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回顾 | 莫尔“乌托邦”再探


2022615日晚,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撒克逊政治思想”系列学术讲座第期:《莫尔“乌托邦再探”》于线上顺利开展,本期嘉宾为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筠教授。讲座由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陈建洪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博士后聂渡洛老师评议。



本次讲座以李筠教授的《英国政治思想新论》相关专章为蓝本,再次对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展开纵深研究。“乌托邦”的设想者莫尔常被视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先驱。然而,其真实的历史面貌,却未必尽如后来人的印象。想要找寻一个真实、立体的莫尔、探寻其“乌托邦”的内在意涵,则需要和莫尔本人保持一致的基本格调——“严肃地戏耍”(play seriously)。从这一格调出发,我们得以在多线交织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和政治事实中、从不同人的经验和印象里,还原一个并不严肃刻板、但“从道不从君”的莫尔。其格言“国王的好仆从,但首先是上帝的(好仆从)”(The Kings good servant, but Gods first),既反映了其政治立场和观念所具有的浓重的基督教色彩,也反映了他默认君主制为前提的人民论。这一人民论也显示出自但丁以来的人文主义政治传统中君主政治占主导地位的共识性立场。另外,在《乌托邦》中,柏拉图主义、西塞罗的共和论与基督教人道主义交织。李筠教授认为,从莫尔在哲学沉思抑或政治经世、适可而止抑或共赴国难的选择上可见,他更偏向的是传统的西塞罗,而不是彼时正值新风尚的柏拉图。同时,莫尔对消极人性和共和制度之间的根本矛盾的敏锐意识,形塑了他富有现实感的理想主义。根本来说,莫尔认为人性是“不可期”的,需要用权力铸就制度来保证美德和秩序。最后,李筠教授认为,一种“于不疑处有疑”的思想史方法和“严肃地戏耍”的莫尔式探索视角,有利于我们纵深地理解某一特定的历史人物或概念。最后,聂渡洛老师从古典学的角度,对李筠教授的讲座进行了精要的评议。在提问环节,大家也踊跃提问。讲座在热烈的讨论中结束。
“撒克逊政治思想”系列讲座

“撒克逊政治思想”系列第3期:亚当·斯密政治经济学的主权与文明意识

 

”撒克逊政治思想”系列第2期:莫尔“乌托邦”再探

 

讲座回顾 | 漫谈苏格兰的文明史观——以休谟、弗格森为例

 

“撒克逊政治思想”系列第1期:漫谈苏格兰的文明史观——以休谟、弗格森为例


 


文稿 | 陈怡平编辑 | 杨天虹审 | 尚余子铭审核 | 张朝枝

审核发布 | 屈琼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