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其他

清华大学“设计+”创新创业(国际)大赛正式启动

清华“设计+“创新创业成果展1大赛启动仪式设计+2024年4月27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协调委员会指导,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清华大学艺术与科技创新基地承办的清华大学“设计+”创新创业(国际)大赛在美术学院A301报告厅正式启动。大赛以“设计未来
4月29日 上午 8:02
其他

常沙娜:“敦煌女儿”的设计人生

冯雨昕图文编辑
4月8日 上午 10:07
其他

光明日报 | 杨冬江:人工智能时代 设计教育如何因时而变

编者按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作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鲜明标志的新型生产力,它以数据为基石,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深化高技术应用为特色,具备强大的渗透与融合能力。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为设计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2024年3月24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冬江在《光明日报》发表了署名文章,探讨人工智能时代,设计教育如何因时而变?针对设计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未来的目标与模式探索等内容阐释了自己的见解与主张。现将全文刊载如下。人工智能时代设计教育如何因时而变01设计教育需要因时而变在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加速推进下,人工智能技术正日益成为引领生产力变革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物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生命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人工智能呈现深度学习、人机协同、颠覆式创新等特征,并对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全球治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设计教育的深化改革势在必行。这不仅是对世界整体趋势、国家发展需要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回应,更是基于艺术设计学科自身发展历史的必然选择。现代设计的诞生原本就与工业革命息息相关,是人们为了改进早期大机械批量化生产而掀起的革新运动。不同领域的设计师用艺术和技术为工业产品注入灵魂,使其同时拥有功能与美感,从而提高大众的生活品质,推动社会的进步。今天,人类正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拐点处。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技术迭代与人类认知和思维范式的革新互为因果,面对智能化、信息化所带来的新命题,设计教育该如何因时而变?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需要怎样的中国的声音、中国的经验?02设计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设计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承担着不同的使命。科技进步与文化多元导致设计需求日益复杂,人才培养既面临挑战也迎来新机遇。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促使全球艺术设计院校积极拥抱“艺术与科技融合”理念,探索新的教育模式。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国内外高校都在积极尝试专业课程与实践项目等方面的探索。以国外为例,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紧跟时代潮流,开设了众多创新专业与课程,并与其他高校联合推出全球创新设计(GID)、信息体验设计(IED)、创新设计工程(IDE)等联合培养项目,同时建立多个跨院系研究中心,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则是积极倡导跨学科人才培养,与布朗大学合作构建“艺术+科学”人才培养框架,提供高度自主定制课程的双学士项目;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充分发挥综合大学优势,在其开设的产品服务系统设计专业(PSSD)中,协同设计被作为一种重要能力在课程中得到格外强调。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在团队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贡献自己独特的视角;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Media
4月3日 上午 9:23
其他

展览预告丨日月同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水墨作品巡展(江苏盐城首站)

北京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支持单位:盐城市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媒体支持:新华网
3月28日 上午 9:55
其他

官宣!2024厦门国际设计艺术周来了!

Hush、著名艺术家邱志杰、日本著名设计师青山周平、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副校长Naren
3月12日 上午 8:33
其他

展览预告|轮廓的阵雨:王远星个展

展览信息轮廓的阵雨/王远星个展学术主持:顾黎明策展人:付斌展览执行:李寒轩展览文案:刘贝托视觉设计:陆瑶
2月23日 上午 10:01
其他

穿越长安街,遇见84岁的袁运甫

从庄严的毛主席纪念堂到璀璨的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再到建国门地铁站、中华世纪坛……在这条被称为神州第一街的长安街上他的作品在各个重要地标建筑中熠熠生辉他以“有容乃大”的观念塑造艺术育人之法开创了国内“大美术”观念的先河他是袁运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现代壁画与公共艺术的开拓引领者新中国承前启后的艺术教育家的代表
1月8日 下午 6:01
其他

预告 | 视野之外—— “从问题出发” 2023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国际艺术与设计博士生论坛

论坛简介问题意识是学术研究重要的思维方法。从一个兴趣点出发,到对此产生疑问,将研究主题凝练成具体的研究问题,再到阅读大量文献、反复实验、不断修正,通过严密论证,解决问题。提问到解答的过程,正是学术研究的过程。因此,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学术研究的开始,也是专业研究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从问题出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国际艺术与设计博士生论坛”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研究生工作组多年来的学术品牌,旨在为国内及国际研究生提供一个高层次、开放性、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学术软环境建设,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能力,激发创新思维。“视野之外”——2023“从问题出发”清华国际艺术与设计博士生论坛暨清华大学第732期博士生论坛,将于2023年12月26日举行,论坛采取全文征集的方式,共收到来自中国、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俄罗斯、意大利等30余所高校博士生和青年学者来稿71篇,经过严谨的学术评审,目前有39名博士生论文入选;其中,17名来自国内外的博士生将进行主旨演讲,研究内容涵盖美术、设计、文学等多个领域,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推动艺术与设计领域学术发展,促进多学科之间的贯通融合。论坛评议专家
2023年12月24日
其他

科技之美,生命之艺!清华美院2023届本科生线下毕业展暨本硕线上毕业展开幕

2023年6月9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3届本科生线下毕业作品展开幕式暨本硕线上毕业作品展同步开启。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8个专业系210余位毕业生的精彩作品,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精彩呈现;此外,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线上毕业作品展也在云端隆重推出!线上线下双轨展出的模式,将打破时空的壁垒,让毕业生们的作品得以向社会公众全方位汇报展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以“艺科融合”为重要发展理念和教育特色。本次展览集中展现了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创作实践,汇聚了教学与科研的优秀创新成果。AI是今年本科生毕业展创作的热点。基于AI的艺术教育平台,AI实时编导的动物直播设计,
其他

正式开幕 | 2023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202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季正式拉开帷幕。5月19日,2023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开幕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层大厅举行。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2023年5月20日
其他

《设计战略与管理》课程回顾

周沛璇我们的品牌名称为Bedoin,来源于沙漠中的游牧民族贝都因人(beduin),同时蕴含着bedoing这种进行时态,鼓励人们及时着手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Bedoin品牌以Bedoin
2023年2月17日
其他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以“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引发人民日报关注

