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3“荆楚好老师”候选人名单公示!

极目新闻 2024-03-13


荆楚好老师,大美引路人

即日起至8月26日,由湖北省教育厅支持,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湖北省教育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23“寻访荆楚好老师”推选活动开始了。请进入“极目新闻”官方微信公众号,为你喜爱的好老师点赞



扫描识别下方二维码
进入寻访荆楚好老师

推选活动主页!



“寻访荆楚好老师”推选活动


好老师如群星闪耀,照亮学子人生之路。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好老师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教过我的老师很多,至今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他们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


2023年,湖北省教育厅在全省教育系统启动“荆楚好老师群星计划”,各地各校联动“师生家校社”,开展“寻访荆楚好老师”系列活动,营造“学习荆楚好老师”热烈氛围,形成“争做荆楚好老师”良好态势,激发产生好老师不断涌现的群星效应,为引领学生成长成才作出更多更新贡献。


这是湖北省自2017年以来,连续第七年开展“寻访荆楚好老师”系列活动。


今年,在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广泛动员推选、社会推荐、个人自荐和媒体寻访的基础上,活动组委会请专家对参评的637名老师的事迹材料进行了初评,确定了100名(组)荆楚好老师候选人(排名不分先后)。


为进一步展示新时代人民教师教书育人事迹风采,激励广大教师以实际行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大先生”,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现将100名(组)荆楚好老师候选人事迹面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点赞。


公示期间,欢迎广大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了解学习候选人事迹,并进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议和监督。如对候选人有异议,或对“寻访荆楚好老师”活动有意见、建议,欢迎向组委会反映(电子邮箱:hbhaolaoshi@163.com)。


今年教师节前夕
组委会将推选出
50名(组)“荆楚好老师”
由主办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奖杯

并给予每人(组)1万元奖励





01点赞时间


即日起至8月26日17:00


02点赞方式


进入“极目新闻”官方微信公众号


点击底部菜单栏“好老师”


或私信回复关键字“好老师”


即可进入专题页面

为您喜爱的好老师点赞


03点赞规则


每个用户每天对同一候选人可点赞1次,每天最多可为10位候选人点赞(点击图片可查看候选人事迹)。


点赞形式旨在扩大宣传,候选人点赞数为推选活动参考依据之一。


本次推选活动坚持群众自愿参与原则,如存在违规刷票等操作,一经核实,将取消活动参与资格。





基础教育组(含中职)(排名不分先后)



A01李晶

荆门市沙洋县拾回桥镇小学



吉林姑娘扎根湖北十四载带动妹妹和丈夫都做乡村教师


以自己的青春托起孩子们的梦想,38岁的吉林姑娘李晶,扎根湖北乡村小学已14年。作为荆门市沙洋县拾回桥镇老山小学的一名英语老师,她不断调整教学方法,给学习较慢的学生单独“开小灶”,帮助学生取得进步。十余年来,李晶走访每一户学生家庭,自费为贫困孩子买生活物资,充当心理老师,为内向、自卑的孩子解开心结。李晶的妹妹和丈夫,也受到她的影响,千里迢迢来到沙洋县成为乡村教师,一家人都坚定选择支持乡村教育事业。如今,老山小学已和拾回桥镇学校合并,成为校长的李晶也在继续忙碌着。




A02吴月伟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年年获评“学生最喜爱的老师”

学生无需校外集训也能升名校


40岁的吴月伟热爱美术、深耕美育。他坚持为全校高中生上好鉴赏课,年年获评学校“学生最喜爱的老师”;他带领团队承担美术班专业课教学,使学生无需到校外集训也能升入名校,帮家长省了不少开销。他的专业有水平,曾获“湖北好课堂”展评活动一等奖第一名、武汉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第一名等奖项;他的教育有温度,始终把呵护学生的兴趣放在第一位,反对模式化教学、“速成”教学;他的育人有成效,学生纷纷树立远大理想:想做一名好老师、想做中国最好的动画、想让中国的工业设计上一个台阶……






A03朱相兵

神农架林区九湖中心学校东溪小学


扎根最偏远村小39年
做到所有学生“一口清”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群山之中,有一所神农架林区九湖中心学校东溪小学。这里距离林区城中心约150公里,开车则需要五小时。这所“神农架最偏远的乡村小学”承载了朱相兵老师39年的坚守。39年前,他独自站上讲台,他说“走一步,看一步”。初登讲台,他要走一小时山路去学校教书。39年来,他走访过每一位学生的家庭,做到所有学生“一口清”。他关心关爱每名学生,帮助家庭困难学生申请爱心帮扶。他将两三百个孩子送出大山,也有学生走上三尺讲台。虽有多次调动机会,56岁的他早就“不忍心,不走了”。




A04程俊

潜江市王场镇小学



临危受命拓荒乡村足球

带学生“踢”进全国大赛


临危受命,他“半路出家”学足球,却带学生多次包揽潜江市校园足球联赛小学组的男女子冠军,让学生踢进全国足球夏令营总营。潜江市王场镇小学36岁的体育老师程俊,为向学生系统传授足球知识,自己边学边练,每天拿着“战术板”和队员们切磋战法,既当指挥员,也当战斗员。在他的努力下,原本普通的王场镇小学变身足球特色校。足球也成为他的育人“法宝”。乡村留守儿童多,程俊以足球为媒介,给予乡村留守儿童更多关注,引导他们文体全面发展。

A05王诗敏

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小学



她是“特等奖第一名”擅以“诗心”润“童心”


35岁的王诗敏是学校公认的最“燃”语文老师。她爱诗,每天和孩子们一起读诗,以“诗心”宽慰单亲孩子、激励内敛的孩子,更以诗人的敏感去发掘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她是特具智慧的班主任,从情感培育、习惯培养、时光漫度三个维度做好儿童幸福成长的设计师,全国首创设计“21天情感体验表”促进学生好习惯养成,2022年获全省第二届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特等奖第一名。她说,生活除了眼前的作业,还有诗和远方,她要为孩子们制造更多的幸福场景,注入能够赋予他们一生的幸福力和治愈力。


A06教师成长共同体

黄石市阳新县


130多名优秀教师聚在一起

家访十个乡镇资助百名学子


来自黄石市阳新县40多所学校的130多名优秀教师相聚一起,扎根山乡,共同践行爱的教育。他们当中有全国模范教师柯文平,有获得全国希望工程烛光奖的蒋丽老师,还有一批优秀的特级教师,也有许许多多扎根山乡的年轻老师。四年来,他们家访的脚步遍及10个乡镇,不断聚焦有特殊困难的孩子,累计资助百余名孩子30多万元,他们更坚持每天打卡记录教育教学生活心得。四年来,团队老师的打卡日记有10万多篇。他们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比用钱更重要的是用心。老师们用心地发现教育细节、用心地发现教育问题,用心地发现教育契机。


A07徐建峰

武汉市第四初级中学


常带学生户外“玩”物理
储备了20000GB课程素材

45岁的徐建峰,教了近20年初中物理。长年累月的教学工作并不会让他的物理课堂落入窠臼,反倒是常教常新。徐建峰经常利用中午时间,带着学生在操场上进行各种趣味实验,脚踩平衡车抛球、急刹小推车、攀爬国旗杆……他设计了10余种户外实验项目,同学们大呼过瘾的同时,原本枯燥的物理符号和概念也被牢记于心。生活中,徐老师随时随地拍摄蕴藏着物理现象的视频,他收集的教学素材存满了4个硬盘,总共20000GB。他不仅传授知识,更把学科素养注入学生的成长,让孩子们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




A08马治文

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


退休之年两次倾情援疆培养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2018年,湖北省开始实施教育组团式万人援疆计划,确定襄阳五中与新疆精河县高级中学结为帮扶对子,并挂牌成立襄阳五中精河分校。时任襄阳五中办公室主任的马治文,带队到精河分校开展教育援疆工作,他不光上好每堂地理课,更引入襄阳五中管理理念,学校的教风、学风、校风明显改善,教学质量一年一个台阶。马治文先后被评为优秀援疆干部人才、州“优秀教育工作者”、精河县“优秀援疆教师”“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6月,马治文三年援疆期满,当时他已经57岁,是回去与家人团聚,还是再为精河县的教育事业奉献三年时光,面对挽留,他毅然选择了留下。


A09周延清

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


当“慢娃儿”就业引路人帮特殊孩子创办包子铺
“孩子们学会这门技术以后,跟外面的竞争要小一点,就业机会就会更多一些。”作为数学老师的周延清,从零起步自学面点技术,只为教残障学生谋生技能;他带领学生开的包子铺,在社会各界帮助下,一步步发展、转型、壮大,目前员工从3人增加到10余人,人均工资达4000多元,最高工资达7000元。未来,46岁的他计划免费扶持更多残疾人家庭,带动更多特殊教育学校从教学向就业“最后一公里”迈进。


