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兰诗文书画

其他

征稿信息(4则)

儿童故事征稿系列故事。主角不变,一集一个小故事,童话和非童话均可,字数2000以内,要求故事要有很强的想象力,文字风趣幽默。稿件一集一投,稿费千字200买断。长期合作者版权可谈,具体以合同为准。审稿周期三到四个星期。另外,我们仍然长期征收已发表的优秀作品,字数2000以内。欢迎老师们咨询和投稿。投稿邮箱:qsoundbook@163.com
2023年9月1日
其他

蔬食记//平阴玫瑰花开齿颊香

还有哪一种花可以和玫瑰相媲美呢?玫瑰是爱情之花。她高贵、圣洁,是爱情的象征,是人们表白爱情的最浪漫的寄寓,最美丽的期许。在玫瑰之乡平阴,玫瑰花又浸染着浓郁的人间烟火,玫瑰被人们种植于庭院、田地、路边,采摘后的玫瑰花被人们精心制作成玫瑰酱、玫瑰花饼、玫瑰纯露、玫瑰花茶等美食和美容养颜产品。
2019年6月23日
其他

享受阅读,享受书香,享受这种自私的宁静的毕生的陶醉

偶然从网上看到一幅照片,拍摄的是1940年10月22日,位于伦敦肯辛郡的“荷兰屋图书馆”几乎被德军炸成废墟,三位绅士静静地站立在废墟中,安详地读着书。这张照片曾经震撼了无数人的心灵,今天,它也同样震撼了我。久久地凝视着这张不知多少人凝视过的照片,凝视着那沉浸在书页中的安详的脸,我在想,他们会把阅读视为什么?沉默的反抗?生命的需要?据说国家要立法促进阅读,引起网上网下一片哗然。用立法推动阅读,可见人们对于阅读的忽视到了什么地步,实在是这个社会的悲哀。可是,立法能不能推动阅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越来越觉得渊明先生说得美妙,说得亲切可爱。读书的美妙处,乐在会心,乐在忘我。渊明先生是深谙读书之道的,他也是颇懂得享受阅读的。享受阅读,也享受那种好书到手,那种既想手不释卷一口气读完,又想慢慢品赏玩味、不舍得读完的矛盾与纠结。诗三百篇、古诗十九首、陶渊明的诗,每一首都至真至诚、至醇至美、至情至性,读这样的诗歌,读这些从心里流淌出来的文字,该是一种怎样美好的享受!读安房直子的月光童话系列,我大有相见恨晚之叹,沉浸在那温润可爱的文字里、享受着一个个美妙绝伦的故事,体味着丰美绮丽的想象力,享受着触手可感的人性的温暖,不禁慨叹: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享受吗?享受阅读,享受写作者的丰美才情,分享写作者的丰富经历。“读书,其中一个益处,是能填补个人人生阅历的苍白。别人多少年才走完的路,几十天、几天甚至几小时,如同电影镜头为你回放。那些原本要历经沧桑才能体会的心情,现在却有幸在岁月还未耗逝的时候就一窥究竟。”尼克·霍恩比说得切实。人的经历是一笔财富,但人的经历又不能刻意地人为地去制造,通过阅读填补个人人生阅历的苍白,也是一种美妙的办法。享受阅读,读书不分柔史刚经,有好文字即埋首其中。读到合意可心的文字总是快事。手捧心仪已久的美书,眼睛紧紧地盯着,大脑高速运转,恨不得一口气读完,也恨不得把书也吃进去,大有今朝有书今朝醉,管它春夏与秋冬的快意与任性。像梭罗所说的:“读一本好书犹如行一段美妙旅程,旅行结束后,虽然你的空间看起来还是那样,但微妙的变化却从而产生,你的思考和行动也多少会有些变化。”文字中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文字里的旅程让人迷醉。雪夜闭门读禁书,这是古人读书的乐趣,也是美妙的享受。安静的雪夜,雪花飘落簌簌有声,灯盏摇曳,炉火红红,打开小心珍藏的禁书,怀揣着喜悦的心跳慢慢品读……这样的情景,想一想都觉得美妙。古代哪个朝代都有不少禁书,而所谓的禁书,大多是有思想的书,不合乎统治者思想被进行文化钳制的书。享受阅读有时并不需要多么奢华的条件。孙犁的《书衣文录》里面写到:“冬日透窗,光明在案。裁纸装书,甚适。”是的,冬天的上午,小院安静,我的心安静,我读书、习字、冥想,守着小院一地的阳光,清亮的鸟鸣声在我的耳边飘来飘去,多么美好。即使是在煮饭的空隙,搬一把小马扎,坐在厨房里,嗅着厨房里的人间烟火味,静静地读上两页书,心里也是惬意的。享受阅读,读自己最想读的书。你读什么样的书,本来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事。平时在网上看到什么“青少年必读的100本书”,“中国人必读的世界名著”等等类型的书单,心里总不以为然。我们老家有一句话,叫“老牛不喝强摁头”,阅读本来也是自由自在的事,你想读哪本,喜欢读哪种,是自由,也是乐趣,有些书虽好,但不对口味,被迫阅读犹如被强摁头喝水的老牛,是很不爽的事。对此,诗人策兰说得决绝:“如果我的眼睛被别人要求去看自己不想看的东西,那我宁愿闭着,否则,我就不会写诗。”用立法促进阅读,也许出发点是好的,但总有种强迫阅读的意味。听一位爱读书的朋友说起,有一天去参加著名教授的新书发布会,教授说他的遗憾就是所读的书大多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书,而是别人应托让他读的书。想想要是换做是我,不仅是遗憾,简直是痛苦!当然,人家教授可能说得比较委婉,没有直接说这种被动的阅读是痛苦的事。一个人一生能活多少年,即使是按八十高寿去算,去掉前面上学考试的十八年,后面眼老昏花体衰的十年,中间仅剩了五十余年,再去掉工作的时间、吃饭的时间、睡觉的时间,真正用来读自己喜欢读的书时间也就所剩无几了。有时想想,读自己想读、喜欢读的书,做自己想做、喜欢做的事,这样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英国散文家洛根·尔索尔·密斯在《安慰》中写道:“前些日子有一天,我情绪低落地坐在地铁里,为了振奋一下精神,我默想人世间的各种乐趣。但是他们中间没有一种我似乎是在乎的——美酒、友谊、吃喝、恋爱,或者道德感。然后我想到了读书——那美好而微妙的读书的乐趣。这就够了,这种不会因年老而减色的乐趣,这种优雅的、不受惩罚的恶癖,这种自私的、宁静的、毕生的陶醉。”
2019年6月22日
其他

