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年语言服务展望之四|崔启亮:中国语言服务四十年回顾与展望(1979-2019)

崔启亮 机器翻译观察 2022-04-24
编者荐语: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已然开启,我们汇集推出“2020年语言服务业展望系列”。这些来自语言服务专业人士不同视角的观察和思考,值得我们关注和记录。
本期作者:
崔启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副主任。
本文转自公众号@本地化世界

1.  引言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改革开放四十年,是经济、外交、科技、贸易、文化等全面发展的四十年,是中国打开国门、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四十年。四十年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外交流和民心相通,语言服务市场需求激增,语言服务行业由此诞生和发展,语言服务行业发展也在改革开放时代大潮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1979年是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第一年,至2019年我国改革开放走过了四十年。那么,在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语言服务行业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的特征是什么?未来中国语言服务将有哪些发展趋势?对于关注和参与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的人士而言,这是值得分析、总结和研究的问题,此研究有助于拓展翻译学术研究方向,也为语言服务行业创新与发展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

我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研究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翻译协会(2012,2014,2016,2018)自2012年开始,通过行业调查和分析,发布中国语言服务行业报告,主要研究2011年以来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的年度分析报告。何恩培、闫栗丽(2019)从语言服务需求方和语言服务提供方的语言服务产业角度,总结了语言服务产业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司显柱、姚亚芝(2014)使用产业组织理论的SCP(结构—行为—绩效)范式,对我国翻译产业进行分析。姚亚芝、司显柱(2016)对我国语言服务产业的发展阶段和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和分析。王立非、崔启亮、蒙永业(2016)调查和分析了我国语言服务需求的现状和总体趋势,提出了加强我国企业语言服务建设的建议。

行业研究的基础是概念界定和明确范围。中国翻译协会是我国翻译领域唯一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是语言服务行业的代表协会,对我国语言服务行业具有深刻的洞察和分析。因此,本文的语言服务行业概念以中国翻译协会(2017:16)发布的《2016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为准:语言服务行业是以促进跨语言、跨文化交流为目标,提供跨语言、跨文化信息转化服务和产品以及相关研究咨询、技术研发、工具应用、资产管理、教育培训等专业化服务的现代服务业。姚亚芝、司显柱(2016:47)提出的语言服务产业是指提供与语际信息转换有关的服务或技术的企业的集合。具体而言,这些企业的经营或业务的主要内容是提供语际信息转换服务或为这种服务提供信息技术支持的服务,具体包括翻译、口译、字幕翻译与配音、软件与网页的本地化、语言技术工具的开发、国际会议的组织、语言培训、多语信息咨询等。从语言服务行业和语言服务产业的定义来看,语言服务产业的主体是语言服务企业,语言服务产业是语言服务行业的组成部分,语言服务行业主体包含除了语言服务企业之外更广泛的主体。王明新、崔启亮、王志涛(2013)对语言服务行业的主体构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类研究,将语言服务主体分为语言服务购买方、本地化公司、翻译公司、语言技术开发公司、语言服务行业协会、大学与培训公司、行业研究与咨询公司。

图1 语言服务行业研究模型

由于语言服务行业主体多元化,行业发展具有较明显的阶段特征和市场特征,因此本文对中国语言服务行业行业的研究方法将以中国翻译协会对语言服务行业的定义为基准,按照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的时间阶段顺序,围绕行业主体和市场主体两条主线,通过行业文献和行业实践获得信息进行描写研究。其中行业主体涵盖语言服务企业、行业协会及分支单位、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单位、语言服务研究单位等。市场主体涵盖行业市场规模、机构数量、协会组织、政府政策、语言技术等对行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内容。本文采用的语言服务行业研究方法如图1所示。

3.  回顾:蓬勃发展的四十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和行业组织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多,语言服务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翻译从个体为主转变为以翻译公司和本地化公司为主。随着企业全球化和语言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产生了产品本地化、技术传播、技术产品研发等需求,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成为行业发展的内在因素,翻译行业协会相继诞生,翻译行业拓展为语言服务行业。

