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去东来中传站

其他

​尼日利亚的地名和人名

Ahi,来自尼里。尼日利亚官方语言是英文,但是这么一改伊博族好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要消失了。人名伊博人相信在给孩子命名时要赞美神的力量。Igu
2023年11月9日
其他

六百年间天安门

发表于浙江10月1日,在观看升旗仪式后,人们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参观。新华社记者
2023年10月6日
其他

李斐 | 社区词的界定与定位及研究意义(下)

接【社区词的界定与定位及研究意义(上)】查看上文请点击链接:社区词的界定、定位及研究意义(上)社区词的界定与定位NO.2社区词与外语翻译词的关系对于由外语翻译而来的词语是否属于社区词这一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一种看法是翻译词并非源于香港,虽然由港人自创翻译,且流通于香港,但不应该算作社区词;另一种看法是对一些具体的词语是否属于社区词提出疑问,例如“安乐死”“高峰会议”等。我们对第一种看法不能认同,对第二种看法可作具体分析。这里所说的翻译词语,是指从外语中翻译而来的词语,包括音译词和意译词。由于对社区词概念理解的模糊,所以有学者提出,一些翻译词语不应该算作社区词。我们不妨先看看《现代汉语词典》对外来语(词)的定义从别的语言吸收来的词语。如汉语里从俄语吸收来的“布拉吉”,从法语吸收来的“沙龙”,从英语吸收来的“马达、沙发”。外来语是构成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通行的现代汉语教材、研究论著,都认同这一观点。例如北大中文系的教材《现代汉语》认为外来语包括“从外国和本国其他民族语言中连音带义吸收来的词……,也叫音译词,借词。”外来词只包含音译词,不包括意译词,因为虽然意译词的概念是外来的,但是它是用汉语固有的语素按照汉语构词的方式构成的,所以不算外来词。也就是说,不论音译词还是意译词,都是现代汉语的组成部分。从定义上看,音译词属于外来词,而意译词由于已经选用了汉语语素所以不算外来语,而是汉语的一般词汇或基本词汇。通过对这个概念的阐述,经过横向对比,我们也有理由认为,香港社区中出现的音译词和意译词,只要符合社区词的概念,就可以被认定为社区词。我们认为,以下两种类型均可看作是社区词:🔔第一类:由香港首创的翻译词语,在长时期里内地没有,可以算作社区词。例如,“情绪病”是英文Mood
2023年6月23日
其他

邢向東 | 新時期以來漢語方言學的發展及其特點

点击上方蓝字“西去东来中传站”关注我们新時期以來漢語方言學的發展及其特點作者邢向东,陝西師範大學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改革開放以來的四十年間,漢語方言研究飛速發展,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本文從方言調查研究發展的幾個側面,對這四十年來的方言調查研究的特點作簡單的考察,並不是全面系統的綜述。一改革開放前的漢語方言研究中國歷史上,記錄方言的名著不少。如西漢揚雄的《方言》,晋代郭濮的《方言注》,隋初顔之推的《顔氏家訓·音辭》,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清末章太炎的《新方言》等。不過,現代意義上的漢語方言學,應當建立於高本漢、趙元任、羅常培等對漢語方言的系統調查之後。1.1建國前的方言調查研究本世紀初,瑞典漢學家高本漢調查了山西、河南、西北等地方言,利用33種漢語方音的材料(包括域外方音如日本漢字音、朝鮮漢字音等),完成了著名的《中國音韵學研究》,奠定了現代音韵學的基礎。高本漢對方言語音的描寫很精細、很到位,可以說是第一部現代方言學的科學論著。之後,由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組織,著名語言學家如趙元任、羅常培,其後如白滌洲、丁聲樹、董同龢、吳宗濟、楊時逢等,先後調查了不少漢語方言,包括單點調查和區域性調查。出版了一批方言研究著作,如趙元任《現代吳語的研究》,羅常培《厦門音系》《臨川音系》,趙元任、丁聲樹等《湖北方言調查報告》等,建構起方言調查報告的基本範式,建立了現代意義上的漢語方言學。白滌洲在30年代曾經調查過關中方言,建國後由喻世長補訂出版了《關中方音調查報告》,這是研究現代關中方言的重要文獻。這時期的方言研究,主要是地點方言和區域方言的語音系統的描寫。1.2建國後17年的方言調查研究建國以後,國家制定了“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務——簡化漢字、制訂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推廣普通話。爲了實施推普工作,1957年,由國務院直接領導,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各縣、市的方言普查,歷時兩年完成。寫出了以縣爲單位的《方言調查報告》,有的寫出了《XX地人學習普通話》的小册子。有些省編寫油印了《XX省方言調查報告》。爲了解决方言普查中語言學專家不足的問題,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連續舉辦了三期“普通話語音研究班”,丁聲樹、李榮先生親自編寫講義,親自授課,研究班在培養推普骨幹和方言調查研究人才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漢語音韵講義》《方言調查詞彙手册》等也成爲學習和研究方言音韵必備的名著和調查表。方言普查是政府主導、專家實施解决重大語言問題的一次成功實踐,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衆多語言學家參加到方言普查中,加快了推廣普通話的進程,滿足了社會發展的需求。語音研究班和方言普查實踐中培養的專門人才,成爲六十年代以後方言調查研究的中堅力量和領軍人物。六十年代以後出版的影響較大的方言學著作如: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昌黎方言誌》,是丁聲樹、李榮先生親自帶隊、語言所人員調查、編寫,水平極高,成爲寫作地點方言調查報告的範本。袁家驊主編《漢語方言概要》,北京大學語言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漢語方言詞彙》(王福堂修訂)等,都是對方言研究、語言研究産生了重要影響的著作。比如,王士元先生以漢語方言的語音事實爲基礎提出了著名的“詞彙擴散理論”,其方言材料主要是來自《漢語方音字彙》等。建國以後的方言研究,由於“文革”而中斷。不過,從調查對象、研究內容、研究範式、研究人才等方面來看,已經爲後來方言學的快速發展打下了基礎。二改革開放以來方言研究的大型項目1979年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創辦了專業學術期刊《方言》,成爲全國方言學者的主要陣地。1980年全國漢語方言學會成立,從1981年開始,每兩年召開一次年會,到2019年共召開了20届。同時,幾乎每個大方言都組織了大型的常態性的學術討論會,學術活動十分頻繁。這些學術組織和活動,大大推動了新時期方言學的發展。在語言學學科中,方言學是發展得十分迅速而扎實的一個分支,由冷門變成了顯學。
2023年5月30日
其他

​田小琳 | 语法知识是重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回顾20世纪80年代教学语法体系的研制

1982:4.[18]“中小学语文知识体系研究”课题组.对“中小学语文知识体系”的思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103-120.【责任编辑
2022年8月30日
其他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完成新一轮修订,推出第4版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完成新一轮修订,推出第4版光明日报客户端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陈雪2022-08-21
2022年8月22日
其他

新加坡旖旎的语言风情

新加坡的语言与社会》已经问世,真是喜出望外。单看书名,我想多年来要寻找的答案,这部学术著作中肯定会有。开卷拜读,果不其然。《多元和统一
2022年8月3日
其他

香港,普通话的春天来了!

