,为何?关于原因的说辞,几乎每家房企都一样——疫情;交付项目的毛利下滑;计提减值准备;汇兑亏损;投资物业公平值录得亏损。完整的业绩报告还要等到月底,但旭辉这次还公布了另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境外债务重组方案。有几个重点信息,首先旭辉承诺不削减本金。其次,允许债权人将债务转化为旭辉股权或可换股债券,其实就是要把债权人变"自家人"。再者,减少以现金支付利息,利息部份以现金支付,部份以实物支付。换句话说,要钱没有多的了,要房子,可以商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展期不超过7年。此前也有不少房企完成了债务重组,比如融创91亿美元境外债展期2-8年;富力境内债和10只境外债均获得展期等。在去年底上层的一波造势下,房地产行业的信心终于挽回来一点了,但似乎还远远不够。在还没有绝对利好来临之前,躺平房企的债务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拖”为上策。千字公开信旭辉卖总部回血以前房地产是:有钱一起赚,利润大家分。但现在,好像谁都没钱一样。在这封投资人写给旭辉林老板的千字公开信中,第一个问题就指向“旭辉境内债展期”的传言。旭辉境内债会不会躺平?这是很关键的信号。毕竟在去年底,融资“三支箭”及救市16条的背景下,房企的融资基本面,按理说是有所改善的。旭辉也一样——去年9月发行了一笔12亿的“中债增”全额担保的中期票据,12月配股筹资9.46亿港元,与各大国有银行签合作授信签到手软。和其他暴雷房企相比,旭辉的待遇已经算不错了。千字公开信截图正当一切都在指向民企开发商融资面破冰时,又传来了“躺平”的消息。先是去年11月,旭辉宣布暂停支付境外债的本息,决定对境外债务进行重组。规模多少?旭辉境外债务总额68.5亿美元(477亿人民币),逾期本息总额4.14亿美元(29亿人民币)。这意味着,旭辉和大部分房企一样走上“弃外保内”的路。千字公开信截图境外债躺平后,旭辉境内债的到期压力也不小。千字信中提到的境内债,即“20旭辉01”,于今年5月底本金到期,余额21亿元人民币。同时,今年3月和4月,旭辉有3笔境内债的利息到期——21旭辉01和22旭辉MTN001的付息合计1.1亿;“PR旭辉1A”的付息规模在几千万元。投资人对旭辉境内债的指控,也变得更加严厉……旭辉的境内债会不会展期,暂时未有下文,但还有一个更大的悬念是——今年1月3日,有消息称旭辉拟发行20亿中期票据,由中债增全额担保,期限3年。67天过去了,这笔债还没等来好消息,由此也引发投资者的猜测——旭辉是不是发不出这笔境内债?融不到这笔钱,对旭辉境内债的偿还(5月底一笔20亿刚兑到期)无疑是打击的。截至去年底,旭辉解释其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为205亿元,但大部分为严格监控的预售资金。林老板始终没说的那句话,有人替他说了——实际上就是没有多余的钱。如果引发债市投资人的大规模行权,挤兑压力下的资金链必然被压垮,这才有了境内债展期的传闻出现。不过,旭辉也在努力筹钱,放售上海总部大楼回血。图源自旭辉官网据悉,旭辉要卖的是恒基旭辉中心两栋大楼,其中一栋为旭辉总部大楼,两栋楼合计售价14亿元。旭辉是上海房企代表,不到关键时刻,总部大楼是不愿意拿出来卖的。对旭辉而言,如今到了活下去的关键时刻。——————
2023年3月11日
其他

“印钞速度”,创近7年新高!

最近的股市,多少是有点惆怅了。这一周,大A连续五天收跌。港股更惨,恒生指数暴跌600点,跌幅超3%。股市能放大经济的情绪和走势。这形势,和漂亮国加息言论有关,还可能和这份刚发布的央行金融数据有关。就在刚刚,央行公布了2月的货币量、贷款、存款以及社融数据。老实说,出现了一些新情况:M2确实起飞了,增速12.9%,近七年新高;存款增量比贷款增量多1万亿,房贷数据又开始“坐过山车”,反而企业贷款有所回暖。2月社融增量,比过去三年同期都要高,融资继续向实体经济倾斜。关注我,解读金融数据。M2增速创82个月以来新高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75.52万亿元,同比增长12.9%。狭义货币(M1)余额65.79万亿元,同比增长5.8%。你们没看错!M2增速12.9%,接近13%了!M2增速,可以简单粗暴地看作是“印钞速度”,这个速度有多快?这么说吧,2016年4月的M2增速是12.8%,从那之后,M2增速再没有超过这个数值。如今,时隔82个月,M2再创新高。而在2016年以前,我们的M2增速一直处于高位运作。2012-2015年,央行每月的M2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尤其是2013年M2最高增速能达到16.1%。但不同的是,当年GDP增速也是挺高的。在2016年之后,M2增速已经开始放缓,从14%跌至8%(2019年)。疫情的时候,M2增速有小波反弹,但很快就结束了。不搞大水漫灌和强刺激经济的主旋律下,2021-2022年初,M2货币增速回归谨慎理性。直到今年2月,再度攀升至新高。近十年,M2走势图死活没人借房贷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是史上最多的一个月,而到了2月份,贷款数据有所回落。央行公布,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81万亿元,同比多增5928亿元。今年2月贷款的增量,和2020-2022年同期相比是要多的,从这点来看,信心还是有的。当然,往年2月大多是是春节月,今年不是。那么具体是哪类贷款增加了?很可惜,不是房贷。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081亿,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218亿,中长期贷款增加863亿元;和上个月比,住户的短期贷款多增了877亿,而中长期贷款少增1368亿。短期贷款一般是指车贷等期限较短的消费贷,而中长期贷款一般是指房贷。看得出来,上个月,大家借钱消费多了,借钱买房又少了。这个月汽车价格战已经拉响了,3月买车的人会不会更多呢?拉动内需,房地产是很重要且不可忽视的一方面。由此来看,刺激房贷的增长还需要“大招”出台。最后来看社会融资规模的情况,这一数据能反映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也就是企业能分到多少油水。上个月,社融增量为3.1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95万亿元,比2020-2021年同期都要多,说明在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82万亿元,同比多增9241亿元。多了将近1万亿的放水,加上1月多放水的量,前两月对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合计增加6.75万亿,同比多增1.65亿。今年,财政和货币政策都已定调积极,宽松的货币金融环境,或许有利于国内经济走出疫情的阴影。但抱着谨慎的态度,外围环境和形势依旧复杂严峻。漂亮国这几天的金融动荡,硅谷银行暴雷引发的银行业暴跌现象,值得我们关注。金融在支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警惕经济走向深渊。在凝望别人的深渊时,我们就要更加谨慎了。大船掉头不容易,当然,长期看好我国经济,毕竟中国人民那么努力。关注猫崽,定期解读~——————
2023年3月10日
其他

