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军队缘何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王厚明 当代江西 2023-08-22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正是有了“军民团结如一人”的政治优势,人民军队才能所向披靡、一往无前,从胜利走向胜利。


南昌武警支队64名武警官兵们组成的国旗护卫队在正步前进。袁思东/摄
昨日清晨的八一广场,一场升旗仪式吸引了数万人观看,英雄城人民选择以这样的方式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的96岁生日,这也勾起了我们对人民军队的记忆,激起我们对人民子弟兵的敬仰之情。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这支英雄的军队从南昌起义的硝烟中走来,从井冈山的翠林小路中走来,从古田会议的簇簇篝火中走来……今天,虽远离战火硝烟,但在回望历史时我们不禁会疑惑:面对一个又一个强敌,人民军队凭什么能无坚不摧、战无不胜,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最致命的杀手锏:党指挥枪一位美国军事专家指出,“美军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因为在这方面他们永远赶不上我们,怕的是中国军队的毛泽东化。中国军队离毛泽东越远,美军的胜算也就越大。”这番话揭示了我军之所以能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奥秘。人民军队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革命军队,美国军事专家口中的“中国军队毛泽东化”的实质就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根本原则,是我党我军的独特优势和命脉所在,也催生了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政治工作三大原则。正是有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正是因为枪杆子始终牢牢掌握在党的手里,才保证了我军在长期复杂斗争中没有迷失方向,成为一支有坚定信仰、有政治灵魂、有强大战斗力的新型军队。我军历史上,有三个现象引人关注:一是从来没有出现成建制的部队被策反、被拉走的现象;二是党内出现的阴谋家、野心家篡夺军权的图谋没有一次得逞;三是在重大政治关头,人民军队总是与党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究其根本,就在于我军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坚持党指挥枪,党和国家就“乱不了”、部队就“跑不了”、军队颜色就“变不了”。人民军队代代延续的基因,蕴含着我军的性质、宗旨和本色。据民政部门和组织部门统计,从1921到1949年,为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而牺牲的有名有姓的共产党员多达379万人,而这其中绝大部分有着军人身份。历史告诉我们,党指挥枪是保持人民军队本质和宗旨的根本保障,这是我们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最大的克敌妙计:发动群众开展人民战争
1949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之时,柳亚子问毛泽东:“渡江很快成功,请问主席,用的是什么妙计?”毛泽东回答:“人民的支持是最大的妙计。”这一妙计也印证了“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之伟力最深厚的基础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用“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奉献精神支持革命。在抗日战争时期,地雷战、地道战、破袭战、麻雀战都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创举。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动员民工累计达880余万人次,人民群众出动支前的大小车辆141万辆,担架36万余副,牲畜260余万头,粮食4.25亿公斤。淮海战役就动员了200余万民工支援前线,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人民军队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与人民群众是鱼水、血肉的关系,生死相依、患难与共。长征途中,红军战士谢益先把仅有的一小袋干粮留给了带着两个小孩的妇女,母女三人活了下来,可他却长眠于茫茫草地。解放上海时,为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部队毅然放弃使用重武器,7612名官兵憧憬着人民的翻身解放,却倒在了胜利的前夕。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从抗日战争“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到解放战争“潮涌般的小推车和担架队”,再到抗美援朝“举国上下愿倾其物力财力”,正是有了“军民团结如一人”的政治优势,人民军队才能所向披靡、一往无前,从胜利走向胜利。

武警广西总队机动支队官兵围坐在一起学习交流。


最强悍的战斗精神:“两不怕”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出自进藏部队,宣扬于英雄王杰。1969年4月,毛泽东在九届一中全会的讲话中说:“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人民解放军斗争精神的真实写照。“两不怕”精神是用信仰和牺牲铸就的,更是用勇敢和无畏诠释的。长征出发时红军有18.6万人,到达陕北后仅剩3万多人;抗日战争,党领导的革命武装伤亡60多万人;迎着弹雨烈火飞夺泸定桥的22勇士,纵横白山黑水抗击日寇的杨靖宇将军,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挺身堵枪眼的黄继光等等,都是我军革命英雄主义的光辉旗帜和杰出代表。被称为打出国威军威的立国之战的朝鲜战场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让美军闻风丧胆。著名的孤胆英雄胡修道和他的战友,先后击退韩军41次进攻,阵地寸土未失,其中仅胡修道一人就毙伤南韩军280余人,创造了孤胆作战的光辉典范。而在我军历史上,像志愿军特级英雄黄继光一样用胸口堵枪眼的英雄烈士就有过13位。飞行时间大多才二三十个小时的志愿军空军以“空中拼刺刀”精神向死而生,愈战愈勇,共击落敌机330架、击伤95架,包括美国空军费席尔、戴维斯等王牌飞行员都成为手下败将。战争不仅是军事实力的对抗,也是军心士气的较量。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中部战区陆军第83集团军某旅“杨根思连”。


最制胜的力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回顾我军历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已成为铁一般的纪律。从土地革命斗争时“不拿群众一个红薯”,到红军长征时“饿死不吃百姓粮”;从解放战争中露宿街头不扰民,到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确立为强军之基,人民军队始终以“铁一般纪律”著称于世。这个铁一般的纪律是高度自觉的。宁夏兴隆镇,红25军尊重回民习俗,要求部队不准食用猪油,禁止驻扎清真寺,甚至还规定从井里打水不准使用自己的水桶。无论是井冈山革命途中“不拿群众一个红薯”,还是辽沈战役中“不吃群众一个苹果”,无论是红军睡门板过夜,还是好八连“拒腐蚀,永不沾”,人民军队纪律严明的底色从未改变。这个铁一般的纪律是重于生命的。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战士邱少云面对烈火焚身岿然不动,以血肉之躯铸就“纪律重于生命”的精神丰碑。这个铁一般的纪律是党员干部从严的。在鄂豫皖根据地有这样一条规定:克扣军饷、虐待兵士之军官一律处以死刑,并没收其财产。长征中,贺子珍的弟弟贺敏仁,因违反命令到一座喇嘛庙里捡了近百个铜板,被处以公决枪毙;红军功臣将领黄克功,逼婚未遂杀人被处以极刑。新时代,部队中严重违纪违法的案件得到严肃查处,从严治军、依法治军蔚然成风。我军光辉历程一再昭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高度的纪律意识,锻造了人民解放军无坚不摧的战斗力。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飞夺泸定桥的江西勇士
为何称南昌起义是“大政治”
红色研学凭啥圈住人气
社区来了“当家的女人”
“凉资源”何以变“热经济”
李湘:抗美援朝牺牲的最高将领
湾里民宿走俏,秘诀何在?
“母舅坐上”巧解百姓“千千结”
从楹联中读懂白鹿洞书院

倾听“镇馆之宝”讲述“何以江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