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起来学艺术史04 │ 神经美学、阿富汗考古与程式


从图像学到形相学,了解世界文化的渊源,乃至追问世界诸文明的精髓,都离不开对世界艺术历程的鉴赏与理解。为了从“图-词-物”层面深入理解艺术史,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拟通过梳理学界相关资讯和学术内容,结合文明研究与艺术现象的理解,从通识教育与综合美育的着眼点出发,面向全校学生进行知识共享,以利大家拓展视野,发掘兴趣,寻找灵感。

本期将涉及以下关键词汇:园林、绘画、考古

(点击图片可查看原文)

文章推荐/

01

1.“极乐世界”与中国——18世纪英国斯托园中国屋研究

“极乐世界”是一个褒义的且适合在花园、园林语境中使用的词汇。位于英国白金汉郡(Buckinghamshire)西北方的斯托园是英式园林的代表,其建造活动始于17世纪后期,到1770年代末基本定型。作为斯托园重要组成区域的“极乐世界”,主要是在18世纪30年代完成的。尽管“极乐世界”不是全园面积最大的区域,但建筑物及景观却密集分布,而且其造型、材质、主题不尽相同,乍一看略显拥挤、混乱,不如园林西侧那般疏朗、清晰,却显示出与西侧已建成部分不同的设计理念。本文从从斯托园的景观入手进入“极乐世界”内部,探讨“极乐世界”是否体现了某种基于建筑或是造园的思想,各不相同的建筑及其周围环境如何成为意义的载体,以及它们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


02

2. 神经美学专题 | 悲伤情绪中的审美体验

本书着眼于人在悲伤和快乐情绪下对美的体验,对此类过程中的神经机制开展了研究。这两种体验的共同特性在于“美”,却与相反的情感效价相关联。20位受试者在一台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扫描仪中观看并重估120幅图片,这些图片已经由每位被试分为以下四类:悲伤之美;快乐之美;没感觉;难看。在受试者的两种审美体验过程中,内侧眶额叶皮层(mOFC)处于活跃状态。另外,这两种审美体验介入大脑的不同区域:快乐之美涉及到与积极情绪相关的大脑区域,悲伤之美则涉及到与消极体验相关的大脑区域。


03

3. 纪念但丁逝世700年:现当代艺术中的《神曲》

2021年是文艺复兴先驱、欧洲最伟大的诗人但丁逝世700周年,从他故乡佛罗伦萨的乌菲兹美术馆,到他的安葬地“中世纪马赛克之城”拉文纳,诸多纪念展览、演出讲座轮番上演。而在意大利之外,全球性的但丁纪念展览也出现在美国、葡萄牙等不同国家。因疫情缘故,全球特别展览的一部分“至暗地狱与至上星光:现当代艺术中的但丁《神曲》”姗姗来迟,终于在2022年的春天亮相德国柏林版画素描博物馆。


04

4.当代史学 | 大卫·萨默斯:艺术史研究中的“程式”

1981年,萨默斯应邀撰写了《艺术史研究中的“程式”》(“Conventions in the History of Art”)。在作者看来,程式这个词引出的许多问题都是艺术史的核心问题。不过他并不打算深究程式观念的源起,而是先说明程式不是什么(即它与什么相冲突或者说对立),然后表明,程式与风格紧密联系。于是,这位艺术史家评述了19末至20世纪各大学者关于程式与风格的观点,并表露出他自己的勃勃雄心。他想创建一个更普遍的理论模式,一个能够说明多种风格变化的理论模式,并试图从程式里探求出路。《艺术史研究中的“程式”》提出一个看法:“要理解形式与含义之间的关系,程式是关键。它在最深刻的层次上把艺术家与观众联系在一起,可能是风格形成和发展最基本的动因。”


05

5. 阿富汗,有一件中国人参与的大事!

