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德国学研究所

其他

讲座预告 | 从人文科学到文化科学——德国文化学何为?

从人文科学到文化科学——德国文化学何为?“中德文学交流史话”第19期“子衿讲座”系列第32期讲座信息主讲人:
2023年6月4日
其他

讲座预告 | “中国故事”在世界文学中的知识生产

息讲座题目:“中国故事”在世界文学中的知识生产主讲人:张帆
2023年5月20日
其他

赛事回顾 | 第三届全国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大赛圆满落幕

第三届全国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大赛圆
2023年5月17日
其他

活动回顾 | “德语学术节”活动前期回顾

Wilmes、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德语教学联络部项目专员Vera
2023年3月14日
其他

会议纪实 | 2023年全国德语教师发展研讨会顺利举行

坊基于多元数据融合分析的外语数字化学习创新研究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翟雪松
2023年3月8日
其他

讲座预告| 数字化时代的教师情感研究

董氏文史哲青年学术沙龙“语言与教育”系列活动第1期讲座主题数字化时代的教师情感研究讲座信息主讲人:董
2022年11月5日
其他

讲座预告 | “德国学的前生今世”——德语专业学业指鉴讲座

++德语专业学业指鉴讲座德国学的前生今世✦++基本信息主讲人:范捷平
2022年10月11日
其他

讲座预告 | “中德文学交流史话”系列活动第14期

“中德文学交流史话”系列活动第14期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子衿学社·青芝书会系列讲座浙江大学董氏文史哲学术沙龙“中德文学交流史话”系列活动第14期01讲座信息主题:亚里士多德《诗术》的情节主讲人:陈明珠
2022年9月29日
其他

欢迎参加慕课“德语现代主义文学”

结语让我们一起打开书本,在求知和探索的旅行中尽享阅读文学的快乐吧!欢迎大家转发与分享哦~
2022年9月27日
其他

“中德文学交流史话”系列活动l第十三期讲座顺利举行

“中德文学交流史话”系列活动—第十三期讲座精彩回顾—活动概览2022年9月13日晚,浙江大学董氏文史哲青年学术沙龙“中德文学交流史话”系列活动第十三期在外国语学院东6-102如期开展,讲座主题为“谈谈解释学先见中的经验与学养”,主讲嘉宾是来自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的副研究员李旭,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的刘永强副教授主持,吸引了我校德语专业的众多师生到场聆听。走近“解释学”讲座开始,李旭老师首先介绍了“解释学”的重要性,“解释学”能够在陌生与熟悉之间搭建桥梁,帮助人们抵达时间的远方和空间的远方。理解与解释不仅是文本解读的方法,也是人存在的基本维度,正如尼采在《不合时宜的沉思》之二“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中所说,拥有生命的远方是人的灵魂区别于动植物生命的本质。
2022年9月19日
其他

讲座预告|“中德文学交流史话”系列活动第13期讲座

“中德文学交流史话”系列讲座第13期1Part.1讲座信息讲座题目:谈谈解释学先见中的经验与学养主讲人:李旭
其他

会议纪实|第二届全国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大赛圆满落幕

2022年5月28日,第二届全国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大赛决赛暨学术论坛在线成功举办。该全国竞赛由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德国学研究所、浙江大学德国文化研究所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旨在为中国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打造跨校、多领域科研创新实践交流平台,提升德语专业本科生的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此项赛事由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李媛教授在2021年发起,是浙江大学德语专业在成为全国一流专业建设点后贡献给全国德语界的一项公共产品。第二届全国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大赛于今年2月底正式启动,设“文学”“语言学”“跨文化与区域国别”三个常规赛道,以及“可持续发展”一个专题赛道。大赛秉承“以赛促学”的理念,特别增加了系列辅导报告环节,在4月至5月间,先后邀请6位不同领域的德国知名专家讲学,为参赛选手的项目设计和科研实践提供帮助和支持。全国千余名师生相聚云端,共享盛宴。(回顾链接)本届大赛得到了全国各地德语学子的积极响应,共有来自全国61所学校的153支队伍、225名德语专业本科生报名参赛。大赛共收到论文投稿153篇,其中文学赛道54篇、跨文化与区域国别赛道49篇、语言学赛道32篇、可持续发展赛道18篇。德汉论文投稿比例约为2:5。经初赛专家匿名评审,共有32支队伍脱颖而出,入围决赛。大赛决赛本届大赛决赛暨学术论坛于5月28日在线举行。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贾文键教授、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董燕萍教授、南京大学德语学科带头人孔德明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主任陈壮鹰教授、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郑春荣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德语学科带头人刘齐生教授、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范捷平教授、李媛教授、沈国琴教授,以及德国可持续发展问题专家Dominik
2022年5月29日
其他

