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社科

其他

实验室动态 | 人工智能逻辑及应用专题论坛在杭州召开

2023年6月10日下午,2023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GAITC
2023年6月12日
其他

社团动态 | “文明交流互鉴与中国话语建构”跨学科论坛在杭州举行

4月19日,由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省逻辑学会、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承办的浙江省社科联跨学科论坛之“文明交流互鉴与中国话语建构”主题研讨会在杭州举行。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王震中教授,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人文学部主任许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复旦大学哲学院院长孙向晨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刘奋荣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冯国栋教授等7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作了交流发言。浙江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徐健出席并讲话,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浙江省逻辑学会会长黄华新主持会议。徐健认为,在我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的新时期,浙江有着丰富的实践资源、丰沃的思想土壤、丰硕的理论成果,理应主动应对西方话语媒介的强大挑战,积极建构具有代表性和普适性的经典话语体系,用浙江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文化成果,着力展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丰富内涵和美好图景。他强调,我省社科界要坚持以中国传统、浙江实践、现实问题,作为文明交流与话语建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提炼出具有浙江特征、中国特色、世界影响、人类共识的标识性学术概念和话语命题,为深入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与中国话语建构,作出更大的理论探索与更优的话语创新。同时,加快构建具有浙江辨识度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高水平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强省建设。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新时期,要依托中华文明交流互鉴的优良传统与深厚基础,突出话语体系建构中的中国元素,实现话语建构中主体、内容和形式的迭代升级。要积极破除文化文明的西方中心论,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直面中西话语交流和文明对话的环境之变、格局之变,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着力破解西方社会“文明冲突”的话语议题和价值导向,助力形成包容、开放、多元的国际话语体系。要切实增强对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国际认同,推进多元话语主体的良性互动。深化对不同文明、文化以及话语体系的认同与借鉴,促进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明交流互动;有效发掘以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丰富内涵和美好图景,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平等双向的深度交流互鉴。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主动设置文明互鉴的话语主题,有效探索话语交流的多元路径,深刻阐释文明互鉴话语的思想意蕴,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会上,来自省内外60余位语言学、历史学、哲学、翻译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会议以线上线下方式举行,线上腾讯会议观众超500万人次。来源:主要内容源自“潮新闻”浙江学术浙江学者浙江实践工作性
2023年4月20日
其他

千人宣讲•百人访谈​(62)| 黄先海:高质量发展是浙江的“主角光环”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浙江省社科联开展“社科学者千人宣讲、百人访谈”活动,组织广大社科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全面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宣传新时代浙江发展重大标志性成果,在全省社科界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浙江如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如何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在“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之际,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携手潮新闻,推出《中国式现代化
2023年3月9日
其他

千人宣讲•百人访谈​(61)| 代玉启:“两个先行”如何为中国式现代化探路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浙江省社科联开展“社科学者千人宣讲、百人访谈”活动,组织广大社科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全面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宣传新时代浙江发展重大标志性成果,在全省社科界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浙江如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如何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在“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之际,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携手潮新闻,推出《中国式现代化
2023年3月7日
其他

千人宣讲•百人访谈​(57)| 冯洋:推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立法,全面持续深化浙江数字化改革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浙江省社科联开展“社科学者千人宣讲、百人访谈”活动,组织广大社科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全面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宣传新时代浙江发展重大标志性成果,在全省社科界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本期推出浙江省之江青年冯洋访谈《推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立法,全面持续深化浙江数字化改革》。当前,世界主要的数字经济体均将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作为本国数字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并将此项改革作为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实现人工智能技术重大突破和解决社会难点问题的突破点。为进一步激活公共数据的生产要素功能,加速培育统一的数据要素市场,2021年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改革新举措。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立法是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要求,是浙江省探索公共数据市场增值与社会赋能、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水平推进数字化改革的具体体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改革正处于制度初步形成的关键期,而浙江、上海两地政府已启动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在浙江、上海两地的创制型立法的先导作用下,未来一段时间内各地将出现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热潮。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制度的建构不仅要接受自上而下的改革与立法的引导,也必须谨慎甄别和吸收实践中的先进做法。公共数据授权立法并非纯粹的制度创新,而是在已有的行政法制中探寻其合法性基础及其发展的制度空间。显然,基于公共数据的特殊性以及授权运营概念的模糊性,此项改革无法完全套用已有的行政特许经营制度,故有必要在理解现状的基础上创新开展若干重点规则。当前浙江省正在起草《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办法》可在确立立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上,围绕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构建行之有效的基本规则,并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对规则进行调整和优化。浙江省大力推进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制度建设不仅可为本地数字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也可为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的出台提供制度经验。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法律制度创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01一是以提升公共数据市场化配置效率为目标,将竞争性授权作为配置的主要方式。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实现公共数据的优化配置应当是改革的主要方向。在理想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通过价格规律和质量竞争,公共数据能够流向最能实现其经济价值的地方。市场竞争机制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替代行政监管,而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制度建设则需要实现市场竞争与行政监管之间精妙的平衡。02二是合理设置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授权相关主体的改革积极性。改革者在面临多种改革方案时,应当兼顾改革目标与具体规则的实施效果,选择更能够调动各方守法积极性的规则方案。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是公共数据全流程管理的重要主体,这些部门熟悉本部门公共数据的基本样态,是公共数据分类与公共数据开放清单的重要制定主体和调整主体。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制度构建的重点在于如何激励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参与此项改革。03三是公共数据的授权运营在遵循市场机制的同时也应兼顾公共利益。公共数据作为公共资源,其开发利用应当秉持公共资源的分配正义,以增进社会全体成本的共同实际利益为基本价值取向。被授权主体获得授权和利用公共数据的行为不得损害公共利益。被授权主体开发利用公共数据牟利不得以损害公共利益为代价。例如被授权主体不得利用公共数据从事犯罪与违法活动,所从事的运用行为不得违背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承载着突破公共数据开放改革的困境,加速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重任。该项制度的根本目标在于最大程度地优化公共数据资源的配置效率,相关立法工作应围绕该项根本目标进行。在立法过程中,现状与理念的交织,不同主体利益的碰撞,给未来管理办法的最终样态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鼓励不同省市政府开展差异化的授权运营试点。通过地区之间制度竞争的方式产生行之有效的授权运营模式与具体规则。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立法能否实现改革目标的关键在于防范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财产权利被个别利益主体垄断,这要求在立法中合理嵌入竞争性授权、激励机制等纠偏规则,并强化对于公共利益的保障。作者简介冯洋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浙江大学公法与比较法研究执行所长。担任杭州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宪法学与立法学研究会理事会副秘书长等。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个人信息的公法保护、地方立法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数据治理的法律制度构建等。入选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浙江学术浙江学者浙江实践无工作性
2023年2月28日
其他

