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阅听人?数位汇流?巨量资料?盘点港台地区新传学术名词

肖一凉介 肖一凉介 2022-05-10

 

凉介|采访

凉介|编辑

8744|字数

长期以来,由于政治、经济及历史等多方面因素,中国内地与港台地区在文化上存在较大差别,直接的体现就是语言差异。

1956年,据国务院规定,中国内地开始使用简体中文,而保留传统中文形式的港台地区通行字体则相应地被称为繁体中文。

语言差异逐渐拉大了语境分离,导致两岸三地的词汇表达存在明显差别,如内地的公共汽车,港台地区称公车、计程车、巴士;内地用地铁、轻轨在港台为捷运;内地称空调,港台地区则用冷气等。

斗转星移,尤其是在当前社交媒体发达的时代,网络热词层出不穷,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语言差异给两岸三地带来的沟通与交流障碍。

总的说来,内地和港台地区的词汇差异已遍及政治、经济、娱乐、体育、卫生等各个领域,自然,学术领域也不可避免。

传播学作为舶来学科,其中文学术名词大都翻译自英文学术名词,而两岸三地的译法则因历史沿革存在明显差异。

为此,本期凉介干货通过查阅大量新闻传播学相关的港台文献,盘点了一些两岸三地译法不同的新传学术名词,以飨读者。


01.
阅听人(閱聽人)
英文原词Audience
大陆译法受众
词义简介指从传播媒体接收讯息的人,讯息的来源可以是任何传播媒介,如文字、电影、印刷媒体、电视和广播等。
应用示例
阅听人对于相异的新闻理念和操作做出判断,进而选择阅读不同的报纸;报纸读者对报纸差异的反应、所做出的选择,是阅听人在相互竞争的新闻文化运作中,建构自身对新闻价值认知的实践结果。
——林思平(2016)
相较于许多阅听众对八卦新闻产制形式採取抗拒性解读,我们发现,阅听众免于受电视新闻优势文本支配的能力,明显弱化很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背景的阅听众,对八卦新闻有关真相迷思以及观看力量的意识形态,都似乎倾向于顺从性解读。
——王泰俐(2009)
引申词汇
阅听人商品(audience commodity)、阅听人态度(audience attitude)、阅听人效果(audience effect)、阅听人参与(audience engagement)
02.
社群媒体(社群媒體)
英文原词Social Media
大陆译法社交媒体
词义简介
指人们用来创作、分享、交流意见、观点及经验的虚拟社区和网络平台。社群媒体和一般的社会大众媒体最显著的不同是,让用户享有更多的选择权利和编辑能力,自行集结成某种阅听社群。社群媒体并能够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呈现,包括文本、图片、音乐和视频。流行的社会媒体传播介质包括了播客、vlog、微博、播客、维基百科、Facebook、Instagram、Twitter、网络论坛等,某些网站也加入类似功能,例如百度、雅虎知识堂、eHow、Ezine Articles等。
应用示例
社群平台包括YouTube、Facebook、Instagram以及Twitter等渗入日常生活,使用者依赖平台取得即时且大量的资讯,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有极大部分从实体转移到社群媒体上。社群媒体各式各样的功能,影响人们的意见交流与分享,然而也创造出在社群媒体时代的新问题,例如过往早已存在的仇恨言论、歧视、诽谤、虚假资讯在平台上更容易快速的传散。这些内容在不透明的演算法驱动下,于社群中有可能更容易被看见与分享。
——陈忆宁(2021)
社群媒体是由一群网路使用者,透过Web2.0相关网路应用技术,所形成以兴趣、创意性质内容为主的网路媒体平台。实际从国内外现象观察,目前最主要社群媒体包括Wikipedia、YouTube、Facebook或Second Life等。
——施伯烨(2014)
现今的社群媒体(social media)蓬勃发展,其中也衍生出许多不同类型的社群媒体,像是社群网站(social networking sites)、内容社群(content communities)、部落格(blogs)、论坛(forums)等,而人们于各类型的社群媒体中,所花费的时间也都不相同。
——江义平、江孟璇、杨婉伶(2019)
03.
社群网路(社群網路)
英文原词Social Network
大陆译法社交网络
词义简介
指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社会化媒体,与朋友、家人、同事、客户或客户保持联系的网站。通过Facebook、Twitter、LinkedIn和Instagram等网站,社交网络可以有社交目的,也可以有商业目的,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社交网络已经成为营销人员吸引顾客的重要基础。
应用示例
最原始的社群网路是一种由节点(node)与边(edge)所组成的图形结构(graph),其中节点所代表的是人,边所代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相互认识的关係。通常社群网路的建构来自一特定资料集(corpus),例如Facebook社群网站、公司组织内部专家网路、社团内部人际关係。由资料集所建构的社群网路并非全然静态(static),随著时间会有新的成员加入,节点数因而增加,同时新成员与旧成员彼此间会彼此认识,进而产生新的边,我们将这种随时间演变的图形结构称为“动态社群网路”(Dynamic Social Network)。
——李政德、林守德(2014)
04.
同温层(同溫層)
英文原词Echo chamber
大陆译法回声室
词义简介
