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借《终身幼儿园》理解Scratch的精髓

ElfeXu 南瓜博士 2020-01-10

一直都认为要真正理解 Scratch,就不能不去了解 MIT 的 Media Lab,同样诞生于那里的 LOGO,以及 LOGO 之父 Papert 的教育理念。太多商业少儿编程机构,只顾着用标准化的方式教着所谓的“编程思维”,却忽视了让孩子们进行非标准的自主自发的创作,才是 Scratch 的精髓所在。

值得庆幸的是 Scratch 的创始人 Resnick 的书《终身幼儿园》总算来到了中国,更值得称道的是网易卡搭组织了一次非常高质量的线上共读活动,带着近千人一起对书中内容进行交流。


我嫌每天一丁点儿看不过瘾,等昨天线上共读活动结束,今天一口气把 21 天的内容都学了。以下是我的笔记。


Day1 A型人才与X型人才

在一个发展缓慢的世界里,A型人才是可以很好的适应并且发挥其价值的。但在飞速发展、10~20年后的状况都变得难以预测的世界里,曾经的A就派不上太大用场了。

在当下获得A,会让人暂时的感到心安,大量的家长紧盯孩子们的成绩,就是在追求这种心安。

但这样的心安其实很脆弱,相比之下,能在不确定世界中寻得确定感的X,才具有反脆弱特征,是孩子们真正值得培养的能力


Day2 终身幼儿园

广播式教学的最大好处在于它是标准化的,就可低成本复制,在扫盲、普及教育上的作用功不可没。在有着大量螺丝钉需求的工业化时代,这样的教育也是恰到好处的。

但如今我们的社会需要的远不只是螺丝钉了,因此任何一个有些追求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不满足于广播式的教育。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在我们已经太习惯于工业时代流水线化培养、忘了该如何发挥每个个体独特的学习能力的今天,回头看看孩子是如何学习的,会特别有启发。


Day3 创造性学习螺旋和4P学习法

一直都觉得 Scratch 社区的 remix 功能是最有魅力的功能,对照着创造性学习螺旋,才理解它的魅力来自何方。孩子们通过想象、创造,开发了一个新项目;然后在玩耍、尤其是和社区其他伙伴分享玩耍的过程中,大家会对它产生新的点子,进一步反思、想象,创造……


Day4 学习创造力的误区

创造力是可以被培养的,前提是你得能看得见它。

如果你只关注惊天动地的“大C创造力”,只渴求“尤里卡”时刻,那么你就会和同样很有价值的“小c创造力”擦肩而过。

艺术类创造力会被人们熟知,很可能重要的原因是艺术本身就是关注表达的。而在科技方面,要把创造力表现出来,或许会需要很多基础技能。(例如:有一个关于机械的设计?别逗了你连力学基础知识都不知道,怎么做创新啊?要不就是:你这个关于机械的新设计倒是挺合理的,但这些示意图也太难看明白了,你没能力把机械实体做出来,怎么让别人懂呢?)

因此,现在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是:当孩子基础技能还不够的时候,如何给他们足够好用的工具,让他们能把自己的创造力表现出来。Scratch就是一种非常棒的工具。


Day5 技术用于教学?

Alay Kay 有个TED演讲 a powerful idea about ideas,里面提到九岁的孩子们通过 OLPC 电脑上的程序,自行摸索掌握了加速度和微积分的概念;Papert 的 Mindstorms 一书的序言中,说了他上学后发现年幼时玩齿轮的经历使得他学数学非常轻松。

Scratch,还有之前的 Logo,都是虚拟世界的齿轮,孩子们在用它们编程的过程中,学到的远不只是编程,更是在建构式的学习培养数学、物理、艺术、文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Day6 用Scratch给孩子赋能

每每看到教少儿编程的商业机构宣传语里说“培养孩子的编程思维”,都会觉得他们眼界好狭隘。见过孩子用Scratch创作出自己作品时眼睛里的光,就知道它给了孩子怎样一个可以尽情翱翔的世界。探索、创造,并且和伙伴们一起分享、游戏,才是Scratch真正的价值所在。


Day7 创客运动与项目制学习

用 Scratch 进行创作天然就是项目制学习的好素材,当然前提是用它创作的是真实表达学生兴趣爱好和关注点的真实的项目。对照 PBL 黄金标准,也就能知道该如何进行好的 Scratch 教学。


Day 8 Papert 的编程哲学

终于看到 Papert 登场!

