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倾听“镇馆之宝”讲述“何以江西”

罗永顺 当代江西 2023-08-22

这3组文物因何入选“十大镇馆之宝”?它们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一起来倾听“镇馆之宝”讲述“何以江西”。


江右瑰宝,璀璨的文化符号,闪耀赣鄱大地,在中华文明宝库熠熠生辉。

2023年6月,“江西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名录发布,江西省博物馆馆藏大洋洲商墓文物精品、元代青花釉里红楼阁式瓷谷仓、元代“阳平治都功印”铭玉印3件(组)文物强势入选。

这3组文物因何入选“十大镇馆之宝”?它们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让我们透过文物感知“何以江西”。



熠熠吉金,其华灼灼——青铜王国

1989年,新干县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了青铜器475件,这是江南地区出土商代青铜器数量最多、器物种类最丰富的一次,其中青铜器铸工精细、地域特色浓厚,是南方商代青铜器的典型代表。

这一发现,打破了考古界“青铜不过江”的旧论,由此揭开了“南方青铜王国”的神秘面纱。

商·伏鸟双尾青铜虎

伏鸟双尾青铜虎是现存世最大的先秦青铜虎,通长53.5厘米,通高25.5厘米,重6.2千克。老虎作半卧之势,虎口大张,左右各露出一颗獠牙,虎身遍布纹饰,虎背伏一小鸟。

虽然商代主题纹样为兽面纹,但各地出土器物纹饰仍表现出鲜明的地方色彩。商代青铜器的虎纹多在南方出现,其中新干大洋洲青铜器上的虎纹最为集中。

商代新干大洋洲青铜文化的虎崇拜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除了双尾虎,大洋洲还出土了50余件带有“虎”造型的青铜器,在青铜鼎上有卧虎、足上有扁虎,青铜戈、青铜杖上有虎头……虎的数量最多、样式最多、造型最丰,成为大洋洲青铜文化的重要符号。

有趣的是,大洋洲遗址的发现,还为“虎方”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

古文字学者从“……贞,令望乘暨举途虎方,十一月……”等甲骨文入手,发现“虎方”是商代存在于南方的一个方国——殷商之外的地方政权,但对于“虎方”国的地属却始终无定论。

有学者从大洋洲出土的大量与“虎”有关的造型分析,认为这里最有可能为虎方核心活动区域,而这只青铜双尾虎可能就是“虎方”的图腾。

在与墓葬相距仅2.5公里的地方,还发现了一座商代城邑——牛头城。从地理空间、文化属性来看,“虎方”和牛头城应是一个政治体,可以认为一个是都城,一个是王陵。

或许这里就是曾经的虎方国,大洋洲商墓的主人就是生活在牛头城的王。

商·双面神人青铜头像

双面神人青铜头像是迄今所见唯一的双面青铜头像,造型独特,双面人首,眼球圆凸,嘴张齿露,两面对称,神秘威严。它采用中空造型,上管下銎,管銎相通,头顶的圆管可插羽冠,下部的方銎则能装木柄。

商代青铜面具在各地遗址也有出土,造型互异,有各自地域特征,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各式青铜人像或面具,造型上与大洋洲神人头像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皆为单面,唯独大洋洲神人头像为双面造型。

与神人头像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羊角青铜兽面和神人兽面玉牌饰。羊角兽面面具为羊首造型,眼睛圆凸,羊角弯曲,厚度只有0.3厘米,外凸内凹。玉牌饰为戴着平顶卷角高羽冠的神人兽面形象,上部分为神人,下部分为兽面。这三件面首类器物,应皆为祭祀所用,是自然物的神格化和神灵的人格化,也反映了商代面具发展的不同阶段。

商·羊角青铜兽面

商·神人兽面玉牌饰

商·红陶面具

虽然双面青铜面具目前独此一件,但双面造型的面具,在距大洋洲20公里的樟树吴城遗址也出土了一件,为红陶面具,前后两面对称,与神人头像相比,上不露额,下不出颌,有推测为当时吴城先民举行祭祀活动时所佩戴,也有推测可能为制作面具所用的陶范。