解码宋韵文化基因 传承浙学文脉底蕴——“浙学论坛2022”海内外学者共会黄岩

6月26日—27日,浙学论坛2022“宋韵与浙学:文化基因的新时代解码与传承”学术研讨会在台州市黄岩区举行。本次论坛由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大学共同主办,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文学院(筹)、中共台州市委宣传部、台州市社科联、中共台州市黄岩区委、台州市黄岩区人民政府联合承办,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学报》编辑部等单位协办。来自海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百余位学者线上线下参加了会议。论坛以“宋韵与浙学:文化基因的新时代解码与传承”为主题,围绕浙江宋韵文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浙江宋韵文化基因的阐释与弘扬,浙江宋韵文化的表现形态与特征,宋韵文化、浙学的地域特征与周边影响,浙江宋韵文化的当代价值等,通过阐释宋韵文化概念、分析宋韵文化表现形式、解析宋韵文化构成基因、揭示宋韵文化当代实践价值等多重视角,探索浙江“宋韵”文化的优秀基因、充分挖掘丰富的“宋韵”文化资源与历史遗存,推动“宋韵”文化研究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新时代文化浙江建设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资源。中共台州市黄岩区区委书记包顺富,浙江大学副校长何莲珍,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郭华巍在论坛开幕式上分别致辞。郭华巍在致辞中指出,探究“浙学”在新时代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内涵,共同推进“浙学”的深入传承和创新发展,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的举措。宋学和宋韵文化研究一直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倡导设立的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重点和强项。宋韵文化蕴含着浙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是具有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探讨宋韵与浙学的内在关联、双向影响及互动关系,正当其时、意义重大。一要以文化研究工程为牵引,扎实推进“宋韵文化研究计划”,打造浙学研究新高地。继续发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有组织推进高水平学术研究的引领作用,深入实施“宋韵文化研究计划”,系统推进宋韵解码研究;扎实促进宋韵解码研究由面向点纵深推进;在“大浙学”的理念下,把宋韵文化打造成“浙学”研究的高峰领域。二要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协同构建宋韵文化形象,形成浙学传承新示范。切实用好数字技术推进研究范式变革,高质量推进宋韵文化研究和转化;切实促进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由学界、政府向企业、社会延伸,协同发力、一体推进;融通宋韵文化转化渠道,形成浙学传承示范工程。三要以文化自信为指引,统筹处理守正创新关系,构筑浙学传播新路径。坚定文化自信,深刻挖掘宋韵文化的内涵本质;强化创新精神,着力构建宋韵文化的时代价值;秉持战略视野,构筑浙学传播的国际话语地位。要把省党代会提出的“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这篇大文章做深做实做出成效,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把“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打造成浙江新时代文化高地的标志性成果。主旨演讲阶段,杭州师范大学沈松勤教授分析由在制度规范下的各种实践活动形成的历史,由诗、词、文、音乐、绘画、建筑、陶瓷等各类文学艺术,由“学统四起”后形成的理学即哲学等宋韵文化的三大构成方面,总结出作为以经世为目的的哲学,宋代理学以儒家思想为主,汲取释、道两家的精华,融合成体大思精的理学体系,成为宋韵文化的核心与大脑。哈佛大学的包弼德教授借助文本数据、地理环境、人物活动等信息系统手段,从家族、交游、政治、文学等不同角度,全方位探讨了宋代浙江地方学术思想人物在宋元婺州学术史中的地位及其思想特征,丰富了浙学人物思想研究的内涵和外延。中山大学曹家齐教授从宋代入台日僧记录入手,细致地分析北宋时期台州的官员结构、日常行政的运作实态及地方政治与社会情境。为研究北宋台州地方社会与文化,提供弥足珍贵史料,呈现生动的研究议题,并指出研究宋代地方行政尝试新方法的可能性。大阪市立大学平田茂树教授介绍国际宋代政治史研究的新视野,并借鉴政治学中国际政治学、宏观政治学、微观政治学等研究手法,利用其研究思路,拓展了作为国际宋代政治史研究对周边史、区域史、基层社会史等研究的必要性与新可能。浙江大学龚延明教授集中关注黄岩宋韵文化的主创群体——进士。以科举人物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展现宋代黄岩全部进士群体资料,分析创造黄岩宋韵文化的群体特征与意义。总结出从乡邦历史中探寻宋韵文化,回望历史曾经的辉煌,从历史中汲取自信的浙江宋韵文化人文理念。韩国东国大学朴永焕教授以东亚地域的视角俯瞰浙江,从多元、超越、传播的角度分析浙学。总结出浙学思想融汇儒、道、释三家的独特特征,分析了浙学多元化思想体系对东亚地区思想文化的强大辐射力。台州学院李建军、张京华教授分析了台州文化的独特地位,指出其既以多元一体、百川归海的姿态显示出中华文化的共通性、向心力,也以自身特色显示出地域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分析了台州文化自史前走来的辉煌历程与重要发展阶段,总结出台州文化三教和合、硬气贯穿、开放走强的核心特质。本次论坛共收到参会论文200多篇,为鼓励更多青年学者投身宋韵文化与浙学研究,共评选出8篇“青年学者优秀论文奖”、8篇“青年学者优秀论文提名奖”。论坛发布了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关于我省宋韵文化传承发展研究现状的最新调研成果,该成果梳理了全省宋韵文化传承发展的前期工作基础和现状,针对当前推进宋韵文化传世工程面临的挑战与难点,从深化宋韵文化阐释、加强宋韵文脉传承等方面提出打造彰显中国气派、浙江辨识度、现代元素的宋韵文化重要标识的对策建议。省社科院发布了关于黄岩区文化复兴战略专题规划最新研究成果。据悉,“浙学论坛”是省社科联联合相关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共同打造的高端学术品牌,从2018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旨在汇集海内外学者力量,共同探讨和推进浙学的传承和发展,进一步提升浙学研究的综合影响。浙江学术浙江学者浙江实践工作性
2022年6月28日
其他

