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浔豪门千金张荔英:从江南名媛到南洋“国宝”级艺术家

苏杭日记 2024-03-22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苏杭日记”
南洋,是张荔英生命的最后一站,也是她创作生涯的巅峰时期。她笔下的风物景致皆展现了女画家在新加坡生活中的平静满足、对小事物的欣悦之情,及安身立命的归属感。

民国名媛张荔英
她拥有众多标签:民国风云人物张静江的千金,前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的夫人,巴黎的波西米亚艺术家,中国第一代女性油画家,新加坡六大先驱画家之一…… 
张荔英(1906—1993)
但这些看似风光的背后,实则是她漂泊动荡的一生。她一生的故事,几乎就是20世纪华人的缩影。其绘画成就及传奇色彩,并不逊色于旅法画家潘玉良。只是在她的故乡中国,她的故事鲜为人知……




1906年,张荔英出生于浙江南浔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张静江不但学问渊博,也酷爱艺术,在商场更是长袖善舞。因他仗义疏财,不惜代价資助孫中山革命,深得孫中山的器重,并与之成为生死至交。其家族在清末民初,势力遍布政、商、文化各界,可谓权倾一时,富可敌国。母亲姚蕙,则是苏州城里的大家闺秀,能诗会画,有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底蕴和美学根基。 

張荔英父母(张静江与姚蕙)
张静江和夫人姚蕙有五个女儿,个个貌美如花,冰雪聪明,号称“五朵金花”。由于父亲张静江的贸易生意遍及欧美各国,所以张家姐妹从小便跟随父母游历世界。在这种优渥的环境下,姐妹们既接受传统礼教,又留学于异邦,沐欧风美雨,上承古典闺秀余绪之外,又别具西方之新姿。因而身上熏染出的那种自然爽朗的神气、潇洒大方的仪态都让彼时的上海人眼前一亮,并被奉为时尚与摩登的典范,成为沪上社交圈炙手可热的名门淑媛。据史料记载,上海滩大亨杜月笙的社交晚宴,名媛名单里就有张荔英姐妹。

“五朵金花”前排左起:芸英、芷英;后排左起:荔英、蕊英、茜英
五朵金花中,尤以四小姐张荔英最为出色,她的人生也最为传奇。
张荔英从小就立志要当画家,很早就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艺术天赋,为此父母特意请了俄国的私人教师在上海家中教她油画,自此与西方艺术结下不解之缘。
张荔英在完成高中教育后,于1926年进入美国纽约的艺术学生联盟正式学习艺术基础,继而远赴巴黎的克拉洛西美术专科学校与比娄学院接受私人美术训练。

张荔英《自画像》两幅1930年代初
1930年,年仅24岁的张荔英第一次参加了巴黎秋季沙龙,后来她的作品又多次入选独立沙龙及杜勒利沙龙,受到艺评家的高度赞赏,巴黎的第如迭坡美术馆还收藏了一幅张荔英的作品。

张荔英
在20世纪30年代,亚洲女性画家的作品能够登上巴黎雄奇瑰丽的美术殿堂,是极难能可贵的,这对年轻的张荔英而言,无疑是莫大的肯定与荣耀。此前,华人女画家中仅有方君璧获此殊荣。




正当张荔英的绘画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她的爱情也悄然而至。原本着为艺术献身、抱定独身主义的她,在巴黎邂逅了她的真命天子陈友仁(Eugene Chen),并执意要嫁给这位她心目中的"天下第一美男子"。


这一年,张荔英24岁,芳华正茂,是巴黎画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而陈友仁已55岁,原配妻子病逝4年,政治生涯的巅峰期已过,正过着艰难的流亡生活。但张荔英不以成败论英雄,她看重的是陈友仁高尚的志节与品格。


民国外交家陈友仁
陈友仁,也是民国传奇人物,曾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和外事顾问。祖籍广东兴梅,生于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早年在英国读书,辛亥革命后回国。在他担任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长期间,一举收复了武汉和九江英租界,这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石破天惊的大事情,也因此被誉为"铁腕外交家"。然而,他们的婚事,遭到张荔英父亲的极力反对。且不说双方年龄悬殊巨大,陈友仁还与张静江政见相悖,又长年流亡海外,居无定所,父亲大人自然是心疼自己的掌上明珠。但虎父无犬女,“民国奇人”张静江的女儿,注定也是一个奇女子。

