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微刊

其他

新书丨上海博物馆编:《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编者:上海博物馆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2月定价:78.00元ISBN:9787547930526内容简介上海博物馆东馆的中国古代青铜馆已率先向公众开放,为观众呈现了海内外体系最完整的中国古代青铜器陈列。在这里,观众能欣赏到500余件从公元前18世纪夏晚期至19世纪中叶清中期这3600年间的青铜器珍品。为了更好地呈现馆藏中国古代青铜器这一主题,上海博物馆联合上海书画出版社推出中国古代青铜馆全新配套精品集——《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全书分为八大板块,以时间为线索呈现上海博物馆藏82件青铜重器,有镇馆之宝大克鼎、牺尊、子仲姜盘,还有兽面纹牌饰、甲壶、商鞅方升等网红展品,内容呈现包括器物实拍图,局部铭文实拍图,部分拓片及纹饰线图,另外还收录两种青铜器制作技术,并附有青铜器铸造过程示意图。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为贵族社会崇尚礼制的特殊产物。由于青铜器多用于祭神享祖、礼尚交往、宴飨宾客等礼仪活动,故被称作“礼器”。青铜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人杰出的创造能力,也是反映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进程的重要实证。父乙觥
4月4日 上午 8:03
其他

新書丨李松儒:《清華簡字迹研究》(附:緒論、後記)

《子犯子餘》《晉文公入於晉》與《皇門》等篇的字迹差異/235附:《越公其事》中的一詞多形現象/238第六章
3月12日 上午 8:00
其他

新知丨陳劍:“ [日羽]”形來源補説

“”形來源補説”*陳劍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協同攻關創新平臺摘要:“”“”形來源於“習”字,係由之分化而出。可能是由“習”將上半“羽”形移到下方而來,也可能係由“習”之繁形“”省略上方而來。後者可能性更大。關鍵詞:字源、、習一、舊有説解“”是漢字系統中頗爲活躍能產的構字聲符。《説文》从之得聲之字有“蹋、鰨、闒”,又有以“闒”爲聲符之“”;後世常用字還有“榻、毾(此兩字見於《説文》新附)、塌、搨、遢、”等。但“”形在先秦古文字中尚未看到,其來源和構形理據分析亦皆成問題。《説文·羽部》“”字篆形作,説解謂“飛盛皃(小徐本“皃”下有“也”字),从羽冃。”徐鉉等曰:“犯冒而飛,是盛也。”出土秦漢文字中已有从“”之字,雖尚不多見,但可以肯定皆非从“冃”。説文學家多據“冃”形爲説(如段玉裁注所謂“从冃者,《莊子》所云‘翼若垂天之雲也’”云云),即由此失去了立論基礎。因其形不見於古文字,故幾種重要的分析説解字源的著作如《説文新證》、《古文字譜系疏證》和《字源》等,皆未收録。我注意到的甚有參考價值的講法,是將“”形與“習”字相聯繫之説。最早林義光曾謂,“‘習’即‘’之倒文,象形,與‘’同意(‘’‘習’亦雙聲旁轉)”;同時説解“”字又云,所謂“冃”形“象鳥頭”,“羽”形係“兩翅後揭,象飛形”云云,[1]此顯然難信。後來日本學者白川靜則謂,“”“可以看作是‘習’的倒形”云云,此點較林説爲佳,但對“習”字本身以及所謂“倒文”之説解亦多誤。[2]趙平安先生在考釋漢印姓氏“()”字時,曾明確指出“習”“”“本爲一字”。其説不長,具引如下:從字形分析,()當从止,習聲。止是足之省。《説文》跟或省作,可證。習和本來是一個字,所从白和曰都由日字變來。《説文》:“習,數飛也”,“,飛盛皃”,知二者字義相近。習在緝部邪母,在葉部透母,語音亦接近。古文字中只有習没有,足證其本爲一字。故知應即蹋字。古有蹋姓,《姓氏尋源》:“突厥部有蹋氏,亦或鮮卑蹋頓之後。”[3]隨着出土秦漢文字資料的增多,我們現在可以肯定,“”形來源確實與“習”字有關;其間具體情形,也可以講得更爲準確清楚一點了。本文在上引趙説的基礎上,詳舉有關材料,作一些補充論述。二、秦漢文字相關諸形(一)現所見漢代以前出土文獻中獨立成字的“”,似僅見於東漢後期繁陽令楊君碑陰。其石久佚,亦無拓本傳世。宋代洪适《隸釋》卷九載其文作“故功曹史蕫元政”,係人名用字。稍後的婁機《漢隸字源》卷六入聲盍韻摹其形作:上半與東漢文字“冒、冕、曼、最”等上所从之“冃”旁寫法明顯有別,而近於“曰”形。秦漢出土文字資料中確定的从“”之字只有“闒”。漢代的如下所舉數例:北大漢簡《蒼頡篇》71新出漢牘《史篇》二第卌二《肩水金關漢簡(肆)》73EJF1:55北大漢簡《蒼頡篇》“闒踐”連文,整理者讀爲“蹋”,[4]可從。“蹋”字亦作“躢”(見《漢書·霍光傳》又《霍去病傳》等),即後世通行之“踏”。新出漢牘《史篇》第四十二:……慎施爵祿,謹所尊利。毋令闒茸,素湌(餐)得尸。原注釋謂:闒茸,有卑賤、才能低下等意,《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闒茸尊顯兮,讒諛得志。”[5]“闒茸”漢人筆下多見。據字典韻書所載,其字亦作“冗”、“傝”、“㲩”、“茸”,等等。前舉金關簡73EJF1:55係一完整簽牌,其文爲“椄闒亖(四)”,“椄闒”顯即西北漢簡數見的“椄楪(字或作‘枼’)”,字典韻書或作“牒”。[6]《爾雅·釋地》:“東方有比目魚焉,不比不行,其名謂之鰈。”陸德明《釋文》:“鰈,本或作鰨。”是其可通之證。綜上所述,前舉三形釋“闒”是完全没有問題的。此外,金關漢簡還多見一個作類形的“”字,絶大多數用於居延縣下之里名“都里”,有一例作“廣地都亭”(《肩水金關漢簡(肆)》73EJH1:25)。原整理者皆誤釋爲“關”,研究者多主張應改釋爲“闒”。[7]漢印中亦有此字,如《十鐘山房印舉》20B.26“宿私印”,桂馥《繆篆分韻》已收在“闒”字下,後出工具書或襲之。按釋“”爲“闒”,大概除了説爲“省寫‘曰’形”之外別無他據,而西北漢簡中“都里”已共十餘見(金關簡之外還見於《居延新簡》EPT51.356、68.125、68.164,和《額濟納漢簡》99ES16SF2:1,舊亦皆誤釋作“關”),卻偏偏並無一例作前舉一般“闒”形者,這是對釋“闒”之説很不利的。近年新出《秦漢印章封泥文字編》承《漢印文字徵》等的處理辦法,將“”字附於“門”部之末,[8]這還是比較謹慎妥當的處理辦法。(二)前舉三形“闒”字所从之“”,皆上作“曰”形,與當時“習”字下半寫法相合,如(《肩水金關漢簡(伍)》73EJF3:258)、(北大漢簡《周馴》171),等等。但其形並非“習”全字之“倒文”,而可以看作將“習”字中之“羽”形“移位”到了“曰”形的下方。更爲重要的則是,漢代也有寫作从一般“習”形之“闒”字。我們最早見到的,是《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斯坦因所獲未刊漢文簡牘》3390殘簡的如下一形:整理者釋寫作“〈闒〉”,注云:“闒,《説文·門部》:‘樓上户也。’”[9]按原書“凡例”謂:“殘簡多爲習字者學習書寫之作,簡文常有增益簡省筆畫、錯寫筆畫、改變字形或潦草隨意的寫法,……不能識別其本字者,描摹其形,用尖括號‘〈
3月1日 上午 8:00
其他

新書丨《中國文字》二〇二三年冬季號(總第十期)

《中國文字》二〇二三年冬季號(總第十期)主編:《中國文字》編輯委員會出版社: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時間:2023年12月定價:新臺幣420元ISSN:2664-9985
2月2日 上午 8:01
其他

学闻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专业委员会成立40周年学术研讨会第一号通知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专业委员会成立4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回执信息来源:“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微信公众号微刊小编:梯航
1月25日 上午 8:01
其他

新書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益陽兔子山七號井西漢簡牘》(附:後記)

《益陽兔子山七號井西漢簡牘》編著: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益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時間:2023年12月定價:1800元ISBN:978-7-5732-0592-6內容簡介益陽兔子山遺址七號井出土簡牘2600餘枚,簡牘內容是西漢前期長沙國益陽縣衙署公文簿籍等,是出土西漢簡牘中年代最早的資料。具體記録當時長沙國轄下益陽縣、鄉、村里行政運作以及官吏、民衆的日常生活,是當時基層社會的實録。這批簡牘爲研究漢初益陽及周邊地區的歷史文化、法律制度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史料,有助於推動秦漢史、地方區域史等問題的研究。兔子山遺址共有十一口井出土簡牘,古井位置在當時縣城中心,益陽縣衙署建築間。簡牘時代歷楚、秦、西漢、東漢,是各時期益陽縣吏員工作記録遺留,與長沙五一廣場周邊古井出土簡牘一起構成年代銜接緊密、內容詳備的簡牘文書系列,其龐大的數量亦有助於研究湖南簡牘文書群的體系特徵。本書是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益陽兔子山遺址七號井出土簡牘的整理與研究》階段性成果、“簡牘高質量整理出版工程”項目成果、“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資助項目、2021—2035年國家古籍工作規劃重點出版項目、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資助項目。目録上
1月24日 上午 9:15
其他

