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调研笔记0517:管老师回来了

微醺的西西 草根调研 2023-01-12


这是草根调研第45篇调研笔记

一句话亮点:做好景气度跟踪,做好行业比较。

(合远基金管华雨,路演时间2022年5月)


一 公司愿景


虽然经济有波动,但是中国进入高质量的发展阶段,无论是历史经验还是未来前景来看,财富管理都是一个方兴未艾的行业,我们合远的经营理念是“成长共享”,第一是与持有人成长共享,做好投研,做好净值曲线是管理人生存发展的基础,净值曲线的重要性远高于规模曲线的重要性。第二公司内部也要实现成长共享,我们会建立扁平高效公平的机制。第三是与外部合作机构的成长共享。


我们的企业文化、产品架构、投研体系、分配体系都会在“成长共享”的基础上展开,愿景是团结一批志同道合,底层理念比较融洽的人,我们会把80%的时间放在投研上,组建好有自主投研能力的团队。


二 市场观点


我们对今年市场的基本看法,上半年非常震荡,经历了2019-2020年的全面牛市和2021年的结构性行情,2022年整体环境并不友好,一个是国内经济下行,一个是美联储加息缩表,高成长股票的估值和预期都很高需要消化,需要经历业绩的验证,我们去年就判断市场有内在整固的需求,叠加了俄乌和疫情两个突发因素,市场最低调整到了2900点以下,前期低点风险释放比较充分,我们的心态也有比较明显的变化,会以乐观心态看待市场,未来主要是寻找更好的投资机会。


同时,上半年震荡的因素也发生了变化,经济增速逐步见底后,大家对经济增速下降有预期,政策也正式趋向于宽松,ZZJ会议基调转向稳经济,可以说,政策底已经出来了。


美国CPI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大家对加息的力度速度和幅度的预期不断上调,海外货币政策正常化也是题中之义,7次以上的加息的预期是比较充分的,随着欧美经济复苏,从经济驱动力来看也看不到非常强的新的增长点,随着海外货币政策正常化,下半年加息缩表的力度还会不会那么大,还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都存在预期调整的可能性,上半年可能是预期最强的时间点,下半年存在大幅舒缓的可能性(ID:草根调研)。


A股3000点附近,各个宽基指数的估值都不太高,不是一个非常难接受的估值水平,尤其是热门行业的股票,自去年以来大幅度回调,估值水平大幅度调整,已经处在有吸引力的位置。


疫情最严重的上海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的时间表也出来了,从国际关系来看,中美联合公告发布50周年,中美关系也进入了缓和期,相比4月份刺激非常大的时候,一系列事件集中发生的悲观局面,进入5-6月份,有一个比较好的布局时点,有走出盘整,重拾升势的可能性。


三 问答环节


Q 下半年机会怎么看?

下半年会是一个比较好的建仓点位。我们有一个建仓的安全垫机制,行业龙头如果还是目前的估值水平,在市场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建仓的速度会加快一些。寻找投资机会是下半年的主基调。


比较看好的是,先进制造和科技创新领域,经济从做大到做强,主要就是先进制造和科技创新领域,政府也在财政人才和行业政策上给予史无前例的支持。


另外中国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庞大的工程师队伍,有很好的内需市场,这是国际上无法比拟的优势。


同时,中国有很好的产业集群基础,在新能源车、电子、光伏等领域领先,关注光伏、风电、储能、消费电子,和智能化电动化的投资机会。


大消费是A股最亮的仔,2022年出现了深度的调整,目前的价位出现了吸引力,消费对GDP的贡献率60%,与发达国家70-80%还有差距,消费从快速增长转向平稳增长,大的内需市场有很大的消费升级、新消费、新渠道的投资机会。


去年受疫情和原材料价格上升的影响,需求端市场疲软,成本端上游压力大,很多龙头企业纷纷提价,下半年如果疫情逐步转好,成本下降,需求和成本都会有转好的预期,大消费领域存在布局机会(ID:草根调研)。


Q 选股思路和策略

我们定位于根植时代精选成长的价值投资者。


价值投资的基本理念是依托于企业的价值创造,以实实在在的业绩来支撑市值扩张。

在二级市场,一方赚钱并不以另一方亏钱为代价,所以价值投资可以路越走越宽,具体路线可以是深度价值投资,也可以是价值成长,从我们的投资组合构建来看,以成长价值的理念,在成长行业里寻找产业发展比较好,行业格局比较好,利润快速增长,利润增长质量好,合理把握估值水平的企业。


我们非常强调与时俱进的变革和能力圈的扩大,如果组合中能够买到未来3-5年价值创造最快的企业,吻合时代发展的脉络,可以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回报。


Q 成长和价值如何界定

成长和价值并不完全对立,主流的成长股投资和价值股投资都是价值投资的分支,但是二者所处的发展周期不一样,所处的阶段和渗透率提升速度的差异,成为价值股的大部分企业处于低增长的传统产业,但是历史上也有过高光时刻,比如银行,低PE,低PB,高分红率,但是2007年宇宙行的净利润增长率超过了60%,高成长股亿但进入产业发展的成熟阶段,没有第二发展曲线,收入利润也会明显下降,逐渐进入价值股区间,甚至产业替代后还会进入企业衰败。


财务上看二者主要是3-5年的收入利润增长速度的差异。资本市场上看,成长股通常是明星企业,估值高,预期也高,深度价值股估值低,预期也低。


我们喜欢有明确商业模式,企业盈利能力显现出来,盈利质量比较好,估值和成长比较匹配的优质企业。


Q 市场风格切换时的应对?