2023年1月,人文清华学生记者王于歌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利用“非遗”彝族织绣助力乡村振兴的相关活动进行了采访,完成了《当清华硕士遇到彝族绣娘......》一文,引发多方关注。2月,人民日报记者袁子涵联系作者王于歌,一起就该活动进行了补充采访,并于2月13日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联名刊登了《让古老的“非遗”成为新时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以“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一文。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版面之后,人民网、光明网、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等媒体对这篇文章进行了转载。媒体转载截图现将此文转载如下:让古老的“非遗”成为新时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以“非遗”助力乡村振兴2015年,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启动,清华大学成为首批试点院校之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成立了“非遗”研培项目组,开展了一系列培训、交流和产学研活动。在清华美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看来,中国有些村落自然资源相对较少、收入相对较低,但是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其中一些还被评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受广大民众喜爱,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如何将“非遗”活化利用好,帮助当地增收致富,促进当地振兴?“非遗”活化利用首先要做好摸底工作。在地方有关部门支持下,清华美院师生启动项目的第一件事就是“走出去”。2016年,清华美院染服系副教授李迎军带领该院学生赶赴位于大凉山腹地的四川省昭觉县。那里的村寨分散在高山深谷间,交通不便、教育资源不足。这不但阻碍了当地经济发展,而且让传统彝族服饰难以走出大山,无法被更多人欣赏和体验。李迎军老师带队赴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彝族服饰调研与设计工作在昭觉,李迎军老师带领团队收集到不少彝族刺绣的一手资料,在彝族服饰的色彩构成、图案造型、纹样整理、形制特征、符号内涵和实用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提炼。彝族服饰形制解析了解“非遗”技艺并提炼元素,做的是“减法”;用现代技术让“非遗”焕发出光彩,成为当代之美,则需要做“加法”。李迎军带领设计团队特意避开了简单的复制与挪用,对传统技艺进行深入研究,并使用工艺材料解构重组。这样融合跨界完成的作品,得到了不少关注和好评。他们致力于彝族服饰开发,推出了具有时代感和创新意识的彝族服饰文化品牌阿诺诺。此外,他们还开发了一系列既保留彝族传统手工艺精髓,又融入现代设计精神的创新设计作品。此后,李迎军带领学生赶赴新疆哈密。他们以哈密维吾尔族刺绣图案的历史、美学研究为基础,手绘整理刺绣图案,搭建了哈密维吾尔族刺绣图案体系,不仅出版了《新疆哈密维吾尔族传统刺绣图案集》,设计出融合现代风格的维吾尔族刺绣服饰,还登上了国际设计周的舞台。李迎军编著的《新疆哈密维吾尔族传统刺绣图案集》要“走出去”,也要把“非遗”的传承人“请进来”。2015年至今,清华美院“非遗”研培项目组举办了17期研修班,邀请350余位传统工艺类青年领军人才“返校上课”。课程不仅包含“非遗”保护原理、工艺历史、设计方法和展演交流活动,学员们还会去参观故宫、国家博物馆、北京798艺术区。有哈密绣娘在结束培训后,创造性地理解传统纹样,形成自己的风格,让老师格外欣喜。青海玉树藏族非遗传承人与湘西土家族、苗族非遗传承人在清华大学研修彝族服饰传承人阿牛阿呷在清华美院参加非遗展演研培项目让“非遗”有了创新的跨界作品,研修班帮助偏远地区的“非遗”传承人提升了传承能力。但要打通从“非遗”到“乡村振兴”的道路,创新设计项目和举办培训班只是个开始。陈岸瑛表示,一些“非遗”目前面临的窘境是脱离生活、脱离使用者或接受者,缺乏再创造的活力。要解决这些问题,单纯的资助是远远不够的,要针对更广大的传承人群和“非遗”社区来开展工作,要通过多种方式来提升“非遗”传承人群的动力和能力。在清华大学“双创”孵化平台的支持下,“清美智想”团队组建起来。该团队组织彝族本地手工艺人,利用本地原材料,制作具有民族特色的“非遗”文化产品。他们还通过与昭觉县“薇穆嘎扎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会东县叁莯羊毛毡等合作,切实帮助当地村民增强产品开发和制作能力,增加经济收入。昭觉县薇穆嘎扎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手工艺从业者值得一提的是,彝族服饰项目还通过与大型公益电视节目积极联动,顺利促成了“节目+众筹”的创新合作,“非遗”产品借此上线网络平台,通过众筹的方式实现以销定产。彝族服饰项目和维吾尔族刺绣项目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激发了清华美院师生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他们很快把以“非遗”助力乡村振模式拓展到湖北荆州、云南鹤庆等地,让古老的“非遗”融入更多人的生活,带动更多乡村走上振兴之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2月15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癸卯兔年文创吉祥汇|清华美院王红卫教授团队“新春喜兔”送祝福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王红卫教授和他的研究生团队多年致力于生肖文创的开发研究,将传统吉祥元素运用于文创当中,近年创作了众多广受关注与好评的生肖文创设计作品。
2023年1月22日
其他

精彩!2022清华科研创新十大亮点!

Reshetikhin)荣获数学物理国际顶级奖项——外尔-维格纳奖(Weyl-WignerAward)。▲建筑学院张寅平教授荣获日本暖通空调·卫生工学学会颁发的“井上宇市亚洲国际贡献奖”(Uichi
2023年1月12日
其他

沉痛悼念杰出的艺术设计教育家、设计家,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开拓者、引领者陈汉民先生

