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门开了,又关上了|魏玛现代主义的兴衰|01

星丛共通体| 院外 2022-10-03


达达用餐刀切除德国最后的魏玛啤酒肚文化纪元|汉娜·霍克|1919


编者按|


作为现代主义的建筑、艺术、教育和社会运动,包豪斯反映出风雨飘摇的魏玛民国中的匠人匠心。对于时代精神而言,再没有比哲学更为精华的反映形式了。围绕在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周围的一群哲学家,尽管他们的政治倾向不同于包豪斯,实践活动上也与包豪斯并无交集,然而他们的哲思学理及改革社会的宏观蓝图,何尝不是另一类现代主义的建造与设计呢?他们堪称包豪斯的同行者。或许,从哲人哲心中一样能体悟到匠人匠心。

1930年6月19日,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以5票赞成、2票反对、5票弃权的结果,同意了赞助商韦尔的提议,聘用马克斯·霍克海默为新任的“社会哲学”教授,并由他来接替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的代理所长弗里德里希·波洛克,成为该所的新任所长。霍克海默这一任,就将近30年!直到1958年才由特奥多·阿多诺接任。然而,与其认为霍克海默的上任是法兰克福学派走向辉煌的光明起点,毋宁说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更确切说,标志着魏玛时期的德国现代主义思潮之衰落。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就不能仅仅把时针拨回到魏玛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1919年8月11日(事实上,这个国庆节除了社会民主党人,无人庆祝),而是要掀开被魏玛共和国这个冠冕堂皇的符号所遮蔽的一段血腥、黑暗而野蛮的历史。正如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所说,一切文明的记载都是野蛮的记载。魏玛共和国,也跟人类历史上的其他一切共和国一样,是从血与火中诞生的。它不仅仅是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产物,更是战争本身和战败的结果在德国引发的种种灾难的产物。因此,要理解魏玛共和国,就有必要上溯到德国濒临战败的时期。


魏玛现代主义的兴衰|01|2015

本文4500字以内


1917年7月,随着美国军队在法国的登陆,德国的失败已经不容置疑。即使它在1918年3月同苏维埃俄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其力量仍旧远远逊于敌对的协约国一方。军队的人数已经增至近1000万人。工业部门的工人数下降,手工业劳动主要用于维修和建造战争器材。食品业和纺织业的手工劳动严重不足。商店里几乎没有衣服和鞋子。牛奶、黄油、土豆的供应不足,成了奢侈品。每天配给的肉也就每人100多克。食品价格翻番,鸡蛋和土豆甚至翻了两番。营养不良滋生了传染病,结核病、伤寒、霍乱和流感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在德国国内,对未来的忧虑成了普遍现象。工人、手工业者、小商人们的不满情绪在增加。他们无法糊口,富商们却在囤积居奇。贫困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偷盗和抢劫。抗议和罢工也偶尔发生。


1917年4月,从德国社会民主党(第二国际的中坚力量)中分化出一个独立的左翼政党——独立社会民主党。他们不赞成社会民主党的和平主义路线,要求革命。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领导的斯巴达克同盟(德国共产党的前身)成为独立社会民主党内的先锋。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斯巴达克同盟希望在德国乃至全欧洲掀起社会主义革命。他们组织的罢工在1917年末开始扩大。1918年1月,大城市里有一百多万人上街游行。柏林警察枪杀了数名工人。工人的革命意识开始抬头。德国全国各地的罢工、游行、示威渐渐发展为争取释放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等政治犯的活动。


1918年11月3日,基尔港的水兵叛乱,把一切都打乱了。直接起因当然是水兵们拒绝服从作战的命令。但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水兵们恶劣的生活条件。德国城市居民生活艰苦,前线的士兵也好不到哪里去。在优惠供应了参谋长、军需处和厨房之后,生活物资也没有什么了。这一天,两万名水兵解除了军官的武装,占领了港口,选举了一个士兵苏维埃。工人们有样学样,也选举了一个工人苏维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斯图加特和汉堡也发生了士兵的哗变。红旗飘扬,苏维埃纷纷建立起来。不莱梅、慕尼黑、柏林……工厂和兵营都沸腾了。


1918年11月6日,德国皇帝威廉二世逃到荷兰避难。社会民主党人艾伯特和谢德曼领导的新政府上台。霍亨索伦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德意志帝国还在。


德国往何处去?