他是上帝选中的代言人:策兰的诗和感情纠葛

再一次捧起策兰的诗集,一个阴霾的周日。我读,我倾听,在他一首又一首简练到晦涩的诗行里,在他天才的诗句里。是的,他就在诗中等着我们,唱着死亡赋格的策兰,吟诵着黑暗的策兰,身体内充塞着巨大疼痛的策兰,最终,用那一跳完成了自己死亡赋格的保罗·策兰。这是多么残酷的经历!策兰于1920年11月23日出生在今天东欧乌克兰境内的泽诺维兹城。策兰的父母都是犹太人,东正教信徒,家庭用语为德语。父亲是木材商经纪人,性格严肃。母亲特别喜欢德国文学,这给策兰有直接的影响。1942年6月,德国占领这里,犹太人将全部被强迫送走。策兰躲藏在一个罗马尼亚工厂主的工厂里,夜里,父母从家里拉出去送去集中营。7月,策兰也被送到劳改集中营。10月,父亲在集中营死于伤寒,不久,母亲因为不能劳动被纳粹打死。父母被害去世的消息相继传来,这对他打击很大。关于策兰生命的最后一个星期的活动情况鲜为人知。在学校里,他正常上课,讲卡夫卡的小说,指导翻译格拉斯的《铁皮鼓》,4月15日,他最后一次批改学生的作业。也许照常同家人及同事见面。4月19日夜里,妻子吉赛尔意识到他失踪了,到处给朋友打电话询问策兰的行踪。事后得知,1970年4月20日,策兰投巴黎塞纳河自尽。尸体于5月1日在离开巴黎十公里的河里发现。吉赛尔将他埋葬在巴黎郊区提埃斯墓地,那里,长眠着他们的17年前夭折的儿子福兰绪。策兰没有留下遗书,只是在他的书桌上摆放着米歇尔著的《荷尔德林传》,在打开的一页里有他划出的语句:“有时,这个天才深深地潜埋进他那心灵苦涩的泉水里。”莫非,这就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自白?“如果这些石头中的一个/曾被泄露/对之保持沉默意味着什么:/这里,附近,
2019年6月21日
其他

《爨宝子碑》:一块碑石也有自己的传奇命运

一块碑石也会有自己的传奇命运。有一块碑石,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被挖出土后,流落乡野无人识,竟然被乡民当做了压制豆腐的石板,然而,一经被有识人士发现,惊艳了世人。这块碑石,就是爨宝子碑。《爨宝子碑》全称为《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碑质为沙石。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出土于云南省曲靖市扬旗田村,1852年移置曲靖城内,现存于曲靖一中爨轩内爨碑亭。爨宝子碑为全国首批重点保护文物。爨宝子碑碑石为半圆形,整碑呈长方形,高1.83米,宽0.68米,厚0.21米。碑文计13行,每行30字。碑尾有题名13行,每行4字,额15字,均为正书。此碑的书法在隶楷之间,体现了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一种风格,为汉字的演变和书法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具有极高的书法地位。在书法史上,《爨龙颜碑》与《爨宝子碑》并称为“爨”,前者因字多碑大被人们称为“大爨”,后者则被称为“小爨”。关于《爨宝子碑》的出土与被发现,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一块石碑在云南南宁(今曲靖)出土了,也许是因为上面的碑刻字形太古朴稚拙,也许是因为见到石碑的人文化水平不高,这块碑石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后来,这块石碑不知怎么就流落到一家做豆腐的乡民手里,也许是因为石碑的不大不小正合适,入了豆腐乡民的青眼,被乡民用做了压制豆腐的石板,日日被豆腐热腾腾的清香浸淫,也日日把古朴稚拙的碑刻文字拓印在香软洁白的豆腐上。咸丰二年,曲靖知府邓尔恒有一天惊奇地发现买来的豆腐上居然有字迹,而且那字迹看起来还很特别,很有味道,他感到奇特,就赶紧派人找到卖豆腐的人。这邓尔恒是禁烟名臣总督邓廷桢的儿子,名门之后,虽然政绩平平,但毕竟是道光十三年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予翰林院编修,在古籍史书里浸淫多年,还是比较有学识的官员。于是,喜出望外的邓尔恒就将碑石运回府中,细细察看、研究,发现这块碑石就是有关书籍上记载的《爨宝子碑》。由于两晋时代碑刻极少,《爨宝子碑》就显得弥足珍贵,后来,《爨宝子碑》被安置于南宁城中武侯祠。当时,正是碑学大兴而帖学衰微的时代。因此,《爨宝子碑》一经发现,其怪诞率真的用笔,其自然随意的结体所表现出的古朴稚拙味道,就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被视为书法作品中的奇珍异宝,阮元称它为“滇中第一石”,康有为誉为“已冠古今”。而邓尔恒,也因为发现了《爨宝子碑》而名重一时。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称《爨宝子碑》为隶书,康有为对《爨宝子碑》评价极高,在他所著的《广艺舟双楫》里评论道,“宝子碑端朴,若古佛之容”,又说道:“朴厚古茂,奇态百出,与魏碑之《灵庙》、《鞠彦云》皆在隶楷之间,可以考见变体源流”。也有不少人把《爨宝子碑》归为魏碑里面,我是把《爨宝子碑》当做隶书的延伸。
2019年6月20日
其他

