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952年院系调整:清华“输血”北大

山水微言 高山流水 2022-09-09

(清华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示意图。图片来源:清华新闻网。)



院系调整后,清华整个文科被调出,只剩下马列教育。这是清华的损失,学生的损失,民族的损失。



  截至2017年11月28日,在清华大学工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4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7人,分别占中国科学院全体院士800人的5.8%、中国工程院全体院士882人的4.2%(院士数据分别来源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官网,不含外籍院士)。这是荟萃清华园的学术大师。


  “我们干的是惊天动地的事,做的是隐姓埋名的人。”说出这句平淡而执着话语的是清华1959级工程化学系学生张利兴。2017年6月,在央视《出彩中国人》的华丽舞台上,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一群平均年龄72.3岁的老人,爱国奉献一生,一曲发自肺腑的《我爱你,中国》,真情动人,国民动容。张利兴是其中一位,他的妻子朱凤蓉是清华1960级工程物理系学生。这对将军夫妻从清华一毕业,就到自然条件恶劣的新疆马兰核试验基地扎根数十年,直到2016年退休后返回上海。这是从清华园走出来的共和国脊梁。


  2012年11月15日,北京。经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中国的最高权力由一位清华1959级水利工程系学生,移交至另一位清华1975级化工系学生。这是从清华园走出来的治国英才。


  坊间一直有个戏谑,“大清治国北大荒”。后半句有误,北大不“荒”,人才济济。前半句生动,但带来一个疑问,以“红色工程师摇篮”著称的高校,怎么会培养出数以百计的省部级官员呢?怎么会有“工程物理系”、“工程化学系”等奇怪的系名呢?


  这得从梅贻琦之后任职最长、贡献最大的清华校长说起。他在任期内,创造性地解决“四大关系”,即理科与工科的关系、借鉴与创新的关系、政治与业务的关系、爱国和体育的关系,独树一帜,智慧务实。他就是蒋南翔。


元气大伤:院系调整    母校“肢解”


  文理不分家、理工不分家,这是中华民国高等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的常识。


  2017年,清华全面回归梅贻琦老校长的通才教育,全面推行“通专融合、大类培养”,将此理念贯穿于本科新生的整个大学阶段。所有大一新生接受16个大类统一的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导引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等,大二开始专业学习。


  但在新中国之初,清华乃至全国高校曾走了大弯路,成为一个大问题。清华曾元气大伤,面临沦落为二流工业院校的险境。


  1949年9月29日,《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关于成立农业大学令》公布,决定将华大、北大、清华三校农学院合并,组成一个全国性的农业大学。清华农学院首先被分离。


  1951年3月,全国航空系会议决定,将清华大学、西北工学院、北洋大学、厦门大学四校的航空系合并成立航空学院。


  1951年5月中旬,清华大学校委会扩大会议通过副教务长钱伟长、费孝通等教授拟订的清华调整方案,意图不是“缩”而是“扩”,院系拟由4个学院、22个系扩充为14个学院、43个系。但形势比人强,方案很快夭折。


  1951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召开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拟定翌年高等工业教育院系调整方案。1952年4月16日,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公布。随后不久,全国高等学校调整设置方案拟定,北大按照莫斯科大学的模式进行重组,清华按照列宁格勒工学院的模式进行调整。


  1952年7月,清华文、理、法学院以及工学院部分系、专业,或调出到北京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矿业学院,或合并新组建北京地质学院、中央财经学院、北京政法学院等;调入清华的院系,包括北大、燕大两校工学院,还有察哈尔工业学院水利系,天津大学采矿系二年级、石油钻探组、石油炼制系,北京铁道学院材料鉴定专修科等。


  清华国学院、文学院、理学院曾经闻名全国,历史上的清华学派治学,主张“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以国学院为例,拥有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四大导师;以理学院为例,叶企孙是我国物理系和理学院的开山宗师;以外文系为例,名师云集,中国籍教授就有吴宓、王文显、叶公超、陈福田等,当时的北大、复旦、燕京与其不在一个层级。


        清华1932级外文系学生杨绛对母校感情极深,曾说她和钱锺书(注:1929级清华外文系学生)认为,中国大学里外文系最好的就是清华,所以他们才决定去清华教书。


  可惜院系调整后,清华外文系被整建制撤销,整个文科被调出,只剩下马列教育。这是清华的损失,学生的损失,民族的损失。


  1953年9月,清华钢铁学院、航空学院及石油工程系调出后,实力进一步削弱。帝都海淀区学院路几所高校,如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石油学院(今中国石油大学)等,成立于全国院系调整之际,都有清华的种子、根基。


  此次全国院系调整,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相适应,实施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教育”,培养了一批国家亟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但重高等教育、轻基础教育,重工科教育、轻文科教育,重专才教育、轻通才教育。隔断了学科内、学科间的有机联系,知识结构畸型,基础理论浅薄,很难培养出高质量、创新型人才。