A10

吴小芳

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



















少有的女性奥赛金牌教练

也带非竞赛学生玩转生物


44岁的吴小芳是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一名党员教师,也是该校奥林匹克竞赛的拓荒者。吴小芳不仅是武汉少有的女性奥赛金牌教练,将多名学生送入清华北大等名校;她更是一名科学精神的播种者,始终坚守教学一线,也带非竞赛学生“玩”生物、学科学。她的学生在课上可以“打扑克”、酿米酒、看电影,在课外可以跟着她一起玩蚯蚓、捉蜗牛、做实验、做标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为此,吴小芳几乎牺牲了自己所有的休息时间,常年保持着“非常6+1”的工作状态。但她无怨无悔地表示,希望为国家培养出能担当大任的科学家。




A11

田丽琴


恩施州民族幼儿园


“最美妈妈”主动进山支教
让农村娃读上“城里幼儿园”

恩施市白杨坪镇麂子渡村是恩施州民族幼儿园教师田丽琴支教的地方。40岁的她从教14年,此前一直在恩施州民族幼儿园工作。2022年,她主动申请前往麂子渡村小学及附属幼儿园任教,让这所停办多年的幼儿园焕发出新生机,32名幼儿在家门口读起了“城里”的幼儿园,享受到了优质的学前教育。在麂子渡村,她挨家挨户去家访,与家长沟通幼儿教育问题。她关心特殊学生,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田田妈妈”。她还结合乡村实际,因地制宜,在幼儿园生成特色园本课程,支持幼儿自主游戏。她设计游戏案例,获省级特等奖。


A12

梅晓

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



课外作业不超过半小时“轻松梅”教学生快乐学英语
今年50岁的梅晓,是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的英语教学名师。她把英语课讲得引人入胜,从不多占学生一节课,布置课外作业从不超过半小时,被学生称为“轻松梅”。从教29年来,梅晓始终践行“减负增效”的教学理念,常常只给学生布置练习册的一面,甚至只是其中的几道题目。如果当天所有科目的作业量超过了两个小时,学生可不用做当天的英语作业。她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好英语,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地道英语是有多种途径的,学习英语也可以很轻松。她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爱好,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




A13

周玲

荆州市石首市实验小学



学生眼中的“百科全书”在小学开起科学研究院
在学生们的眼中,周玲是一本“百科全书”。今年39岁的她,担任了10年科学课教师。她每次课前总会自己先做实验,还经常性对实验器材进行改造。她在校园里打造科技长廊,带学生体验科学实验设备,展示科普作品,为学生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她在学校设立科学研究院,培养一批校园科技达人。她开辟生态养殖园,让学生学会观察,接触自然,释放天性。她带领的科学教学团队成为学校科创工作的核心团队,学校被评为了“湖北省科普教育学校”“‘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优秀单位。


A14

包自明




黄冈市红安县杏花乡两道桥中学


他多次放弃进城机会

山区缺什么老师都能顶上


今年55岁的包自明从教37年,一直扎根在偏远山区的中学并且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他先后在杏花乡多所山区学校工作过,多次放弃可以进城的机会,学校缺什么学科教师,教数学的他都是第一个顶上。他与学生同吃同睡,白天的课堂里有他时刻陪伴的身影,晚上的学生宿舍里也是他战斗的阵地。他不放弃每名学生,鼓励学生“你是正在酝酿的花朵,你的花期比一般人要长,但花朵会很灿烂。”历届校长评价他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有事带头做,有困难带头上。他先后多次被红安县、杏花乡人民政府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



A15

徐辉


武汉市工业科技学校


为诗谱曲打造百变课堂匠心育人传承工匠精神
把诗词谱成曲,把作文编成集,还为学生配肖像……今年41岁的武汉市工业科技学校语文教师徐辉,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融入音乐美术特长,潜心打造生动的语文课堂,上课幽默风趣。他以一颗匠心育人,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工匠经典,鼓励学生积极钻研先进技术,身体力行传承工匠精神,持续提升自身职业教育文化素养。在武汉市第二十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暨第十七届教师五项技能竞赛中,他从全市3万多名中青年参赛教师中脱颖而出,夺得特等奖(中职组状元)。他先后获得“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武汉市学科带头人”等荣誉。


A16

徐宁



咸宁市通城县隽水初级中学


42年用心教好一门课
趣味实验让学生爱上化学

“我把教学看成生活的一部分,不断想着它、念着它、琢磨它、感悟它、享受它。”通城县隽水初级中学徐宁老师今年已59岁,却仍像42年前初登讲台时一样保有激情。他总是潜心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学法,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反复打磨。他的课极富感染力,让学生感受化学的“科学美”。他不仅改进创新课本的实验,还开发了许多新的趣味实验,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他先后获得“湖北省劳动模范”“省优秀教师”“省教改先进个人”等7项省级荣誉称号,数十次在各级教学比赛中取得佳绩,辅导学生在国家级竞赛中获奖70余项。

A17

刘艳俊

武汉市七一华源中学


来自未来的“魔法老师”坚持每日30分钟“午间分享”
1989年,数学教师刘艳俊踏入学校工作的第一天,就开启了30分钟“午间分享”。不论工作多么繁忙,她每天坚持与孩子们共品书香。每届新生入校后,刘艳俊就会发动学生参与“我的课堂我做主”的自主授课活动,数学教学材料是刘艳俊准备,但授课形式和方法,由学生们自己定。从教34年,每一届新生见面会后,她都会给学生写一封信:“我来自未来,我从3年、6年、9年以后来,我可以看到你们的未来,你们会越来越好!”这封信一直鼓励着学生们,学生们说她是“来自未来的魔法老师”。



A18

王朝霞

十堰市房县白鹤镇石堰河初级中学




10年家访千名留守儿童
“王妈妈”帮孩子走出大山


在过去十年,十堰市房县白鹤镇石堰河初级中学英语教师王朝霞走进了超过1000名留守儿童家庭,成了孩子们心中的“王妈妈”。今年46岁的王朝霞已从教27年,因为自己是从山里走出来的,她深知教育改变命运的分量。每年她被安排带毕业班,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家访,经常一家要访五六次。2022年,“王朝霞名师工作室”诞生,这是房县首个乡镇学校的名师工作室。工作室大兴“趣、实、效”之教风,形成了“问题引领、学生探究、梯度训练、思想渗透”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困难,找王姐”成了很多年轻教师的口头禅。




A19

梁倩茜

武汉市楚才中学


“学生和家长必须会互夸”

她把全班团结成一个家


在楚才中学奇迹7班上,所有学生和家长必须学会互夸,这是该班班主任梁倩茜独特的“育人法宝”。今年39岁的梁倩茜是一名英语老师,在她身上仿佛有种神奇魔力,能把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安排父母“夸夸会”,让家长在活动里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学会肯定他人;让学生给父母颁奖,了解家长的付出;暑假家访送锦囊,为亲子矛盾“降火气”;开特色班会,让青春期学生摆脱外貌焦虑困扰……既体谅学生,更共情家长,她像班级“大家长”,是学生和家长沟通桥梁,让学生悦己达人,奇迹变成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A20

余歆彦

宜昌市伍家岗区实验小学




独创数学特色作业

精心筹办“作业超市”


理财小能手、思维导图、数学阅读书签、数学小讲师、四格漫画、数学艺术手工作品……2018年以来,宜昌市伍家岗区实验小学数学老师余歆彦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精心筹办数学“作业超市”,并从假期作业拓展至课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持久兴趣,在校园内掀起“作业革命”浪潮。49岁的她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玩数学、学数学、用数学,为他们打开从知识世界到意义世界的大门,她带过的不少学生选择数学专业作为人生目标。




A21

“心灯”教师团队

武汉市盲童学校




一个人带动一群好老师
用艺术点亮盲童的心灯

在武汉市盲童学校,由“全国最美教师”张龙引领的“心灯”教师团队,用艺术、知识和关爱帮助折翼天使点亮心灯。张龙在2013年创立“六点天使”艺术团,十年来不断有盲校老师和社会志愿者老师加入,已发展成18个艺术社团、2个体育社团,孩子们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还在琴台音乐厅举行了专场音乐会。团队近年来积极探索“艺术治疗”,采用舞蹈、音乐、美术、戏剧、诗歌、游戏等形式提升盲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近五年团队持续面向盲童开展艺术治疗,完成约160万字的课程记录,团队研究项目成为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A22

