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学意

其他

人类史上最荒谬的一句口号

人类史上最荒谬的一句口号“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是用来欺骗人类的最荒谬的口号之一。这句口号没有具体明确的意义。我们根本无法从善意的角度来对它加以解释,它只能用来为那些最邪恶的行为狡辩。这句口号里的“利益”应该如何定义?无法定义,只能说是有利于最多数人的东西。那么,在具体的情况下,谁来决定什么是大多数人的利益呢?还用问吗?当然是大多数人。如果你认为这是道德的,那么你一定也会赞同下面的这些例子,它们正是上面那句口号在现实中的具体运用:百分之五十一的人奴役了另外百分之四十九的人;十个人中,有九个饥饿的人以另外一个伙伴的肉为食;一群残忍的匪徒杀害了一个他们认为对他们造成威胁的人。德国有七千万德国人和六十万犹太人。大多数人(德国人)都支持他们的纳粹政府,政府告诉他们,只有消灭少数人(犹太人)并且掠夺他们的财产,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才可能得到保障。这就是那句荒唐的口号在现实生活中制造的恐怖结果。但是,你可能会说,在上述的例子中,大多数人并没有得到什么真正的利益。对,他们没有得到任何利益,因为“利益”不是靠数字决定的,也不能通过什么人为了别人所作的牺牲获得。头脑简单的人相信,上面的那句口号包含着某种高尚的意义,它告诉人们,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他们应该牺牲自己。如果是这样,大多数的人会不会也高尚一次,愿意为那些邪恶的少数人作点牺牲?不会?那么,为什么那些少数人就一定要为那些邪恶的多数人牺牲自己呢?头脑简单的人以为,每个高喊上面那句口号的人都会无私地和那些为了大多数人而牺牲自己的少数人站在一起。这怎么可能?那句口号里丝毫没有这种意思。更可能发生的是,他会努力挤进多数人的队伍,开始牺牲他人。那句口号传递给他的真实信息是,他别无选择,抢劫别人或被别人抢劫,击毁别人或被别人击毁。这句口号的可鄙之处在于,多数人的“利益”一定要以少数人的痛苦为代价,一个人的所得必须依靠另一个人所失。如果我们赞成集体主义的教义,认为人的存在只是为了他人,那么他享受的每一点快乐(或每一口食物)都是罪恶而不道德的,因为完全可能有另外一个人也想得到他的快乐和食物。根据这样的理论,人们不能吃饭,不能呼吸,不能相爱(所有这一切都是自私的,如果有其他人想要你的妻子怎么办?),人们不可能融洽地生活在一起,最终结果只能是自相残杀。只有尊重个人的权利,我们才能定义并且得到真正的利益——私人的或是公众的利益。只有当每个人都能为了自己而自由地生活时——不必为了自己而牺牲他人,也不必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人们才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根据自己的选择,实现最大的利益。只有把这种个人努力汇合在一起,人们才能实现广泛的社会利益。不要认为与“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这种提法相反的是“极少数人的最大利益”,我们应该提倡的是:每个人通过自己自由的努力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如果你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希望保留美国的生活方式,那么你能够作出的最大贡献就是,永远从你的思想、言语和情感中清除“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这样的空洞口号。这完全是骗人的鬼话,是纯粹集体主义思想的教条。如果你认为自己是自由主义者,你就不能接受它。你必须作出选择,非此即彼,不可兼顾。第一辑《为何要摆脱无知:苏格拉底》《世界是真实的吗:柏拉图》《好习惯为什么重要:亚里士多德》《为什么要学习:培根》《只有怀疑不用怀疑吗:笛卡尔》《要不要变回原始人:卢梭》第二辑《看不见的手是什么:亚当·斯密》《如何分辨善恶:康德》《历史是否会重演:黑格尔》《什么是生产方式:马克思》《我也可以是超人吗:尼采》《梦是否有意义:弗洛伊德》原价360元限时特价85元起
4月24日 下午 9:28
文化新闻

官僚制的愚蠢、快乐与权力

来自大卫·格雷伯《规则的悖论》序言部分
2023年8月21日
其他

邓晓芒:什么是自由?

尼采著作集(套装5册)尼采不认为西方哲学一直追求的是真理。他肯定创造,肯定永恒轮回,肯定血写的文字。原价201元限时特价132元▼点击【阅读原文】,订购《尼采著作集(套装5册)》(限时6折优惠)
2022年1月3日
其他

世界哲学日|对这40个问题,你和1800名哲学家的看法是否一致?

56%的人认为哲学知识“有很多”,32.5%认为则认为“极少”,而尽管该回答自身存在悖论,但是仍然没有阻止有3.6%的人认为“不存在”哲学知识。
2021年11月18日
其他

刘擎:爱国何以成为一种美德?

这门课程不追求“效率”,并非把教科书式的哲学导论直接扔给你,而是精心地把艰深的思想“研磨”成生动的故事和轻松的讲述,用一整年的时间,通过104堂课程,带你一点点了解漫长的哲学史和哲人的思想精髓。
2021年9月24日
其他

尼采与机器

作者:塞巴斯蒂安·桑德恩·格莱夫译者:吴万伟作者向我们呼吁,慎重考虑和决定我们究竟想与机器过什么样的生活。当今有关机器伦理学存在很多哗众取宠的卖弄和表演。知识分子已经开发出一种口味,喜欢将机器的道德地位问题呈现为一种随时都将变成现实的未来主义景观。机器是否值得我们进行道德方面的考虑?在很大程度上,那些试图说服我们认识到此类议题紧迫性的论证是动物权利道德话语的乏味延伸。这类话语的问题并不是动物或机器不值得我们进行道德方面的考虑,相反,问题在于学界进行这方面研究时通常使用的方式。高眉道德主义道德主义者依据应该的道德基础进行判断,即人或物应该的状态或行动而不是某些人或多数其他人认为的那样。我们都这么做,但道德主义者这样做时往往有走向极端的趋势。道德主义的常见例子涉及到餐桌礼仪或商店排队、交通规则、尊重权威、善意谎言等等。更重要的例子涉及到和平、堕胎、气候变化、婚姻、性、平等、移民等事项。社会和政治上的积极行动主义自然利用道德主义作为动员积极分子以及索取广大民众公开支持的手段来源。因此,道德主义带来的影响其实有好有坏,但它往往很浅薄,因而天生存在一些问题。当今的众声喧哗告诉我们,机器的某些高水平认知或情感能力的可能性---尤其是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和感受的可能性---是紧迫的道德议题,这成为广泛传播的高眉道德主义(highbrow
2021年6月15日
其他

为何美国的科研既能得诺贝尔奖,又能产生高科技产品?

吴军(文津奖得主,硅谷投资人)范内瓦·布什(Vannevar
2021年5月25日
其他

托尔斯泰:人是怎么变坏的

这门课程不追求“效率”,并非把教科书式的哲学导论直接扔给你,而是精心地把艰深的思想“研磨”成生动的故事和轻松的讲述,用一整年的时间,通过104堂课程,带你一点点了解漫长的哲学史和哲人的思想精髓。
2021年5月24日
其他

