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0-6岁,决定孩子一生的几个关键成长期,妈妈一定要懂哦!

2015-05-25 60分妈妈月华 60分妈妈月华


06
决定孩子一生的几个关键成长期妈妈一定要懂


60分妈妈月华这一微信账号已被微信官方邀请开通了原创认证,各位妈妈们现在文章底部已能进行评论,以及赞赏!大家可以直接在各篇文章下方中回复关键词获取想要的内容了!


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逐步放手的过程。0-6岁是孩子最重要也是最最依赖父母的阶段,在3岁之前,虽然很多事情不会在孩子的大脑中留下印象,但孩子的性格、人际交往特点、气质类型都是这个阶段养成的。


3-6岁孩子的自我逐渐完善,他们开始把眼光从自我身上转移到外面,有交朋友、过集体生活的欲望。在7岁时,孩子的人格已经相对完全形成。他们有自己的行为、思想、动机和情感模式,这些模式永久地框定着孩子的人格。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正是这个意思。


0-6岁也有几个非常关键的成长期,这几个时期决定着孩子一生的性格,如果妈妈把握住了这几个关键期,让孩子获得内在的安全感,孩子就会有一种内在的自信,性格也会更好,更成功。


出生48小时内,获得安全的体验

出生之前,孩子生活在一个安全、温暖、柔软的地方。在那里的生活无忧无虑,饿了就有得吃,累了就马上睡,一个姿势僵硬了就动动手脚,一切都是美好的。


有一天,世界突然起了波澜,孩子被推倒一个狭窄通道的入口,一股无名的力量推动着他涌进那里,脑袋、身体统统被挤压着,孩子只能在狭窄的通道中一点一点挪移,不知道过了多久,就在几乎不能呼吸地一瞬,他被硬生生地拉扯出来,来到一个冰冷的世界。周身被包裹的温暖和安全没有了,这让孩子感到惊恐和害怕。


如果这个时候孩子被妈妈抱在怀里,听到熟悉的声音和心跳,闻到熟悉的味道,孩子内心就会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所以孩子出生后48小时内,即使妈妈已经非常非常疲惫了,也要打起精神,多抱抱宝宝哦!


0-3个月,妈妈的就是我的

1岁以内的婴儿需要妈妈全心全意的爱和关注。尤其是三个月以前,小婴儿要完全依赖于妈妈的照料才能存活。这个时候的孩子,还没有自我,没有“我”和“你”的概念,更没有“我”与“你”的区分,只有各种感觉、欲望和需求,他认为妈妈和他是一体的。


他饿了,会感到恐惧,用哭声来表达内心的需要。这个时候,妈妈及时的把他抱起来,给他喝奶,小婴儿感觉到妈妈怀抱的温暖,喝到温润的乳汁,他的胃饱了,不饿了,心也满满的了,恐惧消失了,他的欲望得到满足。他会感到世界是如此的美丽,闪耀着光芒,妈妈的乳房和怀抱是满足他的一切,这个时候的他会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天堂。


这个阶段,妈妈只要在孩子哭的时候来到他身边,他就能获得愉悦的体验。他会感觉到自己对周围的影响力,感觉到自己是有力量的,想要什么就能够得到满足。这个时候的孩子觉得妈妈和自己是一体的,“他”是妈妈,妈妈也是“他”,他感觉不到妈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她自己的需求、意志和与其他人的联结。


如果妈妈能够及时的满足婴儿的任何需要,帮婴儿达成他的愿望,孩子就能得到足够好的养育。他会具备基本的安全感和宽容心。


如果这个阶段妈妈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及时的满足孩子的需要,忽略他,拒绝他的亲近,阻挠婴儿的愿望实现。尤其他饿了、哭的时候妈妈置之不理,或是很长时间才反应,小婴儿就会体验到灭绝的恐惧,弱小无助的他是没有预期和延迟满足的能力的,他会感觉自己处在一个四面楚歌的环境中,处处是危险。他感觉到自己四分五裂,要散架了。他的世界变成了地狱。于是美妙的乳房变成了恶毒的乳房,婴儿想要去攻击她、毁灭她。婴儿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不知道别人也有自己的世界,他的世界就是整个世界,整个世界也就是他的世界,于是整个世界也变成了地狱。这就是著名精神分析大师克莱恩所描述的偏执分裂状态。


