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言趣谈| 妇女节到了,我们该怎么称呼女性?

语言治理 语言治理 2023-05-17


女性称谓语的变化


今天是国际妇女节。

英语International Women's Day,这没什么争议,可翻译成中文,这个称谓就相当有意思了,大致有女士、女子、女郎、女神、女王、女生之类。嗯,以往最常出现的“妇女”只出现在了学习强国之中。

姚亚平 (1995)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预测过百年内汉语称呼系统变化的两大趋势:一是称呼系统的简化和观念的平等化, 二是通称语大量出现。中文语境里对女性的称谓很容易因使用不当而造成冒犯, 通过对部分现代汉语女性称谓进行历时研究, 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01

现代几乎不再使用的

娘子, 古代敬称, 可指少女, 也是刨除身份后对妇女的通称。尤其在唐代, 娘子是很受尊敬的称谓, 比如在宫中杨玉环被称为娘子。在很长时间内, 对绝大部分女性礼貌上都可称其为“娘子”, 年轻一点的称“小娘子”。如:

(1) “敢问娘子今年几岁了?”他拙劣地动问着, 却不知道在这个环境中这是一句既没有必要, 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答复的蠢话。(徐兴业《金瓯缺》) 

(2) “小娘子不必多问。小生深知此事凶险, 不欲连累小娘子。只求小娘子帮小生见上阿隐一面, 定当厚报, 决不食言!” (刘斯奋《白门柳》) 。

偶尔也有称伯娘子, 如《山东江苏浙江稀见地方志提要》中介绍震的生平时提到“其母里人称‘四伯娘子’者, 颇有才能, 卖开垦之田给震读书”。在近代逐渐被淘汰。现代有些地方方言中还保留这种传统称呼, 如湖南称伯母为“伯娘子”

女史, 最早见于周朝, 古代女官名。如《镜花缘》描述宫中赏花盛会, “封洛如花为‘文运女史’, 青囊花为‘文化女史’”。后世用来指代受过良好教育、才华出众、值得尊敬的女性, 如冰心敬称女作家“大原富枝女史”。也可以在文章或报纸中称某女性为女史。如:

(3) 两载前, 在与冯先生次女宗璞先生晤谈时, 我的陋见幸得这位饱学女史认同。(《人民日报》2000年08月29日) 

现指对社会有杰出贡献的, 名声及地位较高的女性, 偏向书面语。上世纪韩国在废弃中用字之前, 也是称女史, 比如1974年朴瑾惠的母亲陆英修遇刺身亡后, 韩国报纸称其为“陆英修女史”。日语中还留有女史, 用于公司邮件或正式会谈, 如“女史は婦人代表として国際会議に参加した”。

妆次, 旧时书信中对女子的敬称, 一般可在称谓后加上“妆次”二字表达尊敬。如:

(4) 相烦红姐, 把我若里, 转达妆次。(《合浦珠》) 

(5) 岳母大人处, 另有禀帖请安, 毋庸多及。此字。张氏贤夫人妆次。(《海公案》) 

XX家的, 偏下层的称谓, 在小说里放在描述奴仆、市井中的场景时使用较多。如《红楼梦》中王善保家的, 《蜃楼志》中苏兴家的、苏邦家的、伍福家的等等。

02

从过去沿用至今的

姑娘, 古代指年轻的女子, 多为未婚者。在现代社会也是日常用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称呼, 可以是平辈或长辈对女性的称谓, 在语境上更加亲昵。如汪曾祺《七里茶坊》中“照片寄到了, 李家姑娘看了, 不满意。恰好李家姑娘的一个同学陈家姑娘来串门……”语言平实质朴, 描写底层百姓的日常生活, 彰显乡土文学的韵味。偶尔也不分已婚未婚, 直接用于对女性的尊称, 如:

(6) 那小厮也觉过意不去, 低低的告诉了他:“我们绢姑娘要生了。”世舫道:“绢姑娘是谁?”小厮道:“是少爷的姨奶奶。” (张爱玲《金锁记》) 

