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9届知青:一个史无前例的特殊群体

苏杭日记 2024-03-22


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背负一生“文化之殇”

他们叫''六九届''


记忆


时间


爱情

亲情

友情


感知

人生


人生

艺术


时代

生活


69届在教育史上

是一个史无前例的特殊群体

“就近入学”、“一片红”

是69届的年代概括

无课程设置、无教材

无正常的教学秩序、无毕业证书

是69届的时代烙印



人们熟知“老三届”,提起知青,便提起“老三届”,即:66、67、68届初、高中毕业生,却很少提到“69届”,似乎是忘记了当年知青里面还有这一届。其实,提起文革、知青、高考、返城、个体户、独生子女、下岗、再就业,无论从哪个方面说,最具代表性,最具特殊性,最不能忘记的恰恰是69届。



1969年北大荒林区的一个雨夜,小火车又载来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大城市的知识青年......




高龙民

- 被遗忘的69届 -


69届与“老三届”有同有异,同是上山下乡的劳动大军,同为知识青年的运动群体,同中有异,异在在校时间最短、教育质量最差、知识层次最低,异在“老三届”被作为专有名词载入知青运动史册,“69届”却一次次被人忽略,异在老三届“四个面向”,最低还有参军机会,69届“一片红”走向农村、走向边疆,更为悲壮。
许多人读不懂69届,即使69届人对自身也不甚明了。中学毕业分配(上山下乡)时间前后长达7个月,分布江西、安徽、云南和黑龙江等省,插队、农场、兵团知青生活迥异。部分知青10年后返城,部分“盲流”在沪,余者等待60岁“告老还乡”。
69届多难多异多棱多面,一言难尽。 
1966年文革开始,全国动乱,他们正好小学毕业,进不了初中,留在小学里游荡了一年,成为“七年级”。因为年龄太小,他们连参加“红卫兵”的资格都没有,只是一批半大不小的“红小兵”。文革“大串联”他们没有资格;“破四旧”不能参加,只是个围观者;“大批判”、“打砸抢”根本没有能力,也没有那个胆量。这一年,全国教育停摆,高中停招,因此,69届,全是初中,没有高中,成为了“老三届”的小弟弟。
       1967年复课闹革命,他们就近入学,进了初中。复课,没有教材,都是油印纸片,语文课是鲁迅的《一件小事》,数学课是“找圆心”,英语课只学会了一句“毛主席万岁”;学校闹革命,批斗会倒是天天不断,斗走资派,斗地富反坏右,但是,这些“革命活动”,老三届根本不带小弟弟玩,于是,他们有的流向了社会,有的参加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有的参与了“打群架”,有的回到家里,自己跟自己玩儿、画画、游泳、玩乐器,成了无业游民。直到1969年下半年,学校组织下乡劳动三个月,又进工厂劳动三个月,过了1970年的春节,他们被上山下乡了,全国实现“一片红”,城里一个不留。以上海为例,去向主要是:黑龙江军垦、农场、黑龙江插队;云南军垦、云南插队;江西军垦、农场、江西插队;安徽插队、安徽军垦。
文革最疯狂的前三年,他们因为年龄小,只是经历者,而不是参与者,因此,他们是政治上最干净的一届,文化上最贫穷的一届,上山下乡最彻底的一届,不同于上面的老三届,也不同于下面的70届。这是69 届的特殊性。

       上山下乡,当时的政策是:66届70%在城里分配工作,30%去近郊农场或军垦农场,基本上没有到生产队插队落户的;67,68届是30%留在城里工作,70%上山下乡,并且开始有了黑龙江、吉林、云南、贵州、江西、安徽插队落户,而69届则是“全国一片红”,城里一个不留。可见,69届是一支极为庞大的知青队伍,但他们和“老三届”不同的是,军垦、国营农场是发工资的,只能照顾家中的老大或独子;江西是吃大米的,只有家中的老大和独子才可以报名,予以照顾;如果家里有哥哥姐姐在上海工作的,也就只有黑龙江、云南、贵州、安徽等穷地方插队落户的命了。这个政策比“老三届”严苛许多,这也是69 届的一个特殊性,而70届又有上海或外地工矿了,基本上不用下乡了。      69届,因为初中没有接受过一天正规教育,一张上山下乡的通知书,便是一张初中毕业文凭了。69届文化上的“先天不足”,以至于“后患无穷”。       高楼万丈,全凭地基;大树参天,因为根深蒂固。