南京大学卢盛舟副教授“《洪堡亲王》中的电学知识与有机共同体想象”主题讲座顺利举行

2022年5月25日19点,“中德文学交流史话”系列活动第12讲如期在云端腾讯会议平台开展。本次讲座以“《洪堡亲王》中的电学知识与有机共同体想象——兼谈克莱斯特在中国的早期接受”为题,由南京大学卢盛舟副教授主讲,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德国学研究所刘永强副教授主持。讲座伊始,卢盛舟老师介绍了克莱斯特作品的政治内涵和浪漫派的“有机共同体”概念。出于历史原因,1945年以来的德国克莱斯特研究多从审美角度切入,这导致克莱斯特作品中的政治与军事内涵遭受一定程度的忽视。事实上,放眼德意志民族史,1806年,普鲁士深陷民族存亡危机,这构成了克莱斯特从启蒙思想者转为民族主义者的关键节点,也使得作家之后的作品与当时的政治与军事话语形成了巨大张力。“有机共同体”则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意志浪漫派“发明”的一种话语,它借助18世纪下半叶兴起的生理学知识,按照有机体范式,将民族国家想象为一个自然形成的伦理整体,以此批判基于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论的共同体模式。在这一话语中,作家常用身体喻指国家,并且此种“身体”逐渐不再是机械论意义上以脉管结构为基础的身体,而是由神经系统主导的有机身体。随后,卢盛舟老师分析了克莱斯特戏剧《洪堡亲王》中的电学知识以及剧中人物的情感再现。克莱斯特曾在大学学习过实验物理,熟悉静电感应现象。他曾明确表示这一物理规律也适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具体到《洪堡亲王》这一文本中,无论是人物之间的情感互动,还是洪堡亲王自身经历的包括死亡恐惧在内的一系列情感变化,都与静电感应所体现的“极化原则”构成了类比关系。正是由于借鉴了极化原则,克莱斯特笔下的人物常常经历突兀的情感转变。在讲座尾声,卢盛舟老师还谈到克莱斯特在中国的早期接受情况,他重点强调了冯至的《记克莱思特(H.Kleist)的死》一文的接受史意义。冯至的这篇文章在汉语克莱斯特接受尚处于萌芽阶段之际就注意到克莱斯特的疯癫、现代性、爱国情怀、自我矛盾以及不合时宜性,很好地把握了作家其人其作的精神品质,其接受史意义值得进一步探寻。本次线上讲座视角独到、内容精彩,讨论气氛热烈,吸引了全国各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百余名师生前来参与。讲座最后,众多师生踊跃提问并发表感言,主讲人对每个提问都给予了耐心的解答,讲座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画上了完美的句号。本活动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是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青芝书会的系列讲座之一。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子衿学社、德国学研究所、德国文化研究所承办。图文|吴宏宇
2022年5月27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讲座预告|“中德文学交流史话”第12期讲座通知

“中德文学交流史话”系列讲座第12期外国语学院青芝书会讲座系列“中德文学交流史话”系列活动第12期1►讲座信息讲座题目:《洪堡亲王》中的电学知识与有机共同体想象——兼谈克莱斯特在中国的早期接受主讲人:卢盛舟
2022年5月16日
其他

讲座预告|霍夫曼的知识诗学研究

时间:5月18日(周三)15:00-17:00
2022年5月15日
其他

讲座纪实|第二届全国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大赛系列辅导报告顺利举办

温馨提示:本届全国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大赛投稿截止时间为4月24日23:59分(格式要求、投稿方法详见:大赛通知)。为培养我国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的科研兴趣、提升科研素养,并打造跨校、多领域的本科生科研创新实践交流平台,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德国学研究所、浙江大学德国文化研究所发起第二届全国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大赛。2022年4月7日至21日,5场系列辅导报告在线顺利举行,6位不同领域的德国知名专家从可持续发展、语言学、文学、区域与国别研究等方面,为参赛选手的学术研究和科研实践提供帮助和支持。全国千余名师生相聚云端,共享盛宴。可持续发展4月7日晚,德国可持续发展问题专家Dominik
2022年4月23日
其他

