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基金经理的躺和卷

寻瑕小姐姐 寻瑕记 2023-06-29
进入2023年,基金经理的天空中只剩下两朵乌云:
净值什么时候出坑/新高?增量资金什么时候会来?

路演最常被问到的三个问题:

对AI行情怎么看?

对中特估行情怎么看?

(引申出来的问题包括,有没有参与?为什么没有参与?什么时候会参与?)

新能源能买了吗?

(引申出来的问题包括,剁了没有?为什么没有剁?什么时候会剁?)

资产管理这个行业就是这样,行情萎靡如2022年,客户会问基金经理为什么大跌;行情火爆如2023年,客户会问基金经理为什么踏空。

大盘价值+小盘成长的风格配置,中特估+TMT的行业配置,这一套组合策略已经从李蓓到董承非,从胡宜彬到陈忠,从张忆东到赵晓光,成为新的大流行头寸,反脆弱的“哑铃型”取代风险平价的“全天候”,成为新的配置共识。

由于A股天然做多的机制,行情演绎到极致,就会出现特有的多逼多现象,“砸你的持仓,买你没有的”。大家不想在去年炒过七轮的复苏线里找别人吃剩的东西,不愿意去公募基金被深度绑定的新能源里救人解套,要在弱复苏+产业趋势+拔估值的交集里,找到一个人少的去处。

面对净值压力、排名压力和赎回压力的基金经理,也陷入了“追还是不追”的囚徒困境,不追,客户赎回让别人追;追了,客户说你风格漂移,追晚了,客户说你高位接盘。

一季度的公募基金持仓调整,充分呈现了这种“逼仓效应”。

大方向上增配TMT、减配新能源,分行业看,环比增持靠前的行业集中于白酒+TMT主线,增持前五分别为:食品饮料、计算机、通信、传媒、石油石化等;环比减持的主要集中于新能源和医药方向,其中减持前五分别为医药、电力设备及新能源、银行、消费者服务、国防军工等。

尽管增配TMT方向的一致性很高,但从绝对仓位和历史分位来看,还是远低于食品饮料、医药和电新;细分来看,计算机和电子已经高配,而传媒仍大幅低配。

而如果用从业年限来看这波“逼仓”的主力,从业三年以内的新兵蛋子,2022年Q4到2023年Q1根本不看石油石化、基础化工、有色金属、钢铁这些傻大笨粗,照着传媒、通信、电子、计算机,就是莽,加仓幅度最大。

从业十五年以上的老法师们,尽管基础化工的周期底仓还是非常坚固,也减配了电子仓位,但大手笔加仓传媒通信也是毫不客气。

(资料来源:西部证券《2023Q1基金季报分析:集中增配TMT,必选消费仓位回升》)

没有人永远梭哈,但总有人正梭哈着。

打开基金经理的一季报,有的人选择了“如果AI,请深AI”。

嘉实文体娱乐的王贵重知行合一,直接用AI参与了季报的撰写。

万家品质生活的莫海波参与了海天瑞声、科大讯飞的调研,基于对未来两年数字经济的看好提升TMT占比,一季报重仓股中也出现了科大讯飞、360、金山办公、中科曙光等热门标的。

泰达宏利的王鹏,则在景气度追逐的途中上车了AI,作为这家把“新能源写进信仰”的基金公司扛把子,2023年一季度清仓曾经钟爱的海风股中天科技、东方电缆、储能股派能科技,大举加仓AI板块的金山办公、中科曙光、同花顺。

还有一部分基金经理,选择了“AI又岂在朝朝暮暮”。

中泰姜诚在季报中称,AI或许是科技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但要搞清楚它对投资有哪些影响却很难,谈资和投资之间隔着一道鸿沟。

银华李晓星在季报中说“目前TMT板块的交易占比已经超过了40%。当然市场中有不少声音说这次不一样,交易占比创新高代表了主线行情的确立,但我们还是认为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过度的热情在某个阶段也总会消退……”

