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曹立 当代江西 2023-09-23

如何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重大生产力布局的新目标、新形势和新挑战?怎样理解和把握重大生产力布局的优化逻辑、可靠路径?我们邀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曹立教授为您解析。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重大生产力布局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重大生产力布局的新目标、新形势和新挑战,准确把握重大生产力布局的优化逻辑,着力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的可靠路径,对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和提高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赣湘合作产业园。上栗县委宣传部/供图

正确认识重大生产力布局的新目标、新形势和新挑战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重大生产力布局的战略目标业已更新。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生产力布局在实践上总体经历了均衡—分散—集中—协调4次重大调整,中央政府先后实施“156项工程”“三线建设”,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等举措,完成了奠定工业基础、保障国防安全和追求经济发展效率等不同历史时期的目标。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重大战略举措,构成了“四大经济板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也发生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丰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战略和政策体系,确立了新时代我国重大生产力布局的总体发展目标,即形成地区投资关系适当的协调型区域经济关系、优势互补的合理产业部门布局、协调发展的区域空间结构,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实现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我国重大生产力布局呈现新形势。
就我国区域经济总量来看,重大生产力布局规模效应明显,各区域经济总量不断攀升;板块间发展平衡性显著增强,区域发展差距总体呈缩小趋势。
2022年,中部和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由2012年的21.3%、19.6%提高到2022年的22.1%、21.4%,中西部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总体好于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也呈现好转复苏迹象。
从产业发展阶段上看,我国制造业规模优势突出,已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制造业产业体系,中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世界第一,202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7.7%。同时,世界产业体系不断变革,我国传统产业集群逐渐从低端制造转向高质量发展。
从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条中的角色来看,“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提高了我国制造业对外开放程度,深入参与了全球制造业产业分工,我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在产业链上的上下游合作关系逐渐转为全产业链条的竞争关系。
从产业布局的核心内容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已逐渐成为重大生产力的核心构成,产业集聚优势日益显现。截至2022年底,已形成“一带两核三支撑”为特征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空间分布总体格局,制造业呈现出业态更新、产城融合的转型升级特征。
从影响产业布局的关键因素来看,新型基础设施如5G、数据中心、卫星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建正在加速重塑我国重大生产力布局空间布局。处于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重大生产力布局面临新挑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风险急剧上升,内部困难增多,我国重大生产力布局面临着一些新挑战。
一是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情况仍旧存在,东西部地区发展绝对差距仍然较大。东部地区结构调整步伐快于西部,发展质量和效益优于西部;东北地区多年来经济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水平;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经济转型升级相对滞后,同时资源环境保护压力较大。
二是区域生产力布局调整任务艰巨。部分关键产业分布过于集中,如钢铁、水泥、光伏等产业存在产能过剩;不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到位,传统产业集群衰落退化,出现产能萎缩;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地区间产业同质化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仍然突出。
三是外部环境威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中美贸易战、俄乌冲突、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等事件给我国产业安全带来风险;我国与发达国家间转为同一赛道上的竞争,我国不少核心技术仍存在“卡脖子”难题,在关键核心技术产业上受制于人。

9月13日,在江西赣州国际陆港,新能源汽车排列等待装车发运。胡江涛/

准确把握重大生产力布局的优化逻辑
服务国家战略,兼顾地区均衡。
从全国经济空间布局来看,要依托不同地区天然的资源禀赋差异进行合理布局。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优势突出,天然气、铜、锰等多种矿产保有量占一半以上,西部地区应大力布局资源型产业;东部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具有先天的地理优势,合适布局进出口业务;华北平原、东北地区“北大仓”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资源富集,劳动力密集,应当发展好中部、东北地区的国计民生产业,兼顾承接沿海产业加工。
从国家发展动力来看,着力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制约“四大板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体制机制,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另一方面要用好国家战略规划“看得见的手”,向边疆地区、革命老区等特殊类型地区财政倾斜。
优化空间布局,发挥比较优势。
在西部战略保障区积极布局航空航天、国防工业、高端基础材料等生产力,形成具有战略后备能力、完备自主的工业生产体系;
顺应中部地区制造业逐步崛起的态势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国家制造业基地向中部地区转移;
对于边疆地区、资源枯竭型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等特殊类型区,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市场性产业;
对于东部沿海地区,要积极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成为我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获取海外资源主要基地。
实施重大项目的组合布局,要以城市群、都市圈和主要中心城市为载体,建设创新型地域经济综合体。
以国家重点科技园区为中心优化的重大科技创新产业布局的国家创新基地,以重点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基础构架的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的制造业基地,以国家实验室为核心的国家创新中心、国家重大科研装置的联合布局,重点是加强产学研的融合发展,共同形成集人才培育、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于一体的要素组合地域。
攻关核心技术,维护国家战略安全。
在社会经济安全层面,我国要尽快构建自主、完备、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瞄准产业链的关键薄弱环节和先进技术中的“卡脖子”技术,明确量子计算、人工智能、5G装备、芯片制造等前沿技术的重要地位,发挥我国经济超大规模性和完善供应链体系的优势,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尽快建立起来。
对于国防安全,我国要把重大生产力的生产体系及布局与国家国防安全紧密结合起来,把军工与民用工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形成军民融合、寓军于民、军民互促的军工体系。
工人在位于南昌市青山湖区的江西绿野汽车照明有限公司车间内忙碌。周密/摄 图源新华社
着力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的可靠路径
统筹推进“四大板块”发展,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
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鼓励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合作互动;
持续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增强重点城市人口和经济活动承载能力;
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长江中游三省协同协作,大力推动粮食生产、能源原材料、现代装备制造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
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能级,为国家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培育壮大引领周边发展的动力源。
大力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着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因地制宜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加大力度支持赣闽粤原中央苏区高质量发展,做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促进各类生产要素有序流动、高效集聚、优化配置;
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消除歧视性、隐蔽性的区域市场壁垒,打破行政性垄断,破除地方保护主义;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消除不正当的市场竞争;
着力构建协调发展激励机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快建立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推动出台生态保护补偿条例,鼓励生态保护地和受益地、流域上下游合作发展,开展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
研究建立区域合作利益分享机制,鼓励区域间共建产业园区;
加强地区在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形成创新要素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保障国家战略安全。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强化高水平技术要素供给,提高产业链韧性和实现现代化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尤其是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围绕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卡脖子”薄弱环节,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实现高端芯片、操作系统、新材料、重大装备核心技术的率先突破;
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着力加大产业设备、基础材料等工业上游产业布局,提高产业基础能力现代化水平;
围绕太空安全、海洋安全、网络安全、生物安全、能源安全、国防安全等保障国家安全的重点领域,加强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智能攻防、数据安全、疾病防控、生物技术、清洁能源、国防工业等产业支持。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赣东北城市群如何打造“硬核”之翼
县域经济靠什么扬优成势
赣西城市群如何舞动腾飞之翼
江西财经大学教授吴志军:“两翼”联动助力赣鄱崛起
省域副中心,赣州成色几何?
抗战牺牲的第一个江西籍将军
省会都市圈,南昌何以挑大梁
你所不知道的《资治通鉴》幕后推手
华为归来,逆袭有道

合力奏响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新乐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