本文介绍了关于中国学者参与维护修复巴米扬石窟的工作过程。阿富汗是亚洲之心。不仅位于东西方文化交通“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其相对封闭的山地高原也保留了大量古代文明。世界文化遗产“巴米扬考古文化景观”是全人类的骄傲,巴米扬有750多座石窟和130多座城塞,周边山谷还有大量未探明的地下遗产,代表了古代琐罗亚斯德教、佛教、伊斯兰等宗教文明发展融合的典范。但随着自然风化侵袭和人为破坏,尤其是频发的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大部分遗址都处于紧急濒危状态,近年来一直牵动着世人的心弦。 


06

6. 仰望“星空”的考古学家В.Д.库巴列夫

В.Д.库巴列夫(Владимир Дмитриевич Кубарев)于1946年8月14日出生于阿尔泰边疆区,2011年5月8日去世。В.Д.库巴列夫早年从事气象工作,后来跟随А.П.奥克拉德尼科夫(Алексей Павлович Окладников)院士从事考古发掘与研究。他几十年如一日领导北亚考古探险队东阿尔泰支队的考古工作,共发掘了800多个不同时期和类型的遗迹。В.Д.库巴列夫在俄罗斯阿尔泰共和国境内发掘的大约250个巴泽雷克时期的墓葬,是任何巴泽雷克文化的研究者所无法忽略的材料。2021年11月23日下午,在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考古与民族研究所,作者采访了В.Д.库巴列夫的儿子Г.В.库巴列夫,一位在突厥考古、岩画研究等领域追随其父的考古学家。

/ 展览推荐/


07


7. 来看古代欧洲版画里的“神奇动物”!

德国柏林画廊现正推出以神奇动物为主题的特别展览,集中展出馆藏的31幅15至18世纪版画艺术作品,创作者包括与丢勒齐名的德国文艺复兴巨匠老卢卡斯·克拉纳赫等艺术大师。本次展览持续至2022年6月12日,正为人们架起一个通往神奇动物世界妙趣诡谲的艺术通道。


08



8. 今年的威尼斯艺术双年展有多野?

今年威尼斯艺术展主题为《梦想之乳》,来源于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利奥诺拉·卡林顿 (Leonora Carrington)的一本书。超现实的策展主题给予了艺术家们极大的创作空间,“变化”和“幻想”是本届双年展最核心的元素。根据主题,策展人塞西莉亚·阿莱曼尼(Cecilia Alemani)希望艺术家们特别关注三种领域:身体的表现及其变形;个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物体与地球之间的关系。这是一场迫切需要艺术家们植根于现实社会,发挥人类变革畅想的艺术展览,它必定做好了让观众们瞠目结舌的准备。

书籍推荐/


09

9. 重磅推荐| 神秘绘画鬼才,独家授权,震撼集结

本文介绍推荐《尼古拉·萨莫利》一书。尼古拉·萨莫利以极为迷人的具象绘画和雕塑而闻名。伴随巴尔蒂斯、弗洛伊德等现实主义艺术家的相继离世,以及基弗、里希特等艺术大师的老迈,全球范围内几乎找不到具象艺术发展的新的可能,陷入到趋同和乏味的艺术趣味之中。萨莫利的出现令困顿的艺术界燃起了新的希望。他的具象作品将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技术转化为令人难忘的当代图像,一种全新的“暗黑”风格,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收藏家。


10


10.《高贵静穆:哈达佛寺遗址出土造像》电子版免费下载

本文为《哈达佛寺遗址:法国驻阿富汗考古代表团发掘报告》电子版节选。哈达佛寺遗址位于阿富汗东南部的贾拉拉巴德。年代为公元2~8世纪。中国古代僧人法显和玄奘曾访问这里。20世纪20年法国考古团在此进行了发掘。寺院内的塑像用黄白色石膏制成,有佛、菩萨、僧人、俗人、神怪等。塑像形象逼真,手法写实,技术熟练,具有明显的古希腊罗马风格,但比前期希腊风格的犍陀罗佛像更富于古典主义的高贵、单纯、静穆的气质。


往期回顾:

一起来学艺术史01丨疫情时代的视觉与图像

一起来学艺术史02 | 符号与技艺,地图与考古

一起来学艺术史03 │ 图像时代与环境媒介


文案 | 徐妍 卢菲凡 刘雅涵  严嘉欣  朱湛言 顾嘉茵 戴佳晴

排版 | 王珏

审核 | 邱弼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世界艺术史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