在香港, “姑娘”专称护士, 而广东日常用语从来不用这个词。

女士, 用为对女子的敬称, “女而有士行者”。指一个女人知书识礼, 现代多用于正式场合。类似的称谓还有小姐, 前面通常加上姓氏, 如李小姐、王小姐。

夫人, 这个词在后世的指称有所变化。在古代是封赠的封号, 指称诸侯之妻或帝王嫔妃, 不同的品级对应不同的称谓, 只有品级较高的才能被称为夫人。民国时代, 夫人似乎成了官方诸如官员配偶的正式称谓, 如蒋夫人等。现代多于正式场合, 尊称已婚或年长的女性, 如:

(7) 俊俏的郑夫人领着俊俏的女儿们在喜庆集会里总是最出风头的一群。(张爱玲《花凋》) 

这里的郑夫人只是普通人, 同样可以称她为夫人。

老婆、媳妇, 非正式称谓。现代多用于私下聊天。除此之外, 在场面上能被人称为老婆、媳妇的, 过去是那些地位偏低的人的配偶, 如《红楼梦》里一堆某某媳妇。港剧通常把妻子叫老婆, 北方剧把妻子叫媳妇。

现代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女性称谓还有姐姐、大姐、美女、阿姨等。姐姐, 除了是传统意义上的亲属称谓, 还是对陌生女性的一种通称, 特别是在天津方言中广泛使用, 不管对方比自己年龄大还是年龄小。称呼姐姐, 对于言语使用者来说, 一方面方便拉近和对方的距离, 另一方面迎合了被称呼者希望自己被看作更加年轻的心理。大姐是河北、西安、重庆等地区对女性的官方称呼, 常出现七十岁大妈称二十岁姑娘为大姐的尴尬局面。戏曲里还有这种用法, 比如黄梅戏《天仙配》一出, 董永初见七仙女敬称“大姐”。美女, 广州话中实际叫法是靓女, 根据年龄变化还可以叫靓姐、靓姨。阿姨, 泛称跟母亲年岁差不多的妇女, 既可以称呼下至二十多岁、上至几十岁的大部分女性, 又可以包括清洁、保姆等职业的女性。

03

性别界限渐趋模糊的

先生, 近世以来对一些女性表示尊敬的称谓, 如杨绛先生。但先生与女先生不同, 女先生通常指过去那些说书唱曲的或书寓之类的高级妓院中的妓女。有些人认为汉语中“先生”这个称谓用于尊称女性有性别歧视之嫌, 不像法语可以通过阴阳性的形式转换解决, 而事实上法语professeur一词只有阳性形式, 却同样用于女性。

太太, 这个词在后世的地位有所下降。早期能被称为太太的, 基本有诰命封赠, 比如《金瓶梅》里只有林氏能被称为太太, 其他人都不能。后来则成为一般人配偶的正式称谓。如:

(8) “禹太太, 这个年头儿, 不大好, 从今年起, 要端风俗而正人心, 男女有别了。” (鲁迅《理水》) 

禹太太在当时只是一个地位普通的女性, 同样也能被称为“太太”。现代网络中这个称谓的性别界限逐渐模糊, 同人圈产粮的作者被称为“太太”, 对男性或女性作者都可以使用。

师父、师叔, 男女通用, 而与之对应的“师母”仅仅代表男性师父的配偶。武侠小说里, 尽管全是女性的门派, 晚辈称呼长辈还是只有“师叔”“师父”。“师伯”一般指师父的同门师兄, 但是在道家也可以这样称呼女性长辈, 比如杨过称李莫愁为师伯。

近期还出现了一个网络世界的万能称谓——“姐妹”, 不分男女, 陌生网友都能互称姐妹。这些称谓语的去性别化现象反映出男女地位渐趋平等, 也体现出语言发展的丰富化规律。


04

结语


之前我看到过,有提议改成女神节、女王节、女生节。细想,好像哪里不太对。尤其是,对语言敏感一点的话,会觉得,好像哪个词都不够准确。如果直接叫女性节,又有点……生硬?