新知丨李霜潔:人工智能引導人類直覺産生的甲骨新綴第21—30組

人工智能引導人類直覺産生的甲骨新綴第21—30組李霜潔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lishuangjie@tsinghua.edu.cn)本文爲“人工智能引導人類直覺産生的甲骨新綴”[1]系列成果之一,選介運用“知微綴(RejoinX)”[2]產生的甲骨新綴,編號爲X00021—X00030。本研究融入了新的可視分析方法,尤其通過異色表徵和刺激,來增強拼綴部位的視覺表現,以將人的注意力集中到關鍵目標上。這一针对甲骨缀合的新型可視表達,有意識地控制人的注意力,有效解決了過去傳統方式難以辨別黑色拓片拼接位置的痛点問題,顯著提高了信息傳達的清晰度和信息認知的效率。“知微綴”甲骨新綴第21組(X00021)A:屯南02586B:合集35074(珠0695,考白021)附注:B版,1939年著録於《殷契遺珠》;A版,70年代於小屯南地考古發掘出土。流散材料與考古材料相拼綴,較爲鮮見,往往有值得注意的特殊因由,本綴新增一例。“知微綴”甲骨新綴第22組(X00022)A:合集09165(安明0161,加安博)B:合集10038(歷拓06719山博)附注:陳劍先生在《釋“瓜”》[3]中,將尚未綴合的合集09165殘辭“□卯卜:……以…”與同爲師賓間類的合集01028“[辛]卯卜:不其以人。二月。”合集01029“辛卯卜,不其以人。”從文例和字形上加以認同,推斷三者爲同時卜同事,諸形爲一字。今綴補其殘辭作“[辛]卯卜,以人”,確如陳劍先生所預判。“知微綴”甲骨新綴第23組(X00023)A:合集00473(前5.9.7,歷拓06523山博)B:合集23441(續1.43.2,歷拓05817北大)“知微綴”甲骨新綴第24組(X00024)A:合集19330(鐵182.2)B:合補00553(歷藏16528)“知微綴”甲骨新綴第25組(X00025)A:合集25136(歷拓01972津揚)B:合補07877(歷藏01141)“知微綴”甲骨新綴第26組(X00026)A:合補10035(存上2099)B:懷特01325“知微綴”甲骨新綴第27組(X00027)A:合集38708(前6.42.5,龜2.11.5)B:東文研00768“知微綴”甲骨新綴第28組(X00028)A:合補13001(歷藏17411)B:合補11170(歷藏10807)“知微綴”甲骨新綴第29組(X00029)A:合集10377(寧2.49,考郭025,掇一381,北圖)B:合集04332(寧2.20,歷拓02675清華)“知微綴”甲骨新綴第30組(X00030)A:東文研00437B:東文研00584囿於我們的學識及視野,不敢言萬無舛誤或重復,如有不當之處,敬祈方家指正!附記:“讀秀”學術搜索引擎(www.duxiu.com)、先秦史研究室網站(www.xianqin.org)、“綴玉聯珠”甲骨綴合信息庫(www.fdgwz.org.cn/zhuihelab/home)的爲本研究覆核綴合信息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謹致謝忱!·
1月23日 上午 8:00
其他

新书丨郭锡良编著、雷瑭洵参订:《汉字古音表稿》(增订本)

《汉字古音表稿》(增订本)作者:郭锡良编著,雷瑭洵参订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23年12月定价:98元ISBN:978-7-101-16454-1内容简介本书将东汉以前文献中出现的全部汉字提取出来,标注上古音,是郭锡良先生上古音研究成果集大成的反映。书稿分四部分:字表、谐声表、韵表、说明。字表部分按开合四等详列每部所有字,注以国际音标、中古音和现代汉语拼音,部分字有简单训释;谐声表给出声符和代表字,以及单字;韵表部分则穷尽性展示《诗经》《楚辞》的韵谱和合韵谱;说明部分则对一些学界有争议字的归属及一些例外字进行说解,并对各字在《诗经》《楚辞》中的出现频次予以说明。后附音序、笔画、部首三种索引,方便读者检索。本书是郭锡良先生古音学重要著作之一,对学界影响深远。本次,我们依据郭先生生前在单行本上所做的手校(主要涉及变更个别字的韵部归属、开合等第,补订训释及切语,修改音标和字形讹误等),改订原版,复校文字,并加入雷瑭洵、李泓霖同志编制的部首索引,出版此增订本,以表达对郭先生的纪念。作者简介郭锡良(1930年9月22日—2022年12月30日),湖南衡山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语言学家。曾任中国训诂学会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文字学会常务理事、北京语言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评委、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青年语言学家奖评委、《中国语文》《古汉语研究》编委。在汉语语音史、语法史、词汇史以及文字学、训诂学、词典学、方言学、文学语言史、汉藏诸语言比较研究等领域均做出了杰出贡献。雷瑭洵,江西鄱阳人,1992年9月生,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研究员,主要从事汉语史、汉字学、出土文献学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录序例言一、之部二、职部三、蒸部四、幽部五、觉部六、宵部七、药部八、侯部九、屋部一〇、东部一一、鱼部一二、铎部一三、阳部一四、支部一五、锡部一六、耕部一七、脂部一八、质部一九、真部二〇、微部二一、物部二二、文部二三、歌部二四、月部二五、元部二六、叶部二七、谈部二八、缉部二九、侵部后记增订后记音序索引笔画索引部首索引
1月7日 上午 8:16
其他

学闻丨“永生奇迹——长沙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品展”(2023.12.28—2024.03.26)

永生奇迹——长沙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品展展览名称永生奇迹——长沙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品展展览时间2023年12月28日至2024年3月26日展览地点甘肃简牍博物馆1层2号展厅支持单位湖南博物院展览信息
2023年12月30日
其他

新书丨小南一郎:《中国古代天命与青铜器》(附:序)

《中国古代天命与青铜器》作者:(日)小南一郎著,杨振红、尚宇昌译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1月定价:49元ISBN:978-7-5222-0560-1作者简介小南一郎,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法国远东学院京都研究所研究顾问,泉屋博古馆名誉馆长。专业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研究。1942
2023年12月29日
其他

新书丨谭宝刚:《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研究》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研究作者:谭宝刚出版时间:2023年11月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定价:98.00元ISBN:9787573206831内容简介《老子》是一部在中国思想史、学术史和哲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的经典著作。但是,到目前为止《老子》一书还有诸多无法破解的谜案,而新近出土的北大汉简本《老子》为我们进一步探讨《老子》的相关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原始资料。本书以北大汉简本《老子》为研究对象,结合出土的《老子》郭店楚简本、马王堆帛书本,以及传世的河上公本、严遵本、王弼本和傅奕本等,分析了历史视域下的汉简本《老子》所处的两汉黄老学背景,考察了周秦两汉时期《老子》的成书和流传,以及汉简本《老子》的抄写时间和抄写者所出地域,探讨了《老子》其书的经典化过程和老子其人的神化过程,梳理了先秦两汉时期《老子》一书存在的主要版本系统,以及这些版本系统之间的亲缘关系及其演变线索,厘清了汉简本《老子》的版本系统归属,讨论了汉简本《老子》相关文句章段的划分,探讨了不同《老子》版本之间的异文所反映出来的历史文化现象,等等。以上内容,对我们研究先秦两汉道家思想的发展和老子思想传播的地域性变迁,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编辑推荐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作为迄今保存最完整的简帛古本,自出版以来,一直都是学界关注的热点。本书就是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对北大藏《老子》的深入研究。作者简介谭宝刚,男,研究生学历,史学硕士,文学博士(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贵州民族大学教授(三级教授),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州民族大学学术带头人,入选“第四批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河南省老子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先秦出土道家文献和道家思想研究。至今在《史学月刊》《中国史研究动态》《中州学刊》《学术论坛》《安徽大学学报》《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属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的代表性论文有近二十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全文转载。学术专著《老子及其遗著研究》入选“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获香港圆玄学院全额资助,由巴蜀书社出版。现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和教育部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各1项,主持完成省、厅级项目各1项。获得贵州省人民政府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许昌市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贵州省图书馆学会征文大赛一等奖1项。目录导论:学术史回顾及本书研究旨趣/1第一章
2023年12月27日
其他

新书丨黄德宽、刘纪献主编:《中国文字博物馆集刊》(第四辑)

《中国文字博物馆集刊》(第四辑)主编:黄德宽、刘纪献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10月定价:36元ISBN:9787573809681目录特约稿件黄天树:劣体类卜辞中习见地支纪日例/1李维明:二里头遗址“裸体小人象”陶刻符及载体浅议/6董莲池:商周金文盾、干二字再辨/9《说文解字》研究谢伟斌:东汉至唐的《说文》经典化过程述略/17周俊卿:《说文解字》经典地位确立问题的探析/26李蓉:清代《说文解字》经典化研究/35唐强:近代以来中美《说文》研究之比较/44陈松长:主持人语/58战国秦汉史地研究马孟龙:张家山336号汉墓竹简《功令》所见雁门郡、代郡、定襄郡建置沿革/59孟娇:《〈史记〉地名族名词典》读后记/68赵堉燊:战国中晚期的河间及其归属变化/82湛秀芳:战国时期韩国两南阳境域补考——兼谈秦南阳郡疆界来源/93文字考释与研究方勇:读岳麓书院藏秦简札记三则/101胡俊峰:《知还印馆藏古印》研究三题/108袁伦强:说甲骨文中几组待识的异体字/116李林:殷墟甲骨新缀三则/124[韩]姜晰中:龟背甲新缀一则/129博物馆理论与实践付万坪、唐子荔:线上展如何做到心中有“数”?/138王骁夏、赵磊:以“文”会“意”:空间为媒介的文学意境表达——文人纪念空间的类型与设计策略/153书法与篆刻胡涛:杨守敬的欧楷品鉴观念与实践/163周卓然:文字守正与篆书中兴——基于徐铉《说文解字》视角下的北宋篆书书体研究/175韦思:书写动作与书写效果的交互指示——何绍基书法颤笔审美现象研究/182王波涛:坛山石刻新考/195微刊小编:芃芃
2023年12月25日
其他

新书丨《出土文献》2023年第4期

清华大学出版社:中西书局出版时间:2023年12月ISSN:2096
2023年12月24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新书丨金理新:《上古音略》(修订版)(附:书摘、书评)

页龚煌城等学者都已经指出,汉语的之部跟藏缅语的前低元音a对应。从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汉语的之部、魚部都对应藏缅语的前低元音a
2023年12月24日
其他

開卷丨吴鎮烽:《釋讀黎城出土的季姒盤銘文——兼論否叔器》(選自《吴鎮烽金文論集》)

