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涟漪手记@澄海 | 跟随潮汕姑娘的镜头,领略澄海建筑的魅力!

王朴淳 美丽乡愁 2021-10-11

涟漪手记 @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


“涟漪手记”栏目正陆续推出涟漪行动《味道一方志》创作的优秀成果。青年作为家乡代言人,以独特视角展示乡土文化之丰富意蕴,发挥涟漪效应,传播家园文化。


昨日推出的栏目第三期上篇,我们跟随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志愿者王朴淳,探寻潮汕民居的装饰之美,品味背后的文化内涵,找寻老屋中的温情故事。

第三期下篇,她将带我们走访更多地方,全面领略澄海建筑的艺术创造与人文魅力。这其中,既有代表当地文脉长流的冠山书院,又有彰显东南文人雅趣的樟林西塘;既有追念先祖承载孝思的祠堂,又有寄托信仰祈求庇佑的庙宇。多元的建筑空间折射出潮汕人丰富的精神世界,是族群集体记忆的有形载体。

01


文脉长流:冠山书院


愿吾辈子弟

发奋求学,一心进取

成为社会栋梁之才

冠山书院   摄影/王朴淳

从历史来看,冠山书院可谓是澄海文化的发祥地。宋庆历年间(1041—1048),潮州前八贤之一、宋太子中舍、易学大师卢侗“见冠山山明水秀”,环境幽雅,遂于此结庐读书,后定居于冠山。

写满劝学诗句的门肚   摄影/王朴淳

进入院门,为宽敞的大埕,两株桂花,两大缸荷花。书院采用三进制建筑,第一进大门旁边是两间厢房,通往第二、第三进的是两条有房檐遮盖的庑舍回廊。第二进正座大厅为讲学堂,20扇规格木门肚组成排门,中间八扇,两旁各六扇,每扇门肚上都书写了明及明以前历代名人有关劝学、礼学的诗句。

冠山书院内景   摄影/王朴淳

自宋以来,历代名宦、骚人墨客登临神山,或建或辟,讴歌吟咏,题匾、镌刻、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潮学研究专家林伦伦教授曾在文章中盛赞冠山书院:“澄海人的读书蔚然成风、人才辈出,我认为则得益于澄海冠山书院的良好学风的滋养。”

冠山书院屋檐   摄影/王朴淳


02


文人雅趣:樟林西塘


既承苏州园林之秀美精巧

又独具东南沿海乡土特色

在自然之趣中

处处可寻人文韵味

西塘门   摄影/王朴淳

樟林西塘,位于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塘西村内,是粤东名园。虽占地只有1亩,但楼台、亭榭、假山、塔、洞、象形石、松化石、荷池等巧妙安排,在有限的空间营造无限的美境,使得山水相连,林木相间,亭台楼阁各得其宜。

进门   摄影/王朴淳

庭园进门为封闭小院,正中辟圆洞门与园内相通。入洞门右侧为居宅,是一明暗平房,厅面隔扇及室前窗柩,细木装修纤巧精丽。中部庭园植遍竹木,以曲折水池为主体,狭窄之处卧是平桥。池北叠石假山,有山脚下洞。亭内立有一小塔。池南有重檐尖顶的芳亭,立于水畔。

塔   摄影/王朴淳

庭园不专设园墙,以假山、楼阁为界,把园外空间和景色引为借景。充分体现了庭地小,建筑比重大,援引庭外风光入景的特点。我幸得机会进入参观,以前游苏州园林,只觉西塘空间逼仄,然而细细看来,亭台楼阁、假山莲池一应俱全,深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亭和池   摄影/王朴淳


03


孝思之寄:祠堂


“报本之礼,祠祀为大”

祭祀祖先

既能增进族人亲情和宗族团结

又能教育来者

吴氏家庙   摄影/王朴淳

自古以来,潮汕“人多地少”,潮人聚族而居,有强烈的宗族意识。祠堂便是潮汕人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在祠堂内祭祖是“怀抱祖德”“慎终追远”的庄严仪式,也是后代人“饮水思源”“报本返始”的一种孝思表现。

王氏家庙   摄影/王朴淳

潮汕祠堂的基本结构,有两厅夹一庭的两进式和三厅两庭的三进式两种。其建筑系统地运用木雕、石雕、嵌瓷这三大潮汕建筑工艺,装饰豪华,金碧辉煌。在这样的空间里,人们举办最庄严、最隆重的祭祖仪式,以增进族人之间的凝聚力。


