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刊·回顾】赵鹏《疫情中,我在小区做志愿者》(2022年版,第14期)

海上·渝音 重庆大学上海校友会 2024-06-27

帖子底部 ▼ 点击可阅 多篇 会刊旧文

作者:08动力硕_赵鹏  

--------------------------------------------------------

本文刊登于 重庆大学上海校友会 会刊

《海上·渝音》第14期(2022年出刊)

所在栏目【疫情共渡

--------------------------------------------------------

永北小区自2022年3月12日封控至今(5月11日)已58天,从早期断断续续做核酸到4月16日起连续22天做核酸,我几乎一直在小区做志愿者,从事核酸检测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工作,直到5月7日,我们才从“封控区”降级为“管控区”。

像定了闹钟一样:每天早上6:40小区居委书记会电话联系我,说7点钟做核酸,你赶快过来吧。实际上,书记不联系我,我那会也在准备过去,因为前一天晚上11点,我能在镇核酸检测群信息表里得知第二天的核酸检测相关信息(是的,经常就在晚上11左右,有时是凌晨两三点,那我第二天早上才能看到信息了):包括镇上所有小区或检测点位几点开始做核酸、核酸几人一管(单人单管:主要针对封控楼栋,表里称为“重点楼栋”;有混采:包括初期的按户采集和后期五人管、十人管)、哪里来的医护人员(有本地不同医院的,也有苏浙皖鲁的)、是一次来还是分批到、镇上事业和机关的支援人员、小区负责人及联系方式(多是小区的书记)以及小区当天核酸预计人数。同时,还能在微信群里看到镇相关领导发的各种工作人员调度和后勤安排,以及各小区领取当天核酸物资内容、数量和方式。

早上到居委后,如果时间允许我会快速吃上两口早餐(多是馒头、花卷、鸡蛋和牛奶,偶尔有包子和油条,还吃过几次泡面),如果时间不允许(多数时候时间是不允许的,而且我也不太愿意让远道而来的医护人员和已穿上防护服的志愿者们还等着我),就直接开始干活了。

第一件事是组织贴核酸管条形码的人员先干起来,碰上周末爱人不需要居家办公,孩子也不用上网课,我就发动全家一起干。贴核酸管条形码需要些时间,管子就是检测中的子弹,没有贴好条形码的管子医生就没法开始核酸采样。我一直不明白为何管子出厂时不直接用机器贴上条形码,还非要在枪林弹雨气氛紧张的战区生产子弹。送来的管子往往包括数百个单人单管和混采管,管子外观一样,但内部液体不同,量少的是单人管,量多的就是混采管了,两种管子贴好条形码后要分开放,以免分发或配送时混淆。两种管子的纸质条形码是一样的,纸质封箱码也一样。核酸采样人员开始第1份采样前,需要用手机提前下载的核酸专用软件扫“纸质箱码”才能开始采样。每组采样结束后或中途已累计做了很多不方便携带时,需要点击软件界面上的“封箱”,并将所有采样管连同纸质封箱码一起交给收样人。接下来,再次扫描新的纸质箱码,方能接着扫描新管子的条形码和居民的核酸码继续采样。

第二件事是为流动作业的桌子提前配备核酸作业必备品,这是我每天工作的重点项,在5~10张桌子(每天医护人员数量不同,有时还是分批到的,所需桌子张数也不同)两端贴上卷了又卷的黄色医废袋子,袋子不卷会太长,拖着地走就容易破,有时除了医生做核酸外还有随其行的志愿者掰咽拭子,所以桌子两端都要粘袋子;同样为每张桌子配上消毒液、消毒凝胶、咽拭子、贴好码的核酸管子、管子泡沫底座、橡胶手套等。周围没什么人时,一个人有条不紊做以上工作也还好,但有时周围都是穿好防护服的志愿者和医护人员,会有人热情地插手帮忙,其实我是不乐意的,因为会打乱我的工作节奏。这时候就像打仗一样,我不停地在人群中穿梭和忙碌,人多,经常会有四五十人,他们都急切着要推着桌子去做核酸。当然,各组带队志愿者还要领到其负责楼栋的单子,有了单子才能有组织地去各楼栋叫楼叫门。小区共有110个楼栋或单元。单子有时提前分发好了,但来的医生常常比原计划少了或是多了,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员就要重新调整单子。每组人员包括一名医生、两名志愿者,一人扫码,一人单子上打勾,两名保安,一人叫楼维持秩序,一人辅助医生做核酸,拧管子,掰拭子。