科普话钱塘丨食在宋朝:舌尖上的大宋风华

两宋文明在中国历史上有它的独特韵味。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无论是物质世界的光彩夺目,还是精神世界的审美意趣,宋文化总让人感到意味深长。让我们跟着《夜听宋韵》,回眸两宋文明,品味文化精髓。民以食为天,“吃”永远是人类最重要的话题。宋代,发达的海外贸易为宋人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丰富的物产,城市化的推进更加促进了服务的细分。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古人发挥出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中华民族从宋朝起,饮食文化进入了百花齐放的大繁荣时期。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从宋朝开始,老百姓正式开启三餐制。在此之前,布衣只能一日两餐,诸侯可以一日三餐,天子最多一日四餐。但从宋朝开始,这种体现等级制度的用餐制度失效了,一日三餐普及到了平民。这是货真价实的繁荣,因为只有老百姓富裕了,才能吃得起一日三餐。三餐制直接促进了两宋餐饮业的繁华,也带来了烹饪方式的革新。在宋代,因为铁锅的普及,烹饪方式从之前的蒸煮炙煎发展为蒸、煮、炙、煎、炒。“炒”这种源自制茶与制药的技法开始流行,自宋代开始成为中餐饮食文化的重要特征。除了炒之外,“爆”这种烹饪方式诞生了,“爆炒”能形成爽脆嫩滑的口感,烹饪时间更短,成菜也更美观,深受宋朝老百姓的喜爱。宋代铁锅
2022年5月21日
其他

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颁奖仪式暨第六届浙江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开幕式在杭举行

在全省上下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群众有感、可示范推广的标志性成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之际,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颁奖仪式暨第六届浙江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开幕式,于5月6日在杭州举行。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纲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府副省长成岳冲宣读省委书记袁家军对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批示和省政府表彰决定,省委副秘书长胡庆国、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参加会议。会议分别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社科联主席盛世豪,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郭华巍主持。袁家军在批示中充分肯定近年来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勉励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切实担负起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述学立论、建言献策的职责使命,加快构建具有鲜明浙江辨识度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高水平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强省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胜利召开。王纲部长在讲话中鲜明指出了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思想富矿”、“实践富矿”和“精神富矿”,并围绕“如何扛起守好红色根脉、引领社会思潮的新担当”,“如何书写解码浙江蝶变的大文章”,“如何当好回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的答卷人”,“如何拿出抬升浙江学术地位的新打法”,“如何发出中国故事、浙江故事的好声音”等5个问题,对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科学部署。他强调,全省社科界要以更加坚定的自信和行动推动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在“高原”之上筑“高峰”、于“先行”之中当“先锋”。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奖项数量由上一届的200项增加到300项,首次设立青年奖。此次共有一等奖59项、二等奖181项、青年奖60项。颁奖仪式上,浙江大学何莲珍教授、杭州师范大学陈礼珍教授作为获奖代表上台发言,表示作为新时期浙江社科学者,要继续坚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切实按照“真”“情”“实”“意”四字总要求,聚焦打造“重要窗口”哲学社会科学标志性成果,坚决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扛起述学立论、建言献策的使命与担当。颁奖仪式后,会议还举办了题为“走向共同富裕:浙江的实践与创新”的第六届浙江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主论坛。来自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姚洋,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浙江工商大学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郁建兴等4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分别作主旨演讲。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着眼全局和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省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的重大战略任务。对全省社科工作者而言,要着力研究破解实现共同富裕的制约因素。从造成地区、城乡和收入差距的制度根源着手,有效补偿并矫正既有制度性因素对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牵绊和制约,探索一批共富机制性制度性创新模式,推动发展型制度政策加快向共富型制度政策跃升转变。要以思想理论创新引领变革性实践。充分发挥思想引领理论先行作用,深刻阐明高质量发展话语体系和共同富裕话语体系的内在逻辑,加强共同富裕理论阐释和思想引导,推动浙江成为践行共同富裕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标杆之地。要更加注重实现精神富有推进文化先行。要高水平推进社科强省建设,着力打造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和共同富裕示范区相适应的新时代文化高地,切实扛起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的使命职责。会上,来自省内外的30余名专家学者还围绕“共同富裕与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共同富裕与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共同富裕与数字化改革”“共同富裕的地方创新实践”等主题进行了专题研讨。下一步,省社科联将发动全省社科界开设相关主题论坛、主题研讨及策论研讨等分论坛活动60余场,着力为新时期我省推进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和丰硕的理论成果。浙江学术浙江学者浙江实践工作性
2022年5月6日
其他