改革开放四十年,是我国语言服务行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的四十年。从语言服务的市场规模、语言服务机构的数量以及发展速度来看,我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可以分为萌芽阶段(1979~1991)、成长阶段(1992~2002)、发展阶段(2003~2013)、繁荣阶段(2014~2019)。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阶段特征,为新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1 萌芽阶段(1979~1991)

根据《中国翻译年鉴2011-2012》统计,1980年营业范围中含有语言服务的企业数量仅有16 家,1991 年达到767 家,平均年增长率高达43.6%。改革开放前,翻译团体大多集中在政府和企事业内部,例如政府和国有单位的情报所、翻译部、外事部,肩负着机构内部的翻译任务。随着改革开放,来自市场的翻译需求增多,语言服务逐步从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服务开始转向社会化、市场化(中国翻译协会,2013:68)。

1982年中国翻译协会(原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成立,是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中国翻译协会是由与翻译及与翻译工作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社会组织,是翻译领域唯一的全国性社会团体。至2019年,中国翻译协会已经成立了13个分支委员会。中国翻译协会积极举办各类翻译行业和学术交流活动。1986年开始创办每年一届的“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2018年起更名为“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中国翻译协会1987年正式加入国际翻译家联盟,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传播中国的翻译事业。中国翻译协会会刊《中国翻译》于1980年创刊,是国内外翻译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园地,在国内翻译界发挥了重要的学术导向作用。1987年在青岛召开的“全国第一次翻译理论研讨会”,对于中国的翻译学学科建设而言,是一个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它开启了翻译学学科建设的进程。

萌芽阶段的语言服务主要是笔译和口译等翻译服务,模式基本上都是手工作业为主,由于计算机在国内也刚刚开始发展,还没有成为工作的基本工具,因此,翻译稿件基本为手写稿,没有电子词典,一般的译者可以借阅到的工具书也非常有限,这也限制了翻译的速度和质量。这个阶段的大型项目处理能力非常弱,缺乏科学有效的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往往翻译周期长,翻译成本高,且质量不可控(何恩培、闫栗丽,2019:130-131)。

萌芽阶段语言服务的市场规模、服务能力、行业品牌和社会认知度都很有限。尽管国际上本地化服务已经开始诞生,1990年国际本地化行业标准协会(LISA)在瑞士成立,一批早期的国际本地化公司走向市场,但是当时的中国语言服务市场主体仍然是规模较小的翻译公司,中国本地化公司还在市场孕育之中,中国本土企业对产品本地化和企业全球化的需求非常稀少。中国大学还没有开设翻译专业,大学师生对本地化和语言服务的认知几乎为零。中国翻译技术开发的机器翻译工具还没有在翻译企业推广应用,翻译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

3.2 成长阶段(1992~2002)

根据《中国翻译年鉴2011-2012》统计,营业范围中含有语言服务的企业数量到2002 年已经达到8179 家。1992-2002年是中国本地化企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1993 年,北京阿特曼公司(后改为北京汉扬天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同年,北京时上科技公司(后改为北京东方新视窗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两家公司都为微软、SUN 等公司提供软件本地化服务。1993 年是我国本地化行业元年,我国本地化行业的从萌芽实现破土。

1995年,北京博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即现在的博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文思创意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义驰美迪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后改为海辉公司)在北京相继成立(2012年文思公司和海辉公司合并为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1996 年,深圳市博德电子公司(现博芬软件有限公司)在深圳成立。1997 年,北京创思立信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天石易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1998 年,北京传思公司(现北京多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被美国Welocalize 公司并购)成立。2002 年,深圳市艾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崔启亮,2013:20-21)。

