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刊·回顾】马新文《重归武汉》(2021年版,第13期)

海上·渝音 重庆大学上海校友会 2024-06-27

帖子底部 ▼ 点击可阅 多篇 会刊旧文

作者:90安装_马新文

--------------------------------------------------------

本文刊登于 重庆大学上海校友会 会刊

《海上·渝音》第13期(2021年出刊)

所在栏目 ■■■【疫情共渡】■■■

--------------------------------------------------------

当飞机盘旋到武汉上空时,大雨过后的武汉显得特别干净清爽。长江汉江蜿蜒穿城,东湖南湖在烈日照耀下波光粼粼。一种复杂而难以言喻的情绪涌上我的心头,夹杂着飞机机舱气压变化带来的耳鸣,我有点难受,又有点激动。
这一天是2020年8月10日。在我无意中“逃离武汉”的206天之后,终于重新回到武汉了。2小时后,我将回到位于汉阳陶家岭的九州通达科技公司办公室。
206天,我跨越的不是7个月的时间,而是跨越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疫情!


我和武汉的初遇,是在2015年10月。那时候我还在中国移动工作。由于中国移动跟德国人一起筹建合资车联网公司,我受命到武汉来开设分公司。
说实话,我对武汉的第一印象并不好。2015年武汉的天空还是灰蒙蒙的,雾霾比较严重。已经国庆之后了,天气却闷热难耐。交通也很拥堵,我们从天河机场出发,用了2个多小时才达到光谷软件园,一路上都拥堵。接机的朋友安慰我说,武汉的特点就是大,全国只有两个城市敢称为“大”城市,一个是世人皆知的“大上海”,另外一个就是“大武汉”了。
由于工作原因,从2015年到2017年底,我都常常到武汉,大致每个月会来一次,但是都是匆匆过客。那时我也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到武汉工作,成为一名“新武汉人”。2018年6月,我离开了工作16年的中国移动,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武汉市汉阳区的陶家岭,加入湖北九州通达公司,开始了常驻武汉的工作和生活。


我是在武汉疫情曝光的前夜离开武汉的,那天是2020年1月17日。
1月16日,我们公司还在王家湾的艳阳天大酒店如期举办了2020年新春年会,全公司260多人欢聚一堂,加上应邀而来的一些嘉宾,差不多30桌。这个时点的300人大聚会,热热闹闹喜气连连,但事后看来真令人不寒而栗,甚至有一点负罪感。可是当时我们大家真的不知道疫情的危险正在蔓延啊!
在我离开武汉1天后的1月18日,钟南山等专家到武汉。1月20日晚宣布“人传人”并开始紧急抗疫,1月23日武汉正式封城。我无意间成为疫情前逃离武汉的一员,我离开那天距离封城仅仅只有6天!
离开武汉前,我已经买好了1月31日返回武汉的机票,准备大年初七就返回武汉投入工作。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这一场“逃离”经历了206天!


直到武汉宣布封城,我们才真正意识到这场疫情的严重程度!
我们有200多名朝夕相处的同事被困在了武汉,湖北省的其他地市也逐步封城,散落在各个地市州的同事也有好几十人。异常严峻的疫情面前,绝大多数人都慌了手脚,尤其是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
我虽然人不在武汉,但却一刻不停地开始组织远程抗疫。每一天,我的心都是高度紧张,因为根据后续报道出来的疫情传播形势,我们的员工包括专门到武汉参加年会的员工,都属于高危人群。任何人有一点点情况,都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疫情就是命令,保护我们员工的生命和健康是首要任务。我们首先进行的就是内部员工及家属情况摸底。1月21日就开始实行每日报告制度,要求每位员工报告自己当时的所在地、本人体温情况、有无不适症状,同住家属的人数及情况等。这个报告制度一直坚持到5月底。
最难的是储备防疫物资。我们公司发动员工、朋友一起紧急采购口罩、消毒液等,尽可能保护好我们的员工。危难时刻,我们的一些合作伙伴帮我们寄来了口罩,虽然寄送过程也是历尽千辛万苦,但最终顺利地达到了武汉。


