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存款为了什么?

Jason不跪 不跪的世界 2024-05-23

我们知道这两年居民部门的存款额激增,表面上看,是因为受理财影响。

居民理财主要通过四个方向——1)房子;2)股市(含基金)3)非银产品;4)类存款。

房子主要挂钩人口&供求的基本面,其实官方已经在诸多场合“明示”进入拐点,这个说法很含蓄,含蓄的目的是为了让“刚需不要太敏感”,以免“加速”拐点后的速度,进而让地方财政压力短期内太大。

股市则主要挂钩企业利润和过剩流动性,企业利润主要看需求和成本,过剩流动性主要看套利和广义财政(抽的力度)。

非银产品主要面向中高净值人群,投向锚定广义财政。

如果以上都不“靠谱”,则居民会将本币投入到类存款潜伏,这个时候不会太“计较”利率,即流动性陷阱。

所以存款激增,反映了经济表现没有那么好。

专家们于是想破脑袋,想要“逼迫”居民部门把储蓄用起来,比如刺激消费。

消费=交易,是交易就会产生税收,那么除了以往诟病的高房价(正在降低),还有什么压制了居民部门不愿意消费呢?

担忧。

担忧什么?

养老、看病和就业。

先看养老。

按照人社部的最新数据,2023年底全国养老金累计余额7.92万亿,相比2022年末多了近1万亿。

但如果你把它除以退休人员的规模,则可以得出——

 

换句话说,到2023年底,每个退休人员对应的余额仅2.53万,如果一个月养老金是2530元,那么也只够发10个月。

美国的退休存量大概在6200万人,其养老资产余额大概40万亿美元,除一下约64万美元对应一个退休者。

并且,国内的退休人员预估在未来呈不断增长趋势——

 

这就要求国内的养老金余额也能不断逐年上涨,不然现在2.5万/人数字还会缩水。

但问题是,新人养老人的模式中,存量劳动力的数量是加速下滑的——

 

如果不增加对存量劳动力的社保缴费比例,那么就要靠财政补贴来填——

 

财政补贴如果填入过多,就势必会增大财政赤字率,因为狭义(一般预算+基金)本身是负的。

于是宏观的选择,是国资利润划转。

前提是国资利润能高速扩增,这就是中特估的一重意义。

然而国资利润“非正常”扩增,是不是会挤出民企利润,最终让居民部门买单,这个是需要计算的。

毕竟民企利润,又挂钩着居民的失业率和收入预期。

如果真实失业率抬头,或者降薪规模扩大,那么也会造成人们不愿意消费,增加存款。这就是担忧的第三点。

再来看看病。

看病的问题在于,个人支出的比例太高了。其他经济体这个比例大约在10%左右,而国内看病个人支出的比例有27%——

 

说明什么?

说明财政对医疗保障的支出力度不够。

而老龄化加深的前景下,势必整个居民部门对医疗的总支出是在增大的,于是人们会未雨绸缪,增加存款,以防“一病掏空积蓄”的情况发生。

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人们不愿消费的真相,或许是不敢消费。

不敢消费的深层次原因,还是在于财政对民生保障的力度不够。

所以我说,讨论经济的根源,就是要讨论财政分配——

给谁的钱多一点,给谁的少一点;向谁多收一点,向谁少收一点。

这才是照亮前路的明灯。


12省叫停基建和6.8亿巨奖

从数据看,日本当年也想软着陆

这个数据,决定你和你的孩子未来累不累

上海出了3炸——不结婚的非沪籍也能买房解读

这两张表,新闻不会说这些

为什么我认为体制内工资还要降?

日本在2012年后做对了吗?

欢迎加入星球(超百本有意思+不能买到的书;日更;让你快速了解全球经济和金融的背后逻辑)

最终建立自己的魔镜体系

每天不到1块2-扫下图二维码(星球1满4000人后,可以进星球2,每天更新内容一样)

入星球如有技术问题,参考下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