商·立鹿耳四足青铜甗

立鹿耳四足青铜甗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青铜甗,被誉为“中华甗王”,高105厘米,重78.5公斤。甗通常是三足,大洋洲共出土了3件青铜甗,2件为三足,此件为四足形制。甗耳上各立一只小鹿,一雌一雄,回首相望。

甗是古代炊器,上部为甑和下部为鬲,相当于现代的蒸锅。青铜甗应是以陶甗为原型演变而来,商代后期及西周早期较为盛行。在这一时期,甗既有作为日常生活炊具的功能,又有作为礼器的功用。

而这件立鹿耳四足青铜甗的外底部和足内侧在出土时还有厚厚的烟炱痕迹,佐证了其曾被使用过。江西各地遗址中广泛出土了商代陶甗或甗形器,也说明甗作为饮食器在当时被普遍使用。

甗身上纹样也颇具地方特色。除了饰有常见的兽面纹,还有独特的燕尾纹。有研究者认为,它是当地先民从生活中提炼、抽象后创造的一种鱼形几何纹的图案化纹样。

这些颇具本土地域特色、独具典型性的大洋洲青铜器的出土,改变了人们对赣江流域古代文明的认识,为重新认识商代江南提供了新的视角。

商·活环屈蹲羽人玉佩饰

除了大量出土铜器,大洋洲还出土玉器754件(颗),有礼器、配饰等,玉羽人就是其中的代表。

活环屈蹲羽人玉佩饰是全国迄今所见唯一的商代活链玉雕完整器,呈枣红色,头顶戴着高冠,高勾鼻形似鸟喙,两臂屈于胸前,拳紧紧握住,拳心朝内,双膝弯曲蹲坐。身体两侧各雕一翼,脊背雕刻层层叠叠的羽纹,身后用掏雕的技法琢出三个相套的链环。

小料作出大器,玉羽人构思精巧、工艺难度大,也最为精美。它由一整块玉琢制而成,集浮雕、圆雕、镂孔掏雕技法于一体。

掏雕是其中难度最大的,也称活链、取链,羽人身后的三个相套的链环就是由掏雕技法琢制而成,规整圆润,也说明当时琢玉技艺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羽人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极为常见,或鸟喙人身、人面鸟身、肩生双翼、四肢生羽、体态轻盈,具有神人意味。玉羽人造型独特,技艺高超,人与鸟集一身,赋有神秘色彩,是三千多年前无可比拟的艺术珍品,也为我们展示了江西先民的精神信仰。



瓷业高峰,无与伦比——千年瓷都

江西万年窑火,千年瓷都,是中国陶瓷文明最辉煌的篇章。

这里是陶之源,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点燃了人类陶器烧造之火,烧制出目前世界上最早、距今两万年的陶片;

这里是瓷之都,景德镇瓷器是世界认识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文化符号,元代设立浮梁瓷局,明清御窑更是瓷国“皇冠上的明珠”。

元·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

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是江西迄今为止唯一一件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1974年出土于景德镇市郊,庑殿楼阁,重檐飞翘,上下两层,上层为戏台,舞俑水袖长舞,乐俑抚琴吹箫,勾栏瓦肆间生动展现了元代市井生活。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青翠素雅的青花瓷给人幽静沉稳之感,釉里红则明艳瑰丽宛若天边朝霞,两者结合该会有怎样惊艳的效果?