成长阶段的中国语言服务行业的另一个重要事件是2002年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服务委员会成立,翻译服务委员会起源于2001年的“全国翻译企业协作网”,由国内众多翻译公司作为成员。翻译服务委员会成立后,积极加强行业交流,参与制定翻译服务标准,促进行业健康规范发展。翻译服务委员会起草了三个翻译领域的国家标准,分别是《翻译服务规范第1部分:笔译》(GB/T 19363.1—2003,此标准2008年进行了修订),《翻译服务规范第2部分:口译》(GB/T 19363.2—2006),《翻译服务译文质量要求》(GB/T 19682—2005)。

这个阶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翻译专业化和职业化特征更大彰显。很多大型企业也开始陆续将内部的翻译部门改制,这些部门与之前的集团脱钩,通过股份改造注册为社会企业,面向市场提供专业化的翻译服务。由于计算机及互联网的普及和翻译技术的逐步应用,这个阶段的翻译模式取得了突破,借助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和网络协同翻译工具,多人协同完成项目的作业模式得以实现,大型机构开始研发翻译项目管理工具和质量控制工具,翻译质量和效率有了可靠的控制和保障,语言服务机构的规模和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极大推动了外贸、科技、信息、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越来越快(何恩培、闫栗丽,2019:131)。

3.3 发展阶段(2003~2013)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和中国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语言服务业的规模得以进一步扩大,根据《中国翻译年鉴2011-2012》统计,到2011 年底,营业范围含有语言服务的企业总数达到37197 家,标志着中国语言服务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语言服务行业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市场需求急剧增加,语言服务企业的服务已经无处不在,渗透到各个领域。大型客户集中在进出口贸易、文化交流、海外工程、装备制造、法律、金融等各个领域。在这一阶段,整个语言服务产业开始日趋成熟,企业逐步向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语言服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提上日程,各种翻译技术的应用也逐步深化,企业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何恩培、闫栗丽,2019:131)。

国家举办的大型国际活动带来了巨大的语言服务需求,专业的语言服务也有力地保障了大型国际活动顺利举行。例如,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行,推动了我国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2008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奥组委国际联络部合作成立了北京奥运会多语言服务中心成立(北京夏季奥运会结束后,改为北京多语言服务中心),为奥运会相关人员提供44个语种的翻译工作。

2008年,第十八届世界翻译大会在中国上海召开,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500名翻译界代表围绕“翻译与多元文化”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是国际译联自1953年成立以来首次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举办国际翻译界的盛会。400多名中外代表在大会举办的近90场分论坛中发表了演讲,议题涉及翻译与文化、教育、经济、外交、行业管理、现代科技等多个领域。在本次大会上,时任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黄友义先生当选为国际翻译联合会(简称“国际译联”)第一副主席。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表明中国不仅在国际译联历史上,也在世界翻译事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标志着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得到了世界的关注和认可。

2006年我国高校开设本科翻译专业(BTI),2007年我国高校开设翻译专业硕士(MTI),这是我国翻译教育走向专业化、层次化和规模化的标志性事件,也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全方位融入世界产业过程中,对翻译专业人才产生了大量需求,为此需要加快翻译教育发展的使然,是我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阶段的一大亮点。BTI和MTI的开设,促进了我国翻译人才理念的转变,从此前重视翻译研究人才的培养,到研究人才和应用人才同步培养的转变。

2009年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成立,是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阶段的重要事件。本地化服务委员会成立后,制定和发布了四项本地化服务行业规范,2011年发布《本地化业务基本术语》,2013年发布《本地化服务报价规范》,2014年发布《本地化服务供应商选择规范》,2016年发布《本地化翻译译文质量评估规范》。2016年发布《本地化入门手册》,2018年发布《机器翻译入门手册》。2010年委员会组织承办首届中国国际语言服务业大会“企业市场定位与发展战略”分论坛。2013年委员会组织承办第二届中国国际语言服务业大会“语言服务与中国企业走出去”分论坛。2014年委员会代表参加中国翻译协会协办的第二届中国企业海外形象塑造论坛“跨文化传播的语言战略”,2013年5月和2014年5月,委员会组织多家业界企业连续参加京交会“语言服务与全球化论坛”和语言服务行业展览。这些行业规范和行业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语言服务行业的专业化和国际化发展。

