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银河: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 | "LIFE+"演讲

2017-04-27 松果生活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397uvfabr&width=500&height=375&auto=0

社会学家、性学者 | 李银河


日本人爱把人生喻为樱花,盛开了,很短暂,然后就凋谢了。小波的生命就像樱花,盛开了,很短暂,然后就溘然凋谢了。


轮回的生命


三岛由纪夫在《天人五衰》中写过一个轮回的生命,每到18岁就死去,投胎到另一个生命里。这样,人就永远活在他最美好的日子里。他不用等到牙齿掉了、头发白了、人变丑了,就悄然逝去。小波就是这样,在他精神之美的巅峰期与世长辞。


我只能这样想,才能压制我对他的哀思。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小波离去竟然已经二十年了。午夜梦回,与他相濡以沫的日子历历在目,就像昨天。


李银河在演讲现场


想起苏轼记梦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自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读来真是令人一唱三叹,愁肠百结。我若与他相见,也会相顾无言泪千行吧。


小波真是幸运,斯人已去,却留下这些文字,令我们哭,令我们笑,令我们沉思,令我们反省。他的文学成就还是让文学史家去评论吧,我看重的只是他给我带来的当下的快乐。记得不久前翻看《2015》,数度狂笑,几乎引得哮喘旧病复发。在中国的文坛上,多有让人昏昏欲睡的文字,让人尴尬无比的文字,让人心境变得猥琐龌龊的文字,而小波的文字像一股清风,为人带来欢乐,带来纯粹,带来哲思。


李银河与王小波


小波为我们构筑了一个绝对美好、绝对超凡脱俗的精神家园,在那里,有古希腊的哲人在大街上徜徉;有古中国的佳绝人物神采飞扬地在古长安城的空中像大鸟一样掠过;有我们的同龄人在街道工厂听老师傅吟唱令人捧腹的咏叹调;有未来人类在白银时代的惊悚遭遇。小波为我们创造出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它是那么超凡脱俗,又跟我们所处的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是形似,而是神似。


恋爱时他告诉我,16岁时他在云南,常常在夜里爬起来,借着月光用兰墨水笔在一面镜子上写呀写,写了涂,涂了写,直到整面镜子变成兰色。从那时起,那个充满诗意的少年,云南山寨中姣洁的月光和那面涂成兰色的镜子,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小波是一个例外,

他是一位自由思想家。


小波的文字极有特色。就像帕瓦罗蒂一张嘴,不用报名,你就知道这是帕瓦罗蒂,胡里奥一唱你就知道是胡里奥一样,小波的文字也是这样,你一看就知道出自他的手笔。台湾李敖说过,他是中国白话文第一把手,不知道他看了王小波的文字还会不会这么说。真的,我就是这么想的。


有人说,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中,只出理论家,权威理论的阐释者和意识形态专家,不出思想家,而在我看来,小波是一个例外,他是一位自由思想家。自由人文主义的立场贯穿在他的整个人格和思想之中。


李银河在演讲现场


读过他文章的人可能会发现,他特别爱引证罗素,这就是所谓气味相投吧。他特别崇尚宽容、理性和人的良知,反对一切霸道的、不讲理的、教条主义的东西。我对他的思路老有一种意外惊喜的感觉。这就是因为我们长这么大,满耳听的不是些陈词滥调,就是些蠢话傻话,而小波的思路却总是那么清新。这是一个他最让人感到神秘的地方。我分析这和他家庭受过冤枉的遭遇有关。这一遭遇使他从很小就学着用自己的判断力来找寻真理,他就找到了自由人文主义,并终身保持着对自由和理性的信念。


不少人可能看过他写的《沉默的大多数》,里面写到文革武斗双方有一方的人咬下了另一方人的耳朵,但是他最终也没有把那耳朵咽下去,而是吐了出来。小波由此所得的结论极为深刻: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即使是在那么疯狂的年代也是难以违背的,比如说不能吃人。这就是人类希望之所在。小波就是从他的自由人文主义立场上得到这个结论的。


