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想 · 批评 · 影像 丨 中法评三周年回顾

2017-05-19 中法评 中国法律评论

本期所辑文章,分为“卷首语 · 对话 · 专论”、“思想、批评、影像”、“立法、判解、策略”三部分,乃《中国法律评论》创刊三年以来所有文章。


在这里,可以看到过去三年的法律热点,可以看到过去三年的理论前沿,可以看到过去三年的政策导向,可以看到过去三年的法意聚焦,可以看到陪你走过三年的《中法评》。


在这里,点击文章名即可阅读你欣赏的文章;在这里,我们期待法治的同行与亮光。


思想


金观涛:论社会契约论的起源和演变

许章润:政治立法的主权言说论纲:一个主要基于公民社会和公共空间的观察

於兴中:《孔子家语》中的法律思想

季卫东:中国的传统法律思维模式

陈弘毅:儒家与宪政:从张君劢先生的生平和志业谈起

明辉:儒学的诞生及其早期的政治使命:一个法政思想史的视角

毕洪海:国家与社会的限度:基于辅助原则的视角


梁治平:“为公”的理念 梁治平 

王利明:论法律解释之必要性

舒国滢:《学说汇纂》的再发现与近代法学教育的滥觞

赵晓力:历史与自然:美国宪政的悖论

谌洪果:变革之难:谁之利益?何种正当性?——边沁对布莱克斯通的批判述评

田雷:中央集权的简约治理——微山湖问题与中国的调解式政体


梁治平:民本思想源流

许良英、王来棣:孙中山的民主观

范忠信:反思与超越——中国法制史学“革命史观”之初省

马小红:“中华法系”中的应有之义

周光权: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发展方向

李翔:难办案件中的公众质疑与基本信任——论我国刑事司法权威和公众法律信心的双重提升


埃德加·博登海默 著  潘汉典 译:法律与其他社会控制力量的差别   

金观涛、刘青峰:清代思想与中国近代传统

梁美芬:《基本法》框架下的三权制衡——香港“拉布”案中法律争议之解析

程金华:中国“法制新常态”及其改制

凌斌:编纂民法典:民族生活的法律归宿中

姜朋:中国近代法学教育的源起


张晋藩:考课与监察——综论中国古代职官管理

韩大元:共识与希冀:中国宪法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

余凌云:中国宪法史上的国歌

梁美芬:从刚果案看《基本法》框架下的国家行为

邢斌文:法院如何援用宪法——以齐案批复废止后的司法实践为中心 

苏新建:“马甲”背后的程序正义——基于 1996—2013年《法制日报》报道案例的分析

郭栋:如何实现法治之下的和谐——城管执法中两种共存关系的法学分析


许章润:公民模式的后民族主义国家命题

顾培东:当代中国司法公正问题研究

徐忠明:清代司法的理念、制度与冤狱成因

程金华:依法治国者及其培育机制

程雪阳:也论中国土地制度的宪法秩序:与贺雪峰先生商榷

王若磊:基于人权发展观的指标体系:理论基础与指标建构


陈弘毅、罗沛然:香港终审法院关于《基本法》的司法判例评析

余凌云:中国宪法史上的国旗

郑贤君:回归宪法规范的研究正途——从红学与曹学之争看宪法学说史流变

汪庆华: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贫困

刘毅:论法治的社会历史条件——以西方中世纪为中心的比较研究

阎承琳:香港《基本法》第45条的文本解释


盛洪:民主与乌合之众
刘松山:地方性法规与政府规章的权限界分
余凌云:中国宪法史上的国徽
高全喜:中国宪制史要旨
徐兰兰、李芝兰:法治化背景下我国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推进之路——以广东省濠江改革为例
孙煜华:网络诽谤罪司法解释的合宪性审视
黄明涛:同性婚姻判决的宪法学分析——解读欧伯格菲案的多数意见


白 轲、王可任 著、王可任 译、邵六益 校:

依宪治国与从严治党格局下党内反腐惩戒制度的法治考察——以“双规”制度为切入点


王文宇:合同解释三部曲——比较法观点

杨立新:对民法典规定人格权法重大争论的理性思考

郑贤君:宪法虚伪主义与部门法批判

李忠夏:宪法与政治关系的时代命题——中国“政治宪法学”的解读与评析

熊浩:法院调解、难办案件与纠纷解决的基层运作——基于中国西南地区的案例研究

谢澍:刑亊诉讼法教义学:学术憧憬抑或理论迷雾


马超、于晓虹、何海波:

