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媒江湖史|在面临被砍和频繁遭删的夹缝里,活着

春秋文娱 文娱春秋 2023-07-10

2022年12月,先后发生了几个与“网络媒体”相关的刷屏事件。

月底,网易新闻的年终策划刷屏。这个策划只是把重大事件做了简洁汇总,克制和精炼,但一如传统,免不了被404,却在网友中备受赞誉。

就在网易策划刷屏的10天前,新浪网要被微博收购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尽管后来证实只是购买新浪总部所在大厦,这也让人对新浪新闻客户端的命运捏了把冷汗。

中旬,腾讯新闻客户端也刷屏了——马化腾在内部员工大会上对该产品的批评,原话是这样的:“继续这样做下去没有意义,整个(腾讯新闻)砍掉都可以。

同为传统网络媒体,境遇各有不同:

一个备受外界热捧,一个变卖家产续命,一个遭遇老板冷对。

但对于当下的图文网媒而言——更确切说是“模仿今日头条信息流模式”的新闻客户端们,都面临一个共同危机:

在短视频及社交媒体成为主流的当下,业务形态早就到了瓶颈。


要卖给微博的新浪总部大厦

1



除了今日头条,其它几大新闻客户端的前身,都是十多年前的“门户网站”——一开始只是概括“入口网站”的意思,后来变成了狭义的“网络媒体”代称;而现在,这个古早的词汇,很多00后闻所未闻。
当年的“四大门户”——新浪、网易、腾讯、搜狐,从上世纪末成长、鼎盛到2014年逐渐式微,这个阶段的载体主要是PC端。后来在2008年起步的凤凰网一直自称“第五大门户”,但貌似未被四大接纳,却依托凤凰卫视的内容站稳脚跟,至少早年在国际新闻和军事领域,能跟四大门户掰一掰手腕。
今日头条2012年创建伊始,只专注于移动端,不设PC网页版本。这是当时今日头条区分于门户最重要的特征。
20年多前,上网入口就是所谓的“门户网站”,那时,也仅有PC而已。国内先行者是搜狐。
1996年,张朝阳顶着麻省博士的名头,回国创业,拿了赫赫有名的MIT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帝教授的风险投资,创建了爱特信公司。
折腾两年,都快倒闭了,恰好雅虎大行其道,张朝阳如醍醐灌顶,原来还可以这么搞!
1998年2月,搜狐网横空出世了。
本来,搜狐要模仿雅虎做搜索引擎的,把各种信息汇集起来供人查阅,后来发现,网友们对于各类新闻事件、即时信息更感兴趣,于是,开始专门转载新闻资讯内容。张朝阳真正开始做搜索引擎是2004年推出搜狗,这个名字其实来自于2001年冯小刚《大腕》里的吐槽,电影里其中一个葬礼赞助商就叫“搜狗”——影射当时如日中天的搜狐。
搜狐的信息聚合页面,算得上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门户。
1999年1月搜狐的首页
1998年12月,新浪成立,是国内的四通利方和海外的华渊网合并而来。早年,四通利方是做电脑软件的,后来开设了线上论坛,有很多牛人混迹于此,比如当时网名李寻欢的如今果麦文化创始人路金波、情景喜剧神剧《武林外传》编剧宁财神等。四通华渊合并后,才转做新闻门户。在日后常年主导新浪内容体系建设的陈彤,就是四通利方的论坛版主。
都说新浪和陈彤开创了门户新闻模式,但客观说搜狐才是先行者,但无奈的是,搜狐没有自己的那个陈彤。
身处广州的网易,最早做2B生意——给邮政系统开发软件,后来面向普通用户,做了现在的电子邮箱。在新浪和搜狐创建后,网易也紧随其后,做起了门户。
四大门户里,现在最强的腾讯,其实做门户最晚。2003年,从网易跳槽过去的孙忠怀,主导了腾讯网的诞生。由此,四大门户格局定了下来。
当年,在IT名记方兴东笔下,以张朝阳为首包括丁磊、马化腾、王志东(早期的新浪CEO后来悲情下台)等人在内的互联网创业者,是被称为“数字英雄”的,可见其时荣光。
虽然腾讯成立门户最晚,但依托QQ和游戏(后来又有微信),成为中国互联网的顶尖玩家。先行者搜狐却敬陪末座,而今只有老张的物理课名声在外了。
虽然早在1998年门户就开始搞新闻了,但真正让外界对所谓网络媒体有感知,还是在新浪搜狐创建3年后。
2001年的“911事件”成为拐点。那天,陈彤指挥的新浪快讯不断,根据海外电视台编译的报道一篇篇发出来,打破以往所有传统媒体准则,成为国内网友获取911事件的首选渠道。
新浪一战成名。甚至于,在很长时间里,它就是门户网站和网媒的代名词。
2005年,陈彤出版了一本名为《新浪之道》的书籍,对网络新闻的实操进行了全面阐述,一度成为网络编辑的必读书目。