在湖北红会的抗疫物资堆积如山但分发不出去的最紧急时刻,我们九州通集团接到任务,帮助湖北红会管理和分发医疗物资。我们立即动员了2位可以步行到达武汉国博中心的员工报名参加抗疫行动(那时候武汉市区已经不允许非抗疫车辆出行,公交地铁全部停运,出行只有步行,或者自行车)。我们的员工每天步行到国博中心临时仓库,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帮助红会做好物资的收发和管理。此举经媒体报道后,赢得了广大网友的一致点赞。
武汉被困,城市被封,工厂停工,交通停运。但作为一个公司,医疗防护物资的供应及保障不能停,九州通集团一直没有停工,反而保持着高强度的运转。我们作为九州通集团的科技公司,坚持提供持续的技术服务和客户服务。所以我们从2月1日就开始实施居家复工.员工利用电脑、手机等远程办公,提供远程服务。有些员工春节回家时走得匆忙,根本就没带电脑回家,或者被困在偏远地区没有网络,于是,公司后来流传出很多“借电脑”和“蹭网络”的辛酸故事。
所有小区都被封了,我们的办公楼也被封了。一个新问题出现了:财务人员进不了公司,用不了网银,员工的工资发不出去。当时员工都被困在家里,本来就急需用钱。关键时刻,公司决定最大程度地体现人文关怀,找浙江公司代发武汉公司的工资,不但发,而且严格按照原来的时间准时发。到3月份,我们一位财务人员在防护服、防护镜、口罩手套等严格保护下,克服重重困难赶到公司,将必须的网银以及开票等设备取回家中,才部分恢复了公司的财务功能。
最艰难的是在俄罗斯做项目的伙伴们。一开始是他们为国内家人担心,到后来国内疫情好转了,国外疫情却越来越严重,国外的防护意识和医疗条件都不如国内,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们一方面想方设法为他们寄送医用防护物资,另一方主要就是做心理疏导工作。整个疫情期间,我们国内国外都把心理疏导作为最重要的工作,详细分配了电话问候的时间、频次,任务到人,每天坚持。共渡难关。回想往事,每一件都是那么令人难忘。
这些努力和坚持,让我们最终赢得了抗疫的胜利!


重归武汉的当晚,我一个人呆在办公室里久久沉思。我想写点什么,来感谢我的武汉同事,感谢我的湖北朋友。夜深人静,青灯孤影,满腔真情,却觉得无从说起。
说声“感谢”吧?但这太苍白无力了。因为,在武汉的人“亲身经历”和不在武汉的人“感同身受”,那完全不是一回事。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理解和体会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与留在武汉的同事们不同,我没有经历他们那种生死考验。
与不在武汉的大多数朋友不同,我有200多名朝夕相处的同事和无数的朋友被困在了湖北、困在了武汉。我每天要与他们通电话、通微信。我有太多的牵挂和焦灼。
首先我要向留在武汉、留在湖北的同事们致敬!他们处在疫情的中心。从武汉封城那一天起,他们的生活就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全市封闭、全省封闭,小区封闭,楼栋封闭。由于事发突然,很多人家庭都是分处两三个地方,危难时刻却无法团聚共渡难关。很多小区都时常有确诊或疑似病例公示。病毒威胁,亲人分隔,生活打乱,心理恐慌……关键时刻,我的同事们表现出优秀的文明素养和高度的自觉自律。全程没有一个人违反隔离要求或者滋生事端。疫情期间,湖北境内的200多名同事无一人感染,家属无一人感染。他们可是分布在湖北的每个市、每个区、每个县啊。这种自律和自觉,是他们永远宝贵的精神财富!
更让人感动的是,即便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至暗时刻,我的同事们不仅没有溃败或退缩,反而昂首直面,甚至逆行抗争。武汉的同事们在第一时间报名,自己步行到武汉国博中心仓库帮助管理物流仓库;我们自始至终没有停止对客户的服务;我们远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项目现场的同事,在心系湖北亲人的极度担忧和冰冻严寒的双重考验中,度过了在海外吃泡面过年的特别春节。我们公司从2月1日就开始居家复工,百分之百的员工都想方设法搞到了电脑,弄通了网络,没有一个人掉队。你们想想:几十天不能下楼,家里老人小孩都需要照顾,难免烦心吵闹,但他们没有错过一次电话会议,没有耽误一份文档。关键时刻,总有人自己想办法冲出来,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没有了监督,没有了考核,但每个人迸发出来的自觉自愿,尤其还是在恐惧心理巨大的情形下迸发出来的力量,这是多么伟大的力量!此刻,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一次次电话会议中传来或沙哑或柔和的声音,都仿佛重现在我眼前和耳畔。恕我不一一点她们的名字,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九州通达人。