香港回归点击蓝字关注我们香港,普通话的春天来了!汪惠迪“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7月1日上午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从司仪宣布会议开始到会议结束,李家超和所有宣誓的政府官员及行政会议成员,都讲普通话,普通话成为本次典礼的会议用语。25年来,同样的典礼举行过5次,这是破天荒第一次。香港自从回归祖国以来,无论内地同胞还是海外华人,踏足香港,不管走到哪里,听到的都是广东话。在香港,社会用语、家庭用语、教学用语、校园用语、广播用语、影视用语、办公用语、柜台用语统统是广东话。粤语依然一枝独秀。有的主流报纸还掺用“三及第”中文,学界称之为“港式中文”。中文而“港式”,不标准化,成为香港报章的特色。新加坡就没有什么“新加坡式华语”,更别说“新式中文”了。
2022年7月6日
其他

域外华文应用[新加坡] | 方言已然躺平 未来难免清零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方言已然躺平未来难免清零汪惠迪华语、华文、方言、双语教育是新加坡华社永远的话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联合早报的言论版热议一番。最近,关注这个话题的专业人士和热爱母语的读者,又在言论版上热烈讨论华语和方言的问题。有的文章洋洋洒洒,论述方言与母语和文化的关系,主旨大多是必须拯救方言。笔者拜读了这些文章,深得我心的是两篇小文章。一篇是《本地方言的必定式微》(2022年6月3日早报言论版),作者刘家明;另一篇是《方言,只剩下自救?》(2022年6月5日早报言论版),作者沈泽玮。刘文标题就给新加坡方言的前途下了结论,还在“式微”上附加状语“必定”,加强语气。沈文标题虽用问号,其意则已肯定,难以“自救”。“式微”,衰落之意,即由兴盛转向没落、衰败、趋向灭亡。福建话叫死翘翘。方言怎会落得如此下场的呢?刘先生说,因为它已失去了用武之地,失去了社交应用空间。的确,语言是工具、武器、载体、资源,它活在人们的应用中。一旦丧失“应用空间”,就难免消亡的下场,举世皆然,所以刘先生说这种现象并非新加坡独有。沈小姐在文章里说“方言已是个垂死挣扎的老不死”。哇!说得太直截了当啦。这个“老不死”居然偶尔还回光返照,“突然变得生猛”,那是“在大选拉票、鼓励老人打疫苗或做重大政策宣导时”。笔者在新加坡工作时,见过这样的场景,在七月歌台上,更是见得多了。往后这样的机会,恐怕也越来越少了。君不见沈小姐说,“当老一辈逐渐卖咸鸭蛋去,年轻一代又认为方言可有可无,决策者还会在乎吗?”一个反问句,答案就在问题的反面。我认为,新加坡华社方言之式微是由国家的语言总体规划决定的,这是好事。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是新加坡国家语言总体规划的总设计师,而新加坡国家语言总体规划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实施“英语+母语”的双语教育。这是新加坡的建国基石。撬动基石,大厦倾覆,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今天,作为城市蕞尔岛国的新加坡能跻身发达国家行列,当年李光耀制定这项国策厥功至伟。为推行双语教育政策,1979年9月7日,新加坡又展开了“讲华语运动”。当年出生的新加坡华人,如今人到中年,而这场以华人为对象的长寿运动还要继续进行下去。李显龙总理曾经说过:“多讲华语,少说方言”的最初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已达成,运动仍有继续推展的价值,不能放弃。我们现在的宗旨是“在英语环境中,请尽量运用华语”,使华语能继续成为一个活的语言,一个有生气的语言,一个能够表达我们的精神、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欲望的语言。2019年10月22日,推广华语理事会在华族文化中心礼堂集会庆祝“讲华语运动”开展40周年。李显龙总理致辞说: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新加坡的双语优势正在相对减弱。我们需要加倍努力,鼓励国人把华语融入日常生活中,也必须想方设法保持我国华语的活力和独特之处。世界各地的人正在积极学习汉语,“他们都知道,如果要在中国工作、与中国人打交道、把握住中国发展所带来的商机,他们就必须学好华语”。新加坡华人应该要尽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话,让孩子们掌握新语言。随着我们的社会和环境不断变化,推广普通话将是一个持续的、永无止境的项目。诚如沈小姐所说,“华语成功取代方言后,在一个英语为绝对强势语言的大环境中,自身也正面临方言的命运。”换言之,华语与方言已成“同命鸟”。在这样的大气候下,还想“玩转”方言,并试图从文化的角度凸显方言的作用,以挽狂澜于既倒,我认为已无可能。拥抱方言的新加坡朋友,尽可在私下用方言交谈;在智能手机上,方言文艺节目应有尽有,随时随地可以过把瘾。因此就别纠结了,坦然处之吧。流水落花春去也,星洲方言已躺平,未来难免就清零。(原载2022年6月23日新加坡联合早报言论版)
2022年6月30日
其他

