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湖滨小县如何讲好体育故事

韩海建 当代江西 2023-08-22

说到竞技体育,余干,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县城,屡屡在各级皮划艇、赛艇等运动赛事中斩获佳绩;说到江西的运动员,徐诗晓、朱智福、熊雄等顶尖运动员竟然都来自同一家县级体校——有着“冠军摇篮”美誉的余干体校


不久前,2023年福冈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女4×100米混合泳接力赛中,18岁的江西姑娘程玉洁与其他3名队友一起斩获金牌,这是江西籍游泳运动员首次站上了世界最高领奖台。

说到江西的运动员,谁能想到,东京奥运会冠军徐诗晓,亚运会、全运会冠军朱智福、熊雄等顶尖运动员竟然都来自同一家县级体校——有着“冠军摇篮”美誉的余干体校。

余干,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县城,屡屡在各级皮划艇、赛艇等运动赛事中斩获佳绩,还是全省为数不多的竞技体育金牌大满贯县级单位。

这个滨湖县,如何讲好体育故事?这所县级体校,又有何不同?

说到竞技体育,如果要亮成绩、晒荣誉,余干县可谓是“尖子生”。

盛爱宝获得巴基斯坦赛艇冠军;朱智福获赛艇世界杯亚军、釜山亚运会冠军、全国九运会冠军;潘峰获广岛亚运会拳击项目67公斤级亚军和全国七运会、八运会拳击项目67公斤级冠军;于莎莎获全国十运会赛艇冠军、东亚运动会赛艇冠军;雷洪文、黄景文、冯华、彭军高分获亚洲赛艇、皮划艇邀请赛冠军;熊雄获雅加达亚运会赛艇项目冠军……

近年来,余干县先后为国家、省、市和专业院校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400余名,在国内(外)综合性运动会的比赛中累计获得金牌182余枚。去年12月,余干县还荣获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2021年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所获省级荣誉更是不胜枚举。

作为体育人才培养基地的余干体校,脱胎于1978年的余干少儿体校,曾是国家高水平赛艇后备人才基地和全国四大水上基地之一,两度被认证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21年,余干体校再次被国家体育总局认证为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濒临鄱阳湖的余干与水有着不解之缘,水上运动在余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余干少儿体校(水上基地)立足这一实际,开设赛艇、皮划艇两项特色奥运会项目,遵循“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训练原则,为全省全国培养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

余干体育事业崛起是我省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省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育资源不断向基层下沉,县级甚至村级体育赛事繁荣兴盛,涌现了一批体育特色产业和特色品牌。

世界台球名城玉山、羽毛球名城瑞昌、足球新城定南、全国门球之乡婺源等体育名城名声大噪,大余丫山建设运动休闲小镇,崇义县获批为第一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区、县),体育“一县一品”版图不断扩展。

在余干县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女皮划艇运动员李晴正在备战2023年江西省青少年赛艇、皮划艇比赛。在九江市2022年省运会上,她摘得2金1银。

水上皮划艇是余干县竞技体育的王牌项目,也是余干走向省级和世界级赛事的重要突破口。

“我们主要是念好选、训、奖‘三字经’,助力竞技体育发展。”余干县公共体育服务中心主任姚复章说。2019年以来,全县基层线上和线下自办的各种体育比赛达500余场,参加人数已逾100万人(次)。

体育成绩突破和体育赛事兴起的背后,余干做对了什么?

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余干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余干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余干县社会足球场实施计划(2021—2025年)》……近年来,余干县制定出台多份文件,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动群众体育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全县有社会体育团体45个、分会组织60余个。

统筹资源布局是重要支撑。完善基层体育设施,重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推进乡村农体工程建设,先后完成田园鄱阳湖自行车赛道配套设施、冕山公园智能步道提升等项目,建成8个村级多功能运动场、31个村级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全县体育基础设施焕然一新。

该县把琵琶湖西北面一栋1400平方米连楼用于运动员训练,以解决运动员训练、吃住等需求。通过撬动社会资金,新建、改建各类体育学校(基地),不断满足体育事业发展需要。

与此同时,通过分级培训模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健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成立大拇指跆拳道俱乐部、北易堂篮球俱乐部和动格武术馆等多家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累计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2000余人,带动更多市民热爱体育、拥抱体育。

资源投入、设施保障、文化引导……体育要素不断聚集,体育文化蓬勃兴起,余干体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步崭露头角。

体育事业既是市民体育消费的现实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它在提升城市影响力、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日益展现影响力。

2019年以来,余干先后承办国家、省、市级高规格各类体育赛10余场,参赛人数约1万人次。依托体育赛事的平台,余干招商引资和旅游产业迸发出强劲活力。去年,该县旅游接待人数逆势增长到50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43亿元。

一个县的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崛起,其中的经验值得总结玩味。

队伍建设是保障。体育事业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人才、发掘人才、引入人才,是余干建设体育大县的一条重要经验。改进选才方式,扩宽选人用人视野,畅通国内外高水平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人员引进渠道,聘用更多优秀退役运动员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在中小学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当人才基础足够厚实,体育事业发展也就具备了良好的基础。

体教融合是关键。体育事业的希望在青少年,当一项体育运动走进校园,拥有足够的群众基础,它必定是一项人才充沛的运动项目。注重树立体教协同育人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大力推广运动项目,确保学生在校的体育活动时间,真正“把运动队办到学校”。

体育文化是基础。体育运动不仅能激发起群众生活热情、提升群众精神面貌,更对提升经济效益和文化动能大有裨益。无论是最近大火的“村BA”“村超”,还是各地争相涌现的群众性体育赛事,背后都是以体育文化繁荣发展为支撑。有了好的文化氛围,才能强化体育共识,体育事业繁荣发展才会更加持久。

当前,我国全民健身热潮持续向纵深发展,正成为社会新风尚。县域体育连接着城市和乡村,随着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县域体育将拥有广阔的舞台。

可以预见,随着体育基础设施的不断提升和优势资源的加速下沉,县域在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方面都将带给人们更多的期待和惊喜。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方志敏:永远的丰碑
让梦想多飞一会
人民军队缘何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飞夺泸定桥的江西勇士
为何称南昌起义是“大政治”
红色研学凭啥圈住人气
社区来了“当家的女人”
“凉资源”何以变“热经济”
李湘:抗美援朝牺牲的最高将领

湾里民宿走俏,秘诀何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