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杰出的艺术设计教育家、设计家,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开拓者、引领者陈汉民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陈汉民先生1931年12月生于上海,1950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实用美术系学习;1953年,随实用美术系师生迁入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1955年,于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染织科毕业;1957年,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商业美术专业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1982年任装潢美术系主任,1985年任装潢设计系主任,连任学院第1、2、3届党委委员。199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艺术设计委员会主任,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主任、名誉主任,北京市包装技术协会会长,《包装装潢》杂志主编等职务。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中国包装事业杰出成就奖,荣获中国平面设计事业终身成就奖、全国优秀包装工作者、北京市包装改进先进个人、清华大学教书育人奖等众多荣誉。他多次组织各类设计专业活动和学术交流,曾主编《中国设计年鉴》等,为我国艺术设计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陈汉民先生在50余年从教生涯中,恪守职责,勤勉工作,桃李满天下,是后辈为学为人的楷模,为中国艺术设计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陈汉民先生曾多次参与国家重要活动的形象设计指导与设计工作,曾担任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彩车设计评审会主任,一生成果丰富,成就卓然,影响至深。如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997年香港回归等标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已成为设计的经典。他的作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的专业情怀,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艺术设计大家。陈汉民先生爱党敬业、对祖国一片赤诚,始终将国家利益、人民需要放在第一位。他热爱传统文化,热爱教育事业,认为艺术设计应该“从骨子里渗出民族精神”。陈汉民教授的去世是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界、艺术设计界的重大损失!沉痛悼念陈汉民先生!我们永远怀念您!特此讣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22年12月30日
其他

【设计•课程】三维造型设计(1)

以图像改写成果发现概念线索,用手工模型再现改写图像的形态和空间关系,此阶段强调形态生成分解步骤和组织逻辑,在反复模型推演中逐步确立三维形态的整体关系。《圣维克多山》组模型作品
2022年12月20日
其他

主题展览+学生论坛|2022清华国际艺术与设计教育大会圆满收官

作为2022清华国际艺术与设计教育大会的收官环节,12月17日,主题展览导览及国际学生论坛相继推出。艺术设计领域的青年学生们携前沿探索的艺术设计作品和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站在大会的国际舞台上,以天马行空的艺术创造和严谨求实的学术素养面向国际舞台、面向生存责任、面向未来时代发出青春的声音。微观环境的具身感知、海上世界的艺术工程、生物多样的共生城市、数字生存的空间遐想,以及“地外之家:太空建筑与交互”的无尽拓展,本届清华国际艺术与设计教育大会的又一重要板块——主题展览上,丰富多样的艺术设计作品包罗着未来人居环境的万象。12月17日上午,大会特别上线了主题展览的线上导览活动,希望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壁垒,将线下的展厅平移至线上。导览活动中,观众足不出户便可以线上巡游,以第一视角“亲历”展览现场,倾听主创同学亲口讲述创作的思路和过程,更近距离地感受学科交叉、艺科融合赋予艺术设计创作崭新的生命力量。本次主题展览的作品均来自“发声器”国际艺术与设计系列工作坊的实践成果。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从微观环境、海洋环境、城市生态环境、数字环境和太空环境五个不同的赛道出发,融合艺术与科技双重手段,探索和碰撞新的设计语言和表达方式,最终以三十余件包括动画、产品、VR游戏、装置艺术、交互影像、服务系统、参数化建筑等多种形式在内的优秀艺术设计作品对“万物互依”的环境生态和社会局势作出了青春的回应。导师组
2022年12月18日
其他

数字会场 思想碰撞|看看院校长们眼中的“万物互依”!

2022年12月15日,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的2022清华国际艺术与设计教育大会在线上数字会场中隆重推出。来自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以及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的院校长,与清华大学领导、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生和各界嘉宾齐聚数字会场,共同拉开本届国际艺术与设计教育大会的帷幕。彭刚致辞开幕式上,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彭刚致开幕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马赛致欢迎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杨冬江主持本次大会开幕式。彭刚副校长在开幕辞中,首先对本届国际艺术与设计教育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强调,跨学科的议题组织作为本届大会的重要特点之一,在理念层面与清华美院近二十年来着力发展的艺科融合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方针契合,在实践层面有清华大学雄厚的前沿科技和基础研究实力作为有力支撑,希望大会能够成为清华美院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清华美院特色的学术品牌。马赛致辞马赛院长在欢迎辞中向来宾详细介绍了本次大会的五个主要板块,并从复杂多变的宏观背景出发,阐释了当下艺术设计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他指出,变革的世界要求设计教育者们运用前瞻性方法探索教育模式的转变,要求教育者之间、艺术设计研究者和实践者之间的广泛交流,通力协作。举办本届大会,为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者和实践者们交流教育教学制度上的新方法、新理念、新探索,分享艺术与设计领域中的新创作和新感悟,提供了一个跨时空、跨文化、跨领域的学术平台。杨冬江、吴琼分别主持国际艺术与设计院校长论坛上半场和下半场开幕式之后是国际艺术与设计院校长论坛,论坛分为上下午两个半场,分别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杨冬江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吴琼主持。论坛盛况在清华大学官方微博、微信视频号、抖音号、快手号、哔哩哔哩号,以及学堂在线、艺术中国等多家媒体平台同步播出。中外知名艺术设计学府的院校长们围绕“万物互依”的大会主题,就变革世界和多元文化的双重语境中,艺术设计教育如何构建各专业交叉融合、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内部生态,以及设计、教育和社会互依互存,设计产业与社会发展、人民美好生活协同进步的外部环境,分享不同文化、不同院校、不同路径的探索和实践经验,于差异中寻找共识,共同探寻全球艺术设计教育革新的未来方向。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2022年12月15日
其他

预告|2022清华国际艺术与设计教育大会即将开幕

2022清华国际艺术与设计教育大会图文编辑
2022年12月12日
其他

陈雷:关注动画的价值和风格演变

Theater)是世界电脑动画领域的著名动画节,也是奥斯卡认证的动画节之一。2022年8月,在SIGGRAPH大会电子剧院(Electronic
2022年12月9日
其他

冰雪胜杯 筑梦双奥 | 清华美院杜异教授团队完成北京冬奥会标志性景观建筑“海陀塔”设计

OLYMPIC“海陀塔”北京延庆区冬奥会环境建设项目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杜异教授带领团队完成总设计,北京建谊高能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配合结构设计,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三公司承建的北京延庆区冬奥会环境建设项目“海陀塔”,从设计到建设完成历时10个月,于2022年1月25日竣工正式亮相。这座顶部装设巨型奥运五环,塔身粉妆玉砌、飘带白雪晶莹的海陀塔已然成为公众经行京张高铁线或京礼高速线进入延庆时一处靓丽的风景。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标志性景观,“海陀塔”将作为本届冬奥会的重要文化遗产被永久保留。区位“海陀塔”是在原中科院延庆太阳能发电研究基地太阳能集热实验塔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太阳能发电站项目是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重点项目。原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度119.45米,屋顶截面直径20.4米,腰部最细部位直径17.1米,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2013
2022年2月7日
其他

