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与思想VII | 陈建华:老上海的艺术风情

徐星若 世界艺术史研究
2024-09-03

本文整理自2021年4月6日陈建华教授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的讲座“老上海的艺术风情”。本文系讲座内容的主要观点汇总。该次讲座获得了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的支持。

主讲人:陈建华,复旦大学、哈佛大学文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荣休教授,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古籍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著作有《“革命”的现代性——中国革命话语考论》《十四至十七世纪中国江浙地区社会意识与文学》《雕笼与火鸟(三十年集)》等。诗文创作《去年夏天在纽约》《乱世萨克斯风》《灵氛回响》等。

内容提要:讲座从老上海的百美图、月份牌、漫画等民俗画谈到当代的现代派绘画,以吴友如、丁悚、但杜宇、郑曼陀、刘海粟等艺术家的作品为例,梳理出一部老上海绘画艺术中的女性形象小传,回顾其中反映出的思想与艺术流变,探讨老上海风情中的世俗性、包容性和创新度。


老上海的艺术风情,充满惑人的吸引力。

老上海的模样,大概就是年画《豫园把戏图》中的热闹街景:古拙的笔触下虽没有我们习以为常的透视画法,但是鲜明的色调、杂耍的人物和充实的背景已经将百年前的沪上风俗刻画得淋漓尽致。


《现代杨家埠豫园把戏图年画》现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01 海派文化

上海开埠后,一道环城墙将城市分为内外两块,墙外是租界,墙内即为老城厢——老上海的代名词。世界各地的人们涌进上海,随之将自身特有的文化融入其中,兼具古典雅致与开放多元的海派文化应运而生。

现今位于徐家汇的历史遗址土山湾堪称海派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西洋画的摇篮。1864年,来华传教士在土山湾高地建立孤儿院,被收容的孤儿则在工艺厂、画院做学徒,修复宗教画,自小受到西洋美术的熏陶。“中国水彩画第一人”徐永青就是从土山湾走出来的画家。

晚清“海派四大家”虚谷、蒲华、任伯年、吴昌硕是老上海艺术风情的重要代表。在吴昌硕先生的笔下,书法的笔划与图案融合,对青铜器纹理和形状的精细描绘受到摄影技术的影响,写实性的青铜器又与写意的荷花图案组合,一同呈现于纸面之上。而任伯年先生以人物画著称,他用水彩画法取代线描画,一花一草也有西洋风味。


吴昌硕《荷花图》


02 月份牌上的百美图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社会风气和生活习惯变革的年代。用画笔记录了百千旧上海女性的艺术家,首推吴友如。1890年,吴友如自办《飞影阁画册》,用于刊登各种以新闻为素材的画作。画册创办初期,内容庞杂,题字丰富,经历一番改革之后,画作分门别类地归于固定的主题之下,四字标题简洁地涵盖了作品内容。“时装士女”一栏成为了旧上海女性千姿百态的缩影:既有贤妻良母的家庭生活,又有公共场所中行动自由的女性——或倚栏透过望远镜观看市井,或身着洋服悠坐椅上,或对镜梳妆,或坐弹琵琶......吴友如逝世后,人们将“时装士女”一栏提出,独立成册,名曰《上海百艳图》。


《上海百艳图》(选)


上世纪初的上海,也是女性作家展露锋芒的舞台。如果说吴友如的《飞影阁画册》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和改编,那么画家丁悚的《百美图》则是身处时代临界点的青年对新型女性的大胆想象。一方面,丁悚的《百美图》延续了中国源远流长的抒情传统,将美女形象作为传递信息的符号;另一方面,受到好莱坞文化的感染,丁悚笔下的女子能游泳,会驾车,或身着军服立于营旁,尽显巾帼风范。这些当今看来近乎平常的活动,在丁悚的年代却饱含着画家对女性的热切期待。


丁悚《百美图》


这些艺术画作在当时实际上是以月份牌的形式发行存在。月份牌兴起于清末民初,近于今天的挂历,图案以手绘美女肖像为主,又被称为《百美图》。同为描绘老上海世间百态,画家兼导演但杜宇的《百美图》则展现了不同于传统的审美。在他的图集中,女性褪去了林黛玉般较弱的病态美,以富有活力的丰润身姿显现在世人面前。


但杜宇《百美图》之一


月份牌这种卡片式的单页年历将山水传统、仕女人物、戏曲故事和商业广告融为一体,逐渐取代小校场的木版年画,成为了上海画史中鲜亮的一笔。郑曼陀既是擦笔绘画创始人,又是广告技术革新者,他的月份牌《杨妃出浴图》为传统形象赋予了充满浓郁世俗气息的风韵。郑曼陀还曾为惊动一时的杂志《眉宇》创作封面。这份编辑几乎清一色为女性的杂事刊出了大量裸体图画,渴望冲破封建牢笼的愿望与力量可见一斑。


郑曼陀《春浴图》


03 艺术家在上海

素有“艺术叛徒”之称的刘海粟更是因为在美术课堂上引入裸体模特被推向了风口浪尖,但是后人无法否认,正是他的勇气促进了社会进步的风潮,将中国当代美术带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张大千作为“一代画妖”,早年曾在敦煌临摹了众多仕女图,由此打下深厚的国画功底,其潇洒不羁的生活仿佛也融入了绘画作品,荷花的轮廓形似摩登女郎的秀发,传统的国风意象被赋予了一丝情欲色彩。

此外,叶浅予的《上海漫画展》、张乐平笔下的三毛、中国第一个现代画派决澜社和众多其他艺术家都为老上海烙上了独特的印记。


往期回顾

艺术与思想 I丨朱青生:世界艺术史、全球艺术史和外国艺术史(一)

艺术与思想 I-2丨朱青生:世界艺术史、全球艺术史和外国艺术史(二)

艺术与思想II | 孙周兴:艺术在没落中升起

艺术与思想III | 朱青生: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与问题

艺术与思想IV | 沈语冰:通往艺术的小径——绘画鉴赏方法论

艺术与思想V | 刘旭光:“艺术与真理:关于艺术的意义与价值的哲思”

艺术与思想VI  | 李森:观看之道——西方美术中的几何学问题



文案 | 徐星若

排版 | 李思薇

审核 | 邱弼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世界艺术史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