指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不断重复,并以夸张或其他扭曲形式重复,令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实的全部。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互联网的应用,社交媒体的发展,令到这个现象更加深刻,因为部分商业网站会根据用户的搜寻结果或使用习惯进行纪录与分析,持续地将一位用户所喜欢的内容提供给该用户,导致一个人在同一网站中接受到的资讯被局限于某个范围内,这可能会增加政治和社会的两极分化和极端主义。
应用示例
社群媒体的出现影响了原有资讯的传播,不仅成为创造新资讯的地方,还有改变使用者对于资讯的消化方式,甚至是成为使用者获取资讯的来源。然而,学者发现使用者在众多资讯中,可能仅会选择相信自己所认知的事实,或是让志同道合的人们更极化他们的意见,因而在社群媒体中形成团体极化,如:同温层效应。
——江义平、江孟璇、杨婉伶(2019) 
社群媒体鼓励使用者分享之介面设计及赋予个人于社交网络中讨论情境,应能促进使用者涉入新闻议题;或因其提供新的获取资讯管道与对话空间,进而增加参与;或因使用者更能便利的连结社会进行政治议题参与,但社群媒体可能营造的“同温层”(echo chamber)互动情境或产生“极化”(polarization)意见分众,甚至近年透过社群媒体散布“假新闻”现象,不免令人质疑社群媒体对促进公众参与和公共对话的可能。
——黄毓超(2020)
05.
数位媒体(數位媒體)
英文原词Digital Media
大陆译法数字媒体
词义简介
指以数字形式编码的传播媒体数字媒体可以在计算机上创建、浏览、分发、修改、存储,包括计算机程序和软件、数字影像、数字视频、互联网网页、数据和数据库、数字音频(如mp3)、电子书等。与数字媒体相对的,是实体书、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以及图片、软片、录音带等模拟介质。
应用示例
数位媒体的急速增长,对图书馆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数位从传统的电子典藏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数位典藏成了图书馆中的主流典藏。主流典藏是指一个图书馆所拥有的各种知识媒体中,某种媒体的典藏质量与数量超过了其它媒体的典藏质量与数量。主流典藏的另一层涵义是:在一定的时期内一种知识媒体在一个图书馆的馆藏总量中的比例大幅增长,使得图书馆在向读者提供服务方面,不得不重视这种典藏媒体。近年来,数位典藏就具有成为主流典藏的趋向。预计到2010年时,图书馆馆藏将由数位化媒体和纸质媒体这两种主流典藏媒体组成。
——顾敏(2001)
引申词汇
数位汇流(digital convergence)、数位新闻学(digital journalism)、数位素养(digital literacy)、数位网络(digital network)、數位移民(digital immigrant)
06.
媒体汇流(媒體匯流
英文原词Media Convergence
大陆译法媒体融合/媒介融合
词义简介
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其概念应该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概念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汇流/融合”在一起,会随之产生“质变”,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等等;而广义的“媒体汇流/媒体融合”则范围广阔,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
应用示例
不管从任何观点来思考,媒体汇流的概念,从文献中可以发现,共同的概念就是“合作”,以“合作”为核心,从不同媒体间的合作,同媒体不同部门间的合作,到不同专业领域记者间的合作,再把汇流后的内容,透过不同的载体,传送给分众。这当然肇因于科技汇流后,内容数位化,阅听人的分众化,媒体必须供给人们随时随地的新闻服务资讯,原本在不同媒体形式工作的记者们,集结起来,提供不同的内容,给予不同的观众。能够收集访问、声音,影像以及图片,并且编辑这些图像、互动性的制作(像是字卡或是可连结的资料)、以及为多媒体制作新闻等,二或三个以上工作项目相当熟练,这位记者就可以称之为多技能记者(multi-skilled journalist)。
——位明宇(2012)
至于华人地区,中国大陆目前则习惯使用“融媒体”一词来表示汇流现象。而台湾的使用习惯,比较接近“融媒体”涵义的用词应该是“媒体汇流”、“媒体融合”及“全媒体”等术语;有些学者则使用概念相似、但名称稍有出入的一些名词,例如“数位汇流”、“数位媒体汇流”、“科技汇流”等用词。
——马耀祖(2021) 
07.
演算法(演算法
英文原词Algorithm
大陆译法算法
词义简介
在数学(算学)和计算机科学之中,指一个被定义好的、计算机可施行其指示的有限步骤或次序,常用于计算、数据处理和自动推理。算法是有效方法,包含一系列定义清晰的指令,并可于有限的时间及空间内清楚的表述出来。
应用示例
社交媒体演算法强调用户的参与和社交互动,会根据用户个人的过去行为及朋友圈行为,进而主动推播相关讯息。
——郑宇君(2021) 
08.
虚拟实境(虛擬實境)
英文原词Virtual Reality
大陆译法虚拟现实/VR
词义简介
简称为虚拟技术,也称虚拟环境,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用户关于视觉等感官的模拟,让用户感觉仿佛身历其境,可以即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维空间内的事物。用户进行位置移动时,电脑可以立即进行复杂的运算,将精确的三维世界影像传回产生临场感。该技术集成了电脑图形、电脑仿真、人工智能、感应、显示及网络并行处理等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是一种由电脑技术辅助生成的高技术模拟系统。