绝美!冬奥会开幕式上的那朵“雪花” 由清华美院校友创意设计

“审美天花板”“属于中国人的浪漫”“这就是文化自信”……2月4日晚,万众期待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无数精彩瞬间在网络上刷屏,引发热议。整场开幕式由一朵“雪花”贯穿全场,为不少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校友、中国日报画时代工作室成员李旻和宋晨作为编导人员,参与了开幕式美术创意工作。校友李旻2009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现任中国日报社美术部高级编辑;校友宋晨2013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现任中国日报社美术主任编辑。她们不仅参与设计了运动员入场仪式“雪花引导牌”的设计工作,还参与了大雪花的修缮和完善,最终雪花导视、雪花火炬台设计则采用了黑弓Blackbow团队设计方案。跟着小编一起了解“雪花”背后的故事吧。构建一朵雪花本次开幕式的核心创意理念,来自中国唐代诗人李白《北风行》中一句“燕山雪花大如席”。运动员入场环节,引导员手持“雪花引导牌”带领运动员们轮番登场。每片“雪花”均以中国结为基础造型构造而成,犹如钻石中的光,让人过目难忘。据李旻介绍,“雪花引导牌”将雪花与中国结纹样巧妙结合在一起,以线条造型,展现出简洁、空灵、浪漫的冰雪美学。把中国人对于“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理解融入到了雪花的设计中。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现场
2022年2月6日
其他

揭秘2022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火炬台设计 | 清华美院马赛教授团队圆满完成冬奥任务

奥运之火在三地火炬台点燃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国家体育场盛大开幕。开幕式上,举世瞩目的主火炬以创新的方式呈现。在主火炬点燃后,设置于鸟巢和水立方之间颁奖广场上的火炬台以及位于张家口和延庆的火炬台被依次点燃,圣火将持续燃烧至本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结束。位于国家体育场(奥林匹克中心区)及北京延庆赛区、河北张家口赛区的火炬台均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马赛教授带队设计。在开幕式的主火炬基础上,充分融合艺术以及工程技术的要求,体现了“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理念,以纯粹的冰雪元素,演绎了纯洁、和平、团结和友谊,晶莹的雪花和灵动的丝带相向旋转,如冰上长袖飘飘的舞者,轻盈优雅,简洁、现代的造型中透出东方的审美韵味,成为此次冬奥会的亮点之一。国家体育场(奥林匹克中心区)火炬台2022北京冬奥会火炬台动态雕塑艺术造型工程2022年2月4日晚,2022北京冬奥会主火炬在国家体育场举办的开幕式上正式亮相。三个场外火炬台,分别位于国家体育场(奥林匹克中心区)、北京市延庆区和河北省张家口市。火炬台分别由“银丝带”、橄榄枝大雪花图形、底座转台组成,总高约11米,底座台面直径约20米,奥林匹克中心区火炬台底座台面下部增加了一个1.3米高,外直径21.5米的不锈钢裙边底座。橄榄枝大雪花由
2022年2月5日
其他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1年毕业典礼隆重举行

年,是中国第一所高等设计艺术院校。此平台面向广大师生,发布讲座、展览、发布会等学术活动信息。
2021年6月25日
其他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黄艳副教授团队专著《文化生态视野下的北京城市景观》出版

文化生态是生态文明理念在自然生态基础上的多维度的纵深发展;它和自然生态及社会生态紧密联系,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但又不能完全用可持续来概括;它既是一种状态、关系,需要保持平衡、互补、互惠互存的状态,又是系统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城市景观作为人类文化的物化形式,是不同历史阶段人类文明的标志。城市绝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基础设施等物质的构件,这些物质构件支撑下的非物质的记忆、情感、经验才是城市的正在价值所在。城市景观的文化生态属性则更为丰富和复杂,以致成为一个完整而具有生命力的系统——正如生态系统一样。因此,我们要以历史的、整体的眼光来分析城市景观的构成,既包括单个的实体,也包括人的活动和情感。城市景观的设计与规划,实际上也是城市文化的规划战略。而且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及其中的子系统之一,城市景观也具有文化生态系统的规律与特征:1.复杂有序的层级系统——这个系统就是对各种关系的组织,关注于边界、相邻区域,周边环境及背景等。这种关系包括序列、视觉、记忆、联系等,综合的形成了场地景观的总体形象,也就是某种气质的体现。2.
2021年5月27日
其他