语言风情[18] | 宾女战劳男

青果缘新闻写作典型案例参看链接“深圳宾利女”到底姓啥?新闻报道如何防止“姓名打架”?
2022年6月13日
其他

名片的尴尬——旅日散记

点击上方蓝字“西去东来中传站”关注我们名片的尴尬——旅日散记史有為名片,在日语里称“名刺”(meishi)。“名刺”,这可是个古老的汉语词儿,唐以前就通行,用来通报来客姓名。唐·姚思廉《梁书·江淹传》:“永元中,崔慧景举兵围京城,衣冠悉投名刺,淹称疾不往。”其实,汉代也是有这种物件的,那时叫“谒”,由动词“拜谒”义转为名词物件义。再以前有没有,叫什么,那就不清楚了。汉代谒为什么叫“名刺”?“刺”原指用刀笔书写,后来将姓名写在竹木简上,以上奏朝廷就称为“书刺”。东汉·刘熙《释名·释书契》:“书称刺书,以笔刺纸简之上也。又曰到写,写此文也。画姓名于奏上曰书刺。”因此仅仅写上名字,用以通报来客的“书刺”就称为“名刺”。之后也将“刺”理解为竹木削成的长条薄片。明·张萱《疑耀》卷四:“古人书启往来及姓名相通,皆以竹木为之,所谓刺也。”因此,名刺也可以称为“短刺”或简称“刺”。后代也有称“拜刺”。名刺古人书启往来及姓名相通,皆以竹木为之,所谓刺也。大概五代时已经用纸来制作名片,因此也可以叫“名紙”。再以后,大概明代前后,可能觉得“刺”太难理解,而“纸”又太一般,由此起用了更有郑重感、仪式感的“帖”,改称为“名帖”或“拜帖”,也简称为“帖”。大都用的红纸,以示吉祥。有时也可代替“明信片”,简单写上几句话,派人送到要拜访的人家,传达简短信息,省去自己登门。早前的名片日本是一个对古物具有特别尊重、特别保守的国家,不轻易更换或改变。因此,许多中国传去的古物、古词大都仍可在日本看到,而汉字也受到格外的保护。这是一个民族的传承习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交换名片在日本,你会处处受到“礼”的教育。递名片就是一个。你双手递上名片,日本老师很客气,也双手接住名片,不会多说什么,就是表达“初次见面”,还有鞠躬点头。对方也照样回敬一张名片,同时你也会学着点头弯腰,也用日语表示“初次见面”,以示回礼。双方都会细细地看看名片上的尊姓大名,在何处任职。这也是礼貌。其实中国现代早就有名片,可是我们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才有幸接触和使用。而我第一次使用名片还是在日本。[小岛久代,沈从文研究家,明海大学时的同事与好友]1992年,出国赴日任教之前,我“精心”准备了一张名片,上面挂满了我所拥有的许多头衔,什么副秘书长,什么副会长,什么兼职研究员,什么编委啊。其实,真正有职有权的只有一个,就是教书匠。教书是真的,权也是有的,打分就是个权。只是当时是日本大学的教书匠。其他那些头衔都是虚的,印上去无非为了好看,壮壮自己的声势。自己也知道这是虚荣,但架不住社会潮流,也就跟风了。但很快我就被教育了。在一次教师聚会时,我遇到一位已经退休的华人老师,当我们交换名片时,他仔细地端详了我的名片,然后告诉我,日本的规矩是,名片上只写当时的职务,其他非就职单位的头衔一律不可出现。他短短的几句话对我的震动实在太大。我当时确实有点尴尬。我表示了谢意,但内心却很难为情。过后我细细反省,又翻看收到的日本教师的名片,确认日本教师确实都只写在职单位的职务。反省自己那种要面子,“名”字作怪,实在是要不得。之后,我就把我的那些名片收了起来,不再去出丑。这是一次教育,是在中国得不到的教育。我非常感谢那位退休老师的坦率。诤言难得啊!我在中国工作已31年,却一次都没有接受过这样的教育。反而,社会上流行着写满各种头衔的东西,从名片到演讲前的介绍。我回忆当年曾收到几张名片,主人们把自己的所有的“荣誉”都一股脑儿地端了上去,包括“某某地区学术带头人”“某某地区著名学者”“某某大学博士后”。当时,我还嘲笑他们,可自己却也被这股面子风潮卷了进去。我重新印刷了名片,老老实实地填写了一个职务。2008年,当我告别日本,准备回国时,我自己打印制作了一个名片,送给留在明海大学的同事们。上面没有职务,没有任何头衔,只有六个字和一首告别诗:情思昼夜赴昆仑留迹东瀛十五春明月悠悠迎岁暮海风恋恋送归尘名片,是介绍自己的,当然应该介绍自己当前供职所在以及所任职务。如果退休了,那所有的职务职称就应该失效。因为这是在职时经手的“务”、授予的“称”,退休了当然就没有“职”了,又何来“称”。我在日本看到的退休老师的名片是不再写“某某大学教授”的,而国内退休者的名片可能还是照样写上“某某大学教授”。而在国外,还有什么头衔都不写的,只是告知地址或联系方式。[美国专治汉藏语的语言学家]由此也想到,如今介绍某人时,包括刊物论文上的作者身份,等等,还是会要求说明是哪个“所在单位”。如果本人是退休者,那个退休前的职称仍然会以第一头衔挂在名字的后面。退休了,人已经到了社会保障单位,但还是要求写上“工作单位”。这又算个什么?我退休已经近20年,每次发表文章都要求我署上单位名。我很为难,据多次编辑部的回应,说这是一项规定!我不知道来自哪里的规定。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吗?即使有,这个规定也不过反映了“计划经济”的意识和行为。我们还有哪些空间没有改革开放,还是“计划经济”的痕迹?把个人一辈子栓在“单位”上。这不明显违反了“实事求是”吗?改革改革,连这项很小的规定都改不掉!真让人叹息!这也让我想起香港的《语文建设通讯》,只有这份不起眼的杂志,在我退休以后,每次发表小文章,都没有要求我写上退休前的头衔(我也不要求写),而是由编辑部在我文章下注明本人是“北京市语文工作者”。这正是与国际接轨的做法。感谢这份刊物,她实践了“实事求是”,传达出了退休者现在的真实角色!【附记】:除了香港的这份刊物,《南开语言学刊》2022年第一期,在即将发表的一篇拙稿末尾,也同意了我的请求,写上“北京市语文工作者”。感谢刊物的编辑部!2022.5.29时年八五
2022年6月7日
其他

语言风情[17] | 青果缘

转载自:中国剪报2022-05-26
2022年6月6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闲话旗袍

