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与思想II | 孙周兴:艺术在没落中升起

孙周兴 世界艺术史研究
2024-09-03

本文整理自2020年11月10日孙周兴教授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的讲座“艺术在没落中升起”。本文系讲座内容的主要观点汇总。该次讲座获得了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的支持。


主讲人:孙周兴,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兼任同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校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持《海德格尔文集》、《尼采著作全集》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哲学、艺术哲学、技术哲学等。

内容提要:以德国当代艺术为背景,阐释了德国当代艺术家安瑟姆·基弗的部分哲学理念与作品,探索了当代艺术的意义和方向。讲座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基弗艺术的思想要素、基弗艺术中的五大元素、基弗与当代艺术神话、基弗与艺术现象学以及艺术在没落中升起。

01 基弗艺术的思想要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哲学的中心移向法国,而艺术的中心则在德国。其中,德国当代艺术家安瑟姆·基弗具有代表性地继承了博伊斯开创的当代艺术精神,在艺术材料和艺术观念两方面均保持高度开放性和革命性。他的作品基调以灰暗幽深为重,融入了其自身的神秘主义倾向和对物质与自然的玄奥理解。


其在1980年发表的作品《德国的精神英雄》引起了巨大争议


基弗艺术中蕴含的成分相当复杂多样,至少包含如下四个要素。其一,宗教神秘主义的影响,包括犹太教神秘主义、圣经传统、北欧神话等在内的多种宗教精神;其二,对于德国艺术思想传统的继承,其中既有瓦格纳的音乐创作思想、尼采的哲学思想,也有德国艺术家博伊斯及其开创的当代艺术精神;其三,德语当代诗歌的影响迁移,尤以诗人保罗·策兰和英格博格·巴赫曼的诗歌为主;其四,德国现象学哲学的滋养,尤其是海德格尔意义上的现象学哲学。


02 基弗艺术中的五大元素

基弗的艺术始终围绕五大元素——火、水、气、土、空,需要着重介绍的是“火”与“水”两个要素。

关于“火”,基弗花的心思最多。他曾说过,“对我而言,火其实是一种媒介,一种材料。我经常把画作烧掉,然后在被烧毁的画作的表面画上新的东西,我重新开始画新的东西。我无法想象,如果没有火,还能生产出什么东西。”


基弗1971年作品《树林中的男人》中充满了火的元素


基弗研究的是火的二重性:开与闭、显与隐、立与破、设界与破界、禁止与诱惑等等。这样的讨论采取的正是海德格尔现象学的方式。

在“水”这个基本元素上,基弗最主要的创作是通过铅来完成的,他高度重视铅的运用。例如在作品《太初》和《七重天宫》中,基弗借助大量的铅来表现水元素。


基弗1985年作品《太初》用铅完成,象征着水元素


对于作品《太初》,基弗有一段精彩的描述:“对我来说,书本与大海总是会产生一种非常有意义的联系。波浪持续不断地涌来。甚至包括那些地质景观:大海把岩石磨成了沙子,把整座山都变成沙子了。当我们沿着海岸行走,听着大海的澎湃之声,那就是一种音乐,它能把我们带回到十分悠远的地方,把我们带回到我们的源初开端,带回到我们在大海中的生命起源。我们来自大海。我们是海洋动物。单细胞的生物全都生活在大海里,生命就在那儿开始了。我相信,我们的渴望,我们内心深处十分隐蔽而深邃地想望的东西,这些想望可能有着不同的客体,但这种想望本身来自大海。它来自原本37度的温暖大海,那是我们想回去的地方。”


03 基弗与当代艺术神话

基弗是瓦格纳和尼采的艺术神话理想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基弗特别强调神话相对于科学而言的优先地位,认为神话更具整体性,“神话总是比科学更完善”。但值得注意的是,基弗并非将神话与科学对立起来,而是认为两者持续互相转变,紧密联结。这无疑是一种更为公允的看法。

基弗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像瓦格纳那样只关注日耳曼民族的神话,也不像尼采和海德格尔一样回归古希腊的神话系统,而是另辟蹊径,关注欧洲主流文明的“异类”,即希伯来神话和犹太神秘主义思想。基弗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其对于战争和历史的反思,及对于事物和世界本源的思考。

