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杨林贵:莎学情结 幕后台前——纪念中国莎学活动家孙福良先生

本文即将发表于《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五)》,浙江大学出版社。经作者授权,在此先行推送,以飨读者。

莎学情结 幕后台前

——纪念中国莎学活动家孙福良先生

杨林贵

作者简介:杨林贵教授是国际莎士比亚学会执委、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分会副会长。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博士,在美国高校执教多年,主讲莎士比亚研究等课程。现任东华大学特聘教授、莎士比亚研究所所长、外语学院副院长。国内外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类成果10余部,主编的《莎士比亚与亚洲》在美国出版。最近成果包括莎士比亚研究丛书(5册,商务印书馆,2020)。

     2020年12月24日接到孙福良老师给我的略长的回复短信,其中提到“因耳疾失聪无法电话联络”。此后我就一直惦念着,想去拜望他,但又不想轻易打扰他休养,当时冬季上海局部疫情警报,不能随便走动,始终未能如愿。而今竟然接到噩耗,永远失去了这位谦和的师长和“老友”(他如此称我)。我与孙老师近30年的忘年之交,竟从此画上了句号,成了我的终生憾事!

     虽然我与孙老师有更多交集,是在他从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等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但我眼中的孙老师始终是上世纪90年代初那个主持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工作的学会领导,意气风发、帅气干练(不知为何我曾一度觉得他酷似著名电影演员达式常),却不失亲和谦逊的学者气质,一直带着对莎学的浓厚情怀。他早在1980年代就出版过专著《莎士比亚在中国舞台上》(曹树钧、孙福良合著)和其他几部莎学编著(后来还出版过创意产业管理方面的著作)。这虽算不上是著作等身,但他对于中国莎学做出了更为重要的贡献。他以非凡的组织才能和亲和力,致力于组织莎学活动和文化学术交流活动,能够协调多方资源,为中国莎学事业倾尽努力。

     在中国举办的几次重要莎士比亚活动中,都有他的杰出贡献,但大多时候他都甘于在幕后辛苦操持,而让其他莎学学者、莎剧译者、导演及演出人员等走在台前唱主角。早在1986年4月“首届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他负责上海演区的策划和协调以及学术研讨工作。1994年9月,已经当选为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孙福良先生,是“94上海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演出包括有来自英国的《麦克白》、澳大利亚的《驯悍记》、德国的《仲夏夜之梦》、美国的《冬天的故事》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中国的《奥赛罗》、《亨利四世》《王子复仇记》《特洛伊洛斯与克瑞西达》等20余台莎剧。同时举办了关于莎士比亚表演、翻译和研究的学术研讨会。在孙老师和曹树钧老师的关照下,本人担任了大会期间国外演讲嘉宾的翻译工作,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并领略了孙先生的风采,也是我与他开始有更多直接接触的开始。

     此后,他与中莎会其他领导一起筹划组织中国莎学代表团,参加第六届世界莎士比亚大会,在那个年代中国莎学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首任会长曹禺先生和时任副会长方平先生(1998年后任会长)的关照下,由孙福良、曹树钧、孟宪强等具体负责代表团的组织工作,得到文化部和国家教委的批示和支持,两部委批准联合委派了十一人的中国莎学代表团。1996年4月,孙福良作为副团长(团长为方平先生),带病坚持率领代表团远赴洛杉矶参加大会。会议期间,组织了中国莎学代表团与国际莎士比亚学会主要负责人的特殊会见。会见人员除了副团长兼任秘书长的孙福良教授(方平先生临时有事未能出席),还包括代表团两位副秘书长曹树钧和孟宪强教授,本人得到孙老师和代表团其他位前辈的信任,作为代表团秘书(兼翻译)参加会见。国际莎士比亚学会人员包括时任执委会副主席斯坦利·威尔斯、秘书长罗杰·普林格、美国莎士比亚学会秘书长南希·霍奇等。中国莎学代表团推举方平先生进入国际莎士比亚学会执委会,中国学者进入这个重要国际学术组织的领导层对于中国莎学意义深远。会议期间还促成了中国莎学界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莎学组织和学者合作交流的意向。在会议期间与孙老师共处的时光和近距离接触,让我不仅深切感受到他对我的关怀和鼓励,而且学习到了他虚怀若谷和甘当绿叶的组织者和活动家风范。

     如上活动在莎学圈的朋友大多耳熟能详,在这些活动中孙福良老师都是核心人物,活跃于台前幕后,不辞辛劳。我下面主要回顾一下2010年本人回国以后与孙老师因为共同的志趣合作组织或者一起参与的莎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他甘当绿叶的精神体现得更加明显,也更加令我感怀。

