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硕士课程】《印度佛教思想史》概说与大乘佛教的真价值 第一课3

行愿法师 法界行愿 2022-12-24


编者按:

       河南佛教学院首届研究生班开学第一课《佛教思想史》。受学院邀请,我与大家一起学习。应学生要求为方便大众学习,我把讲座资料与现场实况录音发布到本平台上,供大家参考。

       《佛教思想史》每课一个半小时,由于公众平台录音发布不能超过30分钟,只好把讲座实况录音分几次发布,给大家带来不便,敬请体谅。今天把《印度佛教思想史》第一课3部分“资料与录音”发布,供养十方诸佛菩萨,供养诸师友、护法居士、善信。愿阅读者,法喜充满,法喜无量。祈愿:佛陀正法久住,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行愿 合十

 

概 说

       学习《印度佛教思想史》有必要先对印度宗教文明作概略性的了解,因为印度佛教思想的演变与印度宗教文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前的住民文化

       古印度人“重口传”式的记忆,少文字记载,使近代人没多少直接资料去了解古印度情形。一般论及印度古文明都以雅利安人为主。不过,依史料看在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半岛前,当地住民的文化必然会对“入侵者”雅利安文化的发展有所影响。近代考古学家在现今印度河流域“哈拉巴”一带,发现几十个都市文明遗迹,学者称之为“哈拉巴文化”。一般推测“哈拉巴文化”就是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前的住民文化。


二、雅利安人在印度发展的三个时期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半岛后的发展大约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五河流域时期:大约从西元前一千五百年,一直到西元前一千年左右。雅利安人从印度的西北端,开始进入印度半岛,先征服并经营印度西北角的五河流域,这一时期的唯一史料为《梨俱吠陀》。

  社会状况:大约从游牧型态逐渐转为农业型态,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以牛为贵重,其争夺是引起族群间战争的原因之一。  

  社会职业分工尚未明显形成,战败的原住民已被看作是奴隶,称为“首陀罗”族,与雅利安人区分开来。专司宗教仪式的僧族,由于祭祀逐渐被重视,大约在这一时期的末尾逐渐地形成一种专业阶级。

  宗教信仰方面:自然崇拜,平民间有“物神与幽鬼”的崇拜信仰。


       第二恒河流域时期大约从西元一千年到西元前五百年左右,雅利安人由五河流域向东进入到更富庶的恒河流域。

  在文献上:继《梨俱吠陀》后,有《夜柔》、《沙摩》、《阿闼婆吠陀》相继完成,建立以《吠陀》为中心的婆罗门教文化与哲学思想。

  社会状况:已完全脱离游牧型态,进入农业社会。世袭“种姓制度”在这个时期成熟,严格地将婆罗门(祭祀的僧族)、刹帝利(统治的王族)、吠舍(生产的平民)、首陀罗(劳力的奴隶族)区分开来。

  宗教信仰方面:婆罗门教已俨然成为主流的信仰,支配着一切。

  文字使用:大概在本期终了前有了文字,仅限于记录日常生活。对于学术与宗教等受到尊重的知识性文字记载尚未发现,可能仍然维持口传心授”。

        

        

        第三时期大约从西元前五百年延续到今日,雅利安人势力由恒河流域,继续向南方德干高原发展,到达斯里兰卡。婆罗门教文化,在初期受到佛教等新兴宗教的冲击而有短暂沉寂,但也因此有更严密的发展,始终能居于正统文化地位。

                        


三、阿育王时期

         西元前三世纪,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梵Aśoka,巴Asoka,藏Mya-ṅan-med统一了印度。阿育王护持佛教,佛教的影响力随之扩张,奠定了佛教国际化的基础。西元前二世纪——西元二世纪间,属于婆罗门教的圣典《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两大叙事诗以及规定社会生活规范的《摩奴法典》相继编集完成。其中,广受社会各阶层所喜爱的《薄伽梵歌》将“奥义书时代”以来混合“理智”与“祭祀”得解脱的婆罗门教文化风潮,转而推向对神的纯粹信仰。其后又融合非雅利安人的通俗信仰,形成“印度教”,成为印度普遍的宗教信仰基石,并且一直延续到今日。 随着印度教的兴起,佛教也有蓬勃发展,除各部派将教理作系统化发展外,还有大量“大乘经典”编集出来,开启了佛教新纪元。 

              


四、梵语文学兴盛与佛典梵文化时期

       西元四世纪,笈多王朝再度统一印度,属于印度教神话与《往世书》的集出,“梵语文学兴盛”起来。在此潮流影响下,佛教不得不放弃“早期尊重使用各地俗语的基本立场”,从事“佛典梵文化”。因为佛陀住世时代,例如《五分律》《大正大藏经》二二一七四、《四分律》《大正大藏经》二二九五五上都有记载,不用梵文记录佛经。

   


五、印度教兴起与佛教的衰落

       西元八世纪印度教学者“鸠摩罗梨与商羯罗”以犀利辩才,在“印度教”复兴运动中,论破许多佛教学者,使大乘佛教影响力日驱没落。

       西元十二世纪印度北方属于土耳其族的回教势力,高尔(罗)王朝日益强盛,不断地向印度入侵。

       西元一二0三年回教徒烧毁当时印度佛教最主要的寺院,衰弱的印度佛教随着佛教僧团的瓦解而消失于印度!