2021年首届"常沙娜设计奖"大赛启动 面向全球征集优秀作品

1月21日,2021年首届“常沙娜设计奖”大赛正式在网络上启动,面向全球设计人才征集优秀设计作品。后续相关活动还包括举办“首届中国敦煌图案设计艺术(国际)论坛”等。大赛旨在发掘并培养有创意的设计人才,促进敦煌艺术图案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促进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合作。本届大赛由中国外文局、甘肃省委宣传部、清华大学指导,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朝华出版社、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主办。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作为指导单位代表作视频讲话。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视频讲话陆彩荣指出,中国外文局作为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专业国际传播机构,秉持向世界介绍中国的使命,一直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传播交流。此次活动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共同倡议,将引导国内外美术界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敦煌图案文化,促进其与当代中国和世界美学的融合,让灿烂的敦煌图案文化“活起来”,绽放光彩,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意义重大。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著名设计家、教育家、艺术家常沙娜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著名设计家、教育家、艺术家常沙娜指出,敦煌莫高窟的装饰艺术涵盖了群众的生活和习俗,具备真善美的寓意,我们在发展文化旅游经济的同时,更要关注敦煌文化事业的推广交流。作为专业设计者,一定要学习研究好敦煌装饰图案,开展正确的当代设计应用,不能只追求时尚,丢失了中国特色的文脉。常沙娜先生表示,敦煌图案必有创新的特色,也必有吉祥合理的应用。常沙娜先生发言视频敦煌位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地位和国际传播意义。中国外文局利用书刊网等综合优势,持续开展敦煌文化艺术的宣传报道和国际传播。2018年专门设立“敦煌文化艺术著作外译出版工程”,旨在集聚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和权威机构的优质资源,联合国际同业,共同向世界讲述敦煌千年灿烂的文化艺术。截止目前,朝华出版社已出版《段文杰画集》《平山郁夫的丝路世界》(中日对照)《敦煌》(中、英、日文版)等多部精品图书,即将出版常沙娜先生所著的《花开敦煌》《敦煌历代服饰图案》《敦煌历代装饰图案》等多语版图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是中国第一所高等设计艺术院校,在创院之初,即汇聚国内众多知名设计家、艺术家、教育家,自成立以来,秉持为人民衣食住行服务,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服务的理念,以“十大建筑装饰设计”为代表,取得了一批显著创作成果。在常沙娜先生担任院长之际,更是将前辈们的心血发扬光大。如今,常沙娜先生已年届九十高龄,仍在为敦煌艺术发展、古典文化与中国当代设计教育的发展积极投入,努力前行。清华美院院长鲁晓波在“花开敦煌-常书鸿、常沙娜父女作品展”开幕式上致辞甘肃敦煌,一个承载着中国千年文化与故事的城市,中国文化里浓墨重彩的一笔。甘肃省宣传部、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均十分重视“常沙娜设计奖”活动。众所周知,常沙娜先生的父亲常书鸿先生,回国后一直从事敦煌艺术的保护、研究工作,即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也不放弃。为了敦煌事业,他说过:做不完的工作,献上自己,也要献上子孙。一代代的做下去,直到完成那日。从1943年一直到1994年去世,敦煌是他唯一的路,这种精神也影响了他的爱女常沙娜。2019年7月,“花开敦煌-常书鸿、常沙娜父女作品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常书鸿不只是守着莫高窟,从他走进莫高窟的那一刻起,就时时刻刻在想着,如何把根植在中国西北的文化艺术弘扬推广到各地去。1958年他就在西北师范学院艺术系基础上扩建了兰州艺术学院,并兼任该学院院长。“中国油画体式”的探索就是在那个时期重要的贡献。这对甘肃省文化艺术发展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奠基性工作。
2021年1月25日
其他

"从洛桑到北京"第十一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成功举办 | "共生共存",艺术将我们连接在一起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联合主办的共生共存—“从洛桑到北京”第十一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经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及信息艺术设计系艺术与技术团队月余的精心策划和筹备,已于2021年1月16日在线上https://lbfiberart.ad.tsinghua.edu.cn网址圆满举办。策展人:尼跃红,中国,《时光的足迹》,280
2021年1月16日
其他

清华美院《素描(1)》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素描(1)课程介绍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2015年课程调整之后,素描课由各系针对本专业需要自主安排上课,雕塑系素描(1)由曾成钢教授及其教学团队(冯崇利、闫坤、张升化)进行系统教授,经过几年的探索,于2019年获评“清华大学首批标杆课”,曾成钢教授强调课程与教学改革解决的重点是从以往传统素描三种主要形式(用线素描,光影素描,结构素描)调整为“雕塑素描”的教学方法,主要以结构素描为主,该课程“老课新上”,使得学生们在传统认知的基础上调整了侧重以适应雕塑专业的要求,也有效地引导了学生从考前应试思维转向独立思考。一、课程介绍素描(1)包括:素描基础知识概述、经典作品鉴赏、伯里曼解剖临摹、人物写生、静物写生、生活速写。具体安排为:1.课堂作业:第一周,男青年头像写生(八开);第二周,女青年胸像写生
2021年1月12日
其他