汽车价格突然崩塌!雪铁龙骨折甩卖,日系车也崩了

“要变天了!”汽车市场,有点像去年的楼市。继特斯拉、小鹏等电车大幅降价后,嘲笑电车保值率不行的油车,突然崩了~先是东风系降价海报刷屏,直降9万,史无前例!不只油车!福特电马也清库,降价4万的截图在汽车圈内转发。到今天下午,就连奔驰都传出降价!关于奔驰C级降价11万的消息在圈内疯传。最后辟谣说:奔驰C级优惠6万,E级优惠5万,北京所有4S店都有优惠。而且外地牌照在北京购车没有优惠,北京牌照购车才有优惠。连BBA都撑不住了吗?奥迪,A7也来了一波血降!为了激活车市消费,政企可以说是都卯足了力。从各家降价的政策来看,部分车企降价存在地域受限,并非全国降价。但是只要是不限车牌的城市,过去买完再转回自己所在城市,并没问题。车价崩塌,似乎就在一瞬间?01.东风销量败走简直是无差别攻击!东风雪铁龙C6共创版和舒适版最高优惠9万,参考指导价21.19万和22.68万,降价之后只需要12.19万和13.68万。12万出头就能买雪铁龙,车差点又咋样?此外,东风本田最高优惠6.8万,东风标致最高优惠4.8万,东风日产最高优惠6万。图源自真故研究室我发现,东风汽车降价幅度4千至9万不等,厂家优惠和政府补贴对半,涉及7个汽车品牌、56款燃油及新能源车,并且优惠只面向湖北省。也就是不论合资车还是国产车,不论电车还是油车,在名单上的通通降价。岚图梦想家七座版本合计降价4万,也就是说,不到40万的价格能买纯电MPV!图源自岚图官网最便宜的东风风神2021款奕炫,降价后不到6万(5.99万起)就能拿下。图源自东风风神,2019年官方图,国产车风神奕炫东风这次的降价力度,效果还是出来了。有说,“雪铁龙4S店像菜市场一样疯了”,也有说汽车销售人员的电话被打爆,有的车型已经脱销。东风汽车正在靠降价促销,试图挽回销售严重下滑丢掉的面子。2月产销数据还没出炉,我们查看东风汽车1月产销数据时可以明显看到,销量断崖式下滑。2023年1月,东风汽车集团的销量为10.81万辆,其中乘用车销量9.28万辆,同比下滑64.7%。风头不再!去年一月能卖26.3万辆乘用车,今年1月卖不到10万辆。东风汽车所有合资品牌产销量都腰斩过半,其中东风日产1月销量减少73%,严重拖后腿。去年同期能卖出12.74万辆的东风日产,今年1月只卖出3.48万辆。这次降价最猛的法系车代表雪铁龙,其神龙汽车1月销量跌幅59.5%,也就是去年1月能卖1.3万辆的,今年只卖了5000辆出头。确实过于寒酸。卖不出去就意味着库存积压,也就成了这次降价的导火索。按照东风汽车集团2023年定下乘用车的263万辆目标,意味着东风汽车集团月均销量至少要达到22万辆以上,然而1月的产销结果,却是残酷的。根据乘联会今天公布的2月厂商数据显示,东风汽车的合资车依旧没能突围。东风日产2月的零售市场份额只有4.1%,处于在比亚迪、长安、吉利等自主品牌之后,同比下滑10.8%。批发销量方面,2月东风日产仅销售6.7万辆,同比减少22.6%。如今正是新能源汽车大行其道,在向新能源转型的过程中,东风也会面临造车新势力的挑战。旗下电车品牌——岚图,2021年6月推出首款车后表现平平,该年累计销量6791辆,2022全年卖1.94万辆,今年1月只卖了1548辆。和造车新势力相比,岚图的业绩几乎是垫底的。刚刚过去的2月销售数据来看,除了小鹏和零跑,造车新势力的销量不算差,理想卖了1.66万辆、蔚来卖了1.22万辆,哪吒卖超1万辆。02.合资车,大势已去而这几年,东风汽车可以说是逐渐在走下坡路,逐渐内卷的国内汽车市场,还有东风的一席之地吗?2020年之后新能源汽车来势汹汹,车市竞争激烈,留给传统车企大展拳脚的空间已经不多。比亚迪、吉利、长安汽车等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在国内抢占市场份额的同时,传统三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东风汽车,已经被逼到绝路。曾经拥有最多合资品牌的东风汽车,其盈利表现也难言乐观。去年中期业绩显示,东风汽车收入利润双双下滑,综合毛利率11.74%,净利润11.64%。合资车躺着就能赚钱的光环,正在慢慢褪去。与此同时,东风汽车已经有选择性地放弃一些合资车品牌,比如东风雷诺、东风裕隆、东风悦达起亚等退出市场。东风不好过,其他合资车企也是一样的。广汽刚刚发布的2月产销快报显示,广汽三菱、广汽本田、广汽丰田的累计销量同比下滑80%、41%和7%。东风日产、广汽三菱、广汽本田卖不动了,日系车在中国遭遇滑铁卢……丰田首款纯电车bZ4X,销量也不如人意。上个月,广汽丰田bZ4X,直降3万,一汽丰田更猛,降6万。广汽丰田bZ4X降价后的起售价为16.98万元,一汽丰田bZ4X全系价格区间仅为13.98-22.48万元。降价是良药,也是毒药。一旦开了这个头,就会有更多的“等等党”。如果降价都救不回销量,那合资车的出路会是什么?下一个“东风”,又会是谁?关注我,一起来聊聊~——————
2023年3月8日
其他