其实妇女这个词很中性,很对路,但我理解为什么许多女性朋友不喜欢这词:

因为语境的缘故,现在说到妇女,至少我自己,总会想到双职工家庭劳动妇女的形象。

这就涉及到了语用学中的context,语境是会改变词意味的。

还是小孩子比较方便:对陌生女性称姐姐、阿姨、奶奶,都显得亲昵。

成年之后就麻烦了。姐姐不能叫,把人叫老了;阿姨这词,更容易招恨。也不能随便叫人妹妹,那是轻薄无行。

互联网初期时,有人称美眉,现在再叫,那就土得掉渣了。

我有广州朋友说,管人叫靓女(老少通吃),人家不会恼,错不了。

现在网上叫人小姐姐,好像也不错。姐姐表尊敬,小姐姐又显亲昵又捧人年轻,嗯。

世纪之交,街上搞促销的,很流行称呼“美女”“帅哥”,有点类似于广州的朋友称呼“靓女”、“靓仔”,于是这两个词也很快用滥了。

最初这两个词是夸人的,现在搁大街上,谁叫你一声“美女”、“帅哥”,估计也不太会有人引以为荣吧?

女孩子和女生这两个词,我小时候看书时,还有专指:前者基本就是女童,后者基本是女学生。

后来我年纪稍长,发现女孩子这个词类似于英语girl,范围变宽了,一度可以覆盖一切未婚女子。

至于女生这个更宽了,尤其在海峡对岸。我猜大概,那边就是习惯用男生女生,代指男人女人吧?

所以,一个词使用的语境、场合与意思,会对词汇乃至群体本身,产生影响。

比如吧,女神这个词。什么时候开始变味的呢?好像是,跟高富帅这类,专门物化人群的词,搁一块久了之后,就慢慢变了?

语言就是这样:为了社交的方便,为了细化对象,会慢慢地分化出来。以不同的称谓来适应变化的语境。然而,越是细化,越是扭曲原意后再大量使用,就越会强化某个词的意味。

越是在词汇上推陈出新地玩花样耍俏、将对象细分、将圈子割裂,将意思扭曲,群体就被越来越分裂。

于是,当这个节日来临时,需要一个词来(礼貌地)总括女性群体时,总好像,哪个词都不是很对了。

我们要尊重女性,也包括尊重其他任何群体,大可简单一点:好好说话。

不然,真有一天,词的意思都被污染完了,我们连找个适当的词来表情达意,都没法子了。

(图片源自:小林漫画)

语言趣谈|十二星座最适合的语言学方向语言趣谈|网络用语芭比q是什么梗?语言趣谈|“小镇做题家”是什么梗?用英文怎么表达?语言趣谈| 你知道剧本杀里的NPC是什么意思吗?语言趣谈|《梦华录》的“录”,到底写错没?语言趣谈| 网络热词“我真的会谢”是什么梗?语言趣谈| 为什么中国人把 W(double you )读成“达不溜”?语言趣谈|可以说“感谢聆听”“谢谢欣赏”吗?语言趣谈| 为什么盯一个字看久了,反而感觉不认识了?语言趣谈| 为什么儿童说话喜欢用叠词?语言趣谈|毕业论文致谢中可以说“感谢XX导师”吗?语言趣谈|最新的网络流行语“润”是什么梗?语言趣谈|为什么可以说“我爸爸”“我妈妈”,却不能说“我狗”?语言趣谈| 当你词穷时该怎么办?语言趣谈| 谐音梗扣钱?英语谐音梗你知道有哪些?语言趣谈|英语中的 "Shanghai"你知道什么意思吗?语言趣谈|网络热词“怨种”是什么梗,该怎么翻译?语言趣谈|爆火的“摆烂”到底什么梗?用英语怎么说?语言趣谈|读了乔姆斯基的书,才知道语言学有多难语言趣谈| 为什么漫画中要用“Zzz”表示睡眠呢?语言趣谈| 为什么年轻人喜欢用“咱就是说”语言趣谈| 姜昆的相声和郭德纲的相声有什么区别语言趣谈|喵呜,这群语音学家要去研究“喵语”了语言趣谈| 串串香、担担面、钵钵鸡,为什么四川人吃饭前要先卖萌?语言趣谈| 微信表情会不会进化成一种新的语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