安排妥当后,各组推着自己的桌子去负责的楼栋开始叫楼叫门,有的有喇叭,没有喇叭的只能扯着嗓子喊,他们可能会面对不同的负能量反馈:有居民会说怎么这么早叫做核酸,还让人睡吗?他不会想这是在和病毒赛跑抢时间,也不会想医生和志愿者近两个月天天如此,你核酸下楼顶多排队十分钟,志愿者们每天至少5个小时如此,还穿着闷热且不便的防护服;有居民会说天天做核酸,阳性就是这样搞出来的。阳性怎么来的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决定不是居委也不是志愿者或医护做的,这说风凉话给谁听呢?有“积极“的居民从志愿者还未叫到的楼栋里出来说:怎么不按号叫楼栋?或者看到医护在相邻楼栋做完后去其他地方了,而责怪说怎么不给他们做。他们不知道很多工作是无法按计划非常科学地安排的,现在是非常时期,叫你们楼栋你就出来,不叫你们楼栋你就不出来就那么难吗?志愿者是按手上的单子去各楼栋做核酸的,你们楼栋的单子在另一组那里。你和他们解释这些时他们根本不听,会接着骂骂咧咧,你只有忍着,若稍有纠缠就会耽误做核酸的进度。

安排妥当后,我就可以抽空吃早饭了。吃完后开始检查大本营待补充给各小组的物资是否齐全充足?管子条形码不够的话,需要在镇核酸检测群里申请,然后等他们送到大门口后联系我去取。接下来就是骑电瓶车带上易耗品去小区的各个角落巡查,为各小组补充物资(因为各小组都是流动的,每次都要全小区兜一圈),十人一管或五人一管还算好,一人一管就要频繁地补充管子。

我另一个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收各组已采好的样本,包装、统计后联系镇上收样人外送到大门口。具体而言:小区十人一管或五人一管时,我会在核酸中途收集两三组做的比较快的,一般会等他们一个完整的楼栋做完收集。小区单人单管时,管子耗量比较大,我送管的节奏要快的多,收样也比较频繁,因为软件设定做完200管就必须封箱(200是上限,小于200管也可随时封箱),否则就扫不了管子的条形码了。封箱后重新扫新箱码才能继续采样。不论单采还是混采,经常会出现多个小组同时告急需要补管子和封箱收样,我要及时快速收集样本回大本营装盒、封箱、写上管数。整理好之后联系外面的收样人来小区大门口收样,流动于各小区的收样人和收样车负责将样本送往检测中心。联系好后我骑上小电动车风驰电掣往小区大门口送样本。在我为各小组送管和收样的繁忙之余,还要每隔30分钟在上述那个镇核酸群里报数据,比如9:45时单人单管多少人?5人混采多少管、多少人?这是我每天最忙的时段之一。

最忙的时段之二是各组做完核酸收工的时候,他们一组组从小区各个点没有时间规律地推着桌子带着最后一次的核酸样本回来了。这时候我要高效地动作起来,收各小组的样本、与扫码员交接、点数、装盒装袋、贴箱码、写上数字。他们辛苦半天了,防护服里早已湿透,又渴又饿又憋,我不忍心让他们多等,但等待有时是难免的,因为经常会出现多个组同时回来的情况。快速统计完所有组的数据后,用手机在系统上报数据,再向小区书记报数据,接下来约来收样的人,骑电动车分两三趟送样本。最后回到大本营,收拾各组的桌子,将剩余的物资归类收好,将所有垃圾袋及时密闭处理后,我就可以消毒卸装了,基本上每天都是拖着疲惫的身体最后一个上居委会楼上吃盒饭的,天不冷了,饭还不算凉,反正是饿了。