清华美院《山水画技法》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

01.引言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审美表征,中国山水画则是中国画的典型代表。中国山水画发端于晋,成熟于五代宋初,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由韩敬伟教授开设的课程《山水画技法》将带领我们深入体会中国山水画的绘画方法和内在精神。02.课程介绍《山水画技法》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韩敬伟讲授,是清华美院绘画系中国画专业基础课程,在美术学院已经开设了多年,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打造成为精品课程。线上的《山水画技法》课程于2017年在学堂在线开通,经教学团队(曹润青、刘思仪、刘天明、黄景涛)的努力,课程的国际版于2019年开通,借助网络平台让更多的人理解传统绘画的审美旨趣和表现方法,同时还可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课程旨在通过探讨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旨趣及表现方法,提高同学们的认识;并通过笔墨训练,提高学生用笔、用墨及笔墨组织上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建立民族文化自信,使其笔墨表现的审美趣味和鉴赏水平得到提高。学生经过课程训练后,能够理解传统画家为什么采用笔墨的形式表达审美的缘由,也能通过笔墨训练提升表现能力和传统中国画的鉴赏水平,零起点的学生经过训练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课程共分为七节,共包括19个视频,第一节讲述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审美旨趣及表现方法;第二节介绍笔墨概念与材料;第三至七节分别教习披麻皴画法、牛毛皴画法、斧劈皴画法、树干和点叶法、出枝法。03.课程特色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第一节进行理论讲授,奠定课程基调,后面六节均为边演示边讲授,使同学们能够清楚地将老师所讲授的技法等内容与实际的用笔施墨结合在一起,更加直观、明确,也让同学们更明确地知道需要注意的细节,也更加能清晰地看到笔墨结构的组织和知道每一步骤背后的审美原因,不会因产生迷茫与误解而导致各步骤次序的混乱。作业要求上也充分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线上的作业除了要求学生对同一个技法进行20次训练,并提交作品外,还设有理论选择题,帮助同学们复习回忆课上所提到的技法术语和创作步骤。2.展示+点评+改画课程教授技法时,采取教师展示、作业点评、作业修改三者相结合。点评作业让学生在经过讲授和训练后,更清楚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相应地调整提高,而进行作业修改则让学生理解点评时提到的用笔、用墨、笔墨组织等问题,并应用到具体的画作上,更清楚知道哪些具体的地方需要修改,将调整后的与之前的作品对比观察,则能更加能明白用笔行墨的原则与山水画的审美要求。线上课堂演示线上点评作业画面调整画面调整前后对比3.线上与线下的相结合课程形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要求学生在线下提前观看在线课程进行预习,也可以随时进行复习和远程教学。线上线下辅导答疑相结合,在作业点评后设置答疑环节,讨论中国画的技法、创作和审美问题;线上设有讨论区,在更大范围和更久时间里供大家交流学习心得和答疑解惑。线下演示线下讨论线下辅导4.从技法到修养韩老师在课程讲述中将技法训练、审美感知和个人修养结合在一起。虽然分为每节单个技法的教学,但并不仅仅局限于此,而是将涉及山水画创作的用笔施墨和笔墨组织的原则渗入每个技法教习之中,每节的演示、点评与修改都突出着中国山水画总体的审美内涵,实现了山水画教学中的“点”“面”一体。师生交流更不局限于技法本身,而探讨许多关于中国画创作和审美的问题。由山水画审美内涵进一步深入讲到山水画创作于个人修养的相关性,提示同学们提升自己的人文涵养。04.总结韩老师在课程中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们介绍中国山水画技法,发给学生们画稿进行临摹练习,并进行鞭辟入里的点评,通过具体画面的调整,让同学们领略了中国山水画技法的基本规则、审美趣味与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运行的基本要求,提升学生笔墨表现能力和传统中国画的鉴赏水平。在拥有扎实的技法基础上,韩老师更倡导大家在学习时要有创新的责任意识,注意东西交流融合,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更要充分利用大学的学习资源,提升个人修养,进行综合学科学习。学生作业学生评价谢睿龙禧:通过课程学习,自己的笔墨能力有了很大进步。最大的收获一方面是审美的提高,一方面是笔墨能力的提高。课程安排比较“硬核”,开始可能会感觉比较艰难,上手了之后发现它其实是一个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课,课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我觉得老师是一个很“可爱”、很负责任的人,把每一个同学的作品都点评得很到位。老师把我们班9个同学大概900多张画全部都看了一遍,一张一张地比较,挑出来他认为比较合适的,还要把最开始比较典型的挑出来,做一个成长对比。很多小细节老师也都做得很到位,给我们提供一些工具,手把手地教我们用笔,感觉老师看着很严肃,其实很亲民。江一楠:以前觉得中国画的魅力可能就只是笔墨材料的不同,是跟西方油画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不知道它其中奥妙。但是通过韩老师这门课就觉得,哇,中国画笔墨原来这么讲究,它跟西画是不一样的。中国画追求的是似与不似之间,是中庸、天人合一的思想,就觉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通过讲解令我对中国画的兴趣非常浓厚,非常喜欢韩老师教学风格,是一个很亲民的老师。何佳芮:通过课程学习,对笔墨的理解更深了,它并不只是就是笔和墨这两个字,而是有非常深厚的含义的。就像沉在水里的两条线,拎出来的话,是沉甸甸的感觉,这两条线可以编织、拆解,可以交织出无数种可能,关联性、可能性非常多。韩老师知识非常渊博,课上给我们讲一些历史、哲学上的东西,对我们今后的帮助很大、收获很多。资料来源/韩敬伟
2020年12月15日
其他

清华美院《雕塑构造》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雕塑构造》课程开设于1993年,初名是《三度空间设计与制作》,为国内美术学院雕塑系较早设立的现代雕塑课程,作为词条已载入《二十世纪中国雕塑大事记》(殷双喜主编)一书。许正龙教授将“空间设计意识”纳入雕塑教学中,重视创意、构造与材料本体,提出了“雕塑构造”的概念,他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潜心研究,力图在课堂教学中,凸显中国当代雕塑之动态趋势。1999年清华美院雕塑系成立,课程正式更名为《雕塑构造》,随着制作工艺与材料应用的变化,不时吸纳新思维与新观念,业已形成独特的教学模式,培育出一批批艺术学子,佳作频出。《雕塑构造》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主干课程,依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教学理念,依托专业技能的系统化教学,注重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建立一种创新思维,将创作思想用契合的立体语言方式加以呈现。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利用多种材料和表现手法,逐步构建独特的艺术语汇。教学基本内容:围绕雕塑空间,协调相互关系,将材料制成相应形状,运用某种或多种连接方法结合各个部分,发挥出综合的艺术效果。在具体教学中,讲授作品的形态构成要素、构造方式方法,以及形态和空间、时间的相互关系,归结出构成美感要素的基本法则,以此作为造型向导。引导学生拓宽创新思维,提升动手能力,构造材料语汇与空间形态,根据材料品性,合理安排造型要素,于空间中整合物象。相较而言,课程更重视实体空间之外的“意度空间”营造,强调艺术家、作品、观者的三位一体。通过系列课程环节的训练,使学生从模拟自然的写生方式,渐入感性和理性并重的状态,创作出超越自然与现实形态,饱含想象力的雕塑作品。通过以下五个步骤,组织教学实施:1
2020年11月27日
其他

清华美院慕课《铜版画制作》入选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

课程介绍2018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副教授闫辉及教学团队(范敏、蒋文勇、文乐、马晓君)在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现为终身教育处)的支持下,依托于学堂在线平台,首次开设慕课《铜版画制作》,这门课程对铜版画艺术和制作进行了系统讲解和全面介绍。开课近两年,选课学生多达两万余人。今年该课程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在线课程》。清华大学共入选33门,全国高校共入选717门。本课程以铜版画“制作”为出发点,介绍了铜版画艺术的发展脉络、制作技法和材料使用等方面。根据技法的难易程度和线上课程的特点,设计了课程的基础、进阶的不同章节和课程互动环节。将学科的传统内容与前沿技术、知识传授与动手实践有效结合到在线课程里。本课程目标在于为教师和社会学习者提供关于铜版画艺术知识和制作实践的网络教材,实现专业学习与艺术美育的并行。课程一共五章十三节,包括22个独立视频(每个时长约20分钟)内容连贯,自成体系。主要分为:第一章铜版画基本认知,第二章铜版画制作基础,第三章铜版画制作进阶,第四章铜版画印刷材料,第五章铜版课堂的互动与体验。课程特色本课程的特色在于慕课编创和课程设计的改革。作为造型艺术类的实践课程,文案设计和视频拍摄着重以学习者的学习感受为出发点,强调了语言的简练、视听的美感,辅以电影画质、背景音乐、中英文字幕、人声讲解等方式。注重课程设计的趣味性、易学性和实用性。讲授方式灵活多样:独立讲解演示;邀请业内专家做嘉宾联合讲授;进入多个实验室采访式授课;体验课程互动等。本课程可以与课堂教学相互配合,形成混合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效率。
2020年11月19日
其他