“浙学论坛2022”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宋韵为进一步推进浙江“宋韵”文化和浙学研究,传承、弘扬浙江文化基因,守好浙江文脉,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大学拟于2022年6月联合举办“浙学论坛2022”。现向全国广大学者征集论坛论文,具体要求如下:论文必须围绕探讨宋韵文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宋韵文化基因的阐释与弘扬,宋韵文化的表现形态与特征,宋韵文化、浙学的地域特征与周边影响,宋韵文化的当代价值,宋韵文化代表人物与思想研究,宋韵文化与宋学研究,台州宋韵历史文化等领域的学术命题。征文主题征文对象国内外高等院校、各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在读研究生等。本次会议采取以文入会方式,参会代表需提交相关学术论文。参会优秀论文将择优推荐给《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宋学研究》等刊物发表。为鼓励青年学者积极投身于“浙学”研究,特设“浙学研究青年优秀论文奖”,对45周岁(1977年1月1日以后出生)以下的青年论文进行评选,评出优秀论文5-8篇,由主办单位颁发奖金及获奖证书。评选与奖励征文要求1.投稿论文应为未曾在正式刊物、网站等发表的新作,谢绝已经发表过的文章、著作节录以及资料汇编或一般性介绍文章。2.论文应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和学术价值,引据翔实,论述清晰,观点具有独创性,杜绝抄袭剽窃。3.论文应使用中文撰写,遵循学术规范,引文须准确完整并注明出处。字数一般不超过一万字,按照学术论文格式行文,标题用2号字,正文用小4号字,注释为页下注、小5号字,并附300
2022年3月30日
其他

浙江省新型智库联盟牵头单位座谈会在杭州召开

1月18日下午,浙江省新型智库联盟牵头单位座谈会在杭州召开。会议线上线下结合,由浙江省新型智库工作联席会议秘书处主办,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承办。浙江省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刘东,省社科联科研管理处副处长(主持工作)蔡青,浙江大学社科院副院长徐宝敏,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钱文荣以及各智库联盟牵头单位负责人和联盟秘书等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委十四届十次全会以及全省经济工作会议重要精神,强调各智库联盟要积极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扎实开展各项研究。会议听取了浙江大学“十四五”期间智库建设与管理的工作谋划与具体举措,以及浙江省共同富裕研究、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研究、浙江省社会治理研究等8家智库联盟牵头单位对2021年联盟工作开展情况和2022年智库联盟工作计划的汇报。省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刘东作总结。她指出,2021年是我省智库联盟建设的开局之年,秘书处就联盟建设目标、牵头智库、联系指导单位、成员单位、工作机制等提出了指导意见。2022年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局之年,也是浙江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关键之年。她强调,智库联盟要以“平台搭建、专题调研、课题攻关、咨政建言、人才培养、协同共进”为重要职能,重点念好“四字经”:一是要做“活”,以活动彰显活力;二是要做“高”,以高站位体现高水平;三是要做“精”,以精准锻造精品;四是要做“声”,以声音打造声誉。会议还审议讨论了《浙江省新型智库联盟建设章程》。省社科联科研管理处副处长蔡青就智库联盟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浙江学术浙江学者浙江实践工作性
2022年1月21日
其他

国家社科基金 | 重大项目“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构建及利益分配机制研究”顺利结项

01项目基本情况近日,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鉴定通过,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汪晖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构建及利益分配机制研究”(15ZDA024)顺利结项(结项证书号:2021&J172)。02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本项目围绕“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这一议题,主要从三个维度展开研究,分别是征地制度改革、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制度改革和人口城市化。(1)
2021年12月14日
其他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浙江示范改革的实践探索(一)

编者按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浙江省坚持国家所需、浙江所能,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全力落实示范区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率先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为及时全面总结浙江经验,着力以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成果,为全国分梯次推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省共同富裕研究智库联盟组织专家学者,围绕相关主题开展深入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刘培林:促进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工程2021年8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研究了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促进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要求我国在自身纵向比较意义上有快速的生产力进步,还要求在横向比较意义上有较之资本主义国家更快的生产力进步。唯其如此,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日益提高、丰富和多样化的需求,才能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步较慢甚至停滞的生产力,无法支撑新时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一要为全体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技能水平和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人民拥有健康的体魄与较高的文化和技能水平,才能有参与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可以考虑提高义务教育年限,特别要帮扶低收入家庭提高婴幼儿营养水平和婴儿认知技能,切实提高其全生命周期的自我发展能力。二要畅通城乡区域行业间流动和向上流动的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三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夯实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四要提升经济循环效率。落实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国民经济大循环。五要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培育更加活跃更有创造力的市场主体,壮大共同富裕根基。其次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把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者越穷富者越富、两极分化、富的人和穷的人之间出现不可逾越的鸿沟,不是社会主义。在不断做大蛋糕、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的同时,更加合理地分配好蛋糕,形成既鼓励人人尽力也保障人人享有的局面,才能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控制收入和财富差距,一要形成合理的初次分配格局。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合理提高劳动报酬及其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完善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探索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价值的实现形式。拓宽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二要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再分配环节的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依法严厉惩治贪污腐败,坚决遏制以权力、行政垄断等非市场因素获取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针对目前一些因身份差别而导致的具有逆向转移支付效应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项目,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方式,在照顾现有利益格局基础上,降低直至完全消除逆向转移支付效应。健全统一的城乡低收入群体精准识别机制,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建立健全改善城乡低收入群体等困难人员生活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三要鼓励和引导三次分配。建立健全回报社会的激励机制。鼓励引导高收入群体和企业家向上向善、关爱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完善有利于慈善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畅通社会各方面参与慈善和社会救助的渠道。探索各类新型捐赠方式,鼓励设立慈善信托。加强对慈善组织和活动的监督管理,提高公信力和透明度。落实公益性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完善慈善褒奖制度。再次要着力把城乡区域发展差距缩小到合理范围内。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求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人民群众享有大体相当的生活水平。城乡和区域差距较大会导致大量人口常态性地处于流动和迁徙状态中,缺乏融入感、归属感、认同感,无法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结构。控制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一要尊重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切实消除制度障碍,为处于跨地区流动、城乡之间流动状态的人口和劳动力创造政策便利,推动外来人口全方位融入城市、融入常住地,享受均等公共服务。二要推进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可及,稳步提高保障标准和服务水平。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三要大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四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顺应人口向城镇流动和农村归并趋势的基础上,发展立足各地优势、有较高产出效益的特色产业,探索财务上可持续的乡村公共服务产品和运行模式,保障乡村居民获得与城镇居民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活居住环境。五要织密平等普惠的社会保障网。加快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建立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统筹层级。最后要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各种要素、资产和产品之间合理而稳定的相对价格体系,既是引导要素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增长、不断做大蛋糕的前提,也是形成合理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的前提。相对价格体系不合理、相对价格水平大起大落,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所以,要围绕共同富裕的目标,把握好财产性收入和一般劳动收入的关系,降低供给弹性较小的产品和要素相对于供给弹性很大的产品和要素的价格水平,强化对创新和劳动的激励。促进共同富裕还涉及很多其他方面的工作,比如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更美好宜居的生态和生活环境,通过舆论引导形成有利于共同富裕的社会氛围等,需要全社会共同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作者系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共享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实
2021年11月12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2021年秋季智库工作交流会在杭州召开