辅助翻译工具(CAT)技术日臻成熟,CAT 软件在语言服务公司得到广泛应用,大型语言服务企业纷纷研制出自己的CAT 工具和翻译项目管理平台来提升自己的项目处理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语料库和术语库成为语言服务企业的核心资产,在不断积累和复用中发挥重要的价值,为企业带来成本和质量优势(何恩培、闫栗丽,2019:131-132)。高校BTI和MTI翻译专业教育取得跨越式发展,但是高校翻译专业教师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应用能力不足,本地化和翻译项目管理经验缺乏,影响了专业师资教学能力。为此,2012年4月6-20日,中国翻译协会在南京首次举办翻译与本地化技术、项目管理培训班,有力地推动了高校翻译技术和项目管理教学能力的提升。

3.4 繁荣阶段(2014~2019)

根据中国翻译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截止到2018 年6 月底,营业范围含有语言服务的企业数量增加到320874 家,实际以语言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为9625 家,近十家中国语言服务企业进入全球语言服务行业排行榜百强名单,有些公司走出国门,实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

根据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网站获得数据,至2019年5月,全国BTI高校达到281所,MTI高校达到249所,翻译专业博士(DTI)学位即将在两年内开始招生。全国和区域翻译行业会议和学术会议数量众多,全国翻译技术沙龙、翻译技术培训等交流活动空前活跃,全国高校建立了8个语言服务研究中心或研究所,众多翻译专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一系列语言服务实践成果和科研成果不断涌向。

2014年7月中国翻译研究院成立,这是中国唯一一家以翻译和对外话语体系应用性研究、重大对外翻译项目策划实施和高端翻译人才培养为特色的专业研究机构,中国翻译研究院致力于集聚国内外知名翻译家、汉学家、跨文化传播专家、中国问题研究专家以及国际翻译组织专家,研究中国时事政治及经典中国文化翻译中的重大问题,策划实施国家级重大翻译项目,培养多语种高端翻译人才,搭建翻译与国际传播领域的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标志着我国语言服务行业进入了大发展、大融合、大繁荣阶段。

2016年谷歌发布神经机器翻译(NMT)产品,以高质量的译文推动了机器翻译进入语言服务企业的应用阶段,机器翻译与译后编辑(MTPE)结合的翻译模式逐渐得到应用,语言服务进入人工智能新时代,技术驱动、市场驱动、用户驱动的语言服务正在重塑行业新貌,推动语言服务行业的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服务创新。

大中型语言服务企业的数量快速增加,语言服务产业链开始形成,产业的格局初步显现。同时,由于来自国际的大型语言服务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语言服务企业也开始面临国际化竞争。而伴随着中国大型集团企业开始在海外布局、投资或开拓海外市场,中国的语言服务企业也陆续开始走出国门,伴随客户走向国际市场。

竞争的加剧开始推动企业寻求变革,语言服务企业开始从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上寻求突破,云翻译平台纷纷上线。中国本土的机器翻译公司,云平台设计公司,语料库技术公司纷纷出现,而且不少公司获得了投资机构的风险资本,加速技术设计与应用,人工智能、机器翻译、语言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为语言服务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语言服务企业开始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一些企业更专注发展在细分领域的优势,逐渐走向更为专业化的模式,有的企业选择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整合资源,将服务范围从传统的翻译业务扩展为包含咨询情报、培训、数据挖掘、设计和国际市场营销等,为用户提供深度的一站式服务(何恩培、闫栗丽,2019:131)。

4.  展望:继往开来谱新篇

1979到2019的四十年,是中国语言服务行业与中国对外改革开放一起发展的四十年,经历了萌芽、成长、发展到繁荣的阶段,正在向专业化和国际化迈进。展望未来,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将与中国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全球化发展一起进步,在不断融入世界,加强不同文明对话,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发挥文化使者的使命,在服务内容、服务模式、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继往开来谱新篇。