慕课《界面设计导论》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在线课程

2017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副教授关琰及教学团队(实验室康迎老师和助教祖赫同学)在学校在线办的支持下,依托于学堂在线平台,首次开设了慕课《界面设计导论》。开课3年,选课学生多达四万余人。今年该课程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在线课程》。清华大学共入选33门,全国高校共入选717门。《界面设计导论》课程面向社会学习者和在校大学生,尤其是初学者,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对界面设计的整体认知,结合案例分析,将界面设计的基础知识点融入其中,使学生掌握界面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思维方法。课程内容包括:1.
2020年11月12日
其他

沉痛悼念杰出的艺术设计教育家、设计家余秉楠先生

杰出的艺术设计教育家、设计家,中共党员、离休干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教授余秉楠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9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2020年9月25日
其他

纪念张光宇先生诞辰120周年 |线上纪念展览

纪念张光宇先生诞辰120周年张光宇先生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著名教授,也是现代中国装饰艺术的奠基者之一,先生的学术思想对学院装饰风格的形成以及中国装饰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先生创作的动画片《大闹天宫》艺术形象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动画史上的经典之作。今年正值张光宇先生诞辰120周年,受疫情影响,学院无法组织线下纪念活动,特在学院官微开设纪念专栏,通过线上作品展、系列纪念文章,多角度展现先生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和人格魅力,共同缅怀先生,研究和学习先生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2020年8月25日
其他

2020毕设故事 | 杨羚:《荒野》

杨羚马来西亚人2017年7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文学学士。2020年7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艺术学硕士。作品简介《荒野》的文本内容由两部经典作品及图像所组成,通过文本材料的交叠与互文的形式描绘繁茂表象下的世界。本书在信息的架构方面将文本分为“图像”、“注释”与“正文”三个层次,构建兼容不同阅读方式的组织架构。导师的话如今,数字化阅读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数字化信息、电子文本无处不在。实际上,人们通过数字化阅读的信息内容、视觉形式及其数量、频率等远远超过他们以往传统的阅读。而近十多年来,反思电子书发展的起起伏伏的轨迹,使得人们不再会单一的去看待只是由于技术因素的改变给阅读带来的影响。随着纸质书和电子阅读方式并行的常态化,关于电子书籍文本再设计的内在机制和意义耐人寻味。杨羚的毕业设计关注了这个信息时代基于数字化文本或电子文本将会给人们的阅读带来的结构性变化,用更加宽广的视角反思了阅读历史上那些复杂的多样化现象中的本质意义和不变因素,并以此作为推陈出新、改变现状的依据。根据两本中外小说有意义的内在联系,以及外部可拓展的多重“边界”的建构,作者提出对数字化时代“文本边界”的思考并付诸实践,具有新意。同时,边界跳转中体现了其文本视觉系统设计的完整性,精致和谐,取得了较好的阅读的效果。该设计思路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并对其论文研究的主题阐释具有很好的说服力。赵健
2020年7月31日
其他

超越人类世:艺术中的生态智慧 | 2020清华大学米兰艺术设计学院国际学术交流第七场预告

University学术主持:周浩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可持续设计研究所所长Zoom
2020年6月27日
其他

后疫情世界的设计 | 2020清华大学米兰艺术设计学院国际学术交流第六场预告

University学术主持:周浩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可持续设计研究所所长Zoom
2020年6月27日
其他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0年本科招生专业考试调整公告

为保证考试公平、防止考生替考等违纪行为,专业考试时将采取以下措施:①要求考生在试卷指定位置填写姓名及准考证号,粘贴试卷条形码;②考试过程中使用身份证识别器检查考生居民身份证;③考试过程中给考生摄像。
其他

清华美院副教授顾欣|2021年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世锦赛会徽设计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副教授顾欣带领团队设计完成的张家口2021年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世界锦标赛会徽日前正式发布。该赛事定于2021年2月18日至28日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云顶滑雪公园和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区举办,这是国际雪联首次在中国举办世界锦标赛级别的赛事,也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前规模最大、级别最高、赛时最长、项目最多的测试赛。
2020年3月18日
其他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0年本科招生简章发布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99年并入清华大学。学院学科结构完整,教学、科研和工艺实验条件完备,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连续两次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全球60所最佳设计院校之一。学院现设有10个系和1个基础教研室,涵盖20个本科专业方向,具有艺术学门类中“设计学”、“美术学”和“艺术学理论”三个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院的设计学被评为A+、艺术学理论和美术学被评为A-;2019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艺术设计学科位列第18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由活跃在国内外学科前沿的艺术家、设计师和学者组成的富有影响力的师资队伍。目前,全职专业教师184人,教授72人,副教授100人。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及地区的62所知名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每年引进数十位国际和国内专家、著名学者进行课程讲授。2017年11月,依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意大利米兰理工学院设计学科建立了中意设计创新基地,清华大学米兰艺术设计学院挂牌成立,是清华大学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文化战略中的重要一步。为奖励优秀学生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除校设奖助学金外,学院还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奖学金和助学金,设有“平山郁夫奖学金”、“张仃励学金”、“吴冠中艺术与科学创新奖”、“袁运甫艺术奖学金”、“韩美林奖学金”、“乔十光奖学金”、“枫华奖学金”等奖励基金以及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大力资助行动,对激励学生成才和学科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学院实行本科优秀毕业生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制度,每届近30%毕业生直接攻读本校硕士研究生。学院历届毕业生素质优良,受到了社会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他们分布于国家机关、新闻出版、高等院校、文化艺术团体、研究院(所)和各种相关企业单位,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建设,为繁荣和发展我国的艺术设计和美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清华大学致力于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人,使学生具备健全人格、宽厚基础、创新思维、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学院坚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当代意识、富有责任精神、勇于创新的、有理想的设计与艺术人才为目标,为建设成为世界著名美术学院而努力奋斗。2020年学院面向全国招生,欢迎广大热爱并有志于从事艺术设计、美术创作和艺术理论研究的考生报考!一、报考条件
2020年1月12日
其他