11月9日,柏林工人和士兵举行总罢工和武装起义。从当地时间上午9点开始,柏林的工厂全都空了,上千示威者排着队伍,向市中心走去。所到之处几乎没有阻拦。下午4点。柏林皇家城堡前的阳台上,前一天刚刚获释的斯巴达克派领导人卡尔·李卜克内西宣布“一个包括全体德国人的自由的社会主义德意志共和国成立了”。


可是在两小时前,在国会那里,社会民主党人谢德曼已经抢先宣布德意志共和国成立。显然,这是他了解到李卜克内西的意图后采取的个人行动。这一行动甚至没有通知首相艾伯特!11月10日,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独立社会民主党联合组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将立法权和行政权全部交出。


革命一触即发。从1918年11月到1919年5月,艾伯特政府和他的社会民主党发动了无情的战斗,剿灭李卜克内西的支持者和独立社会民主党内的革命派。罢工、游行、攻占公共设施,在各地此起彼伏。对示威者的射击导致多人死亡,工人和士兵苏维埃组织的葬礼也成为新一轮的示威游行。工人群众的游行吸引了小职员、自由职业者乃至知识分子参加进来。



在柏林,决战发生在1919年1月。1月4日,政府解除左翼唯一担任的柏林警察局长职务,激起柏林工人的愤怒。1月5日,15万工人走上街头。1月6日,部分武装工人占领了火车站、《前进报》社、警察局等要地,要求艾伯特下台。9日,李卜克内西宣布政府已被推翻。但柏林工人没有准备好夺权,士兵的政治立场不明确,小资产阶级迷恋刚开始的“民主时代”,革命成为“大量工人群众在柏林街头的乱七八糟的运动”。1月11日,残酷的镇压开始了。机枪在柏林扫射。要求杀死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传单在散发。1月13日,枪声稀少了。而1月15日,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被杀害。卢森堡的尸体被扔到河里,5月31日才找到。 


柏林一月起义失败了。全德国各地无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斗争、起义纷纷遇到了类似的结局。2月初,不莱梅被政府军占领。1919年4月7日,南方的巴伐利亚成立了苏维埃共和国。艾伯特政府纠集武装,5月1日攻入巴伐利亚首府慕尼黑。5月5日,战斗结束,500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6000多人被捕。许多人被判处死刑,或者判处多年苦役,其他人不得不逃亡。


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的失败,标志着德国11月革命的结束。德国的社会主义者复制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计划彻底失败了。用恩斯特·布洛赫(1885-1977)在《乌托邦精神》一书中的话说:“战争结束了,革命开始了,随着革命,大门似乎打开了。然而,很快又合上了。”许多像布洛赫一样的青年知识分子、艺术家都目睹了这个“门开了又很快合上了”的过程。


革命虽然被迅速镇压下去了,可是在革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这个共和国,也毫无民主共和的气象。1919年1月19日,柏林一月起义刚刚被镇压下去不久,就举行了一场选举。有7个师在柏林担任了选举日的纠察任务,每个投票室内都由一支配备机枪的护卫队。窗户、屋顶都有士兵巡逻监视。普通车辆禁止在城市内穿行。选举的队伍如果排得太紧密,也会被巡逻兵驱散。


愁云惨淡的民主。社会民主党以38%的得票率获得了胜利。独立社会民主党成了右派政党,纵有许多左翼人士的支持,也只取得8%的选票。自由资产阶级集中在民主党里。这三个党是仅有的三个向往民主自由的党,尽管观点不同。而其他政党各怀心腹事:中央党想成为一个基督教党派,但是大多数资本家和企业主构成了人民党。更为右倾的是民族党,里面有很多帝国主义者。至于左派,新成立的德国共产党(KPD) 根本就抵制了选举。


