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每一种不良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让他们得逞的家庭模式(文末有福利)

  • 文/迈克尔.霍顿(Michael Hawton)澳大利亚心理学家,两个孩子的父亲,研究儿童心理已有25年,长期从事家庭教育咨询工作

  • 摘编自机械工业出版社新书《自控力成就孩子一生:儿童行为问题管理手册》,文末有福利!


首先一起来看看一组妈妈和儿子的对话,想必你对类似的场景不陌生吧?




孩子以发脾气达到目的,是一种家庭模式


这组漫画反映了一种常见的家庭模式。长久以来,这个叫马迪的孩子已经习惯了通过大声吼叫的方式得到他想要的。他的吼叫让妈妈屈服,让他可以如愿以偿。

那么你认为,马迪会改变他的行为吗?恐怕不会!为什么?因为他这套方法很有用。当他对着妈妈吼叫的时候,妈妈总是最终顺从他。妈妈一选择顺从,马迪就得到了他想要的,妈妈也因此解脱。


不过,妈妈每次顺从了马迪的行为,却会付出长远的代价——下次儿子冲她吼叫的可能性会更大。顺从确实在当时缓解了一些麻烦,但是,也让她下次更有可能顺从于吼叫。


而马迪从中又学到了什么呢?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不仅认为当他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吼叫是畅通无阻的,而且还会觉得,如果以后他吼得更多的话,妈妈就更有可能满足他的要求。


在很多家庭中这种“讨论最终化为争吵”的模式很常见。这是一种稳定且不断反复的模式,因为孩子已经通过它成功了很多次。孩子既然认识到了这种沟通模式的价值,并在其中感到很舒服,自然还会继续维持这样的模式。


有了第一次,明天就可能是第二次,第三次,就这样不断地周而复始……直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改变它为止。


当儿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评估有行为问题的孩子时,会尝试找出所有与这个行为相关的家庭模式。他们会问一些这样的问题,比方说:“他这么做多长时间了?”或者“这个行为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他们是想知道这个模式存在了多长时间,是什么让它持续。这会帮助他们了解问题是怎么发生的、家庭系统的哪些部分需要修复。

孩子的行为问题往往是长期积累形成的

孩子的行为问题往往是长期积累形成的。尽管所有的孩子生来都带着不同的气质和基因,但事实上,家庭环境能够帮助形成和巩固孩子的行为方式。当然,没有人愿意和自己的孩子无谓地争吵,可是,如果一个家庭系统助长了孩子的不良行为,一些更严重的问题可能会由此而生。

请不要以为我在指责家长们。大多数家长希望能够更好地管理孩子的行为。然而,并非所有人都知道该怎么做。相反,当他们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对孩子不良行为做出同样反应时(最典型的就是屈服于孩子的要求),可能就在无意识之间助长了孩子的不良行为。


一旦养成不良行为,孩子会抗拒改变

当你尝试改变某些长期积累而形成的行为时,你的孩子会抗拒你为了改变他们的行为所做出的努力。有时候,他们甚至会为了能回到之前的模式而激烈地反抗。他们,就像你我一样,都是习惯的俘虏。


长期以来,他们恐怕已经习惯了一种生活方式,所以,他们会抗拒、抱怨,希望生活继续保持原来的样子。当孩子原有的行为受到质疑时,他们会有如下几种表现。这是我们所能预见到的孩子的反抗信号。

但是,如果我们坚持下去,这些反抗行为就会逐渐减少。


孩子抗拒改变并不代表他们不爱你


在这里,我们想强调的是,孩子会尝试抗拒改变。但我们要知道,他们的这些行为并不是针对任何人的,也不是为了惩罚你,或者故意和你过不去,而通常只是反抗改变时的一些自然而然的表现。我们不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孩子就会因此而生气,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会恨我们。


不幸的是,我看到太多家长过度担心自己是否可以与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不过,我们不要忘记的是:你和孩子之间有一种美妙的联系叫作依恋关系,这是一种非常非常强大的关系。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和父母形成这种依恋关系,而且大多数非常稳固。这就意味着,你和孩子的关系不会因为孩子生气时的一句“我恨你”或者“你是一个讨厌、可恶的爸爸/妈妈”而瓦解。


所以,请相信你和孩子之间的依恋关系。它一直存在着,而且非常强大。你的孩子不会因为你限制和规范他们的行为而恨你。相反,很多年后的某一天,他们也许会因此而感激你。

如果你坚持改变孩子,孩子会怎样变化呢?

