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HSS师说 | 走进通识教育:陈山泉博士——做食品安全、健康生活的推广者


- HSS师说 -

走进通识教育

陈山泉博士:

做食品安全、健康生活的推广者


01

教师简介

INTRODUCTION

陈山泉博士

    陈山泉博士就职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通识教育部,兼任香港中文大学食品研究中心荣誉副研究员,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及教育部直属协会)常务理事及大学生健康分会秘书长(筹)。陈博士负责教授《营养与健康生活》,《食品安全》等本科生课程,其中《营养与健康生活》课程被“学习强国”平台专题报道,并获得广东省教学改革基金资助。她当选为2021年霍特奖(全球最大规模的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被誉为“学生的诺贝尔奖”,由联合国、比尔克林顿基金会与霍特国际商学院共同推动)峰会大中华区决赛的赛事导师。陈山泉博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四五”创新教材《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副主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立德树人”教育教学改革丛书《古今医家故事感悟心得》副主编,国家卫生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科书《中医食养学》编委,广东省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教材编委,深圳市青少年食育教材编委,深圳市国家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委员会专家。

 

    陈山泉博士的研究方向是营养和食品安全。于2013年赴美国FDA接受为期3周的培训,曾任香港食品科技协会的食物安全主任及学界统筹秘书,作为单位负责人参与科技部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主持广东省“海外名师”项目引进WHO东南亚大区食品及健康专员Gyanendra Gongal, 参与编写佛山市“十三五”食品安全规划和深圳市科创委《食品营养与健康行动方案》。为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国家奖学金,香港特区政府奖学金获得者。



02

专业及研究方向

MAJOR AND RESEARCH DIRECTION

Q:您是如何发现并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的?

A:2008年中国发生了三聚氰胺事件,对国民、整个国家甚至国际社会都产生很大的影响和冲击。当时我正好转学去了香港,我就在思考能做什么去为国家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做出一些改善。再加上本科接触到营养相关的课程时就萌发了兴趣,所以读博方向便选择了营养与食品安全。毕业之后,我发现许多人对营养和饮食方面的知识有需求,但是他们也不知道该去哪里获取这些正确的信息,所以我就开设了这门课程,希望能在提升国民营养中贡献一份力量。

Q:您的专业及研究领域对您的日常生活有影响吗?

A: 当然有,营养与食品安全这两个专业都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怎么吃的更健康,怎么吃的更安全。其实学食品专业之前,我对饮食没有那么敏感,不会觉得食物是一个很值得追寻的东西,但学了这个专业之后,我对吃更加注重了,逐渐养成了习惯去看这个行业里面的趋势,慢慢地会花时间进行食品的选择。一是会尽量寻找既健康又美味的食物,二是选择美味但不健康的食物的频次降低了,一个月吃一次依然可以得到满足。

Q:您在香港留学期间收获到哪些是对您现在的教学工作有帮助的?

A:由于我接受过香港和内地两边的教育,所以我能大致明白两边学生面对的问题和心理状态以及两边教育的优缺点。对于我们学校学生经常反馈的“英语难关”,我自己深有体会。


当时在香港留学的时候,需要说粤语,一开始我只能先模仿粤语的音调去尝试讲,可能一句话十个字里只有三个字的发音是对的。接下来完成很多学校作业包括进入博士实验室都需要不断地和本地人交流讨论,逐渐地可能一句话里十个字有七个字是对的了。大家平时吃饭、闲聊也会说粤语,慢慢地就熟能生巧了。所以我想对觉得学习英语有困难的同学们说,不要觉得说错会尴尬,本来每个人就会有不同方面的优势和弱势。但你一定要正视自己的短板,要相信它是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弥补的。大家要放平心态,用自己擅长的方法,尽量多去寻找资源,多去向别人取经。还有就是不要一开始就期待过高,给自己定太高的目标,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积累和练习。


03

通识教育及课程介绍

GENERAL EDUCATION AND COURSE INTRO

Q:您认为通识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A:通识教育也是全人教育,能够帮助同学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同学们从高中过渡到大学,最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思维的框架,对现代社会源源不断的信息做判断。在大学同学们有很多的试错和探索不同领域的机会。即使我们现在所学的一些通识课程的内容在当下这个阶段显现不出特别大的用处,当你继续再往前走的时候,你学的历史、社会学、自然科学等或多或少会在某一个很关键的转折点点燃一个小火花,给你一个特别的思考角度。当你有了更多的角度,你也能更知道怎么样来跟不同领域的人才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达成更好的合作。


Q:您认为港中深的通识教育有何优势和特色?

A:我觉得主要是启发性思考,首先是从0到1,同学们从被别人教要怎么做过渡到开始想我应该要怎么做,这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跨越,之后再不断进行延伸,我们学校也有很多不同的分支方向供同学们进行选择。

________

陈山泉博士目前开设《营养与健康生活》,《食品安全》等本科生课程,是港中大(深圳)特有的通识课程,其中《营养与健康生活》课程被“学习强国”平台专题报道,并获得广东省教学改革基金资助。这些课程从公布课程大纲之初就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成为“一位难求”的热门课程。

通识课程

Q:您开设《食品安全》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呢?