曾说“一个研究员一年只能看八个公司(才算深度覆盖)”的天弘基金谷琦彬,在天弘周期策略(420005.OF)的一季报中也阐述了对AI的看法:“人工智能板块的崛起,导致在当前存量为主导的市场中出现了资金的扰动,本应反应基本面改善的上述部分资产没有得到充分定价,蕴含着价值的低估,这种较为明显的低估状态给了我们坚定持有以及继续逢低买入的信心。

短期市场对于热点的追逐,给了我们挖掘低估优质公司的更好机会。”

谷琦彬认为“在从业生涯里看过很多流星,大起大落的泡沫能让你赚钱,但无法把钱带走;左侧的认知定价、赚看得懂的EPS的钱,才是看得到、也能带走的。”

他一直执着追求在个股挖掘上有超越市场的“认知差”,在他和团队覆盖的2500多只股票中,动态更新的核心股票池只有200多只,这也是他基金收益的主要来源。

谷琦彬坦言“市场激发焦虑的时候会说5G会有十倍股,人工智能不应该没有十倍股,我觉得,那既然有十倍股,我先让你一倍,如此大的产业趋势,不可能只有极少数的标的可以参与,找能看懂、能把控的标的参与,不能拿基民的钱去赌不确定性。”

市场也通过贝塔的轮动有效调整着买方和卖方的供需结构:

今年的电新研究员在dlsbxny的呼声中,约不到路演,面临转行;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是从2013年的计算机,2019年的半导体研究员转行,涌入了曾经火热的新能源赛道。今年申万行业涨幅第一的游戏传媒,已经连跌了七年,传媒研究员经历了影视-游戏-教育的三连击,还能坚守阵地的,才能守得AI见月明。

谁不是在贝塔的轮回中,等一个翻身的机会。

即便猛如AI,也逃不过从“新概念驱动-预期差放大-辐射范围扩散-拥挤度提升-一致性过强-转向基本面交易/主题炒作结束“的宿命。

AI集体调整的第一天,也是全面注册制首日,最活跃的短线资金选择了去新上市的10只新股摸彩票。

AI集体调整的第二天,算力之歌横空出世,最坚固的堡垒总是从内部瓦解,章盟主的20亿豪华龙虎榜和强势反包的次日行情让市场高呼“死也要死在龙头上”。

AI集体调整的第三天,大家开始担心地缘政治的鬼故事,担心第二波疫情的抬头,担心“分化上涨后必然一致下跌”。

截止4月20日,全市场量化私募平均超额由正转负,混合偏股型基金指数即将由正转负,1800+个股创历史新低,2500+个股创季度新低,买在2900套在3300,并不是小概率事件。

一场虚拟现实的狂欢之后,那些踏空AI的不再为错过主线而懊悔,那些拥抱AI的也不再趾高气昂。有人净值暴涨,有人原地踏步,还有人回到了2022年,左右都不对的梦魇里。

1940年9月,丘吉尔在演讲中说:“在人类战争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多人,从这么少的人那里得到这么多!”

放在2023年的A股,就是“从来没有这么少的人,从这么多的人那里得到这么多!”

存量市场,流动性是第一法则。

作为公募持仓大本营的消费、医药、风光储锂,从一季报中走出来的幸存者寥寥无几,业绩好则利好出尽持续性存疑,业绩差则利空出尽博弈困境反转;新能源维权群在碳酸锂见底而不反转中寻找左侧机会;喜欢找边际变化的在高频数据的内卷中迷失了方向;那些自下而上的依旧坚信“看不懂的钱不赚”,在流动性的洼地里等风来。

你以为基金经理在躺,其实他已经在被卷了。而不断轮动的行情给了基金经理一种假象,躺和卷,好像有得选。

回归投资的本质,回归资产管理的初心,与其卷得痛苦,不如躺得自洽。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猜你想看

心中的复苏斜率

230411-就让这复苏慢慢来吧
230331-AI完败复苏
新能源的献祭
基金经理,困在负债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