“中德文学交流史话”第11期讲座顺利举行

4月15日晚,“中德文学交流史话”系列活动第十一期讲座如期在云端开展,讲座主题为“媒介、反思与主体——东西艺术中的镜子”。主讲嘉宾是来自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刘冬瑶副教授。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外语学院的刘永强副教授主持。本次讲座主要分为“镜与净、镜与景、镜与鉴、镜与惊”四个部分,主讲人以将镜子作为母题的中德文学文本及东西方经典绘画作品为例,在梳理镜子在不同时空艺术作品中的呈现方式和美学意义的同时,也探讨了媒介、反思和主体之间的关系。在“镜与净”部分中,主讲人对汉语“镜”进行了解文说字和对德语“Spiegel”进行了词源考古,指出镜像不仅可以补全“像”的维度,并且能以一种出其不意的效果来揭露物的本真性。此外,汉语和德语中的镜子均指示了镜子的物质性和其现实与超现实的维度。在“镜与景”的部分中,主讲人探讨了镜像所勾勒的时空。主讲人首先以《白雪公主》中的魔镜为例,指出镜子不仅可以呈现现实之像,也可以构成现实中不存在的虚幻的像。此外,主讲人还以《西游记》中的照妖镜、《搜神后记》鹿女脯、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鉴等为例,指出了镜子的三个时间维度:一、对过去的映照;二、对现实的复制;三、对未来的预示。在“镜与鉴”的部分中,主讲人引用了唐太宗的名句、拉康的镜像理论、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委拉斯凯兹的《宫娥》(Las
2022年4月17日
其他

讲座预告|“中德文学交流史话”第11期讲座通知

“中德文学交流史话”系列讲座第11期董氏文史哲青年学术沙龙“中德文学交流史话”系列活动第11期1►讲座信息讲座题目:媒介、反思与主体——东西艺术中的镜子主讲人:刘冬瑶
2022年4月11日
其他

讲座预告|德语学术创新大赛辅导报告第三讲:语料库语言学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德国学研究所、浙江大学德国文化研究所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大赛正在征稿中!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德语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论文写作能力,以赛促学,大赛主办方特设系列辅导报告环节,特邀多位深耕于不同领域的德国知名专家主讲。第三期报告将于2022年4月12日19:00-20:30在线举行(入会方式详见文末),由德国语料库语言学专家Martin
2022年4月10日
其他

讲座预告|德语学术创新大赛辅导报告第一讲:可持续发展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德国学研究所、浙江大学德国文化研究所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大赛正在征稿中!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德语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论文写作能力,以赛促学,大赛主办方特设系列辅导报告环节,特邀多位深耕于不同领域的德国知名专家主讲。首期报告将于2022年4月7日19:00-20:30在线举行(入会方式详见文末),由德国可持续发展专家Dominik
其他

大赛通知|第二届全国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大赛正式启动

你听说了吗?今年的全国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大赛开始征稿了!赵同学张同学真的吗?太好了,我已经盼这个大赛很久啦~当然!而且跟去年不同的是,今年还专门设置了专题赛道,准备的时间也比去年更充裕了。赵同学张同学快告诉我具体的报名要求,我现在就去报名!//
2022年2月22日
其他

“中德文学交流史话”系列活动第九期讲座顺利举行

12月10日下午,“中德文学交流史话”系列活动第九期讲座如期在云端开展,讲座主题是“席勒与作为崇高对象的历史”。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助理教授毛明超老师,讲座由浙江大学刘永强副教授主持。本次讲座包括两个部分。在第一个部分,毛老师主要讲述了席勒的历史观及其演变过程。法国大革命作为中间的一个转折点将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青年席勒在18世纪90年代的创作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主题——“自由”和“国家共同体”。此时,席勒的历史观带有浓厚的目的论色彩,即只要能实现理性的目的原则,那么之前所遭受的种种磨难与困苦都是可被理解和接受的。在有关“三十年战争”的论著中,席勒的历史观含有两层结构,第一层是描绘战争本身所带来的苦难与创伤,第二层是以一种理性目的论的结构扬弃了第一层中所展现的困苦。此时席勒的历史观与启蒙运动的主流观点非常切合,表现为一种乐观的、包含目的论色彩的历史观。历史的合法则性(Gesetzmäßigkeit)在其中有很好的体现。历史可作为认识的对象,人们不再仅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能够去分析历史背后的动因。第二个阶段:在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之后,席勒的历史观发生了转变,他意识到历史进程中充斥着种种偶然,这些变量元素的聚集导致人们很难梳理出历史发展的线性结构,因此光靠政治革命的手段没有办法实现政治理想。因此,席勒将目光投向了另一条道路,即审美教育。在面对杂乱无序的历史事件时,启蒙主义带来的理性和乐观也就烟消云散了。因为理性无法再建构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的体系,剩下的只有偶然。晚年的席勒更多的看到的是历史的偶然性和不可操纵性,但席勒并未因此变得消沉悲观,而是选择审美教育和审美救赎的道路来面对历史。由此讲座进入第二部分的讨论。讲座的第二个部分主要关注于席勒的悲剧理论。悲剧在舞台上呈现的痛苦看似不符合人们的道德认知和理想追寻,但若从一个更高的目的论的角度出发,这些看似违背道德目的的行为和遭遇实际上是合乎目的的。最高级的悲剧是主人公在坦然接受自己悲剧命运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不幸不仅符合道德的规范,也印证着大千世界的目的论的连结,即自我的牺牲是服务于一个更高尚的目的的。但在历史的目的论消解之后,这种悲剧美学也不再成立。悲剧舞台上呈现的历史充满着偶然和无序,因此成为了一种“崇高的对象”,即在引发观众强烈的情感体验的同时,激发起观众对于自身独立于历史世界的精神自由的追求。这种建立在精神自主与自由之上的“崇高”是“审美教育”的有机补充,也是席勒艺术观的核心。本次讲座讨论气氛空前热烈,毛老师干货满满、精彩纷呈的讲座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来自全国各地兄弟院校的百余位听众鼓掌喝彩。老师和同学们就讲座内容踊跃提问,毛老师对每个提问都进行了耐心、详细的解答,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图文|陈子轩浙江大学德国文化研究所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德国学研究所
2021年12月11日
其他