2



PC端时代,各大门户此消彼长,在网络新闻领域其实没有垄断地位的“绝对王者”。
他们各有特色。
新浪以快速闻名,网易以策划闻名,腾讯……以QQ弹窗闻名,而搜狐嘛……以张朝阳闻名(好吧现在还是)——玩笑归玩笑,搜狐新闻其实在最近几年保持了媒体风骨,上海封城时,他们深入其中,冲破重重阻力,带回不少优质报道,其官微简介,一度写着“尽量晚一点投降”。
然而,时势造英雄,昔日的数字化先锋,早就湮灭在滚滚红尘中。要不是张朝阳这一两年持之以恒教物理,整个搜狐的存在感极其之低。
20年前,除了四大,试图进军门户网站的,还有李嘉诚投资的TOM网,联想创立的FM365,以及第一个在纳斯达克上市所谓“中概股公司”中华网。FM365早就消失了,中华网和TOM现在虽然还能打开网站(也不容易),但都是苟延残喘。

当年的FM365还找了谢霆锋周迅代言
在那个时代,除了新浪的陈彤,其它门户新闻的管理者,大多从传统媒体转型而来的(跟现在大多内容产品都由产品经理主导完全不同),并在几个门户间流动。
创建腾讯门户的孙忠怀最早加入的互联网公司其实是TOM网,然后又去了网易主管内容,但这两份工作都相当短暂,2003跳槽至腾讯,10年后又参与创立腾讯视频并全职管理这块更有前途的业务;腾讯网后续历任总编辑有王永治(新华社记者出身)、陈菊红(来自南方周末)、李方(最早在中国青年报当编辑,也像孙忠怀一样曾短暂任职网易)等人。
孙忠怀离开网易后,继任网易总编辑的李学凌来自搜狐,最早在《中国青年报》任职,2005年离职创办了YY;此后,网易历任总编辑如李勇(离职后创办猿辅导)、唐岩(“有态度”这一口号其实就是他提出的,后来创立陌陌)、赵莹、陈峰(之后网易其实再无设立总编辑这个实质性职位)悉数有传统媒体背景。
搜狐最早负责网站运营的是古永锵,古离职后龚宇接替,众所周知,两人后来分别创办了优酷和爱奇艺。而搜狐早期内容总编辑是李善友,离职创业做了不成功的酷六网,现在是混沌大学的创始人。继任者中,知名的有来自凤凰卫视的刘春,南都周刊创办人陈朝华等。
与其他门户“铁打的网站流水的总编辑”不同,陈彤直到2014年才离开新浪,呆了17年之久,是“最长寿”且原生的新闻门户管理者。当时他的去职还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有人称是“门户时代的终结”。一语成谶。PC时代门户的风光,确实一去不复返。陈彤在时,新浪就每况愈下,勉强靠微博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船票,他离开后,继任者周晓鹏2017年也加入了阿里,接手总编辑的孟波早年则供职于南方都市报及新京报等媒体。
可以这么说,门户体系出来的创业者占据当下互联网的半壁江山。现在的“爱优腾”三大长视频网站,即悉数由当年的门户老将创办或掌控。
然而,就像“爱优腾”成不了靠会员收费模式存活的Netflix一样——创作受限,国内的新闻网站也成不了“赫芬顿邮报”(比肩国际大报的原生网络新闻网站),没有采访权是一回事,主要是没办法想咋写咋写。
可以想象,纯靠内容,当时的新闻门户们难以活命。
所以,尽管门户模式在中国早就成熟,却始终没办法借此盈利——以至于2001年网易因虚报收入一度面临被纳斯达克“强迫退市”的厄运,丁磊险些被逼宫下台。而新浪的王志东则是在那一年被资本成功踢出——离开了自己一手打造的公司。王志东“被离职”事件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因涉及商战、内讧、撕逼、资本无情、英雄落幕等多种元素,轰动一时。

新浪对于王志东离职的报道
直到——门户网站们找到了SP业务才真正开始赚到钱。所谓SP,也就是通过网络发送短信、彩铃的服务提供商,但风险非常高(会出现大量垃圾广告、涉黄涉诈等),2004年相关法规出台后该业务全面被迫叫停。网易腾讯摸索出了游戏这条路,新浪先做博客又做微博得以续命,搜狐则在张朝阳契而不舍的折腾下彻底掉队。
字节跳动的第一款产品“今日头条”2012年上线时,没有引起任何门户的注意。
当门户还努力维持着媒体风骨时——尽管不赚钱,张一鸣却把新闻完全当成了一门“生意”——这一点,根本不是时任新闻门户主导者所能理解的。
今日头条创立3年后的2015年,这个名字才列进了所有门户网站的竞争对手名单内——终于跻身行业公敌。