点击上方蓝字“西去东来中传站”关注我们~~闲话旗袍已经忘了分清旗袍与长衫是在什么时候了。小时候,冬天我穿的是棉袍,而不是棉袄,是母亲帮我穿的,我还不会系钮攀,尤其是腋下的那一个纽攀。夏天似乎没有穿过长衫。第一次记事回常州,还很小,也就三四岁吧。是大冷天,五叔婶结婚的时候。记得婚礼翌晨,母亲帮我穿上棉袍,洗漱完毕后就带我去五婶的新房,进得门后,母亲就让我唤一声“五婶婶娘!”这大概是五婶第一次听到的称呼,立刻笑得像朵花,好看的眼睛立刻成了细细弯弯的小鱼儿,一把喜糖塞进了我的小手,说“真乖,真乖!”奇怪,故乡的记忆竟是从这里开始。五婶和母亲当然是穿旗袍,五婶应当更加喜庆鲜艳,新娘子嚜。那时我还分不清旗袍与长袍的区别。再大些,明白了,女性穿的就叫旗袍,男人穿的就该叫长衫,还有长袍马褂。二者的不同,依然不懂。至于冬天絮了棉絮的,常州话好像都叫棉袍子。可见旗袍一定不能是絮棉的。再长大些,就发现这并非男女有别的名称之分,而是有外形的依据。旗袍可以是多彩艳色的,可印满花,可绣些花,当然也可阴丹士林,而且腰身也略瘦些。长衫或长袍可就没有这么优待,单色而素,蓝布灰衫,宽大而已。母亲日常多是蓝布,顶多是印素花的,只是在出去吃饭看戏时才换上绸的缎的。记忆中没有见过父亲穿长衫,总是一身西服。只在老照片上才见识父亲穿着长衫手抱一岁大姐的风貌,母亲坐着,一身旗袍,而且戴着一副当时流行的黑边圆眼镜。母亲够前卫时髦,父亲也一派潇洒。原来那都是照相馆的生意经。旗袍的记忆也就到50年代就中断,之后就是另一个服装时代了。又过了几十年,风水轮流转,八九十年代开始,旗袍又渐渐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走上了台面。旗袍来自满族女性的旗装外袍。清代,汉族妇女多穿长褂长袄,过膝,下面是长裤。只有满洲人才穿旗装。旗装,是那时指满族妇女正装的名称。她们穿的可能就是《甄嬛传》里那种货色,可能还不如。没有腰身,直通通的,宽大得可以藏两三个枕头,还需长裤相配。这些都是与旗袍大异其趣。旗袍,是上海人特意起的名字,可能还是上海小裁缝的主意。看那些老照片,就可以发现,北方的妇女穿的长外衣还是宽宽大大的,只有在上海印的月份牌、电影画报上才可以见到掐着胸腰、配上长丝袜的旗袍。旗袍来自旗装,却已不是满族服装。她现代化了,优雅化了,华夏化了。首先是现代气息,没有上海的电影明星,没有上海西式的摩登,怎么能存在女性的曲线?旗袍最关键的变革就是曲线,可着女性胸围与腰身的曲线,另外则是开叉,把女性的最美呈现出来。这在封建缠足的满清是绝对不可想象的。美学上,掩与露是两个极端,太掩即郁闷,太露则低俗,唯有二者调和适当才是最美。旗袍的露与掩,按着人调整比例,可谓私人定制,恰到好处,唯此方显东方女性之美。因此旗袍有最符合审美的优雅之美。旗袍又是华夏的,因为她虽冠以“旗”,却已非驰骋马背的服装。她已成为中国各民族妇女钟爱之服,也是中国妇女出席国际宴会的国服。非但如此,可能还波及国外。越南妇女的国服“奥黛”,叉开腰际,摆及足踝,轻薄飘逸,显然也是旗袍的一种变异。不是什么人穿旗袍都好看,都有味道。旗袍的线条,需要女性美的配合。衣以人显,人以衣美。人美悦衣,衣美塑人。没有好身材哪能有好韵味。人与旗袍相得益彰,才尽显女性婀娜之美。旗袍令万千女性忙着健身塑美,旗袍之功在焉。当然,好的旗袍不但能显示人之美体,也能弥补人的多项内外不足。如此曲线美的旗袍穿在身上,你好意思暴粗口念三字经吗?你还好意思动手扭打吗?旗袍女必得文静淑雅,必得檀扇轻摇,必得莺莺燕燕,必得腹中诗书。于是,旗袍又有了健美培英育人的功效,真是奇哉妙也!
2022年6月4日
其他

语言风情[16] | 我是什么人?

点击上方蓝字“西去东来中传站”关注我们Q我是什么人?A汪惠迪中国地方大,新奇事也多。本月11日晚,家在云南省怒江傈僳(Lìsū)族自治州泸水市的蔡金发和蔡金海兄弟,在社交平台上推出两年前拍的一段视频,没想到一夜之间围观人数超过1200万人次。媒体把这段视频叫做“魔性”视频。其“魔”何在?说来也很普通,不过是按“家乡+方言”这种程式所唱的富有节奏感的歌词,如:我是云南的,云南怒江的,怒江泸水市,泸水市六库,六库傈僳族,傈僳族是这样叫,乌鸦叫做阿南,青蛙叫做欧巴……然而全中国20个省50多个城市的网友争相模仿,纷纷推出“我是××的”这种短视频,参与这场“上分”大战。(北京朝阳一位小朋友的模仿视频)香港名演员名导演洪金宝的长子洪天明也跟风而上。5月14日,洪天明在短视频平台上唱道:我是香港的,香港九龙的,九龙的靓仔。香港话是这样说的:爸爸叫老窦,妈妈叫老母,老婆叫老虎,我最爱老虎。岂料开头一句“我是香港的”,在评论区引发一片争议。不少网友批评洪天明在“香港”前漏掉了“中国”,应该说“我是中国香港的”。有人认为普通人怎么说都可以,洪天明是公众人物,“最好加上中国”。另有许多网友不以为然,认为香港回归祖国这么多年了,而且是在内地讲话,没有必要刻意强调这一点。5月15日,洪天明自己发布视频回应说,“香港肯定是中国,香港回归那么多年了,还有很多人不知道香港是中国的吗?”如果在国外面对外国人时,就需要清楚说明,自己来自“中国香港”。此事令人不胜感慨。笔者不是“公众人物”,不过跟跟洪天明一样,怀揣一张“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早在十多年前就曾面对“我是什么人”的身份选择了。香港人都知道,香港大学有个锺庭耀,他在任民意研究计划总监时就曾设计一份“港人身份认同”问卷,年复一年地进行调查,然后分析,公布结果。钟庭耀图片来自网络。问卷的问题是Q你是什么人?A1.我是中国人2.我是香港人3.我是香港的中国人4.我是中国的香港人“锺记问卷”并不是在玩文字游戏,“阴”得很啊。于是我以《我是什么人》为题,写了一篇短文,发表在2011年7月3日马来西亚《南洋商报》言论版的“守护语林”专栏上。文内提到,当年的调查显示:自称香港人的有44%,自称中国的香港人的有21%,两者合计63%;自称中国人的23%,自称香港的中国人的10%,两者合计33%。锺庭耀们解读63%和33%的差别,就大有文章了。有意思的是,一位署名“古飞”的马来西亚读友写了一篇回应拙文的短文《试解读》,发表在7月13日的商报言论版上,其结论是事实上,不管港人自认是什么身分,只要你生为炎黄子孙,都应该是中国人。(古飞的原文是“身分”,应该是“身份”。)“古飞”有所不知,港人的身份认同调查其实是锺某某之流所玩弄的“阴招”,目的是把它作为一种话语工具、政治工具,绑架港人的身份认同,宣扬极端本土意识,宣扬其“本土性”,让“港独”意识抬头。时至今日,发生洪天明被大陆网友批评之事,足见当年锺庭耀们所玩弄的“阴招”,流毒无穷,影响深远。香港回归祖国都快满25周年了,香港同胞回到内地,在自我介绍时,大陆同胞似乎没有必要苛求他们非在“香港”前加“中国”不可了吧,即使是公众人物。香港毕竟不同于台湾啊!(原载2022年5月24日新加坡联合早报言论版,转载时本公众号加配了图片。)往期链接语言风情[15]
2022年5月25日
其他

语言风情[15] | 略说“某”和“某某”