性欲:叫人们千里迢迢,或者胆战心惊,也在所不辞

作者:苏小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跑到东莞去消费,答案既简单,又古典:因为每个人都储存着挥之不去的性欲。性欲实在是太迷人了,它叫人们千里迢迢,或者胆战心惊,也在所不辞。关于性欲这件事,几乎所有的人从一开始就能看到其中的道德问题,以至于人们在指责任何一个人的品质问题时,都会拿他的性欲说事儿。这意味着,与性欲有关的道德审判,是最初级的审判,人人都会,但人人都无法克制。时间长了,人们谈起性欲,说的都是别人如何如何淫乱,但当自己面对美色,却又心摇神迷,无法把持自己的身体。古老的《十诫》,被视为上帝赐予给人类的十大行为终极原则,其中有一条就是“不可奸淫”,耶稣对此的解释,更是严格得不可思议,“凡是看见女人心里动了淫念的,便是犯了奸淫之罪了”,意思是说,看见美色,你想都不能想,一旦心动,罪恶便已经形成。这是一个绝对底线原则,如何理解它,历来众说纷纭。有人理解为,奸淫是最明显的原罪,有的人则说,这意味着没有人能够做到不犯奸淫之罪,还有人认为,既然心里动了念头便是犯罪,这意味着上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罪,所以每个人没有资格指责别人的奸淫之罪。但更加有趣的局面是,人们谈到奸淫问题,似乎最喜欢抢占道德制高点,上来先审判他人的淫欲之罪,至于自己到底有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人们似乎有勇气拍着胸部说,我还不错。事实上,《圣经》里记载的诸多杰出人物,大多数都在性欲这件事情上站立不住。著名的大卫王,《圣经·诗歌》的作者,拥有坚定的信心,深受上帝喜悦,但在女人的问题上,可谓一辈子不能克制。看见下属的妻子洗澡,勾搭成奸,事后不仅不忏悔,还想办法杀掉下属,将女人据为己有。晚年病入膏肓,躺卧在床上,还要手下找来18岁处女睡在身旁。大卫对女人和性欲的迷恋,一生挥之不去。而气吞山河的所罗门王,一生功业伟大,且具有从上帝而来的智慧,但却酷爱女性,尤其对埃及美女爱不释手,宫中美女成百上千,可谓一生在女人的身体中间迷醉。性欲到底有多么迷人,估计只有上帝知道。作为一部生命之书,《圣经》的陈述实在是深刻到让我们无法理解,一方面简单明了地告诉你,不可奸淫,每个人都有罪,一方面却又直面人的罪恶,毫不隐瞒,在上帝最杰出的选民身上,同样存在着挥之不去的性欲冲突。人性的深刻和复杂,超出了人的简单的道德判断。更加深邃的命题是,这个世界上其他的动物都是按照季节发情,它们的性欲受到了四季更替的控制,但是人类却不在此列,一个人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性欲突然勃发。上帝在用一种隐秘的事实告诉人类,性欲如此迷人,如此美好,可是人类无法把握,无法节制。不要以为只有古老的《圣经》如此深刻地拷问人类性欲,中国儒家传统文化更是视性欲问题是洪水猛兽,万恶淫为首,似乎是性欲和淫乱让历史悠久的中国道德败坏,人心不古。历朝历代,人们都拿着这样的价值观教育后人,与性欲有关的道德教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家长面对孩子早恋,总是如临大敌;性工作者总是被社会贬低到最底层,似乎她们是社会道德最大的破坏者;台面上的人习惯性地嘴巴里仁义道德,背地里却男盗女娼。久而久之,在性欲的问题上,中国人成了最大的谎言制造者。但这些问题经不起追问,君不见家长们口里说的是道德教化,但他们总是不厌其烦地娶进来一房二房三房四房和五房的女人,妻妾成群乃是中国男人成功的标志之一。皇帝更是这方面的表率,对着百姓大讲三纲五常,但回到朝廷,却三千嫔妃等着他一个一个地用,多少女人一辈子等不到皇帝一睡,便老死宫中,多少皇帝在这么多女人的肉体里钻来钻去,很快就掏空身体,一命呜呼。人们似乎不愿意轻轻追问一下,这些个皇帝,这些个家长,他们在理所当然睡那么多女人的时候,有没有深刻思考过与性欲有关的秩序问题。事实上,这种虚伪得让人腰疼的现象,可谓无处不在。你看出家修佛的人,深知性欲这种东西是人的纠缠和负累,他们采取的是一种禁欲的方式。据说出家人为了抑制自己节节生长的性欲,找来一些年轻女性死去之后慢慢腐烂的尸体的照片,每天看几张,观察一个美丽诱人的女性尸体如何变成一堆枯骨,由此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出家人只要看见可口的美女肉体,立即想起那堆骨头,似乎做到这一点,性器官便不再勃起。佛家里大名鼎鼎的弘一法师,也就是那个写出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民国才子李叔同,早年在上海滩是经典帅哥才子,受尽女性的追捧,可谓风流成性,或者是风华绝代,睡了无数上海美女,中年之后忽然觉得性欲和世俗关怀乃人生最大负累,选择出家修佛,从此割断尘世联系。问题在于,这种避世求内心宁静的做法,都是一些外在行为,最大的欲望从来都从内心开始生发,外在的诱惑不过是最后一根压垮人性的稻草。人的内心是一个无限幽暗的存在,人如何又能做到自己控制自己。弘一法师离世之前,写下“悲欣交集”,四个字无意透露出来他满腔的人性风景,悲伤和欣喜,从来就是欲望的故乡,它们交织在一起,叫人性经不起轻轻地诱惑,也经不起轻轻地叹息。这就是性欲的迷人之处,所有人都是他的手下败将,所有人都张开双臂拥抱。有人说性欲是天然的需求,无关道德;有人说性欲是道德垮落的罪魁祸首。人们围绕着每个人都拥有的性欲吵翻了天,而且吵了几千年。到底怎样的性欲秩序,才是合理的秩序呢。恐怕还是要回到《圣经》来思考,因为一部《圣经》故事,既讲清楚了基本的原则,也讲清楚了人的软弱。既陈述了性欲的美好,也直面了放纵性欲的恶果。第一、大原则显然是不可奸淫。不能放纵性欲。婚姻之内的性欲,是值得赞美的,但是婚姻之外的性欲,就成了一种人性的错误。这个标准极其苛刻,只要你看见一个婚姻之外的女人的身体,内心有了想法,就是犯了奸淫之罪。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没有人能做到,除非你不是人。事实上《圣经》的十诫原则,就是这样一种秩序原则和底线原则,即为人类社会提供一种秩序坐标,提供一个判断的原点,在这个原点和坐标之下,每个人才有可能审视自己的生活与意义,确定你到底在哪里。而不是上来就用这种终极性的原则来要求一个肉身的人。第二、小原则是对人性的绝对怀疑。《圣经》对人性的追问与怀疑,完全不留余地。这个世界上一个好人都没有,所有人都是黑暗的。没有一个人靠着内心的修为或者是行动的努力,来让自己变成一个好人。比如被称为信心之父的亚伯拉罕,犹太人的始祖,就是一身毛病,尤其是在女人的问题上,先是不敢告诉他人,自己有妻子,反而撒谎说妻子是自己的妹妹,然后又睡了自己的侍女,属于乱搞。后来妻子去世之后,亚伯拉罕虽然已经是百岁高龄的老人,还是要娶一个18少女续弦。人对肉体的抚慰需求,性欲到底有多么迷人,这是人性本身不能直面,也不敢直面的深渊。有的人装着看不见,有的人装着纯洁,有的人拿着形而上的纯洁去攻击别人,以为别人是不纯洁的,所以自己纯洁了。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各种人性的幽暗性次第登场。所以我的问题意识到这里豁然开朗。关于性欲的秩序原则问题,最终的目标,或许是叫我们通过性欲审视人性的幽暗,而不是靠着性欲放纵自己,也不是靠着对性欲的禁止自己以为自己成了圣人,当然,更不是自己躲在深闺之中睡女主持人,包养二奶,极尽放浪形骸之能事,却又站在主席台上破口大骂,说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精神文明,都是你们这些家伙搞坏了,然后动用乌泱乌泱的警察,将你们一网打尽。是的,性欲是一个典型的私人命题。一个对人性缺乏彻底怀疑能力的人,无力在这里说出更加深刻的常识。对于任何人而言,没有经过彻底怀疑的性欲,算不得性欲。装逼是没有用的,哈哈,反之亦然,任何人面对性欲,破罐子破摔,让自己的人生看上去永远像一根勃起的生殖器,也是没有意义的。一个正常的人,只有彻底认识性欲的迷人之处,同时又认识到人性不可救药的缺陷,你才能学会同情地理解,才能学会爱。否则,你的爱,要么是情欲,要么是交换。多少性交,多少看上去很美的婚姻,可能都是如此。不信你就试试。没有节制的才华,是矫情。同样的道理,没有节制的性欲,是浅薄,是与爱情毫无关系。当然,你也可以装着说自己很懂爱情,然后等到你的爱人的缺点被你发现了,你又去睡下一个,直到你老了,身体没有欲望了,只剩下属于你自己的一堆缺点和一堆欲望,靠意淫度日,直到末了。迷人的性欲,是我们生活的动力,也必将成为我们的坟墓。我说这些话,是不是太残忍了。
2021年5月23日
其他