中国富豪抛售房产?卖房炒股时代又来了...

有钱人正在大幅抛售房产!这楼市不是才刚回暖,何出此言?原来,最近胡润公布了最新的《2023中国高净值人群品牌倾向报告》。抱着怀疑的态度看完了整篇报告,还是有被个中的结论震惊到——“高净值人群未来三年将增加的投资仍以股票为首”(低情商:之前被套牢了?)“未来三年,高净值人群将减少的投资方面,住宅排第一位”(老板:卖楼炒股?)“高净值人群认为今年上证指数将达到3810点”(还见不到4000点?)“高净值人群认为最幸福的时刻是结婚,其次是孩子出生和创业。”(同事:还是太年轻~)“六成受访高净值人群不考虑移民,与去年持平。”(真的吗?)……这届富豪,似乎有点看不太懂了。但没关系,具体来看看这些有趣的结论。关注说财猫,每天一个致富小技巧
2023年3月7日
其他

未提房地产税,政府工作报告定性地产,关键信号曝光

3月5日是个特殊的日子。每年的今天(除了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都是《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时候。今天一早,就被《报告》刷屏了,将近1.7万字的原文我们认真看完了,也发现了一些重要的信号和信息和大家分享。尤其是在房地产方面。在前半部分的“回顾总结”中,多次提到房地产,和过往的表述及对房地产的定性完全不一样。而在后半部分的接下来这一年的“工作重点”中,关于房地产今年的工作重点,值得尤为关注。事不宜迟,来看看今年的《报告》都说了哪些内容——连续4年不提房地产税房地产发展面临体制机制障碍今年《报告》总结过去一年时,将近4句话都是关于房地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9-2022年,我们发现这五年的《报告》其实是有莫大关联的。2019年《报告》提到“稳步推进结构性去杠杆”作为房地产行业变革的引子,随后出台三道红线等。2020-2022年《报告》“轻描淡写”房地产过去一年的表现,直到2023年《报告》中详细阐述了房地产的现状——风险隐患较多,发展仍有不少体制机制障碍。这是最新定性房地产市场,但依旧再提“房住不炒”。
2023年3月5日
其他

坏了!全球最大房地产私募暴雷!老板一年赚88亿

金融地产圈再“地震”。“黑石集团违约”的消息,炸开了锅。可能很多人没听过黑石,它是一家资产管理规模高达9750亿美元的全球投行,其中房地产在管规模达到3260亿美元(约2.25万亿人民币)。什么概念?比恒大还大。据说,黑石2018年收购了芬兰一处商业资产(办公室+商店),该商业资产的5.31亿欧元(约38.91亿人民币)债券发生违约。黑石集团曾向债主寻求进一步展期,但遭到反对。目前,该债券已经到期且未偿还,坐实违约。中资房企暴雷潮从2021年中期开始,以恒大为起点,已经过去近2年时间。仅有少数暴雷房企债务重组成功,大部分仍旧在困境中挣扎。这是我们目前听到的首例规模较大的,外资房地产债务暴雷的案例。黑石集团,又被称为“全球私募之王”,是被视作与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投行齐名的新一代华尔街之王。早在2008年,黑石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掘金,它和SOHO中国、绿城、华润置地、深国投、富力等房企都打过交道。最近几年,黑石一直活跃在中国市场。比如2年前以44亿价格,买下富力在广州国际机场综合物流园的70%股权,再比如黑石之前说要收购潘石屹的SOHO中国,结果出尔反尔。这次为什么会暴雷?黑石在中国又有哪些布局?让我看看,是谁还没关注这只懂财经的猫~
2023年3月3日
其他

