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结婚数据更新了——结婚去库存?

Jason不跪 不跪的世界 2024-05-23

昨天,民政部公布了去年四季度的结婚数据——768万对,不仅比2022年的683.3万对提高了不少,而且还比2021年的763.6万对多。

可以理解,毕竟2020年起压下来的很多“库存”,去年算是“结婚去库存”,哈哈。

老规矩,把它和第二年的出生数进行对比——

 

看起来大概率今年龙年的出生人口也会摆脱连续减少,盲猜在1000-1100万之间。

继续看25-29岁女性规模,这两年依然会呈下降趋势,直到2028年——

之后25-29岁女性规模开始复苏,但斜率不大,2041年开始新一轮陡峭下行——

如果把女性年龄范围拉长到25-39岁——

这应该是生育的基本盘(再大就高龄产妇了)。

另外,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国内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是相对较高的——

不仅比世界均值高,比邻居日韩也高出不少,过高的劳动参与率是否会影响婚育(也可以说增加女性自主独立意识)是另外一个问题。

从买房来说,独立女性自己买房,确实可以增加短期的房屋销量,但对长期房地产中枢不一定是好事。

再另外,过高的劳动参与率意味着生育后,女性恢复工作,那么就需要父母帮助照看孩子。所以如果父母被延迟退休,虽然会对“劳动力”数量和广义财政压力做出积极“贡献”,但不一定有利于就业结构和(或)推迟女性生育时间。

总的来说,结婚生娃除了感情之外,在万物皆商品化的当下,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时刻在算一笔经济账,宏观亦是如此。

当每个人为了未来的“不确定性”都在努力储蓄时,宏观不知不觉就会陷入到“流动性陷阱”中去。

但正如之前文章所述,流动性陷阱之所以成为陷阱,本质是流动的方向不对,流给了弹性低的人群导致。

从昨天央行的M1数据安慰性的看,市场预期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2月房价和居民中长贷也“证实”了这点。

有不少人认为“即使钱给对了人,他们也是存着”,这个观点是很“刻薄”的。第一,不少经济学者的实证都得出了中低收入有更高的消费弹性,也意味着他们更有可能会做有利经济的事情;第二,给不给,和他们怎么做,是两码事。给不给,是责任问题;至于他们怎么做,是保障、环境问题。

人们不应该一方面享受着“中低收入人群”提供的低成本服务,一方面又认为社会保障的资源不该向弱势群体倾斜。

尤其作为劳动群体内部,着实没必要。


万科有啥好看的,看深铁啊

其实不是万科的问题

经济的黑洞

每个人敢于消费,这才是实体经济

房子越造越高,生育会越来越少?

某直辖市体制内外的养老金差距(最新数据)

劳动时间还有“上涨的空间”?

存款为了什么?

欢迎加入星球(超百本有意思+不能买到的书;日更;让你快速了解全球经济和金融的背后逻辑)

最终建立自己的魔镜体系

每天不到1块2-扫下图二维码(星球1满4000人后,可以进星球2,每天更新内容一样)

加入星球如有技术问题,参考下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