  以文科为例,1949年全国在校大学生中,文科类学生共占33.1%,其中文科、财经、政治各科的学生比重分别是10.2%、16.2%、6.3%。至1953年第一次院系调整后,已分别下降为6.7%、6.4%和1.8%(共占14.9%)。至1957年第二次院系调整后,继续下降为4.4%、2.7%和1.9%(共占9.0%)。(杨东平《中国高等教育的苏联模式──关于1952年的院系调整》)如此人为下降、如此可怜比例,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中,也算是“奇迹”


  1952年11月,39岁的蒋南翔放弃政务院法制委员会的职位,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校务委员会主席。他先到鞍山、抚顺、大连等在建的国家重工业基地考察一个多月,实地调研需求侧的人才缺口,谋划做好供给侧的人才培养。


  1952年的最后一天,蒋南翔任职清华校长。他在师生代表欢迎会上坦诚说:“我没有学过工程。我自己不懂业务,但可以作为一个见习生,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和职工同志学习。”他说到做到,此后和大一新生一起听高等数学课,也听苏联专家巴巴诺夫的普通物理课;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还坚持到无线电系做实验,每周一次。


  时任清华党委第一副书记刘冰回忆蒋南翔,“学生一上课的时候,他骑一辆破自行车,……挎个破书包,听化学课去,他跟群众非常接近。”1957年春,大一新生刘文渊和蒋南翔一起听无机化学课,描述校长“深度近视,坐在化学馆大教室第一排座位上,专心听讲,记笔记,从不迟到、不早退,对教师很有礼貌”。(刘文渊《教育家的品格与素质──回忆蒋南翔同志》)


  蒋南翔来清华任职时,全国院系调整已完成。清华输出远甚于输入,院系不仅未能如愿扩充,反而大大萎缩,积累几十年的“老本”大幅损耗。由文、法、理、工、农等多院制综合大学,强行被转变为土、水、建、机、动、电的传统多科性工业大学(注:当时工科院校分为多科性工业高等学校、高等工业专门学院两种),22个系降为8个系,只剩下22个专业、15个专修科。


  对于母校被“肢解”,蒋南翔很心痛。他在去东北考察的路上,就和时任清华团委书记滕藤说:“你们怎么把理学院分出去了,工学院怎么可以离开理学院?不应该把清华理学院分出去,清华理学院在解放前的大学里是最强的,清华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都是全国最有名的。”他还表示,“我要早到清华半年,我绝对不会同意这个方案。”后来还说,这次院系调整,对清华来说是一次“腹泻”,是“伤筋动骨”。(方惠坚等编著《蒋南翔传》)据时任清华党委副书记何东昌回忆,1953年3、4月份的一次干部会上,蒋南翔批评清华三件事,其中第一件事就是把清华整个理学院调走了,这是损失。


  实际上,即使蒋南翔提前半年被任命,也挡不住全国院系调整的思路和步伐。他是老革命、老党员,一般情况下会服从上级决策,尽管决策有时未必科学、未必合理,如何合理变通更关键。


  清华老校长梅贻琦当年和国民党、国民政府常有分歧,并不硬抗,否则校长做不长,清华也早衰退,甚至被整垮了。国民党要搞三民主义教育,梅不积极也不拒绝;国民党要抓捕进步老师和学生,梅常常保护、保释甚至提前通风报信,蒋南翔、吴晗等因此迅速离校,脱离危险。


  1956年6月13日,蒋南翔主持起草北京市委高等学校委员会给中央的报告,毫不讳言批评:“一九五二年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有很大成绩,但是有某些措施是不够妥当的”,“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原有的理学院是全国基础最好的,按照苏联经验把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改造为多科性工业大学时,把理学院整个地调整出去了,只给他们留下极少数的理科老教师”。


        (2017年11月13日02:23,11月24日23:04修订,【山水微言·171】。本文为“师表校魂”大学校长系列之六,“蒋南翔史评三重奏”之二青运篇,《“大清治国”的密码》连载第1节。史评三重奏之一青运篇已完稿,之三狂飙篇待续。)


  点击标题阅读作者以往文章:


《监察法(草案)》第14条至29条修改建议及说明

《监察法(草案)》29条修改建议及说明(第1至13条)

监察委横空出世:谁监督它?怎么监督?

周恩来点将:“请派蒋南翔来”

说出真相最重要

中国为什么不承认朝鲜是“有核国家”?│兼与中央党校张玉芝博士商榷

氢弹炸响:俄国趁火打劫│日本火上浇油│韩国势如水火

氢弹炸响:美国“极限施压”目标已变、底线不变

火中取栗:朝鲜核导“边缘政策”和氢弹爆炸后的核地位

清华园中的纯真之爱

“不懂球的胖子”被下岗了,中国人的血性激活了!

神兽二重性的人|《窃听风暴》影评之三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的第二个“投名状”

权力的诱惑:特朗普实质加冕及连锁反应


  版权声明:“山水微言”评论(微信ID:SSWYPL)均为一人原创,欢迎长按二维码图片关注切磋。个人转载请保留“山水微言”署名,机构转载需先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