溃败!蔚来去年巨亏144亿,报表没法看,李斌没得选

要么杀入决赛圈,要么钱烧完挂掉。造车新势力,已经无路可退。理想前不久刚发了全年业绩,因“全年毛利率较高反而亏损进一步扩大”引发关注。轮到蔚来公布全年业绩的当天,股价大涨11%,但是看完这份大失所望的业绩,反手又一个暴跌12%。3月1日和2日蔚来的港股表现这也是在前段时间针对“蔚来部分车型降价促销”和“江淮蔚来工厂停产”传闻后,蔚来扭转市场形象的一次机会,可惜,没把握住。这报表,没法看啊。实际上,把暴利扣在造车新势力头上,是略微可笑的。多数时候,他们都是在一边烧钱造车,一边亏损卖车。理想去年每卖一辆亏1.5万,卖得比理想更贵的蔚来,去年每卖一辆亏11.79万。很夸张……图源自视觉中国,已授权,李斌新势力还未开启全面盈利的局面,但大饼还是要画好——李想说今年销量有望冲击30万辆,李斌在去年的这个时候说:“希望蔚来在2024年盈利”。盈利?呵呵。谈盈利?为时过早蔚来去年亏了多少?根据最新财报显示,蔚来2022年的收入492.69亿元,同比增长36.3%。而毛利却出现大幅的下滑——全年毛利51.44亿元,减少24.6%,毛利率10.4%(2021年为18.9%)。和“兄弟”理想汽车比,去年理想的毛利率在19.4%,李斌这下脸都挂不住了吧。增收不增利,蔚来经营困境略显尴尬。拖后腿的是去年第四季度,蔚来在Q4的汽车毛利率从Q3的16.4%下滑至6.8%,Q4整体毛利率从Q3的13.3%下滑至3.9%。蔚来解释称,毛利率的快速下滑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现有ES8、ES6、EC6车型的存货拨备、生产设施加速折旧及购买承诺损失,导致毛利率下滑6.7个百分点。这部分损失多少?蔚来:9.854亿元。将近10个亿!另一个原因是,电池单位成本增加。再看蔚来的利润情况,更加糟糕了。2022全年,蔚来经营亏损为156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248%。净亏损达到144亿元,而2021年的净亏损还仅是40亿;归属于股东净亏损进一步扩大至146亿元。亏损进一步扩大的原因在于,蔚来的费用支出集急剧增加——研发费用从2021年的46亿增加至108亿,增长136%;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从69亿增加至105亿,增长53%。光是这两项超百亿的支出,透支了蔚来的净利润。李斌在昨晚的电话会议上直言,压力是比较大的。别说压力大,看到这份业绩,血压都上来了。卖一辆亏11.8万本来,蔚来和理想的起跑线是差不多的,但现在二者的差距却越来越大。自从理想L7推出后,和蔚来的入手门槛几乎一致。30万-50万的电车市场,他们俩可以说是互为假想敌。截图自蔚来官网,部分车型(非等比例,具体尺寸参考官网)但是拿二者的业绩来对比,蔚来的亏损更大一些。2022年,理想卖车13.32万辆,净亏损20个亿。蔚来卖车12.25万辆,净亏损144个亿。掐指一算,理想每卖一辆亏1.5万,而蔚来要亏上11.8万。李斌曾设想,要在蔚来成立10周年时,实现盈利。即盈利的时间节点是2024年,现在还亏着144亿,就想着盈利的事情了,是不是有点天方夜谭了。今年的目标是多少?蔚来表示,2023年一季度交付3.1-3.3万辆。单看蔚来的数据,可能没有太多实感,对比一下理想汽车,其一季度销量目标是5.2-5.5万辆,二者的差距就出来了。李斌坦言,今年Q1主要交付车型是ET5,是毛利较低的车型,Q2高毛利产品开始交付;Q3交付量显著上升,争取今年毛利率爬升至18-20%。划重点,ET5是低毛利车型。留给李斌的时间,还有10个月。——————
2023年3月2日
其他