釋讀黎城出土的季姒盤銘文——兼論否叔器吴鎮烽2006年山西黎城縣黎侯鎮西關村春秋早期墓葬M7出土了一組青銅器,包括鼎一件,簋兩件,壺兩件,盤、匜各一件,[1]均未發現使用痕迹。其中青銅盤的内底鑄銘文24字,從盤銘可以確定這是一組隨葬死者的遣器,對我們探討古代喪葬制度、用鼎制度以及對青銅器功能的研究有着重要意義。一、季姒盤銘文考釋該盤通高11.4、口徑33.2、腹深4.9、足徑25.6釐米,重3.675公斤。敞口坦底,窄沿方唇,腹部圜收。一對附耳高聳,圈足外侈,外底有加强筋。腹部飾一周重環紋。銘文是(圖一):“中(仲)丂(考)父不录(禄),季(姒)耑誓,遣爾般(盤)、(匜)、壺兩、(簋)兩、鼎一,永害(匃)福爾後。”圖一
2023年12月13日
其他

新書丨吴鎮烽:《吴鎮烽金文論集》(附:書摘)

《吴鎮烽金文論集》作者:吴鎮烽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年:2023年11月定價:258元ISBN:978-7-5732-0591-9作者簡介吴鎮烽,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原黨支部書記、副所長、研究員,西北大學兼職教授。陝西省文物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青銅器鑒定專家。自1960年以來,長期從事田野考古調查發掘工作,掌握了考古、歷史、古文獻以及古文字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基礎理論。出版了《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續編》、《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三編》、《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索引》、《陝西出土商周青銅器》(四卷,三人合著)、《陝西金文彙編》、《金文人名彙編》、《西周金文擷英》、《中國青銅器》(三人合著)、《中國青銅器全集》(第五卷)等十幾部學術專著。內容簡介《吴鎮烽金文論集》是吴鎮烽先生近60年來所撰學術論文的彙編,共收録論文81篇,主要涉及青銅器與金文相關問題的考辨,以及利用金文等出土文獻所做的先秦歷史、地理問題的考證,此外還有璽印、封泥、錢幣以及學術史等方面的研究,全書分爲“史論篇”“考釋篇”“鑒賞篇”“史地篇”“其他篇”“附録”六部分,集中反映了作者幾十年來的學術成果和研究面貌。目録史論篇金文人名研究/3試論周代女性稱名方式/25試論古代青銅器中的隨葬品/44兩周金文所見諸侯國及族氏考(山東篇)/71兩周金文所見諸侯國及族氏考(河南篇)/107兩周金文所見諸侯國及族氏考(山西篇)/141兩周金文所見諸侯國及族氏考(陝甘篇)/160兩周金文所見諸侯國及族氏考(其他篇)/211中國最早的龍鈕玉璽/234高祖、亞祖、王父考/240康衛問題再研究/245論芮國青銅器及其相關問題/255扶風任家村西周遺寶離合記/269賈國青銅器的新認識/279先秦梁國考/288秦子與秦子墓考辨/293秦武王二年始置丞相説不誤/303“蜀守斯離”鑒不能説明秦人對蜀地實行羈縻政策/305樂府琴軫鑰及相關問題/308上林三官官署新解/318考釋篇尊銘文初探/325—批子銅器在澳門面世/332記新發現的幾件西周銅器/336内史亳豐同的初步研究/341壶銘文補釋/347京師畯尊釋文補正/351昔雞簋銘文補釋/355懋尊、懋卣考釋/357新見玉茍盤、玉茍盉小考/367兒方尊、兒方彝銘文小考/372㺇器考釋/382作册吴盤、盉的初步研究/396簋考/403戚簋銘文釋讀/407衍簋、槐簋研究/412也談山西大河口鼎的字/421鼎銘文考釋/424琱生尊銘文的幾點考釋/429楷叔盤考/433釋讀黎城出土的季姒盤銘文——兼論否叔器/437新出晋公盤與傳世晋公銘文對讀/442淺議北白鵝虢季甗中的“匽姬”/461新出秦公鐘、鎛考釋與有關問題/464競之定銅器群考/472鮑子鼎銘文考釋/483六年相室趙鼎考/489記新發現的兩把吴王劍/493吴王僚劍爲何稱“劍”不稱“鈹”/498試釋蘇州博物館的吴王餘眜劍——兼論魯迅路壽夢之子劍/501司敗壴章劍考釋/510新見十四年上郡守匽氏戈考/514十四年上郡守匽氏鋼刀考/519三年大將吏弩機考/528“灋丘”即“廢丘”辯證/533二十九年楚國弩機考/541戰國秦印“卬章飤廚”别釋/546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封泥考/550柯氏藏權考/575鑒賞篇國寶百年失落
2023年12月13日
其他

人物丨刘钊:在“纪念李学勤先生90诞辰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纪念李学勤先生90诞辰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刘钊尊敬的各位师长、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很荣幸受邀参加今天的“纪念李学勤先生90诞辰学术座谈会”。李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快五年了,五年里我们面对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心中充满了迷茫和困惑。新冠疫情摧残了我们的身心,让我们痛苦不堪。好在学术界并没有消沉,我们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界的研究工作并没有停息,我们依然在李学勤先生和裘锡圭先生指引的学术道路上昂扬奋进,砥砺前行。大家一定已经欣喜地看到,五年来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随着国家的重视、地下资料井喷式地出土和数字化及人工智能的介入,三方面凝聚成了一个合力,让我们迎来了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最好的发展时期。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预期:在未来几十年内,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都仍将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五年来,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在李先生生前奠定的雄厚基础上,在黄德宽主任的率领下,在中心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队伍不断壮大,办公环境有了极大改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已经出到第13辑,30卷本的《李学勤文集》也已经正式出版。我相信如果李先生的在天之灵看到这些,一定会感到高兴和欣慰的。半部学术史,一位李先生,这是学术界对李先生的学术和成就最简单精到的概括。李先生以他爱好科学,喜欢数学,学过哲学,研究过思想史的学术积累和背景,转而从事三古——即古文字、古代史和考古学的研究,以开阔的视野,融通的手段,对中国早期古代文明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探索,取得的成就为世界所瞩目。李先生一生撰写著作40多部,23岁时就写成了第一部书,26岁时正式出版;一生撰写论文2000余篇。我粗略算了一下,如果从李先生二十岁开始算起,一直到去世,大概平均每年要写30篇左右。以这个数量又能够保持高质量,在当代是很少有人能够企及的。我们现在用电脑写文章,按理速度应该更快,但却赶不上李先生用笔写的速度,而且这是在他多年担任行政职务的情况下做到的。比较起来,做为后学的我们应该感到惭愧。我们现在强调要做有组织的科研,号召大兵团作战,组织集体冲锋。这样做的结果是可以集中力量,出大成果,但是每个人单兵作战的能力却很可能会退化,到底人文学科是讲究个性化的。像李先生这样以一当十、甚至一个人相当于一支大部队的具有超强单兵作战能力的人,今后恐怕再也不容易出现了。从2018年3月1日到5月3日,在距李先生离开这个世界不到一年的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他在北京协和医院的病榻上,为他的文集在每一卷前都撰写了一篇前言。这八篇前言为学术界留下了他最后的一些学术思考。其中他提到的一点让我受到深深的触动,那就是他说:“我们做一些工作,都要联系到一个大的、有理论性的目标。”如今我们的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领域越分越细,文章越写越长,论证越来越复杂,有时甚至感觉在“炫技”,但在交叉和融会贯通方面的工作却做得很不够。学术界不缺“专才”,但是却很缺“通人”。我们应该认真思考李先生留给我们的话,争取如他所言,既要做到“一些的一切”,又要追求“一切的一些”,避免如李零先生所比喻的:陷入研究一棵树都研究到叶脉的深度了,却忘记了树本身,更看不到树林了那样的窘境。人总是会老的,也总有一天会离去,但是四年多前李先生的离去,却实在让后辈的我们有点难以接受。最近裘锡圭先生也生病了,身体很弱,他在病中还一直惦记着研究工作。看着他不惜身体还拼命工作的样子,我心里很难受。李先生生前跟裘先生关系很好,两人互相欣赏,惺惺相惜;南裘北李,各占擅场,各领风骚。我认为两位是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界的双子星座,是矗立在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界高原上的两座高峰。朱德熙先生生前曾评价两人的学术,说李先生博大,裘先生谨严,我觉得评价得非常准确。我们研究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的人常常提“罗王之学”,我认为李先生和裘先生的学问,也可以并称为“李裘之学”。一个偏重于历史学角度,一个偏重于语言学角度,正好互补。如今一位已经离去,一位在日渐衰老。面对榜样和偶像的离去和衰老,我们这些追随者,总有一种有劲使不上,有忙帮不上的感觉。有点悲凉,很是无奈。我有时想,其实我们能做的,恐怕只有尽量学习并继承他们的学术和学风,见贤思齐,取法乎上,接过他们的衣钵,让学脉一代一代地绵延下去。李先生生前一贯提携年轻人,奖掖后进,我相信今天在座的,大概很多人都受过李先生的教诲,得过他的恩惠。我当年博士论文答辩时,李先生是答辩委员会主席。记得是1991年1月份,天气最冷的时候,李先生冒着严寒从北京赶到长春主持我的答辩。当时火车票很难买,我还起大早跑到火车站排队为李先生买回程票。答辩过后,李先生主动为我向中华书局写推荐信,推荐出版我的博士论文。我当时只是一个普通的博士生,却受到李先生的如此厚爱,至今想来,依然感念不已。最后,我提议让我们为李先生的在天之灵献上一瓣心香,让我们以更奋发的态度,更刻苦的工作,为中国的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事业贡献更多的智慧和汗水,以实际行动告慰李先生的在天之灵。谢谢大家!感谢刘钊先生惠赐文稿并授权发布!微刊小编:阿东
2023年12月11日
其他

新書丨張玉金主編:《出土文獻語言研究(第四輯)》(附:前言)