万花筒里的语言景象语言风情[13]
2022年5月7日
其他

田小琳 | 《汉字字形对比字典》前言

点击上方蓝字“西去东来中传站”关注我们汉字字形对比字典前言田小琳本字典在2022年春天出版,是我們呈獻給新年的禮物。眾所周知,中國使用規範漢字,已經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中國大陸(內地)使用的規範漢字,除了傳承字,還包括已經使用了半個世紀的簡化字,而與這些簡化字對應的繁體字只在規定的範圍內使用。大陆在中國不同地區之間,「香港」與「內地」為對應概念,「台灣」與「大陸」為對應概念。本字典三者並稱,為表述簡練,統一使用「大陸」。中國的香港地區、台灣地區使用的漢字,則沒有包括簡化字在內。就繁體字字形來看,中國不同地區都有各自習慣的寫法。字形的差異首先給漢字教學帶來問題。在香港地區,教師和家長指導學生寫字時,常常遇到疑問。例如,这個「化」字,倒數第二筆是一「撇」,還是一「橫」?和最後一筆「豎彎鈎」是相接,還是相交?「戶」这個「户」字,首筆是一「點」,還是一「撇」?这個「及」字,筆畫數到底是四畫還是三畫?相信,在國際漢語教學中,同樣遇到這些問題。不同工具書中,同一個漢字有時寫法不同,讓讀者無所適從。這引起我們關注漢字字形的差異問題。中國的大陸地區以及香港地區、台灣地區的漢字,到底有多少字形是相同的,多少字形是有差異的,值得比較一下。其實,這些差異的存在,是因為歷史的原因形成。漢字是我們漢民族創制的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系統,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一直保持有相對穩定的系統,但是它也在發展變化中。現代漢字在上述地區使用時,有些字形可能發生分化、類化現象,在筆畫關係、筆形、筆順以至部件、偏旁部首、結構上,出現差異。這些差異有些不明顯,有些明顯。這也是漢字在發展中不可避免的事情。我們通過逐字對比上述地區的漢字字形,把個中差異明明白白描述出來之後,可以分析這些差異的來源、規律,整體歸納出地區間的字形同異現狀,做到心中有數,從而掌握漢字今後發展可能出現的趨勢。如果經過深入研究,可以在字形存同的基礎上,制定相應政策,進一步縮小地區間的字形差異,這對於現代漢字的趨同發展,對於世界各地的漢字教學與交流,無疑能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而且更有利於加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2013年國務院公佈了《通用規範漢字表》。「規範漢字」是經過系統整理、通行於大陸地區現代社會一般應用領域的標準漢字。《通用規範漢字表》收字8105個,按漢字的通行度,分有三級字表。一級字表共收3500字,是使用頻度最高的常用字集;二級字表共收3000字,使用頻度次於一級字;三級字表共收1605字,是在特定領域中較為通用的字。表中8105個漢字,基本上反映出了現代社會漢字的面貌。我們考慮,要比較中國的大陸地區以及香港地區、台灣地區漢字字形的同異,必須以《通用規範漢字表》為依據。現時電腦字體種類繁多,所顯示的漢字字形皆有不同之處。因此,當我們要進行漢字字形對比時,字體選用是重要的考慮。基於《通用規範漢字表》使用宋體,而這亦是現代社會通行的漢字印刷體,因此我們經過調研後,採用了四種各自合乎中國的大陸地區以及香港地區、台灣地區社會用字的宋體字體。這些字體所顯示的字形,均能反映各地的書寫習慣。在此前提下,我們才能進行有意義、有價值的字形對比,供讀者教學參考及學術研究。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基礎上,我們根據所選定的電腦字體進行字形對比。由於本字典在香港地區出版,因此把香港地區字形排在前面,接著台灣地區字形與大陸地區字形;每個漢字的屬性基本按香港地區的標準描述。目前,本字典共收字頭8229個,較《通用規範漢字表》8105字多,這是因為大陸地區的字形有「一簡對多繁」的緣故,而本字典對此做了妥善的處理。這裏需要先解釋一個問題,不少人以為漢字系統裏每一個字都有繁簡體的差異,我們來看看實際的情況。1964年公佈的《簡化字總表》共分三表:第一表所收的是352個不做偏旁用的簡化字;第二表所收的是132個可作偏旁用的簡化字和14個簡化偏旁;第三表所收的是應用第二表的簡化字和簡化偏旁得出來的簡化字。1986年,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經國務院批准重新發佈了《簡化字總表》,調整後的《簡化字總表》,實收簡化字2235個。2013年公佈的《通用規範漢字表》,基本涵蓋《簡化字總表》裏的字,僅有31個字未收入,這包括個別的方言字、異體字、文言用字及專業領域用字,這31個字已經沒有甚麼實用價值了。此外,還增收了一部分在社會語言生活中廣泛使用的簡化字。現時,簡化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裏約佔三成。在本字典裏,大陸地區的繁簡體字形均有列出,為了方便比較,先列繁體字,再列簡化字。香港地區、台灣地區的字形和大陸地區的繁體字字形可以作比較,和簡化字字形就不比較了。此外,《通用規範漢字表》中有40個字,因本字典所選電腦字體出現缺字情況,以致無法比較其字形,存此暫缺。包括:二級字表的𠳐、㤘、㧐、鹮三級字表的㑇、㘎、鿍、𡎚、𪤗、𫭼、𪨰、𫵷、𠅤、𬌗、𤧛、𤫉、𬒔、𥔲、鿎、𥖨、𬒗、𦙶、𦭜、𬜯、𫟦、𨙸、𨚕、𨟠、𬭊、𬭛、𨭉、鿏、𬭯、𬭳、𬭶、𨺙、𫠊、鲃、鳚、鳤。根據凡例列出的分區原則,我們對《通用規範漢字表》裏的漢字進行了字形比較,按不同地區字形同異情況分別歸類。經過全面對比後,我們可以對用字現狀有一個比較具體的瞭解:在本字典收錄的8229字中,三者字形相同的漢字共4378個,佔五成以上;字形不同的漢字共3851個,約佔四成半。雖因技術原因未能窮盡《通用規範漢字表》所收單字,但三者的字形同異面貌已經得到總體展現,能夠極大地便利讀者查檢、掌握漢字字形。關於字形差異的比較和描述,我們關注的是核心差異,在「字形差異描述」一欄做出了較為細緻的分析。這包括:(一)筆畫交接關係不同。筆畫是漢字構形書寫的最小單位,是組成漢字各種形狀的點和線。筆畫之間相接、相交、相離的差異通常看作是核心差異,如:香港、台灣第三筆「橫」與首筆「橫折」相交,大陸第三筆「橫」與首筆「橫折」相接。(二)筆形不同,筆畫稱謂有別。這類字一般作為部件構字時,在書寫上亦具同樣的規律性變化,如︰香港、台灣第三筆是「短橫」,大陸第三筆是「點」。(三)構字部件不同,構字理據或其他有區別。這類字常涉及取用不同的形旁或聲旁,如:「雞」「鷄」,形旁不同;「線」「綫」,聲旁不同。(四)漢字結構不同,屬性不一樣。如︰分屬半包圍結構和上下結構,其構字的筆畫亦呈現出長短變化。對於以上核心差異導致字樣內部發生質的差異的情形,本字典擇要點予以描述,可以清楚看到漢字體系從筆畫到部件再到結構的分別,從而為科學識字、準確寫字奠定基礎。如果字形僅在結構疏密度、筆形傾斜度、飾筆處理等方面有細微出入的,我們不視為字形有質的差異,不做描述。本字典在「字形差異描述」欄目下設有四個專欄:注意辨析小知識書寫提示設立專欄的目的,是幫助讀者瞭解漢字的知識和書寫規律,使讀者深入瞭解漢字字形特點,形成正確的書寫習慣,更好地掌握和運用漢字。從這個角度看,這部字典也是一部學習字典。讀者在查找字形的同時,可以學習有關知識,利用這些知識來舉一反三,歸納推理,開闊思路。總的來看,本字典通過對比中國的大陸地區以及香港地區、台灣地區的漢字字形,系統地進行歸納並分區排列,使三者字形的同異狀況一目了然,可供各地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者查考。一部字典要經過多次的打磨才能不斷完善,我們誠摯希望讀者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以備修訂。田小琳2022年春於香港编写团队主编田小琳早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和山東大學中文系(古代漢語專業研究生)。在香港從事中文教學、研究、編輯出版三十餘年。研究方向為現代漢語、社會語言學及語文教育。曾任香港嶺南大學中國語文教學與測試中心主任及榮譽研究員。現任全國普通話培訓測試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山東大學合作博士生導師、陝西師範大學等多所大學客座教授、中國修辭學會副會長、香港中國語文學會副主席、馬來西亞華語規範理事會學術顧問。參與多部字典詞典編纂工作,出版專著和教材40部(含合著),發表論文百餘篇。赵志峰北京師範大學博士,中國社科院博士後,人民教育出版社資深編輯。研究方向為文字學、辭書學、編輯學。在《辭書研究》《出版廣角》《中國文字學》等刊物上發表論文若干。出版專著及合著有《中國現代詩歌經典選讀》《國學經典選讀》《師者論語》《圖書編校質量差錯案例》《新編小學生字典》《簡繁互轉易錯字辨析手冊》等。李黄萍香港中文大學國際漢語教育文學碩士,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任教於香港教育大學語文教育中心。研究方向為課程與教學論,注重於現代漢語教學。編寫多套普通話教材,並參與編寫字典詞典工作。在期刊報章上發表論文若干。刘键香港理工大學對外漢語碩士,陝西師範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研究方向為二語習得、語言景觀及語言政策,編寫普通話教材,並參與編寫字典詞典工作。在國內外核心期刊共發表16篇學術論文。编者与责任编辑合影前排左起:李黄萍,田小琳,刘键。后排左起:钟昕恩,梁洁莹。目录分区检索内页示例一区二区三区三区四区五区六区七区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规范
2022年5月2日
其他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44)