       在农村,艰苦繁重的体力劳动,吃杂粮,少营养,甚至忍饥挨饿,不过是物质生活的艰难困苦,最难忍的是十七、八岁远离父母亲人的孤独和恐惧,加上农村缺医少药对于年轻生命的严重威胁,这是精神上的创伤,同时,也锻造了他们的吃苦耐劳和坚强的意志。好在年轻,好在无知,蹉跎岁月,浑浑噩噩,近十年的知青生涯就这样过来了,但是,文化上的贫困,却是69届最为不幸的根源,造成了命运的后患无穷。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老三届”在初、高中阶段曾经读过一到三年不等,他们参加高考,重新拾起课本,复习即可,69届就不同了,他们根本没有摸过中学课本,是一张白纸,要想参加高考,几乎是异想天开。一次命运的转折摆在“老三届”知青的面前,而69届只能是望“考”兴叹了。虽然,恢复高考对于“老三届”也只有少数幸运者改变了命运,但是,69届除了个别文科类和艺术类出现了他们的身影,基本上是全军覆没。这又是69届的一个特殊性。       返城以后,他们又面临就业危机,因为没有中学文凭,又没有专业技术,他们只能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上天赐予他们的是最繁重的体力劳动,最艰苦的露天作业,有的虽然顶替退休的父母,进了大型国企,却也只能做一些毫无技术含量的体力劳动,有的直接流落社会,干起了个体户,卖菜卖服装,开车搞运输,有的冒着风险,倒卖紧俏商品,他们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代个体户,只要能够解决刚刚结婚成家的一日三餐,他们什么都干。繁重的工作、生活的艰难压不垮他们,在农村练就的吃苦耐劳,让他们从容地接受了这一份生活的压力,过上了几年一家三口的安稳日子。

       可是,好景不长。九十年代的国企改革带来了一股强劲的“下岗潮”,他们已经人到中年,国企减员增效,他们首当其冲。在背负着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重新走进了人生的“风雨夜”,刘欢唱的再就业之歌《从头再来》,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们,就是69届。现在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算什么?西方发达国家都曾经历过这个阶段,再正常不过了,而人生最可怕的是“中年失业”,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哭也无泪,求也无门。有的在路边摆摊,有的开小饭馆,有的开出租车,有的在宾馆地下室做洗衣工……刘欢的歌唱得很轻松,而实际压到自己的头上,那就是一座大山。69届,从头再来,两鬓斑白,又走进了风雨夜。       由于文化上的“先天不足”,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但是,在子女教育上却也是无能为力,一筹莫展的,既无力辅导孩子的作业,也不懂子女教育的科学性,只能照着老一辈的办法教育子女:棒下出孝子,以至于他们的子女教育也出了问题。这一点,知青作家叶辛的小说《孽债》有所表现。      高楼危哉无根基,一生坎坷因少年。       当年的知青已经老了,有的已经走了,年轻的时候,在农村多多少少落下一些病根,现在开始折磨他们了。他们的晚年生活,有的靠子女“反哺”,有的上海知青靠老祖宗留下的房产,获得一笔可观的拆迁费,而大部分知青靠省吃俭用的积蓄养老,其晚年生活是可想而知的。       那么,为什么说69届是被遗忘的一届?

       文革成为历史,知青也已经成为历史,今天,关于知青历史的话语权,基本上掌握在两种人手上,一是知青历史研究者,二是影视剧作品的创作者。而这两种人往往都是1977、1978年恢复高考后走进大学校门的“老三届”,他们现在成了知名学者、教授、作家、导演,他们写历史,写自己的知青经历,因此,知青的历史便成了“老三届”的历史,很少有69届的身影。老三届,这个固定名词似乎成了一个学术概念,既方便叙述,又方便传播,他们不可能给69届创造一个新的固定名词,载入史册。69届知青中很少有学者、教授、影视剧作家,虽然,著名作家铁凝、王安忆都是当年知青,也写过一些知青题材的小说,但是,影响不大,而叶辛的《蹉跎岁月》《孽债》也已经时日久远,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当年上山下乡,“老三届”们大都去了军垦农场,今天,在知青历史研究者的叙述中,在知青题材的影视剧中,老三届们笔下的“知青”,便成了他们叙述中的“兵团战士”。他们有工资,有食堂,有领导,却没有“贫下中农”给他们再教育(如电视剧《知青》),而三五人插在一个生产队,与贫下中农生活在一起的69届“知青散户”,今天却很少有人提起,这便是69 届一个最大的特殊性。69 届因为文化的缺失,也使他们自己缺失了叙述历史的话语权,他们被“老三届”替代、淹没了。       历史,从来就不是扁平的一张纸,如果69届缺席了,中国的知青史一定是不完整的,知青,也不完全是“老三届”笔下的“兵团战士”。当年的69届小弟弟们今天已经进入了晚年,最小的也已经70岁了,可是,每每知青聚会,他们唱着当年的歌,说着子女的事,不抱怨,不感伤,对于一生的坎坷,他们的一个共识是:不能忘,不纠缠。说得多好!       历史,会记住不幸的69届吗?

