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络舆论不能非此即彼

朱芸锋 重庆瞭望 2024-05-27

近年来,网络舆论场上出现的一个现象值得关注——拉踩。前段时间,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去世,一些人在纪念之余,却开始狂“踩”同城的农夫山泉,从质疑其产品,到质疑其老板,使得农夫山泉销售额暴跌。


而在此之前,这类言论已多次出现。比如2021年河南水灾时,鸿星尔克慷慨捐款2000万元,结果作为同行的安踏和361°被一些网友骂得体无完肤。又比如2023年甘肃地震时,艺人刘德华捐款800万,而同为艺人的刀郎因为只捐款100万元,被网友疯狂嘲讽。


透过现象看本质,拉踩的表象下,其实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在作祟。对这些网友而言,似乎在“赞”一个的同时,就必须“踩”一个,如此方能凸显前者之好。这种思维,不论是对营商环境还是网络环境,都是百害而无一利。

▲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2024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重庆瞭望截图
就当下这一波涉企非此即彼的言论来看,它主要体现在营商网络环境上。总体来看,这类言论打着“爱国”的幌子,或对企业进行道德捆绑,或刻意把企业家包装成“无商不奸”“为富不仁”的形象,蓄意造谣,故意抹黑。

要知道,在抹黑企业的同时,这类非此即彼的言论也会给善良的网友们灌输一种错误观念——企业不奉献爱心,就是黑心;企业家不是圣人,就是坏人。

长此以往,这类言论会以裹挟舆论之势,拿着显微镜看待任何企业的行为,企业稍有“德不配位”,便开启舆论的狂轰滥炸。而这,既会伤了经营主体,也会对网络环境造成巨大冲击。

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群体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在如此高的绝对数量和普及率下,即便是一个极小的非此即彼言论,也会被无限放大,造成现象级伤害。

对此,国家出手了。近日,为了清朗网络空间,优化网络生态,助推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向优,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2024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提出要集中整治十大网上突出问题乱象。而排在专项行动第二位的,便是“优化营商网络环境,进一步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足见治理之决心。

▲优化网络营商环境。勾建山 作/新华社

互联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法治是互联网治理的基本方式。涉企非此即彼的言论不断出现,既伤“实”又伤“虚”——干扰经营主体的正常发展,污染虚拟的网络空间。那么该如何加以整治呢?

一是依法“根治”。互联网是人类文明向信息时代演进的关键标志,且日益成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2023年,我国互联网业务收入便交出了17483亿元的亮眼“成绩单”,这背后,涉及到众多经营主体的生存,也关系到无数个体的饭碗。

但同时,网络空间也不是法外之地,创新与监管始终是互联网发展的两个主题。近年来,为了更好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我国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专门性法律法规为主干的网络法律体系,为网络空间治理提供了法律基础。

面对层出不穷、不断演变升级的网络问题,网络空间治理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在这方面,既需要在重点时节借助专项行动强化治理,比如此次的“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同时也需要在日常治理中,加大处理力度,不让网络治理变成“一阵风”。

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大普法力度。除了线下送法进基层,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以政府网站、公众号、短视频平台账号等为依托,开展更为广泛和深入的普法专题活动。并且创新普法形式,通过以案说法、以案释法等,让人民群众更加直观、深刻地了解网络空间法律法规。
▲治理网络谣言。程硕 作/新华社

二是以德“润治”。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作为全球网民数量最多、联网区域最广的网络大国,我国网络发展历史较短,这导致网民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普遍较弱,相关管理部门的经验也稍显不足。所以,在依法“根治”的同时,也要以德“润治”,久久为功。

首先,网络平台要增强主体责任意识。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网上热点话题和突发事件的正确引导、有效引导,明辨是非、分清善恶,让正确道德取向成为网络空间的主流。这为德治明确了方向。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网络平台数量激增,影响力不断增强。相关平台要针对互联网的虚拟性、无序性、开放性等特性,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加大优质内容供给,增强引导能力,以良币驱逐劣币,以浩然正气涤荡歪风邪气,做大做强网上主流思想舆论。

其次,网民面对舆论时可以冷静地慢半拍。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作为网民,当我们还看不透各种网络现象背后的复杂本质时,可以让自己缓一缓,冷静一下,别急忙忙地冲进去,成为造成社会公众对立、舆论撕裂的“韭菜”。

面对技术应用更迭加速、AI万象丛生,我们也不妨放慢节奏,从“只看我愿意看的”固执中走出来,清醒理智地敲击键盘,防止狂欢或愤怒的恶潮冲向下一个“农夫山泉”。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我们需要软硬兼施,让互联网始终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具体来说,面对涉企非此即彼的言论,相关部门只有主动作为,加强治理,才能为经营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网络环境,让他们安心搞经营、放心谋发展。



责编丨王祥
责校丨程正龙 伏一晨
审核丨饶思锐

长期征稿,每篇稿费2000~10000元
投稿邮箱:cqliaowang@vip.163.com
往期精彩内容

● 今天为什么需要征集提炼城市精神?

 邯郸初中生遇害案带来哪些反思

● “AI陷阱”如何破解

扫二维码添加重庆瞭望小编微信
邀请加入读者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