出土文獻語言研究(第四輯)主編:張玉金副主編:劉晶出版時間:2022年12月出版社:暨南大學出版社定價:59.80元ISBN:97877566835932目録前言/1出土文献語言研究綜論張玉金:出土文獻語言歷時研究的理論與方法/1葉玉英:21世紀以來利用古文字資料研究漢語上古音的回顧與展望/20殷商西周甲骨金文及其語言研究陳光宇:兆辭“二告”與龜蓍並用/40鄭繼娥:商代甲骨文金文中“用”的對比研究/52秦曉華:異文與商周金文中句子成分的省略/62趙偉:釋殷墟卜辭中的偏正結構“某(禦)”/71劉書芬、耿雯雯:、字和免的形義關係/83喬盼峰:《甲骨文合集》札記/98出土春秋戰國文献及其語言研究张富海:安大简《詩經》補釋一則/106許俊煒:從非楚文字特徵看安大简《詩經》的流傅/114吳鹏:安大简《卷耳》“維以永懷”“維以永傷”訓釋淺議/128朱學斌:戰國文字飾符“口”隸定的誤導搭配/135王涵:上博八《李頌》“丨”字釋讀補説/152出土秦漢文獻及其語言研究吳辛丑:談馬王堆漠墓竹簡遣册中代詞“其”的一種特殊用法/160吳秋珏:讀《嶽麓書院藏秦简》(叁)札記/169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研究龐光華:《詩經》諧音藝術新考/176胡偉:西漢文獻的關係動詞及句法研究/190尹世英:“其”在《左傳》中的調查與辨析/199周翔:説“交交”及相關字/211劉晶:琴曲《霹靂引》解題中的數術內容考/218前言出土文獻語言研究具有特別重要的學術價值,這是由出土文獻本身的學術價值決定的。
2023年12月6日
其他

新書丨松丸道雄:《殷周史甲骨金文研究》

殷周史甲骨金文研究作者:松丸道雄出版社:大修館書店出版時間:2024年2月定價:37400円ISBN:9784469232882內容簡介六十余年にわたる松丸道雄先生の殷周史研究・甲骨金文研究の全貌を上下2巻にまとめた著作集。殷文化の精神構造に深く踏み込んだ論考「殷人の観念世界」を基底に、「殷墟」の実像について考察する新見解「「殷墟」とは何か――続「殷人の観念世界」」を収録。目録Ⅰ
2023年12月4日
其他

新知丨蔣玉斌、李霜潔、楊熠:人工智能引導人類直覺産生的甲骨新綴第11—20組

A:〔(乙5898+乙8115)+(乙6364+乙補5536)〕—乙8349B:乙補5705倒(局部圖版)説明:A版綴合情況參林宏明《甲骨新綴第652-654例》第652例,[7]
2023年11月13日
其他

新書丨《出土文獻研究》(第二十一輯)

《出土文獻研究》(第二十一輯)編者: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出版社:中西書局定價:118元ISBN:978-7-5475-2039-0目録黄天樹:甲骨占卜學——談談守兆的九種方法
2023年11月11日
其他

期刊丨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类简目(2023年10月所见)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陈世庆:安大简《仲尼曰》简背文字书写者考辨袁金平:据安大简《曹沫之阵》“咠”字异体谈春秋金文“印燮”的读法《北京社会科学》2023年第10期张静:西汉的风俗观:以儒家为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吴柱:《周礼》互文释例发微——中国传统互文视野下的文本内涵与《周礼》研究新路径《东南文化》2023年第5期南京博物院、溧阳市博物馆等:胥河流域江苏溧阳段考古调查简报南京博物院、淮安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江苏常州金坛区顺水桥土墩墓D2发掘简报南京博物院、金坛区博物馆:江苏常州金坛区立夫路土墩墓D1、D2发掘简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南京博物院等:江苏盐城建湖县大同铺遗址2019年发掘简报高小路:商周时期博罗横岭山聚落的丧葬仪式郭荣臻、靳桂云:海岱地区商周时期农业复杂化的植物考古观察吴桐:岭南地区两周时期铜鼎研究二题《读书》2023年第11期李旻:考古与文献之间的夏文明尤小立:傅斯年的学术自限李零:九头鸟(待兔轩札记)傅刚:夭子蛮(读左零札)《敦煌研究》2023年第5期张涌泉:“只者这爪行路绝”及其他许建平:敦煌本《左传》写卷的学术价值李正宇:匈奴、单于、撐犂、祁连、阏氏、居次等译音词误读千载而不知郑炳林:西汉敦煌郡酿酒业研究戴春阳:敦煌的早期开发与有关问题(一)——《尧典》中“三危”“三苗”的考古学观察刘屹:说“悬度”叶爱国:再释“沽各半”《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孔华:从兑盆铭文论淮夷称名及伯侯兼称等问题《故宫博物院院刊》2023年第10期刘源:从殷代文字正体角度谈谈历组卜辞特征字赵庆淼:曲沃羊舌墓地出土子硕父鼎的意义——兼论曲沃羊舌M1为晋文侯墓王旭东:大辛庄遗址新出“索”氏器与卜辞“索”地《管子学刊》2023年第4期葛志毅:论齐之霸业及其农商并重国策之文化影响意义——《管子》之《四时》《轻重己》《玄宫》三篇申论发微陈民镇:从用字及用词习惯看清华简《五纪》的训释——以“四冘”等字词为例张富海:“冘”“甚”的谐声类及相关古文字释读《国学学刊》2023年第3期鲁惟一、陈龙:中国帝制时代早期的大一统观念李柏杨:职事·加官·官位:汉代“侍中”制度化进程新论汪静之:上古汉语“夺”与“争”“攘”连用的句法语义表现万群:上古汉语名动配对词的特点与历史层次——以过程类为例向筱路:上古汉语“降”的音义、句法及相关问题夏含夷、李若晖:如何以出土文献反观经学?——夏含夷先生访谈录《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丁进:《周礼》大宰官职法新说夏福英、许轩诚:“王霸之辨”论析《江汉考古》2023年第5期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河南开封虎丘岗遗址商代遗存发掘简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湖北随州义地岗墓群M113、M114发掘简报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河南南阳拆迁办东汉墓M23发掘简报邓玲玲、陈国梁、曹慧奇、谷飞、田苗:偃师商城遗址制陶作坊区的产品与布局结构研究丁兰、蓝云飘、林语秾、朱荆:楚墓出土鸟架鼓研究刘礼堂、周翠云、陈娜:浅析西汉时期荆州地区的人物木俑胡瀚:包山楚简中“受期”的法史学解释张建文、曹骥:南昌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海昏侯国除诏书》复原研究刘中伟:李济晋南汾河流域考古调查和西阴村发掘的学术目的《考古》2023年第10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湖北随州市枣树林墓地春秋墓M191的发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西安市汉长安城北宫一号建筑基址《考古学报》2023年第4期徐龙国:汉长安城秦汉砖瓦陶文研究《考古与文物》2023年第5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陕西榆林走马梁汉墓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李家寨墓地M22发掘简报马萧林、刘丁辉:战国楚简所见楚人犬祭礼俗初论付建:略论秦兵马俑一号坑的军队组织形态王晓鹏:甲骨文“骨”“冎”辨释《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4期胡文辉:释《山海经》中的“朝鲜天毒”王进锋:说春秋时人言及的古书“九丘”庄帆:日本关西大学藏罗振玉致内藤湖南信三十九封考释《历史研究》2023年第4期孙庆伟:《史记·五帝本纪》反映的政治一统与文化一统郭伟涛、马晓稳:中国古代造纸术起源新探宁镇疆、高晓军:叔虞方鼎与西周初期的唐晋因革《南方文物》2023年第4期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蕲春县博物馆等:湖北省蕲春县凤形山遗址发掘简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江西南昌市蛟桥镇东汉、西晋墓发掘简报张沐旸、高丹丹、贺阳:襄邑锦钩沉刘尊志:江苏连云港海州双龙村花园路西汉墓葬的性质谢佳芮:“南药北输”:汉代岭南地区医药产输的考古学观察昝金国、郭福:汉代星云纹铜镜纹饰及价值研究——以山东出土的部分铜镜为例吴元、万幼楠、刘畅、高劲松、向曲梦:江西汉墓出土建筑明器的初步研究王音、谢绮:试析长江中下游孙吴墓葬的等级问题王艺霖:早期国家阶段墓葬中人殉、人牲比较研究——以两河流域和中国为例《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马腾:墨子“明鬼”论与先秦“赏善罚暴”法律观念的盛兴刘立志:《四库全书》与清代吴地《诗经》学《清华学报》第53卷第1期曹美秀:日本江户时期伊藤家的古文《尚书》考辨
2023年11月10日
其他

學聞丨嶽麓書院藏秦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議程(11.9—11.12)

嶽麓書院藏秦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議程會議名稱:嶽麓書院藏秦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時間:2023年11月9日—12日會議地點:長沙簡牘博物館主辦單位: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協同攻關創新平臺湖南大學簡帛文獻研究中心協辦單位:長沙簡牘博物館會議議程11月09日(星期四)會議報到湖南財信大廈酒店一樓大廳11月10日(星期五)上午開幕式09:00—09:40長沙簡牘博物館報告廳主持人:丁三伏
2023年11月9日
其他

新书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上古汉语研究》编辑部:《上古汉语研究》(第五辑)

《上古汉语研究》(第五辑)编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上古汉语研究》编辑部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23年9月定价:96元ISBN:9787100227070内容简介本辑共收录《记所见复封壶及其铭文》(黄锡全)、《论以“卿”为核心的字际关系形成的过程》(李守奎)、《“思诚”新诂》(王志平)等21篇论文,作者老中青三代学人并举,文章范围涵盖了从商周到秦汉的整个上古汉语时期,内容涉及新见青铜器的著录,战国、秦、汉简牍的字词考释,传世文献的字词新诂,上古汉语的语法、音韵研究等。其中既有对出土文献的字词考释,也有对传世古书的重新解读,既有传统语言学的文字、音韵、训诂研究,也有现代语言学的语法、词汇新探。多数论文是对古文字和出土文献的新探索,即使是传世古书研究,也往往以出土文献为参照,充分体现了“二重证据法”的魅力。更有价值的是,复封壶及其铭文是本辑首次详细披露,尤其值得重视。目录黄锡全:记所见复封壶及其铭文
2023年11月5日
其他

新書丨侯乃峰編著:《甲骨文金文導讀》(附:前言、後記)

431前言“甲骨文金文導讀”,原本是山東大學文學院重點建設的本科生基地班(一多班)“32
2023年10月28日
其他

新书丨《楚学论丛》(第十一辑)