卢国雄

- 远去的青春岁月1969-2019 -



50年前,共和国诞生了一届初中生,史称"六九届"。这是教育史上空前绝后的一届奇异的学生,奇在中学3年竟未好好读过书,奇在这一届全国竟没有一个高中生,奇在毕业后竟"一片红"上山下乡当了知青,真得很奇葩,很特殊,也很尴尬,很无奈。





人们常说"老三届",可曾记得"六九届"?六九届,常被忽略被忘却。


其实呵,集体户里有众多六九届,返城人群有大批六九届,下岗职工有不少六九届,共和国中有一届六九届……如今,惟有我们惦记着"六九届"。





那年文革刚开始,那届小学刚毕业。稀里糊塗留一年,就近复课进中学。本该读书去钻研,追随历届学兄姐。怎奈文革风正烈,无法正常继学业。那学校,那年月,课本不曾有,作业不必写。


数理化,不用学;文史地,全抛却。学工学农连轴转,批斗批判不停歇。整日瞎搞斗批改,学力只在小学阶。日后信里娘成"狼”,娘亲苦尝那和谐。


曾记得,那一年,踏着“一片红”的音阶,六九届哟,踏入上山下乡的行列。曾记得,那一天,欢送锣鼓齐天鸣,雄心满怀多壮烈。孩子告别父与母,弟妹告别兄与姐。挥手告别黄浦江,北上南下未停歇。有的去了赣水畔,有的去了江淮间;有的去了东北陲,有的去了西南界。





六九届,说是初中,文化刚过小学毕业,知识不够一箩半箧;说是青年,大都才有十六岁,身高仅够"半大截"。


人羸弱,似柴秸;手无力,心有怯。稻不识,麦不辩;听着讲,跟着学。是老三届的尾巴,靠老三届的帮携。





十五六岁的年华,瞬间完成知青的跨跃。去插队,去农场,初时豪气真如铁;去平原,去山乡,百般农活从头学。放牛羊,犁耕地,割稻子,捆麦秸。洒土肥,打农药,扬谷场,贴埂裂。长垄割小麦,腰酸背痛力用竭;凌晨拔早秧,惺忪陪伴拂晓月;半夜抢谷场,滑入粪坑丢失鞋;早春插稻秧,手脚未敢有停懈。酷暑难入睡,蚊叮虫咬拍不歇;寒冬扒河渠,手脚受冻似龟裂;烈日挑稻谷,肩头皮破疤又结;金秋忙收获,方知丰收喜和悦。县里回村庄,下午走到天黑夜;社里修公路,日挣五角算补贴;村校缺教师,推荐上课去教学;队里拉酒糟,来去百里岭翻越。春寒正料峭,水田铲埂风凛冽;夏夜抢打场,连轴披星兼戴月;秋天送公粮,邻村知青竟同列;冬来雪封山,遥望家乡想娘爹。露天放电影,周边赶场屡迎接,寒冬涉河水,赤脚兴奋胜过节。大旱抢水源,昼夜轮值守闸口,邻村虽气恼,未敢争端引斗械。


一九砍柴进过山,二九拉线涉过河,"三秋"忙得流过泪,"双抢"累得吐过血。茅草屋里,小床泥腿竹蔑;煤油灯前,书写思念一页。农忙活重,最盼连雨稍歇;赶集购物,当作城市逛街。生活贫瘠,常年咸菜空碟;自留地里,种些青菜紫茄。春汛上水,拷浜捕鱼捉蟹;鸡鸭饲养,自助伙食补贴。劳作一年,钱袋依然空瘪;春节探亲,还得爹娘汇接。乡亲淳朴,处处照顾助协,插队数载,深情永久凝结。村中丹桂飘香,未觉诗情欢悦;路边映山红艳,未觉画意佳绝。庄前青柿挂果,引来伙伴雀跃;圹里菱红茭白,唤醒迟纯味觉。也有偷过鸡,摸过狗,打过架,撒过野;也有挨过欺,遭过辱,受过害,遇过邪。有的亲分异地,客死异乡;有的故乡难回,关山难越。