四月是残酷的四月


四月十一日是小波去世的日子。我想起了英国诗人艾略特的一个诗句: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这句诗出自《荒原》,过去读过,只是觉得奇怪:诗人要表达的是什么呢?为什么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为什么不是七月?为什么不是十二月?听上去这并不是一个理性的判断。但是诗人肯定感觉到了什么。


王小波


小波去世之后,这个诗句骤然炸响在我耳边,使我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惊和诡秘。震惊之余,我仔细琢磨这句诗的含义,心中模模糊糊有了一些感觉。我想,诗人对四月的感觉可能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新的生命拼命破土发芽,以它们盲目的、生猛的生命力破坏掉所有生命力不够强劲的物种,不顾一切地生长和绽放,使人们在赞叹它们的力量的同时,对逝去的一切感到黯然神伤。所以诗人说: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


李银河在对谈现场


小波就这样在这残忍的四月残忍地离我而去。现在的他,已经在一个脱离了肉体而只有精神的地方了。他远离了世俗的一切。他远离了世间所有的美好,也远离了世间所有的丑陋。他远离了爱情、亲情和我对他的思念,重新成为一个孤独的灵魂。他俯视着我们,他俯视他曾深爱的一切。


幸运的是,他留下了一些闪光的文字。就像小波在年轻时有一次所写的:“这是我一生最美好的时刻,我站在那一个门槛上,从此我将和永恒连结在一起……因为确确实实地知道我已经胜利,所以那些燃烧的字句就在我眼前出现,在我耳中轰鸣……”我想,那是他感觉到自己已经写出了一些真正能够不朽的文字的时刻的欣喜体验。小波用他的文字继续保留着他的生命。其实,他并不是那些已经逝去的,而是正在欣喜地欢歌着、生长着的,在这残忍的四月。


王小波的名字成为了

寻找同道的接头暗号


王小波身后出现了一个奇特而略带神秘感的现象,那就是,有不少读者不约而同表达过这样一种感觉:王小波就像一个接头暗号,这些人从别人对王小波的喜爱程度辨别对方是否同类。我们当然知道,这些人并不是什么圣殿骑士,他们也没有什么关于圣杯的秘密盟誓,那么,这些人所感觉到的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他们引为同道的是些什么样的人呢?这个问题使我陷入沉思。想来想去,想到了下面一些东西,不知道是不是这个问题的正确谜底。


我首先猜测,这些人喜欢王小波的是他的自由精神。王小波一生酷爱自由,不懈追求自由的价值、自由的写作和自由的生活方式。即使在肉体最不自由的时代,他也没有放弃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自由在我们这个传统的东方国度是一种很稀少的东西,而王小波钟情于它,倾毕生精力用他美好的文字讴歌自由。因此,那些喜爱特立独行的自由价值的人当然会将他引为同道。


李银河在对谈现场


其次,这些人或许是喜欢王小波的平等精神。王小波最反感任何将人分为等级的事情。他的身上有一种深入骨髓的平民气息。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在他的写作中,他最厌恶将人分为等级的做法。他甚至不喜欢听“使命”、“拯救”这类堂皇的词,觉得自己完全不比任何人更高级以致有资格去拯救任何人的灵魂。在现代社会,平等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基本价值。


再次,我猜这些人喜欢王小波对智慧的热爱。他在许多场合抨击愚昧,赞美智慧。他对人类发展至今所积累的各种知识和智慧有一种真正的爱好。凡是能挑战人类智力的事业他都跃跃欲试。虽然他不可能什么都学,什么都做,但是他对反智的倾向有一种刻骨的憎恨,这一点也许引起了同样爱智慧的人们的共鸣。


李银河和嘉宾梁鸿、李静、杨早及主持人陈鲁豫合影


还有,这些人也许喜欢王小波所创造的美。作为一个文学家,他的看家本事是创造美。对于他创造出来的美,有些人看得出来,有些人看不出来。而那些看出来的人就把它当成了一个接头暗号,以此来辨认审美上的同道。


最后,我猜有比前面几项比例要大得多的一批人是喜欢王小波的幽默、反讽和有趣。在一个无趣化倾向四处弥漫、铺天盖地的时代,王小波以他独特的幽默感引起人们的共鸣,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郁积起来的烦闷得到了一个痛快淋漓的宣泄。因此王小波的名字才成为这批快要被烦死的人寻找其他淘气鬼的接头暗号。