所以在孩子出生的前3个月,妈妈对他的态度非常重要。这个阶段妈妈需要及时、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需任何要,孩子哭了就抱起来,孩子饿了就让他吃,当孩子安静的时候,陪着她,逗她玩,与她对视,孩子就能获得基本的安全感。


反之,如果妈妈没有及时满足孩子的需要,没有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孩子内心就会停留在这个阶段,他的性格会特别偏执,他的世界非黑即白。我们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在你刚刚认识他的时候,他对你特别好,他们只看到你的优点,还会把你本不具有的一些优点加在你身上,将你形容为天下少有地上无双,如白玉般无瑕。然而,一旦发现你的一个缺点,他就会对你全盘否定,激烈地攻击你,仿佛你这个人立即便成了一无是处的家伙。


这种非黑即白的绝对是非分明的状态,就是最幼稚的状态,是婴儿在3个月之前所必然处于的状态。幼小的他无法处理妈妈既好又坏的事实,于是他使用了分裂的心理机制,将他心里的妈妈分成两个部分:绝对的“好妈妈”和绝对的“坏妈妈”。相应地,他也将自己分成两部分:绝对的“好我”和绝对的“坏我”。


3个月-1岁,完成自我的整合

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孩子的自我也能逐渐组合。他逐渐认识到,给他带来美妙感觉的乳房与他所仇恨的乳房是同一个乳房,是妈妈这个人给他提供了乳房和温暖的怀抱。妈妈会在,也会有不在的时候,但妈妈还是那个妈妈,妈妈是爱自己的。这时候婴儿的整合感出现,他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无力和依赖,出现抑郁,并为自己曾经攻击过爱自己、给予自己的母亲感到内疚,并希望能够做一些修复。这就是克莱恩所说的抑郁位点。


经历这个阶段后的孩子越来越明白,妈妈的身上同时具有好与坏的部分,而他自己也是既好又坏。这个发现会令他感到一些悲伤,但在这种悲伤中他有了一个巨大的进步——原来的强烈的要么爱要么恨的单一情感被更丰富更细腻的感所替代,并因而具备了整合能力,能接受自己既好又坏的事实,也能接受妈妈既好又坏的事实。这份整合一般会在1岁左右完成。


这个阶段,孩子还没有受到很多思维概念的束缚,她们的感受很灵敏,直觉很强。如果妈妈常常满怀温柔与喜悦地看着孩子,与他四目交投,逗他开心,学他的声音喃喃地和他说话,孩子的心灵和全身感受到的被爱包围、被喜欢、被接纳;他也会冲着妈妈笑,带给妈妈喜悦,两人共享这美丽的片刻。这样美妙的感觉,会深深地沉淀在孩子的无意识中,给她的心打上美丽温厚的底色,成为孩子心灵的安全港湾。


1-3岁,自我意识形成

完成这份整合后,孩子会逐渐认识自己和妈妈是两个不同的个体,他开始发现有一个“我”与妈妈完全不一样,为了这个“我”,孩子什么事都想尝试一下,他们不再顺从妈妈的意志,每天要说无数次“不要”,然后坚定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尝试。遗憾的是,小小的他们能力实在太差,连简单的“搭高高”的游戏他们都很吃力,很多事情都无法如他们所愿,当孩子感到挫折时,他就会用耍性子、发脾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这时孩子就进入人生第一个叛逆期。


孩子在这个阶段会让家长非常头疼,此时,对待孩子的方法也非常重要,如果家长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按照孩子希望的方式去帮助他,让他尽情的探索,孩子就会从不断的尝试中累积经验,塑造出积极的自我意识,并逐渐发展处孩子的自信心。这样的孩子能够很好地把握社会性的相互作用,有领导能力,社会适应性更强。