记得二十多年前我自己用小霸王学习机学编程时,学的就是 logo。虽说只是用来画画,却已经给我打开了一个通往神奇世界的大门。Papert 有句名言“我们要关心怎么才能让孩子对电脑进行编程,而不是让电脑对孩子进行编程”,值得每一个教孩子编程的成年人铭记在心。


Day9 引人思考的玩具

玩具自由度光谱的两端,一端是完全自由、没有预设、没有辅助的,玩泥巴,玩硬纸板等等,另一端是完全预设好的,例如文中的巴斯光年,和有着详尽图纸的乐高主题套件。用MOC (My Own Creation)方法来玩乐高是很好的平衡,它有足够的自由度,同时它又提供了合理的支持。用它来做一个杠杆或轮轴,会比用硬纸板自制要稳当很多。

今天文章的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点出了通过“玩”,孩子可以进行怎样的学习,这是在day2《终身幼儿园》这一章就提到,但一直都还没有具体说的内容。


Day10 猫武士的故事

开发《猫武士》沉浸式网络世界的教育公司,期望让孩子们在公司创造的世界里扮演“猫武士”的角色,解决故事分配给他们的任务。Scratch 官网上有几百个孩子们自己创造的“猫武士”项目,在这些项目里,孩子们编写他们自己的故事,完成他们自己设定的任务。

两个猫武士的故事的差别,正像乐高主题套件与散装MOC乐高的差别。

毋庸置疑,后者更能引起孩子的主动思考,具有更多的创造性,更能激发孩子们成长为创造型思考者。


Day11 用编程进行表达

通过编程,我们可以教孩子的,有这些技能:

Level 1: if...else..., repeat...until... , 变量,数组,事件… etc 所谓编程思维

Level 2: 拆解问题、识别模式、抽象化、编写算法来解决……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计算思维

Level 3: 尝试、探索的习惯,用编程的方式表达想法的能力,创造力

Scratch 是达成 Level3 的好东西,可惜大量的编程教学机构只关注 level1。


Day12 学知识vs做项目

这一章让我想起了《Future Wise(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这本书中提到的“具有生活价值(lifeworth)的学习”。有些基础知识确实通过广播式的学习效率更高,但项目制的学习,将学什么和为什么学、学了后如何应用一起回答了,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更具有生活价值的。


Day13 兴趣的指引

孩子天生就是学习者。只要内容得当,学习的乐趣足够吸引孩子夜以继日的钻在里面呢。


Day14 低地板高天花板和宽宽的墙

Scratch上手很容易,“低地板”这一特性是很显然的。Scratch设定了舞台/角色/造型的概念,提供运动/外观/声音这些基础组件,使得孩子们可以用它来表达的东西无比丰富,也确实体现了“宽墙”。唯有“高天花板”这一点,被绝大多数人忽视了。很多教育机构在教孩子Scratch入门后,就急不可待的转向python或javascript编程。其实在 Scratch 官网上有极大量的超级复杂精美的作品,充分说明了天花板之高。人们欠缺的,是不知道该如何从低地板通向高天花板,也就是说,差一个梯子。我在“南瓜博士”公众号上写的“读码探秘”,是架起这样一座梯子的尝试。


Day15 兴趣与心流

今日文章,最有启发的一条在于 dive in 后还需要能 step back。没有反思的沉浸可以让人感到满足,但不足以令人充实。可“反思”实在是一件很累人的事,就需要浓厚的兴趣来推动。


Day16 Scratch官网拒绝游戏化

电子游戏是人类对动机研究最为透彻的一个领域,我们从游戏化中能学到不少激励人艰苦劳作的方法。但游戏化不能滥用,尤其需要注意的有两点:我们应该用它来激励(motivate)而非操控(manipulate);我们应该谨防外在动机挤占内在动机。