作为父母,你最愿意看到的是,随着时间逐渐推移,孩子重复不良行为(以文中马迪朝妈妈大吼大叫发脾气的行为为例)的次数会轻而易举地呈直线式不断下降。

你的想象是这样:
事实上很可能是这样:

但实际上,孩子行为的变化不会如此顺畅。下图更真实地反映了可能发生的情况。


任何一个人的行为改变都很少会十分顺畅。通常,它不会呈一条直线。相反,马迪的某些情绪失控往往会在好转前先恶化。他大吼大叫的次数可能一开始会增加,因为他希望能回到原来的模式。改变他的行为是需要时间的。但是,如果爸爸妈妈能够坚持下来,他们会进入一个新的家庭模式。


人在改变的过程中会伴随着一些行为的反复,我们称之为“突现的消退”(extinction bursts)。当孩子因为我们限制他们的行为而反抗时,或者他们看起来在进步但实际上又退回到之前的不良行为时,你就能观察到这种“突现的消退”。


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需要你的坚持

行为科学家做过上千次实验证明了同一个结论:人们不喜欢改变,但是他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推动改变者”(在家庭教育中就是父母)的坚持而慢慢适应改变。

在我们要改变家庭系统的时候,我希望你能记住:孩子是活在当下的,但是你却需要为未来的几周或者几个月甚至更长远的时间做改变计划。如果你要改变他们的行为,很有可能你的家庭系统不会那么容易适应这个改变,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如此的。

当你意识到你需要给家庭带来改变的时候,你必须面对一个重要事实:唯一能改变大人和孩子相处模式的人是你,而这可能要用几个月的时间。就算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改变的成效,你也不应该因为觉得受到打击而退回到原来的习惯,比如吼孩子,或者逼孩子好好表现。

请记住,只有你的行为能够保持一致,你才会看到正面的改变。保持一致是这一切的关键。


以上文字选自《自控力成就孩子一生:儿童行为问题管理手册》一书


/


  • 同时关注“60分妈妈月华”和“机械工业出版社亲子生活馆”两个微信公众号

  • 把这篇文章分享到你的朋友圈,并截图回复给两个微信公众号

  • 8月11日抽5位送出这本价值36元的《自控力成就孩子的一生:儿童行为问题管理手册》

同时关注 有福利哦


60分妈妈月华



机械工业出版社亲子生活馆


60分妈妈月华这一微信账号已被微信官方邀请开通了原创认证,各位妈妈们现在文章底部已能进行评论,以及赞赏!大家通过回复关键词获取想要的内容!最下方的阅读全文,点击后可以获取月华之前所发160篇优秀文章的总目录。

TIPS

↓↓↓直接点击下方各关键词查看亲子关系相关内容

自私骂人|注意力|托班|认生|打人|耍赖|语言|恐惧|延迟满足|诵读|陪孩子读书|最具伤害力的三句话|不懂礼貌|3岁里程碑|扼杀想象力|孩子安全时间表|与孩子谈死亡 |儿童心理问题|朗读要领|扼杀社交|不在“被催”中长大|自信|学习变折磨|需要|恋物|培养个性≠放纵任性|培育气质女孩|不吼不叫男孩听话|养育孩子不忘初心|早教10大误区|克服分离焦虑|承受被孩子抛弃|成功父母所具备品质|收起愧疚感|不和别人玩|一哭就抱会不会宠坏|目睹父母吵架|母爱有时很可怕|结果与童年有关|孩子的毛病是家庭的毛病|孩子说不要|不要上幼儿园父母教育有分歧0-6岁几个关键成长期“惩罚”不等于“管教”儿童的31个敏感期孩子不懂礼貌孩子书架上不可或缺的书|扼杀孩子创造力育儿别图快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换位思考理解孩子孩子不是你的玩具 | 孩子最反感的十大家长口头禅宝宝社交要引导爸爸的自我修养恰到好处的挫折教育 | 无心之举最伤孩子心 | 上班族父母教育些误区 | 隔代教育问题 | 如何回答宝宝十万个为什么 | 宝宝跟你斗嘴背后的心理 | 2-6岁的宝宝学什么 |家庭教育别小看“一分钟” | 如何赶走孩子胆小的一面? | 家庭教育一定要懂的八个要点 | 让孩子脱颖而出的20个秘诀 | 儿童安全防范 | 说脏话的孩子就是熊孩子吗? | 怎么教导宝宝发泄情绪 | 孩子不分享 | 打击孩子信心 | 理解6-8岁的孩子| 如何挑选经典童书 | 不带“情绪”地教子 | 孩子闹情绪 |生完孩子的前两年 | 金星的育儿经真的有效吗? | 妈妈是世界上最最伟大的职业 |


特别感谢:图片来自网络,谢谢!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东方家庭教育(微信公众号:xdfjtiy)原创,获授权转载

【60分妈妈月华】“6岁男孩仔仔的妈妈,小儿推拿、小儿疾病绿色疗法推广人,国家认证青少年心灵成长导师,新浪育儿、太平洋亲子网、爸妈营、妈妈网专栏撰稿人,搜狐母婴专家团成员。在育儿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与摸索,为克服自己内心的焦虑,专业系统学习了儿童心理、儿童常见疾病护理及小儿推拿等多方面的知识。从事出版行业,策划出版了众多畅销的亲子健康类、家教类图书。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以获得60分妈妈月华之前所有文章的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