一是她代同事们向吉隆坡商务书局集体订购《现代汉语词典》,书局库存100部,全给他们买去。至今,在《中国报》编辑部里,人们可以看到编采同事的案头,大多摆着一部《现代汉语词典》。
2022年4月21日
其他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41)

有个时期,中国的门户网站或旅游专业网站都设“驴窝”,进得“驴窝”,但闻“老驴”“新驴”“菜驴”叫声此起彼伏,十分热闹。想了解自助旅行知识,或想找伴儿参加自助旅行,那么“驴窝”就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2022年4月1日
其他

“了”是一个还是两个

2022-03-23
2022年3月30日
其他

从“吉林加油”看地名“吉林”歧义产生的原因

3月20日)6.3月20日上午,吉林省政府召开第41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工作最新进展。(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年3月25日
其他

语言风情[14] | 万花筒里的语言景象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万花筒里的语言景象汪惠迪语言是个万花筒。笔者长期从事语文工作,从万花筒里不知看到过多少语言景象。日前,从媒体上接连看到三个,写出来与各位读友分享。万花筒2月13日香港媒体报道,一位在香港某建筑公司工作的外籍人士,向香港法院提起诉讼,控告雇主违反《种族歧视条例》,事由为公司同事称他“鬼佬”,加之自己因不谙中文而受到排挤并被解雇。2月11日,法官裁定原告败诉,判词说“鬼佬”不含种族歧视成分,并指原告人际关系恶劣,难与团队合作,并无证据显示他因种族歧视被解雇。笔者感兴趣的是法官裁定“鬼佬”一词不含“种族歧视成分”。不由人想起两件往事。一件是我刚到新加坡工作不久,前辈卢绍昌先生曾问我:“‘撒泡尿照照自己’有没有贬义?”我问此话从何说起。他说有人因为说了这句话被告上法庭了,原告指这句话是污蔑他。我回答说:“这是句谚语。记得在《儒林外史》里看到过,通常是指对方缺少自知之明,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有时是好心提醒或劝告对方,不能说是污蔑之辞吧。”卢先生说他曾为被告出庭辩护过,赢了。又说他曾抱着《现代汉语词典》上法庭,好拿词典做依据。哇!词典还这么管用,不仅是不会说话的老师,还可以当证人,我暗自思忖。另一件就是2001年3月21日,《联合早报》刊登了一则香港电讯,报道香港久负盛名的英文报纸《南华早报》请了两位和尚到编辑部设坛、焚香、诵经、膜拜,然后领着总编辑等一干人绕编辑部一周“洒净”。原因是:“鬼报”女厕闹鬼《南早》请高僧驱鬼(香港某报新闻标题)僧人在进行“洒净”洒香水以净物之仪式哇!一个标题三个鬼,“鬼”标题打得真“鬼”!我暗自点赞。粤语之“鬼”含“洋”或“外国的”义,故港人称外国人为“鬼佬”“鬼婆”或“鬼妹”,英文报为“鬼报”,老外并不介意。有的老外很可爱,竟说“我喺鬼佬”(喺,粤语“是”,音hai6)。华洋轇轕(jiāogé),中西交汇,此之谓也。可怜那位被炒鱿的老外,入乡不知随俗,输了官司。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台湾。2月12日多家台媒报道,“绿委”王婉谕10日在脸书发文称,她曾在“立法院”质询,要求“教育部”改善在线辞典存在性别歧视问题。近日,“教育部长”潘文忠回复称,已有一些词条被调整。王婉谕称,她觉得“很棒”的是,外祖父、外祖母、外公、外婆等,原先在辞典中,都是“对妈妈的父母亲”的称谓,调整过后加注了“今亦称祖父、祖母、阿公、阿嬷”。从此以后,祖父祖母不只是“父亲的父母亲”,也是“母亲的父母亲”,无内外之别了。对此,岛内不少网友认为此举“无聊”,是“吃饱饭没事干”。且别管王婉谕是否吃饱了撑的,单说台湾那首著名的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怎么唱呢?笔者的家乡在吴方言区,称外祖母为“外婆”,小时候就唱过“摇摇摇,摇到外婆桥”,相信这首儿歌也传到了台湾地区,“外婆”亦称“祖母”了,难道要“摇到祖母桥”吗?
2022年3月4日
其他