《南飞的大雁》捎走几多思念?《知青之歌》消去几多笑靥?"大怪路子"带来几多乐趣,床榻卧谈熬过几多长夜……最怕夏秋打摆子,最恨循环遭肆虐。更那堪,时而卧伏冰窟窿,身寒刺骨;时而煎熬火焰山,心盼飘雪。


这个刚愈,那个又接;身软如棉,腿软如曲。反复折腾,犹遭万劫;苦不堪言,身心疲裂。知青的友情铭刻甘甜,五十年后仍常常咀嚼。纯真的乡情没齿难忘,五十年后仍念念不绝。那是一番苦寒经历,那是一段蹉跎岁月……





六九届,随着返城潮流,伴着政策兑现,终于回到沪上的弄堂大街。六九届,由于先天种种不足,致使后来频频受憋。生活多艰辛,人生多历炼,竞争存劣势,客观存差别。


或遭不屑,或被忽略,或遭辞退,或被弃却。返城做过工,解聘待过业,部分下过岗,少量练过摊。也曾去考证,也曾去上学;也曾下过海,也曾创过业。纵有奋起破逆境,毕竟少量个别。纵有坎坷终退休,而今不再纠结!





五十年经历悠悠去,五十年伴随六九届。国有磨难,尚能正确理解;家有不顺,坦然顾全拿捏。窗有美景,静看花开花谢;伴有孙辈,携搀逛园蹓街。持有社保,安度晚年岁月;时有出行,旅游胜过小歇。常有欢聚,不忘互侃当年;偶有返乡,重温阳关三叠。握有手机,好文好图存截;拥有健康,静赏夕阳如血。虽有遗憾,也能摈弃气嗟;纵有曲折,回首坦然一瞥。


五十年往事一桩桩,五十年故事一叠叠,唯有我们还记得一一奇葩的"六九届",特殊的"六九届”,五十岁的"六九届"!


“69届”他们未能从小学正常毕业,小学不再管辖他们,中学也没有及时接纳他们,结果“69”届被“一锅端”去上山下乡。






添加小编微信

分享更多朋友圈文章和评论

长按识别二维码图片



 大家都在看头条


俄罗斯兵变谈判内幕及俄将陷入全面危机

40年前的恶魔之夜:内蒙古红旗沟农场血案的背后故事

难得一见,清朝小学的语文课本,简直美得不得了!看看与我们小学课本的差别

江南美女俞飞鸿的“丈夫迷”:我有固定伴侣,他陪了我20年。

28岁健身教练娶50多岁上海富婆,获赠套房和保时捷,网友:我不想努力了!

1949年,一张汉奸被枪毙照片的故事。

四川大学“张薇事件”后续,被其霸凌的高中同学再发声:不怪学校!

人到中年,最大的心酸,就是突然读懂了刘姥姥。

古人过端午是怎样一种诗情画意?我们一起去瞧瞧……

压在老百姓身上“四座大山”不搬走,30年后出生人口将被美国超越。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穷不是吵,而是这几点!

涉“牵手门”男主角胡继勇的瓜,远比想象中的要更劲爆!

名家之笔:《陪女儿高考》莫言经典散文

晒一晒我爸我妈的结婚照

很火的国外权威老年痴呆测试、预警及预防

星期天开心一笑:36个幽默搞笑段子,有趣有料的冷笑话。

周末文摘:人生歪理,歪得很有道理。

好文章:最终治好疾病的,不是药,而是人们自己。

邓丽君:最后的爱人

两支总部在乌克兰的“俄罗斯自由军团”与“俄罗斯志愿军”是什么来头?

百个瞬间说百年:20世纪的上海100

猎奇:他才是史上殿堂级撩妹高手,死后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丁丁被保留在博物馆里。

苏杭的夏日味道,有点难忘。

民国那些逝去的风流

掌握开房的正确打开方式,让你们快速找回性爱新鲜感。

富人最无耻的事,是和穷人谈理想。(深度)

赚够了就跑?北大“批美斗士”陈平移居美国,女儿一出生就入美籍。

连旗袍都禁止的年代,你还怀念个锤子!