A股风格经常变化,但是风格变化的原因通常是“追求景气最优的发展模式”。


在不同的景气周期,不同行业有不同的景气状况和景气优势。


A股通常是成长风格占优,但在两种情况下会出现偏差:


一是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经济下行,流动性风险,高预期成长股出现盈利估值双杀。低估值的价值股有他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仓位的调整是最有效的,单纯偏向于配置价值股并没有办法躲过回撤。


二是经济强劲上升期,水涨船高,成长并不稀缺而低估值稀缺,周期属性的成长股增速快,估值低,优势突出,比如2016-2017年的电器、建材、白酒等,这种情况下做好风格配置,是比较容易跟上市场的,我们一直以景气度跟踪和行业比较研究,优中选优的选出适配的行业和风格,按照风格不在景气区间的原因调整投资策略(ID:草根调研)。


Q 如何进行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

有明显市场风险的时候还是要控制仓位,除了收益率风险也是重要的业绩评价指标,全球都是以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率为标准。


另外投资人的角度,如果波动过大,投资体验差,也不利于投资人于管理人共同成长,获取长期收益。


历史上我们做过几次大的仓位择时,在没有大的系统性的风险的时候,绝大部分保持中高仓位,对中国经济有信心,以寻找投资机会为主。


宏观经济出现比较大的转折的时候也会进行仓位调整,根据宏观经济的基本方向和政策导向,纵向横向估值水平,投资者情绪等因素进行调整。大部分指向趋势性变化,也会做比较大的调整动作。


新产品会有安全垫的建仓机制,会把净值波动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净值回撤超过一定幅度,也会有强制减仓的制度,会按照制度进行调整。


Q 景气度判断和行业比较,招研究员的标准

行业比较一定要广覆盖,所知道的行业不够多则无从比较。


同时还要有一定研究深度,准确选出未来一定阶段景气占优的子行业,有团队的高效合作做好行业比较更有保障。


第一是基本品德,第二是具备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扩展能力圈,持续更新持续积累持续吐故纳新,第三是有正确的投资态度,敢于自我否定和自我升级,第四十有抗压能力,否则压力之下可能会出现行为偏差。


未来的计划是,正式投研团队扩展到13-14位,同时在上海高校招3-4个应届实习生。


第一个是全面覆盖,交叉覆盖,第二是实现比较好的年龄梯队,目前投研都是40岁左右,还需要一些年轻血液,保持公司的生态和生命力。


Q 激励制度

比较彻底的合伙人机制,四位合伙人都是公司各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未来分配过程中也是通过业务骨干按照KPI的方式,分享公司经营成果,股东分配只占公司经营成果很少的一部分,按劳分配为主,按资分配比例较低。


未来也会逐步视个人贡献扩大合伙人队伍,但基本分配机制不会变化。


Q 产业链转移的判断?

产业链向中国转移,或者从中国向外转移,过去几年一直在持续的吐纳过程中。国际化企业越来越多,不仅仅是产品销向全球,也是工厂建于全球,是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不必过分放大。


2020-2021年,中国疫情控制较好,很多产业链转移至中国,有些是中长期的考虑,有的是短期的应对之举,还是要仔细判断,从本轮防控情况看,大规模防控对生产的影响主要是在四月份和五月份的上半月,震中在上海,重点企业的复工复产已经在进行中,疫情也初现曙光,生产企业恢复得非常快,在产业链集群配套优势下,对于产业链转移不必过于担忧。


Q 稳增长稳投资的政策,对行业选择有否影响?

政策能够一定程度稳定经济,对经济底和市场底的形成有正面作用。过去稳增长的抓手主要是基建和地产,老基建产业链比较短,管理层比较重视新基建的建设,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都会受益。房地产产业链比较长,上下游企业众多,政策微调和基本面恢复可以期待,但是房住不炒大背景下很难成为经济驱动力。


股票层面上,都有估值修复的机会,但只是托底经济的手段,不宜寄予过高的希望,稳住经济,在市场调整阶段,也给了高成长企业重拾升势的机会。


Q 对港股和离岸市场的看法?

香港的估值水平一直很低,有一些优质企业只在港股上市,很多中概股也有回归香港二次上市的预期。


我们对香港市场一直是学习和观察,直接投资比较少,互联网领域,食品饮料,服装等优质龙头企业都在香港,只有把这些企业研究好,才能对产业有更全面的认识。


投资参与度一直比较低,2017年阶段性的投了一些港股,当年收益率贡献10%左右,在此之后就没有过多的参与,香港市场的波动规律估值体系和A股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离岸资金还是占成交量的很大一部分,投资体验还是比较一般,更多以研究学习为主,为未来投资做准备。


Q 面对今年市场环境投资者心情煎熬,作为20年投资行家,如何度过煎熬时刻?

A股市场波动大,但是撇除波动后的长期复合收益并不低,羊群效应比较显著,中高位进入市场容易比较痛苦,对我来说A股的波动已经习以为常,春种夏耕秋收冬藏,长期来看比现在困难得多,绝望得多的时候还有很多,最终都走过来了。


保持乐观,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02-05年的阴跌,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18年的去杠杆,这些煎熬都为后面的大幅上涨积蓄了力量,最终也都走出来了。


痛苦和煎熬的时候都是市场信心低迷的时候,也是遍地黄金的好时候,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的情况比比皆是。


对中国中长期的经济发展还是要有信心,从过去三十年来看,资本市场一直是往上走的,在大的趋势选择上需要有逆向思维。


(老法师了路演简直驾轻就熟,更多路演调研纪要,欢迎加入星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