罗素:任何干涉爱的自由发展的制度都是坏的制度

爱在人生中的位置文丨罗素本文节选自《幸福之路》大多数人对于爱一般持有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都是很奇怪的:一方面,爱是诗歌、小说和戏剧的主题;另一方面,爱完全得不到大多数严肃的社会学家的重视,从未被视为是经济或政治改革中的一件迫切的事。我认为这种态度是错误的。我把爱看成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因此,我把任何干涉爱的自由发展的制度都视为是坏的制度。爱,如果这个字眼能够得到正确的应用的话,并不是指两性间的一切关系,而仅是那种包含着充分的情感的关系和那种即使心里又是生理的关系。爱可以强烈到任何程度。《忧伤和孤独》中所表达的那种感情,是和无数男女的经验相一致的。这种爱的情感在某些社会中要比在另一些社会中普遍的多,我认为,这并不取决于人的本性,而取决于他们的风俗和制度。在中国,爱的情感是罕见的,从历史上看,这只是那些因邪恶的婢妾而勿入歧途的昏君的特点。中国的传统文化反对一切浓厚的感情,认为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保持理智,这和十八世纪初叶时的情形非常相似。由于在我们以前曾有过浪漫主义运动、法国大革命和欧洲大战,所以我们感受到人生中理智的作用并不像安妮女王统治时期人们所希望的那样重要,因为理智本身在进行心理分析时,是靠不住的。现代生活中理性以外的三项主要活动是:宗教、战争和爱情。这些活动都是超理性的,但爱情并不是反理性的,这就是说,一个有理性的人能够理智的去享受爱的存在。在当代世界中,宗教和爱情之间有着某种敌对的情形,其原因,我们在前几章中已经讨论过。我认为,这种敌对并不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情形的产生只是因为基督教与其他宗教不同,它是基于禁欲主义的。然而,在现代世界中,爱情却又是一个比宗教更危险的敌人,这就是事业和经济成功的事实。人们普遍认为,在美国尤其如此,人们不应当让爱情去妨碍他们的事业,如果不这样做,那就太愚蠢了。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和人类其他的问题上一样,平衡是必要的。为了爱情而完全牺牲事业是愚蠢的,虽然有时也许属于一种悲壮之举;但是为了事业而牺牲爱情同样是愚蠢的,而且绝称不上是壮举。然而,在一个普遍以金钱掠夺为基础的社会里,这种情形是常有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以一个现代典型的商人生活为例:从他成年之日起,他就把他所有的经历全部放在经济成功上,而且其他的一切不过是可有可无的娱乐而已。年轻时他不断嫖妓,以满足肉体上的需要,后来虽然结了婚,但他的兴趣和他妻子完全不同,因为他从来没有和她真正亲近过。他很晚才回家,而且由于公务早已疲惫不堪;他第二天早晨起床时,妻子仍在梦中;星期日他要打一天高尔夫球,因为运动对于他能有足够的经历和体力去挣钱是不可缺少的。在他看来,他妻子的兴趣完全是女人所特有的。所以他即使赞成她的兴趣,他也从不打算与她共享这些兴趣。与他在婚姻中的爱一样,他也没有时间去从事非法的爱,虽然在外出差时,他也许会偶然去逛一逛窑子。他的妻子在性方面也许一直对他很冷淡,但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从来没有时间与她调情。从下意识说,他是不满意的,但他并不知道原因何在。他排泄不满的主要方式是工作,但也通过其他一些不大称心的方式,例如通过观看有奖拳击比赛或是制裁激进分子得到一种变态的安慰。他的妻子也同样不满意,于是就在第二流的文学中找出路,而且还折磨那些慷慨和自由的人,借表面上还是以公益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标准为假象。这种不幸的情形主要归咎于我们对于性的需要和错误的观念。圣保罗显然认为,婚姻中唯一需要的是性交的机会,这种观念总的来说是为基督教的道德学家们的学说所赞同。他们对于性的厌恶使他们看不到性生活中的美好方面,结果,那些在年轻时深受其学说之苦的人糊涂一世,竟不能正视他们最伟大的潜力。爱远非仅仅是性交的欲望,它也是免除孤独的主要手段,因为大多数男女在他们的大部分人生中都会有孤独之感。在大多数人中都存在着一种对于世界之冷酷和人类之残暴的巨大恐惧,同时还存在着一种对爱情的渴望,尽管这种爱经常由于男人的粗鲁、暴躁或霸道,以及女人的无事生非和碎嘴唠叨而荡然无存。那种持久而热烈的相互之间的爱情会消除这种感觉,它会摧毁自我主义的坚壁,产生出一种合二为一的新东西。自然没有造就一种可以独处的人,因为人无法满足自然的生理目的,除非得到别人的帮助。而如果没有爱情,有文化的人也将无法充分满足他们的性本能。这种本能是无法得到充分的满足的,除非一个人的整个生命,精神的和肉体的,都进入了这种关系。那些从未领受过两个人之间的爱所具有的那种亲密关系和深厚友谊的人,失掉了生活中所给予我们的最美好的东西。他们无意识地,假如不是有意识地感觉到一点,而这种不满则使他们朝妒嫉、压迫和残忍的方向堕落。因此,让热烈的爱得到它应有的地位应当成为社会学家的责任,因为如果没有这种经验,男人和女人都无法进入完善的境界,而且也无法从世界上的其他人那里感受到那种热烈的情感,而如果没有这种热情,他们的社会活动将无疑受到损害。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大多数男女都会在他们生命的某个阶段感受到热烈的爱。然而,对于那些没有经验的人,是很难把热烈的爱情和单纯的性欲区分开的,对于那些在优越环境中长大的少女,尤其是这样。他们因为所受的教育是:他们绝不能和男人接吻,除非他们爱这个男人。一个要保持自己在结婚时仍为处女的姑娘,经常为急切和浮躁的性吸引所迷惑,而一个有性经验的女人却容易把这种性吸引和爱情区别开。毫无疑问,这种情形是时常造成不愉快的婚姻的原因。即使双方之间存在着爱情,这种爱情也会因为一方或者双方认为它是罪恶的而遭到破坏。当然,这种认识也是有其根据的。例如,帕内尔无疑因奸淫而毁掉了自己的健康,结果他推迟满足爱尔兰人的希望达数年之久。即使这种犯罪的感觉是没有根据的,它同样会损害爱。凡是能够带来各种善的爱,一定是自由的、热烈的、无拘束的和全心全意的。传统教育把爱,甚至包括婚姻中的爱,和罪恶联系到一起。这种犯罪的感觉常在男女双方的下意识感觉中存在着,这种感觉不但在那些旧传统的继承者身上存在,就是在那些思想解放的人身上也是存在的。这种态度的影响多种多样,它常使男人变得残忍、愚蠢、做爱时缺少同情心,因为他们做爱时即不会说那些能够确定女人感觉的话,也不懂得如何对待女人才能逐渐进入最后一幕,而这对于激起大多女人的快感是至关重要的。的确,男人经常意识不到女人应当体验快感的,如果女人没有这种体验,那完全是男人之过。在那些受过传统教育的女人身上,时常存在着某种冷酷的自负、肉体上的自我克制以及对男人随意亲近她身体的厌恶。一个灵活的求婚者也许能够战胜女人的羞怯,但是一个敬重并称赞这种羞怯的,而且将它视为是贞节女人标志的男人,大概是要失败的。结果,即使在婚后数年,夫妻之间的关系仍然拘禁刻板。在我们祖先的时代,男人从不要求看到他们妻子的裸体,对于这种要求,他们的妻子会吓得魂不附体。时至今日,这种态度仍然比较普遍,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即使在那些摆脱了这种态度的人中间,也还存在着不少的拘谨之处。在当代世界中,还存在着一种更属于心理上的障碍在阻止爱情的充分发展,这就是许多人在担心不能保持他们个性的完整。这是一种愚蠢的,为现代所独有的恐怖。个性的目的并不存在于个性本身;个性是一种必需与世界广泛接触的东西,所以他非要抛弃他的孤独之癖不可。放在玻璃杯里的个性一定枯萎,而那种能够在人类交往中自由发挥的个性才会丰富起来。爱情、孩子和工作是增加个人与世界接触的主要源泉。在这三者当中,爱情,按时间而论当居首位。此外爱情对于父母爱子之心的正常发展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孩子习惯于模仿父母的特点,如果父母不能相互爱,那么,当这些特点在孩子身上体现时,它们所体现的只是一个人的特点,而与另一个人的特点截然不同。工作绝非总能使一个人与外界有广泛的接触,况且能否做到这一点,全取决于我们从事工作时所具有的精神。纯粹为了金钱工作是没有价值的,只有那种包含着某种爱的工作,无论是对人、对物或仅仅是对幻想,才会有价值。仅仅是为了获取的爱是没有价值的,因为这种爱和那种以金钱为目的的工作毫无二致。为了得到我们所说的这种价值,爱必须觉得那被爱者的自我和他本人的自我一样重要。而且还必须认识到别人的感觉和愿望就像是他自己的一样。这就是说,我们不但要根据我们的意识把我们的自我感觉传达给他人,而且也应当根据我们的本能去这样做。我们这个好斗的竞争社会,以及新教和浪漫主义运动所产生的愚昧的个人崇拜,使得这一切变得难于实现。在现代解放了的人们当中,我们所以谈及这种真正的爱,正面临着一种新的危险。由于这些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再感觉到性交的道德障碍,甚至一点轻微的冲动都会导致性交,于是他们把性和真正的情感以及爱情看成是两回事,甚至把性与恨的感觉视为同一。对于这个问题,奥尔德斯赫克斯里的小说提供了最好的例证。他笔下的人物,和圣保罗一样,把性交当成单纯的生理发泄,而对于那些与性交有关的更高的价值,他们却一无所知。这种态度唯一的结果就是禁欲主义的恢复。爱有其自己正当的理想和固有的道德标准。这种理想和道德标准在基督教的说教和对于一切性道德不分皂白的反抗中消失了。没有爱的性交不能使本能得到充分的满足。我并不是说这种性交不能有,因为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设置难以逾越的障碍,结果爱也难以产生了。我要说的是,我们应当从根本上把性交当成以爱为目的的尝试。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爱强烈要求在人生中占有公认的地位。但是,爱是一种无政府的力量,如果放任自流,它是不会安于法律和风俗所规定的范围的。如果这事与孩子无关,那倒算不上什么大问题。但是,这事一旦与孩子有关,我们就处于一个不同的范围,在这个范围里,爱不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为人种的生物目的服务的。因此,我们必须有一种与孩子有关的社会道德,一旦发生冲突,这种道德便能支配热烈的爱的要求。理智的道德将会把这种冲突减低倒最低限度,因为爱不但对其自身有益,对孩子也是如此,只要他们的父母彼此相爱。理智的性道德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保证爱没有多少的保障,因为它是与孩子的利益有关系的。
2021年5月16日
其他