《楚学论丛》(第十一辑)主编:刘玉堂副主编:陈绍辉、尹弘兵、陈文华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2月定价:90元ISBN:9787216105910目录楚地出土文献王永昌:谈谈清华简《四时》中的非楚文字因素
2023年10月19日
其他

新书丨《中国篆刻》2023年第2期

出版社:《中国篆刻》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33-1394/J国际刊号:ISSN2096-9953定价:50元目录溯源李学勤:王国维《桐乡徐氏印谱序》的背景与影响/04罗振玉:赫连泉馆古印存序
2023年10月16日
其他

新知丨蔣玉斌、李霜潔、楊熠:人工智能引導人類直覺産生的甲骨新綴十組

先秦史研究室網站2018年12月28日:https://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11319.html。[7]
2023年10月14日
其他

新書丨《簡帛研究二〇二三(春夏卷)》

《簡帛研究二〇二三(春夏卷)》主編:鄔文玲、戴衛紅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23年6月定價:149元ISBN:9787559860200內容摘要《簡帛研究二〇二三(春夏卷)》共收録戰國秦漢三國時期簡牘帛書整理、研究論文、綜述、書評等27篇,内容涉及簡帛新資料整理公布、文字校釋、文義辨析與文本解讀,利用簡帛材料研究戰國秦漢三國時期的政治、經濟、法律、社會、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問題,評介簡帛學最新動態、成果,反映了當前簡帛學研究的前沿進展和熱點問題。目録蔡飛舟:清華簡《筮法》“震祟”新詮楊蒙生:從清華簡《繫年》看齊長城與三晉伐齊的路綫問題薛培武:清華簡《尹至》“惟胾虐德暴憧亡典夏”句新詮尉侯凱:《芮良夫毖》“畏燮方讎”“燮仇啓國”解俞紹宏、張青松:楚簡“丨”字補證劉偉、劉傑:古禮新知:由清華簡《鄭武夫人規孺子》再談“三年不言”問題代生:《論語·爲政》“使民敬忠以勸”章發微——基於上博簡、清華簡相關記載的思考石洋:楚官文書簡中的“受”與西漢官文書簡中的“授”——秦、漢初律令“受”字用法特殊性補論李屹軒:秦代的録獄制度與司法監察張祚庥:秦在江南地區統治的建立與危機喬志鑫:嶽麓秦簡肆212—214條辨析蘇俊林:嶽麓秦簡《奏讞文書》的文書構成——文書學的視角李娟:《睡虎地秦簡》一詞多字現象考察楊旭:秦始皇末年“熒惑守心”問題再探——基於簡帛文獻和天象復原的聯合研究孫玉榮:秦及漢初簡牘中的“婦”與“威公”鄭邦宏:釋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的書手名“奴”趙海龍:《二年律令·秩律》所載“醴陵”地名及相關問題新探洪德榮、譚舒童:古代兵學“兵形勢”地理觀研究——以《銀雀山漢墓竹簡·雄牝城》爲核心魯超傑:胡家草場漢簡《少府令》小識宋少華、李鄂權、鄭曙斌:長沙望城坡“漁陽”王后墓出土木楬簽牌的初步整理李迎春:居延新簡《建武三年四月居延都尉吏奉例》與《建武三年十二月候粟君所責寇恩事》對讀解要:兼論漢代的“從史”李洪財:肩水金關T23所出漢簡釋文補正李柏楊:漢代“使主某”及相關問題新探張莎麗、劉釗:東漢“光和四年石表”新校釋——以簡牘官文書爲基礎葛繼勇、蘇亦偉:日本古代符圖木簡與道教文化李真真、李曉亮:西方文獻批評理論與西方簡帛《老子》文本研究曲柄睿:簡帛時代的先秦史學史研究——《戰國楚竹書史學價值探研》讀後書影信息來源:“先秦秦漢史”微信公眾號微刊小編:芃芃
2023年10月11日
其他

新知丨裘錫圭:大豊(禮)簋銘新釋

大豊(禮)簋銘新釋裘錫圭提要:大禮簋(學者多稱爲天亡簋)是作於周武王時的重器。作者廣泛采取前人關於大禮簋銘文的可信的(至少是目前看來最爲合理的)説法,參以己意,撰成此文。主旨認爲:文王在受命稱王時未及正式舉行答謝上天(上帝)的祭祀大典,簋銘所記武王舉行的祭祀即是爲完成文王這一未竟之業而舉行的祀天大典。在祀天後隔一日舉行的饗宴是武王酬答參與大典的臣下們的。在大典中表現不好的受到降低位次以至摒於饗宴之外的待遇,而器主“朕”則因有功而受到勉勵,故作此簋以志榮寵。關鍵詞:大禮簋
2023年10月2日
书籍

新書丨李守奎:《漢字闡釋十二講》(附:前言)

《漢字闡釋十二講》作者:李守奎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時間:2023年8月定價:88元ISBN:978-7-5732-0776-0内容簡介漢字是我們一日不可或離的交際工具,是華夏民族融合和中華民族統一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要素,是中華文化的“基因”。只有深入研究漢字,才能正確闡釋漢字,講好每一個漢字故事。作者簡介李守奎,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漢語言文字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國文字學會副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爲:漢語言文字學、古文字學、歷史文獻學、簡帛學等。目録前言
2023年9月3日
其他

学闻丨中心编著《出土文献与古文字教程》入选2023年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支持项目

中心编著《出土文献与古文字教程》入选2023年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支持项目2023年8月9日,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2023年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支持项目(第一批)名单,由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团队编著的《出土文献与古文字教程》入选成果资助类(第一批)新闻出版项目。《出土文献与古文字教程》编写情况简介2020
2023年8月16日
其他

新书丨刘钊、李守奎主编:《简牍学与出土文献研究(第二辑)》

《简牍学与出土文献研究(第二辑)》主编:刘钊、李守奎执行主编:洪帅主办: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简牍研究中心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23年6月页数:168页定价:88元ISBN:9787100224772内容简介出土文献藴含丰富的材料,简牍学更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字学、文学、法学、文献学、书法学、文书学等方面。本书旨在探寻出土文献奥秘,挖掘简牍价值,破译简牍密码,促进简牍学与出土文献研究,加强简牍学学科建设,增强简牍学术交流,推动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简牍学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学术支撑。编辑推荐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简牍保存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形式、军事制度、经济条件、社会构成、生活实况、文化形态乃至时代的精神风貌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书就收录了出土文献研究尤其是简牍文献研究方面文章的10篇,其中不乏知名学者的代表性论文。编者简介刘钊,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及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学(侧重古文字与出土文献),兼及古代汉语;出版著作14部(含合著8部),发表文章近200篇;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2007年)、上海市领军人才(2014年);获省部级以上奖项十余次;曾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现作为首席专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中国出土典籍的分类整理与综合研究”;兼任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等职。李守奎,男,汉族,1962年生,河北阳原县人。1990至1993年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史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94至1997年就读于吉林大学古籍所历史文献学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自硕士毕业后,曾长期在吉林大学文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7月起任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曾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现为清华大学中文系、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古文字学、历史文献学、简帛学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第二批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2007)、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008)、教育部高层次人才(2016)。中国文字学会副会长。(来源:“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官网)洪帅,河南夏邑人。文学博士,中国语言学会、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中国辞书学会会员,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曾任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博士后、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古代汉语、汉语词汇史和简牍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青年项目、一般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项(面上一等资助、特别资助项目)、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出版专著1部、古籍整理1部。曾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西北师范大学第二届、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科研之星”、新疆实习支教优秀指导教师、西北师范大学第九届“我最喜爱的教师”(2021)、甘肃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2022)、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023)等荣誉称号。目录张显成:简帛研究要善于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以西北汉简释读为例
2023年8月5日
其他

新書丨《簡帛研究二〇二二(秋冬卷)》

《簡帛研究二〇二二(秋冬卷)》出版信息主編:鄔文玲、戴衛紅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23年1月定價:118元ISBN:978-7-5598-6019-4內容簡介《簡帛研究二〇二二(秋冬卷)》共收録戰國秦漢三國時期簡牘帛書研究論文、綜述等31篇,内容涉及簡帛文字校釋、文義辨析、殘簡綴合與文本解讀,利用簡帛材料研究戰國秦漢三國時期的政治、經濟、法律、社會、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問題,評介簡帛學最新動態、成果,反映了當下簡帛學研究的前沿進展和熱點問題。目録周秦漢:商周時期“作”樂器與樂詩的三重含義
2023年8月5日
其他

新書丨陸錫興:《漢字形體史》

9787572013195內容簡介《漢字形體史》對漢字歷史發展全面地闡述,每個環節,每個名稱,都有説明,探索學界從未涉足的領域。內容之豐富,脉絡之清晰,插圖之精美,都是前所未有。
2023年8月4日
其他

新書丨《簡牘學研究》第十二輯

《簡牘學研究》第十二輯主編:西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甘肅簡牘博物館、河西學院河西史地與文化研究中心、蘭州城市學院簡牘研究所出版社: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時間:2022年12月定價:80元ISBN:9787226059388目録任乃宏:清華簡《趙簡子》“受命”考
2023年8月2日
教育

學聞丨2023年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相關專業碩博論文一覽

2023年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相關專業碩博論文一覽編按:1.各校按首字音序排列。2.感謝學界師友提供相關資訊,歡迎大家提供改正和補充意見,以便稍後推出增訂版。安徽大學漢字發展與應用研究中心碩士方翔:《〈古字通假會典〉中訛誤字例的整理與研究》,指導教師:程燕任夢玲:《〈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肆)、(伍)〉文字編》,指導教師:程燕王曉陽:《鄭玄〈禮記注〉新證》,指導教師:程燕安文鳳:《沅陵虎溪山漢簡〈閻昭〉集釋及相關問題研究》,指導教師:李鵬輝陳旭煦:《兩周金文用字習慣的時代差異研究》,指導教師:劉剛洪穎:《出土文獻所見神話傳説研究》,指導教師:劉剛錢夢穎:《戴侗〈六書故〉所引〈詩經〉訓詁研究》,指導教師:劉剛韓亦傑:《懸泉漢簡(貳)文字編》,指導教師:徐在國賀一平:《新出石刻古文疏證》,指導教師:徐在國
2023年8月1日
其他