如果妈妈因为抑郁情绪讨厌孩子,或者不恰当的宠爱孩子,孩子就可能缺乏爱心和情感调节能力。


但是,不管孩子这个阶段性格处于什么样的状态,都是可变的。也就是说,即使孩子性格异常,不好带,只要父母给予足够的爱,总是稳定的对待孩子,孩子也能形成很好的性格。原本性格温顺的孩子,如果父母情绪不稳定,不能做出一贯稳定的反应,孩子积累了过多的不安情绪,也容易发展出怪异的性格。


3-4岁,孩子努力控制自己的身体

这个阶段的孩子就像一颗四处乱弹的皮球,尤其他还担任着“形成自我意识”的之高任务,孩子耍赖的行为越来越多,自我主张也更加强烈,他们越来越难管教。孩子会逐渐喜欢与同龄的小伙伴交往,闯祸的几率也大幅提高。这个时候,孩子特别需要爸爸妈妈“用心灵呵护,用头脑抚养”。父母要用行动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爱他,同时开始对孩子的行为制定相应的规定,当孩子耍赖的时候,能满足的就满足他,不能满足的绝对不能答应。让孩子知道规则和底线,其实孩子是欢迎这种规则的,他们会认为父母制定下与自己有关的规则,并能贯彻执行,这是出于对自己的关心。所以父母要明确的给孩子制定规则并且一以贯之的执行。


5-6岁,性格基本定型

孩子过了5岁以后,妈妈会体会到“轻松”的感觉,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构建基本完成,他们不再整天粘着妈妈,而是喜欢走出家门,与同龄小伙伴们玩耍。孩子人生70%的基础已经打造完成,他们的性格基本已经定型。


这个阶段,妈妈虽然身体上卸下了重担,但内心却更紧张,因为孩子马上就要升小学了,如何做好幼小衔接,让孩子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成为家长的重中之重。


大多数的父母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会让孩子进行很多知识方面的学习。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并不是多认几个字,多会几句英文,而是培养社会生活中必需的情绪调节能力、冲动控制力,共情能力、道德意识、社会性及好奇心等,这些能力不是孩子坐下来就能学会的,而是要与父母、同龄人互动,在各种游戏、各种环境中不断体验并获取。所以,这个阶段让孩子与小伙伴一起走出家门,去大自然中感受广阔的世界。这些珍贵的瞬间组成的童年,将为孩子埋下一生幸福的种子。


TIPS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亲子教育相关内容

自私|骂人|注意力|托班|认生|打人|耍赖|语言|恐惧|延迟满足|诵读|陪孩子读书|最具伤害力的三句话|不懂礼貌|3岁里程碑|扼杀想象力|孩子安全时间表|与孩子谈死亡 |儿童心理问题|朗读要领|扼杀社交|不在“被催”中长大|自信|学习变折磨|需要|恋物|培养个性≠放纵任性|培育气质女孩|不吼不叫男孩听话|养育孩子不忘初心|早教10大误区|克服分离焦虑|承受被孩子抛弃|成功父母所具备品质|收起愧疚感|不和别人玩|一哭就抱会不会宠坏|目睹父母吵架|母爱有时很可怕|结果与童年有关|孩子的毛病是家庭的毛病|孩子说不要|不要上幼儿园|父母教育有分歧


特别感谢:图片来自网络,谢谢!

特别声明:本文为60分妈妈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60分妈妈月华”

如未经授权转载,将举报,并追究法律责任!

【60分妈妈】“6岁男孩的妈妈,小儿推拿、小儿疾病绿色疗法推广人,国家认证的青少年心灵成长导师,新浪育儿、太平洋亲子网专栏撰稿人。在育儿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与摸索,为克服自己内心的焦虑,专业系统学习了儿童心理、儿童常见疾病护理及小儿推拿等多方面的知识。从事出版行业,策划出版了众多畅销的亲子健康类、家教类图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