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调研笔记0630| 汐泰朱纪刚「调整之后,坚定看好大制造,大科技,大消费」

微醺的西西 草根调研 2023-01-12

这是草根调研第49篇调研笔记

一句话亮点:也许我们从2023年回头看,会发现2022年4月底的时候“怎么那么便宜”。

(汐泰朱纪刚,路演时间2022年6月)

一 半年行情回顾

根源还是前两年涨多了,之前股票太贵,时间换空间,结果各种利空,自我加强之后,就开始找各种长期性的结构性的理由,这些都属于过度的解读。


包括疫情的防控,也出现了很多过激的反应,指望我们的政策直接扭转其实是不现实的,但是在防控和经济发展之间,都存在平衡和纠偏,包括现在在交易出行链,尽管我们并没有躺平,但是我们也逐步在调整方向。这是我们这个经济体的特色,我们不会一条路走到黑,都是量变引起质变,慢慢发生变化,一定不会是一种突变。


本身股票比较贵,加上疫情的因素,加上政策的因素,带来了一波下跌。


涨多了本身也有两种应对模式,美国模式就是慢慢熬时间,大家的体验可能会好一点,但是中国不习惯这样,还是喜欢像朝代更替一样,大起大落。


每次我们都以为会以一种平和的方式完成调整,结果都是以超出预期的形式完成调整。既然调整超出预期,我们只能先接受这点(ID:caogendiaoyan),回头来看,可能是好事。如果时间换空间,未来两年可能都是鸡肋行情,如果完成大幅调整,也许我们从2023年回头看,会发现2022年4月底的时候“怎么那么便宜”,创业板2100点,按18年极限估值还可能跌到1800,但是在哪个位置止跌,是有一定偶然性的。


问基金经理底部在哪里,这和算命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底部区域,行业的生态,估值高低,这些问题应该是基金经理可以回答的。


3月高层喊话,4月政策加码,中美关系的缓和,行业政策也在边际放缓。随着股价不断下跌,估值贵的问题,股价腰斩了估值已经不贵了,行业风险的问题,政策放缓也带来了改善,已经没有特别大的利空理由了。


到了6月份,美国不断下跌,A股反而变强了。我们认为美股和A股本来就不应该同频。


新能源之所以反弹多,就是因为基本面太强了,大家总会担心销量,担心需求,尤其是光伏,硅料不降价的情况下需求都没有掉,所以也是最后才补跌的板块,也率先创出新高。但是很多行业离新高还很远,比如医药。


这波下跌之后,一两年内可能都没有特别大的风险。18年下跌之后,两年半基本没有下跌,这次跌完,短则一年长则两年,不需要担心系统性风险,中国环境下市场波动还是会比较大,阶段性也还会有调整。


成长股经历了一年多的惨烈调整之后,还将成为未来获取收益最主要的板块,未来2年主要看好的行业还是,大制造,大科技,大消费。未来半年谁好主要看谁的基本面好,新能源的基本面还是超预期的好,军工的景气度也还是很高,包括光伏,强景气的行业还会超预期的强。


其他成长性行业也有扩散的机会,我们看的大制造大科技大消费里,消费是复苏比较快的行业,报复性消费的来临,消费券的发放,我们对消费复苏也较为看好,A股的消费选了半天,还是买白酒。


疫情结束之后,之前大量医疗资源都用在疫情上,随着社会秩序恢复正常,正常的医疗需求也可以恢复正常。医药股已经两年没机会了,互联网和疫情防控政策都纠偏了,医药的集采政策是不是也有纠偏的可能呢?值得期待。


TMT的配置时机可能尚早,如果三季度见底,流动性扩散,可能会有比较好的表现。

现在大家应该忘掉年初大跌带来的所有不好的记忆。


我们能够想到的风险,主要是外部风险,中美不同频,持续加息缩表,美股持续下跌,还是会对A股有影响。美股小跌可能会让A股走得波折一些,美股再跌20%,A股也会面临压力。


通胀会不会成为一个大的风险,我觉得是不会的(ID:caogendiaoyan),但是大部分基金经理都不是宏观经济学家,我们看空一切和通胀相关的东西,尽管煤炭和油气持续强势,很多人会提出产业价值链分配的观点,但是我不太相信,经济复苏是慢慢发生的,通胀会慢慢下行,对我们的制造业是利好的。