没有哪一个党能够取得独立组阁的过半数票。最终的政府是社会民主党、中央党和民主党联合组成的。三党执政联盟在议会中一共拥有75%的席位。


1919年2月6日,国民议会在魏玛召开。艾伯特成了临时总统。2月13日,谢德曼为总理的共和国内阁成立。但议员们忙于制定宪法。据说,必须在宪法通过后再进行共和国的总统正式选举。可是,德国是战败国。宪法这等重要的事情实际上不如和约重要。巴黎和会将德国排除在外,和约文本于5月7日交给了德国代表团,让他们签字。谢德曼拒绝签字,并因此下台。


德国并没有能力拒绝签字。6月22日,议会在魏玛投票,通过了和约。这就是6月28日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德国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失去了它在非洲的殖民地,不得不把土地割让给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时。损失了八分之一的土地不算,常备军被迫降至10万人,义务兵役制被取消。


但是,议员们的精力更多地花在宪法草案的讨论上。1919年7月31日,资产阶级性质的新宪法通过。8月11日,艾伯特总统颁布了新宪法。魏玛共和国 正式成立了。


魏玛宪法是一个怪胎。法兰克福学派的法学家奥托·基希海默就认为,魏玛宪法不过是不可兼容的政治价值观的大杂烩。其宗旨虽然是德国政治制度和经济生活的民主化,但是整篇文本里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民主”的字眼。新的联邦国家看起来是议会制的,骨子里是总统制的。总统选举七年一次,也是普选,而不是议会选举出来的。而且宪法48条规定,他有解散议会并直接任命内阁总理的权利。正是根据48条,1933年1月30 日,兴登堡总统任命希特勒为总理。



1918年11月革命的血看起来没有白流。和其他工业化国家的宪法相比,魏玛宪法对社会主义运动做了更多的让步。宪法第151条规定,经济生活秩序必须符合公正原则。其原则目标为:保障人类有尊严的生存状态。在此限制下个体经济自由可以得到保障。165条赋予工人、雇员参与企业有关工资和工作条件的决策的平等权利;他们在原则上也有参与企业决策、管理的民主权利。虽然魏玛宪法对工人做出了若干让步,但是许多民主权利的法律意义十分含糊。在实践中就是一纸空文。

魏玛共和国是一个打着共和国招牌的“换汤不换药”的德意志帝国,整整十四年(1919-1933),经济混乱和社会恐惧贯穿于魏玛共和国的始终。《凡尔赛和约》使得战后德国的经济难以恢复,和战时一样糟糕。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马克不断贬值,从1922年11月2日的1美元兑换9000马克贬值到1923年11月3日的1美元兑换10亿马克。物价飞涨,从1922年3月到1923年3月涨了几十倍、上百倍。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比工资快。大多数家庭的晚餐就是几片黑面包,加一点乳酪或猪肉。儿童们营养不良,衣衫褴褛。失业率不断增加:1922年2月为3%,1923年底约为25%,1924年1月1日接受救济的失业人数达150万。虽然在1924年,美国资助的1.1亿美元和道威斯计划使得德国工业复苏,失业减少,然而短暂的繁荣在1929年末就结束了。随着经济危机的来临,到1932年,德国的失业率高达44%,就业人口里也只有三分之一是全日制工作。 

饥饿和贫穷,带来了道德腐败,带来了失望和幻灭的情绪。资本主义世界死气沉沉,人民的不满情绪在上升。左翼力量呼唤的政治和经济变革成为许多老百姓的梦想。1920年6月6日的第一届众议院选举中,社会民主党的得票率已经从上次普选时的37%降至21%,反之,独立社会民主党则从8%上升至17%。

然而,左翼的力量在德国极为薄弱,他们呼唤的社会变革举步维艰。1919年3月23日的法律虽然确立了国家可以在适当时候把企业委托给市政府或地区政府管理,但这只是纸上的可能性,实际上,企业还是由工厂主所控制的“理事会”来管理。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的愿望落空了。独立社会民主党投票反对,无济于事,法律还是通过了。而所有的罢工和暴动都被镇压下去了:1920年3月,鲁尔区;1920年10月,汉堡;同月,萨克森州。共产党人和社会党人被捕,被监禁。