虽说我不认为游戏化就只是外在激励、因而我对文中“游戏化的策略对创造性活动有害”这一论述持保留意见,但终于明白为啥 Scratch 官网上只有 100+ 而没有更具体地数字。这个设计还是很赞的。


Day17 真正的个性化

特别喜欢这篇文章中,用“控制权”来定义个性化的视角。

传统教学,孩子们无法掌控学习的内容与节奏,这是完全的非个性化;用一定的标准化评估,来调节孩子们学习的顺序和速度,这比传统教学只多了一丁点儿“个性化”。充其量,它也还只是工业化大生产式的螺丝钉教学。

真正的个性化不但让孩子能掌控学习的节奏,还要能掌控学习活动本身。

用计算机评估后给出对应练习的教学,做到极致也只是在已知范围内进行的有限的“个性化”。孩子们需要面对的是未知的世界,我们需要提供的是突破我们所有预设的无限的创造型“个性化”。

很多少儿编程教学的网站,给孩子们的任务都是标准化的,它们的题目是这样的:“角色从A走到B,说一句话,然后倒下。请完成这段动画”。相比之下,哈佛的《创意编程》教程的作业是这样的:“请用这十块代码积木完成一个项目,然后和你的同伴分享。”后者,才是真正的个性化。而要充分发挥Scratch的价值,也唯有靠这样的个性化非标准任务。


Day18 结构化的教学

我一直都反对用标准化的内容教Scratch。朋友和我讨论:内容不做标准化,那教学方法要标准化吧?

我凭直觉给出回答:NO。但说实话,这个NO我说得不太有底气:教学总是有方法、有最佳实践的吧?如果把最佳实践固化下来,不就是标准化的方法了吗?做少儿编程教育的研究,不就应该研究这个问题吗?

看了今天的文章后,我发现最合适的答案是“结构化”。不给标准化的内容也不用标准化的教法,但是给孩子以结构化的支持。对于Scratch教学来说,结构化的活动刚刚好。


Day19 Scratch老师的角色

今天文章中提到的Scratch老师的四种角色非常给人启发。

催化剂:老师可以展示一些好项目、对孩子的想法提出一些好问题,激发孩子进一步思考

顾问:给孩子们支持,技术的和心理的

连接者:很像是facilitator,设计一些好的方法,把孩子们连接起来

协作者:老师自己动手做些什么,也许能产生榜样的作用,激发孩子行动。孩子们参与这样的项目,想必能学到很多。


Day20 10条创意学习建议

对照文章提供的十条建议去看Scratch,能越发体会到它设计的优秀。

从简单的开始做起:Scratch的地板很低入门超容易

做你自己喜欢的东西:Scratch的墙很宽可以进行各种主题的自由创作

如果不知道该做什么,就先瞎折腾吧:Scratch的每一个积木块点击后都能立即运行,也就是说能立即给出反馈。这样的尝试-反馈机制,特别适合自由探索。

不要害怕尝试:在虚拟世界实践的最大好处就是搞砸了也没啥实际损失

找到一个朋友并分享想法:Scratch社区是个好地方

为激发你的想法,复制也没关系:Scratch社区的remix是最具魅力的一大功能

把你的想法记在本子上:哈佛的《创意计算》课一开始就让孩子们准备自己的design book

建造,拆开,再重建:不只是Scratch,其实学习任何语言都应该这样做。棉花糖的例子也说明我们真应该有一所终身幼儿园。

很多事都有可能会出错,要坚持住:Scratch社区提供了很多方式应对学习中的困难,这些应对策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也很有效呢。

创建你自己的学习策略:这是策略之策略 :)


Day21 标准化 vs 非标

不管标准化是如何的有它存在的理由,被放到了多么重要的地位,至少对我个人而言,我可以选择不被标准绑架。关注对孩子来说真正重要的东西而不是最容易测量的东西,用面向未来的态度,去传授具有生活价值的知识和能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