幸福的事:一茶一书足矣,一笔一砚一抔旧情怀足矣

想起一位朋友,许久没有联系,发短信问候。朋友回复信息,说,回老家小住,正听着父母的鼾声看书。这位朋友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父母的年纪也都八十多了。能够听着父母的鼾声看书,朋友幸福的心情不言而喻。
2019年6月17日
其他

我越来越爱你们了

我越来越爱你们了亲爱的自己,亲爱的生活,亲爱的旧时光、新时光以及时间的锋刃在我身上划出的新鲜的伤口,甜蜜的伤口
2019年6月16日
其他

走在温暖的记忆里

走在温暖的记忆里草木们都安静下来星光安详地抱着我我轻轻地走如果我碰落了草尖的星光请秋雨再戴到草叶的头上如果露珠砸疼了蟋蟀的清梦请一定要原谅我的鲁莽牛蒡、蛇麻草、灰灰菜、节节草如果我在心里叫错了你们的名字请一定要原谅我的浅陋
2019年6月15日
其他

记下吧,在你心灵的记事本上

我虚构的自己仍然是那个黑眼睛亮亮的笨女孩她脚底下生风,舌尖上有阳光她爱上田鼠鼓鼓的双颊爱上麻雀俏丽的黑眼珠她自己给自己讲故事讲着讲着就哭出声来
2019年6月13日
其他

奇情奇文奇人张宗子:人无癖不可以交

古人的笔记小品文,特别是明清时代的笔记小品文,受到不少人的青睐,我也一直喜爱。爱他们的行文自在,文笔亲切自然,清丽洒脱,不像一些高文大论,处处是板着面孔的高深,甚或是装腔作势的宏论。而笔记小品,读起来像促膝谈心,或者听一个学识渊博又富有趣味的人在闲侃。张宗子的笔记小品可谓是其中的翘楚。这几年陆续买来张宗子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等书,放在床头枕边,有小空闲时就翻读几页。张宗子谈诗文论戏曲,说书画,聊美食,说世态人情……笔之所至,可谓都俱入化境。郁达夫曾说:“原来散文小品文字的所以可爱的地方,就在它的细、清、真的三点”。张宗子的文字,其魅力与迷人之处,正在于他的真淳,他的真切,他的真性情,他的细腻独到,他的清淡,他的清淡中的隐痛。张宗子的文章最是让人品赏、玩味不尽,文人情趣十足,情味浓郁,滋味深长。我真是喜欢他的一些说道。他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他说,盖文之冰雪,在骨,在神;他说,天下之有意为好者,未必好;而古来之妙书妙画,皆以无心落笔,骤然得之。如王右军之《兰亭记》、颜鲁公之《争坐帖》,皆是其草稿,后虽摹仿再三,不能到其初本。他说,地必古迹,名必古人,此是主人学问。但桃则溪之,梅则屿之,竹则林之,尽可自名其家,不必寄人篱下也……真是语语奇警峻拔,句句精妙绝伦。这样的性情文字,这样的雅致文字,这样的诚挚文字,谁会不喜欢、不迷恋呢?张宗子是写景的高手、妙手。他的一直以来被人们广为称道、广为传颂的《湖心亭看雪》,整篇文章不到两百字,简洁干练,干净雅致,文字清淡却又意蕴深长,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被后世的人们称为“写西湖的最美的文章”,难怪祁豸佳为张宗子的《西湖梦寻》序中说:“余友张陶庵,笔具化工,其所记游,有郦道元之博奥,有刘同人之生辣,有袁中郎之倩丽,有王季重之诙谐,无所不有。其一种空灵晶映之气,寻其笔墨又一无所有。为西湖传神写照,政在阿堵矣。”这张宗子也真是语言的知己,他的《陶庵梦忆》中《朱楚生》一篇,这样言女戏者:“色不甚美,虽绝世佳人,无其风韵。楚楚谡谡,其孤意在眉,其深情在睫,其解意在烟视媚行。”短短几句,言简意深,微妙传神,一位女戏者的形象刻于读者心中。而“孤意”与“深情”,一对看似矛盾的词语,用在一个女子身上却是别有意趣,相映生辉,真是无比的熨帖。张岱,张宗子,唉,这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且看他如此自称: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素食,常至断炊。……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为败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为渴睡汉、为死老魅也已矣。”(张岱《自为墓志铭》)虽然张宗子所好者多多,却并不玩物丧志,他博洽多通,广泛涉猎,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园林戏曲,书画美食香茗,等等,而且由于他涉猎广,眼界高,体悟深,凡事到了他那儿都能玩出个门道来,玩出个情致来,玩出个境界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张宗子一生勤于笔耕,著述丰厚,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三十多种,《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被后人誉为绝代文学名著。“奇情奇文,引人入胜,如山阴道上,应接不暇。”(金忠淳《陶庵梦忆跋》)诚哉斯言!
2019年6月12日
其他

