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企业月报|百强累计销售同比增9.7%,民企投资弱复苏 (2023年4月)

克而瑞研究中心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4-01-04
内容提要

• 合约销售:百强房企4月业绩同比增长31.6%

• 企业拿地:国央企依旧强势,民企投资弱复苏

• 企业融资:规模环比减少,3月小幅回暖后又出现收缩

• 营销策略:现房营销持续,五一营销不及去年热情

• 组织动态:中国金茂迎来管理层大调整

• 战略动态:华润武汉落子第2个万象城,中原建业签约21个项目



◎  文 / 克而瑞研究中心


01
合约销售

百强房企4月业绩同比增长31.6%

核心观点»»

1、20234月,TOP100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5665.4亿元,单月业绩环比降低14.4%;同比增长31.6%,同比去年保持增长且增幅较上月有所提升。累计业绩增幅自一季度转正之后,也进一步提升至9.7%。整体来看,虽然2023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止跌回升,但目前行业信心尚未完全修复、市场整体购买力仍处在历史相对低位。对于企业而言,年内仍需积极推盘、提升营销及优惠力度以促进成交去化。

2、从销售门槛值的变化来看,2023年1-4月TOP10房企的销售操盘金额门槛同比显著增长38.7%至606.5亿元,TOP20门槛增长14.9%至259亿元;而TOP30房企的门槛则同比明显降低11.9%至145.1亿元。TOP100房企的销售操盘金额门槛也较去年同期微降至35.4亿元。目前的行业形势下,央国企及部分优质民企发展韧性较强、中小房企竞争力不足,2023年房企格局将继续分化。

3、具体从企业表现来看,2023年4月招商蛇口、滨江集团、中国铁建等企业实现单月业绩环比增长,4月业绩环比增长的企业在百强房企中占比合计近3成;同时有近6成百强房企单月业绩同比增长。分梯队来看,TOP10梯队房企单月业绩同比增长的企业数量占比最高。其中,华润置地、招商蛇口、绿城中国、建发房产等房企4月的单月业绩同比增幅均超过100%。此外,滨江集团、中国铁建、保利置业、国贸地产等企业4月的业绩表现也相对突出。


02
企业拿地

国央企依旧强势,民企投资弱复苏


核心观点»»

1、4月,虽然部分核心城市出让地块的质量不及上一批次,但市场热度依然得以延续。由于规模化国央企拿地较多,争抢激烈,带动30家监测房企4月拿地金额、面积环比大幅回升。其中监测房企4月拿地金额1171亿元,拿地面积达639万平方米,环比分别上涨160%和113%。从前四月整体拿地情况来看,30家监测房企中11家2023年仍未有土地入账,主要集中在出险房企。

2、4月份从拿地企业来看呈现两个特征:

第一,民企投资的积极性在复苏。一方面是此前拿地积极的民企如龙湖、滨江、伟星等持续在深耕城市拿地。龙湖在上海、杭州、长沙以41亿拿下三块地,滨江则继续深耕杭州,伟星继2月份杭州拿地后,再次竞得萧山区一宗地,且在合肥土拍中,报名多达7幅地,并在竞品质中竞得高新区地块。另一方面,本土民企紧抓“捡漏”机遇,参与到摇号中,坤和、天阳等多家民企在大本营均有所斩获。值得注意的是,碧桂园时隔9个月首次在集中供地拿地,通过摇号竞得滨江浦沿地块,总价28.3亿元,也是本月杭州土拍最高地块。

第二,尽管土拍火热,但主力仍是规模化央国企等老面孔。在上海、成都的土拍中,央国企拿地幅数占比达到84%和60%。且从参拍来看,销售TOP10央国企房企基本均报名了核心城市优质地块。4月单月拿地中,华润、万科、建发、中国铁建拿地金额(全口径)超过100亿,华润在广州、上海、长沙共计拿地6幅,金额达到234亿元,保利、招商、金地拿地同样超过50亿。

3、僧多粥少土拍竞争加剧,央国企投资周期或拉长。前土地市场呈现四个特征,第一,城市、区域分化加剧,即便是集中供地城市热度同样差异显著;第二,优质地块参拍靠“抢”和“运气”,整体竞争十分激烈;第三,城市选择高度集中,鲜有三四线城市受到企业的“青睐”;第四,尽管土拍火热,但拿地主力仍是规模化央企、品质地方国企和优质民企组成的“老面孔”,“新鲜血液”并不多,大部分房企仍然面临资金压力。

