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哲学日|对这40个问题,你和1800名哲学家的看法是否一致?

点击蓝字关注👉 哲思学意 2021-11-18
转载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公众号
今天是世界哲学日,你是否会好奇,专业的哲学从业者们会如何看待各类哲学问题,他们是否会和我们持有类似的立场?

让我们看一下哲学家们相信什么。这也许是我们和专业哲学家们最接近的一次,但是很多立场或许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所以不妨把这看作是一次了解各种理论观点的契机,在世界哲学日,打开SEP(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或者其他相关书籍,查查看里面感兴趣的(不认识的)词吧!

2020年PhilPapers调查的结果现已公布,其中包括近1800名哲学家(主要来自北美、欧洲和大洋洲)对于各种哲学主题和问题的回答。
在对这些问题的评论中,西澳大学的David Bourget和纽约大学的David Chalmers解释了这一调查的价值:

像这样的调查在哲学中至少可以发挥三种作用。首先,今天的社会情况就是明天的历史,这些调查结果可能对未来从事哲学史工作的人员有些用处。其次,关于哲学家们分别持有哪些观点,哲学家经常会诉诸社会调查得出的论断,比如在判断哪种哲学观点需要被认真对待的时候,这样的调查论断必须是有根据的。第三,如果哲学确实是不断在向真理迈进的话,那么哲学家的这些观点可能会为这一过程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但是,关于哲学是否确实在迈进真理的道路上尚不清楚,所以我们并不做出第三个论断说,哲学家的这些观点提供了指导;不过,相关的调查显然可以在哲学实践中发挥前两个作用




这个调查问了四十个“主要”问题和六十个“衍生”问题。

下面是关于“主要”问题调查结果:

说明:表头中的Inclusive表示选到这个选项的实际回答者总数(回答者选择该选项的同时可能选择了其他选项,如回答者可能同时接受多种立场),Exclusive则表示只勾选这一个选项的实际回答者数量。为简化列表,作者只在两项数据偏差大于3%的问题下才给出Exclusive数据,通过两项数据的差值可以看出这些问题下勾选多个选项的回答者的数量。n代表实际回答人数,%代表占比。

——译者注




Bourget和Chalmers指出,鉴于被调查者不尽相同,上图中的结果并不能直接与2009年的调查结果作比较。但他们根据连续两届参加的被调查者给出的回答,找出了如下一些变动较为明显(包括由确定的观点转向摇摆)的地方:


  • 在电车问题中从选择改变轨道转为选择不改变轨道的(旁观者视角)。


  • 转向非经典逻辑。


  • 在道德判断中转向非认知主义。


  • 在关于知识的主张中,放弃恒定主义。


  • 对于抽象事物的看法转向柏拉图主义。


  • 放弃“不存在自由意志”这一观点。

他们在评述中对哲学家所持观点的变化做出了更为细致的纵向分析。

(https://philarchive.org/archive/BOUPOP-3)


以下是一些新增问题的调查结果:

  • 81.7%的被调查者认为堕胎在一些情况下可以被允许。

  • 75.1%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应允许死刑。

  • 关于意识,支持人数占比最高的观点是功能主义,有33%的被调查者支持这一观点。

  • 有51.3%的被调查者接受可延展心灵理论的部分版本(some version of the      extended mind thesis)。

  • 50.9%的被调查者赞同修改性别种类。

  • 40.4%的被调查者赞同取消种族种类。

  • 64.2%的被调查者认为关于人类的基因工程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被允许。

  • 44.9%的被调查者愿意承认灵魂不朽,41.3%的被调查者不愿意,还有13.6%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其他”选项。

  • 在元伦理学领域,自然主义实在论压倒了非自然主义实在论与建构主义,成为最为流行的立场。

  • 约30%的被调查者支持资本主义,而53%的被调查者支持社会主义,还有接近2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其他”选项。

  • 56%的人认为哲学知识“有很多”,32.5%认为则认为“极少”,而尽管该回答自身存在悖论,但是仍然没有阻止有3.6%的人认为“不存在”哲学知识。

  • 认为时间旅行在形而上学上可能和不可能的被调查者几乎各占一半。

  • 仅有2%的被调查者认为微观粒子可能是有意识的。


Bourget 和Chalmers 的分析还包括哪些对不同问题的回答之间具有关联性,如需查看完整结果和进一步的分析请访问如下网址:https://survey2020.philpeople.org/。
欢迎探讨!

注释及参考文献:

[1]   以上内容译自:https://dailynous.com/2021/11/01/what-philosophers-believe-results-from-the-2020-philpapers-survey/。

[2]   https://survey2020.philpeople.org/。

[3]   Hidalgo, Javier (forthcoming). You Survive Teletransportation. Think.

[4]   Koons, Robert C.&Pickavance, Timothy(2014).Metaphysics:The Fundamentals. Wiley-Blackwell.

[5]   李章吕,论纽科姆难题的因果决策结构及其消解方案[J],《哲学分析》,2015,6(06)。


译者:邹贤哲、余振翔、李梓昂


排版:刘力


 


微课推荐

01

  20位哲学家醍醐灌顶的生命策略  
 普通人学习哲学,并不是要做学问,而是想从哲学中获得启示,再匹配到自己的人生经验上,不断地思索、怀疑、反思······从而组织成自己的哲学,找到应对各种问题的方法。 这门哲学课程将围绕人生中有关孤独、爱恨、生死、迷惘、欲望等20个“大问题”展开,每个“大问题”分为5讲,为你讲述海德格尔、亚里士多德、叔本华、尼采、加缪、柏拉图、萨特等20位古今哲学家的思想体系,从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策略。

02

  104堂跨越2000年哲学史的智慧课程  
 这门课程不追求“效率”,并非把教科书式的哲学导论直接扔给你,而是精心地把艰深的思想“研磨”成生动的故事和轻松的讲述,用一整年的时间,通过104堂课程,带你一点点了解漫长的哲学史和哲人的思想精髓。 主讲人会为你解析《存在与时间》《理想国》《沉思录》《会饮篇》等20本经典哲学著作的精华内容。涵盖古希腊罗马哲学、近代早期西欧哲学、德意志古典哲学、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等内容。

03

  100+部文艺作品的哲思与启示  
 每堂课程开始,主讲人都会以一部电影,一本小说或一首乐曲切入,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从鲜活的感情经验和体悟出发,再上升到哲学性的疑问和反思,让听众更轻松地打开哲学思考大门。 另一方面,好的文艺作品除了娱乐的功能,背后还包含着一种生命体验、一种生活的可能性。深刻地理解文艺作品背后的内涵,不拘泥于自我,更加了解他人,了解外部世界。

 △
点击试听专栏《姜人生哲学到底——20位哲学家的生命策略》
  大咖推荐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姜人生哲学到底 ——20位哲学家的生命策略》专栏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