清丽佳人张荔英


张荔英虽然遗传了江南女子的含蓄温婉,但在她娇弱的外表下,却包裹着一颗自由不羁的灵魂。她崇尚英雄,性格刚强,全无一般豪门闺秀的文弱之气,是个性鲜明的反传统的“侠女”。
出于对父亲恭敬,对自己坦诚,对爱情忠贞,張荔英鼓足勇气致函父亲,陈述她与陳君相晤,缘于孙夫人宋庆龄的引见。因彼此相知相爱,故而放弃了为艺术终身不嫁的诺言。信中她语气坚定地请求父亲同意他们的婚事。当时,陈友仁也有一信同时寄给张静江,表白他对张荔英的爱慕之情。

张荔英
据说张静江看完信后气不打一处来,但这世上哪有拗得过子女的父母呢! 

1930年,张荔英与陈友仁在巴黎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宋庆龄也以大媒身份赶到巴黎参加婚礼,当地很多报纸都作了报道。

伉俪情深(陈友仁与张荔英)
婚后,陈友仁仍被通缉,生活漂泊不定,但他们感情甚笃,婚姻不失幸福美满。新婚燕尔的巴黎,处处透着温馨浪漫,连空气里都泛着丝丝甜意。每当风和日丽的时候,他们会携手在塞纳河边漫步,并肩去卢浮宫观摩画展,或是一起参加法国的画家沙龙……


风雨同舟(陈友仁与张荔英)两幅
其实,陈友仁除了关心政治、爱好文学之外,对绘画也有相当的造诣,所以全力支持爱妻的美术事业。不仅陪她到郊外写生,亲力亲为帮她操办画展,并随时愿意为她摆姿势,成为张荔英绘画生涯中无可取代的肖像模特。

《陈友仁肖像》
抗战爆发后,陈友仁前往香港从事抗日活动。不料香港沦陷,他们夫妻双双被日军逮捕,并被转押送至上海软禁于家中。在漫长的幽居岁月里,张荔英始终与丈夫风雨同舟,不离不弃。期间,张荔英用自己手中的画笔,为丈夫画了很多肖像画,也以自画像的形式,记录下他们生命里的苦痛悲欢和风雅独自。

张荔英《自画像》1946年
抗战胜利前夕,陈友仁病逝于上海。那一年,张荔英38岁。之后,她又继续被软禁一年,直到二战结束才被释放。
《布列塔尼海岸》(1930)
此后,她以卖画为生,在上海、纽约、巴黎等旅居地都办过画展。作品中的签名始终是"CHEN"。她与陈友仁结婚后,就随了夫姓,英文名Georgette Chen是西方艺术圈所熟知的她的名字。其一生存世之画作,统统沿用了夫姓。即使她后来短暂改嫁也不愿改姓。如此深情,天地可鉴。





新中国成立前夕,张荔英离开中国大陆,随身携带一幅自己创作的《北平风景》,连同她的故国心影,只身漂泊到了南洋。

《北平风景》1946年
1954年,应新加坡南洋美術专科学校校长林学大之邀,张荔英任教于该校长达27年之久,教授素描与油画,润泽了新加坡无数的莘莘学子。
张荔英1935年日记
历经战乱、软禁、生离死别及种种风波以后,颠沛流离半生的张荔英深刻领悟到,没有什么比能在这平静的新加坡安身、靠绘画教学为生来得更叫人安心了。
《家庭画像》
在张荔英看来,新加坡长夏无冬,风光旖旎秀美,海岸风平浪静,最适合户外作画;而到户外采景,正是她最喜欢的作画方式。
《蔬菜和泥罐》(1940—1947)
于是,人们常见一个风姿绰约的女画家,开着她那辆粉红色小车,忍受着炽热阳光的煎熬,穿行于椰风海韵中,只为找寻一个可以入画的好景。在那个鲜少有女性开车的年代,这实在是都市的一道风景,更是一个艺术家忠诚的从艺态度。而张荔英的小红车,有时候也成了画面的一部分。