39岁成广州第三富,希音要上市?估值却暴跌2000亿

还记得去年,广州富豪大换血。和朱氏家族并列广州富豪第三的,是年仅39岁的许仰天。他以希音创始人的身份坐拥500亿财富值,位居全国第87名,排名一下猛进62位。广州又一位许老板!希音,也叫SHEIN,是一个可以比肩亚马孙、阿里的跨境电商平台,但却极为低调。这家估值曾经超过1000亿美元的公司,网上却难以找到创始人的一张照片。而在内地,大多数将“徐明星(OK集团创始人)”误认为是他。皇天不负有心人,猫崽通过魔法上网,找到了一个可靠性比较高的许仰天本人照片,并且在朋友圈发布时,得到了该公司前同事的证实。在2022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上,希音排在第5,估值达到4000亿元。排在他前面的是张一鸣的抖音、马斯克的特斯拉、蚂蚁、美国在线支付。而排在希音后面的,有赵长鹏的币安、刘强东的京东科技、童文红的菜鸟网络、毛文超的小红书等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希音的总部设在广州番禺城中村,但业务已经拓展至欧美、中东、拉丁美洲等。许仰天,这位山东草根出身,一度被媒体称为掌控欧美千万少女衣橱的商人。最近,市场又传出了希音上市的消息。在恒大、雪松相继倒塌之后,希音或许会成为广州民企的希望。这家神秘的电商企业,究竟如何?估值从15亿到6800亿前不久,希音的新一轮股权融资即将完成交割,估值650至700亿美元(约4480-4824亿人民币)。据称,投资希音的大佬,包括“老相好”红杉中国、Tiger老虎基金等,新入局的投资人还有阿布扎比主权财富基金穆巴达拉等PE巨头。都是有钱的主。其中,穆巴达拉的投资金额或高达10亿美元。但和去年估值达12位数(1000亿美元,约6890亿元人民币)相比,希音如今的估值已经下滑1/3。最近又有消息传出,希音将于今年IPO,上市地点或许在美股。目前,希音的官网因升级系统无法登陆。希音官网,商城正在维修,无法访问在域名为sheingroup的官网上能看到,希音于2012年正式成立,在全球拥有近1万名员工,产品销往150多个国家。主打快时尚衣服,类似于zara、H&M、优衣库等,衣服品类众多,涵盖全年龄段,男女通吃,最重要的是价格低廉和大打折扣,在国外圈粉无数。正式成立的第二年,希音就拿到了天使轮投资,2014-2015年两轮融资下来,希音的估值为15亿人民币。凭借着互联网和网红营销,再加上希音的新品更新速度飞快,抓住海外用户追求快时尚的需求,希音迅速在海外爆火,和当年淘宝在内地崛起有得一拼。2018年之后,投资方都找上门了,比较耳熟的是IDG资本、红杉资本、老虎基金等。几轮融资下来,希音的身价翻番。希音还未上市,近期估值有所下滑,但仍超过4000亿元,这取决于许仰天赌对了这条路——海外服装市场。据悉,希音去年上半年的销售额突破160亿美元,其在2022全年的营收达到227亿美元(约1565亿人民币)。这个营收规模,已经超过了2021年的唯品会和拼多多。图为2021年各电商营收情况,单位均换算为人民币(2022年数据未出)有媒体消息称,希音预计2025年的营收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近600亿美元(超4000亿人民币),利润将增至75亿美元(超500亿人民币)。按这个数字算,希音的利润率至少在12.5%。衣服卖这么便宜,还能有这么高的利润率,许仰天,真是神一样的男子。靠卖婚纱起家许仰天的秘密藏在番禺希音,主要是赚外国人的钱,并不在国内销售。在中国生产成衣后,在美国、欧洲及亚洲等地进行线上销售。图为希音在番禺的大楼
2023年2月25日
其他

阿里裁员19576人!马云离开三年,淘宝天猫也撑不住

京东祭出百亿补贴,向拼多多宣战,一旁的阿里瑟瑟发抖。电商价格战不是头一回,京东打了头炮,阿里巴巴会不会跟?昨晚发布最新业绩后,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对外回应:“没有哪一家公司可以通过自身的持续价格补贴来改变局面。”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强哥你这样不行。图源自视觉中国,阿里巴巴总部今天还在朋友圈中还看到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蚂蚁集团直接分红300个小目标,蚂蚁p8/p9在朋友圈狂欢的一天。吓得我赶紧看了下阿里的财报,一探究竟。那么阿里在过去一年,究竟做得如何?先说资本市场表现,2022年,阿里港股跌幅27%,而在此前一年(2021年)阿里跌幅达到49%。业绩方面,昨晚阿里发布了去年四季度的业绩,净利润增幅重回两位数。但是这份业绩背后,也反映了很多问题:2022年,阿里大裁员,盒马依旧亏损,创新业务仍未能贡献利润,淘宝天猫成交下滑……这一年,阿里过得不平静。业绩动荡全年裁员19576人还记得去年初,大厂裁员上了热搜,当时曾有消息指,阿里将裁员30%,甚至还创造了一个网络热词——“滚动式”裁员。如今,最新的这份财报,证实了阿里裁员传闻。截至2022年底,阿里的员工总数为23.97万人,而上一年末时,阿里的员工总数为25.93万人。一年足足少了将近2万人。截图自阿里业绩报告当时阿里大刀阔斧地裁员背景,是发布了2022财年(2021年4月-2022年3月)业绩报告,这份财报成为阿里有史以来增速最慢,利润下滑最多的财报。这张图也是去年阿里传出裁员时,广为流传的一张图,未经证实,但也很现实。裁员这么狠,阿里的业绩终究是保持正增长。2022年10-12月,阿里营业收入2477.56亿元,同比增长2%,经营利润350.31亿元,同比增长396%,净利润457.46亿,同比增长138%。这只是一个季度的业绩表现,但要是看全局,阿里的增长性依旧存疑。截图自阿里业绩报告以自然年度来看,2022全年,阿里营业收入为8645.39亿元,同比增长3.36%;经营利润1018.28亿元,增长123%;然而阿里的净利润腰斩,其中归母净利润328亿元,同比减少50%,去年同期是655亿元;净利润252亿元,同比减少56%,去年同期578亿。净利润下滑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利息费用的增加。另一个原因是,利息收入和投资净收益出现巨额亏损——2022年,阿里巴巴投资净收益为-582.75亿元。可以与之比较的是,2021年阿里利息收入和投资净收益为211.17亿元。可能大家就会很好奇了,到底投资了什么,可以净亏损超580亿?我们在之前的稿件已经分析过,阿里大致投了b站、芒果超媒、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圆通、申通、美年、红星美凯龙等。去年股市跌入熊市,不炒股就赢了99%的人。淘宝天猫下滑其他业务仍然亏损从今年开始,淘宝天猫线上GMV首次同比出现负增长,这是一个信号。阿里近9000亿的营收里面,淘宝天猫的占比近7成,是阿里业绩里面最大支柱,去年已经出现下滑,零售商业竞争愈发激烈。业绩报告显示,淘宝天猫线上实物商品GMV同比录得单位数下降。分业务板块来看,2022年10-12月,中国商业的经营利润为531.27亿元,但算上其他板块,阿里的经营利润总额只有350亿。其余六个版块业务,一个季度就烧掉了180.96亿元。除了淘宝天猫,其余六个版块业务的经营利润均为亏损,亏损已经缩窄。不算不知道,一年下来,除了中国商业板块,阿里的其余六个版块业务烧掉了663亿元(经营利润-663.05亿元)。2022全年,阿里的国际商业经营利润为-74亿元;本地生活化服务为-232亿元;菜鸟为-35亿元;云业务(阿里云及钉钉)经营利润为-36亿元;数字媒体及娱乐为-51亿元;创新业务及其他为-97亿元。此外,未分摊为-137亿元。目前来看,最烧钱的还是本地生活化服务和创新业务板块。前者包括饿了么、淘鲜达、高德及飞猪,后者包括达摩院、天猫精灵。在去年告别疫情后,今年对于阿里来说,是修复业绩的好时机。除了国内的商业,其余六个板块,物流和国际商业有望扭亏为盈,贡献利润。马云曾说,希望阿里巴巴能活102年,今年已经是阿里成立的第24年,还有78年。阿里活下去大概不成问题,但能不能活得好,是个问题。——————
2023年2月24日
其他