哲学家是什么人?笑柄、小丑、还是众多玩笑嘲弄的对象?

这门课程不追求“效率”,并非把教科书式的哲学导论直接扔给你,而是精心地把艰深的思想“研磨”成生动的故事和轻松的讲述,用一整年的时间,通过104堂课程,带你一点点了解漫长的哲学史和哲人的思想精髓。
2021年5月1日
其他

林清玄:什么才是有品质的生活

这门课程不追求“效率”,并非把教科书式的哲学导论直接扔给你,而是精心地把艰深的思想“研磨”成生动的故事和轻松的讲述,用一整年的时间,通过104堂课程,带你一点点了解漫长的哲学史和哲人的思想精髓。
2021年4月18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从康德到尼采,哲学家真的是不适合结婚的物种吗?

△点击试听专栏《姜人生哲学到底——20位哲学家的生命策略》
2021年3月31日
其他

你将总能看清人们什么时候在胡说八道

这门课程不追求“效率”,并非把教科书式的哲学导论直接扔给你,而是精心地把艰深的思想“研磨”成生动的故事和轻松的讲述,用一整年的时间,通过104堂课程,带你一点点了解漫长的哲学史和哲人的思想精髓。
2021年3月9日
其他

女性为何被排除在哲学史之外?

本文节选自《世界哲学简史》作者:[美]罗伯特·C.所罗门,凯瑟琳·M·希金斯译者:梅岚江西人民出版社细心的读者必定在此前就想问简单却令人惊讶的问题:“女性在哪里?”除了我们在讨论法国存在主义时提到的波伏娃,这三千多年的哲学历史中实际上没有出现女性。这是如何可能的呢?女性和男性同样在思考、焦虑、阐述和写作,为何她们被排除在哲学史之外?换句话说,为什么她们的哲学未能包括进来?女性的哲学与男性的哲学相同吗?女性的哲学史完全类似,还是各不相同?如果有更多的女哲学家,哲学还会是这个样子吗?撇开简单的公平问题不说(为何女性哲学家的作品不能像男性哲学家的作品得到出版和承认?),还有更为严重的问题(但一直未被提及),事关哲学的整体状况。它实际上会是我们所熟悉的男性状况吗?倘若如此,这不就难以满足自己普遍性和无所不包的标准吗?▲断臂维纳斯即使西方哲学有对女性的论述或包括了女性,这也是后来添加进入的内容。或许,最好的假设也不过如此,在心灵问题上,女性本质上与男性无异,因此没有什么需要特别关注的。(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追问,为何没能留下女性的观点和评论?)不幸的是,这种对女性的遗漏并非无意的疏忽,而是基于女性是不正常或二等人类的假设,而男人则被理解为人类的典范。(我们不妨举出例子,罗马人的“德性”这个词,词根就是来自于男人,即“vir”。更为明显的是,我们已经确定地用“man”和“mankind”来指称人类的所有成员。)整体状况甚至成了如下这个样子(这在西方历史上再三出现):女性不只被视为不正常或二等人类,而且被视为低劣的人;而且,女性的从属地位还因她们的天生能力得到“证成”,这些天生能力只有某些与生物特征有关,比如女性生孩子,而男人不生。特别是有种观点认为,与男性相比,女性不够理性,常常太过情绪化,因而不适合研习哲学。我们首先提出的问题无疑是,这些说法是否真实。如果它们确实有合理性,我们要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就是,男性与女性的差异是如何出现的。比如,如果女性确实比男性更情绪化,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对女性的要求和教育使得她们“更情绪化”吗?在更深的层面上,我们还可以像某些哲学家曾经做过的那样,质疑情绪与理性的区分以及传统对于理性的信任和强调。或许,绝大多数男性哲学家对理性的过度强调、对情绪的系统排斥,是某种障碍、缺乏的表现,因而这本身就是个问题。有些女性主义者认为,“哲学”更偏爱那种与我们文化所推崇的典型的“男子气”风格相协调的方法。如果说辩论和交锋是哲学的基本方法,男性在这个学科领域更感舒适就没什么奇怪的了,因为这些模式更偏向男性,而让女性感到挫败。无论如何,哲学向来主要是那些(以某种方式)摆脱痛苦的体力劳动、谋生和家务的人的庇护所,是他们的奢侈享受。因此,我们所论述的绝大多数男性、绝大多数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除外)都是单身绅士(有时还是牧师),这就不令人感到奇怪了。这样的话,他们几乎从不谈论家庭,一般的人际关系在哲学史上的作用也微乎其微。而且,绝大多数哲学家(马克思和亚当·斯密是例外)也不怎么谈论或推崇工作和谋生。我们的伟大哲学家,某些是由教会或共同体照顾。某些自己就很富有。还有些人则是教授,或者有自己的研究所。但是,他们几乎都处在特权的位置,他们之所以能瞥见天堂,部分因为他们无需清扫地板。哲学是特权,也是成就,不仅需要天赋,也依赖于同行、老师、听众、出版商、读者、未来的学生。不幸的是,女性在各个层面都被实质性地排除在哲学的成功之外。只有极少的女性有机会对哲学产生兴趣。▲汉娜·阿伦特(Hannah
2021年3月8日
其他