《木船与老屋》
南下之后的张荔英,以其现代艺术美学观及对油彩的娴熟掌握,为20世纪的新加坡艺坛注入了一股清新活力,并成为南洋画派的女先锋。她身兼艺术家和教师的身份,同时也是一位激励人心的人物。

位于圣多马径11号的南洋美专

当张荔英第一次踏足南洋美专,便对这座古朴的校园一见倾心。之后,张荔英在此执教直到退休。她每年带一个毕业班,每一个毕业班交到她手上,都会成为她所说的“我最偏爱的一个班”;年底骊歌响起,她又会亲手为毕业生写一篇离别感言。柔软的文字里,饱含了一名教师对即将离校学生的谆谆嘱盼,对学校的自豪和爱护;也有一名画家对艺术的解读,对潮流的诠释…… 
这样的“离别感言”,她一写便是20余载。除了每年带一个毕业班,她还长期兼任英文秘书,协助校方处理相关事务,屡次在关键时刻为学校立下汗马功劳。






时光知味,岁月沉馥。张荔英八十七载悠悠岁月,不仅桃李盈门,亦留下画作无数。她别样的人生,不仅塑造了她个人的禀赋,同时铸就了她独特的艺术风格,让她成为20世纪亚洲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   

张荔英为马来西亚首相东姑阿都拉曼绘肖像(1955-1956年) 


她一生所绘,包括人物画像、静物画与风景画。其作品拥有完美无暇的笔法、暗淡柔和的色彩,及一丝不茍的构图,以其精致和细腻而闻名。她的画风深受塞尚和梵高的影响,并糅合了后印象派与野兽派两家之长。但她并不盲从,而是以其独特的美术天赋,深刻体悟西方美术技法与审美精髓,西为中用,开创出清雅宜人、华而不艳的画风。


《舢舨翩翩》1950年代


张荔英作品一直深受各方人士的喜爱,被收藏于法国、美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据说马来西亚"国父"东姑阿都拉曼就收藏了她三幅画作。但她的大部份作品,都被新加坡政府视为文化瑰宝,典藏在国家美术馆内。还有一部分被拍卖,用所得资金设立了张荔英美术教育基金会,帮助那些家境贫寒的学生完成学业。当地美术界还认为,她是第一个把法国印象派绘画艺术引进亚洲之人。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尊敬。


《风中荷花》1970年


1982年,新加坡政府授予张荔英国家文化艺术奖章,以表彰这位富有献身精神的杰出画家及美术教育家,为新加坡绘画艺术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东海岸的商贩》(1960)


1985年,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属下的国家画廊,为张荔英举办了“新加坡先驱画家:张荔英1985年回顾展”。这是张荔英一生中规模最为盛大的展览,一口气展出女画家172幅作品,连纪念册也被索取一空。


张荔英


三年后,国家画廊还为张荔英做过一次口述历史访问。记录下她生命中的一个个重要片段,为后人研究张荔英提供了珍贵的文献依据。

  

《热带水果》 
南洋,是张荔英生命的最后一站,也是她创作生涯的巅峰时期。她笔下的风物景致皆展现了女画家在新加坡生活中的平静满足、对小事物的欣悦之情,及安身立命的归属感。 
《马来婚礼》(1962)
2013年,张荔英创作的《莲花颂》,在香港苏富比以916万港元落槌。这不仅是张荔英创作生涯中最为出色之作,还是至今拍卖史上最大尺幅的张荔英作品。

张荔英作品
该作品是女画家在自家花园,面对一池荷花,以一支性灵之笔,幻化出一幅和平恬静,充满禅意的不朽之作。画面中莲花摇曳的风姿,宛如交响曲的高低音符,充满着宁静、温暖的神采。而莲花乃佛家安静之物,圣洁之花,象征品格高洁,慈悲怜悯、蕴含般若之力量。

《莲花颂》,1962 年,长近1.5米
所谓,文如其人,画由心生,张荔英就是这样一位忠实于艺术、品格纯正、超逸脱俗、性格外柔内刚的传奇女子。 
张荔英
1993年,张荔英离别故国近半个世纪以后,在新加坡溘然长逝。
张荔英登上《良友画报》封面
为纪念这位“国宝”级的女画家,2015年,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携手亚洲新闻台拍摄了纪录片《张荔英的世界》,作为新加坡建国50周年的献礼片,并以此向这位杰出的艺术家致敬! 