大数据分析:中国司法裁判文书上网公开报告


任剑涛:现代建国进程中的革命

蔡从燕:中国国际法学者在国际法实践中的作用

王启梁:不信任背景下的权利意识生长

王晓丹:叙事与正义的地方性知识:台湾人法意识与法律空间的民族志

王理万:立法官僚化:理解中国立法过程的新视角


盛洪:天道之法:儒家的道—礼—法秩序观

马岭: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解释的三个问题

杨晓楠:对孔允明案判决的解读——兼议香港终审法院的司法态度  

王书成:转型中国之双轨宪制 

谢冬慧:民国时期的司法改革及其当下启示


吴玉章:慈善:权力的介入 

孙笑侠、吴彦:论司法的法理功能与社会功能 

戴昕、申欣旺:规范如何“落地”——法律实施的未来与互联网平台治理的现实 

周林刚:我国宪法上的专政概念与平等原则 

刘刚:政治代表概念的源流——兼论我国宪法的代表结构


范健:民法典编纂背景下商事立法体系与商法通则立法研究

高其才、陈寒非:调查总结民事习惯与民法典编纂

范忠信:公堂文化、公正观念与传统中国司法礼仪

郑戈:以法律实施道德的可能性及其局限——比较法视野下卖淫嫖娼的法律规制

唐东楚:人民陪审的两个“第三波”与司法群众路线

赵宏:信息自决权在我国的保护现状及其立法趋势前瞻

李斯特:创新与知识私有的矛盾


金观涛:现代民族国家与契约社会

李树忠: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的再阐释

李红勃:到人民法院去:当代中国涉诉信访的法社会学分析

戴昕:联署发文、合作研究与法学学术品质的提升

王进文:“人的尊严”义疏:理论溯源、规范实践与本土化建构

李谦:人格、隐私与数据:商业实践及其限度——兼评中国cookie隐私权纠纷第一案



批评


张翔:走出“方法论的杂糅主义”——读耶利内克《主观公法权利体系》

王进文:理想法学教育与良善法律人之治 — —批判、比较、建构

董彦斌:为什么偶像走向黄昏?— —朱苏力、冯象、黄宗智法学析论 


苏力:法律人参与公共讨论的一个尝试——评《理论法学的迷雾:以轰动案例为素材》

李树忠:保守与鼎新——评《新英国宪法》

何帆:问学者的好奇心——评《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

张薇薇:理性、信仰与神之美——吴经熊自然法哲学思想之超验之维 


於兴中:自由主义者的宗教问题——德沃金《没有上帝的宗教》之介评

尤陈俊:中国法系研究中的“大明道之言” ——从学术史角度品读杨鸿烈的中国法律史研究三部曲

李一达:我们今天如何谈论“人权” ——从科斯塔斯•杜兹纳《人权与帝国》说开去


林来梵:法学的祛魅政治

高全喜:宪法学的政治观

田飞龙:主权、制宪权与中国宪法的根本法结构——对陈端洪政治宪法学思想的一个解读

李秀清:中国法的西方绎述省察

郑磊:剑与天平关系的洛克林线索——读《剑与天平——法律与政治关系的省察》


《汉语法学论纲》:探索中国文明的法律智慧 

张中秋:期待中国新法学——读许章润教授新著《汉语法学论纲》有感

朱伟一:《汉语法学论纲》:为故国招魂

董彦斌:语言照亮法律世界——谈谈许章润著《汉语法学论纲》

侯猛:中国法学的再造——评《汉语法学论纲》


赵晓力:民主和奴隶制在美国何以并存?——托克维尔的回答

郑戈:共和主义宪制的西塞罗表述

谢鸿飞:历史法学的思想内核及其中国复兴

赵彩凤:法律背后的沉默之音——弗里德曼大众法律文化思想解析


刘宗德:描绘中国行政法脸谱的巨著——评章剑生教授《现代行政法总论》

王人博:那些“曾经”的文字——重读梁治平的《法辨》

桑本谦:阅读苏力

刘晗:宪法学的中国路径——评林来梵教授《宪法学讲义》


王建勋:理解美国宪法的钥匙:《联邦党人文集》

李晓辉:法治:重构公民之善与政制之善的联系——从亚里士多德政治伦理学出发的思考

刘敏:在理性与意志之间——洛克《自然法论文集》中的自然法指导力问题


徐爱国:论中国法理学的“死亡”

姚中秋:中华文明与当代宪制诸论平议

田雷:“治国”地理解司法——如何通过历史进行法律批判

姜昊晨:叫魂何以发生——读《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龚刃韧:“娜拉走后怎样”:《顾准文集》阅读札记 

简资修:《经济解释》:法律的经济学教本

余盛峰:历史社会法学视野下的中国法律与中国法学——读《实践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历史与现实研究》


章永乐:从萨义德到中国——《法律东方主义》的一种读法 

屠凯:梦也何曾到谢桥——《楼邦彦法政文集》叙


季卫东:韦伯的宪法设计与国家监督体制——蒙森《马克斯·韦伯与德国政治》阅读笔记

江玉林:赖和文学与殖民法律批判

陈寒非:照进现实的理想与悲情——萧公权综合主义宪法观述论

高一飞:刑事司法研究中的话语误解



影像


尹伊君 收藏:古法遗珍

律师百年影志:人· 物 · 制  

周德伟:司法审制五千年

周德伟:反腐倡廉鉴千秋


张建伟:从宋元话本到现代小说——“十五贯”冤案的文学艺术呈现

张建伟:阿 Q遭遇的潦草司法

张建伟:政法院校之校训一瞥

独角兽法文化创意中心、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一带一路”上的中华法律文明 · 甘肃志


张建伟:古代判词赏析

独角兽法文化创意中心:漫谈正义女神

张建伟:幕友与状师

法文化创意中心:制宪时刻


孙笑侠:利维坦

张建伟:淮安府署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