【纪实】老人存银行120万,儿子结婚想取出,银行:倒欠13万。

她在江南长大,写中国故事获诺贝尔奖,却因“辱华”被拒签,留下终生遗憾。

「国学文化」梁实秋:读书和不读书,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语音)

山东未婚女孩瞒着母亲,买精生下混血三胞胎,称:不需要男人。

好与人斗的张维迎摧毁了备受指责张维为的自信

勾起无锡人满满回忆的两版《无锡景》

杨月花:毛泽东不为人知的长女

两位江南才子钱锺书和徐志摩的交集

南浔豪门千金张荔英:从江南名媛到南洋“国宝”级艺术家

两天换8套衣服,韩国第一夫人访美上演“时装秀”,“芭比脸”惊艳西方。

四月再见,五月你好!

慈禧“真实照片”,被美国博物馆珍藏至今,这才是她真实的模样。

最新1-5线城市完整名单!看看你在几线城市

上海车展:继宝马冰淇淋事件后,又现宾利女销售不穿底裤走光大瓜!网友:最喜欢不穿内裤的女生

时尚圈又出幺蛾子了!是你不懂时尚,还是你不懂艺术?

采访走出红墙的她

它们的得寸进尺和贪得无厌,让中国失去了图们江的出海口。

《红楼梦》谁写的?曹家不认亲:查无此人

迷一样消失多年后,46岁依然未婚单身的欧阳夏丹,真相令人心酸。

决战开始?普京和泽连斯基双双“上前线”释放出何种信号?

为什么“砖家”一开口,老百姓就开骂?

蒋勋:没有诗歌,生命多么荒凉

往事 | 红色延安十大美女,她们最后嫁给了谁?

蒋勋《细说红楼梦》全八十回(完整版)

俄乌战争,让俄罗斯失去了三样东西!基辛格:但也得到三样东西

易中天:谁是中国改朝换代史的主演?

高颜值实用好物!小嗨锅:涮煮焖炖都能做

穷人为什么要自杀:穷一次,你就懂了!

影响人类深远的100大发明中,近现代国内外最具意义的50大发明,你知道几个?

《千里江山图》绝版感温变色杯,捧在手心里的千年艳遇!只此青绿,雅致千年。

湖南邵阳再现“唐山陈继志”,秃头男当街骚扰疯狂殴打女孩!(完整版视频)

世界最美的40个小镇,江南古镇占10个。

关于人性的15个真相,看完我恍然大悟。

宝岛私藏相册,告诉你湾湾长啥样?

婆媳关系是家庭结构的纵轴,是家庭关系的晴雨表。

60个有趣的冷知识带你看到更大的世界

乌克兰当年放弃核武器,如今自尝苦果,毛泽东早就看透了这一切。

洪都拉斯女总统的传奇人生

缅北的诈骗集团有多疯狂:花钱的速度远远超过骗钱的速度

错过挖野菜的好时机,也就错过这个春天。

社会现象文摘三则

26张可爱的春天小漫画,治愈你的小心脏。

蒋勋《细说红楼梦》全八十回(01-05)

人间四月天,窗景美如画,出门就是诗。

江南人春天最爱的腌笃鲜,鲜到掉眉毛!

只要苏东坡肯娶我

吴亦凡被判刑13年后,我不敢看他妈妈的朋友圈……

湖南妹子张也的故事:与初恋相爱8年未果,与同行相伴21年却不结婚。

哈佛大学教授: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一堆知识,而是学会一种思维。

拔刀相向:乌克兰与俄罗斯300年恩仇录

越南新晋世界小姐第一美女是怎么炼成的?

《诗经》里最美的春天,穿越千年款款而来。

你不知道南京的春天究竟有多美

何以满江红?

87版红楼梦:5大硬伤永成遗憾,尤其是被扭曲了的宝黛爱情。

江南最美的春天,都在这里了!

江南年夜饭的顶级菜单(附视频完整版)

揭秘十道流传百年杭帮菜背后的故事

上海“绿房子”里,主人与大太太、姨太太间爱恨情仇的故事。

美到让人不

敢方物的中国古建筑,怎能让它消逝?

太湖之畔八大凄美爱情故事,你知道几个?

真实的民国到底长啥样?老照片不会骗人。

上海人的小资,那是深入骨髓的。





  时光


活生  


壹玖叁伍

排版 / 喜喜

图片 / 网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