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中的复苏斜率

寻瑕小姐姐 寻瑕记 2023-06-29
4.5%的GDP增长率,是一季度的经济成绩单,也给了市场重新审视主线的理由。

面对横亘全年的问题“到底复苏了没有?”这份数据给出了答案:“有,但还在路上。”

消费复苏主要靠吃饭旅游,地产复苏主要靠保交楼,基建复苏主要靠前置发力,出口复苏主要靠老毛子和东盟老铁,就业复苏主要靠以工代赈。

国师说警惕通缩和落入衰退象限,统计局说当前没有通缩,下阶段也不会有。

对于习惯性以悲观论调悯天下的宏观分析师来说,

数据好,就说基数低,总量好就说结构差;总量和结构都好就说没有持续性;总量和结构持续都好,就说大规模刺激政策预期落空。

唱衰不是因为真的看衰,唱衰是想倒逼政策出台,接着奏乐接着舞。

真正需要担心的,是年轻人失业率连续三个月回升,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3.8%,仍未走出增速下滑的趋势,是K型复苏如浮世绘展开。

北上广的码农在AI的威胁下恐惧被优化,金融民工刷着同业的瓜,担心自己被降薪。

钢厂老板担心原料涨价,钢贸商担心需求下滑。

特斯拉年内6次降价,香奈儿全线涨价10%。

港口空箱堆积成山,小商品出口价格指数创历史次高。

山东城投抱团取暖,淄博烧烤火热出圈。

对未来收入的信心不足,这可能是大家始终不看好复苏的最重要原因,是居民消费/信贷意愿的来源,是“拿到钱就存起来“的超额储蓄始终无法释放的理由,是下一阶段复苏能否有持续性的依据。

结构性的弱复苏映射在市场上,是极致的结构性行情:

年初至今,老赛道代表的新能源车ETF跌幅-5%,新题材代表的人工智能AIETF(515070)涨幅45%+,中特估代表的央企改革ETF(512950)涨幅18%。买赛道就是熊市,买TMT+中特估就是牛市。

想炒价值就拉中特估,想炒成长就拉TMT,拉以上缺钱就去赛道剁持仓取钱。

存量博弈下的双主线,TMT是全年主线中的明线,以产业革命变革为名,在弱复苏的大背景下反复发酵、反复交易;中特估则是全年主线中的暗线,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宏大叙事下,在越来越活跃的外交舞台上,在一带一路渐见成果的过程中,在国企改革收官之年的催化中,穿插呼应,异彩纷呈。

对于当下甚嚣尘上的TMT和中特估行情,很多人和13-15年的TMT行情、2014年的一带一路,19-21年的新能源行情做比较,但前提假设却不尽相同:

13-15年TMT行情,关键要素是移动互联网替代传统互联网的新故事,并购大潮,杠杆牛;19-21年新能源+核心资产行情,关键要素是新能源替代旧能源的新故事,北向定价核心资产的估值逻辑,公募增量资金定价弹性大小。

底层逻辑在于,0到1,和1到100的玩法不同,增量博弈和存量博弈乃至减量博弈的玩法不同:

0到1阶段占主导的是一级思维,是要在算力,存力,数据,应用的每一个细分摆好筹码,用偏度和节奏展现选股能力,引爆点会在哪里,甚至会不会出现,在0到1这个环节没人知道,强求“只吃是鱼身,不吃鱼尾,也不吃鱼头”,如果最后被证实鱼并不存在,那么“幻想有鱼”这一段,也就无从享受。

全市场范围里,你很难找到19-21年亏钱的基金经理,即便没有参与新能源和茅指数,增量资金涌入、所有东西都炒一遍、最后还抱团的市场,也有足够的容错率让你赚到钱,但是,19-21年赚钱的基金经理,经历了2022年的退潮,其中大部分既不会或不敢做0-1,又不知道怎么适应注册制之下的存量乃至减量博弈。

存量或减量博弈的第一条,“想好你的对手盘是谁”。

本轮行情最反机构直觉的一点是,就是TMT板块的几个大牛股起初都让人感慨“这公司居然还在”,中特估板块也是机构历来欠配的领域,如果把“谁是对手盘”作为博弈出发点,会豁然开朗,要炒的就是机构看不上,短期入不了池,不会轻易重仓的东西。

存量或减量博弈的第二条,是弱者思维。

认为AI是概念炒作、中特估是强行价值修复而踏空的大部分基金经理,看似说的是“看不懂不敢做”的谨慎,其实是“看不起不愿追”的傲慢,认为没有业绩、没有高频数据验证的东西无法被自下而上选出来,也不会被市场认可,认为市场都在瞎几把炒、只有基本面能够穿越牛熊,但真正的弱者思维是,首先承认市场是对的,只应该跟随,并用仓位表达态度。

从TMT到中特估再到复苏,心中的复苏斜率,才是风格择时的依据。

老韭菜说,主线的最大意义不是让你多赚钱,是让你少看杂毛少亏钱。

小韭菜说,上证从2800涨到了3400,我的账户却还没有复苏。

老韭菜又说,别想太多,买了再说,先在车上,才能下车。

猜你想看

230411-就让这复苏慢慢来吧
寻瑕新歌|《AI序》
230331-AI完败复苏
新能源的献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