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就是这样一件瑰宝。它集四种最重要的高温釉彩——青白釉、红釉、青花、釉里红于一器。谷仓代表了元代瓷器雕塑最高水平,是我国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烧造时青花和釉里红的着色剂不同,对温度、窑室气氛差异较大,施于一器,难度极大,两者的完美融合体现了匠人的高超技艺。

谷仓造型以景德镇祠堂戏台为原型,楼阁及两侧亭楼上人物造型各异,或怀抱琵琶或吹箫弄笛,或甩袖起舞,是元代景德镇地区乡戏的缩影。

它纪年为元代后至元四年,是目前仅见的有明确纪年的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
元代青花开始成为瓷器的主要品种,景德镇成为全国瓷业中心,青花墓志应运而生。青花墓志以瓷为质,青料为墨,用毛笔书写,可谓青花瓷与碑志间的嫁接。青花墓志多见于江西景德镇及周围地区,元代仅此一件,明代较少,清代较多。

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墓志是目前所见最早的青花碑志,也是最长的元代青花文字。器物上159字的墓志铭详细记载了谷仓主人凌氏的生平、家世、婚姻,匆匆一生,尽书其上。

谷仓主人凌氏,生于前至元三十年(1293年)二月,死于后至元四年(1338年)五月,享年四十五周岁。凌氏的祖父凌颖山是景德镇长芗书院的校长,属于朝廷命官。凌氏嫁给了担任扬州路召伯大使的刘文史之子刘炳文,婚后夫妻和睦、相敬如宾。凌氏死后,其家人调动景德镇的社会资源,短时间内精心烧造出福佑逝者的一批明器,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就是其中一件。

这批纪年青花釉里红瓷器的发现,填补了陶瓷史上的空白,为颜色釉瓷器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元代是景德镇制瓷技术和瓷业生产大发展时期。青花、釉里红创烧于元代景德镇,谷仓集青花与釉里红于一器,融汇物质的富足与精神的丰盈,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与谷仓同出的,还有三件釉里红瓷器,分别为元釉里红四灵塔式盖罐、元红釉青年文吏俑、元红釉老年文吏俑,都是难得的瓷艺珍品。

方寸戏台,戏韵悠悠,谷仓是陶瓷史上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也正是景德镇一代代匠人的不断创新,让千年瓷都创瓷业高峰,瓷与国同名。



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道教祖庭

江西是道教发源地,龙虎山天师府更是有“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之美誉。自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龙虎山炼丹传道始,开创天师道,后人世袭道统63代近1900年。

元·“阳平治都功印”螭龙钮白玉印

“阳平治都功印”铭玉印是张天师府法物中的一件。道教创立之初,以“治”为教区,主要有“二十四治”,各治设立“都功”总领治内事务。“阳平治”居“二十四治”之首,由历代张天师担任“都功”。这枚印象征天界、神仙权威,为历代天师袭用,在上章、表奏符压等场合都会使用。

“龙虎山头好明月,玉殿珠楼空翠微。”西晋时期,道教第四代天师移居龙虎山,使之成为天师正一道祖庭。宋元时期,龙虎山成为道教祖庭和南方道教中心。大上清宫是历代天师阐教演法、传道授箓的宗教场所,是天师道最核心的礼制性建筑。

近年来江西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考古发掘,让我们得以窥见中国道教史上最重要的皇家宫观建筑群,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道教正一派祖庭遗址。

此外,在江西全境有着丰富的道教文化遗产,全国道教36洞天72福地中,江西有5处洞天,12处福地。遍布全国各地的万寿宫,是正一派分支净明派的祖庭。
明清时期江右商帮的兴盛,将会馆与宗教场所结合,凡是有江右商帮的地方,一定会有万寿宫,万寿宫成为江西人的精神纽带,成为江西在全国乃至海外的历史性地标。

何以知江西?何以爱江西?我们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赓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物价值阐释和创新传播,讲好文物故事,让文物绽放时代光彩,让璀璨的江西文化符号熠熠生辉!

作者单位:江西省博物馆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文明新风从何而来
江西竹产业发展三问
“有问题找老况!”
千人横渡赣江背后的“南昌范”
以思想之“矢”射发展之“的”
真调研不容“假把式”
为何说“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看家本领”如何能“看好家”
江西跨境电商崛起的背后

解锁恩江古城的“流量密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