讲座预告|寻找卡夫卡作品中的中国印记——以短篇小说《一道圣旨》为例

讲座信息董氏文史哲青年学术沙龙“中德文学交流史话”系列活动第10期讲座题目:寻找卡夫卡作品中的中国印记——以短篇小说《一道圣旨》为例主讲人:罗炜
2021年12月3日
其他

讲座预告|席勒与作为崇高对象的历史

讲座信息董氏文史哲青年学术沙龙“中德文学交流史话”系列活动第9期讲座题目:席勒与作为崇高对象的历史主讲人:毛明超
2021年12月1日
其他

“新德国媒介理论及其技术转向”系列讲座第六讲顺利进行

11月8日晚上,“新德国媒介理论及其技术转向”系列讲座的第六讲如期在云端ZOOM平台开展。讲座由刘永强副教授主持。主讲人Christoph
2021年11月9日
其他

“新德国媒介理论及其技术转向”系列讲座第五讲顺利举行

11月1日晚上,“新德国媒介理论及其技术转向”系列讲座的第五讲如期在云端ZOOM平台开展。讲座由刘永强副教授主持。主讲人Christoph
2021年11月2日
其他

讲座预告 | 诗,乘着歌声的翅膀 ——诗乐结合的德奥艺术歌曲

中文学术专著《德语“音乐诗歌”的艺术》,三卷本中文评论集《沙仑的玫瑰——英法德三语文学和绘画中的经典意象》(合著)。主办:浙江大学德国文化研究所图/文:韩心童
2021年11月1日
其他

讲座预告 | 19世纪文学中的“物世界”——以施蒂夫特小说《晚夏》为例

——以施蒂夫特小说《晚夏》为例时间:2021-10-27(周三)16:00主讲人:冯亚琳
2021年10月21日
其他

2021年全国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大赛决赛暨学术论坛圆满落幕

炎炎夏日,一场藉由网络联通的全国各高校德语专业学生的学术交流与切磋在紫金港的蝉鸣声中开启。6月11日,2021年全国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大赛决赛暨学术论坛通过线下参与和线上直播相结合方式顺利召开。作为首个全国德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大赛,它由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德国学研究所所长李媛教授发起,具体设计、组织和实施完全由学生负责,是浙江大学德语专业在成为全国一流专业建设点后贡献给全国德语界的一项公共产品。
2021年6月15日
其他

中国德语教师大会在线会议即将开启!来看看明星教授团吧~

小编说由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和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德国学研究所承办的中国德语教师大会在线会议火热来袭。教学界、出版界大牛空降,线上会议打破时空局限,报上名的小伙伴们真是非常幸运哟~没有报上名的也别灰心,可以旁听部分报告哦!那么大会上有什么值得期待的呢?快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导语与近些年全球德语学习者人数整体下行的趋势相反,中国德语学习热度连年走高,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至2019年间中国各年龄层的德语学习者总人数增长了20%,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国家。在中国,德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德语教师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疫情期间,线上产业提前实现了教育学人梦寐以求的图景,外语教育也因此获益无穷。小到学语稚子、大到白领中青,打破时空界限、传递教育资源。由此,“数字化”与“对外语言教育”两个新课题摆在我们面前。数字化如何与对外德语教学有机结合?对外德语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又呈现怎样的发展、面临何种机遇?由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和浙江大学主办的中国德语教师大会将于2020年10月16日至18日,首次以线上的形式重磅来袭!以“数字化”形式尝试回应“数字化”问题,以中外专家的“语言交流”畅谈“对外语言教育”。大会邀请中国、德国、日本、俄罗斯、波兰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学者参会,通过工作坊、专家报告会和圆桌论坛等形式,就德语教学实践、德语教学研究、德语教学与研究的数字化、德语教师发展的专业化和网络化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将为来自中国各地的大学、中小学、成人教育领域的德语教师及德语教学研究者,献上一场空前的学术盛宴。大会主席Jan
2020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