其次我要非常感谢我在武汉的朋友们。我这个关键时刻并不在武汉的人,说什么都是多余的。还是直接摘录两位战斗在一线的朋友的朋友圈文字吧。
第一位是汉阳的一位基层干部,她从疫情伊始就下沉到社区做志愿工作。
前天我在社区巡查,碰见一个坐着轮椅的婆婆在吼社区工作者。我问什么原因,婆婆说,“他们欺负我,不管我的死活!”我问社区工作者,她说,婆婆是重症,要买药,但是这些药药店没有,只能定点医院开,跟婆婆解释了,我们可以安排车辆,接送她的家属去医院来药,婆婆不依,非要社区工作者去医院帮她开回来。我问婆婆,说的是不是实情,婆婆说是。我请婆婆体谅社区工作者人手不够,这个社区这样的病人太多,不能一一替他们开药回来,我们派车送与她同住的儿子去医院。她说,“我儿子不能去,医院到处是病毒,不能去送死?”社区工作者急了,“我们就是铁打的,我们就可以去送死?”婆婆说,那是你的工作!你应该去!最后,我将婆婆的药盒全部拍照,告诉她我们来处理,请她回家,不要出门。她不放心,问我叫什么,我的电话是多少,还现场打一个看通了没有。昨天分发物资碰见了婆婆,她认出了我,蛮高兴。可这样的个性化需求真的需要大量的人力才能满足。
第二位是九州通集团参加医药防控物资分发配送专业队伍的管理者。
之一:我们只想在这个关键时刻用自己的专业为抗击肺炎出点力,不想成为焦点,压力太大!现在大家都在关注,我们必须要说明一下我们的职责是负责武汉红会捐赠物资的物流运营管理,入库商品的分类堆码由我们负责。我们应用自主研发的云仓管理软件进行商品货位库存管理;同时将药品、器械、重点器械产品类库存交市卫健委,非药品类交市发改委进行货物的分配。我们每天晚班人员会在24点进行扎账,对当天收发货完成的商品进行动销盘点,保证账务准确。
之二:现在到处封路,为了回来支援一线,兄弟们已经拼了,骑自行车奔袭150公里回公司!感谢大家!
之三:没有回复大家消息的请见谅!我们在努力抗击疫情,保障物资供应!


关键是,他们的朋友圈只更新到二月初,后来就没有更新了,因为,他们都忙着埋头做事,没有时间去发圈。
一位朋友特意给我说:埋头干活的人,是没有时间去发微信写文章的。做事的人,总是受到更多的关注和评论,因为,埋头做事的人总是少一些,围观和评论的人总是多数,尤其是有了微信群和朋友圈之后。各种的流言、谎言、恶言,此起彼伏。各种的辩论、抨击甚至谩骂甚嚣尘上,我无意掺和。
我也只想埋头做事,可是为了那些一直埋头默默无闻做事的人,我愿意写几句话。我无意歌颂谁,我也没有资格去评价那些伟大的平凡人!
毛主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你我都是“人民”,我们不想做“英雄”。就像那首歌唱的那样:
谁不爱自己的家,
谁愿意浪迹天涯。
只因要走自己的路,
只因种子要发芽!
愿疫情过去,万物复苏!真情永驻,世界大同!