        


六、近代印度佛教的复兴

       印度佛教在印度消失直到近代印度社会里,印度教约占四分之三,回教约占四分之一。佛教独特的教义早被人们遗忘,印度人认为:佛教属于印度教中诸多教派之一。西元二十世纪初,斯里兰卡人达摩波Dhammapala 91864-1933)在印度藉由提倡佛教遗迹的运动,重植印度本土佛教生机。继达摩波罗之后,又有印度人安贝克Bhimrao Ramji Ambedkar (1891-1956)曾任印度政府的司法部长,在孟买创设“印度佛教协会”,展开印度本土的佛教复兴运动。 


七、大乘佛教的真价值

      作为大乘佛教信仰者之一,什么是大乘佛教的真价值呢?在学习《印度佛教思想史》时,这是我最关注的问题。印顺法师著作《大乘是佛说中有一段关于“大乘佛教菩萨道的价值和菩萨行者的风范”,我觉得可以提供给大家参考:

       “大乘的真价值,大乘的所以可学,不在世间集灭的解脱,却在这菩萨的大行。菩萨学一切法,有崇高的智慧。度一切众生,有深彻的慈悲。他要求解脱,但为了众生,不惜多生在生死中流转。冷靜的究理心,火热的悲愿,调和到恰好。他为法为人,牺牲一切,忍受一切,这就是他的安慰,他的庄严了!他只知应该这样行,不问他与己有何利益。那一种无限不已的大精进,在信智、悲愿的大行中橫溢出来,这确是理想的人生了。菩萨比声闻更难,他是综合了世间贤哲(为人类谋利益)与出世圣者(离烦恼而解脱)的精神。他不厌世,不恋世,尽他地覆天翻,我这里八风不动;但不是跳出天地,却要在地覆天翻中去施展身手。上得天(受乐,不被物欲所迷),下得地狱(经得起苦难),这是什么能耐!什么都不是他的,但他厌恶贫乏。他的生命是丰富的,尊貴的,光明的。他自己,他的同伴,他的国土,要求无限的富裕,尊严,壮美;但這一切,是平等的,自在的,圣洁的。所以,我说菩萨是强者的佛教;是柔和的强,是济弱的强,是活泼泼而善巧的强。”

                 

请点击查看专栏                                          

  ★ 专 栏 文 集 推 荐 

恭迎十方诸佛菩萨诞

《佛门礼仪》

《佛经导读》

《人间佛教·护教文集》

《云水天涯行脚僧》

   

版权所有,请尊重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更改,违者必究!     

相关其它阅读:

【硕士课程】《印度佛教思想史》学习意义  第一课2

【硕士课程】《印度佛教思想史》学习动机与研究方法 第一课1

【腊八节】恭迎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日——佛陀在菩提树下成佛

恭逢天台智者大师圆寂纪念日——纯圆独妙创天台,真狮子吼祈再来

恭迎阿弥陀佛诞辰——十方佛净土,阿弥陀第一

第十五届吴越佛教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佛学院隆重开幕

东方唯识学研究会正式成立

重磅 | 《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重磅】12部门联合发文治理佛道教商业化问题

学诚会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新时代中国佛教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恭迎药师佛圣诞——东方医王大愿妙难量,护佑众生消灾降吉祥

2017年贵州省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在安顺隆重举行

大悲观世音,梵音海潮音——恭迎观世音菩萨出家日

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內寮庵隆重举行大殿落成暨佛像开光庆典

【特稿】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僧伽教育

上海·浦东“都市佛教国际论坛”圆满闭幕

太虚大师: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

太虚大师传略

佛学论文: 

【唯识】—《摄大乘论》的种子思想

【深入经藏】《南传大藏经》阅后略议(一)

【问佛访道】看见佛陀在人间——《南传大藏经》阅后二

【问佛访道】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南传大藏经》阅后三

【问佛访道】人類於感官現量和意現量是怎樣來認知世界的,其認知的心路過程如何?(一)

【问佛访道】人类于现量和意现量是怎样来认知世界,其认知的心路过程如何?(二)

【问佛访道】人类于现量和意现量是怎样来认知世界,其认知的心路过程如何?(三)

【佛学论文】《维摩经》之哲学理论

【佛學論文】印順導師的彌勒淨土思想

【佛学论文】人间佛教思想的播种者——印顺法师

【深入经藏】《南传大藏经》阅后略议(一)

【问佛访道】看见佛陀在人间——《南传大藏经》阅后二

【问佛访道】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南传大藏经》阅后三

忆佛念佛:

【念佛三昧】——念佛观心修习法

【自力念佛】——大乘四种念佛法

【念佛见佛】——“般舟三昧”见佛的原理与修习方法

【忆念弥陀】—汉传念佛法门的源流及其修习方法

大慈大悲,寻声救苦——恭迎观音菩萨成道

【佛门礼仪】——修习念佛法门的心态

【佛门礼仪】——念佛的规矩

清净声呗

【梵音】钟声超法界,众生悉皆闻

【声呗】富贵《华严经》,梵呗声悠扬——华严唱诵之一

慈母送女去出家, 云水菩提天之涯——母亲节感怀

庆祝佛诞,沐浴佛恩——恭迎四月初八浴佛节

《佛胜吉祥偈》— 以此威力,愿你得胜吉祥

【禅韵】Island of the Self心中岛屿——自洲自依、法洲法依、不异洲不异依

【声呗】礼敬佛、法、僧三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