汪汝华

荆州市公安县梅园初级中学


善于琢磨学生的闪光点“跑男老师”带头向前
今年47岁的汪汝华是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梅园初级中学数学教师兼班主任,他从教30年来坚持晨跑,被学生亲切地称为“跑男老师”。他从来不占学生的体育课,鼓励学生积极运动,在操场上踢足球,在篮球场挥洒汗水。汪汝华将跑步“心法”延伸到教学上,同一道题目,和学生讨论多种解法,启迪学生思维。他讲的数学课风趣幽默,学生们学起来常常感到很快乐。汪汝华坚持每周在正常备课要求基础上多做十道题,思考一道题的多种解法,找到最合适的方法分享给学生。为了让学生跟着他跑,他让学生轮流当班干,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有潜能。


A23

乐和顺

随州市曾都区第一中学




课堂从不讲满45分钟

33年高中班主任爱“留白”


今年53岁的数学教师乐和顺已扎根高中教育33年,同事们介绍,乐老师是一位擅长“留白”的老师。他认为,高效课堂并不意味着老师非要讲满45分钟,考验教师的智慧就在于如何“留白”,让学生及时思考、消化和反馈。因此,乐老师总是绞尽脑汁想办法让学生参与进来。乐老师很会与孩子们平等相处,观察他们的生活起居、习惯爱好、心理变化,从朋友的角度引导,他说,做不了学生的朋友,就走不进他们的心里。学做教师,最高境界是做人师。他提出“三观正,做事成”的班级口号,激励无数学子进取人生。




A24

雷云桃








仙桃市沔城回民中学


总是到得最早走得最迟

讲课深入浅出幽默风趣


今年52岁的雷云桃,是仙桃市沔城回民中学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从教32年来,她当了28年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总是到得最早、走得最迟。她处处以身作则,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时,她挑最脏最累的活先动手;叮嘱学生遵守纪律时,她提前进班从不误课;看到地面上有废弃物,她会默默捡起;学生的作业当天批改,从不拖沓。她深信,好学生是夸奖出来的,尤其是后进生,在她的鼓励下,后进生自信心增强了,性格变得开朗,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因为独特的诗文教学方法,她讲课深入浅出,幽默风趣,总能像磁石一样深深吸引学生的目光。



A25

郭小强、陆建夫妇

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初级中学


帮扶教育邻村女孩10年教师夫妻携爱双向奔赴
50岁的数学老师郭小强和49岁的英语老师陆建是当地有名的夫妻档老师,在这所偏远中学已潜心育人30年。邻村女孩小慧3岁时,母亲猝然离世,父亲腿脚残疾,夫妻俩毅然走上了一条长达十年的资助之路。小慧上幼儿园后,逐渐被夫妻俩带在身边照顾。为了让孩子顺利启蒙,夫妻俩每天轮流为孩子辅导学习,承担孩子吃穿用度;为了鼓励孩子接触不同艺术,陆老师甘愿降低自己的消费水平。面对生命无法背过脸去的他们,将知识和爱都倾囊相授,终收获人间最甜蜜的果实:一个健康活泼的生命,一颗温暖丰盈的心和一份爱的双向奔赴。


A26

陈克锋

鄂州市梁子湖区莲花贺小学




既是校长老师还是勤杂工“保姆”爷爷护航孩子34年
自从34年前踏上乡村小学教育的讲台,陈克锋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村小缺老师,今年54岁、已是校长的他一人承担几个班的教学任务。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处理学校事务,没空做晚饭,就用馒头和开水对付。为保住仅有7人的村小,整个暑假他都走街串户家访;为给学生创造舒适环境,他多方筹集资金改造。从青春年少到两鬓苍颜,他既当校长、老师、保安,又是学校的勤杂工,青年教师的领路人,更是孩子们的“保姆”爷爷。“沉浸”于不断切换的各种角色中,三十年如一日,他用无私的爱照亮农村留守儿童的人生之路。

A27

凡红忠

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




“疯狂指挥”忙到睡办公桌

十年带出小学顶尖管乐团


42岁的凡红忠,11年前从深圳回汉“创业”,誓要带出中国顶尖的小学生管乐团。在学校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他科学谋划,推动多项改革:设管乐团为管乐班,只请乐团现役乐手加入指导团队,成团之始便制定三年规划等;他全身心投入,为节省时间,初带团的三年,他睡了一年办公桌,住了两年学校清扫小屋,最累时带三个团,被称为“疯狂指挥”。他带领学生们走上国内外大舞台,今年,他们在国内管乐团赛事中最有影响力的“中华杯”展演活动中获“示范乐团”称号,梦想成真。




A28

宋扬

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




中学专职心理健康老师
十八般武艺浇灌学生心灵之花


一次次在“会心室”耐心倾听,一个个深夜里的暖心电话,一幕幕精心编排的心理剧,只为让学生绽放“向阳而生”生命光彩。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宋扬回到母校当起学生们的“知心大姐姐”,十几年来连年被评为学校“最关爱学生的老师”。作为学校专职心理健康老师,38岁的她上得了讲台,做得了辅导,会设计活动,能读心理画,能编心理剧,用“十八般武艺”耐心浇灌学生心灵之花。



A29

谭承斌

襄阳市谷城县南河镇白水峪中心小学




20年接力送学不落一人山区教师10年助学超8万元
55岁的谭承斌扎根山区教学点,最初学生都来自二三十里外的沟沟岔岔,最远的要坐一个小时的船再走两三小时的山路才能到校。为了学生的安全,他坚持去码头接送学生,2000年至2020年的20年间,他为学生摆渡在水库往返上万次。面对师资紧张,谭承斌主动承担不同学科的教学任务,语文、数学、科学等样样“精通”,还自学英语当起“全能”教师。10多年来,他资助学生资金高达8万元,越来越多年轻教师受他影响回乡从事教育工作。从教38年,谭承斌用他瘦弱的身躯,撑起“山里娃儿”希望的天空。


A30

程胜


天门市马湾镇马湾中学


每周坚持两次家访

他是困难学生的老朋友


45岁的天门市马湾镇马湾中学语文老师程胜从教27年,当了27年班主任。他长期坚持家访工作,走遍了全镇每个村组。2004年以来,他坚持每周家访两次以上,对困难家庭甚至去到四五次或更多。他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难处,走进他们的内心,和他们成为知心朋友,帮助、挽救了多名特殊学生。校领导劝他专职做办公室主任,民办学校抛来橄榄枝,他都一一婉拒。他说,“我是土生土长的马湾人,大家都很信任我,我很感恩,我要在这里做好一名一线教师。”




A31

游盼

湖北省安陆市第一高级中学




创造县级高中语文奇迹学生爱喊她“盼姐”“游妈”
41岁的游盼已做了20年高中教师,几乎全年无休。她热爱教学,参加优质课竞赛获国家级奖项,主持课题研究获国家级一等奖,指导学生获奖百余人次,指导青年教师获奖十余人次,是孝感市“教坛名师”,创造了县级高中的语文奇迹,40岁成为湖北省特级教师;她热爱学生,不管多忙每天都要坚持巡堂,为的就是了解学生动态,并创造与学生“偶遇谈心”的机会。她不断学习与学生同频共振,学生对她的昵称从“盼姐”变为“游妈”,亲近始终不变。毕业16年的学生每年仍不忘为她送上教师节花束。



A32

张启普

神农架林区红坪镇红举村红举小学





“守路人”张启普
34年翻山越岭劝学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红坪镇红举村红举小学,是全省最边远的乡村学校之一。从红举小学到红坪镇有两个多小时车程,需翻越海拔2千多米的山峰。1989年,张启普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来到这里,讲台一站就是34年。34年里,他动员了50多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用行动改变了当地不少人的教育观念。他把原本简陋的校舍建成温馨的家园,带着大山里的孩子奔赴开阔的人生路。他特别珍视学校的年轻教师,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全方位引导他们的专业成长,受他感染,来自武汉的年轻教师毅然在红举扎下了根。

A33

熊意望

咸宁市赤壁市特殊教育学校


坚守特殊教育一线26年

连续多年开展送教上门


46岁的熊意望老师26年来一直坚守在特殊教育教学一线,对特殊教育和特殊学生真情投入,用爱心、耐心、恒心打开学生的心扉。她曾为一对患有孤独症、多动症、智力障碍等疾病,完全无法管教的兄妹送教上门三年,一步一个脚印,终于让妹妹能够上特殊学校,哥哥也大有改观。她手把手教智力障碍儿童如厕,握着手教他们写字,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她还十分关心社会残疾人士,帮他们解决用工纠纷,协助公安机关办案,参与助残宣传活动,为全市盲人进行定向行走教学。她曾获评“咸宁好人”“南鄂楷模”“赤壁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A34