04


信仰之依:庙宇


庙宇寄托了沿海人民的信仰

祈求神灵保佑海上航行安全

山海雄镇,河清海晏

天后宫

天后宫   摄影/王朴淳

潮汕人除了格外重视祭拜祖先,也有拜老爷的信仰。当地信奉的神俗称老爷,妈祖便是其中一位。传说,福建湄洲有一位生而神异的姑娘,在村中做巫医。十八岁那年,有一天她正在纺织,突然感知到海上会有大风暴,而此时她的父亲和哥哥正在出海打渔,于是她神驰南海,救下了亲人。此后,她屡显神功,护助海上的渔民,因此备受爱戴。她一生未婚育,年纪轻轻便“飞身成仙”。后人为表示对她的尊敬,也为以后出海能得到她的庇佑,便在湄洲岛上为她修建了寺庙。

樟林古港天后宫   摄影/王朴淳

此后,各港口都兴起修妈祖庙的风潮,乾隆五十七年,澄海樟林港最鼎盛的时候,新围天后宫建成。对妈祖的信仰与其说是一种迷信,不如说是一种精神寄托,当时的科技与通信都不发达,在变化莫测的大海上谋生,渔夫需要勇气和信心,心安才是归处,于是依靠拜妈祖的信仰行为维持生计对潮汕人而言不可缺。

天后宫   摄影/王朴淳


风伯庙

风伯庙   摄影/王朴淳

风伯庙位于东里镇塘西村内,原为大洋船商人林泮的住宅“大夫第”。嘉庆二十四年,新任澄海知县尹佩绅捐俸,倡导“镇市中商民”合力捐资,购买林泮没官住宅“大夫第”共30间,改建为风伯庙,并亲自“虔具牲醴以致祭于风伯之神”,在庙前树立《樟林镇鼎建风伯庙碑记》,以保佑洋船海上航行的安全

风伯庙大厅   摄影/王朴淳

从清朝末年到九十年代初,风伯庙还曾为学校所在地。笔者前往拍照的时候,风伯庙虽没什么人在此参观,但门户、屋内木雕、屋顶皆还完好。还是能看出现今这座古建筑受到了一定保护。庙很宽敞,有三进,两边还有两条花巷,后面还依稀看得出曾经作为教室使用,有黑板书桌、后头还有厨灶等。

精美木雕   摄影/王朴淳


山海雄镇庙

山海雄镇庙始建于明万历十四年,是樟林乡最大的庙,也是目前樟林乡信众最广的神庙,几乎每家每户每年都会在门楹上贴一张神符,上书“山海雄镇”,以保平安。每年正月二十日是三山神出游的日子,也是山海雄镇庙南社宫的社日,届时樟林及附近的村民都会赶去祭拜。历史上,潮汕曾山贼和海盗的困扰,又多兵事,山海雄镇庙的兴旺实际寄托了当地人对河清海晏的向往

山海雄镇庙   摄影/王朴淳

说到信仰,潮汕人是认真的。也许年轻一代不甚了解,但老一辈人仍然熟记大小节日,并且认真地完成每一个祭拜,以求家里平平安安、万事顺利,儿孙生意兴隆、读书高分。这是潮汕人最重要的文化,也是大多数潮汕人都会有的经历。我们深知,这是长辈对后生的一种不言爱意。随着时代更迭,现在的习俗已经省减许多,但也要记录下这些文化,以免后代人失去了解这种文化的机会。


涟漪青年说

潮汕是一个超美的地方,

希望读者能借助我的镜头感受潮汕文化与美景。

也希望乡村的味道得到传递,文化遗产得到传承。

让我们一起努力,荡起这个涟漪!


end


创作者:王朴淳

编辑:美丽乡愁公益团队

活动主办方


涟漪行动第二季 · 家乡的味道

百名青年共创一方志

更多作品持续更新中

相关链接:

涟漪手记@澄海 | 跟随潮汕姑娘的镜头,解锁民居的文化奥秘!

涟漪手记 | 用五感,打开陕西西乡的风物记忆!

涟漪手记 | 山西交城的味道,我们青年来创造!

涟漪声影 | 返乡青年眼中的家乡”人情味“

涟漪声影 | 返乡青年眼中的家乡是什么味的呢?是多姿多味!

涟漪声影 | 这份城市的年轮密码,请你来领取!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