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历年数据分析:因为房价下跌,所以体制编制会降薪?

Jason不跪 不跪的世界 2024-05-23

过去的逻辑图如下——

 

然后我之前用统计局的数据来验证过这个逻辑,首先广义gov工资总支出从2010年的约3万亿增长至2021年的近10万亿/年——

 

占当年全国税收收入的比值从2010年的40%左右攀升到2021年的近60%。

不得不说,比例实在太高了,意味着全国税收每入账1块钱,就得有0.6元支付给体制工资,这样对其他非体制人员福利的转移空间势必被挤出,比如本来可以给农村老人增加养老金或者给留守儿童增加教育经费,或者给大病患者提供更高医疗保障。

然后我把这个广义gov工资支出额和一般财政收支做对比——

可以发现,如果将体制编制的工资降低,那么第一本财政账的收支不至于赤字那么多。

那么既然第一本账赤字了,就要靠第二本账的收入来做填补,大头就是土地收入——

而土地收入表面上来自于房产商购买,实际上完全要依赖居民部门购房-举债来实现——

所以,国内经济这么多年听起来是“房地产是经济支柱”,实质是什么?

实质是“居民举债是经济支柱”。

这个实质,听起来就很荒唐,让我们把第一张图补齐——

寅吃卯粮无疑

省略掉过程:居民债务增加——房价上升——体制编制工资抬升。

那么反过来,当居民债务增加额不足——房价下跌——体制编制工资就会下降。

居民债务增加额由几个因素共同决定——

A可举债人口数量=城镇化+25-54岁人口规模);

B举债意愿=房价预期;

C收入现状&预期=就业质量;

D首付=扩大举债额+降低利率。

当ABC都不好看时,宏观就会选择加强D,本质上就是希望居民部门继续举债,往大了说是for经济怎么怎么好,往实在点说:

居民举债与体制编制工资强相关

所以我现在很期待统计局更新2022-2023年的广义gov工资支出,因为——

但被动同步降的模式下,这其实不会对其他人群的福利转移有什么利好。


富人的投资首选不是房子,而是它

最新数据显示近4年投资房产很不划算

万科有啥好看的,看深铁啊

欢迎加入星球(超百本有意思+不能买到的书;日更;让你快速了解全球经济和金融的背后逻辑)

最终建立自己的魔镜体系

每天不到1块2-扫下图二维码(星球1满4000人后,可以进星球2,每天更新内容一样)

加入星球如有技术问题,参考下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