王兴明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阳三中




用心语走进学生内心

把烫手山芋变成香饽饽


今年58岁的王兴明,是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阳三中的地理老师。从教36年,王兴明一直奋战在教育一线,“以心换心”是他一直贯彻的态度,“真心、真情、真诚”是他始终秉持的信念。他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把其他人眼中的“烫手山芋”变成“香饽饽”。他带着学生同吃同住,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他引导学生、老师、家长共同书写心语,表达自我,鼓足学习动力,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学得阳光灿烂。他构建家校桥梁,让学生和家长敞开心扉。他先后获得“第六届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武汉市功勋班主任”等荣誉。




A35

彭敏 

武汉市供销商业学校




“全能教师”多才多艺
一人能带好四门课

湖北省班主任能力大赛和武汉市教师五项技能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武汉市技术能手、资深心理咨询师、瑜伽高级教练、主持人……40岁的彭敏老师集众多头衔于一身,是师生心中的“全能教师”,也是同事们眼里的爱岗敬业模范。多才多艺的她,网课期间曾一人带好四门课,她把考点知识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也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疏导,帮助学生走出阴霾。投身职业教育18年,她一直担任班主任,先后带出了四个“武汉市优秀班集体”,本人也多次被评为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先进德育工作者。

A36

周振

荆门市掇刀区掇刀石小学




体育老师兼职信息技术带学生玩转“元宇宙”
作为国家首届免费师范生,研究生主修体育教育的周振,立志实现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他从零自学软件,一路“摸着石头过河”,为孩子们打开信息技术“元宇宙”的大门。35岁的他开创俱乐部制、导师制、积分制、特长生评聘制的“四制”科技教育方法,助力校内多形式科普教育社团,鼓励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实践,带领学生参赛屡获大奖。

A37

谢姣

武汉市江夏区金口小学




主动报名成为“走教老师”

站乒乓球台上教广播操


34岁的谢姣坚守乡村教学一线12年,她是全街道小学的体育教师。偏远学校缺乏专业体育老师,她便主动报名成为走教老师,站在乒乓球台上教广播操,教孩子们专业技能,改变了“体育课等于自由活动”的现象;她还是能教多科的“救火队员”,学校缺语文老师,她主动承担重任,通过不断学习、积累,她教了三年就拿了三年优秀,道法老师休产假,她也顶上,带班再次获得好成绩;她更是留守儿童和特殊家庭儿童的“妈妈”,在她的关心和辅导下,孩子们向阳生长,改变了人生命运。




A38

江小波

黄冈市罗田县东安河小学




栗花校长扎根山区25年

助400名留守儿童看世界


今年44岁的江小波,25年来扎根山区。2010年,江小波担任东安河小学校长。他发现,学生中九成是留守儿童,几乎没见过外面的世界。受到校友的启发,教科学的他产生了“用我板栗花,送我看爸妈”的想法。孩子们春修枝、夏除草、冬施肥,待到板栗挂满了枝头,他带领孩子们将可口的板栗寄给来自北京、深圳、西安、武汉等地的爱心人士,履行“寄板栗、讲诚信,懂感恩”的承诺。十几年来,“诚信栗花”筹集爱心款50余万元,400多名留守儿童走出大山,他们赏过武大、清华的花;看过长江、黄河的浪……孩子们的故事里有了诗和远方,大家也亲切地称他“栗花校长”。



A39

田璐



武汉市东西湖初级中学




经常动笔写“下水作文”

金点子老师让学生爱上语文


“她总是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再把有意思的事情做到极致。”在同事、家长、学生的心中,36岁的她总有很多“金点子”:开学第一课跟学生讲《青花瓷》歌词里的表现手法,经常动笔写“下水作文”为学生作示范,通过阅读分享会和辩论赛引导学生读名著,毕业前为学生送上深情手写信……她让学生用兴趣点燃热爱,让学科素养落地生辉,让语文教学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A40

李长生



仙桃市第八中学





和学生同吃同住一个月

班级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今年55岁的李长生,是湖北省仙桃市第八中学数学教师兼班主任。从教37年来,他常年坚守在高三教学一线,总是班级最早到、最晚离开的人,早晨为学生答疑解惑,深夜为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为了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他曾经花一个月的时间和学生一起同吃同住共学,自己的体重轻了五斤,班级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原本调皮的学生也认真学习了起来,任课老师都说“李老师有教育学生的魔法”。所带班级被评为仙桃市优秀班集体,他也获评“市优秀工作者”“十佳班主任”等荣誉。



A41

冯梦琦



武汉市硚口区安徽幼儿园




点燃新疆幼儿足球梦想
架起鄂博教体融合桥梁


两年前,27岁的英山姑娘冯梦琦带着一腔热血远离家乡,作为湖北省首批“组团式”幼儿园援疆教师中年龄最小的成员,跨越3744公里来到博乐市第一幼儿园,开展援疆工作。两年来,冯梦琦积极推进鄂博两地幼儿园教体融合交流。她将硚口区安徽幼儿园的“快乐足球”带到了新疆博乐,巧妙结合“民族传统游戏”设计足球小游戏,激发孩子们的参与热情,营造浓厚的足球游戏氛围,开展了一系列足球活动和足球交流,让各族孩子在足球中收获友谊、收获成长、爱上足球。她被博乐市委市政府授予“最美博乐人”称号。




A42

陈敦珍



十堰市郧西县六郎乡兵营铺村教学点






1位老师3个年级8门课

“深山红烛”照亮山村教育


为了托起山里娃的“求学梦”,陈敦珍扎根乡村教育三十六载,先后辗转于郧西县六郎乡榆树洼小学、六郎关中心小学、王家河中心小学等偏远地区任教,哪里需要就到哪里教书育人,默默奉献自己的一切。如今,57岁的她主动参加湖北省“银龄讲学计划”,到六郎乡兵营铺村教学点支教。这是一所一人一点的学校,开设着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的3级复式教学班。她一个人带8门文化课,每堂课都是认真仔细备课,一丝不苟教书育人。同时,她坚持自费为学生购买学习用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孩子们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A43

吴燕






武汉市江岸区沈阳路小学






手持“体验卡”收获“心愿果”

小燕老师成“幸福策划师”


针对城市儿童特点,吴燕着力增强学生抗挫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她选择把幸福播撒在教育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发现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在她的班上,班干部学生自己选,班会自己开,星级自己评,自主组织班级活动。同时,吴燕经常在班级开展丰富有趣的特色活动,职业体验,让学生对父母多了理解和关爱,也逐渐感受到担当与责任。生活课堂无限大,吴老师总会适时找到教育契机,很多学生毕业多年仍难忘师恩。吴燕说,幸福教育就是要让教育本身成为师生幸福的过程。




A44

叶聪







随州市曾都区特殊教育学校




90后姑娘情系特殊教育

用爱叩响“无声的世界”


2015年,23岁的叶聪毕业后,毅然来到曾都区特殊教育学校。从听障班主任到培智班主任,8年间,叶聪主动申请住校,带着学生一步一步学习洗漱、洗衣、晾晒、打扫、就餐……她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常为学生排忧解难,营造健康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叶聪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全能型”教师——语文、美工、音乐与游戏,她样样 “精通”。她坚持口语手语相结合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倡导生活化课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校本研究,推进职业教育,带着学生一步一步慢慢走,一点一滴慢慢学,让学生能够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A45

张林


恩施市三岔镇茴坝教学点




从父亲手中接过教鞭
39年扎根乡村教学点


茴坝村是恩施州恩施市三岔镇下属的一个自然村,村落四面环山,偏僻闭塞,交通不便,曾属于深度贫困村。这里既是张林的家乡,也是他坚守了39年的教学点。张林从父亲张大朝老师的手里接过教鞭,走上三尺讲台。他深信“爱是阳光,爱心决定成长。”面对家庭经济贫乏的学生,他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没有让学生因贫困而辍学;面对淘气、调皮、懒散的学生,他耐心细致地教育引导。他挨家挨户家访,了解学生情况。他所教学生没有任何一个放弃过学业,走出了多名大学生,他们中有人回到了家乡投入乡村振兴中,有的也登上了三尺讲台。





A46

张幕轩



武汉市东西湖区石榴红小学




特级教师“逆行”回乡
让每位学生找到“光”


44岁的他曾立志走出农村,又选择回到起点。他在城区知名大校早已“功成名就”,却主动请缨到偏远乡村学校任教,把湖北省名师工作室建在乡村。作为语文教师,他帮乡村教师一句一句地“磨”课,为农村孩子想方设法开拓视野,点燃乡村教师希望之光,让每位学生找到“光”。他带领学校由以前的全区倒数,大跨步迈入全区前列,荣获区教学质量与效益突出“贡献奖”“进步奖”。



