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回顾 | 施诚:英国历史中的《大宪章》

2022年7月12日19:00,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主办的“撒克逊政治思想”系列讲座第6期顺利举办。本次讲座题为“英国历史中的《大宪章》”,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施诚教授主讲,中山大学历史学系龙秀清教授评论、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哲学系(珠海)系主任陈建洪教授主持。



本次讲座从《大宪章》产生的历史背景、内容及其渊源、英国历史中的《大宪章》三部分解释了《大宪章》在英国历史中的变化以及对英国产生的影响。

施诚教授从起草人、文件不同版本、保存历史、国王玉玺等多角度详细介绍了英国大宪章的历史。随后,施诚教授解释了大宪章的来源。首先是国内外政策、形势,即英国安茹王朝(又译“金雀花王朝”)与法国加佩王朝之间对欧陆领地的争夺。约翰王即位后由于连年对外战争、耗资巨大,便向封建贵族征收封建捐税,其中盾牌钱是引发贵族对约翰王统治极其不满的重要因素。其次,约翰王拒绝了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推荐的坎特伯雷大主教的继任人选,因此约翰王与教会之间也存在矛盾。最后,《大宪章》颁布的导火索是1214年布汶战役失败及其引起的贵族反抗。

接着,施诚教授按照教会权利、财政、司法、行政、王室森林的顺序,介绍了1215年《大宪章》63条条款的基本内容。《大宪章》具有封建性,其中最重要的渊源就是亨利一世为了继承王位与教会、贵族妥协而颁布的《加冕誓词》。

1215年之后,《大宪章》被历代国王多次增删内容而重新颁布,但未再抄本流传。事实上,《大宪章》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国王不信守其条款的历史。随后,施诚教授介绍了《大宪章》随着不同王朝的政治变化,其地位与法律意义也各不相同,包括亨利三世、爱德华一世、爱德华三世、约克王朝、都铎王朝、斯图亚特王朝、汉诺威王朝。但是,随着18世纪初英国议会权力至上原则的确立,到19世纪末议会立法几乎取代《大宪章》的所有条款。《大宪章》在英国历史中的历程表明,它的条款和内容与现实的联系越少,那么人们越是对它尊敬有加。

最后,龙秀清教授对施诚教授的讲座内容进行了评议。关于《大宪章》的讨论还是很有意义的,这次讲座内容也是很前沿的。对于《大宪章》的关注,也和英国的国力强大有关。《大宪章》也有翻译成《自由大宪章》,但是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其与自由关系不大,也有学者认为,其内容有特权的意思。最初保护贵族,到最后也保护了全体百姓,连接了国王和百姓。





往期回顾

讲座回顾 | 撒克逊政治思想” 系列第五期:发现“个体性”:约翰·密尔的思想历程


讲座回顾 |撒克逊政治思想” 系列第四期:“边缘”上的“统一”——大不列颠与美利坚“联合”的建立方式及其秩序意义


讲座回顾 | 撒克逊政治思想”系列第三期:亚当·斯密政治经济学的主权与文明意识


讲座回顾 | 撒克逊政治思想” 系列第二期:莫尔“乌托邦”再探


讲座回顾 |“撒克逊政治思想”系列第一期:漫谈苏格兰的文明史观——以休谟、弗格森为例



文稿 | 陆静雯
编辑 | 杨天虹
审 | 尚余子铭
审核 | 张朝枝

审核发布 | 屈琼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