添加小编微信

分享更多朋友圈文章和评论

 长按识别二维码图片


慈禧“真实照片”,被美国博物馆珍藏至今,这才是她真实的模样。

最新1-5线城市完整名单!看看你在几线城市

上海车展:继宝马冰淇淋事件后,又现宾利女销售不穿底裤走光大瓜!网友:最喜欢不穿内裤的女生

时尚圈又出幺蛾子了!是你不懂时尚,还是你不懂艺术?

采访走出红墙的她

它们的得寸进尺和贪得无厌,让中国失去了图们江的出海口。

《红楼梦》谁写的?曹家不认亲:查无此人

迷一样消失多年后,46岁依然未婚单身的欧阳夏丹,真相令人心酸。

决战开始?普京和泽连斯基双双“上前线”释放出何种信号?

为什么“砖家”一开口,老百姓就开骂?

蒋勋:没有诗歌,生命多么荒凉

往事 | 红色延安十大美女,她们最后嫁给了谁?

蒋勋《细说红楼梦》全八十回(完整版)
俄乌战争,让俄罗斯失去了三样东西!基辛格:但也得到三样东西
易中天:谁是中国改朝换代史的主演?
高颜值实用好物!小嗨锅:涮煮焖炖都能做
穷人为什么要自杀:穷一次,你就懂了!
影响人类深远的100大发明中,近现代国内外最具意义的50大发明,你知道几个?
《千里江山图》绝版感温变色杯,捧在手心里的千年艳遇!只此青绿,雅致千年。湖南邵阳再现“唐山陈继志”,秃头男当街骚扰疯狂殴打女孩!(完整版视频)
世界最美的40个小镇,江南古镇占10个。
关于人性的15个真相,看完我恍然大悟。
宝岛私藏相册,告诉你湾湾长啥样?婆媳关系是家庭结构的纵轴,是家庭关系的晴雨表。
60个有趣的冷知识带你看到更大的世界
乌克兰当年放弃核武器,如今自尝苦果,毛泽东早就看透了这一切。
洪都拉斯女总统的传奇人生
缅北的诈骗集团有多疯狂:花钱的速度远远超过骗钱的速度
错过挖野菜的好时机,也就错过这个春天。社会现象文摘三则
26张可爱的春天小漫画,治愈你的小心脏。
蒋勋《细说红楼梦》全八十回(01-05)
人间四月天,窗景美如画,出门就是诗。
江南人春天最爱的腌笃鲜,鲜到掉眉毛!
只要苏东坡肯娶我
吴亦凡被判刑13年后,我不敢看他妈妈的朋友圈……湖南妹子张也的故事:与初恋相爱8年未果,与同行相伴21年却不结婚。
哈佛大学教授: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一堆知识,而是学会一种思维。
拔刀相向:乌克兰与俄罗斯300年恩仇录
越南新晋世界小姐第一美女是怎么炼成的?
《诗经》里最美的春天,穿越千年款款而来。你不知道南京的春天究竟有多美
何以满江红?
87版红楼梦:5大硬伤永成遗憾,尤其是被扭曲了的宝黛爱情。
江南最美的春天,都在这里了!
江南年夜饭的顶级菜单(附视频完整版)
揭秘十道流传百年杭帮菜背后的故事
上海“绿房子”里,主人与大太太、姨太太间爱恨情仇的故事。
美到让人不敢方物的中国古建筑,怎能让它消逝?
太湖之畔八大凄美爱情故事,你知道几个?
真实的民国到底长啥样?老照片不会骗人。
上海人的小资,那是深入骨髓的。




    微信号:suhang-style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