瑟瑟发抖!几十年后,我国只剩4.79亿人?

看着地铁的人流,大多数人应该不敢想,77年后,人口会只剩三分之一...最近,扬州给三孩家庭买首套房,补贴16万;沈阳给生三胎家庭,3年发一万八补贴;杭州今天还公布,要给三孩家庭一次性补助2万元。老板说:2万,在广州天河能买20平方厘米房子了。我问一旁的潮汕同事(已婚育一孩),你还想生二胎吗?她说:“不想,即便我是潮汕的,也不想生第二个了。坏了,如今连潮汕人都不想生了……翻了下潮汕的统计年鉴,户籍人口在2021年出现负增长,人口出生率已经连续4年下滑。更糟糕的是,周末一家研究我国人口的公益性机构——育娲人口研究智库,发布了一份关于我国2100年的人口预测研究报告。扒了下育娲人口研究智库的专家团队,有很多熟悉的经济学家。这份预测的研究报告中,有几个结论蛮吓人的,不妨拿出来和大家讨论讨论。更加进一步,我们还可以看看几个代表性城市未来的人口趋势。预测一:2100年,我国总人口4.79亿2100年,也就是77年之后,那时我可能都入土了。报告中,对人口的预测,分为低、中、高三个预测版,对应的是鼓励生育政策的强度。先说下预测的结论:在没有实质有效的鼓励生育政策(低预测版本)情况下,2100年,我国的总人口4.79亿,出生人口94万(100万都没有……)。高预测的情况下,2100年,我国总人口8.03亿,出生人口481万,这是在推出各种积极有效、鼓励生育政策的前提下才能实现。77年之后,只有4亿中国人,实在不敢想象。更不敢想象的是,77年之后,新生儿对比现在将锐减超9成,可能2100年,有95%的学校都没人读。还抢啥学位房。这个人口数字的严重性还在于,数年以后,我国出生人口可能不及美国的一半;生育率可能接近全球最低,并将在两到三代人以后失去人口大国的地位。2020年,我国人口首次突破14亿人。如果要维持这个总人口水平,意味着每年出生人口至少要达到1500多万。可现实的情况是,我国出生人口迅速下滑——2022年,出生人口不足千万,只有956万新生儿。建国后,我国出现过三次大的婴儿潮:1954-1957年左右、1962-1975年左右、1981-1997年左右。这些年份的出生人口,基本每年都在2000万人以上。1997年之后,我国的出生人口再也没有突破过2000万。即便是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之后,我国的出生人口也只是小幅反弹。根据低预测的数据推算,2100年,我国有可能会失去人口大国的地位,中国总人口数被印度超过,并且逐渐与美国人口总数趋近。02.人口红利可能在12-15年后结束机构在报告中呼吁:只有采取大力度的鼓励生育的政策,平均需要投入GDP的5%的财力,才能把我国的生育率维持接近西方国家的平均水平1.4。GDP的5%,以2022年GDP为121.02万亿来计算,即要投入6万亿的财力,去鼓励大家生孩子。6万亿,大概要投入3个恒大的体量。在这份人口预测报告中提到,低预测情况下,2100年时,我们的总抚养比可能接近180%!即便是在加大鼓励生育的力度(高预测情况)之后,我们的总抚养比也接近100%。意思是,77年之后,10个劳动人口,要养10-18个“非劳动人口”(小孩+老人)。这个负担是很重的。要知道,现在我们的总抚养比还是46.4%,10个劳动人口,对应要抚养2.56个孩子和2个老人,即每5名劳动人口就要养1名老人。按照这份报告的预测,我们的人口红利时代(总抚养比低于50%),可能在2035年(高预测)或者2038年(低预测)结束。即12-15年之后,我们的人口红利就会结束。2100年,低预测模式下,我国人口年龄分布,可能会是一个非常“倒金字塔”的结构。03.北上广深,未来的人口趋势?当然,世界是参次的。研究还预测了北上广深的人口趋势。作为参考,这四个一线城市,到2040年的常住人口趋势都是一直往上涨的,大城市虹吸效应依旧。2040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常住人口预测值为:2389.71万人、2598.59万人、2224.08万人、2280.21万人。即17年后,上海仍是我国人口第一的城市,而深圳常住人口将超过广州。图源自:育娲人口研究,数据仅供参考具体到广东省的情况,2040年,常住人口超千万的,包括广州、深圳、东莞、佛山这四座城市。图源自:育娲人口研究,数据仅供参考04.专家的建议,在理吗?办法总比困难多。该研究机构也给出了生育减负的十大建议:其中第1、第3和第5点建议,已经在不少城市出台了相关政策。截图自育娲人口预测报告2023版上文提到的沈阳,给予三孩家庭每月500元现金补贴,直到孩子三周岁。对比这份报告中的建议:现金补贴直至孩子20岁,而现在的力度明显较小。而扬州对三孩家庭给予16万的购房补贴。相对于扬州出台的政策,在这份人口预测报告中的购房补贴建议,是通过按揭利息返还或房价打折进行补贴。比如返还二孩家庭的房贷利息的50%,对于三孩家庭的房贷利息可全部补贴返还;或者在高房价的地区,可实施一孩房价九折,二孩房价七折,三孩房价五折的政策(不超过一个封顶补贴的上限)。而在税务补贴方面,二孩家庭实行所得税和社保减半,三孩家庭所得税和社保全免除。这三点建议,是有关钱的。无关钱的建议中,对于育娲人口研究提到的“教育改革”,是比较新颖的思路:即取消中考和缩短学制,减轻升学压力,普及大学本科教育。
2023年2月22日
其他