A47

有梦洋

襄阳市南漳县清河管理区雷家巷完全小学




全县最年轻女校长擅造梦

职业体验开阔村小娃眼界


从一名支教老师,成长为全县最年轻的校长,35岁的有梦洋在乡村学校奉献了13年青春。她是孩子们心里的“造梦师”,她引进高校优质教学资源,把乡野之外精彩的世界带回村小,让学生体验不同职业的魅力,擦亮梦想。大学毕业后有梦洋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留守儿童缺少关爱,她就住在女生宿舍楼里陪寝;她坚持每周走访两个学生家庭,到困难学生家里帮忙插秧,借此走进学生内心;她帮学生拍全家福,为留守儿童创造最美童年记忆。如今,她的学生有的考上研究生,有的追随她的影子也成为乡村老师。




A48

向晓鸣

武汉市江汉区邬家墩小学




践行个性化教学理念 

“向日葵”用快乐管班


在武汉市邬家墩小学,44岁的向晓鸣是一个比学生还“贪玩”的老师。向晓鸣经常策划嘉年华游园会、化妆舞会这样的节日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她坚持快乐管班、快乐教学、快乐育人的理念,让校园成为学生的乐园。她践行个性化教学,经常设计丰富有趣的课程环节,让学生上台展示,激发学生潜力。她常常运用自己的奇思妙想,把中华文化和传统节日相结合,设计个性化节日课程。在24年的教学生涯中,向晓鸣一直和学生一同成长,从普通的青年教师成长为“全国小语十大青年名师”和武汉市学科带头人。




A49

鲁彩霞

天门市净潭乡净潭小学




语文老师自学心理

为留守儿童引正路


46岁的鲁彩霞是一名“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的老师,为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她自费学习,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儿童心理成长指导师的证书,平时也经常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每年她都通过电话、家访了解每名学生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疏导,挽救了不少孩子。她用手语操、课桌舞、音乐律动、小游戏等方式帮孩子们减压增能,提高自信。她任教的语文、音乐、心理学科撰写论文、教案、课件获省市级奖项30多次;参加教学比武等比赛多次荣获市级奖项;曾获得天门市优秀教师、天门市艺术教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A50

胡念红

武汉市武昌区柴林小学




为学生开设吐槽信箱
带领家长“好好学习”


51岁的柴林小学语文老师胡念红有一套家校共育好方法。她多次开展公益讲座,为百万家庭改善亲子关系支招;她为学生开设“吐槽”信箱,在绘满花花草草的可爱箱子上标明“欢迎吐槽”,并带领团队研究孩子们投递的吐槽小纸条,帮他们解决具体困扰,并依此开发30多节家校共育课程,造福更多家庭;她每月为家长做一次共育课;跟踪指导30多个家庭……她说,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没被“爱”到的孩子。所以,她会一直带领家长们好好学习,帮助孩子们天天向上。

A51

熊剑

宜昌市第一中学




学生心中的“熊大”
家长眼里的“钢铁侠”


在宜昌市第一中学的学生心中,40岁的熊剑是憨厚可爱的“熊大”,遇到困难总是想到找“熊大”帮忙,很多不能告诉父母、朋友的心里话也会找“熊大”倾诉;在家长心中,他是勇于担当的“钢铁侠”,遇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找“钢铁侠”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拥有17年高中语文教学经验、14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他,总是以细致入微的方式,将真诚的关爱化为丝丝细雨,润泽学生心灵,引领学生成长。



A52

高敏

荆州市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镇泰民族学校




每天及时“记账”“销账”

他是山里孩子的点灯人


从教21年来,43岁的高敏一直坚守在卸甲坪的大山中,先后在江西观教学点、镇泰民族学校、明德小学等学校任教,成为山里孩子的“点灯人”。他常常往返骑40分钟的摩托车,向附近的小学借阅教学方面的书籍,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孩子们点燃求知的灯。他坚持家访,曾驱车100余公里劝学,让学生回到校园。他从小事、细节中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为学生点燃健康成长的灯。他有一本台账,每天都要梳理一遍,想到什么就随手记录,及时“记账”“销账”。曾获得“荆州市五一劳动奖章”“松滋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A53

黄娟

武汉市翠微中学




善做亲子关系的黏合剂

“夸夸团长”把学生夸上天


今年39岁的黄娟,是武汉市翠微中学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被学生戏称为“夸夸团”团长的她,练就一双善于发现学生长处的“鹰眼”,每名学生的优点都能被她发现并得到夸赞。不仅如此,她还时常化身善于倾听的“黏合剂”,解决学生和家长间的亲子问题。“爱是最小的事,却是最好的事”,在她看来,爱从细微小事开始,是融化在日常相处的琐碎中,是可以用一言一行去看见和表达的。做班主任多年,她也将这句话,融入对学生和家长的相处中,多倾听,善挖掘,做好学生与家长的中间人,让班上每名学生都“闪闪发光”。




A54

付振中








黄石市特殊教育学校





退伍军人投身特殊教育

教学生“缺翼更应当自强”


39岁的付振中曾是一名军人,军旅生活磨炼出他的坚毅品格,成为一名特校数学教师后,他换装不换志,退伍不褪色。“你们是最棒的!”在他的激励下,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成长,取得了一个个骄人的成绩:全国特奥足球赛冠军、省特奥篮球赛冠军、黄石市新时代好少年……多年来,付振中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他先后荣获湖北省教学设计一等奖、湖北省教育教学论文二等奖、“黄石好课堂”三等奖等荣誉称号。付振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特校“平凡未敢忘卓越,缺翼更应当自强”的育人理念。



A55

程璐

武汉市江夏第一中学




不懈更新千篇教育日志

巧方连连带出届届优班


51岁的他深爱班主任工作。他将线上教育日志作为带班、育人、家校沟通的根据地,2011年,他因《“最牛班级博客”被点近30万次蹿红》被《楚天都市报》报道,2016年,他开通微信公众号,继续学习、践行、反思教育教学经验,共攒下近千篇教育日志。他的班级管理独具特色,班长值日制、“区长”负责制、小组承包制等,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班级故事本、班级“小区”漂流日志和心语本等,教学生看到自己和他人的闪光点,也鞭策自我。他管班似乎不费力,却届届带出优秀班级。



A56

童四平

武汉市黄陂区祁家湾中学




30年为学生“补”一门课

潮老师带乡村学生看世界


教书30年来,语文老师童四平把让孩子们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当作自己的教育目标。这是一辈子扎根乡村教育的她,最希望为学生们“补”上的一门课。为了让学生一课一得,她从未重复使用过一次教学设计,总是让课堂有新意和有趣味。外出学习归来,她也想尽办法给孩子们分享见闻,激励大家好好读书就能走得比老师更远,遇见更多的美好。童四平身正为范,要求学生不迟到,她教书30年就没有迟到过;要求学生正直善良,她自己就带头做公益。童老师热爱生活,她跑马拉松,常做公益,也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传递给学生们。




A57

董路通

湖北省麻城市第一中学




放弃北京编制教师机会   
选择奉献老区服务基层


董路通2014年被东北师范大学录取为公费师范生,读完大二后参军入伍,是该校公费师范生入伍第一人。在武警特战队服役两年后,他返校复学。2019年9月,他被推选为公费师范生代表,参加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大学毕业,有北京户口的他放弃北京编制教师机会,选择了回老家教书。任教三年来,他潜心数学教研,工作第二年,就带了两个毕业班,多名学生考入“双一流”大学。30岁的他被学生称作“宝藏老师”,2023年他获得首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



A58

邹学芹

鄂州市梁子湖区太和镇莲花学校




“仙人掌”老师扎根乡村

给学生上起地道英语课


15年前,“大理娃”邹学芹只身一人背着沉重的行李,来到鄂州市梁子湖区太和镇莲花学校。她如同一株顽强的仙人掌,在乡村学校这片贫瘠的土壤茁壮成长。课堂上,通过自制或自购教具和创设活动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通过英语“专八”的她,让乡村学生上起地道英语课;课后,常为留守儿童“开小灶”,既补课又改善伙食,她从“外地人”变成学生的守护人;坚守乡村教育15年,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最让她感到幸福的是被学生惦记……今年39岁的她说,自己的愿望就是在这里教到退休,为乡村教育尽一份微薄之力。




A59

王丹丹

黄石市第十七中学


13年来坚持手写家书

为学生送上爱的鼓励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相信文字的力量。”过去13年间,王丹丹坚持给学生写下独特的“家书”,用爱叩开孩子们的心扉。这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九年一贯制学校,随迁子女、单亲孩子、留守儿童众多,今年37岁的王丹丹坚持用心教育,用爱引领学生。她把办公室搬进了教室,坚信老师的嘉奖就是最好的鼓励。她把学生们写的周记、书信收集整理起来,编写成一本3万余字的“家书”——《笔尖下的回忆》,作为毕业礼物送给他们。学生们亲切地喊她“大姐姐”“王妈妈”,不同的称呼背后都有着相同的爱。




