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硕士课程】《印度佛教思想史》——婆罗门教的“业感轮回说”第二课3

行愿法师 法界行愿 2022-12-24

★ 专 栏 文 集 推 荐 

恭迎十方佛菩萨诞

《佛门礼仪》

《佛经导读》

《人间佛教护教文集》

《云水天涯行脚僧》

《佛学论文集》

 

编者按:

      2017年河南佛教学院首届研究生班开学第一课为《佛教思想史》,受学院邀请我与大家一起学习。应学生要求为方便大众学习,我把讲座的资料、现场实况录音发布到微信公众平台上,提供给大家参考。今日把整理的《印度佛教思想史》第二课之三发布,请学习者继续聆听。

     近来一直风雨兼程赶路,不管下雪还是刮风。希望活着时把1990年出家前许下的善愿:“为佛教僧教育,努力一生”去兑现。

     出家到今日一晃已五十二岁,再读《印度佛教思想史》,整理资料做成ppt与学生分享时,才发现原来自己在学生时代“刨根问底”的提问,请教各位法师、老师的诸多问题以及阅读佛教经论的很多思考,在今日教学中显得非常尊贵。这使我想起自己求法的艰辛与不易,自己对佛陀教法的热爱。

     “佛法从恭敬中求”,愿有缘阅读到文章者,珍惜学习佛法的因缘,在菩提路上常亲近善知识,趋向解脱,离苦得乐!

         行愿 合十                 


        《印度佛教思想史》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印度,在佛教诞生之前,印度的宗教文明是怎样的?下面,我们根据历史资料来了解:

请查看相关课程内容,点击阅读:

【硕士课程】《印度佛教思想史》佛教起源的史学背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思想 第二课2

【硕士课程】《印度佛教思想史》佛教起源的史学背景——古印度的宗教文明 第二课1

【硕士课程】《印度佛教思想史》概说与大乘佛教的真价值  第一课3

【硕士课程】《印度佛教思想史》学习意义  第一课2

【硕士课程】《印度佛教思想史》学习动机与研究方法  第一课1

 

       第一章 古印度的宗教文明 

       第一节 印度本土的古老宗教

       古印度文明同两河流域文明 (Mesopotamia)、埃及文明、希腊文明以及中国文明一样起源于流域——印度河。

      

         第二节 婆罗门教的思想

         雅利安文明:Aryan(印欧) (1500—900 B.C),吠陀时期Vedic。

         一、吠陀(vedas)文明

        可分为四个时期:

(1)梨俱吠陀时期 (g-veda)(公元前1500—1000 BC)﹐崇拜自然神,集辑其赞歌,口传。多神教:因陀罗、水神(Varuna)、火神(Agni)等神。

(2)梵书时期(Brahmaa)(公元前1000—850 BC)﹐多说祭仪。

(3)森林书时期(Ārayaka)(公元前800 BC)﹐读诵传授极秘密之秘法。

(4)奥义书时期(Upaniad)(公元前900—600 BC)主张宇宙万象之根源以“梵(梵Brahman)、我(梵ātman)一如”为根本原理,此即吠陀时期哲学思想最高潮哲学思想。    

       二、重要思想

        1、婆罗门教三纲:婆罗门至上

        2、真心梵我论:梵我一如

        3、业感轮回说

        4、天堂与地狱:耶摩神

        5、种姓制度:四种姓

        6、修行期制度:梵行期、住家期、林栖期、遁世期

        7、咒法:祭祀与咒法 


    思考:

1、婆罗门三大纲领的“祭祀万能”,能否让人解脱生死?

2、咒法能否让你脱离烦恼,不再轮回六道?