A:现在很多人对食品安全是有误解的,觉得有添加剂的都有问题,必须要吃纯天然的食物,比如自家榨的食用油、自己做的酸奶、自己酿的葡萄酒等,觉得一定比外面好。其实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自己家榨的油有很多有害的化学物质,是很不推荐的。这门课会告诉大家行业是怎么去处理食品安全的,我当时专门带学生们去工厂里面参观,让他们了解现代食品工业是怎么样的、食品安全管理和控制的方法,以及政府是如何去监管食品安全的。上完这门课程之后,大家会对食品安全有一个全方位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会实际应用所学知识。让大家吃得安心和安全是开设食品安全课程的一个目的。

图|陈山泉博士带领同学们参观金龙鱼食品工厂

Q:请您介绍一下《营养与健康生活》这门课程。

A:营养与健康生活与大家的生活紧密相连,涵盖到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人群。我也会讲到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营养需求,比如刚生产完的母亲需要怎么样注重营养,老人应该要怎么吃,慢性病患者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偏高、痛风等的人群要怎么吃,主要是告诉大家具体在平衡膳食,保持健康,有效控制体重方面要怎么做。还会讲到在选择市面上的预包装食品和一些保健食品时,该怎么样去查看相关信息。我的出发点是,在同学们各方面身体基础都比较好的阶段具备这些知识,能让学生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之后少交智商税,不光对学生有帮助,对学生的家庭,甚至未来的孩子也是有益的。

Q:《食品安全》和《营养与健康生活》这两门课中,您觉得最有特色的是哪些部分?

A:我们设计的很有特色的一个部分是让大家改良料理,即利用各种加工的技能将一道菜变得又好吃又健康,在尽量保持风味的基础上实现减糖减油减盐。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自己去动手烹饪,这个过程很有意义。也与大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实用又好玩。第二个特色是我们有140多种食物模型。大家可以根据一比一的膳食食物模型,大概知道自己每天要吃每种食物多少量。有很多同学以前是每天吃外卖,在课堂上实现了第一次下厨做饭;也有同学说学完之后他(她)的饮食结构会进行灵活调整了,知道自己应该吃什么应该吃多少。

图|陈老师课堂上

同学们正在改良食品


________

图|显示营养成分的

食物模型


04

科研与科学饮食建议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IETARY ADVICE

Q:本科阶段,同学们很多都是刚刚起步,对科研还是不太了解。您对本科生在科研这方面有没有什么建议?您对未来想研究这一领域的同学有什么建议?

A:我觉得大家要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喜不喜欢?第二,适不适合?要和业界老师们聊一聊,自己再去好好考虑一下,如果自己真的喜欢的话,可以找相关的老师跟着去做一两个项目。更多的是通过这个实践的过程,你会发现你喜不喜欢,然后了解科研到底是什么样的,确定兴趣以及适合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想学习营养学,要想好是去做研究还是做应用。做营养师跟做研究发论文,其实是不同的路径。如果你特别喜欢跟人打交道,你可能更适合去当营养师,去跟别人做咨询。但如果做科研的话,最好去选择生命科学与健康,生物医学等专业,学习实验和统计等专业知识。同学们需要看清自己更有兴趣的是什么方向,有意向的同学可以找我探讨,我会给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Q:应用到日常生活,如何做到科学饮食,请您给同学们一些建议吧。

A:中国人饮食有三大问题: 第一,水果没吃够。我们每天要吃够半斤水果;第二,盐超标。中国人的盐摄入平均超标将近一倍,所以大家平时尽量选择口味淡一点,不要去吃很咸的东西,慢慢进行调整。第三,粗粮摄入量不够。很多人还是习惯于吃精细的米面,但根据膳食宝塔推荐,我们每天主食的摄入应该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是粗粮,比如小米,黑麦,红薯、芋头、山药等,但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吃到这么多。另外,每天要喝300克-500克的奶制品,年轻一代好一些,有饮奶这个习惯,很多年纪稍大一点的则没有这个习惯。而且很多同学喜欢喝酸奶,尽量不要买重糖的,很多包装标明“无蔗糖”只是个概念,要仔细看有没有添加其他成分,而且要看配料表排名前三有没有糖。最好第一就是奶或者水加奶粉,如果第一是水,第二是白砂糖,第三是其他的就尽量不要选,这是一些日常生活的小建议。



- END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

微信号 : cuhkszshss


采编 | 白雪娇(2021级 人文社科学院 学勤书院)

审核 | 郭嘉楠(HSS office)

排版 | 庞天行(2019级 人文社科学院 学勤书院)


往期推荐

HSS师说 | 走进通识教育:吕陈童老师——向往有趣的灵魂

2022-04-24

HSS师说 | 走进通识教育—刘冠岩博士谈学思历程与人文教育

2022-04-17

HSS师说 | 李兰教授——乐观积极,饱含热情

2022-04-16

HSS师说 | 何金波教授——走好选择的路

2022-04-10

HSS师说 | 夏思宸老师——快乐是“硕果累累”的第一要素

2022-04-02

HSS师说 | Douglas Robinson 教授:持续创作,持续热爱

2022-03-26

HSS师说 | 管延军教授——职业生涯的意义感、效能感和获得感

2022-03-1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