A60

邢彦超


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华侨城小学




把东湖变成科学课堂
让自然教育滋润孩子成长


34岁的邢彦超老师是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她坚持将创新融入科学教学过程中,致力于将科学教育与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相结合。她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她不断探索创新,组织学生参与了解东湖、探索东湖、保护东湖的实践活动。她组织学生参与东湖巡湖观鸟活动,探究东湖周边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在与东湖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学校师生融入大自然,望见了山,看见了水,记住了乡愁。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举办期间,她带领巡湖队员们在华侨城湿地公园开展了笔记大自然和观鸟活动,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湿地教育的成果。



A61

张蕾

湖北省团风中学




大别山下的蕾子姐姐

精进教学服务社会“两手抓”


今年40岁的张蕾,19年来扎根在大别山下的三尺讲台上。2004年,大学毕业的她选择了支教偏远山区,在艰苦的环境中,誓做山区里的一盏灯,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从大山深处的灯,到省级示范高中的红旗手,张蕾一直坚持在语文教育教学上精耕课堂,做辅导孩子们心理的知心姐姐,同时坚持在服务社会、助力区域治理上奉献。她先后担任农工党黄冈市爱心形象大使,团风县消防形象大使,两届县政协委员,一届县政协常委、市人大代表和县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务,获黄冈市师德标兵、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她为团风县民生问题田间地头调查研究,帮助老百姓解决急难愁盼,她还受邀成为检察院听证员。



高等教育组

(排名不分先后)



B01 姜德生

武汉理工大学


一生“追光”的院士

实现光纤传感领跑世界


姜德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我国光纤传感新技术的领军者。光纤传感新技术在我国实现从无到有,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跨越,他功不可没。他打破固有观念,在一根光纤上做出几十万个传感器,形成光纤传感网络。新一代大容量光纤传感网络核心技术攻关取得世界领先的成就,成为众多行业转型升级新引擎。从教近五十载,如今74岁的姜德生仍坚守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一线。内部的技术研讨及外部的技术交流、方案评审、项目验收,他事必躬亲;但是在荣誉面前,他退居幕后,悄然传递“光纤”精神。




B02 

丁俊萍

武汉大学


68岁国家教学名师

坚守本科生思政讲台


丁俊萍是武汉大学教授,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41年,如今68岁仍坚持每年给本科生授课100多个课时。她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探路先锋,率先在武汉大学试点开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概论”课程,带头推动思政课在线课程建设。她探索高校思政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参编多本中央“马工程”重点教材。她重视运用科研成果反哺教学,为思政课教学提供高质量的思想性、理论性资源。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入选国家级教学名师。她还两次捐出个人所获奖教金,设立新生奖学金、“青马才俊”奖学金。




B03 

刘良

华中科技大学



40余年培养3000余名法医

参与全国检案7000余次


从教40余年,他深耕教育一线,带着学生全国跑,把教学实践课堂开在了殡仪馆、墓地、旷野等地,3000余名学生走上了法医岗位。从事法医病理学教学、科研及检案工作,他参与全国检案7000余次。新冠疫情期间,他带领团队完成全世界第一例新冠遗体的解剖。他还是法医知识科普专家,为公众讲解科普相关知识。他就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系教授刘良。2016年,他作为司法鉴定人获“CCTV2016年度十大法治人物”的殊荣,亦是第一位获此奖项的司法鉴定人。他还荣获武汉市“最美法律服务人”称号。从事法医工作的他,早已做好遗体捐赠登记。




B04

刘三女牙







华中师范大学




领衔重磅国家实验室
追求多元化育人实践


作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入选者,华中师范大学刘三女牙教授带领团队,先后建设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两大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构筑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域,“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重要阵地。在工作中,刘三女牙教授也有可爱的一面,他会在出差的时候随身携带几本“闲书”,从国学作品中汲取创新思维的灵感,他也会给学生提出“不要做兼职”的要求,鼓励他们专心做好科研,不用担心生活费用等问题。他的学生介绍,刘老师经常通过补贴奖励和资助的方式,来关心帮助每个学生。




B05

吴开松







中南民族大学 




每年带队到民族地区调查

足迹遍布藏新黔青等省区


59岁的吴开松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国家民委首届教学名师、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他肩担学者社会责任,发挥专业学科的优势,积极建言献策。从教37年,他一直奉献在三尺讲台,用自身学识影响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科研能力。近10年,他每年带领一支团队到民族地区进行社会实践,开展社会调查,把智慧与知识献给民族地区发展,足迹遍布西藏、新疆、贵州、青海等省区。期间多次获得国家民委优秀调研报告奖,撰写咨询报告曾获得政治局委员批示肯定,光明日报曾报道其资政报告所取得成果。



B06

王炜

武汉科技大学





全能老师自创教学法宝

学科交叉攻关双碳难题


从教二十余年,作为材料学部专业教师,王炜教授自创法宝,用“熔炉宝塔”“灵丹妙糖”“角色游戏”,打造一流课程,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作为科研导师,他带领学生“奇思妙想”,指导学生获国际网络炼钢大赛冠军等奖项31项。作为班主任,他带出多个优良学风班。作为科研工作者,他围绕“双碳”战略潜心科研,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作为团队负责人,他培养科研教学骨干,打造了湖北省教学团队,助力专业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49岁的他是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更是被学生亲切地称为“会变‘法宝’的全能老师”。




B07

李丽华

湖北工业大学





土木行业“她力量”

常驻试验场做研究


作为行业少有的女性建筑专家,今年45岁的李丽华曾荣获行业最高权威个人荣誉奖——茅以升科学技术奖。作为全国唯一一名获此殊荣的女性,李丽华的获奖心得是:做一行爱一行。为岩土工程生态加筋修复科研攻关,她和团队扎根边坡、岸坡、路堤等领域生态加筋修复,不论严寒酷暑,只为守护一片绿水青山;为开阔学生视野,她经常带领学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和各种竞赛活动。为解决项目难题,她与其他同事一起在工地同吃同睡,花费两个月时间将难题攻克,以实际行动为行业注入“她力量”。




B08

化工过程自动化与模式识别团队

武汉工程大学





感天观地探海铸重器

圆学生航天梦智能梦


他们,为高速飞行器擦亮“眼睛”;他们,让海洋“透明可见”,让潜伏目标无所遁形;他们,给机场道路做“CT检查”,让机场路面异物尽收“眼底”。该团队长期致力于解决我国高速飞行器导航制导关键技术问题,服务化工企业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建立了“科教融合 协同育人”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用高水平的航天科研项目,帮助学生圆梦航天。双导师制(AI行业导师+校内导师)助学生圆智能梦,全部实现了高质量就业,被学生们称为“梦之队”。




B09

刘玉兰

武汉轻工大学





做梦都在琢磨鸡和猪

“动科女神”坚持了20年


今年48岁的武汉轻工大学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刘玉兰,整整二十年,奋战在猪的营养与免疫、肠道生理功能调控的研究上。她在专业课的讲授上先行一步,时常与学生讨论学科前沿理论,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她带领学生深入生产企业,走入农村养殖场,探索实践,先后与湖北、上海、江西等地多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围绕生猪健康养殖这一行业问题取得系列创新和突破,帮助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因为突出的科研成绩,她入选了“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成就榜(1960—2022)”及“2022年全球2%顶尖科学家榜单”。




B10

夏治刚

武汉纺织大学





制纱高手爱纺“神奇纱线”

课讲得好产学研跑得勤


40岁的他是名“纺织老兵”。教学生,他精研课堂,获学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一等奖2项,《纺纱学》获批国家及湖北省线下一流课程,还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专业竞赛特等奖;做科研,他成果多,在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9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产学研,他跑得勤,20年在15省服务27家企业。他是徐卫林院士团队主要成员,制出耐高热高寒、能上月球的神奇纱线,为消防员做出高绝热又舒适的面料。他还是优秀班主任、指导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



B11

李钧鹏

华中师范大学





家中藏书两万余本

“书迷”教授课堂场场爆满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李钧鹏,对教学抱有极大责任心和热情,是同事眼中非常纯粹的、真正以学术为业的学者。45岁的他嗜书如命,家中藏书两万余本,堆起来的书逼近天花板,各种著作文章信手拈来,被学生称为“书迷”教授。他不仅实体藏书多,脑中藏的好书也多。他在课堂上非常健谈,引经据典,不仅选课的人数爆满,教室也几乎总是爆满,去晚了肯定没座位,不仅本专业的同学来听课,其他院系、其他学校的同学也过来听课。他逐字逐句为学生修改论文,在饭桌上、散步中和学生讨论学术,尊重和发展学生的学术兴趣。