清华美院多位教师荣获“光华龙腾奖”系列奖项

12月12日上午,第十五届(2019)光华龙腾奖颁奖典礼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人民大会堂第十五届(2019)光华龙腾奖颁奖典礼光华龙腾奖2005年在团中央支持下诞生,旨在“扶持设计人才成长,推动设计产业发展”,2011年获得国家奖励办批准,正式成为国家级奖项(国科奖社证字第0223号)。作为我国表彰设计人才唯一的国家级奖项,光华龙腾奖包括“中国设计贡献奖”、“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龙腾之星”三个子奖项,十五年间表彰了大批为我国设计产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获奖者,共有150位青年精英获得“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230位设计界代表人士获得“中国设计贡献奖”金质、银质奖章。据不完全统计,光华龙腾奖影响力涉及2000万设计从业者,带动社会经济价值数万亿元,是中国设计高速发展的重要见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作为全国一流的设计人才摇篮,历年来有多位教师、校友获此荣誉。光华龙腾奖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正式批准,是中国设计领域第一个国家级奖项第十五届(2019)光华龙腾奖颁奖典礼盛况光华龙腾奖:使命与担当2019年时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表彰以创新设计为手段,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执着奋斗的代表人物,光华设计基金会特别设立了“第十五届(2019)光华龙腾奖特别奖·中国设计贡献奖金质奖章·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设计70人”奖项。经评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常沙娜、陈汉民、高庄、雷圭元、柳冠中、吕敬人、潘昌侯、石振宇、张仃(按照姓名首字母排序)等九位教授荣获“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设计70人”荣誉称号,成为新中国设计中坚力量的杰出代表。新中国成立以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为中国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确立奠定基础,为国家重要工程艺术设计做出巨大贡献。这一系列荣誉的取得,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为中国设计做出重大贡献的又一集中体现。常沙娜等九位教授荣获“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设计70人”荣誉称号柳冠中教授(左二)上台领奖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贡献奖金质奖章
2019年12月19日
其他

预告 | 美育人生——国际学术报告会暨吴冠中百年诞辰艺术展

报告会对社会公众开放,全程同声传译,欢迎大家参加!学堂在线将全程直播报告会,届时请使用电脑端登陆,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观看。(此次纪念活动得到清尚集团大力支持。)
2019年10月30日
其他

讲座回顾 | 原研哉:新游牧时代和传统的未来

年,是中国第一所高等设计艺术院校。此平台面向广大师生,发布讲座、展览、发布会等学术活动信息。
2019年10月11日
其他

2019年清华美院硕士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办法

2019年清华美院硕士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办法一本单位各专业(项目)考生入围复试分数线达到上述分数线的考生,均有资格参加复试,我院原则上不再另行通知。《2019年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名单》请考生关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官网通知。官网网址:http://www.ad.tsinghua.edu.cn查询路径:招生信息—研究生招生信息—硕士招生二总成绩计算办法和录取原则1、总成绩计算方法(按满分100分计)▲【130500】设计学、【130400】美术学、【135100】艺术(艺术管理专业除外)及【085237】工业设计工程:初试总分(满分500分)÷5×40%+专业设计或创作或工业设计项目策划(满分100分)×45%+面试(满分100分)×15%▲【130100】艺术学理论及【135100】艺术-艺术管理专业:初试总分(满分500分)÷5×60%+专业论文(满分100分)×30%+面试(满分100分)×10%▲【1305J1】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初试总分(满分500分)÷5×40%+专业实践(满分100分)×40%+面试(满分100分)×20%2、录取原则(1)各专业按照报考的研究方向统一进行复试,复试笔试成绩低于80分者不予录取,加权成绩有最低录取线要求。(2)【130500】设计学、【130400】美术学及【135100】艺术(不含非全日制、科普硕士)专业按不同研究方向分别在专业系内进行总成绩排序,从高至低择优录取。(3)【130100】艺术学理论单独排序,按不同研究方向在专业系内进行总成绩排序,从高至低择优录取。(4)【135100】艺术-科普硕士单独排序,按照总成绩从高至低择优录取。(5)【1305J1】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单独排序,按照总成绩从高至低择优录取。(6)【135100】艺术(非全日制)
2019年3月11日
其他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8年本科招生简章

★网上报名系统限制每个身份证号仅能注册一次,请考生准确填写本人身份证号码,并务必记住用户名及密码。如密码遗失可点击“忘记密码”,按照系统提示操作即可从已注册的邮箱中收到新的密码,请务必填写有效邮箱。
其他

手艺理想|第三届「薪技艺」国际青年工艺美术展暨学术研讨会

在第三场研讨会“装饰与情感”中,嘉宾们探讨了手工技艺的情感线索与传统纹样的叙事性重构,当代纤维艺术对中国传统女红的传承与创新,玻璃艺术背后的文化精神,孟加拉传统红陶建筑装饰的现代生活应用等话题。
2017年12月18日
其他

清华美院陈磊团队担纲设计"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标识

此次盛会非常成功,大会的标识形象也得到了广泛好评,为此中联部专门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发来了感谢信。在感谢信中写道:“......陈磊率领团队承担了会议LOGO的设计制作工作,该
2017年12月16日
其他

美院学子 | 2017清华大学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候选人:曹真

11月13日,2017年清华大学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正式启动。经过前期推荐及评选委员会材料初筛,产生20名“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候选人,清华美院绘画系博士生于婉莹、工艺美术系本科生曹真位列提名候选人。
2017年12月16日
其他

美院学子 | 2017清华大学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候选人:于婉莹

在这些绘画作品中,我试图用朴素的黑白,去概括千变万化的校园色彩;用自由的线条,去编织千丝万缕的校园片段。我想以一个在园子中将要度过十年时光的学子的视角,描绘出这所园子中无法言说的历史情感和文化意义。
2017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