4.1    语言服务行业是国家语言能力建设的生力军

语言文字深刻影响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大众生活,与国家核心利益息息相关。国家语言能力已经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赵世举,2016)。文秋芳(2017:69)认为国家语言能力涵盖“国家语言资源能力”和“国家话语能力”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服务是国家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服务行业在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企业国际化和文化走出去,促进跨语言、跨文明交流,真实展示国家形象,具有巨大的社会需求,并且具有积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我国语言服务行业已经形成了数量庞大的公司和从业群体,他们具有多年深入社会语言服务实践的丰富经验,拥有多行业多语种的语言资源,有能力担当国家语言能力建设的生力军和先锋队。

4.2    国家语言服务基础设施亟待规划和建设

语言服务基础设施是近年基于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政府机构、行业协会、高校为代表的公共部门向社会各界公开发布的具有“公共品”性质的开放性语言资产,包括语言使用标准、语言服务规范、语言工具、语言资料(案例库、语料库、翻译记忆库、术语库、术语知识库等)、语言人才信息等(王传英,崔启亮,朱恬恬,2017:62)。语言服务基础设施是国家语言能力的组成部分,具有专业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特征,关系到国家重大经济与安全利益,促进我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力。从微观角度分析,建设国际语言服务基础设施,可以促进我国语言服务行业共享语言资产,避免各省市重复翻译造成的浪费,促进全国语言景观翻译与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国家语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需要国家政策支持,政府机构、行业协会、高等院校成为建设主体。以“突出重点、有所作为”为建设原则,调动全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我国语言服务行业和国家语言能力建设。

4.3    人工智能技术将重塑语言服务行业服务内容与模式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改变语言服务行业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人工智能中的新一代机器翻译将大大提高翻译质量,语言大数据技术将提高翻译资源重用性,加快翻译工作效率,云翻译平台是云计算在语言服务行业的应用,将提高了语言服务的协同性、专业性和流程化,物联网将催生更多的语言服务内容,为语言服务创造更多的服务场景。机器翻译技术、翻译记忆技术、术语管理技术、语料库技术的发展以及与翻译专业人士的人机增强交互将改变传统翻译的效率和成本,将企业内容管理系统、翻译管理系统与产品发布系统进行融合贯通的企业全球化管理系统(GMS)将成为跨国企业的语言服务管理平台,将革新企业翻译与本地化实施和管理的形式。信息技术、翻译技术、管理技术与企业全球化业务需求紧密结合,云端化、平台化、自动化、敏捷化、专业化将成为未来语言服务的运行特征。

4.4    建设多层次、多元化的语言服务学科体系

专业人才是推动语言服务行业的根本,语言服务学科建设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关键。语言服务学包含翻译、本地化、语言技术、语言资源、语言测试、语言管理等多个学科方向。在语言服务学科建设上,语言和翻译是核心,翻译学科体系建设是基础。我国当前翻译学科建设已经形成翻译学研究和翻译专业实践两个方向,前者培养翻译学术理论研究人才,后者培养翻译实践应用人才。根据我国经济和文化未来发展的需要,今后语言服务学科应该进一步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在现有翻译专业本科(BTI)、翻译专业硕士(MTI)的基础上,加快翻译专业博士(DTI)的审批和试点,形成完整的翻译专业学科结构。在此基础上,逐步建设语言服务学科的其他学科,例如,本地化、语言技术、语言测试、语言管理、语言营销等规划和建设。在具体学科建设顺序上,可以先对当前国家发展最紧缺的学科方向进行规划和设计,例如,国际化与本地化、语言技术与语言资源、语言管理与营销等。加快垂直行业语言服务学科建设,优先发展对外法律语言服务、生命科学语言服务、工程与能源语言服务等方向。