因此我们认为,在优质地块僧多粥少情况下,土地市场竞争仍将加剧。以摇号或竞品质为主的土拍方式,会影响房企的投资策略,同时也给中小房企带来机遇。一方面,需要在核心城市补仓的央国企投资周期或将被拉长,而民企整体仍呈现弱复苏的态势,深耕当地的本土民企则有“捡漏”机会。另一方面,随着竞争提升,房企投资策略也会从仅关注核心区域、核心地块延展向城市外围区域,带动整体市场热度提升。

综合而言,当前土地市场热度延续性显著好于新房市场,虽然整体呈现点状回暖、城市分化的格局,但土地的火热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场信心,加块了投资-销售的传导效应。预计接下来一二线土拍热度仍会惯性延续,优质地块依旧是房企补仓拿地的竞争点。



03
企业融资

规模环比减少,3月小幅回暖后又出现收缩



核心观点»»

1、融资总量:2023年4月80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量为522.11亿元,环比减少30%,同比减少25%。3月房企融资小幅回暖之后,4月的融资规模又出现了同环比全面收缩。在融资结构方面本月房企境内债权融资499.07亿元,环比减少31.4%,同比减少6.5%;境外债权融资30.65亿元,环比增加45.3%,同比增加17.9%;资产证券化融资为42.4亿元,环比增加21.1%,同比减少77.7%

2、融资成本:2023年1-4月80家典型房企新增债券类融资成本3.79%,较2022年全年下降0.44个百分点,其中境外债券融资成本8.92%,较2022年全年上升1.87个百分点,境内债券融资成本3.52%,较2022年全年降低0.02个百分点。单月来看,4月房企融资成本为3.44%,环比下降0.28pct,同比提高0.09pct,本月没有房企境外发债,而由于本月境内发债的企业仍然主要是厦门国贸、金融街、首开股份、华侨城等国企央企,因此境内融资成本3.44%,环比下降0.28pct,仍然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3、企业表现:本月融资总量最大的企业是中国金茂,其融资总量为60.01亿元,主要是因为企业在本月发行了一笔25亿元的中期票据和一笔35.01亿元的CMBS。从企业梯队来看,2023年1-4月TOP10房企的平均融资额为25.64亿元,是所有梯队中最多的,同时TOP51+的房企融资规模同比增加了31.65%,增加幅度最大。从融资成本来看,TOP10梯队的房企融资成本仍然最低,为2.8%,较2022年全年下降0.33pct,比融资成本最高的TOP11-30的房企低1.35pct;不过TOP51+房企的融资成本较2022年全年下降1.59pct,降幅最大。

04
营销策略

现房营销持续
五一营销不及去年热情


核心观点»»

1、行业信心有待修复,营销折扣小幅放松。CRIC监测,2023年4月,重点30城成交环比回落,同比持增。一线成交韧性较强,二三线城市整体成交回调幅度大于一线,环比降幅达30%。从CRIC调研情况看,碧桂园、万科、华润等头部房企均在不同区域推出营销活动,折扣力度与上月有所放宽,但整体保持在95折及以上,少数现房、限时特价房折扣达到76折。

2、本月上半月以“春季置业”等主题造节营销,下半月以“五一”为节日营销主题。从CRIC监测情况看,从活动范围上看,区域营销成为节日、造节营销的主流,以“五一”营销为例,除了龙湖的“五一超级购”外,其余头部房企鲜有集团营销,去年连续3届的碧桂园“55购房节”今年仅在部分地区展开区域营销。从折扣力度上看,4月折扣优惠不及去年同期,去年同期华润、招商特价房最低可达到7折以下,今年加大折扣基本在8折左右。同时,现房热度仍在持续,4月中国金茂、龙光集团、时代中国等多家房企,着力促进现房去化。

3、五一营销积极性整体较去年回落,现房营销或成为常规营销主题。展望后市,短期来看,房企营销不会有较大变动,从CRIC监测的五一营销请款看,小范围的精准营销是更多房企选择的营销方式;长期来看,在投资缩表的背景下,持续升高的现房库存占比是多数房企需要解决的流动性问题,针对现房的营销活动有可能变成房企常规营销内容。


05
组织动态

中国金茂迎来管理层大调整


核心观点»»

4月,百强房企人事变动依然活跃。其中,中国金茂迎来管理层的大调整。具体为,中国中化董事长李凡荣卸任中国金茂董事长;中国金茂总裁李从瑞将升任董事长;华东区域总裁陶天海将升任中国金茂总裁;原财务副总监乔晓洁,接替江南,出任金茂的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

在市场看来,中国金茂此次人事调整是为了优化企业的管理架构,提升管理能力。事实上,今年初金茂就曾进行组织架构优化和人事调整,变动集中在西南和华东区域,包括城市公司合并、城市总调任等;回溯更早的2022年,中国金茂将40个城市公司撤并为26个,各区域平台人数,降到平均48人。

