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庆“小巨人”的“大事情”

王祥 重庆瞭望 2024-01-12

对于中小企业,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他指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强调要“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前段时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盘”,数量占九成以上,促进其专精特新化,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重庆要从制造重镇迈向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也需要推动更多中小企业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那么,重庆的“小巨人”们该如何做好这件“大事”?在现有基础上,又该如何向第一梯队看齐?

在重庆华数车间,研发人员正在对机器人进行测试。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要完成好这件“大事”,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专精特新和“小巨人”。

其实,专精特新是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业;“小巨人”则是它的升级版,是里面的“排头兵”企业。

我们不妨通过两个案例,来揭开“小巨人”的神秘面纱:

世卫组织报告显示,目前乳腺癌已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中国每年新增病例超30万。在早期筛查诊断中,乳腺微创旋切是一种快捷准确的活检方式,但长期以来,我国的乳腺微创旋切设备一直依赖进口。

直到2020年4月,随着重庆“小巨人”企业西山科技推出一款乳房病灶旋切式活检系统,才将这一垄断打破。打破垄断的同时,这一新系统还具备价格优势(相比进口设备每年可降低患者医疗成本5亿元)和技术优势(取样窗口连续可调)。

由此可以看出,“小巨人”就是为打硬仗而生。而在重庆,能够打硬仗的“小巨人”还有很多,比如2019年落户重庆的北斗星通智联。

对于一辆智能网联汽车而言,智能座舱就好比是其“大脑”,有了它,才能实现与人、路、车本身的智能交互。北斗星通智联瞄准的就是智能座舱,经过几年奋战,这家“小巨人”已解决了座舱域控制器(芯片)国产化应用问题,突破了国外高端车载芯片的市场垄断,公司客户包括长安、吉利、北汽、PSA、长城等国内外主流车企。

窥一斑而知全豹,处一隅而察大局。

重庆“小巨人”是一股硬核力量,承载着突破关键“卡脖子”技术的希望,补链强链作用强。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完成“大事”,“小巨人”是一支不可缺少的“特种部队”。

西山科技工作人员正在对其自主研发的乳房病灶旋切式活检设备进行调试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既然“小巨人”对完成“大事”如此重要,那么我们首先就要清楚重庆“小巨人”的“家底”。只有做到心中有数,知道优势点与“出血点”,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从自身特点来看,根据重庆市经信委的数据,重庆“小巨人”企业主要呈现出四大亮点:

一是主导产品市场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排名居全市首位的占比达77.12%;二是聚焦主业特征明显,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95%;三是研发体系较为完善,自建或联建研发机构的占比达100%;四是补链强链效果好,填补国内国际空白的企业占比达72%,关键领域补短板的企业占比达77.97%。

而从数量来看,目前重庆拥有“小巨人”企业286家,在全国省市中位列第15位、西部地区第2位。但如果与第一梯队的北京(796家)、深圳(743家)、上海(686家)相比,我们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看待事物,从横向看能晓定位、知差距,从纵向看则能知来时之路、晓未来之方向。重庆“小巨人”数量少的背后,是多种因素交织所致。

比如启动较晚。2018年,工信部首次提出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时,重庆也紧跟着实施了培育计划,其中就包含未来5年要培育“小巨人”企业100户。而目前拥有700多家“小巨人”的江苏,早在2012年就已启动培育,可谓布局早,占据了先发优势。

比如资金技术缺乏。与第一梯队相比,重庆身处内陆,在“小巨人”培育上不具备相对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使得对人才和项目的吸引力大打折扣。要克服地理位置上的“硬劣势”,重庆就要综合发力,打出“软优势”的组合拳。

重庆润际远东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验检测人员运用氧氮分析仪测定合金元素添加剂中的气体元素含量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当我们知晓了重庆“小巨人”的优劣点,相关部门就应该从优势点找路径、从“出血点”找方法,从培育、成长、壮大三个阶段发力,以一条龙式的服务,帮助“小巨人”更好完成“大事”。

提升通关率。“小巨人”的孵化培育就像唐僧取经,需要闯关过卡,但凡其中一关卡住,就会“胎死腹中”。要提升通关率,就要改变目前仅提供孵化场所和简单咨询的现状,打通“项目遴选、小试中试、产品上市、生成企业”的全链条通道,让培育通道畅通无阻。

同时,一些地方也要摒弃“挣快钱”思维,要以“把冷板凳坐热”的定力,多培育见效慢、但后劲足的“小巨人”企业,为本地添加长远发展动力。

提升浇灌率。发展过程中,专精特新企业往往因研发投入大、周期长而面临资金压力,需要金融之水的浇灌。近年来,重庆通过开展“政、银、企”对接,截至2023年8月末,“渝企金服”平台已累计为专精特新企业融资2200余亿元。但这显然不够。

以股权投资为例,重庆既存在投早、投小的现象,也存在基金规模不够的问题。比如,企业数量与重庆旗鼓相当的成都,其设立的专精特新专项基金规模就达20亿元,是重庆的2倍。后续,需要更多区县政府与金融机构携起手来,推出多样化的金融支持举措。

提升转型率。心中有“数”,方能以“智”取胜。“小巨人”企业要降本增效,甚至升级为“隐形冠军”企业,数字化转型必不可少,这也是智造强市的必经阶段。在数字重庆建设背景下,像欣维尔玻璃、蓝洁自来水材料等一批重庆“小巨人”,都从数字化转型中获益良多。

目前,重庆已对3850家专精特新企业完成了数字化转型初步诊断。接下来就要两条腿走路,一边建立完善“小巨人”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让平台成为集转型服务商、转型产品、服务目录于一体的资源池;一边也要着手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让它们开发出通用性强、模块化、订阅式的数字化转型产品,提高转型成功率。

大事情需要大力量、大协作,要让“小巨人”不断涌现,也要在财政税收、上市辅导、人才支撑、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跑出重庆“小巨人”的加速度。

重庆品胜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人员正在实验室测试用于危化品管理、安全工器具管理的标识应用系统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相信随着各方的协同发力,重庆会成为专精特新的成长沃土,也会成为“小巨人”的成长摇篮。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随着“小巨人”如雨后春笋一般的涌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件“大事”定能顺利完成。


责编丨杜铠兵
责校丨冉苗俊 周宝琴
审核丨饶思锐

长期征稿,每篇稿费2000~10000元
投稿邮箱:cqliaowang@vip.163.com
往期精彩内容

● 成渝,向“绿”破题

● 城市“出圈”带来的启示

● 2024,重庆经济怎么发力?

扫二维码添加重庆瞭望小编微信
邀请加入读者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重庆“小巨人”的“大事情”

王祥 重庆瞭望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