读书有五个层次,但大部分人第一层都过不了

朋友圈推送来的一篇微信,说的是中美大学生阅读书目的差异。中国这边,排第一位的应当是小说类,诸如《平凡的世界》在两所校园夺得阅读之冠。其他的还有《三体》、《盗墓笔记》、《神雕侠侣》、《绝代双娇》,《天龙八部》,多是些文学作品,思想类型的书,极为稀少。而美国十所高校综合排名,借阅量前十名的书籍分别是:《理想国》
2021年3月3日
其他

尼采:现代人的匆忙,勒死了趣味与教养

01内在的空虚和外在的匆忙“匆忙”是尼采描绘这个时代的一个关键词。之所以匆忙,是因为内在的空虚,没有灵魂,所以忙于外部的事务,想用这来填补和掩盖空虚。尼采说,在我们这个飞速转动的时代里,到处是令人眩晕的匆忙,这个时代厌弃一切“无用”之事,只做所谓“有用”的事,就是能够带来眼前利益的事。处在这个时代永不停歇的骚动之中,年轻人被切割成了碎片,被当下夺去了永恒的愉悦。现代人是不可救药的野蛮人,是日子的奴隶,是悬挂在瞬间之网上永远挨饿的人。他还谈到现代人狂热的不安,对成功和获利的渴望,对当下的过分看重。尼采说,那种匆忙,那种令人不得喘息的分秒必争,那种不等成熟就要采摘一切果实的急躁,那种你追我赶的竞争,在人们脸上刻下了深沟,就好像有一种药剂在体内作怪,使人们不能平静地呼吸。尼采如此描述他对现代人的观感:当我在闹市观望行人,看成千上万的人表情迟钝或行色匆忙地走过去,我就总是对自己说,他们一定心情恶劣。他还打比方说,这时候他就好像看见一群羊争先恐后地往前跑。是啊,干吗这样着急?你们到底要去哪里?还不就是去屠宰场吗?他说现在人们已经羞于宁静,一个人安静下来,跟自己呆一会儿,就会觉得不对头,长久的沉思几乎使人产生良心的责备。人们手里拿着手表思考事情,吃午饭的时候眼睛盯着商业新闻,就像一个总是怕耽误了什么事的人那样生活着。02现代生活勒死了趣味和教养宁肯随便做点什么也胜于一事不做,这就是现代人的生活原则,这条原则就像一根绳索一样,勒死了一切高级的趣味和教养。尼采把现代和古代做了比较。在古代,悠闲和优雅是美德,工作使人内疚。古希腊人是很安闲的,他们没有那么多事情要做,经常在太阳下活动。古希腊文里学校这个词,意思就是闲暇,上学就是不用做事了,可以看书、思考、讨论问题了,这才是值得向往的生活。他们真要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做手工,是要躲起来的,怕人看见。现代人正相反,勤劳和精明是美德,闲暇和沉思使人内疚。古代人忌讳太珍惜寸阴,主张对俗务不动心,关心的是永恒;现代人却只对当下的利益认真。尼采的结论是,这是一个卑鄙的时代,因为我们看重的恰恰是一切高贵的时代所蔑视的东西,而高贵的时代所尊敬的东西反而遭到了我们的蔑视,价值观完全颠倒了。闲暇是高级文化产生的必要条件,现代人没有闲暇,也害怕闲暇,产生高级文化的生态环境已经消失,不可能产生高级文化了。03现代人为什么那么匆忙?现代人为什么那么匆忙?到底在逃避什么?是在逃避自己,害怕面对自己,一旦静下来独自面对自己,就觉得特别可怕,因为这个自己很空虚,让人很难受,所以要拼命做事情。尼采说,我们迫不及待地把我们的心献给国家、金钱、交际或科学,只是为了不必再拥有它,我们热心地、不假思索地沉湎于繁重的日常事务,超出了生活需要的程度,因为不思考成了我们更大的需要。
2021年2月27日
其他

在什么意义上,色情问题是个哲学问题?

这门课程不追求“效率”,并非把教科书式的哲学导论直接扔给你,而是精心地把艰深的思想“研磨”成生动的故事和轻松的讲述,用一整年的时间,通过104堂课程,带你一点点了解漫长的哲学史和哲人的思想精髓。
2021年2月26日
其他

罗素:不去留意衰老是保持年轻的最佳方法

这门课程不追求“效率”,并非把教科书式的哲学导论直接扔给你,而是精心地把艰深的思想“研磨”成生动的故事和轻松的讲述,用一整年的时间,通过104堂课程,带你一点点了解漫长的哲学史和哲人的思想精髓。
2021年2月21日
其他

隐秘的角落:抑郁症对我们的大脑做了什么?

分钟测试完成后,生成的报告将永久保存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亲友,也请转发这个测试给他,这是对他最大的帮助。部分用户评论专业抑郁风险评估↓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测试↓
2021年2月21日
其他

《新哲人》:我是个现代人,我需要平衡

许知远曾问陈嘉映老师,对于他来说哲学到底意味着什么?陈嘉映老师说:「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求真。」世界著名哲学杂志书《新哲人》就是这样一本求真之作——每期聚焦一个主题,探寻个人生活之真。它是所有法航航班和贵宾室标配读物,纽约时报「最让人思考的杂志书」,屡获各种国际大奖。2021年,心码文化与中信出版社合作,把它带给朋友们。以下是华东师范大学哲学教授、博导姜宇辉老师为《新哲人》中文首发本写的序。文章原名《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需要哲学平衡》。
2021年2月8日
其他

最顶级的心理学家是如何看待人生的

这门课程不追求“效率”,并非把教科书式的哲学导论直接扔给你,而是精心地把艰深的思想“研磨”成生动的故事和轻松的讲述,用一整年的时间,通过104堂课程,带你一点点了解漫长的哲学史和哲人的思想精髓。
2021年2月7日
其他

你的个性里,隐藏着什么潜能?丨自由个性潜能评估

我们都习惯了给人贴标签并形成刻板印象:他是内向的,肯定就不爱说话;她是幽默的,她的生活肯定特别有趣。但现实告诉我们,这既不能科学评价别人,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01我曾经有个上司,演讲和营销能力非常出众,每次上台都跟戏精一样,能把台下观众的注意力牢牢吸在自己身上。最忙的时候,他一个月跑了15个城市做演讲,被我们尊称为“高铁侠”。然而有几次私底下聚会,“高铁侠”都在一旁静静不怎么说话。我问他是不是太累了,还是气氛不对。他又露出了平时台上的标准笑容,说:“说起来你们可能不信,我其实是一个挺内向的人,就不怎么习惯这种很多人的聚会,少说点话反倒舒坦些。你别看我平时像个话痨一样一会儿讲一个段子,那是工作需要,可把我累坏了。平时我还总被老婆嫌弃是个闷葫芦,一回家就看书看电视,感觉话都在外面说完了。”我想起了周星驰,这个有着极强表演能力和幽默能力的喜剧之王,在戏里戏外的性格反差很大,平日里是个很少笑甚至略带忧郁的人。但这种性格上的矛盾,反倒帮助他躲开了自己原有性格的缺陷,演艺才华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样的事情也悄悄在我们自己身上上演。你有没有发现,在不同的场景下,我们身上看似不可改变的性格特点也会重新组合,唤醒出第二人格?02当我们在讲性格的时候,通常是在讲“固有性格”。它更多来自先天,也包含后天受环境、经历等影响的个性,比如常见的内外向的区分。然而,除了自己多年下来相对稳定的性格之外,每个人还有一个不易被察觉的性格角落,那里藏着根据不同场景而灵活变化的个性,人格心理学家
2021年2月7日
其他