李银河与王小波


我常常觉得,王小波就像《皇帝的新衣》里面那个天真烂漫嘴无遮拦的孩子,他就在那个无比庄重却又无比滑稽的场合喊了那么一嗓子,使所有的人都吃了一惊,继而露出会心的微笑。后来,这批人把这个孩子当成宠儿,并且把他的名字当成了他们互相认出对方的接头暗号。


如果一个文学家写的是爱和美,

无论哪个时代的人都会喜爱


转眼之间,小波离世已经二十年了。他的文字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仍旧如日中天。


有一次,鲁迅博物馆的馆长孙郁先生找我来商量在他那里做一个王小波生平著作展的事情。他提到,他的女儿在北京四中上学,她的同学们都喜欢王小波的书,不但读得津津有味,而且平常同学聊天还会模仿王小波的腔调和风格。四中的学生是全北京最聪明的孩子,他们对小波的热爱让我感到欣慰:孩子的胃口是最没有被污染过的,他们的喜爱证明了小波文字的价值;孩子又代表着未来,孩子们的喜爱证明,小波的文章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李银河在现场


孩子们对小波的喜爱是因为,他的文字是纯文学,而纯文学生命的计量单位不是月,不是年,甚至不是十年,而是百年。如果一个文学家写的是爱和美,无论哪个时代的人,多大岁数的人,都会喜欢读的,因为人们无论生活在哪个时代,活了多大岁数,他只要活着,只要向往爱和美,就总是能够从纯文学中找到共鸣,用作家的精神来滋润自己的心灵。


孩子们对小波的喜爱还因为,他传播的许多思想仍然是目前的中国所需要的。这二十年也许是中国人物质生活上变化最快的二十年,但却肯定不是我们精神生活上变化最快的二十年。当然,我们有了互联网,有了几亿网民,这是小波在世时完全没有过的新鲜事物。


李银河与王小波


但是,人的精神生活却或多或少还是老样子。所以小波的许多话题不但没有过时,有的甚至还很前卫。记得当年有一位专门研究先锋艺术的意大利电影人采访过小波,同批被采访的人中有崔健、金星等人,可见他是把王小波当作先锋艺术家来看的。时至今日,王小波的思想、他的艺术还是前卫的。什么时候,他的思想成为人们的共识,不再显得前卫,中国才真的进步了。


自华夏出版社1995年首次在国内出版小波的《黄金时代》以来,20年过去了,小波的书有无数的版本,还有大量盗版书在市面流行。为了清理版权,自去年起,小波的著作版权将陆续全部收回,交给新经典独家出版。现在,这个由新经典精心策划的小波逝世20周年的纪念版应当很快就能与读者见面了。希望有更多的年轻读者能够享受到王小波的文字之美,能够跟随他的笔,进入他用他的文学天才制造出来的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瑰丽无比的精神世界。希望小波的生命和作品永远活在爱他的人们心中。


!!!松果今日赠书时间!!!


NO.1


NO.2


NO.3



NO.4



✍️

在留言区写下

 你对本次

“LIFE+”生活家演讲的感受

我们将从中选取20位用户

随机赠送上述4本中的一本

截止时间:5月2日12:00AM


⚠️

!敲小黑板!

除了福利还有更好的活动预告哦

👇

5月27日,三联生活周刊·松果生活将于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举办LIFE+生活家演讲诗歌专场,从古诗、现代诗、诗歌词曲等各个维度,聊聊那些缱绻的情意与永恒的静谧,邀您一起感受诗歌之美



- END -



了解更多人和物,戳戳关键词:


生活家:鲜花山谷 植物猎人 诗词大会 古典乐 演唱会 马拉松 健身女神

好东西:粉色 高跟鞋 戒指 茶包 口红  雨伞 笔记本 筷子 纪念品

活动现场: 马未都 饭局 VISIONAIRE 艺术课堂 故宫日本寻味 食在夏威夷

Life+演讲:史航 向京 侯莹 杨树鹏 林瀚&晚晚 醉鹅娘 Phil 黑麦 宝哥 高意静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松果生活APP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