未来大家会慢慢看到防疫政策慢慢放松,回忆今年过去的行情,对我们是天大的好事,我们不怕群魔乱舞,不参与一些妖股的操作,也不怕一些行业没有机会,对我们看重企业盈利和未来成长的风格而言,总是有机会的,我们担心的是所有的成长性行业都没有成长了,只能看到一些价值型的机会。


我们也很感谢大家,终于一起度过了最难过的阶段,能够重新回归到以成长为主要机会的结构性行情中。


二 问答环节

Q 对于大跌的应对

每种投资方式都有不适应的时候,我们接受我们投资方式有局限,保持风格不飘逸,同时也对未来做好准备。


人员方面我们并没有因为下跌放慢发展节奏,我们把行业拆分得更细了,让大家更好的覆盖自己研究的行业和标的。我们也改善了工作方法和沟通效率,从一个人研究变成共同研究。


人员,研究方法和研究体系,在过去半年中都得到了改善,对结构性行情的展开和参与也奠定了基础。我们也改良了我们的交易系统,偶然的事件也带来了查漏补缺的机会。


Q 怎么避免错把周期当成长

周期和成长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区别,行业还有没有空间,有没有足够大的发展余地,周期成长和成长有时候会有些模糊,比如,医药本应该是成长,但是在中国也有挺强的周期性。


所以我们在看行业的长期空间之外,也要看未来三年的景气度,长期空间很大,但是未来三年不太行,可能我们就定义为周期成长,如果不是特别便宜,就不会太多介入。


Q 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到哪个阶段了

这个月到30%了,这两年冲得太猛了,公司业绩好,股价涨得好,但是透支了未来的空间,已经从起步演绎到了纵深阶段,算上国外,距离结束还早,看消费电子的历史,渗透率到上限之后才会明显下滑,在此之前,个股的成长周期还有很大的分化。


Q 对CXO怎么看

医药政策未来会有缓和,整体可能处于初级阶段(公众号:草根调研),创新药/CXO/医疗服务之间比较,CXO可能不是最好的板块,一旦行业进入右侧,大概率不是最好的,但是如果整个行业好,CXO也会有机会,目前我们持仓行业里排序还是比较靠后的。


Q 七月科创板解禁潮怎么看

特定板块跟我们的投资模式不相关,不会因为科创板强就把成长股带上去,或者科创板弱就把成长股带下去,如果你长期有空间半年有业绩估值不太贵,我就配置;如果之前看科创板有beta就买,快解禁了就卖,可能是另一种投资模式。


现在市场比较理性了,解禁可能只有1-2周的影响。


Q 今年有什么投资是原本可以做得更好的?

下跌初期,1月初我们已经意识到会是一次下跌,当时应该仓位减得更多一些。


4月中旬我已经比较乐观了,但是加仓的节奏还是不够快,不够果断。


所以判断上没有出现大的失误,但是执行效果不能说是好,节奏不紧凑,连不尽如人意都算不上,减的不够快,加的有点慢,我们下一次可能会让节奏更紧凑一些。


Q 能否给投资者一些建议?

建议和提示我们每次都给了。比如1月判断下跌,5月建议加仓,这个可能是我们这个投资方式下判断的极限了,对于我们来说执行要更紧凑,另一方面也会更鲜明的把观点传达给客户。


比如我在最高点买了一个牛股,买进去就亏钱,我也很生气我也会骂他,5月份我们的确也劝客户,可以再坚持坚持。如果高点进来拿不住,那可能跟我们的投资风格不是很匹配,我们的持仓风格跟成长股的走势很接近,我们会不断对持仓标的进行调研,判断它的景气度,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基于估值做一些波段,这注定了净值是有波动的,当下跌的时候,一定是机会,而不是风险。


当然过去半年的行情,是具有偶然性的,可能三五年就会有一个时间段,是非常难受的,如果刚好是这个难受的阶段介入,那就多等一年,涨一年,横盘调整,再涨一年,大幅调整一下,再涨一年。


远信周伟峰路演纪要

望正王鹏辉路演纪要

浑瑾李岳路演纪要

高毅邱国鹭路演纪要

合远管华雨路演纪要

源乐晟曾晓洁路演纪要

盘京陈勤路演纪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