蒙田:做个一成不变的人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做个一成不变的人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文/蒙田我一直主张把好事说成是好事,还把可以成为好事的事也往好里去说,然而人的处境非常奇怪,如果好事并不仅仅是以意图为准的话,我们经常还是受罪恶的推动而在做好事。因此,不能从一件英勇行为而作出那个人是勇士的结论。真正的勇士在任何场合都可以有英勇行为。如果这是一种英勇的美德,而不是一种英勇的表现,这种美德会使一个人在任何时机表现出同样的决心,不论是独自一人还是与人共处,不论在私宅还是在战场。因为,无论如何,不存在什么一种勇敢表现在大街上,另一种勇敢表现在军营中。他应该具有同样的胆量,在床上忍受病痛,在战场上忍受伤痛,在家中或在冲锋陷阵中同样视死如归。我们不会看到同一个人,在攻城时勇冠三军,在输掉一场官司或失去一个孩子时却像女子似的痛苦不堪。一个人在耻辱中表现怯懦,而在贫困中坚定不移;在理发匠的剃刀下吓破了胆,而在敌人的刀剑前威武不屈……可敬可贺的是这种行为,而不是那个人。西塞罗说,许多希腊人不敢正视敌人却能忍受疾病,而辛布赖人和凯尔特人则恰恰相反:“事物不基于一个坚定的原则上就不可能稳定。”亚历山大的勇敢可以说是无出其右。但这仅是就他的那种勇敢而言的,而不是在任何场合下的勇敢,也不是包罗一切的勇敢。尽管他的这种勇敢超群绝伦,但还是可以发现其中瑕疵。我们看到他怀疑他的左右企图谋害他时就惊慌失措,为了弄清内情竟然那么不讲正义、狠毒冒失,害怕到了失去平时的理智的程度。他还事事疑神疑鬼,其实是色厉内荏的表现。他对谋害克利图斯一事过分自责自弃,这也说明他的勇气不是始终一贯的。我们的行为是由零星的行动组成的,“他们漠视欢乐,却怕受苦难;他们不慕荣华,却耻于身败名裂。”我们追求一种虚情矫饰的荣誉,为美德才能维持下去,如果我们有时戴上美德的面具去做其他的事,马上会暴露出真面目。美德一旦渗透灵魂,便与灵魂密不可分;若失去美德,必然伤害到灵魂。所以,要判断一个人,必须长期地、好奇地追寻他的踪迹。如果坚定不移不是建立在自身的基础上(“对于那个已经审察和选择了自己道路的人”),如果环境的不同引起他的步子变化(我的意思是道路,因为步子可以轻快或滞重),那就由着他去跑吧!这么一个人,就像我们的塔尔博特说的箴言:只会随风飘荡。一位古人说,我们的出生完全是偶然的,那么偶然对我们产生那么大的影响,也就不足为奇了。一个人不为自己的一生确定一个大致的目标,就不可能有条有理地安排自己的个别行动。一个人在头脑里没有一个总体形状,就不能把散片拼凑在一起。对一个不知道要画什么的人,给他看颜色又有什么用呢?没有人可以为自己的一生绘出蓝图,就让我们确定分阶段的目标。弓箭手首先必须知道目标在哪里,然后搭弓引箭,调整动作。我们的忠告所以落空,是因为没有做到有的放矢。船只没有驶离港口,有风也是徒然。我不同意人们对索福克勒斯的看法,我认为读了他的一部悲剧,可以驳斥他的儿子对他的指控,索福克勒斯完全是有能力处理家务的。我同样不同意佩里伊赛人根据推断作出的结论。佩里伊赛人被派去整顿米利都,他们到了岛上,看到田地耕种良好、农舍井然有序,他们记下那些主人的名字。然后召集城里全体公民,宣布任命这些主人当新总督和官员,认为善于处理私事的人也善于管理公务。我们人人都是由零件散片组成的,通体的组织是那么复杂多变,每个零件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我们跟自己不同,不亚于跟其他人不同。“请想一想,做个一成不变的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大事。”因为野心可以让人学到勇敢、节制、自由甚至正义;因为贪婪也可使躲在阴暗角落里偷懒的小学徒奋发图强、背井离乡,在人生小船上听任风吹浪打,学得小心谨慎。就是爱情也可以给予求学的少年决心和勇气,给母亲膝下的少女一颗坚强的心。
2021年2月1日
其他

找一个心理成熟的人谈恋爱有多重要?

01不成熟的恋人,总是伤害别人又伤害自己经典的青春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日版上映之后,又掀起了一股青春回忆风。当年这部电影令我深醒的,不是对逝去青春的怀念,而是心理不成熟对恋人和自己的伤害。《那些年》里的柯景腾,就是恋爱中典型的心理不成熟的恋人。他幼稚又自以为是,遇到问题想的不是好好想办法,而是用格斗、用拳头去解决;沈佳宜反对说他幼稚举办格斗比赛时候,他总是逃避,假装听不到。最后的大雨夜分手,沈佳宜坐在长椅上等着柯景腾挽回认错,而他却为了自己可怜的自尊没有追回,导致多年后暗自神伤,后悔莫及。豆瓣影评中点赞最高的一条是:青春的阵痛就是,女孩永远比同龄男生成熟。柯景腾的不成熟,伤害了沈佳宜,亲手把自己珍贵的爱情带上绝路,唯一留下的只是青春的疼痛回忆。心理不成熟的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以为大吵大闹就会像儿时一样,有母亲温和包容。他们对爱人恶言相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只想逃避,不愿意承担责任,同时又喜欢为自己找借口。有人以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会变得越来越成熟,其实一个人的成熟与否,与年龄无关。待人接物能让人感到舒服,能够客观看待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且自尊和自爱,情绪成熟,个人独立,才能算得上是个心理成熟的人。02其实,成熟不是看年龄,而是看心智内心成熟而强大的人,总结起来都有这3点表现:越来越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理解并且包容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强行给别人贴标签,也不把自己的价值
2021年1月31日
其他

隐秘的角落:抑郁症对我们的大脑做了什么?

分钟测试完成后,生成的报告将永久保存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亲友,也请转发这个测试给他,这是对他最大的帮助。部分用户评论专业抑郁风险评估↓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测试↓
2021年1月29日
其他

怎样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

3、逐一解决A单中的问题。比如对我来说,把汽车钥匙挂在一个固定的钩子上,这样就不用到处找了。
2021年1月23日
其他

吴冠中:自由的尽头是孤独

宜兴鱼米之乡的水田和桑园是他一生追寻美学的起点拾一枚石子丢入静谧的池塘看水波在湖面荡漾也在他的心底荡漾终于荡漾出了一个让父母意外的吴冠中“我的父母希望我成为一名教员我却拜倒在‘美’的石榴裙下”终于
2021年1月21日
其他

《西方哲学史》(学术版)读书笔记(1)

作者按:这是我阅读《西方哲学史》(学术版)时摘抄记录下来的笔记整理,大部分文字摘录的是原文,并注有页码,有时也有我个人评述,可作为阅读这部哲学史巨著的导引纲要。一、早期希腊哲学专题1.泰勒斯(Thales)读书笔记1:泰勒斯被誉为第一位哲学家。他提出的第一个哲学命题是:万事万物由之而生的本原是什么?他认为万物源于水,不仅源于他对自然的观察,也有古希腊神话的影响。比如赫西奥德的《神谱》中就有说到俄刻阿诺,他是3000位海洋女神俄刻阿尼得和一切江河之神的父亲,发挥着水之源头的伟力。但正如亚里士多德的评价——泰勒斯提出了对第一原因的追问,才使神话转变为哲学。读书笔记2:埃及很早就有几何学,因尼罗河泛滥后重新分配土地的需要而发展了量地法这种用经验事实描述的几何学,泰勒斯从埃及那里学到几何学,但他也不像埃及的几何学那样,停留在经验事实的水平上,而是提升到普遍原理的高度,概括出一些几何命题。他提出了5条几何学定理:第一,圆周被直径等分;第二,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第三,两直线相交时对顶角相等;第四,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边和两邻角彼此相应和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第五,内切半圆形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学术版》第87页。读书笔记3:泰勒斯还从巴比伦人那里学到了天文学知识,他自己独立观测天文现象。我们都知道柏拉图记载过一件有趣的故事,“泰勒斯仰望星空竟失足掉落井里”。色雷斯女奴嘲笑“他只热衷于认识天上发生的事情,却看不到在脚下发生的是什么。”(《泰阿泰德篇》174A)他发现,太阳在冬至点到下至点之间的运行并不总是一致的。另有传说他预言了公元前585年5月28号的日食。但这也有争议。(第88页)读书笔记4:“本原”是希腊哲学中提出的第一个哲学范畴,它的希腊文“arche”的原意是“开始、发端、起源”。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万物最初从水产生,最后又消解为水。亚里士多德说,“泰勒斯因此认为大地浮在水上。”读书笔记5:关于泰勒斯为什么会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解释:一种是生物学上的解释。亚里士多德推测,“他得到这个观念也许是由于看到所有事物的滋养物是潮湿的,而且热本身是从湿气中产生出来的,并依靠它得以保持活力。他从这个事实并且从所有事物的种子都具有潮湿的性质这个事实得出他的观点。”一种是天文学、气象学的解释:认为水是四元素中最具有活力的。水蒸发的部分就成为气体中最精致的部分,燃烧起来就成为以太,等等。(显然泰勒斯还未能完全超越感性思维的层面)(第92页)读书笔记6:泰勒斯的宇宙论思想大概是这样:水生成宇宙万物;水能够生成气,气生成以太,以太又生成火;而水变得坚实时又能够化为土。他还用大地是浮在水上这一点来解释地震为什么会产生。(第94页)读书笔记7:泰勒斯认为灵魂是一种引起运动的能力,认为万物皆有灵魂。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中记述:“根据有关泰勒斯的记载来判断,他似乎认为灵魂是一种引起运动的能力,他说过磁石有灵魂,因为它吸动了铁。”请注意:泰勒斯在这里所说的灵魂不是一种精神性实体,而是指和呼吸、血液流动联系在一起的生命力与活动能力。一般称泰勒斯的万物皆有灵魂说是一种“物活论”,所以不能理解为是万物皆有精神意识,而只能理解为万物皆有活力。(第95页)2.
2021年1月17日
其他