从此前城市公司撤并到本次管理层变阵,金茂核心目标始终是最大程度挖掘相关人员的潜能,优化架构。面对新周期,金茂选择了用业绩说话的优秀人才,来推动公司进一步发展。据了解,李从瑞与陶天海在体系内工作超过20年,业绩领先、实战经验丰富,都是陪伴中国金茂一路成长的老将。

经历了2022年的苦日子,房企正在反思和改变经营策略。2023年以来“精细化管理,聚焦成本控制”成为共识,不少规模企业开始“刀刃向内,向管理要效益”,也牵动了组织架构和人员的调整。


06
战略动态

华润武汉落子第2个万象城
中原建业签约21个项目


核心观点»»

1、本月房企多元化主要集中在商业运营、物管方面,在代建和战略合作等领域也有所涉及。商业运营赛道较为火热,各大房企本月积极推进商业合作签约,碧桂园文商旅集团4月签约了4个项目,分别是佛山南海春风里广场项目、宜春丰城良辰悦购中心项目、浙江丽水松阳瓦窑头文商旅综合体项目、青岛殷家河商业综合体项目,华润置地在武汉落子第二座万象城,招商在佛山落子首个花园里轻资产输出项目。物管领域中碧桂园服务联合体1.33亿元中标佛山北滘物业项目,招商积余中标佛山、攀枝花多个公建项目,万物梁行签约安徽长飞先进半导体,首次进驻芜湖。此外,代建领域,世茂集团中标大家健投养老项目,远洋中标慈溪杭湾金融港安置房政府代建项目。

2、武汉长江中心商业更名武昌万象城。4月23日,武汉长江中心商业近日正式命名为武汉武昌万象城,是万象城系列在武汉的第二个商业项目,也是华润万象生活商业华中大区的第18个购物中心。2023年3月29日,华润收购华夏幸福4家公司的百亿资产包,武汉长江中心项目就是其中一个项目。按照此前规划来看,项目涵盖400米写字楼超塔、总部滨江写字楼、约25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和高端住宅等。目前华润万象生活商业华中大区跨越四省八市,形成了覆盖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的华中战略城市群,未来将形成“多城多汇”的商业新局面。

3、中原建业集中签约21个项目。4月11日,中原建业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于2023年4月9日,公司在河南郑州成功举行了第二次集中签约仪式,共计集中签约达21个项目,预计总合约建筑面积195.15万平方米。框架协议项目15个,其中,政府代建项目11个,预计总合约建筑面积105.59万平方米;河南省外项目3个,预计总合约建筑面积15.06万平方米。其余6个项目为正式代建协议项目,其中政府代建项目2个,预计总合约建筑面积16.03万平方米;河南省外项目4个,预计总合约建筑面积46.87万平方米。中原建业表示,此次集中签约仪式能够加深集团与合作伙伴的关系,促进代建业务发展战略的进一步落实。



排版 | 鸟姐



更多克而瑞月报

市场

月报

逢春节首月新房平淡二手略好,土地成交低位维持(2023年1月)

2月成交同环比涨超4成,3月局部小阳春可期(2023年2月)

3月楼市供应激增成交热度稳,地市提质缩量温度升(2023年3月)

4月楼市供求双降三成,沪杭集中土拍升温(2023年4月)



并购月报

融创36亿出售冰雪城,山东国资入主奥园220亿旧改(2023年1月)

恒大、中南、旭辉纾困迎来救兵,保利打包挂牌12个碧桂园项目(2023年2月)

世茂拟出售香港两家酒店,金茂32.4亿收购综合体(2023年3月)

世茂27亿处置伦敦写字楼,深圳国资联手长城盘活佳兆业资产(2023年4月)



土地月报

成交规模降至历史低位,溢价、流拍指标双双回升(2023年1月)

成交规模延续低位,京、苏、杭土拍回暖带动溢价率回升(2023年2月)

成交规模降至历史低位,溢价率维持在相对高位(2023年3月)

成交规模延续历史低位,沪、杭集中土拍高热“接棒”(2023年4月)



企业月报

百强销售仍低迷,拿地投资“静止”(2023年1月)

百强销售同环比增长,民企投资弱复苏 (2023年2月)

百强累计销售同比转正,核心城市城投托底减少 (2023年3月)



资本月报

融资环境有所改善,房企配股较为积极 (2023年1月)

不动产私募基金重启,万科等房企积极配股 (2023年2月)

公募REITs适用领域拓展至商业地产,嘉创地产完成上市(2023年3月)

本文版权归克而瑞研究中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以上代表克而瑞研究中心团队观点,仅供参考

转载注明出处:克而瑞地产研究(cricyjzx)  多谢配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