一个人的海,夜色正好

和你一样,人到中年了我依然对春天保持着敏感对草木保持着敏感对生活保持着敏感唉,我这个不可救药的人
2019年6月11日
其他

大师名家笔下的端午风情

端午节是我们国家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传统的节日,多是一种纪念。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有很多,流传最广的主要有四种。一是源于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二是源于纪念伍子胥,三是源于纪念孝女曹娥,四是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祀。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五、重五等。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习俗。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来看看那些大师名家笔下的端午风情。任伯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画家,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海派四杰"之一。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技法全面,山水、花鸟、人物等无一不能。任伯年重视写生,又融汇诸家法,并吸取水彩色调之长,勾皴点染,雅韵高格,清新润滋。任伯年的此幅端午图格调清新,构图设色别具匠心,笔墨厚重华润。吴昌硕是传统文人,诗文功底深厚,诗书画印皆有独特独到之处,他多次用精妙的笔墨描绘端午风情,精美典雅,苍润大气,朴厚古茂,彰显着端午节庆的隆重与美好。端午时节,也正是枇芭成熟的时候,金黄的枇芭带着甜美的气息,青绿的艾草散发着美好的芳香,一盆菖蒲是案头清供中少不了的雅致。吴昌硕的端午风情,既有着浓郁的书卷气,又带着美好的人间烟火味。齐白石是一代写意画大师,他笔下的端午有着勃勃生机,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寥寥几笔,就写出了小小粽子的形状与情态,浓淡相宜,干湿相生,笔墨生动。陈半丁自幼学习诗文书画,擅花卉、山水、人物、走兽,以写意花卉最负盛名,兼及书法、篆刻,书法以行草见长。陈半丁写意花卉师承任伯年、吴昌硕,又师法陈淳、徐渭、石涛、李复堂等诸家。我国民间历来有把农历五月称为“毒月”,把五月初五叫作“毒日”的说法。在古人看来,五月真是个多灾多难的月份,蚊虫孳生,百毒活跃,特别是其中的“五毒”,蛇、蜈蚣、蝎子、蜥蜴、癞蛤蟆等更是令人望而生畏。从气候上来看,渐入酷热的夏天,尤其是南方,湿热弥漫,人们容易染病,是灾疫流行的时节。因此,在端午节前后,人们在门上等处悬插菖蒲、艾草,名之为“蒲剑”、“艾虎”,用以驱除邪毒,躲避灾害。后来,又添加上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合称为“天中五瑞”。陈半丁笔下的端午看来也是随手拈来,自在随意,构图自然,笔墨清润,格调清雅,画幅里有艾草、菖蒲、枇杷、蒜头等,没有拘泥于“天中五瑞”的五种实物。郎世宁是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意大利米兰,本来是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得到康熙皇帝的召见,后来成为清代宫廷十大画家之一,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经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五十多年。郎世宁笔下的端午图自然就不同于其他文人画家,画面富丽堂皇,漫溢着华贵气息,画面上有瓶花、粽子、香囊、枇杷,都是端午时节的风物。郎世宁极其富有艺术才华,他把中西方绘画技巧融汇在一起,既有欧洲油画如实反映现实的艺术概括,又有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趣味,造型准确,笔墨严谨,描摹精细,构图精美。张大千是全能型画家,其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可谓无所不能,无一不精。诗文豪放率真,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这在中国美术史上已有定评。张大千笔下的花鸟画,面貌迥异于他的泼彩山水画的雄奇豪放,笔墨秀润,清丽雅逸,用墨用色,细腻清润,自然美好,富有韵致,沉静中蕴含着热烈,空灵中有着勃勃生机。张大千的这幅《五瑞图》,所画的“五瑞”是:艾草、菖蒲、枇杷、蒜头、石榴花。朱屺瞻精通中西艺术,其画贯通古今,融合中西。擅画山水和花卉蔬果,作品清新质朴,雄健磅礴,意境高远,在画坛上独树一帜。朱屺瞻的花鸟画,我个人是比较欣赏的,笔墨老辣,有朴厚古拙的一面,也有清新俊逸的一面。他的这幅《端午佳品》,随意画来,笔墨凝练劲健,浑厚朴拙,色调高雅,耐人品读。丰子恺是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书法家和翻译家,有“中国漫画之父”的称谓,著述丰富。丰子恺的画别具有一番风味,他有着国画和书法的深厚根基,用毛笔画漫画,漫画风格简易朴实,意境隽永,深刻含蓄,寥寥几笔就勾勒出生动的图像。丰子恺笔下的端午漫溢着生活气息,朴素自然,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情趣。端午节,一个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一个富有地域特色的节日。画家笔下的端午,有民俗的色彩,也更有时代的色彩,千百年后,还会成为重要的图证。
2019年6月7日
其他

因为热爱,这内心的光多么明亮

我身体里的小兽,安分守己最近精彩文章,点击可阅读我笨拙地爱着宋代第一作男的快意人生小满:物致于此,小得盈满齐白石:画之妙道,似与不似之间(文末有彩蛋)是不是可以这样爱下去
2019年6月5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我笨拙地爱着