10月22日,2021年秋季智库工作交流会在杭州召开。会议由省新型智库工作联席会议秘书处主办,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承办,省委办公厅、省委政研室等省直有关部门处室负责人受邀参加会议,省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刘东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省社科联科研管理处副处长蔡青主持。会上,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浙江财经大学中国政府监管与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中国(丽水)两山研究院等六家智库围绕数字化改革、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等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智库联盟建设情况以及各自智库特色亮点工作进行了交流,并就下一步智库建设提出意见建议。省委办公厅、省委政研室等省直有关部门处室负责人围绕近期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传达了决策咨询的研究需求,引导各智库更好地把握研究方向、明确研究重点。会上还传达了近期省委省政府重要文件精神,并反馈首批21家新型智库中期评估意见。会议强调,全省各新型智库要优化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一要牢牢把握智库建设正确方向。要始终坚持正确的研究导向,加强对举办的各类活动、发表的各类成果、发布的各类信息的意识形态把关,要在挖掘传承习近平总书记留给浙江的宝贵思想理论财富上不断取得新突破。二要不断创新完善智库运行和管理机制。根据中期评估整改意见,进一步完善创新内部管理运行机制,突出发展优势与特色,善于合作,推动我省大成集智工作机制的构建,发挥人才关键作用,汇聚一支高质量的核心智库专家团队和中青年学者队伍。三要加强智库与党委政府决策的良性互动。要主动对接,提升应急性选题的承接能力,注重研究范式的转型,推动成果转化,集中力量开展攻关,研究深、研究透、研究好,以理论突破推动实践发展。四要不断提升智库影响力。要放大视野,观照现实,做好持续发声。培育较大社会影响的持续性、机制性知名智库品牌;培养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领军智库人才;加强智库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整体影响力、关注度。省直有关部门处室负责人、省新型智库工作联席会议秘书处有关同志、全省各新型智库负责人等70余人参加会议。浙江学术
2021年10月25日
其他

浙江省出台首部省级社科人才规划

READING近日,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共浙江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出台了《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年)》。据悉,这是国内省级层面出台的首部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是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推进党委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力量,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近年来,浙江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2017年,浙江省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注重高层次人才培育和引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建设,注重青年社科人才梯队建设。早在2011年,浙江省社科联就组织实施了“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行动计划”,通过项目扶持、导师引领、研修培训、学术研讨等方式,促进青年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加快成长。目前共遴选五期539名青年学者,一批青年学者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后备青年人才培育成效明显。2020年,省社科联又启动了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军人才培养专项课题,目前共设立重大课题70项,资助经费近1400万。《规划》的编制出台是为了高水平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强省建设,加快提升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打造一支与建设“重要窗口”相匹配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规划》客观分析了社科人才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短板,提出要坚持党管人才、政治引领、重点突破、改革创新,实施人才培育、人才引进、人才激励、人才评价机制优化、学风建设五大重点计划。到2025年,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总量增长5%以上,新增国家级高层次人才80人左右,培育之江社科领军人才150人左右,形成体制机制充满活力、保障激励充分有效、平台载体丰富完善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作格局,全国知名、具有国际影响的高层次领军人才数量显著增加,中青年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竞争力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的发展目标。《规划》指出,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工程,完善需求导向、质量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人才队伍培养链,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人才体系,着力提升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质量;要坚持高才优先、高位引领,加大对国内外高层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引进和支持力度;要完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奖励体系,形成激发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活力的良好激励机制,促进优秀人才不断成长;要打破“五唯”人才评价标准,建立符合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特殊性和发展规律的分类评价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引导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规划》明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在省委人才办指导下,统一协调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作,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负责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推荐和日常服务工作。并指出,要建立健全多元化的人才工作资金保障机制,将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列入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专项资金支持范围;构建权责清晰、高效运转的人才管理机制;推进浙江社科中心建设,打造为人才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社科之家;建立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数据库,联合相关部门每年开展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统计。《规划》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哲学社会科学,牢固树立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和自然科学人才同等重要的理念。要大力宣传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扩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氛围。要坚持“以用为本”的根本导向,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的重要作用。
2021年9月16日
其他

社科赋能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行动全面启动

8月5日,省社科联在台州三门召开社科赋能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行动动员部署会。省社科联党组书记郭华巍作动员部署讲话,中共三门县委书记李昌明致辞,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谢利根主持会议。
2021年8月5日
其他

文化浙江大讲堂 | 诗路明珠:御侮谁不忆桃渚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是浙江省社科界的学术性群众团体和组织协调机构,以繁荣发展浙江哲学社会科学为职责,深化学术研讨,推动理论创新,倡导核心价值,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学术繁荣,建设当代浙学。
2021年6月22日
其他

浙江学人 | 赵鼎新:什么是社会学?