在魏玛共和国里,左派不但面对保守主义的反动、修正主义的分裂瓦解,还面对着新兴起的一股反魏玛共和国、反犹太人的民粹主义势力(后来的法西斯主义)。这是因为魏玛共和国首先让人想到的,不是德国终于实现了民主自由的喜悦,而是接受凡尔赛和约的屈辱。公众舆论都在议论说,魏玛共和国不是德国本土制造,而是一个舶来品。它不是德国人民想要的,是威尔逊总统强加给他们的。确切说,是外国军队的军用货车装来的。整个德意志民族都在暗中憎恨这个共和国。这倒不是因为共和国压制了那种放纵的自由,而是恰恰相反,共和国把自由放得太宽了。人们看到国会的无能,政府的效率低下。由于魏玛宪法的最初草案制定者胡果·普罗伊斯是犹太人,魏玛共和国又被说成是“犹太人共和国”。民族主义和反犹主义在德国甚嚣尘上。1921年,停战专员厄茨伯格被暗杀。1922年6月,与苏联签订和约的德国外交部长瓦尔特·拉特瑙(犹太人)被谋杀身亡。

凶手之嚣张、法院之态度,令法兰克福的一位犹太商人赫尔曼·韦尔感到心寒。渴望社会变革的韦尔不仅赞助具有马克思主义倾向的艺术家和出版社,还在1922年夏天出资赞助举办了第一届马克思主义研究周,旨在研究俄国、匈牙利和德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实践。参加研究周的有乔治·卢卡奇(1885-1971)、卡尔·科尔施(1886-1961)、弗里德里希·波洛克(1894-1970)、马尔库塞(1898-1979)等人。与会者都是些知识分子,当然没有产生什么具体的结果。第二届研究周也就不再召开。最终,韦尔决定出资赞助法兰克福大学成立一家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所,目的是研究“工人运动的历史和理论,社会的经济生活领域和文化生活领域之间的关系,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向”。1924年6月22日,社会研究所挂牌成立。这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法兰克福学派。


文|夏凡    
责编|PLUS
未完待续|
01|大门开了,又关上了
02|乌托邦精神:魏玛现代主义的滥觞
03|渴望总体性:魏玛现代主义的梦想
04|计划经济死了!国家资本主义万岁?
05|最后的现代主义乌托邦:理性社会
06|废墟上的救赎:激进现代主义及其退隐

相关推送|


建筑乌托邦
描绘更好世界的建筑物
独特的哲学成就了其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理解,在布洛赫眼中,希望、艺术和乌托邦是马克思主义不可缺少的“暖流”,马克思主义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能够让科学分析的“冷流”和乌托邦的渴望的“暖流”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具体的乌托邦”。《希望原理》是布洛赫最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这部著作把“希望”看作推动人类历史的“第一原理”,强调希望和失望是人类历史命运的永恒主题;这部著作主张,不能理解“希望”这一“非理性因素中的合理性”是现实左派失败的根本原因,而资产阶级的白日梦又只会将人类引向虚无和毁灭,因此,唯有具体的、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希望才能拯救人类。

上|如果要证明在现有状况下也有向着光明的一跃呢?

下|有意义的东西是旧有的晶体化乌托邦和去组织的欲望之间的全新连接。

精编|唯有新社会的开端能够让新建筑再次成为可能,这种新建筑无论是结构还是装饰都充满了自身的艺术构思。


包豪斯的悖论

一份被撤销的宣言

一种行动上的理想主义,将能够接纳、贯通和联合艺术、科学、技术三者,同时影响研究、教育和生产三者,据此建造作为寰宇寓言的人类“艺术摩天塔”。而目前,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思考总体蓝图,铺设基础,预备石材……如果这份宣言真的随即焚毁,我们也就失去了一次重要机会从区别于包豪斯官方言论的角度重新理解这个社群。

在带有强烈建构意图的目标和抵达目标的手段之间,包豪斯为自己设计了极其迂回的路线。

精编|如果这份宣言真的随即焚毁,我们也就失去了一次重要机会从区别于包豪斯官方言论的角度重新理解这个社群。

回复:BAU、星丛、回声、批评、BLOOM,可了解院外各板块的汇编、精编与计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