我笨拙地爱着我只能用一日三餐笨拙地爱着,笨拙地活着一天又一天我笨拙地写诗也笨拙地读书、写大字我笨拙地爱着生活爱着命运里的苦与甜
2019年6月4日
其他

宋代第一作男的快意人生

周日了,发篇有趣的文字开开心如果说苏东坡是宋代第一男神,那么,要说宋代的第一作男,那就非这个癫狂的书画天才米芾莫属了。当年,精于书画的徽宗皇帝问作为书画学博士的米芾,这里摘录一下原文:“尝问本朝以书名世者数人,各以其人对,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上曰:卿书如何?曰:臣书刷字。”徽宗问米芾:咱们朝以书法名世的都有哪几位呀?水平怎么样呀?米芾就回答说: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皇上接着问:爱卿你的书法怎么样?米芾说:臣书刷字。从年龄上来讲,人家蔡襄、苏东坡、黄庭坚可都是他的前辈啊,蔡襄比他大了39岁,苏东坡比他大了14岁,都能称得上是他的父辈了,即使是黄庭坚,也要比他大6岁呢,从在朝为官来说,蔡襄、蔡京、蔡卞比他官职高得多!他可是一生都没做过高一点的官职。米芾这么毫不顾忌地评价同僚、长辈、上级的书法,还语带讥讽,是不是有点作?如果说,对于和自己同时代的书家多少还嘴下留情的话,对于古人,米芾简直就是肆无忌惮了。他讥诮颜真卿和柳公权,他贬抑张旭与怀素,简直就是苛刻无情,吹毛求疵,绝对是一点儿也不厚道。看看他在《海岳名言》是怎样炮轰虞世南、欧阳询和柳公权的:“欧阳询‘道林之寺’,寒俭无精神。柳公权‘国清寺’,大小不相称,费尽筋骨。丁道护,欧、虞笔始勾,古法亡矣。柳公权师欧,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书。柳与欧为丑怪恶札祖,其弟公绰乃不俗于兄。”米芾说人家欧阳询的书法寒酸没有精神,说柳公权与欧阳询是丑怪恶札的始祖,这话说得也太狠毒了吧?米芾是书画方面天才,临摹古书画有乱真的本领。宋人葛立方的《韵语阳秋》里记载:“米元章书画奇绝,从人借古本自临拓,临竟,并与临本、真本还其家,令自择其一,而其家不能辨也。以此得人古书画甚多。”仔细读读,这段话可是别有信息量。米芾这样做确实属于巧取豪夺的行为,只不过不是依仗权势,而是依仗自己书画方面的特长。难怪东坡这样善良、宽厚的人都看不下去了,忍不住写诗讥讽。东坡《二王书跋尾》里写道:‘锦囊玉轴来无趾,粲然夺真拟圣智。’又云:‘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米芾宦游外出的时候,经常随性任情,在船上挂着一旗幌,上面写着几个大字:米家书画船。沿途收买民间收藏的法帖字画。唉,米芾呀,你这官做得虽然不大,行事却这么招摇,就不怕招来打劫的吗?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爱书法的哪一个不想一睹这天下第一行书的真迹?可惜,自从唐太宗李世民这个迷恋推崇《兰亭序》的皇帝老头想方设法搞到手后,后世的人们就只能闻其名难以见其面了,李世民进了坟墓之后,《兰亭序》的下落也变得扑朔迷离起来,有的说是李世民临终前叮嘱儿子把《兰亭序》作为陪葬,有的说是李世民偷偷给了爱女……好在还有几种兰亭序摹本存世,略慰后人心怀。米老颠当然是心心念念想着《兰亭序》的真迹,也痴心妄想着能够得到真迹,不知道做了多少次关于《兰亭序》的美梦呢!有一天,米芾与蔡京一同坐小船出游。同为宋代的书法大咖的蔡京,也是一时兴起,就拿出所藏的宝贝书帖给米老颠显摆,米老颠一看蔡京收藏的这书帖苍雄沉着,奇崛多姿,风神超迈,难得的宝贝呀!米老癫就看进眼里不想拔出来了,要求以其他画和蔡京交换,蔡京当然不肯换呀,心想你米老颠仿了多少古书画呀,换给我的保不齐就是你自己画的赝品。见蔡京不愿意交换,米芾就有些急眼了,竟然跳上船舷以投江相要挟。不能眼看着出人命啊,蔡京大人也只好同意了。蔡京大人可是宋代有名的奸相啊,是耍奸使横玩阴谋的高手,居然也被米老癫的这阵势给唬住了,看来这耍奸使横的也是玩不过不要命的啊。米芾对好砚名砚更是喜爱有加,遇到好砚品赏不已,当然也很想据为己有,中饱私藏。有一次,米芾居然就对当朝皇帝宋徽宗赵佶的端砚打上了主意,好机会来了,徽宗和蔡京在宫廷里谈论书法,诏令米芾参加,徽宗让米芾写幅大屏条,写字当然就要用到砚台,徽宗皇帝也是兴致来了,就让米芾用自己心爱的御砚。米芾笔走龙蛇,很快就把屏条写好,宋徽宗看后觉得满意,大加赞赏。米芾看到皇上高兴,趁机就将皇上心爱的砚台装入怀中,里面可是还有剩余的墨汁呢!米芾还央告徽宗说:“这砚台臣已经用过,皇上哪能再用,请您就赐予我吧?”徽宗看他如此喜爱此砚,又如此癫狂,也就呵呵地笑了,将砚赐给米芾。这米芾可是够作的吧?米芾的官职一直没有得到多高的提升,估计也和他这癫狂好作的行为有关系。最近精彩文字,点击可阅读小满: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是不是可以这样爱下去蔬食记//落葵: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齐白石:画之妙道,似与不似之间(文末有彩蛋)我爱上的人间是草木人间(文末有彩蛋)
2019年6月2日
其他