4.5    多媒体翻译、远程口译成为未来增长的语言服务

随着5G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多媒体以信息丰富、直观、高效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喜爱,影视文档、企业广告、电子游戏、电子学习等的翻译与本地化需求将增长。例如,在Common Sense Advisory(CSA)2018年发布的全球语言服务市场报告中,英国游戏本地化公司Keywords Studio位列全球语言服务百强排行榜第10位,营业额1.71亿美元。2019年CSA发布的全球语言服务市场报告中,这家公司排名跃升第7位,营业额2.96亿美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3.1%。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在线远程口译将是未来国内口译服务的一个新发展方向,远程口译具有翻译成本低、可用口译员多、实施方便等优势。远程口译与机器口译是不同的方式,远程口译的口译员是具有丰富口译经验的职业译员,而机器口译是机器翻译在口译中的应用,由于现在机器翻译质量不稳定,很多情况下译文质量达不到职业译员的程度,在对质量要求较高的口译项目上还不能大面积应用。美国口译服务公司LanguageLine Solutions连续多年进入CSA全球语言服务公司前十名,例如,CSA  2018年全球语言服务市场报告中,美国LanguageLine Solutions位列第3位,营业额为4.51亿美元。CSA的2019年全球语言服务市场报告中,这家公司排名第3位,营业额4.80亿美元,增长了6.65%。该公司主营业务是口译服务,包括电话口译、远程网络语音口译、远程视频口译。

4.6    从语言服务提供商到语言解决方案与咨询机构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走出去的企业除了简单的口笔译服务之外,还需要能够提供语言服务解决方案的供应商,需要提供不同目标国家的市场准入、法律、宗教、标准、资源等多语言咨询服务的供应商。当前,国外已经有Common Sense Advisory,Slator,Nimdzi等提供语言服务咨询的公司,我国能够提供产品级语言服务的公司不少,但是能够提供多语言解决方案和多语言企业级咨询的公司还没有出现。从语言服务提供商到语言解决方案与多语言国际咨询服务,这是新的市场需求,也是利润丰厚的高端语言服务市场,是当前语言服务企业实现服务能力升级的一个发展方向。

5.  结语

从1979到2019,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我国语言服务行业从无到有,经历了萌芽、成长、发展、繁荣四个阶段,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环境,也推动了我国对外交流和跨国企业的全球化与本地化,在“让中国了解世界”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四十年的语言服务行业发展表明,语言服务已不仅仅是工具,肩负推动中国经济与文化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影响世界的战略性使命和任务。展望未来,语言服务行业将在我国语言能力和语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将成为主力军,语言服务技术将继续高歌猛进,积极推动语言服务模式的创新,推动语言服务行业的转型升级。

 -End-

【往期精选】

2018机器翻译产品全景图

2019西湖机器翻译论坛的几点杂感

2020语言服务展望之一|蒙永业:2020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趋势

2020语言服务展望之二|吴永波:5G元年开启语言数字世界新十年

2020语言服务展望之三|王民杰:2020年同声翻译市场展望

2019全球语言技术谱系图

2019中国语言服务业发展报告摘录

机器翻译什么时候跟人工翻译一样好

机器翻译全球市场观察|Unbabel获6000万美元C轮融资

机器翻译全球市场观察|语言技术全球版图

机器翻译全球市场观察|语料平台Flitto翻易通近日上市

机器翻译全球市场观察|日本Rozetta公司加码机翻投入

机器翻译全球市场观察|Videolocalize发布多语配音平台

机器翻译全球市场观察|金融机器翻译公司Lingua Custodia

机器翻译全球市场观察|德国Lengoo获投660万美元A轮

2019机器翻译“胡说”系列之八|周兴华

2019机器翻译“胡说”系列之七|蔺伟

2019机器翻译“胡说”系列之六|江伟

2019机器翻译“胡说”系列之五|邹剑宇

2019机器翻译“胡说”系列之四|袁行远

2019机器翻译“胡说”系列之三|李光华

2018机器翻译“胡说”系列之二|娄东来、黄国平、魏勇鹏

2018机器翻译“胡说”系列之一|朱靖波、崔启亮、韦忠和

2019全球语言服务业的一组关键数据

2019全球语言服务供应商名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