职工医保个账“缩水”的经济账,事关3.5亿打工人!

还没操心完延迟到65岁退休的事情,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医保改革也来了。我们这代人,算是啥好事都赶上了。#如果不缴纳五险一金会怎样的词条,悄悄冲到了热搜第二。这个问题今天拿出来讨论,肯定不是为了鼓励大家不缴纳五险一金,而是细细说下最近的医保改革。近期,江苏、黑龙江、江西、湖北武汉等地,陆续启动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再次刺痛公众神经。改革的思路几乎是统一的,降低划入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金额,单位缴纳的医保将全部划入统筹账户,壮大统筹账户的资金池。图源:说财猫加工制作上层给出的原因是:个人医保账户躺着太多钱,没有很好发挥医疗保险的共济保障功能。因此盘活这些有限资金,加大划入统筹账户的比例,解决此前参保职工“有病的不够花,没病的用不了”的问题。但大部份人的直观感受是:以后每个月打到医保个人账户上的"钱变少"了。网友也炸开锅了……这就很让人好奇了,我国13.63亿参保人的个人医保账户上,到底躺了多少钱?01.个人医保账户,结存超1万亿医保局现有的数据,可以考究到2018年。我们的医保有两类,一个是职工医保,包含打工人、个体户和灵活就业人群,由个人和单位缴纳;另一个是城乡居民医保,包含农村和城镇非打工人(比如学生、孩子等)。参保人数来看,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的占比接近1:3,即分别有约3.5亿和10亿人参保;但从医保基金收入来看,2021年全国基本医保总收入是2.87万亿,其中,职工医保的收入占了大头,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的占比接近2:1。即职工医保的基金收入为1.9万亿,而城乡居民医保的收入为9700亿。现实的情况是:3.5亿的打工人,一年交了1.9万亿的医保,而超过10亿的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的收入不到1万亿。关于医保账户,一共有三个“钱袋子”:个人账户、统筹基金及城乡居民医保账户。在整理数据中还发现,这三个钱袋子,近几年的累计结余情况各不相同。2021年,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累计结余为1.18万亿,统筹基金累计结余1.77万亿,而城乡居民医保累计结余6717亿元。统筹基金的钱,主要是用于调剂分配的。医保改革,就是看中了个人账户躺着的这1万亿。太多了,要盘活笔钱。从增长的趋势来看,医保肯定不是没钱。而是职工医保的结余增长速度,比城乡居民医保的结余增长要快得多,每年都增加上千亿。而城乡居民医保的每年结余率,却下滑得很厉害。近两年,城乡居民的基本医保当期结余规模有所下滑,主要是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支出增长过快导致。2018-2021年,居民医保人均筹资从693元上升至889元,但这两年当期的结余规模并没有延续增长的态势。02.延长医保缴费年限实际上,医保改革不是最近的事情。早在2021年,国务院发布《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随后各省开始落实医保改革。以广东省举例,2022年初就颁文实施医保改革。原通知我们也去看了,基本的改革思路都是一致的:提高职工医保普通门诊待遇,减少划入个人医保账户的资金,增加划入统筹基金的金额。以广东为例:打工人每个月的医保缴纳由个人和单位缴纳构成,改革后,个人缴纳的医保还是计入个人账户,单位缴纳的医保全部划入统筹基金。退休人员的医保个账由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按额定划入,目前月划入额度为2021年各地市基本养老金月平均金额的2.8%(此前的比例为4.1%)。也就是说,2022年12月,退休人员个人账户每月扣除长护险后,实际划入的金额为160.42元。广州是去年12月1日正式落地医保改革,猫崽也发现户头上的金额,确实有变化。以前,35岁以上的在职职工,个人账户划入的缴费基数有3%、3.8%;现在,全部职工的缴费比例,统一调整为2%。广州医保新政策减少统筹基金划入35周岁以上在职职工个人账户的金额,用于提高医保统筹待遇。除了打工人的个人医保账户有变动外,退休人员的个账也同样按比例减少。医保改革轰轰烈烈,提倡共同富裕的当下,也更加追求医疗保障的公平。但还要再说个bad
2023年2月19日
其他