小满: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二十四节气里,我特别喜欢小满这个节气。说到小满,感觉小满就是个孩子,特别亲切,特别可爱。小满,可以是清秀的男孩,也可以是清雅的女孩,但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该是聪慧可爱的,是青葱活泼的,是饱满健康的,是略带点青涩、和羞涩的。关于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有这样的描绘:“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在这个时候,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于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小满在历史上有一个习俗叫“祭三车”,哪三车呢?通常指的是水车、油车和丝车。祭天、祭地、祭祖宗、祭各路神仙等等,在古人,我觉得与其说是迷信,不如说是敬畏,是对大自然、对万事万物的敬畏,因为人们怀有敬畏之心,祭祀的仪式里便充满着一种庄重感,一种神圣感。自然,也会有我们现代人所不理解的地方。小满季节也是农人们忙里忙外的季节。我国的江南地区就流传着这样的民谚:“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这里的三车指的就是上文提到的水车、油车和丝车。这个时节,江南地区农田里的庄稼正是快速生长的时期,充裕的水分是必不可少的,如果雨水不足,就需要农民们日里夜里踏着水车翻水;油菜已收割完毕,收割下来的油菜籽儿也等着农人们摇动油车,摇出明亮亮、油光光的清香四溢的菜籽油;田里的农活自然是不能耽误的,不是有民谚这样说嘛: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可家里的蚕宝宝也要细心照料呀!江南地区养蚕的人家多,养了几个月的蚕宝宝长得又大又胖,小满前后的日子,辛苦养育的蚕宝宝要开始结茧了,养蚕人家忙着摇动丝车缫丝。清代文士顾碌所著的《清嘉录》中这样记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只是,在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纯手工的水车、油车、丝车恐怕都不容易看到了吧。在北方地区,小满时节的麦粒儿,也是最甜美可口的时候呢!小时候的我,还有同龄的小伙伴们,都还是比较懂事、比较勤劳的,帮父母们分担了不少家务活和农田里的活。我们最常做的力所能及的劳动就是,下午放学后挎着小篮子到田地里割草。在麦田里割草,当然忍受不了的青青麦粒儿的诱惑,掐下两三个麦穗儿,再把尖尖长长的麦芒掐短,两只小手就成了小小的磨盘,满盘快速地转动,就研磨出了绿莹莹的麦粒儿。饥饿的时候,童年的口唇所品尝的那种粮食的原生态的滋味,朴素、自然、清纯,让人无限怀想,成了跟随一生的甜美记忆。而现在的孩子们,即使是乡村里出生并长大的孩子们,对于田野里的麦粒儿,也变得很陌生了吧?至少不会再有我们这一代人的亲近感和喜悦感。多年前,我曾经写过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一组诗歌,关于小满的诗我是这样写的:满着,满着,她们都在满着
2019年5月21日
其他

是不是可以这样爱下去

是不是可以这样爱下去,亲爱爱着你广阔的孤独,低度的惆怅爱着你的日渐衰老,你的旧痛新伤爱着你指尖上的微火,眼睛里的星光
2019年5月15日
其他

随笔//处世三大奇书《菜根谭》:菜根里的真味和至味

中国最不缺少的书就是关于处事为人的书。低俗粗鄙一些的像《为人处世歌诀》、《厚黑学》等一类,写得雅致一些、文人情趣多了一些的便是《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等书了。《菜根谭》与《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并称为“处世三大奇书”。《菜根谭》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的表白。《菜根谭》里的文字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远,耐人寻味。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菜根的苦味、清味,也是真味、至味。记得小时候,母亲会从地里挖苦苦菜回家凉拌着吃,开始我并不喜欢吃这种苦味浓重的苦苦菜,但吃上几次之后倒也喜欢上了那种清苦味。苦有苦的好,能够清热去火,消炎镇痛,消肿清口。《菜根谭》里的文字,多读读,也有此效。像里面的“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是事境之尘氛未扫,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活在中国的这种人情社会里,做人处事总是大体。你不通点人情世故,简直就没法混。《菜根谭》这样的书,饭后茶余,闲闲地读上几页,那感觉倒也不坏。里面的一些话确实精辟。“心体澄彻,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意气和平,常在丽日光风之内,则天下自无可恶之人。当是非邪正之交,不可少迁就,少迁就则失从违之正;值利害得失之会,不可太分明,太分明则起趋避之私。”不过,这个度可是很难把握的,做人既要澄澈又要混沌,既要刚正又要圆润。书是书,人是人,读书人读了,阴谋诡计学不来,但因读书而眼界开阔,而境界提升,也是不错的。想起一位朋友说的事儿。他单位的头儿为每一个人买了本《曾国藩家书》,用意是提高个人修养,学习曾国藩的胸怀与眼光,为人处世之道等等。用意当然是好的。但也多少有些一厢情愿。且不说大先生早就深刻地说过了:《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大家读《曾国藩家书》,自然也会出现种种情状。一个心怀叵测的人,看到的恐怕就是阴谋诡计;一个心胸狭窄的人,看到的可能就是眦睚必报;一个老实本分的人,看到的可能是处事谨慎;一个爱学习的人,看到的可能是勤奋;一个正直善良的人,看到的是曾国藩为人处世的诚恳之道;一个热衷于权柄的人,看到的可能就是权术……毕竟大家都是参加工作多年的人,年纪也都在三十以上了,个人的本性和品性很难再有改变。若说读书能够提高一个人的文化素质,拓宽知识面,这是很切实的。我笑着对朋友说道,你倒是可以推荐给他《菜根谭》、《围炉夜话》、《幽梦影》这一类的美书,文辞优美典雅,情趣盎然,读读这些书足以陶冶情操,澡雪精神呢。“天地中万物,人伦中万情,世界中万事,以俗眼观,纷纷各异,以道眼观,种种是常,何须分别,何须取舍!”《菜根谭》里类似这些言辞,可谓洞明幽微,胸次高远,恰如洪应明的好友于孔兼在序文里所说,是“其谭性命直入玄微,道人情曲尽岩险。俯仰天地,见胸次之夷犹,;尘芥功名,知识趣之高远。笔底陶铸,无非绿树青山;口吻化工,尽是鸢鱼跃。”诚哉斯言!
2019年5月10日
其他

春风越来越低(3首)

借助稠密的春梦借助一行锋利的诗句你要再次杀回春天的内部赎回一个完整的自己滴水之瀑一滴水。足以含住太阳的光足以含住大海的蓝足以含住大地的缄默
2019年5月7日
其他