04 基弗与艺术现象学

博学的基弗之所以具有直面当下和未来的行动能力,应当归功于现象学,特别是现象学的方法。

基弗曾说:“我们可以画一条线,这条线始于丢勒,途径斯蒂夫特,直到胡塞尔的现象学”。他认为,在丢勒之前,观看被神性“中介化”了;而丢勒从大自然中直接取景,径直把草地当作草地来描绘,具有现象学意义上的直接性,是无中介的直接观看和直接把握。

由此,基弗和海德格尔一样,认为艺术比科学更接近事物本身。他神秘化的尝试正是试图以非科学的方式接近事物本身。基弗所谓的“神秘化”恰恰就是艺术的使命,即通过艺术再造神话。

05 艺术在没落中升起

“艺术在没落中升起”。这句话来源于基弗一幅水彩画《北角》的题句,后来成为他与德穆兹的访谈的书名。

基弗认为关于艺术的定义是十分困难的,真正说来是不可能的。我们不能真正地把握艺术。艺术就像一条鱼,我们把它从水中捞出来,但它又从我们手上滑脱了。艺术总是深受危害,持续不断地受到威胁。首先,艺术受到了它自己的威胁。艺术总是从外部获得其动机和对象,然后将它们转换。那是一些非艺术的、无趣的、平庸的和很不审美的对象,它们变成了艺术。在历史过程中,这又反作用于这些对象本身。这些对象由于变成为艺术,就使自己显得高贵了,为自己加冕了。


《艺术在没落中升起》2014年8月出版


那么,基弗艺术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首先,基弗有历史感的同时,还具有强烈的当代意识。一个艺术家的当代意识在于他的艺术是否呈现人类当代生活的意义,是否打动当代人,以及是否具有指向未来的力量。在这方面,基弗是成功的。

其次,基弗是一位具有神秘主义倾向的当代艺术家。基弗对犹太神秘主义、基督教神学、日耳曼神话等均有深度探究,尤其是对卡巴拉神秘主义极为迷恋,并且在他的创作中多有呈现。正是对神秘和神话的关注和探究,构成了基弗艺术的底色和厚度。基弗走在瓦格纳-尼采-海德格尔的反启蒙理性的艺术神话理想的道路上进一步来看,基弗似乎还在阿多诺意义上以否定的方式肯定了信仰的价值:信仰与艺术一样,虽然都是幻象,却有移山之力。

06 当代社会的个人困境与艺术

(这一部分为讲座提问环节中,孙周兴教授回答听众的观点)

问: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几乎是祛魅的世界里,神秘化都消失了,因而个体很难有活着的深刻感受。请问对于个体的这种困境,您是否有什么建议?

答:我曾做过一个题为“重建社会实践经验”的报告,提出“这个世界已经变了,而我们还没变。”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从自然人类生活世界到技术人类生活世界的巨大转变中,这个新的技术人类生活世界需要新的感受能力。要获得这种感受能力,人类还是需要艺术和哲学。这个艺术是广义的,包括文学。文学艺术是对我们感受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这个哲学实际上也是广义的哲学,讲道理,讲规则,讲反思。今天,人类面临最后的斗争。这个斗争围绕的是人。今天的两门新兴科学,一门叫人工智能,一门叫基因工程,都是关于人的科学。我们必须知道,还有一门科学,叫人文科学,它一直是关于人的。这就是最后的战斗。这场战斗是科学和所谓人文科学之间的战斗。年轻人一定要想明白这个,科学技术可以让你们活到150岁,而生活是要仔细规划的。如何去打发这样一百多年无聊的重复的生活?想一下,很多问题的答案就出来了。面对这场战斗,首先要看到这个时代的重大改革,要面向未来。其次,要动用人文科学,尤其是艺术与哲学,去重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学习,学习永远是on the way的事。除了理解和创造,还需要加上更多的体验,这个才是关键点。


往期回顾

艺术与思想 I丨朱青生:世界艺术史、全球艺术史和外国艺术史(一)

艺术与思想 I-2丨朱青生:世界艺术史、全球艺术史和外国艺术史(二)



文案 | 滕飞霞 侯怡蕾

修订 | 廖文其 尹诗琪 周丽娅

排版 | 夏佳逸 李思薇 俞悦 

审核 | 邱弼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世界艺术史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