1死1伤!特斯拉又现闹市“刹不住”,召回362758辆车

特斯拉又又又失控。昨天晚上,温州一辆特斯拉闹市狂飙上了热搜。看到视频的都被震惊到:那辆特斯拉像无法刹停一样失控,直到撞上公交车和一旁停靠的车辆,才停下来。场面着实有点吓人,那辆飞驰的特斯拉,车头几乎撞得稀巴烂。目前暂不清楚事故发生的原因,从流出的监控画面推测,原因无非这2个:要么特斯拉有问题,要么驾驶员错把油门当刹车或其他个人原因。当天稍晚,特斯拉方面出来回应,非常难过,将尽全力配合事故原因调查。网友在线嘴替,“应该依旧会是司机操作不当的问题”“特斯拉越是出事,销量反而越好,已经成了反现象了。”几乎就在同一天,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表示,特斯拉在美国召回362758辆汽车。包括2016-2023款的Model
2023年2月18日
其他

“死亡预告”​来袭,17家房企或被除牌,许家印危险了

许家印、孙宏斌、许荣茂、林腾蛟、郭英成等大佬要注意了!再不努力点搞财报,你们辛辛苦苦上的市,可能要被除牌了!据港交所发布的除牌程序及停牌公司报告,截至1月31日,港交所停牌超过3个月或以上的上市公司数目达到110家。比较尴尬的是,这110家停牌超过3个月或以上的上市公司中,有17家是内房股。当中,更不乏恒大、融创、世茂、阳光城、佳兆业、花样年等曾经的风云房企。大家应该还有印象,2022年3月份,房企集体宣布延发财报的独特场面。说财猫之前也写过,详情可以点这里!财报死不出来,房企们只能停牌“以待财报刊发”。但停牌一时爽,一直停牌可不能一直爽。这不,港交所的“死亡预告”,就杀到眼前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2018年,港交所修改了上市条例,推出“快速除牌”机制:主板上市公司若连续停牌超过18个月(主板《上市规则》第6.01A条),GEM上市公司若连续停牌超过12个月(GEM《上市规则》9.14A条),港交所有权取消公司上市地位。2022年,就有合计47家上市公司被港交所按照《上市规则》的除牌程序取消了的上市地位,创下了历史新高。港交所手起刀落毫不留情,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上面17家房企迟迟无法复牌,那真的有可能惨遭摘牌,面临退市的命运!而一旦公司遭到除牌,股东持有的股票顷刻间成为废纸,价值几乎为零。这对于爆雷房企来说,无疑是噩耗中的噩耗。比如说恒大许老板,在卖掉了国内的豪宅、飞机之后,目前许老板手上唯一还值点钱的,也就是中国恒大和恒大物业的股票了。中国恒大就不说了,“狼来了”那么多次的债务重组方案,到现在还是连影都没有,不知道还有没有复牌的可能。而恒大物业受中国恒大拖累,134亿存款消失的事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个解决方案,复牌不知要等到何时。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复牌,就意味着有可能被摘牌。不止许老板这个大股东,所有恒大的股民们,持有的恒大系股票,价值都有可能归零。持有的恒大系股票,可以说是许老板最后的底牌,也是恒大海外债权人最后的依托。失去了这张底牌,还剩什么谈判的筹码?猫姐不敢想!当然,正是因为有这个“死亡限期”,逼得房企们不得不想方设法地去解决问题,推进复牌。比如融创中国,就在去年底公布了初步的债务重组方案,还发布了姗姗来迟长达8个月的2021年财报。目前,融创仅剩2022年的中报没发。、但,马上又到2022年财报季了!又比如佳兆业,在2022年6月宣布更换审计师,今年1月30日又公告正就2021年度业绩及2022年半年业绩进行最后审计,也开始对2022年度业绩进行审核,也是有一点点努力的痕迹吧!佳兆业董事局主席郭英成
2023年2月17日
其他

瑟瑟发抖!贾跃亭的车回国了,张口要卖123万?

还有人记得,“下周回国”的
2023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