小集结:我做了一个热乎乎的梦

呀,我订购的这款春天想想都很美好童年的初夏初夏的风不吹老木门也会发出好听的吱呀声老枣树上开满了小小的花像是一颗又一颗绿色的小星星
2019年5月4日
其他

蔬食记//落葵: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

这一段日子,茶余饭后的闲暇里,经常翻翻《本草纲目》,翻翻《植物名实图考》,看看书里各种认识或者不认识的药草,了解一些草药的功效,觉得也挺有意思的。翻到“落葵”这一条目时,看着上面彩绘的落葵植株和花,感觉特别眼熟,再看,再想,呀,原来这落葵就是老家所说的木耳菜呀!是的,当时只知道它叫木耳菜,稀里糊涂地叫了好几年,也吃了好几年,居然不知道她的大名叫“落葵”。心里居然有种如见老朋友的惊喜。也有君子多识一物的欣喜。木耳菜,别称落葵、潺菜、豆腐菜、紫角叶、藤菜等,菊三七属植物,多年生草本藤蔓植物。木耳菜的花果期为九到十月。木耳菜的幼苗、嫩梢、嫩叶都可以食用,质地柔嫩软滑,营养价值也挺高。可以做汤菜、爆炒、烫食、凉拌等等,味道清香,咀嚼时像吃木耳一样清脆爽口,这也是木耳菜得名的主要原因。木耳菜也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菜蔬。关于木耳菜的名字,在古代不同的典籍中也有着不同的描述。木耳菜在《尔雅》里有一个诗意又文雅的名字:蘩露。晋郭璞《尔雅注》里写道:“其叶最能承露,其子垂垂如缀露,故名。”李时珍《本草纲目》里说:“落葵叶冷滑如葵,故得葵名。”夏纬瑛《植物名释札记》里则称:“嫩叶供蔬菜食用,蔓生,常蔓延于篱落之间,故名落葵。”木耳菜不同的名字里,有不同的来历;不同的名字里,也表达着人们对木耳菜的认识和感情。木耳菜有着长长的穗状花序。木耳菜的花挺有意思,淡绿色的花萼,淡粉色的花苞,真是秀气到了极致,绽开的木耳菜花朵看上去也像含苞待放的花蕾,简直搞不清楚,她是开着呢还是打算等等再开?木耳菜的花谢了会结出圆球形的小浆果,颜色也会由深红色逐渐变为紫黑色。木耳菜成熟后的紫黑色果实,如果挤破了,流出的汁水有些像胭脂一样红,古代的女人曾经把木耳菜的熟果当胭脂用,打腮红,涂抹嘴唇,因此,民间曾流传着这样的诗句:“口红藤菜子,不用市胭脂”。木耳菜的全草都可以供药用,为缓泻剂,有滑肠、散热、利大小便的功效;花汁有清血解毒的作用,能够解痘毒,外敷则可以治痈毒及乳头破裂。唐代孟诜的《食疗本草》里亦记载木耳菜菜籽的功效:取其子蒸熟,烈日曝干,去皮得仁,细研为粉,和白蜜敷之,令人面鲜华可爱。木耳菜也算大名鼎鼎了,美食达人苏东坡曾写诗赞颂它:“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东坡诗里的藤菜也就是木耳菜,有的地方称木耳菜为藤菜。莼菜,当然也是蔬菜界里有着显赫声名的菜蔬,不知多少人写诗文吟诵它,还有人据说是为了故乡美味的莼菜和鲈鱼而辞官回家,以至于留下了“莼鲈之思”的佳话。苏东坡把木耳菜和莼菜相提并论,足可见木耳菜的味美,也足可见木耳菜在诗人心中的地位。丰湖的藤菜我还没有机会品尝,老家的木耳菜我是吃过多次了。老家的院墙外面,就种有一大片木耳菜。这木耳菜可是原生态的,没有打过任何农药,也没有施过化肥,第一年撒下种子后,就没有再管过,因为年年秋天,木耳菜繁密的种子落到地上,而老的根到了来年春天也会萌出新芽。第二年春末夏初,气温升高,木耳菜就开始自己蓬蓬勃勃地长起来,绿意盎然起来,像那些生性泼辣的孩子,没有父母的悉心照料也一样健壮地长大。木耳菜是藤蔓植物,生长茂盛,年年的夏天和秋天,占据了南面院墙的半壁江山,那一截原本土里土气的院墙也成了好看的绿墙。每每中秋节前后回老家,我都会掐上一些木耳菜的嫩叶带回城市里的家来,清洗干净,或者做菜,或者做汤。做菜,我喜欢做蒜蓉木耳菜,做这款菜一定要用旺火快炒,如果炒的时间长了就容易渗出黏液,爆炒木耳菜不要放酱油,也不需要放味精之类。我也比较喜欢用木耳菜做汤,绿绿的木耳菜叶子,在汤锅里浮浮沉沉,盈目可喜,再甩上鸡蛋花,金黄乳白相间,经过炒、煮后的木耳菜,吃到嘴里鲜香滑润,绵软清爽。木耳菜的绿叶子,摸起来肉质肥厚,滑润可爱。关于木耳菜,我曾多次在诗歌里写到她:“七月,木耳菜支着肥厚的绿耳朵/倾听”,“灰灰菜、木耳菜、艾蒿……/我尊重她们/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的品性、气质、味道/独特而迷人……”是的,每一种菜蔬,都有她独特而迷人的品性、气质和味道。
2019年4月29日
其他