史有為 | 《新华字典》决不可少

首先要多约几位同道讨论一下编纂的体例和有关的问题,于是魏先生就约了金克木、吴晓铃、张建木三位先生和我在魏先生家里交换意见。第一次相聚是星期五,一谈就是一个上午。几个人都认为编一本字典很必要,
2022年2月13日
其他

带着《现汉》下南洋 “老师”时刻在身旁

关注我们带着《现汉》下南洋“老师”时刻在身旁文·图
2022年2月12日
其他

史有為 | 一种口语句子模式的再探讨

P2<Pa、b、c、d四类句子(e类归入b类)可重新描写为:a)P1不出现P2的形式。P1是句意的重心,有句重音。P2轻读。结构长度(词的数目)通常是P1>P2,偶尔P1=P2:来了吗,/他?
2022年2月10日
其他

史有為 | “形态”是非有感

关注我们“形态”是非有感——答读者史有為虎年在望时,拙文《关于汉语短长的对话》后面出现了两则读者留言,内容转录如下。拜读了史老师的作品。感觉其中word
2022年2月6日
其他

史有為 | 《语文论集》忆旧

《语文论集》忆旧史有為《语文论集》只存在了四期/辑(1985-1992)。如果《语文论集》一直延续至今,那么它就会被重视。进入1980年,语言研究的兴起与语言刊物的稀缺形成了矛盾,也阻碍了研究。当时北京市语言学会刚刚在张志公和(1918-1997)胡明扬(1925-2011)二位先生奔波张罗下建立,并分别担任会长和副会长。张志公(1918-1997)胡明扬(1925-2011)他们都是业余的,却一心投入学会创立事业,想着为首善之地做出一番成绩,振兴北京市的语言学研究。可是,筚路蓝缕,想办事,要人没有,要钱也没有。他们商讨对策,决心要为北京市语言学会创办一份连续性出版物。拿不到刊号就以书代刊,没有钱,就凭着志公先生的面子去朋友处开口。当时志公先生是北外的顾问,与北京外国语学院院长王福祥(1934-2017)关系密切(不记得是否担任北京市语言学会副会长)。王福祥(1934-2017)王福祥先生是一心学术的儒雅学者,既然志公先生求到面前了,二话不说,满口答应了下来,亲自要求北外出版社接受这份出版任务。那时节几乎赚钱才是硬道理。但北外出版社还是同意了,允诺先出四辑再说。当时,还没有“外研社”这个简称,外语学习也没有如此疯魔全国,出版社的资金还是很紧。在此情势下,能答应出版四辑,就是好事,应该道谢千百次。语文论集#主编:张志公#副主编:胡明扬编委:林杏光、史有为、田小琳为了出版,张、胡二位又求到朱德熙先生那里,请他题签“语文论集”四字。论集由志公先生任主编,胡明扬先生任副主编,编委有林杏光、田小琳和我三人。第1辑由胡明扬先生亲自主持,我们三个年轻编委(田小琳、林杏光和本人)跑腿辅助。经过集稿、审稿、付印、校对等多个环节,紧锣密鼓,第1辑终于在1985年出版。在此之前,第2辑也开始集稿,由于田小琳赴香港工作,第2辑由林杏光和我负责编务。第3辑由林杏光担任责编。我负责最后一辑。当然,到了第4辑,出版社已经不大愿意,拖拖拉拉了几年,才印了出来,算是功德圆满。《语文论集(第一辑)》目录学习-工作-体会——吕叔湘在纪念《新著国语文法》出版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吕叔湘文字改革和语言科学、语文教学三结合建议——初等教育阶段——黎锦熙遗稿动结式动词句与把字句的变换关系——詹开第一种口语句子模式的再探讨:倒装、异位、重复、追补的合议——史有为谈谈句群——徐枢试论《新著国语文法》的“位”——严耀华“给”作“把”用试析——李芳杰汉语拼音分词连写的一条新路子——林杏光人口迁移与闽南方言及其方言岛的形成——郭锦桴北京语音源流初探——陈明远称谓与名字——陈建民近代汉语的双音词——张永绵《管子》韵字的韵部与声调——金毅重视语言应用的研究——徐思益人机对话漫谈——范继淹边缘科学和拼音电脑——周有光语言未来预测初探——尹彬庸语言中所反映的民族隔阂、歧视和奴役——伍铁平关于学文言——张中行二十世纪俄语修辞学之演进——肖敏国外语义学简述——周绍珩实验语音学简介——石锋
2022年2月4日
其他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34)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33)2.
2022年1月30日
其他

史有為 | 致敬桥本万太郎

sino-Japanese)远东博古学院公报》,121-471。杰雷•诺曼(JerryNeman)和梅祖麟:1976年,《古代华南的澳大利亚亚细亚学:某些词汇上的证明》(The
2022年1月25日
其他

冯志伟 | 我们奔往理想

Games我们奔往理想冯志伟高中毕业前夕写的新诗
2022年1月20日
其他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32)

在新加坡还是国内,回首出书往事,对朋友们的错爱、关心、支持、帮助依然深藏于心,念兹在兹,无日或忘。《语言的风采》END审核|郭
2022年1月18日
其他

方位-地名交流3 | 含方位地理称说与方位参照

的翻译。为了中国人,增加了“美国”这个表面成分,成为“美国东部时间”的缩减。缩减以后在韵律上是“美东/时间”,但从原文来看,则应该是“美/东时间”。现在的“美东”是韵律影响后的提取,仍然符合B式
2022年1月16日
其他

史有为 | 王绍新与量词因果缘

点击上方蓝字“西去东来中传站”关注我们王绍新与量词因果缘史有為一实至名归2021年12月18日,第十九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公布获奖结果,绍新所著《隋唐五代量词研究》荣获二等奖。消息传来,同窗群里纷纷为之祝贺。同窗绍新,笔耕不辍。虽几次遭遇生死大考,仍锲而不舍,默默耕耘,不弃初心。2018年,八十之躯,出版宏篇。厚厚一册,近九百页,不易不易!家有病老,伺候在侧,空余零星,完成此论,艰难可想,更是叹服叹服!此番获奖,因果缘报,确为实至名归。HAPPY
2022年1月6日
其他

史有為 | 又见蓝花花——读灰娃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又见蓝花花——读灰娃
2022年1月3日
其他

史有为 | 字母词的再分析与新对应

英语的浊辅音读法可以保留,但也允许某些塞音/塞擦音读成清辅音,如:B/b读[bi(:)]或[pi]、D/d读[di(:)]或[ti]、G/g读[ʤi(:)]或[ʨi]、V/v
2021年12月29日
其他

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28)

慧文字|汪惠迪图片|汪惠迪编辑|张怡微往期推荐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27)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26)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25)
2021年12月28日
其他