​为什么我很好,但是却依然很自卑?

元测试题:42题丨测试时间:15分钟测试完成后,生成的报告将永久保存↑扫描
2021年1月17日
其他

克尔凯郭尔:论女性的魅力

这门课程不追求“效率”,并非把教科书式的哲学导论直接扔给你,而是精心地把艰深的思想“研磨”成生动的故事和轻松的讲述,用一整年的时间,通过104堂课程,带你一点点了解漫长的哲学史和哲人的思想精髓。
2020年11月10日
其他

齐泽克 | 我的武汉梦想

这门课程不追求“效率”,并非把教科书式的哲学导论直接扔给你,而是精心地把艰深的思想“研磨”成生动的故事和轻松的讲述,用一整年的时间,通过104堂课程,带你一点点了解漫长的哲学史和哲人的思想精髓。
2020年3月11日
其他

海德格尔:理解世界意味着什么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任军锋·如何理解政治——25部经典重识西方文明》专栏
2019年9月22日
其他

赵汀阳:思想为什么必须严肃?

赵汀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原旨主义文丨赵汀阳目前这个社会似乎有一种集体性的对人民的误解,即以为人民只需要娱乐而不需要思想。事实上正如很容易观察到的那样,当下的精神生活主要是娱乐明星、都市写作和体育,这样轻浮的堕落是令人吃惊的。它让我想起心理学家斯金纳说过的:一旦社会出了难以解决的问题,社会就会鼓励娱乐和体育。他是想说,人民只是好像最喜欢娱乐,其实是商人和政府需要人民去喜欢娱乐。娱乐并不是坏事,问题在于,如果娱乐成为最高价值,同时还反对宏大叙事和深刻思想,这样就形成一种轻浮和软弱无力的精神结构,让人只关心鸡毛蒜皮的生活细节,个人利益、个人权利和个人感受,总之把视野缩小到个人。这样一来,就没有什么值得思想的了,关于个人,至多有文学(而且是坏的文学),而不可能有思想。所谓思想,就是去想他人、社会、国家和世界。不想大事情,就不是思想,而是感想。在思想的时候,思想只代表某种可能性,不是要去代表个人,也不代表某个集体。如果代表个人,就是轻浮;如果代表集体,就是意识形态。用小叙事代替宏大叙事,用娱乐代替思想,这样腐败的精神最终会导致社会的崩溃。不过,另一方面,我们又可以注意到学术界存在着对自身的另一种误解,学术界喜欢欺骗自己说,学术有理由从书本到书本,只关心概念而不需要关心真实。这种纯洁的堕落虽然不太显眼,但却也是对思想的误导。对生活没有意义的思想也是一种娱乐,尽管据说是一些高于生活的知识。可是,知识未必都是光辉的,也有可能是完全无聊的。我们所以思想,终究是因为生活出了问题,假如生活不出问题,就没有什么值得思想的。思想的严肃性来自生活的严肃性,显然,正因为生活中充满了不幸、不公、压迫、剥削、谎言、欺骗、贫困、冲突和战争,正因为生活有着光荣与梦想、成功与失败、混乱与秩序,如此等等,因此才有许多问题可想,而这些问题所以是严肃的,是因为它们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意义。生活的意义是一切思想的必要条件,思想不可以高于生活,但比现实生活更宽阔,它要把各种可能生活都包括在内,以便能够充分地理解生活提出的问题。就是说,思想需要一个比现实生活更大的框架,才能够有效地分析生活。在这个意义上,思想不高于生活,但大于生活。因此,无论哲学所讨论的问题多么深刻,都必须与生活问题相关,在生活语境中没有意义的哲学是坏的哲学。人民需要思想,而不仅仅需要娱乐和知识。娱乐是一个反对精神生活的阴谋,因为它事先预定好了什么是快乐,使人不能有自己发现的欢乐。同样,无聊的知识也是个反对思想的阴谋,因为它事先预定了答案,然后再假装提出问题,其实根本就不打算让人思想。“教科书”是个关于知识的最好隐喻。当然,我们不是在反对知识,很多知识是有用的,这一点不言而喻。问题在于,除了知识,人们还需要思想,因为任何一种知识的合法性都是个问题,都需要被反思。对知识的合法性的批判就是哲学,所以哲学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使人去思的思想。推荐复旦政治哲学通识课《如何理解政治:25部经典重识西方文明》课程特色多学科交叉哲学、历史、文学、法学关键词公民、城邦、民主、国家、共和、君主、革命、政党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托克维尔、韦伯等解读著作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西塞罗《论义务》奥古斯丁《上帝之城》霍布斯《利维坦》卢梭《社会契约论》韦伯《学术与政治》等25部重要著作梳理逻辑波斯、雅典、罗马、美国、法国等帝国崛起与衰落的内在逻辑课程大纲扫码订购👇
2019年9月16日
其他

加缪:荒诞的创造——哲学和小说

这门课程不追求“效率”,并非把教科书式的哲学导论直接扔给你,而是精心地把艰深的思想“研磨”成生动的故事和轻松的讲述,用一整年的时间,通过104堂课程,带你一点点了解漫长的哲学史和哲人的思想精髓。
2019年9月14日
其他

罗素:不要把心中的视野仅仅局限于当前利益

一个人很容易沉迷于我们自己的追求,很容易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上,以至于忘记了我们做的事在全部人类活动中仅仅是沧海一粟,要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事并不因我们的所作所为受到丝毫的影响。
2019年8月30日
其他

海德格尔情书——拒绝不了的爱情!

Max)无疑是新人类中的一员,你完全在我的意义上阐释了他的信和所有的一切。关于你从陀思妥耶夫斯基中感受到了作为一种原则性问题的虔信问题,就是另外一次。海德格尔一家
2019年7月14日
其他

西方政治史上最重要的25本书,都在这里了

在复旦大学的校园里,有一位知名度颇高的教授,他擅长讲西方的战争、政治,《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理想国》《论君主政治》《旧制度与大革命》…….再艰深的经典著作,他都能信手拈来,了如指掌。
2019年6月12日
其他

福柯:现代社会最狡黠的悖论是“不拿人当人”