新書丨《〈六書略〉與〈《説文》大小徐本録異〉的整理和研究》(附:代序)

《〈六書略〉與〈《説文》大小徐本録異〉的整理和研究》作者:林志强、兰碧仙、陳近歡、戴麗玲、龔雪梅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23年7月定價:159元ISBN:9787522720531內容簡介由林志强、兰碧仙、陳近歡、戴麗玲、龔雪梅完成的《〈六書略〉與〈《説文》大小徐本録異〉的整理和研究》2023年7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該書是“閩籍學者文字學著作整理研究叢書”的一種,對鄭樵的《六書略》和謝章鋌的《〈説文〉大小徐本録異》兩本閩籍學者的文字學著作進行整理和研究。上編綜合各種版本整理了鄭樵的《六書略》,正訛訂誤,希望爲學界提供一種相對比較準確的版本,並重點對《六書略》之“六書説”文本進行闡釋,對《六書略》引《説文》及有關文字解説進行疏證。下編整理了謝章鋌《〈説文〉大小徐本録異》,並對其內容作了較爲深入細致的分析。目録從鄭樵到林義光:閩籍學者的文字學研究(代序)/1上編
2023年7月28日
学术

學聞丨第三届漢語字詞關係學術研討會議程(7.19—22)

吉林·長春20237.19—7.22第三届漢語字詞關係學術研討會主辦單位:東北師範大學文學院東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處《古籍整理研究學刊》編輯部鄭州大學漢字文明研究中心古文字工程協同攻關創新平台(鄭州大學)承辦單位:東北師範大學文學院時間:
2023年7月16日
图书

新书丨近期新书简录(2023年6月所见)

编者按:本公众号将不定期发布信息较为简略的新书资讯,题为“近期新书简录”,供读者参考。欢迎各位读者朋友提供资讯。石鼓文研究文集作者:归之春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5月定价:128元ISBN:9787550833418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三十多年来研究石鼓文文字的结集,主要内容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于石鼓文产生的年代,作者随着地下文物的发现,不断引经据典,推断为战国后期。继郑樵“秦鼓说”后,又有新的论证。书中详细记述了石鼓文考释历史概况,及石鼓文对常熟汲古阁、铁琴铜剑楼及常熟书法家杨沂孙、萧退庵等的影响。第二,对于石鼓文发现1300年来疑难未识之字,作了新的考证。发前人所未发,让死字复活,并列有简表,为石鼓文书法爱好者消除了一些未识字的创作障碍。第三,影印原《石鼓》杂志刊载的可与安国三本相媲美的北宋石鼓文“济”字未损全拓本,供读者参照。并附有作者集石鼓文诗词、楹联及书法作品供石鼓文爱好者赏阅参考。出土文献《诗论》《五行》与先秦学术思想史的重构作者:常森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5月定价:300元ISBN:9787301311745内容简介:《诗论》《五行》等中国早期典籍重见天日,意味着中国古典学之本体发生了深刻变化。它们以大量汉初以来人所未知的事实,修正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古典学的历史叙述;中国古典学不得不重新开始和建构。毫无疑问,并非所有简帛古书都有如此巨大的学术思想史意义。《出土文献《诗论》《五行》与先秦学术思想史的重构(上下册)》立足于深度挖掘新出土简帛古书与传世文献的关联,以历时性探析,揭示以《诗论》《五行》为代表的新出土早期儒典在《诗经》学、《尚书》学、儒学、诸子学多个层面上的价值,剖析它们在思想乃至思维、表达层面对嗣后儒、道、墨各家学说以及屈原辞的塑型或影响作用。在这里,《诗论》作为早期儒家诗学与《诗经》学经典的特质和意义被深入挖掘;孔子至子思时代《尚书》学、《诗经》学的影响得到了崭新的呈现;依儒家礼文诠释《诗经》的定式以及它所面临的历史限度得到了清醒的反思;儒家心性学说之观念体系和历史轨迹,从《诗论》到《五行》等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著论,再到《孟子》和《荀子》,得到了完整的梳理。一方面,《孟》《荀》之前那段湮灭已久的重要学术思想史得到了开掘,另一方面,在这一由残缺而变得圆满的历史发展序列中,《孟》《荀》在观念体系和思想架构上受到的塑型作用得到了崭新的剖释。而作为原始儒学的核心理论和价值体系,《大学》被放回到它所由生成、所曾关联和影响的完整历史语境中诠解,“汉儒已失其义”的格致学说次被如此“近距离地”观照,《诗论》和《五行》等新出土早期儒典的价值再一次彰显;它们与墨、庄、屈诸家交光互影的新图景,也灿然绽放。上博楚竹书哲学文献研究作者:丁四新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1月定价:198元ISBN:9787554574003内容简介:《上博楚竹书哲学文献研究》为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是丁四新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上博楚竹书儒道哲学文献研究”(12JJD750003)的最终成果。上博楚竹书是1994年上海博物馆于香港文物市场购得并入藏的一批战国楚地竹简,包括大量子书和经书性质的文献,在重新认识、还原和建构先秦哲学、思想的基本结构和内涵上有重要作用。该书采取点面相结合的办法,既关注重点篇目的研究,又同时开展了综合性的研究。该书分为“思想研究”和“竹书注译”两个部分,较为全面地梳理、论述和讨论了上博楚竹书的哲学内容和内涵,并形成其思想研究的成果,同时从上博楚竹书中挑选出了一批思想性较强的篇目作简明而直接的注译。该书推进了学界对于上博竹书哲学文献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深化对先秦哲学和思想的认识。目录:上编
2023年7月7日
教育

学闻丨砥砺深耕 笃行致远——“读马王堆医书札记”讲座纪要

切磋追问袁开惠老师提出帛书《去谷食气》“日昳以下者,菀气也”中“菀气”简本作“苑气”。异文“菀”“苑”的字际关系如何?是丁老师说讲的“菀”通“苑
2023年7月6日
其他

新书丨洪德荣:《先秦符节的搜集、整理与研究》(附:后记)

《先秦符节的搜集、整理与研究》作者:洪德荣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出版时间:2023年05月定价:88元ISBN:9787547321713内容简介全书对于先秦至秦代(以及少部分的两汉)的符节器物进行图像的搜集整理,对文字、器物形制、历史制度进行全面研究。本书分为上编“研究编”,共有五章,第一章为研究动机、研究方法,说明本研究有助发掘符节研究的价值;第二章则对“符节”的名义问题进行分析,可知“符”和“节”是名义不同的二类器物,而“符节”是统称;第三章共收录先秦符节三十器,及附录伪器考辨六器,进行校释汇编,包含最为重要的铭文、器物著录、器形形制等方面予以整合研究;第四章则对前三章进行统整,并讨论有关符节的周围问题,诸如文字国别、传世文献中的制度、虎符辨伪等专题探讨;第五章为结论,回顾各章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洪德荣,1986年生,台湾基隆人,博士研究生,在台湾东华大学获汉语言文字学硕士(2011)及博士学位(2015)。曾任职于北师大珠海分校文学院、郑州大学文学院,现任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目录上编
2023年7月5日
其他

新书丨《出土文献与法律史研究》(第十三辑)

《出土文献与法律史研究》(第十三辑)主编:王沛执行主编:邬勖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6月定价:68元ISBN:9787573207227目录“学术前沿”陈伟:《岳麓书院藏秦简(柒)》校读李均明:五一简所见与“君教”相关的三种文书形式[日]小林文治:从“发征”的性质看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简115的归属问题[韩]琴载元:家传的简牍文书——再论睡虎地秦简法律文书性格杨博:简牍典籍和律令的“序次”刘同川:秦汉盗墓罪认定及量刑问题初探王牧云:秦简牍所见官有财产借贷制度研究——从“学为伪书案”说起马力:肩水金关汉简《甘露二年御史书》补论姚磊:悬泉汉简所见汉代雇佣奴婢劳作研究“甲、金、简牍法制史料汇纂通考”周博:卜辞所见的拘系动词罗小华:清华简《子犯子余》中的“桊”———兼论秦简中的几种刑具[日]水间大辅:胡家草场汉简《律令》与文帝刑制改革[日]水间大辅:胡家草场汉简《律令》与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对照表欧扬:胡家草场汉简蛮夷诸律管窥“会议综述”聂子衿:第十二届“出土文献与法律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信息来源:“法律古籍所”微信公众号微刊小编:人行道
2023年7月4日
历史

新書丨故宫研究院古文獻研究所:《故宫博物院古文字論集(第一輯)》(附:前言)

故宫甲骨整理理論與方法/001王素: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整理與研究項目緣起/002王素: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的整理與出版/009王素: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整理的理論與實踐/014第二篇
2023年6月30日
其他

新書丨郅曉娜:《金璋的甲骨收藏與研究》(附:宋鎮豪、汪濤序,後記)

金璋的甲骨收藏與研究作者:郅曉娜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時間:2023年5月定價:138元ISBN:978-7-5732-0643-5作者簡介郅曉娜,1984年生,2013年畢業于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歷史系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畢業後留所工作。主要從事甲骨文與殷商史研究,尤其關注西方早期甲骨學史的研究。出版譯著《顔色與祭祀——中國古代文化中顔色涵義探幽》([英]汪濤)(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內容簡介金璋(1854—1952)是英國人萊昂内爾•查爾斯•霍普金斯(Lionel
2023年6月28日
其他

新書丨《“古文字與出土文獻”青年學者論壇(2019)論文集》

《“古文字與出土文獻”青年學者論壇(2019)論文集》編者:吉林大學中國古文字研究中心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時間:2023年4月ISBN:978-7-5732-0666-4定價:88元內容簡介2019年,正值甲骨文發現與研究120周年。爲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領導人對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的傳承發展提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推進學術發展,傳承學術薪火,在教育部、國家語委的支持和資助下,吉林大學“古文字與出土文獻”青年學者論壇于2019年9月21—23日在吉林省長春市南湖賓館召開。會議由中國古文字研究會會長吉林大學吳振武教授倡議發起,由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古文字學會秘書長馮勝君教授組織並主持。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首都師範大學、故宮博物院、復旦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吉林大學等眾多高校和學術單位的近60位從事先秦秦漢古文字與出土文獻研究的青年學者參與會議並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會後,學者們修改完善與會論文,形成了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這部《“古文字與出土文獻”青年學者論壇(2019)論文集》。本書收錄的論文內容縱貫商周秦漢各個時代,涉及甲骨、金文、簡牘、碑刻、璽印、陶文等各種古文字材料與傳世典籍,展現了當代古文字與出土文獻研究領域的發展前沿,也體現出文字、文獻、歷史等多學科的影響、互動與融合。2019年“古文字與出土文獻”青年學者論壇現場目録程浩:“鬯”字兩系說
2023年6月26日
其他