     2012年10月,我们合作筹划了“上海莎士比亚国际学术论坛——暨朱生豪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此前本人已经邀请了国际莎学专家参加将在10月底进行的东华大学莎士比亚研究所成立活动。其中有莎士比亚学会执委会的两任主席:刚刚卸任的两届主席吉尔·莱文森教授和时任主席彼得·霍尔布鲁克教授等人。孙老师不仅全程支持我的筹备工作,而且提议同期举办莎士比亚翻译家朱生豪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邀请国际专家参加。在孙老师的协调下,纪念活动同时在朱生豪的故乡浙江嘉兴和他的工作地上海举办,就有了“2012年上海莎士比亚国际学术论坛暨朱生豪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孙福良先生发挥个人影响力,动员并协调了如下机构参与这次活动: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主办单位)、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支持单位)、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莎士比亚研究中心及上海松江文化创意园有限公司(承办机构)、上海秦怡艺术馆和东华大学莎士比亚研究所(协办机构)。由佟瑞敏影视文化工作室为论坛和纪念活动作总体策划。同时,他还邀请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文化报、文汇报、东方电影频道等多家媒体前来支持。

孙福良教授(左1)与国际莎协主席吉尔·莱文森等(2012年摄)

     2012年10月26-29日,学术论坛和纪念活动在上海市松江区泰晤士小镇的松江区规划馆隆重举行。主要活动包括莎士比亚学术报告会、电影《孤独的诗魂——朱生豪》首映式、上海创意产业协会的论坛和颁奖活动、泰晤士小镇莎士比亚广场、秦怡艺术馆、以及花桥创意产业园区参观等活动。论坛邀请国际莎学专家吉尔·莱文森教授和彼得·霍尔布鲁克教授、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原中莎会副会长曹树钧教授以及杨林贵等作演讲嘉宾。著名艺术家、导演佟瑞敏主持论坛并在接下来的《朱生豪》电影首映式前讲述了电影制作的情况。影片不仅反映了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的艰苦卓绝的历程,而且再现了这位天才的诗人翻译家的爱情故事。片中男主角朱生豪和宋洁如分别由知名演员佟瑞欣和吴越扮演。其实,影片早已制作完成,在朱生豪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并在纪念活动上首映,凸显了这次活动的意义,更表达了孙先生的良苦用心以及他宣传莎士比亚翻译家朱生豪先生的心心念念。

     孙福良先生不顾年龄和病痛全程参与整个过程,但始终都把我等晚辈推到台前,尽情施展,而他随时为活动提供便利。他是主办单位上海创意产业协会的常务副会长,负责协会的日常工作。因为他的莎学情缘,在协会下面成立了莎士比亚研究中心。这次活动之后,在上海戏剧学院毓琇楼中他的办公室内,他亲手把研究中心顾问的大红证书交到我手上,让我感受到了他对我的信任、鼓励和期待。虽然操持这次活动,他有些劳累,但他的精神状态非常高昂。他说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也让他本人感觉备受鼓舞。

     我们还进一步探讨了中国莎士比亚组织的恢复问题。他首先向我详细介绍了我不在国内期间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中莎会”)的变迁和为其恢复而做的努力,展示了“中莎会”历届理事会的原始文件以及为申请恢复学会向有关管理部门递交的文件,其中包括向文化部和民政部等主管部门申请恢复的相关报告,嘱托我在未来莎学会的工作中发挥更多作用。首先,虽然非常无奈,但他还是觉得挂靠在文化部的原“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国家一级学会因故停止工作是重大遗憾。2003年,作为副会长兼秘书长主持研究会工作的他又一次重病住院期间,时任会长方平先生当时不在国内,秘书处担心他的病情没有及时把民政部要求学会交费和重新登记的通知送达,因此研究会错过了重新登记期限而被停止工作。孙先生康复并了解了情况后,开始不断寻求恢复学会的工作。但因为国家对学术和社会团体管理规范的变动,莎学会归口和挂靠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直到2013年,新的全国性莎学组织“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分会”成立,接续原“中莎会”的工作。孙先生对此坚决支持,并希望新学会继承原“中莎会”的优良传统,带领全国莎学同仁为文化学术事业做出更多贡献。他本人甘愿退居幕后,并接受了新学会理事会的邀请担任顾问,以不同方式为学会发展出力,并充分信任和支持年富力强的学者担任学会领导工作。

     接下来,我们还在一起讨论了2016年在上海举办下一届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的计划。继1986年和1994年两届国际莎剧节之后,与莎士比亚有关的国内外文化和学术的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2016年举办第三届莎剧节适逢其时,这是莎翁逝世400周年纪念年,世界各国都举办重大活动,最重要的有国际莎士比亚学会主办的第十届“世界莎士比亚大会”,在莎翁故乡斯特拉福和伦敦举办。7月31至8月6日,20余中国学者参加了盛会。本人作为国际莎士比亚学会执委担任了大会筹委会的工作并促成了几位中国学者主持小组活动。出发前和回国后,本人都向孙先生通报了情况,他非常高兴和自豪,称这是1996年官方委派的中国莎学代表团之后的又一盛举,这样规模的“非官方”中国莎学代表团的出现,不仅在人数上反映了我国国力和文化学术的发展进步,而且标志着中国莎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孙福良教授主持2011年上海国际莎学研讨会