本文为作者2021年出版新书《什么是社会学》总论部分。《什么是社会学》赵鼎新
2021年6月8日
其他

文化浙江大讲堂 | 诗路明珠:一朝入临海 流韵越千年

临海古城为何有“江南八达岭”之称,又是为何能完好保存1000多年时间?隐藏在闹市的世外桃源巾山又是怎样一番天地,激发了孟浩然、任翻、方孝孺等人的诗意?临海“小邹鲁”的称号,又与朱熹有什么渊源?
2021年6月7日
其他

“文科的数字化转型”跨学科论坛在杭州举行

2021年5月28日,由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承办的浙江省社科联跨学科论坛之
2021年5月28日
其他

活动预告 | “文科的数字化转型”跨学科论坛

本次论坛以“文科的数字化转型”为主题,特邀浙江大学黄先海教授、庄越挺教授、黄旦教授、刘渊教授、聂珍钊教授、胡铭教授、刁常宇副教授等7位专家,围绕创新文科的研究范式和思维方法,增强文科数字化的实证性与科学性等问题进行演讲交流,积极回应新时期数字化的全方位应用与拓展,推进新时期的新文科建设;进一步打通文科及各学科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转化通道,为实施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强省建设贡献力量。敬请扫码收看5月28日9:00直播。
2021年5月27日
其他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抗战时期英国驻华大使馆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开题论证会顺利举行

5月14日上午,由浙江大学历史学系肖如平教授任首席专家的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抗战时期英国驻华大使馆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会议采取线上视频会议和线下会议相结合的方式,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重庆大学、山西省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20多人参与本次会议。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专家组组长陈红民教授担任主持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楼含松教授致欢迎辞,他代表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对肖如平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开题表示祝贺,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介绍了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的基本概况和本年度学院承担的重大项目情况。楼含松教授恳切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对项目提出宝贵的建议,并希望课题组充分吸收专家组的宝贵意见,取得高水平的优秀学术成果。项目首席专家肖如平教授向与会专家学者汇报了项目整体规划。肖如平教授介绍,抗战时期英国驻华大使馆档案文献范围广泛、内容丰富,主要包括英国驻华大使馆和外交官发往英国外交部的公文、函件,英国驻华大使馆收到来自英国外交部和外交大臣的公文、函件,英国驻华大使馆和外交官与国民政府外交部和其他单位的通信、公文和会谈记录,英国驻华大使馆和外交官与其他国家代表和机构的往来文件、公函,大使馆在中国收集的各类资料和情报。有关驻华大使馆机构人事的文件等,大部分收藏于英国国家档案馆,主体为英国外交部档案。此外,英国首相府档案、陆军部档案、内阁档案、财政部档案、殖民地部档案中也有英国驻华大使馆的文献。大英图书馆藏印度事务部档案,剑桥大学藏驻华大使贾德干、许阁森、薛穆的个人档案也是值得关注的对象。目前,课题组已搜集相关英国外交部档案2300余卷,总量超过40万页,以及部分台北“国史馆”国民政府档案和“中研院”藏“外交部”档案。肖如平教授具体汇报了项目的总体目标、研究思路、学术价值和研究进展。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个抗战时期英国驻华大使馆档案文献目录,对档案文献进行专题的整理、翻译和出版,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档案,结合中、美等多国档案资料进行专题性研究,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抗战时期中英关系史和抗战外交史的研究。浙江大学翻译研究所徐雪英、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张俊义、重庆大学周志永、南京大学香港研究所孙扬等先后汇报了各子课题的设计和研究情况。由复旦大学吴景平教授、南京大学陈谦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汪朝光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李帆教授、浙江大学桑兵教授、浙江大学陈红民教授所组成的专家组对项目予以充分肯定,认为该课题前期准备工作充分,搜集了大量的抗战时期英国驻华大使馆档案文献,总体框架及子课题框架合理可行,研究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具有高度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专家们就档案搜集的范围、主题、分类、编目的可行性和操作方法等问题提供了详细的评议意见。专家组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对原先设计课题结构和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并注意加强各子课题之间的协调和联系。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课题论证合理,具备完成的可行性,同意通过开题。浙江学术浙江学者浙江实践工作性
2021年5月21日
其他