3



2015年后,今日头条迅速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更被视作移动互联网的重要一极。
其实,不是所有门户都后知后觉。
2010年时,网易新闻就在研发移动端产品,应该算是最早涉足其中的一家。2012年今日头条创办时,网易新闻移动端产品也有了一定规模,“每日轻松一刻”等特色栏目上线,在大量易友中间蔚为流行。
到2013年,所有门户都上线了移动端产品。然而,仍未觉察到今日头条的致命威胁。
甚至于,新浪早在今日头条估值仅30亿时就投资持股5%,由于看不上他们的模式(也因为自身有新闻业务),不到两年,股份抛售一空。
不仅门户搞不懂今日头条,连互联网老炮周鸿祎也看走了眼。他跟新浪一样,最早参与投资,却也很快抛售——理由是要套现私有化360。按现在字节跳动近2万亿估值计算,新浪的曹国伟和周鸿祎丢掉了六七千倍收益。后来每每谈及此事,周鸿祎都毫不掩饰地痛悔不已。
尽管,在今日头条创建时时,四大门户也都开发了自己的移动端,但前者发明了以极低成本获取海量内容的“自媒体模式”,这是和门户的最大分野。当门户还靠编辑吭吭哧哧搬运新闻、策划专题时,今日头条就由大量网友提供内容,并支付极其之低的广告分成费用,然后再把这些内容分发给下沉市场用户。一段时间内,还形成了“做号党”产业链,一帮农村大妈靠复制粘贴,出炉一篇篇热门文章。

除了“自媒体”这个模式的分野,另一个不同——门户的内容都是标题客观中性、有出处的“新闻”,今日头条上却是泥沙俱下的“艳情野史”,以“震惊体”“标题党”传到每个对内容没要求的三四五线乡镇人群手机里。如果那时去看今日头条,即便是最时尚新潮的内容很可能也是某位农村大妈发出来的——无意歧视大妈,仅是比喻,指今日头条过往很多内容没有任何编辑门槛。


今日头条曾因内容低俗问题被整改

很多以新闻媒体为毕生志业、怀有一定理想的门户编辑们,怎么可能弄出这种内容呢?严格来说,就是——严肃新闻对阵垃圾内容,败下阵来。不过,这两年,今日头条显然对质量有了要求,至少能感知到对于品质或深度内容的重视。
彻底醒悟的门户主事者们,不是想办法用另外一个新模式击败今日头条,而是使出了一个惯用的“杀手锏”——
模仿它。
于是,2015年后,包括四大门户在内的所有新闻客户端产品,全部变成了信息流模式,PC端网页则是鸡肋式的存在着;而内容来源,也改为各种“号”所承载的自媒体内容。
然而,只得其形,难有其神。即使到现在,今日头条的自媒体后台系统仍然秒杀任何模仿者,从易用性上看,无一可比。可以这么说——抄都抄不会。
2016年,是另一个分水岭。
这一年,今日头条彻底甩开了它的模仿者,DAU(日活跃用户)全面超越四大门户。当年10月,其月活过亿,日活6000万。2017年7月,今日头条日活1.2亿,不到一年,日活翻番。“下沉市场最大巨头”就此炼成。
网易新闻,起了大早赶了晚集,在2016年迎来高点后,开始走下坡路。
而新浪新闻也不复门户时代的王者气势,2022年底,传出微博要收购新浪的消息,儿子买父亲,也是闻所未闻,虽然后来证实只是购买新浪网持有的北京总部大厦所有权,但在最初收购消息传来时,居然没人意外。这才说明问题。
能与今日头条一战的,仅有腾讯新闻——而且还要靠微信、QQ导量的情况下。但七八年间,折腾来折腾去,竹篮打水一场空,对标头条的天天快报、看点等资讯产品,无一成功,陆续关停了事。
而腾讯新闻主体定位摇摆不定,2021年,陈菊红调岗,李方离职,来自网易云音乐的产品经理王诗沐成为一号位——传统网媒彻底迎来产品经理做新闻的时代。不过,王诗沐在一年后也无功而退。2022年5月,由腾讯视频调来的另一个技术型高管何毅进接任。
半年后,干的咋样?用马化腾的话说就是——
“我跟jonathan(何毅进,腾讯新闻负责人)提了很高的要求,动作必须要到位,果然很快10月份就扭亏为盈了。”