应用示例
数位化的浪潮早已不是浅滩上的浪花,我们于不知不觉当中,都已在深不可测的网路之海当中向前奋力航行,如何熟稔并自在地使用数位技能,相信都是现代人无可避免的重要课题。当下的当红新媒体:虚拟实境(但其实它很早就已开始发展了),透过感官系统让观众得以完全置身于本体之外的另一种情境,无论是地域空间的转变,抑或身份的更改,都可以让观众达到一种沉浸感;而许多虚拟实境内容在制作上与呈现上,都隐含著诸多场景、空间性的连结,这种“空间蒙太奇”的概念,也将在数位内容重新整合编排后,带给观众不同于原始素材的新意;然而,尽管科技技术再进步,或许终究如《一级玩家》剧情最末,“绿洲”创办人詹姆士·哈勒代(James Halliday)对主角提到的:“虚拟终究替代不了现实,因我们活在现实当中。”这或许印证了,无论虚拟多么地实境,目的终究是要让我们更了解这个世界:真实的世界。
——曾靖越(2018)
09.
巨量资料(巨量資料
英文原词Big Data
大陆译法大数据
词义简介
指的是传统数据处理应用软件不足以处理的大或复杂的数据集的术语,也可以定义为来自各种来源的大量非结构化或结构化数据。
应用示例
近年来,资讯科技领域,关注社群媒体所带来的巨量资料(big data),希望透过电脑演算理解人机互动。行销或管理学门,则关注社群媒体如何让消费产生认同、转换率及商业模式。研究者认为,传播领域应该从社群媒体中,重新探索媒体形式、文本意义以及以人为本的沟通行为。
——施伯烨(2014) 
使用者在社群服务上互动所快速累积产生的资料量已达亿万规模,此般巨量资料在资讯撷取、处理与分析等各方面造成严厉的挑战。由于资料量指数成长与快速变动等特性,巨量社交资料通常无法一次完整取得,也因资料规模是Giga甚至Tera,无法读入记忆体处理,因此如何设计系统性、有效且有效率的方法以取得具有代表性的资料来做后续探勘处理变得十分重要。
——李政德、林守德(2014)
10.
人工智慧(人工智慧)
英文原词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大陆译法人工智能
词义简介
指由人制造出来的机器所表现出来的智能。通常人工智能是指通过普通计算机程序来呈现人类智能的技术。该词也指出研究这样的智能系统是否能够实现,以及如何实现。同时,通过医学、神经科学、机器人学及统计学等的进步,常态预测则认为人类的很多职业也逐渐被其取代。
应用示例
台湾人工智慧实验室在2018年1月推出“记者快抄(Copycat)”预览版第一版,成为台湾以“人工智慧记者(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porters)”或“写稿机器人(news-writing robots)”生产新闻报导的“先行者”。
——刘昌德(2020)
11.
资料探勘(資料探勘
英文原词Data Mining
大陆译法数据挖掘
词义简介
指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统计学和数据库的交叉方法在相对较大型的数据集中发现模式的计算过程,总体目标是从一个数据集中提取信息,并将其转换成可理解的结构,以进一步使用。
应用示例
资料探勘(Data Mining)与大数据(Big Data)相关技术的发展,譬如Google与Apache所开发设计的Hadoop/MapReduce分散式资料平行运算处理架构,以及NoSQL资料库的发明,甚至Google近年专为图形演算法所开发的Pregel架构,都让研究人员能有效率地对巨型社群网路资料进行储存与分析。
——李政德、林守德(2014) 
12.
惯习/习癖(慣習/習癖
英文原词Habitus
大陆译法生存心态/惯习
词义简介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及人类学家布迪厄提出的基本概念。指在社会中所有社会成员的行动的关键原则。Habitus中文严格说没有对应翻译,该字是布氏借罗马文所改用而来,的确具有习惯、习性的意味,但是却不是单纯反射性的习惯,而是一个透过长时间生活实践,累积下来的,视为理所当然的一种习性,诸如中国人觉得吃米饭才算吃饭,吃汉堡不算。放到社会阶层与场域理论去看,当在特殊社会环境下成长的个体,自然受到该环境文化深刻影响,很多日常生活视为当然的东西,未必在另一个环境视为当然。比如,一个没落王孙,虽然经济无法支持,但仍有深刻对精英生活怀念,无法降格习惯庶民生活。
应用示例
惯习不同于习惯,惯习具有一种受条件支配的和有条件自由的,不同于无法预期的创新性生成能力,也不同于在原初条件下的机械性再生产,惯习能够有限制地、自由地生成思想、感知、表述、行为等产品,这些产品总是受限于惯习生成所处的历史和社会条件。惯习是处在社会场域中所有行动者运用资本的关键原则。布氏习于将惯习描述为“结构的产物”、“实践的生产者”、“结构的再生产者”。惯习常被界定为倾向系统,它表达的含意是一种组织化行为的结果,与结构意义相仿,也指一种存在方式、一种习惯性状态(尤其是身体的状态),好比一种嗜好、喜爱、禀性、倾向。
——皋崇道(2014)
13.
涵化理论(涵化理論
英文原词Cultivation Theory
大陆译法培养理论、教养理论、教化理论
词义简介
由George Gerbner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跟马基所提出的文化涵化(acculturation)不一样,涵化理论主要是研究的是电视对受众的长期影响。其主要内容是,在某一特定的人群中,看电视的时间越长,受众对于现实的感知越接近电视的内容。由于其既有批判主义的性质又用实证主义的方法,因此Gerbner称涵化理论是一种“批判的自由-多元主义”。
应用示例