--------------------------------------------------------------------

作者姓名:马新文

出生城市:四川省 广元市

在校年份:1990~1994年

院系专业:建筑安装工程系 工业设备安装工程

就职单位:凯乐士科技集团

现任职务:副总裁

微信账号:m09281971

作者寄语:常记母校教诲,常念校友之情,常怀互助之心。

--------------------------------------------------------------------

欢迎广大校友踊跃投稿

请将稿件用电子文件方式

图文分离为word文件和JPG文件

发送到会刊邮箱 cqush_hk@163.com


别担心所谓的文采

这可不是文学杂志,而是联谊性期刊

重点是文章具有【校友阅读的可共享性】


点 击 下 方 题 目 ▼ 可 阅 相 关 文 章


❤【海上·渝音】第15期︱诚邀校友参与

———————————————————————

上海校友创作文集《依旧追还》被收藏 ❤ 

柏凡淋《依旧满身花雨又归来》❤ 


—【卷首语】—

❤ 张斌《有些事 值得浪费生命》

❤ 张斌《依旧追还》

❤ 张斌《疫情下的校友力量》


—【校友足迹】—

王勇《当紫禁城遇见耶路撒冷》

张轮大《没有花开的花儿沟》

吴婷婷《四季流转,一些相逢》

余岚《30岁,选择自由生活思密达》

熊伟《西方世界的建筑解读》

黄虹《带娃进藏,我都准备了什么?》

王德华《重大人在伊朗》


—【家有重二代】—

❤ 董翠荣《你是我的宝,我为你骄傲》

❤ 高爱华《有一天啊,淘淘》


—【那些回忆】—

刘永峰《为西藏建设献青春》

段森《2班叻些娃》❤

李阳《雨中缙湖》

薄宏涛《山城记忆》❤

张峰辉《忆青春》❤

洪东涛《我和重庆二十年的故事》❤

高爱华《平凡生活里闪亮的热心 采访王柔嘉校友》

高爱华《拨动百年记忆的琴弦》❤

李汪洋《重大你好,难说再见》❤

雷杨《我的青春“三块五”》❤

童渊媛《曾在“建大之声”》❤

霍精民《由抢占座位所引起的……》❤

何佳佳《重大92岁了,我想夸夸她》❤

潘杰《虎溪图书馆十一楼的故事》❤

董翠荣《师恩如海》❤

黄健《大学生活记忆》❤


—【再续渝缘】—

❤ 张斌《同学相逢是首歌》

❤ 安旭东《念奴娇·十年》

❤ 牟晓榆《七月山城的相聚》


—【我与校友会】—

孙翠华《花 草 石 泉 焰》❤

王丹《沪上校友情》❤

施筱青《人在魔都》❤

《2021新人 看重大上海校友会》

《2022新人 看重大上海校友会》


—【校友职场】

❤ 陈春兰《跳槽那些事儿》

❤ 周闯《假如上天注定你有一个亿》


—【校友艺文】—

吴华《花花画笔下的校友们 I》❤

刘飞芳《记忆中的小山村》❤


—【校友杂论】—

❤ 丁松《我的新农村》


—【疫情共渡】—

赵鹏《疫情中,我在小区做志愿者》❤

吴华《我是团长》❤

王嘉春《花园的春夏》❤

蔡鑫《任病毒变千遍,我们亿心一疫》❤

董翠荣《精气神儿》❤

苏杰《疫情所感》❤

黄虹《2020,母子在线为抗疫出力》❤


—【鸣谢赞助】—

❤【翁金荣|龙策设计】做有灵魂的设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