B12

程杉


三峡大学





学生最爱的燃系萌叔

助企业新增利润10亿元


从教18年,三峡大学42岁的程杉教授深爱学生,为带母求学的黄愉婷解难纾困,疫情时给近百名考研学生回信万余字,被称为“燃系萌叔”,荣获“湖北十佳师德标兵”称号;他深受学生喜爱,千余名学生加他为QQ好友,一节500人的在线教学收获1.4万次实时点赞,荣获全国高校电气类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创新奖一等奖;他深受同行赞誉,是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智慧教学之星”,主讲的“电路原理”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湖北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他深受企业欢迎,“顶天立地”的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助力企业新增利润10亿元。




B13

张菲菲


长江大学





回国效力打破国外垄断

30岁时破格晋升教授


张菲菲出生于河北农村,靠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读完本科,又通过公派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因此,在美国工作一段时间后,他接受祖国的召唤,放弃丰厚待遇回国任教。2018年被长江大学引进后,他30岁破格晋升为教授,成为学校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坚持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每年都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1倍以上。张菲菲一直致力于智能钻井技术研究及软件开发,回国5年带领团队取得的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在300多口井应用,缓解了国家油气钻井“卡脖子”问题,2020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B14

龚乾


湖北美术学院





不遗余力推广中华美育

文化遗产赏析课受欢迎


38岁的他,十载寒暑考察多省多地文保单位,建设文化遗产美育的省级一流课程,让万余人学习感悟文化遗产之美。在光明日报、湖北社会科学等重要报刊/期刊发表文化遗产美育理论文章,在北京大学等高校宣讲文化遗产美育,受甘肃省文物局等单位推介,被河南等省文博单位选用为继续教育课程。共建美育核心数据库,构建馆校联动青少年美育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参与完成美育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带领学生将金声玉振、八音迭奏的文化遗产以文化科普美育方式呈现于武汉站地铁艺术墙。




B15

王海军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以校为家建科创“梦之队”
学生获省级以上奖320余项


为了让学生学有所长、卓越成长,在学校竞赛成绩几乎一片空白的情况下,湖北二师计算机学院教授王海军以校为家,自2005年开始带领学生走向“以赛促学,引人成才”之路。今年45岁的他,用尽几乎所有课余时间,把最前沿的知识带给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18年来,他的学生团队在各类科技创新比赛中荣获省级以上奖项320余项,近5年他们九次进入互联网+、挑战杯全国总决赛,获奖等级与数量在湖北省属高校同类专业中居于前列。王海军是2022年湖北师德先进个人。他说,教师做的都是良心活,容不下半点功利,我们要对得起自己的学生,学生才是老师最值得骄傲的资本。




B16

梁济元

江汉大学





“钢铁侠”以实验室为家

所带学生纷纷踏上科研路


他是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81班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老师,助力班级六成学生考研上岸;他是优秀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以身作则,潜心育人,将科研“小白”引领成“学术新星”,多名学生荣获“长江学子”称号、考取985名校博士生,实现学生学业再上新台阶;他为科研争分夺秒,以实验室为家,从教近7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其中中国科学院一区论文12篇,申请发明专利14项……38岁的他就是江汉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梁济元,也是学生们口中的“钢铁侠”。




B17

向明亮


湖北师范大学





甘当“学术矿工”深挖不辍

建言“后矿时代”城市转型


47岁的向明亮,是黄石市优秀教师,曾获黄石市“五一劳动奖章”。历史学出身的他十几年如一日,始终关注近代中国工业化转型中矿工群体的命运,在学术的矿井里深挖不辍。课堂教学中他用心用情,引导学生做“学术矿工”;对待年轻教师他热情真诚,倾囊相授;在服务地方社会方面,他和团队冲锋陷阵。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参加了黄石工业遗产普查工作,还参与了“黄石地区矿冶村落转型与乡村振兴”“黄石市古村落遗存保护与开发”等项目,积极为后矿时代矿冶城市和矿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B18

姚兰

湖北民族大学






助力全球环境生态保护

踏遍鄂西大山把脉森林


上好每一堂课,深耕每一项科研,做实每一次服务……她就是湖北民族大学41岁的姚兰教授。姚兰带队将《普通生态学》打造成国家级一流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学林也爱林”,不少学生考取了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等研究生。姚兰主持推动“湖北恩施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生态综合监测站”建设工作,对武陵山区天然植被及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进行长期监测,为全球气候变化及生态恢复提供动态监测数据。她还主动担任科技特派员、特色产业顾问,提供专业指导,开展技术服务。



B19

陈凤华


武昌首义学院












高数教得好还免费做培训

她的课学生抢着坐前排


“看着他们像花儿一样不断汲取养分静静绽放,是我最幸福的事。”为了助力学生学好高数,她主动牺牲休息时间为全体学生免费答疑;为让学生成人成才一个都不少,她主动到寝室为受伤学生“开小灶”,自掏腰包帮学生跨过一道道坎。作为高数教师,41岁的她主动请缨担任班主任,教导、鼓励学生“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走出去能干”。




B20

骆群曙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连续十年带队下乡支教

90后驻村书记主动留任


骆群曙是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思政教师、团委副书记;是学校派驻罗田县白庙河镇付家庙村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也是连续十年带队下乡支教,帮助了近7000人次山区留守儿童的“小胖老师”。驻村两年,31岁的骆群曙白发量翻了一番,隔段时间就得染发,但今年驻村工作队换届时,他又主动申请留任再干三年。他倾情关爱农村“一老一幼”,带着乡亲们直播售卖土特产,开辟新种植作物180余亩,探索“乡村振兴+思政教育”,带动大批大学生走进乡村实践。骆群曙曾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湖北青年五四奖章、湖北好人、武汉楷模等荣誉。




B21

宋盈滨



武汉工商学院












后备箱常年放着冲锋衣

“宋温暖”时刻准备出发


武汉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宋盈滨穿着冲锋衣,和学生一起踏遍湖北省内各县市的乡村小镇,制定了20多个美好环境与共同缔造规划设计方案,被乡亲们唤作“冲锋衣老师”。他将课堂开在公园里,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参与学习,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参与感、获得感。宋盈滨到处访企拓岗,一口气为学生建了5家实习、就业基地。对于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学生,他都会吸纳到景观设计研究中心工作室中,跟着他参与项目实践。34岁的他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宋哥”“宋温暖”。




B22

况敏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她用一针一线缝出爱和真情

创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学生的想法和创意都是珍贵的。”从教18载,扎在学生堆里,坚守教学第一线,倾听拔节孕穗的声音,是48岁的况敏教授一直在做的事。“一件服装诞生,需要经过设计、选料、制版,还要剪、裁、缝合……教书育人与服装设计一样,一针一线缝出爱,一言一语道真情。”作为时尚设计学院老师,况敏将热爱融入专业,把情感带入课堂,她在学生评教中成绩排名学院第一,主持的《服装立体裁剪》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该课程被复旦大学、苏州大学等205所高校学生选修学习,校外学习人数超2万人,得到社会广泛好评。




B23

韩俊

武汉学院












从实验室走向田野

两获国家级科研立项


他科班出身,陶艺作品多次在国家级、省级陶艺展以及国际知名陶艺展上获奖,为国争光。他立足于湖北非遗文化发展,主持申报研究课题分别获得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立项、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立项。四年间,他的名字5次出现在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优秀教师名单里。他更以鼓励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创作灵感,所带学生在国际上举办个人作品展……他是韩俊,武汉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设计系工艺美术专业教师,被破格提名推荐2022年度陈一丹奖教奖学金,获评“教育贡献奖”。




B24

胡丹

湖北商贸学院












坚持陪伴学生英语打卡

将思政之盐融入课程大餐


从教14年来,胡丹始终给予学生最悉心温暖的陪伴。她坚持陪伴学生英语阅读打卡,善于挖掘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她指导的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得一等奖等诸多荣誉,助力一批批考研学生成功上岸。42岁的她还将思政元素融入英语教学课程和实践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文化自信。除了教学科研工作,胡丹还担任了外语外事学院大学英语教工党支部书记。2019年,该支部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并于2022年6月顺利通过验收。




B25

张高胜

湖北恩施学院












学生都知道他的住址电话

指导组建近百支学创团队


他把《孙子兵法》《易经》等历史文化、国学经典融入财务学课程,常年位居学生评教位居榜首,荣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2项,湖北省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他主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一流专业等教学质量工程10余项,与教学团队创新教学模式,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他亲学生、研学生、懂学生,学生都知道他的住址和电话,指导组建学生团队近100支,组织各类学术活动、学科竞赛近100场。他指导的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等重大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50余项。他还与教师团队一起用科研成果服务恩施州发展。他就是湖北恩施学院49岁的张高胜教授。




B26

汪行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从企业尖兵到高职名师

汪行“干一行爱一行”