史有为 | “四川北路”之外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1年第12期28-32页“四川北路”之外史有為本体说“路”01“四川北路”是上海一条普通的马路。吕叔湘先生却从这个路名里发现了出乎常人认识的问题。他认为“四川北路”应该是由“四川路+北”构成。结构应该是“四川-[北]-路”(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66节)。他在一次口头解释中指出:这条路的原名是“北四川路”,后来才将“北”嵌入到中间。可见两个直接成分是“北+四川路”,而不是“四川+北路”。嵌入式这种组成结构是个新玩意儿,在直接成分分析法里让人为难,最后不得不承认直接成分可以有非连续的“四川…路”。这样才摆脱了尴尬。可是人们还是愿意将这类格式认作“四川+北路”,因为韵律上的确分成这样的两段。可见韵律与结构并非总是一致的。上海有南京东路、南京中路、南京西路三段,连在一起共同组成了“南京路”。只有嵌入式分析才能在语义上解释和理解这些路名,也才能理解“南京路上好八连”。查查历史才知道,“四川北路”和“北四川路”有些不同。不同处在于参照系的变化。四川路桥以北的“北四川路”是相对于桥南“四川路”的,这是两条虽然相接,但管辖者不同的马路。四川路属于英租界。而“北四川路”所在地原属美租界/公共租界(始于1848年)。1877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开始建造“北四川路”,后来又归属日租界(始于1894年),后划归虹口区。1946年二战胜利后才将四川路和北四川路以及南端几条路连成一条路,分别改名为四川北路、四川中路和四川南路。如今的四川南路,原属法租界,分别有孟斗班路(Rue
2021年12月23日
其他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26)

李光耀被称为“推动新加坡深度参与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政治家”,“参与”前用“深度”形容,既指参与时间长,参与面宽广,参与层次高,又指介入程度深,触及事物本质。回顾李光耀与中国交往的历史,可资证明。
2021年12月18日
其他

汪惠迪:结缘新加坡华语(系列24)

关注我们结缘新加坡话语(系列24)
2021年11月30日
其他

冯志伟 | 怀念挚友陈章太

第三排右起:陈敏、汪慧君、李燕、曹敏、姚佑椿、揭春雨、苏金智、郭龙生、徐振亚、张瑞、郭晓峰、李竹、张舒、黄慧之
2021年11月12日
其他

我从小说波斯语

作为记者,我参与报道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还参加公民社会活动、女性活动,是非营利组织创意青年营组织、Uniosonant
2021年11月5日
其他

语言风情[13] | “碰肘”与“拱手”

点击上方蓝字“西去东来中传站”关注我们“碰肘”与“拱手”汪惠迪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中,作为社会成员,相互之间的沟通或交往是基本的生活需要。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只有知书达礼,才不致出乖露丑。有教养,通事理,懂礼仪是每个人应有的修养。中华民族具有5000年悠久的历史,产生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传统的美德,建立了规范的礼仪,因此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记·冠义》曰:“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论语·微子第十八》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子路跟着他的老师孔子周游历国,有一次落在后面,遇见一位长者便向他打听,看见我的老师了吗?老人家回答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哪里配称老师呢?说罢,把子路晾在一边就除草去了。“子路拱而立”——子路两手抱拳,相合胸前,恭恭敬敬地站在那儿。这个故事说明,尽管老人当着子路的面羞辱他的老师,但是子路依然向老人施礼,表达善意,以期消除敌意。说起施礼,古今中外,方式因国情不同而有别。嬗变至今,握手成为国际标准礼节。2020年初新冠病毒蔓延全球,疫情反反复复,至今依然存在。人与人见面时相互握手,成为大忌,因为握手须近距离甚至零距离肢体接触,可能成为病毒交叉感染的途径。可是,在国际外交场合或日常生活中,人们相见总不能彼此视同陌路,不相互施礼吧。于是不得不改换方式,“碰肘”成为时尚。医务工作者“碰肘”,以示问候、友好,加油!“碰肘”起于何时?有人说,碰肘礼是在2014年利比里亚发生埃博拉病毒疫情后,为了避免因为握手、贴面亲吻、碰鼻等方式成为人与人之间病毒传染的可能途径,由中国政府援助利比里亚的医疗队首创的,方式是见面不握手,而是用胳膊肘互碰一下,以示友好。后来这种礼节流行开来。另一说是,2009年5月12日,第60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
2021年10月18日
其他

史有为 | 在现实与理念之下(下)

点击上方蓝字西去东来中传站关注我们🔊✨在现实与理念之下在日汉语教学反思🎎史有為本文是原稿,经过改版已发表于北京大学《汉语教学学刊》2021年第1期(总13辑),1-19页.本公众号分为上下两部推出,这是下部。上部链接:史有为
2021年10月6日
其他

史有为 | 在现实与理念之下(上)

点击上方蓝字西去东来中传站关注我们🔊✨在现实与理念之下——在日汉语教学反思🎎史有為本文是原稿,经过改版已发表于北京大学《汉语教学学刊》2021年第1期(总13辑),1-19页.本公众号将分为上下两部推出,这是上部。【内容提要】文章从五个方面描写日本环境下的汉语教学现实,提出理念,进行反思,并探寻解决之道。这五个方面是:1,应该发挥人的内在能动力。调动学生的精神动力、记忆力和语向调适能力。2,感性高于理性。不讲语法可能就是最好的语法教学。3,打好基础才能成功。基础就是建立最小的汉语平台。4,汉语二语课程就是实践课。实用、实践应该成为教学的第一要则。5,课本编纂要有突破,要体现弹性和类别化。这五方面归纳起来就是希望实现“人本主义”。文章还对区分二语习得和外语学习提出质疑,并再次说明使用“语言养成”的合理性。【关键词】汉语教学;第二语言养成;日本环境;类别化;人本主义Under
2021年10月5日
其他

田小琳 | 《全球华语语法-香港卷》后记

“第八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暨30周年庆典”上大会报告。(后收录于邵敬敏,彭利贞主编《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八),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年13港式中文外来词结构类型分析论文李
2021年9月20日
其他

全球华语语法-香港卷-

点击上方蓝字“西去东来中传站”关注我们好书上市本书首次对香港社会流通的书面语——港式中文的语法进行了系统细致的描写,展现了港式中文语法的主要特征和基本面貌,对于深入认识港式中文作为香港的社区语体有着重要意义。内容包括概论、词法、短语、句法、篇章等部分,还论及粤语语法对港式中文的影响。语料涉及范围广泛,包含报纸、期刊、书籍、政府文件及语料库材料;题材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娱乐等方面。研究上,运用了“普-方-古-外”综合比较的方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成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果中国语言文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成果#
2021年9月20日
其他

语言风情[12] | 圈、饭圈、饭圈语

点击上方蓝字“西去东来中传站”关注我们圈、饭圈、饭圈语
2021年9月6日
其他

读经典书 学普通话

点击蓝字
2021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