作者李零来自文化纵横最近我老琢磨一个怪问题,即古代的“现代化”。我总觉得中国的“百家争鸣”和紧随其后的秦汉帝国,在思想气氛上和社会组织的设计上都有点象我们现在讲的“现代化”。福柯是个大名鼎鼎的“怪人”,一位专门跟现代文明抬杠的“楚狂”,他吃着“现代化”,喝着“现代化”,但并不感恩戴德,也并不心悦诚服,冷水泼得你一头冰凉。他的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发明史”(他常用“发明”一词指下述组织”和“技术”的诞生)。它既不是讲先民作弓矢网罟渔猎,从百草中选育五谷,从万兽中驯化六畜,埏埴陶冶制器,服牛乘马致远;也不是讲现代人引为自豪的电灯电话,飞机战舰,火箭、电脑、避孕套。它讲的是一种更高级的“技术”(“权力技术学”或“权力经济学”),即人怎样把活生生的人任意改造,当作可抟之泥,可塑之器,可以“到处生根发芽的种子”,可以“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的牛羊。甚至还能把他们标准化、格式化、数量化,编为程序,组装成机器,只要电钮一按,顿时一片轰鸣;或者摘心换脑,使你习焉而不察,积非成是,达到指鹿为马的地步。福柯的《疯癫与文明》是讲现代精神病院的“发明”,《规训与惩罚》是讲现代监狱的“发明”。书中有年代序列,有文献考据,据说也算严格的史学著作。可是他不写这不写那,单单挑中疯人院和监狱,专从这类“权力关系”来讲现代社会的演变轨迹和基本设计,拿它们当现代社会的缩影或象征,这却颇有庄生寓言的味道(书中术语也往往带有隐喻的色彩)。福柯的书乍读令你惊讶(似乎危言耸听),继而让你害怕。仿佛身在阳光之下,心在恶梦之中,“过去”与“现在”可随意切换,“自己”与“他人”也时有混淆。“权力关系”像一张大网,紧张和压抑憋得你透不过气。也许是孤陋寡闻吧?这样的书我还是第一次读到。福柯的“发明史”,重点是讲现代。他说他没有兴趣“从现在的角度来撰写一部关于过去的历史”,而只想写一部“关于现在的历史”。《疯癫》一书,时间跨度有六百年。话题是从“疯人”在历史舞台上的出现谈起,即中世纪末随着麻风病的消退,疯人开始取代麻风病患者,成为社会排斥和隔离的新对象。然后是历述这种排斥/隔离机制的各种变形:文艺复兴时期(十四——十六世纪)是用“愚人船”放逐他们(就像舜投凶顽于四裔);古典时期(十七世纪)是把他们当“社会垃圾”,和罪犯、盲流一起关进收容所,叫“大禁闭”;启蒙时期是把他们当“瘟疫”来隔离,叫“大恐惧”;终点是十九世纪,即把疯人与罪犯分开,当病人看待,与“正常人”隔离,实行“治病救人”的“人道主义”。这样才形成现代的精神病院。同样,《规训》也是讲类似时段里的类似变化。它的聚焦范围虽然窄一点,主要是讲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刑罚制度的转变,即从菜市口杀头那样的“公开处决”到围以高墙深院的“隐蔽执行”,从五花八门的酷刑设计到形式单一的“统一惩罚”(只有即死的极刑(如绞刑、斩刑、枪毙、坐电椅)和按罪行轻重递为增减的量化徒刑),但终点相同,强制改造之中也寓有“挽救”之义(通过“感化”和“反省”等等),由此发展出以“规训”为特点的现代监狱。福柯讨论的时段同《资本论》大体相同(书中多次引用此书和马克思的其他书),焦点也是十九世纪,十九世纪以前的“血泪史”是被当作现代社会的“史前史”。十九世纪以后,马克思没见,福柯也没讲。这不是他的忽略。因为在他看来,本世纪仍是十九世纪的直接延续(书中提到一九七二——一九七四年的法国监狱暴动),并非资本主义的“新纪元”。读福柯的书你会发现,他的风格不仅是“出奇制胜”,喜欢讲偶然,讲断裂,讲意想不到的变形,其实他还有个特点是专爱“揭老底”,喜欢讲“万变不离其宗”,讲“换汤不换药”。人家越是说“进步的不得了”,他越要说“退步也不少”。比如从中世纪的麻风病院到现代的精神病院,从车裂达米安(Damiens,刺杀法王的凶手)到现代监狱,前后的反差已足够强烈了吧?但作者的用意却根本不在“忆苦思甜”。他反而是想提醒读者:“权力机制”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梦魇,即使它的形式已经面目全非,但类似的“发明”总有功能的连续。总之,在福柯眼中,这不过是大毛虫变成了花蝴蝶。人类社会组织并不就是人力的集合,其功用也未必在于对付自然灾害或狼虫虎豹。在福柯看来,它的一切精巧设计(哪怕是最文明的设计),主要都是为了对付“人”——我们这些聪明固为众灵之长,凶残实亦超过猛兽的“裸猿”。人对付人的办法一向很残酷。比如在中国古代,有一项至今还让我们自豪的发明是名曰‘蹴鞠”的足球。据马王堆帛书《十六经》,黄帝杀蚩尤,剪其发做旌旗,剥其皮做箭靶,充其胃做足球,腐其骨肉做肉酱,令天下尝之,以儆效尤。传说最早的足球竟是用人胃制成。那时的人对虐杀同类,甚至吃掉同类是并不感到脸红的(《水浒传》中的英雄也往往吃人)。酷刑的延续相当长,废止相当晚,而且至今不能彻底。尽管古代的“肉食者”早就有人从吃牛羊而想到自己,终于“不忍其觳觫”而“远于庖厨”,“除秦苛法”的汉代也有过“除肉刑”的壮举,但它作为一种制度受谴责而废止,离现在可非常近。比如福柯讲车裂达米安,那种撕筋裂肉、死去活来的场面,二百年前在欧洲还是家常便饭。前不久,我在赛克勒/弗利尔美术馆做研究,曾从该馆收藏的《The
2019年6月3日
其他

阿伦特:笛卡尔怀疑的产生

选自汉娜·阿伦特著《人的条件》竺乾威等译
2019年1月23日
其他

舍勒:怨恨与道德的价值判断

这大约是尼采提出独具特色的命题最重要的段落。我们在此暂且不讨论怨恨与基督教价值的关系。
2019年1月21日
其他

世界、痛苦、土地、母亲、人们、沙漠、荣誉、穷困、夏天、大海。

“谁最漂亮,谁成绩最好都不重要,‘浪潮’让我们人人平等。出身、信仰、家庭环境都不重要,我们都是一场运动的一分子,‘浪潮’让我们的生活重新有了意义,给了我们一个可以为之奋斗的理想。”
2017年11月30日
其他

蓝江|三种江湖: 金庸对武侠小说的哲学反思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提出:人天然是政治的动物。而在中国的武侠小说里,也可以有一个对应的表达:人天然是江湖中的动物。
2017年11月28日
其他

最近发生了很多事,你觉得世界离独裁有多远?

作为对这节直接行动课的总结,我要求学生们介绍新的成员。程序很简单:新成员只需现有成员推荐,并由我发放会员卡。接受卡片时,新成员要声明了解我们的规则,并宣誓遵守这些规则。这一要求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
2017年11月28日
其他

德里达:信仰和知识(一)

19.我们讨论的难题,以其最抽象的形式可能会成为这样的问题:启示性是否比启示更始原、因而也独立于任何宗教?它在各种结构和与之有关的分析中是独立的吗?这是否就是根源的--
2017年11月22日
其他

读者稿件 | 布伦塔诺论内省和回忆:一个再考察

布伦塔诺的原始表述出现在《从经验立场而来的心理学》的第二章的第九节。这节的标题就是“为什么没有内省是可能的并且为什么每一个心理现象都是有意识的假定不会导致无限倒退”。在这一节中,布伦塔诺说到:
2017年11月22日
其他

新知 | 哲学家到底吃啥?喝啥?思考啥?

读那些吸引你的东西。如果事实证明一本书是无趣或无关,或不那么好的话,那么就放下它,去找更好的东西来读。在过去二十年间出现了许多哲学辞典,手册和指南/研究导引。这些可能是既超乎想象地有用又非常地有趣。
2017年11月22日
其他

思考“自我”的两种方式

338f.)。胡塞尔在这一时期显然像拒绝物理学形而上学一样试图远离自我形而上学的立场。即使在1907年“事物与空间”的讲座中,胡塞尔仍然强调,现象学分析所说的思维,“是无人的思维(niemandes
2017年11月21日
其他

读者稿件 | 西方思想之形而上学的基本立场

3、影响深远的正能量之书。《沉思录》是古罗马皇帝奥勒留终其一生的灵性思考,是对自我灵魂的拷问,阐释了人的德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如何能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等,时至今日仍影响着一代代社会精英和普通人。
2017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