今年50岁的汪行曾在企业工作了20年,技术能力过硬。在带学生备赛时,她一眼就能看出技术问题。2015年,汪行参与了“船舶主机与轴系安装”赛项的相关工作。在团队协作下,武汉船院6次夺国赛一等奖。她主持完成30余项横向课题,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3000余万元,还带着年轻老师做科研课题,为学校培养了一批工匠型老师。2021年8月,汪行负责的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她的教学质量连续10个学期获评优秀,先后被评为湖北名师,湖北省先进工作者。




B27


张震宇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创建情境思政新模式

获湖北高职唯一一等奖


2007年毕业后,张震宇开始涉足职业教育。在上铁道工程专业课时,将理实一体化课堂改革成“临场课堂”,提高课堂效率。2022年9月,张震宇主导的教学团队,通过临场课堂情景式教学,创建“情境思政”新式工科课程思政体系,斩获湖北高职唯一一等奖。2023届毕业生黄骏回忆,教学能力比赛期间,他们把宿舍搬到了实训工厂,张老师带着他们同吃同住,手把手地教他们操作技术设备。今年38岁的张震宇,在尚未参加工作时,就跟着父亲到处“打卡”铁路。当了老师后,他更是把周末泡在了铁路一线,收集了大量影像资料,提高教学效果。




B28


张晓英

长江职业学院












在校为师毕业为“母”

宝藏辅导员成最抢手证婚人


今年42岁的张晓英,从事学生工作已13年,她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给厚爱,助成长,被誉为最暖学生守护者、宝藏辅导员“英子姐”。张晓英精心组织策划的班会耐人寻味,成为学生难以忘记的人生大课。2021年起,她组织学院220名学生,分头奔赴13省36个地市州的130个乡镇村落开展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多年来,她引导学生创业700人次,40多人成功创业,她累计凑出40万元借给创业遇困的学生。在校为“师”,毕业为“母”,毕业多年的学生依然与她保持着亲人般的感情,毕业生给她的婚礼请柬排到了明年。




B29


李金艳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她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

指导学生实现“零的突破”


扎根职业教育17年,41岁的李金艳坚持“教书育人”,推进“课程思政”,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接,有机融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构建“国学为基”的思政育人体系。她被评为湖北名师,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受邀为全国一百余所职业院校进行教学能力提升、课程思政专题讲座。她指导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营销赛项一等奖,实现了湖北省这一赛项一等奖零的突破,是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B30


周文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腾出婚房照顾患病学生 

“暖男”老师带团队一起创业


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周文老师留给学生们很多感动瞬间,也让他收获了“暖男”老师的称呼。班上的学生因哮喘引发抑郁症复发,周文将学生接到家中进行开导,让新婚妻子代为照顾;依托学院英才工作室,周文经常指导学生组建创业团队,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周文不但自己多次斩获行业奖项,更是带领学生竞得大型项目,让学生在校期间就积累项目经验。目前周文正在攻读博士研究生,在他看来,只有让自己更加优秀,才能培养学生更加优秀。




B31


杨洁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鼓励困难学生“不要放弃”  

勉励特长学生“挑战自己”


作为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与设计学院老师,杨洁老师会在要求别人做到的同时自己先努力做到,技高为师,身正为范,她在工作中鼓励年轻同事一起进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锐意进取,这是16年来杨洁老师一直践行的工作方法。今年42岁的杨洁老师也非常注重学生的美育教育,带领师生积极参加各类文化活动,如东方美学秀、新时代新农村写生展等,她也会自己或者带领师生同台演出,让学生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B32


焦红卫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首席技师教高职生做科研

在实践中突破卡脖子难题

  

48岁的他精研数控加工技术,是难得的技术能力强、科研能力突出的高职教师。论技能,他荣获中国技能大赛-第八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计算程序设计员(教师组)比赛二等奖,被省、市人民政府授予“武汉市首席技师” “湖北省技术能手”称号。论科研,他专注研究数控技术难题,坚持每个长假写一篇论文,至今已发表论文40多篇。他注重产学研合作培养技能人才,激发学生科研思维,每接手新班都抛出技术难题,并邀学生加入“解题队伍”,带出30多名省级技能大赛获奖学生。




B33

史婷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每年暑假进企业跟岗学习

她把课堂搬进4S店和展会


史婷是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汽车学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带头人。为了讲好专业主干课程,她多年来对接近50家汽车销售相关企业,跑遍武汉各大品牌汽车4S店,每年暑假进企业跟岗学习。她坚持专业课程一定要从学校延伸出去,对接行业,依靠企业,建立一个个“第二课堂”。学生跟着她在4S店学习专业课,在校园里销售真车,在国际车展上实战锻炼。经过12年打磨,史婷主持的《汽车推销技巧》在线课获评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她带领课程团队三次获得湖北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



B34

谭爱华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她是职业教育领“菌”人

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从教书育人到科学研究,从技术推广到产业服务,56岁的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谭爱华教授一直在奔走。她在山林中穿梭,在中国首次发现紫陀螺菌,并进行系列研究;她扎根三尺讲台,将主讲课程《食用菌生产技术》建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她奔走在田野,开展技术指导,如今宜昌市羊肚菌的种植面积扩展到2000多亩,年综合产值超过3亿元,小小的菌菇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她获得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11项、宜昌市科技进步奖3项。她先后获评“湖北名师”“楚天园丁奖”“湖北省食用菌行业十大杰出中青年人才”“宜昌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B35

潘纯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打造新型课程建设模式

高职老师助学生快速成长


润物细无声地把爱播洒学生心灵,49岁的潘纯在许多学生心里,是如妈妈一般的存在。学生遇家庭变故, 她默默帮助筹款;学生工作后,她还坚持指导提升。2006年,该校会计专业正式成立,她作为当时唯一一名专业对口的专任老师,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专业创建基础工作上。她独自一人承担几乎所有的学科建设任务,以及大部分核心课程的教学。为适应时代发展,她组织教师开展大量市场调研,邀请企业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造出“学生发展为中心、三教改革为抓手、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建设模式,助力学生快速成长。




B36

龙翔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从“门外汉”到行业专家

他带学生拼出全国冠军


从教近30年,龙翔坚持以“学生”身份不断学习。从计算机专业“门外汉”变身行业专家,是他不断坚持学习取得的成效。保持“学生”身份,已是老师的他在课余从一路攻读至博士;秉承“学生”身份,他认真研究比赛章程和训练方法,带领学生团队斩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一等奖等奖项;为让学生对专业产生兴趣,他大胆教改,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分班进行专业特长教学,并全天候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发挥自己特长。如今已年满50岁的龙翔说,未来他还将保持“学生”状态,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路向前。



B37 王金玲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开设“智绘热线”答疑解惑

陪伴学生野外实习实训


连续24次被学生评为“学生最满意教师”,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系王金玲,三十三年如一日坚守教学一线。为及时解决学生疑问,她的“智绘热线”24小时向学生开通。“身教重于言教”是她始终奉行的教育原则,不管寒冬酷暑还是风吹日晒,开展测量野外实习实训的时候,她总是一丝不苟地陪伴着学生。她研究出“技能训练+心理训练+体能训练”“三位一体”的技能竞赛训练方法;每年坚持跟训,十余年记载了3万多字训练笔记,只为带领学生在技能大赛上取得更高荣誉。



B38 

谢超明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拼命三郎”教出大批高徒

学生参加大赛全部获奖


41岁的他是机电工程领域的多面手。他教学能力突出,获学校优质教学一等奖、“金教鞭”荣誉称号,连续11个年度获评学校“优秀教师”;他是带赛高手,近十年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多个赛项获奖30余项,其中国家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省级一等奖六项,获奖率100%;他擅长“传帮带”,从教学、科研到大赛,指导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他还是学生念念不忘的好班主任,多人在他的资助下完成学业,并凭借技能改变家庭贫困面貌,有毕业生年年匿名寄来土特产,感恩好老师。




B39 

邹艳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带学生登上最高领奖台

研发出土家织锦新面料


“让学生登上更高的领奖台,让更多人感受到土家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是土家妹子、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邹艳的奋斗目标。扎根鄂西山区26年,44岁的她将青春献给山区职业教育,助力土家文化走出大山。传播土家文化,她带队开展科研攻关,研发出一种更加轻薄的“双经双纬双面”新面料,并与现代商务服装设计结合,制作出独具民族特色的现代服装,研究成果获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院士点赞。她专注于创新创业教育,带学生参加“互联网+”大赛等各类赛事,共15个项目获大奖,其中2项为国家级大奖,还有省级金奖3项、银奖2项、铜奖8项。



好老师如群星闪耀

照亮学子人生之路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系列报道

↓↓↓


来源:极目新闻、荆楚好老师群星计划

编辑:刘思宇 肖苔 陈曦紫审核:张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2023“荆楚好老师”候选人名单公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