新書丨吳辛丑、林慧:《周家台秦墓簡牘等三種匯釋今譯》(附:總序、凡例、概要)

周家台秦墓簡牘等三種匯釋今譯著者:吳辛丑、林慧出版社: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22年12月定價:109.8ISBN:9787566832795內容簡介《周家台秦墓簡牘等三種匯釋今譯》以周家台、嶽山、青川郝家坪三地出土的簡牘文獻爲研究對象。對簡牘的研究包括釋文、匯釋、校記和今譯四部分,不僅通過人工摹寫還原簡牘原貌,彌補當下出土戰國文獻研究相關著作在摹本上的不足和缺憾,還通過互校不同版本的釋文和吸收最新的校訂成果,用簡潔的現代漢語對簡牘的內涵進行準確細緻的解讀和分析,對於出土戰國文獻的搜集、整理與研究具有突出的文獻價值和搶救性意義。此外,對於古文字學、戰國文字學、漢語史學研究以及需利用古文字材料的各門學科具有一定的指導價值,對於相關學科的教學和普及也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也具有突出的戰略意義。作者簡介吴辛丑,中山大学古文字学博士,师从著名古文字学家曾宪通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中国周易学会会员。长期从事古代汉语语法、出土文献语言、中国语言学史、易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学术著作有《简帛典籍异文研究》《先秦两汉语言学史略》等。至今已发表60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等多项。林慧,华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现就职于深圳市盐港中学(普高部),《醉心语文》副主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出土战国文献汇释今译暨数据库建设”(已出书)。叢書總序出土戰國(包括秦代,下同)文獻共有9種,即戰國金文、戰國簡牘文字(包括郭店楚簡、上博楚簡、信陽楚簡、望山楚簡、九店楚簡、包山楚簡、葛陵楚簡、清華竹簡、五里牌楚簡、仰天湖楚簡、楊家灣楚簡、夕陽坡楚簡、曹家崗楚簡、香港中大竹簡、曾侯乙墓竹簡、睡虎地秦簡、放馬灘秦簡、周家臺秦簡、龍崗秦簡、里耶秦簡、嶽麓秦簡、北大秦簡、睡虎地秦牘、青川秦牘、嶽山秦牘)、戰國帛書、戰國玉石文字、戰國漆木文字、戰國貨幣文字、戰國封泥文字、戰國璽印文字、戰國陶文。對於出土戰國文獻的整理研究,目前已經取得了許多研究成果:一、戰國金文整理研究的成果如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殷周金文集成》(1984—1994),劉雨、盧岩編著《近出殷周金文集録》(2002),鍾柏生等編《新收殷周青銅器銘文暨器影彙編》(2006),劉雨、嚴志斌編著《近出殷周金文集録二編》(2010),吳鎮烽編著《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2012)、《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續編》(2016)和《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三編》(2020),等等。二、戰國簡牘文字和帛書整理研究的成果楚簡方面的成果如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編《信陽楚墓》(1986),湖北省荆沙鐵路考古隊編《包山楚簡》(1991),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編《望山楚簡》(1995),商承祚編著《戰國楚竹簡彙編》(1995),荆門市博物館編《郭店楚墓竹簡》(1998),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編《九店楚簡》(2000),陳松長編著《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簡牘》(2001),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2001—2012),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新蔡葛陵楚墓》(2003),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2010—2020),張顯成主編《楚簡帛逐字索引》(2013),陳偉等《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十四種)》(2016),等等。楚帛書方面的成果如饒宗頤、曾憲通編著《楚帛書》(1985),李零《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研究》(1985)和《楚帛書研究(十一種)》(2013),饒宗頤、曾憲通《楚地出土文獻三種研究》(1993),陳茂仁《楚帛書研究》(2010),等等。曾簡方面的成果如湖北省博物館编《曾侯乙墓》(1989),蕭聖中《曾侯乙墓竹簡釋文補正暨車馬制度研究》(2011),蔣艷《曾侯乙墓簡文注釋》(2011),等等。秦簡牘方面的成果如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睡虎地秦墓竹簡》(1990),湖北省荆州市周梁玉橋遣址博物館編《關沮秦漢墓簡牘》(2001),中國文物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龍崗秦簡》(2001),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天水放馬灘秦簡》(2009),朱漢民、陳松長主編《嶽麓書院藏秦簡》(2010—2020),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里耶秦簡》(2012—2017),王輝、王偉編著《秦出土文獻編年訂補》(2014),張顯成主編《秦簡逐字索引》,(增訂本)(2014),陳偉主編《秦簡牘合集》(2014),等等。三、戰國玉石文字和漆木文字整理研究的成果如趙超《石刻古文字》(2006),吳鎮烽編著《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2012)中的有關部分,等等。四、戰國貨幣文字整理研究的成果如汪慶正主編《中國歷代貨幣大系·先秦貨幣》(1984),黃錫全《先秦貨幣研究》(2001),馬飛海主編《中國歷代貨幣大系·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貨幣》(2002),等等。五、戰國封泥文字和璽印文字整理研究的成果如孫慰祖主編《古封泥集成》(1994),莊新興編《戰國鉩印分域編》(2001),傅嘉儀編著《秦封泥匯考》(2007),陳光田《戰國璽印分域研究》(2009),吳振武《〈古璽文編〉校訂》(2011),王偉《秦璽印封泥職官地理研究》(2014),等等。六、戰國陶文整理研究的成果如高明編著《古陶文彙編》(1990),王恩田編著《陶文圖録》(2006),袁仲一、劉鈺編著《秦陶文新編》(2009),等等。由上述看來,前人和時賢在出土戰國文獻整理研究方面已經取得了許多成果。不過,以往的研究存在以下兩個問題:一是大都是按材料的不同分類分頭進行的,還沒有看到對於出土戰國文獻的综合整理研究成果;二是不同的學者在釋文方面寬嚴不一,對於同一個古文字有不同的釋文,對於同一個詞語有不同的解釋,對於同一句句意也有不同的理解。這給漢語史研究者以及相關學科的學者帶來極大的不便。漢語史學者以及相關領域的研究者急需展示出土戰國文獻的综合整理研究成果,這個成果要能夠囊括目前已經整理發表的全部出土戰國文獻資料;釋文方面要寬嚴一致;對於同一個古文字要有同樣的釋文,對於同一個詞語要有一致的解釋;對詞語要有簡明的訓釋,對句意要有準確的翻譯;對於古文字學者們的異說要有簡明的介紹。“出土戰國文獻匯釋今譯叢書”的出版,正是因應了學術界的這個需求。本叢書的總體框架是:一是摹本:對於所選取的出土戰國文獻,在原始資料的基礎上做出摹本,以方便讀者閱讀。二是釋文:採各家之長,寫出釋文。用現代標點,對所做出的釋文加以斷句。若有異說,簡明列出。三是匯釋:對其中的疑難字詞加以注釋。若有異說,簡明列出。四是今譯:把出土戰國文獻譯成現代漢語,供讀者參考。若有不能翻譯的,則存疑。本叢書在學術思想、學術觀點、研究方法等方面均有創新。在學術思想上,本叢書認爲出土戰國文獻整理研究不但是古典文獻學、古文字學的重要研究内容,而且對於其他以出土戰國文獻爲材料進行研究的學科而言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因爲研究對象具有獨特性——用古文字書寫,所以不僅要用文獻注釋學的理論方法進行研究,還要用古文字學的理論方法進行考察;不僅要有文獻整理能力,還要具備古文字的考釋能力以及音韻學、訓詁學、詞彙學、語法學、歷史學、文化學等方面的理論知識,這是學術思想方面的特色和創新。在學術觀點上,本叢書認爲許多學者對出土戰國文獻的研究,在文字考釋、詞語訓詁、語句通釋等方面往往有分歧,因此要有對不同說法的統一檢驗標準。本叢書認爲,對於異說的檢驗要以四個標準進行,即形、義、音、法。所謂形,即看一種考釋是否符合古文字的字形,在字形上是否說得通;所謂義,即看一種考釋是否經得起詞彙學理論知識的檢驗,是否符合上下文的文義;所謂音,即是否經得起音韻學理論知識的檢驗;所謂法,即是否經得起語法學理論知識的檢驗。如果從這四個方面來檢驗,都說得通,就應該是比較好的考釋,就可以採信。對於古文字考釋的異說從形、義、音、法四個方面進行檢驗,這是學術觀點方面的創新。在研究方法上,本叢書不僅運用古文獻注釋方法(標點、注釋、今譯,特別是匯釋以往的各種異說),還運用古文字考釋法(形體分析法、假借破讀法、辭例推勘法、歷史比較法、文獻比較法)以及訓詁方法(以形索義法、因聲求義法、比較互證法)、古漢語詞彙學研究方法、古漢語語法學研究方法,這是研究方法方面的特色。本叢書的出版,不僅對於古文字學、戰國文字學研究有價值,對於漢語史學以及需利用古文字材料的各門學科有學術價值,對於相關學科的教學和普及也有應用價值。張玉金2022年2月28日目録總序凡例周家臺秦墓簡牘匯釋今譯概述
2023年6月24日
文学

新書丨吳辛丑、張晨:《龍崗秦簡匯釋今譯》(附:總序、凡例、概述)