上海戏剧学院分会场学术研讨

     在2016年这样重要的年份,中国举办重大莎学活动更是他的心愿。我们讨论了拟议在这一年举办第三届上海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的规划,并共同起草了“上海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宣言”。起草和修改过程中我再次领略了他为人的谦逊和思路的新颖。他提出联合多个机构和组织联合举办莎剧节活动,使莎剧走入寻常生活,让当今的年轻观众对莎剧喜闻乐见。他负责的上海创业产业协会给予场地、设施等资源的支持。比如,把花桥东南东创意园区的多个演出场馆作为莎剧节演出基地之一。遗憾的是,因为行政管理等原因,他被迫放弃后期参与,戏剧节的最后呈现并没能实现他当初的设想,不能不说是个遗憾。2016年9月以国际小剧场剧目展演形式在上海戏剧学院举办了戏剧节,还是没能走出象牙塔,规模和效果不尽人意。但是他还是积极参与了本人召集举办的“2016上海国际莎士比亚论坛”活动,对我的工作给与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9月10日,作为我邀请的顾问和特别嘉宾,孙老师带病出现在莎学论坛的主席台上,与国内外莎学专家一起参加研讨活动。

     最近,本人与李伟民教授编辑整理“中国莎学书简”过程中,还发现孙福良以及孟宪强等前辈,在上世纪90年代积极促进大陆与台海间的莎学交流,他还访问了台湾的高校和学术机构,关注和指导莎学组织在台湾的成立。总之,孙福良先生不仅仅是一位莎士比亚学者,更是实干家、领导者、行动派、倡导者和活动家,为中国莎学做出了无法替代的杰出贡献。

     谨以此文深切缅怀孙福良先生!


(特邀编辑:郝田虎)


往期回顾

 新 闻

新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弥尔顿作品集整理、翻译与研究” 中期成果研讨会顺利举行新闻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弥尔顿作品集整理、翻译与研究” 开题研讨会顺利举行新闻 | 杨乃乔教授 “从‘Vernehmen’到‘觉知’的多重语际翻译” 讲座顺利举行
新闻 | 陆建德教授“弥尔顿声誉沉浮的背后”讲座顺利举行
新闻 | 欧洲中世纪文学研究著名学者李耀宗先生讲座顺利举行新闻 | John Rumrich教授与沈弘教授学术对话顺利举行
新闻 | John Rumrich教授与沈弘教授学术对话顺利举行新闻 | 王宁教授:全球化时代人文学科的作用与功能
新闻 | “莎士比亚、弥尔顿与欧洲文学传统国际云研讨会”成功召开新闻 | 牛津大学教授、英国学术院院士Lorna Hutson讲座顺利举行
新闻 | 弥尔顿专家Stephen B. Dobranski教授与郝田虎教授学术对话顺利举行新闻 | 耶鲁大学David Kastan教授与浙江大学郝田虎教授学术对话顺利举行新闻 | “莎士比亚、弥尔顿与欧洲文学传统国际云研讨会”成功召开
会议回顾 | 2019年“欧洲中世纪与早期现代文学研究国际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成功召开
会议回顾 | 2018年“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欧洲文学研究青年学者国际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成功召开
会议回顾 | 2017年“转折中的早期英国文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在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成功召开活动回顾 | 著名莎学家David Scott Kastan教授竺可桢杰出学者讲座暨首次访华圆满成功
活动回顾 | 浙江大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学 术

新书快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四)》新书快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三)》出版新书快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二)》出版新书快递 | 沈弘译《农夫皮尔斯》新书快递 | 郝田虎:《弥尔顿在中国》《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创刊号学术|沈弘:郝田虎《弥尔顿在中国》序
学术|戴维·斯科特·卡斯顿:弥尔顿“伟大的主题”:《失乐园》简介
学术 | 荣格:《路西弗与普罗米修斯:弥尔顿的撒旦形象研究》序
学术 | 郝岚:语文学的历史时刻 ——《欧洲文学与拉丁中世纪》的争议及价值人物 | 罗益民:历史的星空又添一星 ——我的授业恩师:北京大学胡家峦教授
人物 | 章燕: 缅怀著名诗人、翻译家屠岸先生

 预 告

讲座概览 | 浙江大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历次讲座回顾(下)讲座概览 | 浙江大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历次讲座回顾(上)讲座预告|No.30: Professor William Baker & Hao Tianhu
讲座预告 | 杨乃乔教授:从“Vernehmen”到“觉知”的多重语际翻译
讲座预告 | 陆建德教授:弥尔顿声誉沉浮的背后
讲座预告 | No. 27: John Rumrich & Shen Hong
讲座预告 | 王宁教授:全球化时代人文学科的作用与功能
讲座预告 | Lorna Hutson: England's Insular Imagining


中心简介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Center for Medieval and Renaissance Studies,简称CMRS)于2016年12月30日在杭州成立。作为国内第一家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CMRS的使命是整合研究力量,推进浙江大学的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搭建中国大陆、海峡两岸和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服务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学术共同体。著名学者沈弘教授担任中心名誉主任。CMRS目前出版三套丛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译丛、《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丛刊和文艺复兴论丛,均由中心主任郝田虎教授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