腾讯大厦上的标志就是其门户网站LOGO

4



2019年1月9日,在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分享了自己对于各种产品的看法。当时,他提到信息资讯类时说:
“如果是一种信息资讯类的工具,那么应该是帮助用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面获得最有用的信息。”
按照他的设想,所有信息流模式的资讯产品,无一合格——即便时隔4年后。
能在今日头条里一目了然看到当天最重要新闻吗?
能在“腾易浪狐”新闻客户端迅速发现有用内容吗?
拜算法所赐,信息茧房里,读者仿佛被粘液包裹的胎体,围绕周边的,都是黏黏糊糊的东西,可能是口粮,也可能是口水。但不客气的说——口水居多。
对于算法,早在2016年底,就有过一轮争议,当时张一鸣的观点是——“算法没有价值观”,这是从“技术没有善恶”演化而来。
不过,在2018年今日头条被短暂下架、另一热门APP内涵段子永久关停后,张一鸣公开道歉,并修正了对于技术的看法:
“我们过分强调技术的作用,却没有意识到,技术必须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传播正能量,符合时代要求,尊重公序良俗。”

张一鸣
之后,今日头条整改的结果是——
专门把正能量内容整合到一个区域置顶,下面,不变。
如果说,张小龙是中国第一的产品经理,为什么没有新闻客户端照着他的想法做产品呢?
只有一个理由——利益使然。
张小龙的设想,就是把所有重要的、有效信息聚合,一目了然,杜绝低质量内容,更不要口水爽文,这样,基本就阻击了大量所谓“做号党”产出的垃圾——针对的是高净值人群。这一以贯之了张小龙的产品理念——用完即走,而非沉迷其中。
可是,大量下沉用户,可不想看所谓的“重要内容”,就想看消磨时间的东西,不管是真实还是虚假,让人开心就成。
剥离了这些长期让人沉迷的内容,过亿DAU还怎么保持?
所以,如果为了保持高DAU及停留时长,非用算法让人沉溺不可,并搭配上数之不尽的口水文章,让用户陷于其中不可自拔。
听着,像不像资讯鸦片?像就对了,这才是信息流们要达到的效果。
高端用户——所谓的五坏内人群,能有多少呢?天花板肉眼可见。所以,张小龙的理念,没人理会也就实属正常。
当然,现在资讯产品今非昔比,2018年短视频时代全面来临后,更是成为昔日黄花。即便在字节跳动内部,今日头条的地位早就大不如前,抖音才是他们的未来,不,应该是TIKTOK。前阵子,今日头条的CEO陈熙不是才调往TIKTOK担任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吗?
毕竟,国外做内容,没限制。

5



回到开头。
网易新闻这次靠策划刷屏,能见度突然一下子增高了,应该说,比砸多少钱推广都有用。
具备品质的原创策划,毫无疑问,是新闻平台的价值基础。
2022年12月20日,在被老板批评不到一周后,腾讯新闻也有了动作,提了个概念——“美好内容”,还开了一场“美好内容品鉴会”。
尽管“美好内容”一词似是而非,却可以看出向“丑恶”垃圾内容告别的潜台词——希望的确如此,而非我们误读。
被今日头条带到坑里后,花了七八年时间,以前的门户媒体们才又爬上岸,兜兜转转,或许,在内容上,还是要回到过去的老路——尊重用户、敬畏新闻。
然而,一个坏消息是,可能回不到以前了,理由很简单——
面临更严格的监管。
怎么破?
张小龙也要沉默了。
但也有一个好消息——
此前有传言网易新闻年终策划团队负责人被“连降三级”,据悉,不实。

【文娱春秋·江湖史】系列
广电江湖史娱记江湖史武侠江湖史

撰稿|斯笛梵
策划 | 文娱春秋编辑部



本文系「文娱春秋」原创内容我们关注文娱产业的发展相关合作请私信或发邮件至 wanghai@wanghai58.com

往期回顾


【文娱产业观察】
爱奇艺的“奇袭”|又双叒盈利了
脱口秀社会学|虚假的满足

建议杨幂新剧改名《谢谢你老戏骨》

阿瑟真的火了吗?

肖战又摊上事了?


【人物专访】
我在《卿卿日常》里当“海王”

对话姚谦|顶级词人的“忏悔录”

为脱口秀摸爬滚打的女孩们

崔健心中唯一净土,要活不下去了

隐入尘烟导演李睿珺自述


【特写】
李宇春,零点跨年的情绪白皮书
润 误 戏 无 声|2022文娱杂记
赵丽颖,居然成了杨幂们的天花板?
梅西为什么能封神?这部电影有答案
“孩子是我们的软肋,也是盔甲。”
一代名媛又走到了时代潮流前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