                 

参考资料

1、《汉译南传大藏经》元亨寺汉译南传大藏经编译委员会[编],高雄:元亨寺妙林出版社,民国79[1990]

http://www.neixue.org/tools/zanging/20081209/320.htm/

http:/ishare.iasksina.com.cn//4645001html?from=Isnot

2、中文电子大藏经htp://ccbsntu.edu.tw/BDLM/en/home. jsp?language=enCBETA(ChineseBuddhistTextAssociation), CBETA Chinese ElectronicTripitaka, 2009, Taipei

3、罗喉罗·化普乐著,顾法严译《佛陀的启示》慧炬出版社,台北,1979

4、印顺法师《印度佛教思想史》,正闻出版社,台北,1988

5、圣严法师《印度佛教史》法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北,1997

6、吕澂著《印度佛学源流略讲》

7、平川彰著《印度佛教史》

8、庄春江著《印度佛教思想史要略》

9、印顺法师《印度之佛教》正闻出版社,台北,1988

10、渥德尔著《印度佛教史》

11、那烂陀长老著(Naradamahathera),学愚法师译《觉悟之路TheBuddha and HisTeaching》斯里兰卡(SriLanka)http:/ dhamma. neibucon/ index-0htm

12、霍韬晦著《佛教哲学》,法住出版社,香港,1999

13、觉音造,叶均译《清净道论》,中国佛教文化硏究所,北京,1991

14、杨惠南著《佛教思想发展史论》,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台北,1993

15、木村泰贤著,欧阳瀚存译,《原始佛教思想论》htp/s200251net/books/sfi/sfsx00lhtm

16、水野弘元著,释惠敏译《佛教教理研宪》中华佛教研宄所论丛(23),法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00

17、水野弘元著,如实译《原始佛教的特质》htp/s005t/books/ysfilysfjd0 OI. htm

18、水野弘元著,如实译《原始佛教》,普门文库,台北,1984

19、净海法师著《南传佛教史》,慧日讲堂,台北

20、杨郁文著《阿含要略》wwwiced.org,http:/s92002.5lnet/ index7htm 

                    

                                

版权所有,请尊重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更改,违者必究!     

相关其它阅读:

正月十五元宵节,妈妈生日吉祥——陪着母亲的幸福

师友们,一起托钵去——朝礼澳洲南传 Bodhinyana Forest Monastery 觉智寺

【正月初六】恭迎定光如来圣诞——燃千佛慧灯,令正法久住,照亮诸众生,趋向大菩提

【恭喜法财】:财神的话

澳洲珀斯中华新年文化节

大年初一,礼拜弥勒菩萨——恭迎弥勒菩萨诞

新年吉祥,福慧增长——给师友们拜年啦!

恭迎华严菩萨诞——法界以为身,华藏庄严海

【致最爱的人】轮回里,谁是你的情人?——多珍重,别再轮回了!

【人间佛教出世观】—执着“五欲”之苦与“灭苦”之法

【腊八节】恭迎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日——佛陀在菩提树下成佛

东方唯识学研究会正式成

【特稿】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僧伽教育

太虚大师: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

问答

【问答】为什么诸佛世尊成佛都要在人间?

【问答】佛教徒都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吗?

忆佛念佛:

1、【念佛三昧】——念佛观心修习法

2、【自力念佛】——大乘四种念佛法

3、【念佛见佛】——“般舟三昧”见佛的原理与修习方法

4、【忆念弥陀】—汉传念佛法门的源流及其修习方法

5、【佛门礼仪】——修习念佛法门的心态

6、【佛门礼仪】——念佛的规矩

清净声呗:

1、【梵音】钟声超法界,众生悉皆闻

2、【声呗】富贵《华严经》,梵呗声悠扬——华严唱诵之一

3、慈母送女去出家, 云水菩提天之涯——母亲节感怀

4、庆祝佛诞,沐浴佛恩——恭迎四月初八浴佛节

5、《佛胜吉祥偈》— 以此威力,愿你得胜吉祥

6、【禅韵】Island of the Self心中岛屿——自洲自依、法洲法依、不异洲不异依

7、【声呗】礼敬佛、法、僧三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