对教养理论(cultivation theory),有人翻译成“培养理论”、“教化理论”,意思差不多,但我觉得“培养”、“教化”等词的目的性太明显了一些,与电视以“日常方式”无意中养成习惯的特点不尽吻合。台湾的译法“涵化理论”在学界一直是流传最广的;我却不喜欢意义不明确的生造词“涵化”(虽然我十分赞赏和佩服台湾学者对talk show的“脱口秀”译法),于是,我便将cultivation theory直译为“教养理论”。
—— 郭镇之(2006) 
电视有别于其他大众媒介,以声光传递讯息,阅听人不需要具备太多的知识技能,就可以使用此一媒介。在现代社会中,从可以坐立开始,社会大众就开始接收电视讯息,电视的穿透力在观众长期的耳濡目染下,自然能发挥潜移默化的涵化效果。电视是涵化的意识形态工具,电视有较广大的人使用,看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活动之一,而且人们看电视,不是什麽选择性的暴露,他们通常只是为了“娱乐”,而“娱乐”内容最可能发挥涵化效果。
——谢宗霖(2012)
14.
议题设定(議題設定
英文原词Agenda Setting
大陆译法议程设置
词义简介
指大众传播媒介通过报道内容的方向及数量,对一个议题进行强调。在媒体上被强调的议题,与受众心目中所认知的重要议题,有显著的关联,而媒介在这个过程中有重要影响。当媒体报道越多,大众会觉得越重要。
应用示例
经过三十余年的概念复制、理论形塑,“议题设定”一词俨然成为McCombs与Shaw的代名词,多数研究者视议题设定“创发”于1972年,使用的基础概念即是Cohen在1963年所提出的“报纸可以告诉读者该想什么”,而再往前耙梳研究,即是Lippmann于《民意》(Public opinion)一书所陈述的概念:媒体乃是将“外在世界”(the world outside)形塑成个人“脑海中图象”(the pictures in our heads)的主要来源。
——张耀仁(2006) 
15.
资讯不对称(資訊不對稱
英文原词Information Asymmetry
大陆译法信息不对称
词义简介
指参与交易各方所拥有、可影响交易的信息不同,买卖双方中一方拥有比另一方有更多信息。一般而言,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关于交易物品的信息,但相反的情况也可能存在。前者例子可见于二手车的买卖,卖主对该卖出的车辆比买方了解。后者例子比如医疗保险或金钱借贷,买方通常拥有更多信息。
应用示例
当个人选择做出违背信用之非道德行为,就会造成利益冲突问题,而当金钱诱因存在时,对人们的伦理就可能形成挑战,这种种现象也是由于资讯不对称(Asymmetry of Information)所产生的逆选择及道德风险所致,当市场中存在著资讯不对称现象,将降低交易成功机会,使市场处于低迷状态。
——黄荷婷、黄美珍(2016)
写在最后
学术名词是掌握一门学科的核心密钥,可以说没有学术名词就没有专业知识。
理解两岸三地在学术名词上的使用差异,不仅有助于学术的沟通及交流,还是增进双方的教育、学术、文化、经贸及产业交流的重要基础。
以上就是本期凉介干货盘点的部分港台地区新传学术名词啦,你还有什么其它新的发现吗,欢迎评论区补充。
*文中配图来自Google Images