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社科理论界学习座谈会在杭举行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意义、地位和作用,对如何繁荣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在“5·17”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及其对哲学社会科学的系列重要论述,结合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给《文史哲》杂志社回信精神,重温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社科工作提出的“真”“情”“实”“意”的殷切嘱托,5月14日下午,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共同主办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社科理论界学习座谈会。省内知名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学者代表、在杭本科高校社科联和科研单位代表、省内主要社科期刊负责人、之江青年社科学者代表6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社科联主席盛世豪出席会议并讲话,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郭华巍主持会议。会上,浙江大学副校长何莲珍,浙江省委党校副校长陈立旭,浙江省社科院院长何显明,浙江工商大学教授、省社科联名誉主席蒋承勇,浙江大学人文学部主任黄华新,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沈满洪,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黄兆信,浙江财经大学原校长、中国政府监管与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王俊豪,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吕鑫等9位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围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推进文科振兴、建设新型智库、讲好中国故事,在“重要窗口”建设中展现社科工作者新担当、新作为等作了交流发言。盛世豪充分肯定专家学者的交流发言,并就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提出六点意见:深刻把握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旗帜与灵魂,不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引向深入。要守好“红色根脉”,收集好、整理好新时代以来记录浙江实现历史蝶变的文献资料,阐释好、梳理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和演进脉络,提升研究的影响力。深刻把握优秀传统文化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底蕴根基,着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当代浙江学术品牌。要以系统观念、系统思维推进整体谋划,发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龙头作用,提升浙学品牌的学术美誉度,努力让浙学成果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东方思想标识。深刻把握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聚焦省委中心工作为争创省域现代化先行提供学理支撑。要站在浙江大地上做研究,主动围绕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等中心工作谋划选题,紧扣共同富裕、数字化改革等重点任务破难谋策,对接省委需求建立大成集智机制,以宽广的视野加强问题研究、理论总结。深刻把握推进理论创新、构建三大体系是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由之路,奋力扛起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历史使命。要以实施文科振兴工程为抓手,补齐学科体系短板、推动学术体系创新、增强话语体系感召,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不断开辟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新境界。深刻把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立场,用高质量的社科精品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接地气,善于为群众解疑释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各方面权益。深刻把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是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抓手,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社科“浙军”。要引导社科工作者锤炼过硬政治素养、培养严谨科学精神,要厚植人才成长沃土、优化人才发展平台,打造一支梯度合理,与新时代文化高地相匹配的高素质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郭华巍作总结发言,要求全省社科理论界进一步深入学习,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担负起应尽的使命,紧紧围绕推进数字化改革、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等省委中心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建设的社会大变革中,抓住机遇、担当作为,守正创新、奉献精品,组织实施好我省“十四五”社科规划,高水平打造“八大平台”、高质量实施“八大计划”,奋力开创社科发展新局面,为哲学社会科学强省建设和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浙江力量、体现硬核担当,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
2021年5月14日
其他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变革与深化”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近日,由浙江省政治学会主办,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协办的第五届浙江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分论坛:“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变革与深化”学术研讨会暨浙江省政治学会2020学术年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本次会议是庆祝中国政治学会40周年活动之一,是第五届浙江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分论坛。中国政治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张树华所长代表中国政治学会在线致辞,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浙江省社科联二级巡视员俞晓光、浙江省政治学会会长余逊达分别代表浙江省社科联和浙江省政治学会致辞;浙江省政治学会常务副会长郎友兴教授主持研讨会。浙江省政治学会原会长蓝蔚青研究员,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委党校程竹汝教授,复旦大学韩福国教授和浙江省政治学会会长余逊达教授分别作了主题发言。中国政治学会韩旭副秘书长、浙江海洋大学黄建钢教授、浙江工商大学汪锦军教授、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徐友龙编审、浙江传媒学院王国勤教授、杭州市委党校黄俊尧教授、温州大学谢安民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张品博士,围绕“全面现代化建设中的基层社会治理”“数字时代的基层社会治理”“社会有效治理的地方经验”“协商民主的理论与实践”“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等问题作了交流发言。今年是中国政治学会成立40周年。研讨会首先就中国政治学的发展与前景展开讨论。会议认为,40年来,中国政治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主要聚焦于原理研究到覆盖政治学各个分支学科和中外政治实践各个主要领域,得到长足发展,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其中特别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中国改革开放总目标的确立做出了特殊贡献。在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国内外形势发展正对中国政治学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如何更好提炼中国发展经验;如何推动中国社会启动全面现代化建设;如何回答全面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强大同时中美矛盾不断激化,如何更好参与全球治理,防止修昔底德陷阱;如何把全面现代化建设与改革总目标的实现有机结合起来;如何在数字治理不断迭代升级条件下改进和调整政治学研究的方法与视角;如何在推进学科融合、创建大文科的进程中深化政治学学科建设;如何按照中央提出的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创造“新的学科体系、新的学术体系、新的话语体系”的要求去开拓政治学研究新局面,所有这一切都意味中国政治学正面临着新一轮大发展的前景,浙江政治学工作者应该总结发展经验,抓住历史机遇,再接再厉,在新一轮大发展中做出自己的贡献。会议主要以浙江经验为基础,对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变革与深化展开了深入讨论。讨论主要分为三类话题,第一,是对制度和治理的概念讨论;第二是对治理方式、规律和逻辑的讨论;第三,是对如何深化治理研究的讨论。关于制度和治理的概念问题,主要的观点是,中央文件对如何解读中国的制度做过多次论述,直到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制度分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和“其他制度”四类,同时对每类制度包含的具体内容,中央的表述也有一个调整过程,对此我们要有完整的认识,真正明确在制度建设上坚持什么、巩固什么、完善什么、发展什么。对治理,目前主要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制度的执行,一种是多主体合作。两种表述在内容上有一致的地方,但侧重点不一样,可以并存在一起,继续在实践中观察各自的内涵和功能,为进一步形成对中国场景下治理概念的科学界定创造条件。对治理方式、规律和逻辑的研究是会议讨论的重点,主要观点有:压力体制下的“条条竞标赛”扰乱了基层治理的正常秩序,需要加以纠正;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应着力建构“以居民为中心的社区治理体系”;社区治理应以“小区”为重点,这是本次疫情防控对深化社区治理的重要启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尊重制度逻辑;浙江基层社会治理中创造了多种不同模式,为我们理解从制度优势向治理优势转化的逻辑提供了极好的素材,值得认真总结和利用;在市级政协建设中要着重加强“融协商”建构;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要把“党建”和各界人民的“共建”更好地结合起来,同时要注意两种建设逻辑上的不同;在乡村社会治理中要发挥好“新乡贤”的作用,但也要注意不能使他们失去独立性从而解构了他们发挥作用的条件;要努力实现乡村民主政治与贤能政治的统一,并为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民主政治与贤能政治的统一探索经验。关于深化治理研究,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向上的提升”,主要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并与国外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比较研究,努力发现中国经验中包含的普遍性,加强与国际学术同行的交流,以期能对中国经验从概念、命题、范畴、范式上加以提炼抽取,形成中国自己的学术理论和话语,为国际政治学发展做出中国的贡献。另一种观点是“向下的拓展”,主要是更深入的考虑如何才能增强制度的“实操性”,明确问题意识,改进调研和沟通方法,加强科学技术在治理中的应用,深化民意整合,推进科学决策,真正让“制度成为制度”,使制度可操作、可执行,能够真正带来成果,从而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同时依据治理绩效,再翻转过来对制度进行改进优化,提升制度设计和安排的科学性。通过这样不断反复的过程,最终实现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来自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市委党校、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省社科院、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杭州市委党校、温州大学等科研院校的近40位政治学人参加会议。
2020年12月31日
其他