宋代第一男神苏东坡的这本小书也很好看:炙人口而快人目

“不知率而无意之作,更是神情所寄,往往可传者。托不必传者以传,以不必传者易于取姿,炙人口而快人目。班马作史,妙得此法。今东坡之可爱者,多在小文小说,其高文大册,人固不深爱也。”袁中道在《答蔡元履》中曾如此论说做文之道。读过几篇苏东坡的高文大论,虽然才华横溢,纵横阖捭,但总是喜欢不起来,倒是他的诗词,他的书画题跋,当然,还有他的收入《东坡志林》里的这些杂什篇章等等,深获我心,越读越爱,爱之不已,不忍释手。手中的这本《东坡志林》,是中华书局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中的一册,繁体竖排,薄薄的一个小册子,虽然我不习惯看竖排版,还在心心念念地搜求横排版的《东坡志林》,却也一页页慢慢地读了下来。《东坡志林》里那文字,实在是精妙得很,可爱有趣的很。读了感觉,真是炙人口而快人目。东坡志林何以得名?据《四库全书总目》上说是:“盖轼随手所记,本非著作,亦无书名。其后人裒而录之,命曰《手泽》;而刊轼集者不欲以父书目之,故题曰耳。”《东坡志林》里面所载为东坡自元丰至元符二十年中的杂说史论,内容广泛,包罗万象,记游、怀古、修养、疾病、时事、异事等等,无所不谈,“襟期寥廓,风流辉映”。其文章则长短不拘,或千言或数语,而以短小者为多。所谓涉笔成趣,所谓妙笔生花,所谓信笔挥洒,所谓行云流水,当是这样的文字境界了。龚明德先生曾在博文中感叹:人生百态,体验了也好。想想坡翁这一生,仕途坎坷,经历复杂,起起伏伏,他曾有位极人臣之荣耀,也有下到朝廷大牢,并屡次被贬谪的坎坷经历,还有住陋屋、无米粮、煮食苍耳为食的穷困之境,更有因诗获罪被关进大牢的牢狱之灾。经历过那么多坎坷磨难的东坡,却没有变得老奸巨猾、世故老辣,依然善良、正直、耿直、率真,依然幽默、风趣、达观、洒脱,他真正是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的人。“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是他的《记承天寺夜游》,通篇只有84个字。不到一百字的文字,是篇微型游记。曾读到过关于此文的赏析文章,什么仕途的苦闷呀,人生的迷茫呀等等,感情微妙,等等。我倒觉得是坡翁的诗人之心,是孩子的顽皮,解衣欲睡时看到月色入户,遂油然生起欣悦之心,诗人情趣上来,兴致勃勃地重新穿好衣服,到月光下散步去了,至于那些仕途的苦闷呀,人生的迷茫等情绪,是莫须有。这篇文章和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可以说相映成趣,都是精短可爱的美文,情景交融,浑然天成。东坡的《别石塔》一则就是一篇微型的讽世寓言,以人与塔对话的形式写来,一问一答,其实是自问自答,妙趣横生,此文可以说是短得不行,也美妙得不行,这里不妨全文录之:“石塔别东坡,予云:‘经过草草,恨不一见石塔。’塔起立云:‘遮著是砖浮图耶?’予云:‘有缝塔。’塔云:‘若无缝,何以容世间蝼蚁?’予首肯之。”东坡与石塔话别,与米颠拜石的故事倒也有一比,米芾老头儿遇见奇石怪石,喊着石兄,倒头便拜,是癫狂得可爱,东坡与石塔话别,则多了些幽默风趣,多了些禅宗的悲悯情怀,也见出诗人的顽皮之心、通达之境界。东坡儒释道都有涉猎,他的不少关于养生的文字也别有意味。《记三养》里写道:“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馔则三之,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先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元符三年八月。”唉,说得多么佳妙。文字的境界,其实是生命的境界,不是?东坡评论文学创作,多有精辟之言。他曾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苏轼《文说》)这段话,可与他的另一段话相补充:“夫昔之为文者,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也。山川之有云雾,草木之有华实,充满勃郁而见于外,夫虽欲无有,其可得耶?”(《江行唱和集序》)知他解他的侍妾朝云说他有一肚子的不合时宜,也是搔痒搔到正处。但,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能够化作一篇篇锦绣诗词文章,惠泽于世,惠泽于喜爱他的人,甚好甚好。读这样的文字,真是信可乐也。
2019年4月22日
其他

齐白石:画之妙道,似与不似之间(文末有彩蛋)

坡翁有一句影响深远的话: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我觉得坡翁的本意是,画画如果仅仅停留在形似的层面上,那就是太低等了,儿童也能看出来像不像的,要进一步画出神韵,画出精气神儿,再高深一点,如云林先生所说,要画出胸中的一团逸气。不独苏东坡,清代的石涛也曾多次提到似与不似的问题:“画松一似真松树,余予以不似似之,真在气,不在姿也”,“天地浑融一气,再分风雨四时,明暗高低远近,不似之似似之”。“扬州八怪”之一的板桥先生也有相似的说道,在绘画上,他是专攻兰竹的,精美绝伦,诗书画都好,被时人誉为“三绝”,他没直接说似与不似的问题,而是这样说的:“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与可之有成竹,所谓渭川千亩在胸中也。板桥之无成竹,如雷霆霹雳,草木丛生,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盖大化之流行,其道如是。与可之有,板桥之无,是一是二,解人会之。”我揣测,白石老人是极其赞赏坡翁、石涛的这句话的,但他又给予了进一步的、更好的充实与补充:“不似是欺世,太似是媚俗,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老人这样说就具体起来,就有了限定。画之妙道,存乎一心,似与不似之间。仔细琢磨琢磨,这些话都富有意味的,并不是故弄玄虚,是特别中肯的画理。白石老人画虾最能体现他的“妙在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画画妙道。齐白石精于画虾,在他的艺术生涯中画下的虾可谓无以计数,对于如何画好虾他也是孜孜探索。据说,他从62岁至71岁的10年间,就经过5次深入的观察和改造,他不断改变画虾的技法,将虾的后腿由10对减少为
2019年4月8日
其他

我爱上的人间是草木人间(文末有彩蛋)

读书帖夜深了,你仍然捧一本书沉浸于黑色的文字方阵心无旁骛,意醉神迷一本书也有如此撩人的魔力让你连续三个夜晚都甘于做一本书的知己
2019年3月25日
其他

春风已老,春心还在(文末有彩蛋)

春风已老,春心还在把自己,供奉给一砚古墨你也是安静的修行者修艺、修道、修心你的孤独,高于尘世你的幸福,低到泛黄的纸页春日帖春风如酒,柔和,也清冽宜小口啜饮宜两人对酌
2019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