一天的核酸任务就这样完成了。我毫不谦虚地认为我总是满眼是活,小区书记本来安排我的是收样和送样,算是核酸工作的“事中”,我却无意中承包了“事前”(准备桌子和核酸物资)和“事后”(结束后剩余物的处理),还乐此不疲地干到今天,也许要干到小区不需要核酸那一天,我已习惯这个工作了,不知不觉中经我手的核酸样本已超过10万人次了。

我写这篇纪实有以下三个目的:1. 我在此岗位上奋斗了近两个月,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总要记下一些东西吧!2. 让每天仅下楼10分钟做好核酸后上楼的人们知道核酸检测背后的故事,并期待他们真正理解医护和志愿者的辛苦。3. 病毒太厉害,不知道它下次在哪儿爆发,希望以上工作经验对需要的人有些帮助。


--------------------------------------------------------------------

作者姓名:赵鹏

出生城市:河南省 驻马店市

在校年份:2008~2011年

院系专业:动力工程学院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硕

就职单位:上海华之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现任职务:技术研发部燃烧组主管

微信账号:13916146628

作者寄语:校友会就是我们职场的助推器、业余的欢乐场、精神的大家园,让我们感觉离母校更近。

--------------------------------------------------------------------

欢迎广大校友踊跃投稿

请将稿件用电子文件方式

图文分离为word文件和JPG文件

发送到会刊邮箱 cqush_hk@163.com


别担心所谓的文采

这可不是文学杂志,而是联谊性期刊

重点是文章具有【校友阅读的可共享性】



点 击 下 方 题 目 ▼ 可 阅 相 关 文 章


❤【海上·渝音】第15期︱诚邀校友参与

———————————————————————

上海校友创作文集《依旧追还》被收藏 ❤ 

柏凡淋《依旧满身花雨又归来》❤ 


—【卷首语】—


❤ 张斌《有些事 值得浪费生命》

❤ 张斌《依旧追还》

❤ 张斌《疫情下的校友力量》


—【校友足迹】—


王勇《当紫禁城遇见耶路撒冷》

张轮大《没有花开的花儿沟》

吴婷婷《四季流转,一些相逢》

余岚《30岁,选择自由生活思密达》

熊伟《西方世界的建筑解读》

黄虹《带娃进藏,我都准备了什么?》

王德华《重大人在伊朗》


—【家有重二代】—


❤ 董翠荣《你是我的宝,我为你骄傲》

❤ 高爱华《有一天啊,淘淘》


—【那些回忆】—


刘永峰《为西藏建设献青春》

段森《2班叻些娃》❤

李阳《雨中缙湖》

薄宏涛《山城记忆》❤

张峰辉《忆青春》❤

洪东涛《我和重庆二十年的故事》❤

高爱华《平凡生活里闪亮的热心 采访王柔嘉校友》

高爱华《拨动百年记忆的琴弦》❤

李汪洋《重大你好,难说再见》❤

雷杨《我的青春“三块五”》❤

童渊媛《曾在“建大之声”》❤

霍精民《由抢占座位所引起的……》❤

何佳佳《重大92岁了,我想夸夸她》❤

潘杰《虎溪图书馆十一楼的故事》❤

董翠荣《师恩如海》❤

黄健《大学生活记忆》❤


—【再续渝缘】—


❤ 张斌《同学相逢是首歌》

❤ 安旭东《念奴娇·十年》

❤ 牟晓榆《七月山城的相聚》


—【我与校友会】—


孙翠华《花 草 石 泉 焰》❤

王丹《沪上校友情》❤

施筱青《人在魔都》❤

《2021新人 看重大上海校友会》

《2022新人 看重大上海校友会》


—【校友职场】


❤ 陈春兰《跳槽那些事儿》

❤ 周闯《假如上天注定你有一个亿》


—【校友艺文】—


吴华《花花画笔下的校友们 I》❤

刘飞芳《记忆中的小山村》❤


—【校友杂论】—


❤ 丁松《我的新农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