长三角一体化与区域治理现代化高层论坛成功举办

2020年12月12日,由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省商务厅主办,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学会、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省商务研究院、浙江大学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中国与全球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五届浙江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学术专场“长三角一体化与区域治理现代化”高层论坛在浙江大学求是大讲堂隆重召开。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盛世豪出席并做主旨报告;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张钱江、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分别致辞;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杨开忠教授、黄先海副校长、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院长张学良教授及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浙江组组长江振林博士、浙江省商务厅法规处杨威处长等专家学者发表了主旨演讲;浙江省社科联二级巡视员俞晓光出席论坛;来自全省社科系统、商务系统、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商协会及媒体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盛世豪指出,长三角要着眼于高质量推动一体化,构建区域现代化治理体系。在新发展阶段,长三角区域要担当起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作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建立多主体合作共治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重大平台的作用,特别是发挥平台在跨链整合、创新资源集聚、规则标准制定等方面的作用,全面参与区域治理,着力强化重大创新平台、开放平台、综合交通枢纽平台、产业链节点转换平台、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和旗舰型平台企业的建设,为加速推进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张钱江强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商务部门要紧扣高质量、一体化两个关键词,积极推动长三角开放平台一体化、产业投资服务一体化和长三角市场网络一体化。杨开忠指出,在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再创发展新奇迹,塑造新发展格局是必由之路。长三角地区作为最有条件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区域,关键在五个方面发力:一是在提升地方品质上发力,实现地方品质驱动的发展路径。二是在优化产业、人口与经济密度调节上发力,进一步推动经济集聚,优化经济空间结构格局。三是在空间距离压缩上发力,跳出低效能空间依赖,形成多层级、多尺度经济要素与中心节点的高效流动、相互促进的局面。四是在强化地区功能互补上发力,构建基于空间互补的产业链融合和创新体系。五是在深度消除分割上发力,着眼于高质量一体化构建融合型的制度体系。黄先海指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几个问题:一是必须从立足经济稳定增长和全球世界影响力塑造,正确认识外贸的作用,继续加大开放步伐;二是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必须正确平衡效率与安全的关系,总体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在战略领域凸显产业安全的原则;三是国内大循环的突破口上,正确认识强化内需和自主创新的价值,致力于提升国内创新链的整体效能;四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必须准确定位长三角区域功能和坐标,要发挥长三角地区战略枢纽的四大功能,即两个消费市场的重要目的地,两种产业资源整合者,两类信息的数字链接者和两大流动的集散中转者。张学良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要迈向世界级卓越城市群重点要突出强劲活跃增长极的定位,既要有一定的增长速度,又要高质量。为此应该着力绘就两大体系、三高格局、六位一体和六彩增长的发展图谱。即内外双循环和区域一体化两大体系的联动;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效能治理的协同,实现产业、公共服务、空间、生态、交通和政府治理六位一体发展,来深化传统橙色增长、坚持创新金色增长、塑造生态绿色增长、传承文化青色增长、深挖公共服务蓝色增长和共筑区域协同紫色增长。江振林回顾了长三角一体化政府治理体系的构建历程,介绍了2018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跨区域政府治理体系建设的成效和对一体化发展的支撑作用。指出,一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应重点在如何深化一体化、如何在不破除行政隶属的基础上打破行政边界、如何构筑区域竞合关系、优化一体化红利分配以及建立双向飞地模式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杨威从优化长三角一体化和内外双循环格局下商务环境建设的角度进行了探讨。他认为要从环节、平台、文化、行业差异等方面,细化放管服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区域竞争力,推动高质量一体化。论坛上,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还发布了“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指数”。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指数融学术严谨性与政策考核性于一体,是国内第一个定量、动态刻画区域一体化发展程度的指数,对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政策制订具有重要的科学决策价值。该指数兼容一体化与高质量两个层面,深挖价格一致性、产业协同性、前沿收敛性三大学术基础,融合学术性、应用性、国际性、可视性四大目标,分解出开放一体化、创新一体化、制度一体化、生态一体化、福利一体化五大维度,构建多层级指标构架,形成全方位综合性测算体系,具有城市横向评分、纵向趋势预测、政策情景仿真等多维功能,可为长三角一体化水平监测与评估提供科学平台,国内其他热点区域亦可参考实施。下午,论坛还举行了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地方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路径和机制、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创新与产业发展、长三角一体化中的治理现代化等四场平行分论坛。并发布了《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成果集(2003-2020)》,和成立了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智库合作联盟。浙江学术浙江学者浙江实践工作性
2020年12月13日
其他

文化浙江大讲堂 | 钱塘江诗路:山川灵秀 风雅余杭

“最早的杭州”。东苕溪,是余杭的母亲河,在余杭境内又分成三条,北苕溪,中苕溪,南苕溪,苕溪孕育了古镇余杭,大运河孕育了塘栖,而上塘河孕育了临平。
2020年11月23日
其他

省社科联邵清巡视员一行赴丽水调研指导工作

4月13日至14日浙江省社科联巡视员邵清一行赴丽水学院、松阳县分别指导调研省级新型智库申报工作和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实现机制实践情况。在丽水学院调研期间,副校长李俊杰和两山学院负责人分别作了工作汇报。与会人员就智库名称、重点研究方向、智库人才培育、体制机制建设和社会影响力提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邵清充分肯定了“两山”新型智库的定位和前期取得的工作成效,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2020年4月17日
其他

社科名家学术自传 | 龚延明:学术之树常青——从工兵战士到博士生导师

我心中忐忑不安,不知评价如何,倘若不合格,通不过,那我的学术前途将会改变。我曾经私下对一位同事讲:“要是《宋史职官志补正》鉴定通不过,那我就易做《宋史列传补正》,改行从事人物研究,不搞官制研究了。
2019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