END

参考资料 <<


[1]王泰俐(2009)。八卦电视新闻的阅听众接收分析。传播与管理研究,8(2),3-35。DOI:10.6430/CMR.200901.0003

[2]林思平(2016)。新闻文化角力下的本土报纸阅听人。传播研究与实践,6(2),173-207。DOI:10.6123/JCRP.2016.019

[3]陈忆宁(2021)。社群平台的治理:从Facebook成立监察委员会兼谈如何处理虚假资讯。中华传播学刊,(39),129-143。DOI:10.3966/172635812020060037005

[4]施伯烨(2014)。社群媒体-使用者研究之概念、方法与方法论初探。传播研究与实践,4(2),207-227。DOI:10.6123/JCRP.2014.015

[5]江义平、江孟璇、杨婉伶(2019)。社群媒体使用行为之构形探究。ElectronicCommerceStudies,17(4),247-275。

[6]李政德、林守德(2014)。〈巨量资料中的小世界–漫谈社群网路〉。上网日期:2018年5月6日,取自https://ee.ntu.edu.tw/upload/hischool/doc/2014.05.pdf

[7]黄毓超(2020)。公领域私语化:台湾社群媒体政治新闻贴文与讨论分析。中华传播学刊,(38),215-252。DOI:10.3966/172635812020120038006

[8]顾敏.网站图书馆:数位媒体与网域服务环境下的图书馆新型态[J].图书情报工作,2001(03):7-12.