語言服務書系·出土戰國文獻匯釋今譯叢書龍崗秦簡匯釋今譯作者:吳辛丑、張晨出版社: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22年12月ISBN:978-7-5668-3278-8定價:79.80圓內容簡介《龍崗秦簡匯釋今譯》以龍崗秦墓出土的竹簡木牘爲研究對象。對簡牘的研究包括釋文、匯釋、校記和今譯四部分,不僅通過人工摹寫還原簡牘原貌,彌補當下出土戰國文獻研究相關著作在摹本上的不足和缺憾,還通過互校不同版本的釋文和吸收最新的校訂成果,用簡潔的現代漢語對簡牘的內涵進行準確細緻的解讀和分析,對於出土戰國文獻的搜集、整理與研究具有突出的文獻價值和搶救性意義。此外,該書對於古文字學、戰國文字學、漢語史學研究以及需利用古文字材料的各門學科具有一定的指導價值,對於相關學科的教學和普及也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也具有突出的戰略意義。作者簡介吳辛丑,中山大學古文字學博士,師從著名古文字學家曾憲通教授。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語言學會會員,中國周易學會會員。長期從事古代漢語語法、出土文獻語言、中國語言學史、易學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學術著作有《簡帛典籍異文研究》《先秦兩漢語言學史略》等。至今已發表60多篇學術論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等多項。張晨,華南師範大學碩士畢業,現就職於宜春市宜春實驗中學。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出土戰國文獻匯釋今譯暨數據庫建設”(已出書)。總序出土戰國(包括秦代,下同)文獻共有9種,即戰國金文、戰國簡牘文字(包括郭店楚簡、上博楚簡、信陽楚簡、望山楚簡、九店楚簡、包山楚簡、葛陵楚簡、清華竹簡、五里牌楚簡、仰天湖楚簡、楊家灣楚簡、夕陽坡楚簡、曹家崗楚簡、香港中大竹簡、曾侯乙墓竹簡、睡虎地秦簡、放馬灘秦簡、周家臺秦簡、龍崗秦簡、里耶秦簡、嶽麓秦簡、北大秦簡、睡虎地秦牘、青川秦牘、嶽山秦牘)、戰國帛書、戰國玉石文字、戰國漆木文字、戰國貨幣文字、戰國封泥文字、戰國璽印文字、戰國陶文。對於出土戰國文獻的整理研究,目前已經取得了許多研究成果:一、戰國金文整理研究的成果如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殷周金文集成》(1984—1994),劉雨、盧岩編著《近出殷周金文集録》(2002),鍾柏生等編《新收殷周青銅器銘文暨器影彙編》(2006),劉雨、嚴志斌編著《近出殷周金文集録二編》(2010),吳鎮烽編著《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2012)、《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續編》(2016)和《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三編》(2020),等等。二、戰國簡牘文字和帛書整理研究的成果楚簡方面的成果如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編《信陽楚墓》(1986),湖北省荆沙鐵路考古隊編《包山楚簡》(1991),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編《望山楚簡》(1995),商承祚編著《戰國楚竹簡彙編》(1995),荆門市博物館編《郭店楚墓竹簡》(1998),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編《九店楚簡》(2000),陳松長編著《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簡牘》(2001),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2001—2012),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新蔡葛陵楚墓》(2003),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2010—2020),張顯成主編《楚簡帛逐字索引》(2013),陳偉等《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十四種)》(2016),等等。楚帛書方面的成果如饒宗頤、曾憲通編著《楚帛書》(1985),李零《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研究》(1985)和《楚帛書研究(十一種)》(2013),饒宗頤、曾憲通《楚地出土文獻三種研究》(1993),陳茂仁《楚帛書研究》(2010),等等。曾簡方面的成果如湖北省博物館编《曾侯乙墓》(1989),蕭聖中《曾侯乙墓竹簡釋文補正暨車馬制度研究》(2011),蔣艷《曾侯乙墓簡文注釋》(2011),等等。秦簡牘方面的成果如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睡虎地秦墓竹簡》(1990),湖北省荆州市周梁玉橋遣址博物館編《關沮秦漢墓簡牘》(2001),中國文物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龍崗秦簡》(2001),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天水放馬灘秦簡》(2009),朱漢民、陳松長主編《嶽麓書院藏秦簡》(2010—2020),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里耶秦簡》(2012—2017),王輝、王偉編著《秦出土文獻編年訂補》(2014),張顯成主編《秦簡逐字索引》,(增訂本)(2014),陳偉主編《秦簡牘合集》(2014),等等。三、戰國玉石文字和漆木文字整理研究的成果如趙超《石刻古文字》(2006),吳鎮烽編著《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2012)中的有關部分,等等。四、戰國貨幣文字整理研究的成果如汪慶正主編《中國歷代貨幣大系·先秦貨幣》(1984),黃錫全《先秦貨幣研究》(2001),馬飛海主編《中國歷代貨幣大系·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貨幣》(2002),等等。五、戰國封泥文字和璽印文字整理研究的成果如孫慰祖主編《古封泥集成》(1994),莊新興編《戰國鉩印分域編》(2001),傅嘉儀編著《秦封泥匯考》(2007),陳光田《戰國璽印分域研究》(2009),吳振武《〈古璽文編〉校訂》(2011),王偉《秦璽印封泥職官地理研究》(2014),等等。六、戰國陶文整理研究的成果如高明編著《古陶文彙編》(1990),王恩田編著《陶文圖録》(2006),袁仲一、劉鈺編著《秦陶文新編》(2009),等等。由上述看來,前人和時賢在出土戰國文獻整理研究方面已經取得了許多成果。不過,以往的研究存在以下兩個問題:一是大都是按材料的不同分類分頭進行的,還沒有看到對於出土戰國文獻的综合整理研究成果;二是不同的學者在釋文方面寬嚴不一,對於同一個古文字有不同的釋文,對於同一個詞語有不同的解釋,對於同一句句意也有不同的理解。這給漢語史研究者以及相關學科的學者帶來極大的不便。漢語史學者以及相關領域的研究者急需展示出土戰國文獻的综合整理研究成果,這個成果要能夠囊括目前已經整理發表的全部出土戰國文獻資料;釋文方面要寬嚴一致;對於同一個古文字要有同樣的釋文,對於同一個詞語要有一致的解釋;對詞語要有簡明的訓釋,對句意要有準確的翻譯;對於古文字學者們的異說要有簡明的介紹。“出土戰國文獻匯釋今譯叢書”的出版,正是因應了學術界的這個需求。本叢書的總體框架是:一是摹本:對於所選取的出土戰國文獻,在原始資料的基礎上做出摹本,以方便讀者閱讀。二是釋文:採各家之長,寫出釋文。用現代標點,對所做出的釋文加以斷句。若有異說,簡明列出。三是匯釋:對其中的疑難字詞加以注釋。若有異說,簡明列出。四是今譯:把出土戰國文獻譯成現代漢語,供讀者參考。若有不能翻譯的,則存疑。本叢書在學術思想、學術觀點、研究方法等方面均有創新。在學術思想上,本叢書認爲出土戰國文獻整理研究不但是古典文獻學、古文字學的重要研究内容,而且對於其他以出土戰國文獻爲材料進行研究的學科而言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因爲研究對象具有獨特性——用古文字書寫,所以不僅要用文獻注釋學的理論方法進行研究,還要用古文字學的理論方法進行考察;不僅要有文獻整理能力,還要具備古文字的考釋能力以及音韻學、訓詁學、詞彙學、語法學、歷史學、文化學等方面的理論知識,這是學術思想方面的特色和創新。在學術觀點上,本叢書認爲許多學者對出土戰國文獻的研究,在文字考釋、詞語訓詁、語句通釋等方面往往有分歧,因此要有對不同說法的統一檢驗標準。本叢書認爲,對於異說的檢驗要以四個標準進行,即形、義、音、法。所謂形,即看一種考釋是否符合古文字的字形,在字形上是否說得通;所謂義,即看一種考釋是否經得起詞彙學理論知識的檢驗,是否符合上下文的文義;所謂音,即是否經得起音韻學理論知識的檢驗;所謂法,即是否經得起語法學理論知識的檢驗。如果從這四個方面來檢驗,都說得通,就應該是比較好的考釋,就可以採信。對於古文字考釋的異說從形、義、音、法四個方面進行檢驗,這是學術觀點方面的創新。在研究方法上,本叢書不僅運用古文獻注釋方法(標點、注釋、今譯,特別是匯釋以往的各種異說),還運用古文字考釋法(形體分析法、假借破讀法、辭例推勘法、歷史比較法、文獻比較法)以及訓詁方法(以形索義法、因聲求義法、比較互證法)、古漢語詞彙學研究方法、古漢語語法學研究方法,這是研究方法方面的特色。本叢書的出版,不僅對於古文字學、戰國文字學研究有價值,對於漢語史學以及需利用古文字材料的各門學科有學術價值,對於相關學科的教學和普及也有應用價值。張玉金2022年2月28日目録001
2023年6月23日
其他

新书丨《悬泉汉简(叁)》

《悬泉汉简(叁)》编者: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师范大学简牍研究院、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出版社:中西书局ISBN:978-7-5475-2023-9定价:1500元项目主持人简介张德芳,甘肃简牍博物馆首任馆长、西北师范大学简牍学首席专家、简牍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西北汉简的整理研究,主持完成《肩水金关汉简》《甘肃秦汉简牍集释》《地湾汉简》《玉门关汉简》等重要整理工作,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悬泉汉简整理与研究”。内容简介悬泉汉简出土于汉代敦煌郡效谷县悬泉置遗址。悬泉置遗址发掘于1990—1992年,曾被评为1991年和“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14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该遗址出土各类文物七万余件,其中出土汉简三万五千余枚,有字简二万三千枚,经过整理者一万八千枚。该遗址地处中西交通和丝绸之路的大道上,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出土文物最多的我国汉晋时期的邮驿机构。悬泉简中最早的纪年为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最晚的纪年为东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前后跨越二百一十八年。其内容大致涉及这二百一十八年及其前后若干年的历史史实,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社会以及边地风情、日常生活等,尤以邮驿交通和中西文化交流的资料见长,是两汉丝绸之路的实时档案和原始记录。这批重要的出土简牍,是西北汉简资料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两汉丝绸之路繁荣的历史见证,是今人研究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历史渊源的第一手资料。或可补史籍之缺载,或可正史载之讹误,将引领西北汉简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悬泉汉简拟分八辑出版。本辑收录原简约二千二百枚(含三件帛书和两件纸文书),彩色图版和红外图版同时呈现,释文紧随其后。末附简牍形制尺寸表,有助于研究者了解更为丰富的信息。目录前言
2023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