[9]位明宇(2012)。〈媒体汇流的策略、操作与衝突:中央社与联合报系的个案研究〉,《中华传播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

[10]马耀祖(2021)。困境、变革与反思:数位汇流下新闻教育的案例研究。传播研究与实践,11(2),95-130。DOI:10.6123/JCRP.202107_11(2).0005

[11]郑宇君(2021)。社交媒体假讯息的操作模式初探:以两个台湾政治传播个案为例。中华传播学刊,(39),3-41。DOI:10.3966/172635812021060039001

[12]曾靖越。〈无缝空间的沉浸感:虚拟实境〉。《国教新知》65.3(2018):105-120。《华艺学术文献数据库》。网路。2022年3月14日。DOI:10.6701/TEEJ.201809_65(3).0008

[13]刘昌德(2020)。新闻机器人为谁“劳动”?自动化新闻学引入新闻产制的影响及论述。中华传播学刊,(37),147-186。DOI:10.3966/172635812020060037005

[14]皋崇道。〈自我单车游戏感四部曲-晋升、规训、秀异、惯习〉。《运动文化研究》25(2014):27-55。《华艺学术文献数据库》。网路。2022年3月14日。DOI:10.29818/SS.201412_(25).0002

[15]郭镇之.乔治·格伯纳及其“电视教养”理论和“文化指标”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6(01):48-50.

[16]谢宗霖。〈运动性电子影音游戏使用者产生运动行行为与涵化效果之研究〉。《嘉大体育健康休闲期刊》11.1 (2012): 52-66。《华艺学术文献数据库》。网路。2022年3月15日。doi:10.6169/NCYUJPEHR.11.1.06

[17]张耀仁。〈跨媒体议题设定之探析:整合次领域研究的观点〉。《传播与管理研究》5.2(2006):73-129。《华艺学术文献数据库》。网路。2022年3月14日。DOI:10.6430/CMR.200601.0073

[18]黄荷婷、黄美珍。〈资讯不对称在体育运动之探讨〉。《高师大体育》14(2016):78-93。《华艺学术文献数据库》。网路。2022年3月14日。DOI:10.6305/PENKNU.2015.14.6

[19]林庆隆.台湾学术名词审译发展暨两岸学术名词翻译差异类型分析[J].物理,2013,42(06):430-435.

[20]冯霞.从港台报刊语看两岸三地语言差异现状[J].文教资料,2007(27):37-40.

[21]《新闻传播学名词》,国家教育研究院出版,2015年9月

[22]维基百科


—福利时间—


为了便于大家进一步复盘相关港台文献,我们已下载并打包好了文中所引的20篇论文以及由国家教育研究院编纂的《新闻传播学名词》。

❗️论文包获取方式:将此文转发到朋友圈并保留2小时以上,然后在后台发送:朋友圈截图+关键词「港台名词,即可获得论文包。




—往期精选—

杂谈

| 新闻荒漠 | 大师逝世 | 学生新闻 | 媒介失范 |

| B站《后浪》| 罗志祥性丑闻  | 青春有你2 |

罗永浩直播 | N号房 | 霉霉侃爷 | 詹青云被骂 | 
干货
| 研究报告撰写 | 大选头版 | 信息茧房 |
| 新闻业趋势 | 中传20教改 | 
| 诗词话新传 | 英语方法经 | 专业课经验贴 | 

19爆文复盘 | 娱乐向短视频 |

数说
| 丰县报道 | 新传考研 | 唐纳德肖 | 论文致谢 |
 | 食品安全 | 国家社科 | 数新指南 | 网络舆情 
|研究生自杀 | 最美逆行者 |
策划
| 2022新闻业 | 考研回忆录3 | 考研回忆录2 |

 | 考研回忆录1 | 阳刚之气 | 考研故事 |

寻真

蒙牛伊利传闻 |

想要更多交流,后台回复进群加入读者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